“专家”咨询费动辄上万元 高考如何填志愿填志愿凭这些靠谱吗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费动辄上万 真的靠谱吗?
  高考过后,最让考生和家长关心的就是填志愿的问题,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随之而来的是,提供高考志愿咨询服务的机构如今是越来越多,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一路炒至数万元。高考志愿填报天价咨询费,真的靠谱吗?   记者采访发现,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服务已经发展成为系列产品,只要输入&高考志愿&进行搜索,马上会出现包括高考志愿填报手册、高考志愿填报秘籍攻略、高考志愿卡等一大批相关产品,其中就有资深老师&一对一&报考咨询服务,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某考后填报志愿机构表示,一万两千八的套餐对应的是三年多工作经验的老师指导;两万四千八的套餐对应的是四年多工作经验的老师指导;两万九千八的套餐对应的是五年多的老师指导;三万九千八的套餐对应的就是七八年这样的老师指导。   目前很多咨询机构还推出了专家级套餐服务,包括潜能测评、生涯规划加志愿填报,套餐种类丰富,费用也居高不下。培训机构承诺,整个服务过程会一直持续到考生被大学录取。当记者对交费后是否能保证被录取心存疑虑时,几乎每家机构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并且都表示,他们所提供的方案是运用大数据得出来的,可靠程度非常高。   某考后填报志愿机构表示,如果在老师指导下填报志愿而没有被录取的话,就会全额退款,这一点是写在合同里的。   对于考生来说,在上千所大学、数千个专业中,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报一个适合的志愿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复杂的报考规则,如果能够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大数据库,根据近年来全国招考数据、各校高招政策、各专业前景等做出数据分析,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教育界专家指出,这些报考咨询机构的做法,已经超出了咨询的范畴。   资深教育评论员戚若予表示,一旦有人帮忙填报志愿,这就意味着将来四年或者是七年,乃至于更长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就基本上确定了。另外,戚若予认为,真正的填报志愿大数据不会在一些社会机构,而是掌握在考试主管部门。   在填报志愿时,业内专家建议,考生应先根据个人成绩缩小报考大学范围,再综合考虑个人性格和职业的对应关系、个人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报考。   大数据能算出一定填报规律,但是没有办法算出考生的喜好,所以这些产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赖,我特别想提醒家长和考生,我们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更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排名更好的学校和专业,怎么填事关考生的前途,家长和考生应做好功课、心中有底,才能理性地做出判断和选择。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专家”咨询费动辄上万元高考填志愿凭这些靠谱吗_百度知道
“专家”咨询费动辄上万元高考填志愿凭这些靠谱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联想股评专家你就会知道填报志愿靠不靠谱了!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祝你好运!
中学高级教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高考志愿者专家收多少钱_百度知道
高考志愿者专家收多少钱
高考志愿者专家收多少钱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你填完之后点击下方的保存,这样你的志愿已经保存了,在一个小时后可以修改,只有两次修改机会,慎重,想要提交志愿的话点击右上方的提交志愿,提交以后就不能修改了,务必在规定日期前提交志愿,否则…
采纳率:7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高考志愿填报:眼花缭乱的App、上万元咨询靠谱吗?|高考志愿|咨询|专家辅导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高考志愿填报:眼花缭乱的App、上万元咨询靠谱吗?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题:填报志愿:眼花缭乱的App可靠吗?&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龚雯&骆飞
  如何填报志愿,选一所心仪的学校、一个合适的专业,成了不少学生和家长近日忙碌的大事儿。相比传统手翻指南、肉眼对比的“土法炼钢”,“互联网+”大数据为填报志愿提供了新路径。然而,市场上既有免费查询,也有动辄上万元的“一对一”专家辅导,让人眼花缭乱。业内认为,大数据有其高效便利的特点,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但也应理性看待,不要过度依赖。
  从、到App&“高考志愿填报”五花八门
  顾女士近来减少了刷朋友圈的频率,一有时间就研究怎么帮银川的外甥女选大学、挑专业,然而令她苦恼的是,与高考填报志愿有关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一开始用百度搜索“高考”,之后试过支付宝的“高考服务”,最后发现在手机应用里,与之相关的App还有一大堆。
  “填报志愿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很难做出最佳评估和选择。但就目前来看,App上的信息非常分散,甚至还会有出入。”顾女士说。
  记者下载了一款显示有23万次安装的“高考志愿君”App。在设定“北京”“理科”“650分”三个条件后,看到的结果是“冲刺推荐”7所、“稳妥推荐”11所、“保底推荐”21所,但每一所学校的预测分数线都是6**,要查看需支付28元。记者注册并付费后,看到了上述39所推荐学校的预测分数线,比如南京大学661分、南开大学659分。据这款App介绍,可查询全国3730所院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预测分数线和名次线。
  相比28元、38元等差距不算太大的“估分选学校”“在线提问”,市场上“专家指导”或“一对一”的价格则是天差地别。比如“高考志愿君”需要1998元,“高考派”则是“预约线下咨询立即减免1000元”,另外“志愿无忧”的一对一咨询最低价约1万元,如果向老师了解职业规划还需额外酌情收费。但是,当记者询问老师来自哪里,客服只表示“是服务机构的老师,至于什么背景,要当面与老师了解,电话里不方便咨询”。
  高价咨询服务“靠谱”吗?
