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最长掌声响起来简谱”为什么而响起

一、本周聚焦
6月16日上午,我校2017届毕业典礼上,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高羽烨同学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上台发言。虽然由于先天失聪,她的发言口齿不太清晰,却获得了全场持续最长久的掌声,而她的故事更是让众多师生感动得潸然泪下。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分别是:
6月17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看哭!华东理工失聪女生毕业演讲收获最长掌声;
6月17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这段发音不标准的毕业演讲却收获全场掌声;
6月17日【央视新闻】官方微信:励志丨她的毕业演讲 “只听了两句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6月17日【上海发布】官方微博:她的毕业演讲,为何获得了最长掌声?
6月17日【上海电视台】: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她走过的路旁人无法体会;
6月17日【澎湃新闻】: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华东理工女生毕业典礼收获最长掌声;
6月17日【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她的毕业演讲,只听了两句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6月17日【上海教育新闻网】:聋人女孩的蜕变: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
6月17日【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又一位女生毕业演讲惊艳全场,这次就在上海!只两句,就让人潸然泪下……
6月17日《文汇报》官方微信:热泪盈眶!她的毕业演讲全程泪点,她就是扼住命运喉咙的那个人啊!
6月17日【文汇教育】微信公众号:今年最感人毕业演讲!这位女生虽然口齿不清,却收获了最长久掌声和最多的眼泪……
6月17日《新民晚报》官方微信: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这个华理女生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
6月17日《青年报》官方微信:泪奔!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这位华理女生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收获最长掌声!
6月17日《新闻晨报》APP: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这个华理女生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
6月18日【央视新闻移动网】:励志 | 她的毕业演讲“只听了两句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6月18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她的毕业演讲,只听了两句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6月18日【新华社】官方微信:她的毕业演讲,只听了两句,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6月18日《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今年最感人毕业演讲!她先天失聪却代表毕业生发言,收获了最长久掌声和最多的眼泪…… | 精选;
6月18日【网络新闻联播】官方微信:感动丨她的毕业演讲,只听了两句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6月18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这个女孩一开口便获赞数万;
6月18日【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信:完整版 | 一位女生毕业演讲惊艳全场,只听两句,就让人潸然泪下……
6月18日【东方卫视】:失聪女孩毕业演讲走红网络赴美求学只为报效祖国;
6月18日【东方卫视】: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华东理工女生毕业典礼收获最长掌声;
6月18日【看看新闻网】:失聪少女赴美留学只为报效祖国毕业演讲千万点击走红网络;
6月18日《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感动 | 毕业典礼上最长的掌声为什么给了她?
6月18日《解放日报》官方微信:她的毕业演讲,只听了两句,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6月18日【上观新闻】:完整视频 | 毕业季最好礼物是什么?开口致辞的失聪女生高羽烨又投身公益手语;
6月18日【安徽卫视】: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女生毕业演讲收获最长掌声;
6月18日《法制晚报》:失聪女生的演讲因何令人感动?
6月18日【长江网】:期待先天失聪女孩创造更多生命奇迹;
6月18日【教师博雅】微信公众号:关注 | 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华东理工女生毕业典礼收获最长掌声;
6月18日【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今年最感人毕业演讲!这位女生虽然口齿不清,却收获了最长久掌声和最多的眼泪……
6月18日【东方广播电台】:失聪女大学生毕业演讲感动众人,你怎么看?
6月18日【话匣子】微信公众号:一段点击量超过千万的毕业演讲视频,女主角找到了;
6月18日【微上海】微信公众号:这位上海女大学生的毕业演讲,才听了两句我就落泪了……
6月19日【新华社】客户端:华东理工失聪女生毕业演讲成“网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6月19日《光明日报》:毕业典礼上最热烈的掌声为何给她;
6月19日《新民晚报》:毕业典礼上,她赢得最久掌声;
6月19日《青年报》:从先天失聪到赴美深造,华理学子高羽烨的毕业演讲感动无数人;
6月19日《新安晚报》: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合肥失聪女孩的演讲获得经久不息掌声;
6月19日《生活晨报》:失聪女孩毕业演讲收获最长掌声;
6月19日【中国教育新闻网】:安徽失聪女孩高羽烨:毕业典礼上最长的掌声为什么给了她?
6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网】:毕业典礼上最热烈的掌声为何给她;
6月19日【中安在线】:合肥失聪女孩励志做学霸将赴美深造毕业演讲获最长掌声;
6月19日【吉林卫视】官方微信:一开口就叫人泪崩的女主角找到了;
6月19日【安徽共青团】官方微信:这个安徽女大学生的演讲惊艳全场,只两句,就让人潸然泪下!
6月20日《解放日报》:什么是最好的毕业礼;
6月20日《shanghai Daily》:Deaf graduate moves people to tearswith graduation speech;
6月20日《shanghai Daily》官方微信:Deaf graduate moves people to tearswith graduation speech;
6月21日《人民日报》:“最长掌声”为什么而响起;
6月22日《南方都市报》:华东理工大学失聪女大学生高羽烨毕业演讲感人至深,视频点击量超3000万次;
6月22日《大学生科技报》:毕业典礼上最长的掌声为什么给了她?