  记者粗略统计了数位家长的意见,大部分对这类服务产品还是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
  “知道一些App,但没用过,觉得没必要,志愿填报关键还是家长或学生最后怎么选。”江苏一名应届高考学生家长徐女士说,等过几天分数出来,参考往年数据自己权衡。目前手里有一本学校发的参考书,涵盖了前3年全国大学的录取分数,还有一个学校搞讲座时专家推荐的光盘,花了300元。
  上海一考生家长周女士说:“半信半疑辅助填志愿的机构,除了辅导入会费,有的还推出性格测试,我觉得这对志愿填报来说不是很靠谱。”
  升学服务平台“高考录取吧”创始人胡浩告诉记者,消费者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因为这个行业良莠不齐,门槛低、人员杂、规范差。目前,比较常见的产品有两类:一是由系统程序产生的志愿填报推荐,二是“一对一”专家服务。
  首先是数据。虽然主要来源是教育部、省教育考试院、高校,但是统计口径、维度、质量不一,导致最后分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参考性会有偏差。因为不同公司获取数据的方式不一样,有的通过公开信息,有的通过非公开信息或者技术手段破解等,其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串行、识别偏差、处理出错等。
  其次是专家。针对高考市场,服务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锁定在可能差几分就能上个好学校或者平时成绩中不溜的一批学生家长身上,所以数万元的专家费,针对的不仅是发榜后“一锤子买卖”,还包括从高三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成绩、性格、兴趣评估分析,以及对家长培训、心理咨询等。但是专家队伍鱼龙混杂,有多年从事教育、招生的正规军,也有一些兼职,甚至还有去年积累了一些填报经验今年就来“讲课”的家长。
  大数据非万能&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与不少行业都“擦出火花”。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翻书等“土办法”,借助大数据的各类咨询服务,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开启了更多的选择途径。
  业内认为,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指导,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科技设备“指导”,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现象和技术应用,既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因技术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市场驱动,层出不穷的产品能否保障真实有效,值得引起重视。
  胡浩表示,如果消费者选择技术类工具,其中有个小技巧,就是先抽查几个App上的数据,与权威部门的志愿填报指南或者汇编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再使用,避免数据偏差造成判断或选择失误。
  贵阳市一高中年级组负责教师付恩佑表示,目前这一市场有一定热度,但是建议考生和家长不要过度依赖这些商业服务,毕竟要价高,权威性也没有太多保障。另外,填报关乎个人所读专业和职业走向,依赖的信息不只是高考分数,还涉及兴趣爱好等更多因素,大数据不可能完全知晓,相关专家指导也只能作为参考。
  另外,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翁泽仁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当前高考志愿填报的各类商业服务应尽早监管,形成从准入门槛、权威数据到专家咨询等全产业链的监督,从而保障类似商业服务更安全有效。
  +1&&[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相关新闻&& 全国各省市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陆续出炉,小编汇总了已公布的省市,供广大考生参考。&  &08:28:03& 高考结束&如何科学规划做好志愿前准备工作?   为此,我们采访到了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全新志愿填报方法“位点法”的创始人沈大凯,以及锦宏高考咨询专家滕松。而摆在很多学生面前的,关于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和一般大学的热门专业,两者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在沈大凯看来,要因人而异。&  &08:28:40& 2017年四川高考各批次志愿填报详细时间公布
    四川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中的语文、数学(文、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英语科,以及外语科小语种、汉语均使用全国卷。录取批次安排&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不含艺术、体育类专业)设置为本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共5个批次。&  &07:37:01&&新闻评论&&
这部被华录百纳寄予厚望的IP剧,上映之后口碑一路跌至谷底,虽然...
5年的品牌授权才过一年,夏普就急不可待地收回品牌授权,甚至不惜...
层出不穷的无人机“黑飞”事件,在不断忽视基准规则、触及危险边...CopyRight (C) 2017
高考信息聚合平台 皖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高考填志愿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