6月22日《苏州日报》:帮扶残疾人,有不少关爱要反思。
二、科研学术
三、其他信息
6月20日,科学网刊文,对我校举行2017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进行了报道。6月21日的中青在线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央广网、光明网等媒体进行了转载。
6月20日,《青年报》刊文,对各大高校为毕业学子精心准备“花式礼物”进行了报道。文中,介绍了我校免费向毕业生派送红烧肉的活动。6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6月20日的中华全国学联官方微信也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6月21日,中国江苏网刊文,对2017国际环保新科技大会进行了报道。文中,介绍了我校教师陈爱平对“兰教授”净化喷剂进行的结构设计创新。
6月22日,“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刊文,对第九届“盛政”杯健美健身大赛暨高校邀请赛上,我校和其他高校部分获奖学生代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
责任编辑 | 凝聚
华东理工大学TOP3精选
勤奋求实·励志明德
微信号:LoveECUST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华东理工大学其它文章
过去的一周,共有《环球时报》《文汇报》《上海科技报》《大同日报》《新华日报》《东方教育时报》,以及科学网、上观新闻、东方网等媒体,原发与华理相关的新闻报道近20篇。一、科研学术6月19日,《环球时报》以“曹锦清:城乡二元结构仍将长期存在”为题,刊发了我校社
6月下旬毕业季尾声到来莘莘学子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是否已打包了太多华理记忆说到华理记忆总少不了一款味道那就是“华理红烧肉”今天开始延续了6年的毕业季红烧肉派送又如期而至这块红烧肉传递着学校对毕业生的深深祝福愿毕业学子们感受到母校浓浓的爱祝大家一帆风顺一块,
请注意啦那些即将在九月加入华理大家庭的研究生小伙伴有一份惊喜等待你查收哦(偷偷告诉你哦,通知书即将陆续寄出)经历过无数个日夜的煎熬有过彷徨,有过犹豫但最终坚持下来为了实现心怀已久的梦想庆幸自己没有放弃还记得走进考场的忐忑吗还记得走出考场的期待吗无怨无
熟悉的旋律,激昂的情绪每当这首歌曲唱响时我们每个人都不禁为之动容“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6月25日(周一)18:30高雅艺术进校园之上海歌剧院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将在徐汇校区大礼堂上演为你解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2014级本科生、2015级研究生)捏紧手中的“车票”这趟列车即将驶向“终点”扔掉无用的负担收拾好随身携带的行李准备好“换乘”所需的证件你兴奋地坐在窗边,回忆起在华理这段旅途中的见闻……曾经的你带着好奇走进偌大的校园看着眼前陌生的一草一木逐渐适应着崭新的生
过去的一周,共有《文汇报》《上海科技报》《青年报》《新民晚报》《东方教育时报》,以及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上观新闻、周到上海、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发布”等媒体,原发与华理相关的新闻报道30余篇。一、整版报道1、6月13日,《文汇报》整版刊文,分别以“新时代
每逢酷暑,每逢严冬都有这样一件大事——四六级考试今天,小编带你领略一个不一样的学英语打开方式那就是华理官博上推出的中英文翻译互动小栏目“译卡斯特”不少小伙伴纷纷出招那可谓是脑洞大开呀现在,走出题海乐一乐看如何轻松玩转魅力英语世界吧(欢迎提意见)1&脑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总少不了随行的行囊包裹搬运也算是个难题免不了大费周章、汗流浃背现在,梅陇邮政支局开展“校园行免费搬运收寄”亲情化服务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帮你减少来回搬运和奔波将行李轻松方便地寄递到远方一、上门服务时间日-7月6日(9:00-16:00)二
6月13日出版的《文汇报》以整版篇幅,从参加ABET认证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LCS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自动化专业分类培养工科人才等角度,聚焦我校一流工科人才的培养理念、举措和先进经验。(点击图片可查看高清版)当工程教育越
教育部于6月12日发布信息截止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上海高校共有38个工科专业通过认证其中,我校有9个专业通过认证入围数位居上海高校第二 近年来,我校不断增强学科建设力度,夯实基础,
各位亲,注意哦超美、超炫、超酷的招生宣传热身大片《青春正好 筑梦华理》出炉啦
该片从校园之美、师生之美、课堂之美、文化之美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知识殿堂——华东理工大学独特的人文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一草一木皆有育人的力量,优美的校园环境展现着理性朴实
定啦!华理将于6月18日(星期一)8:30~12:00在徐汇校区(徐汇区梅陇路130号)举办高考招生咨询校园开放日活动,届时学校招办、各学院、教务处、学生资助办公室和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都将派出老师,现场接受考生及家长咨询。(图片说明:2017年校园开放日现场)
华理有多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今年招生规模是多少?在哪些省市招收文科生?同分情况下如何录取?录取时是否有男女比例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学有什么保障措施?紧张的高考已经结束,各位刚下“战场”的小伙伴可以稍微松口气啦!不过,上面这些问题一定也是
过去的一周,共有《云南日报》《青年报》《东方教育时报》《Shanghai Daily》、上观新闻、东方网、周到上海、上海教育新闻网以及“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原发与华理相关的新闻报道10余篇。一、整版报道6月6日出版的《东方教育时报》,在第9版以整版篇幅刊文,聚焦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校本科层次招生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章程》,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
读万卷书,你就是万里挑一的灵魂;行万里路,你就是诗和远方。那么,当读书和行路相遇,电光火石之间,将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反应呢?现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党支部邀请您一起踏上“书送希望 营造梦中的伊甸园”的爱心之旅,将您拥有的部分书籍赠予云南省寻甸县的孩子们,
教德垂范,一代师表120年前日就是这一天他诞生于江苏常熟虞山他是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奠基人与北京大学黄子卿并称“南张北黄”......他就是我校首任院(校)长张江树先生从1952年到1989年他先后担任院长、顾问、名誉院长为学校的建设发
6月7日,QS教育集团公布了2019年世界大学排行榜,我校位列全球第531-540名,相较于上一年的国际排名有明显提升。本次中国内地上榜高校40所,我校位列第26位,是7个上榜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我校在“师均论文引用数(Citations per Faculty)”这一指标上表现尤其
今天是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是我们的传统节气——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这一天是干支历五月的起始,也是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刻。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古籍记
6月5日,2018年度“路透社TOP 75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正式发布。中国共有27所高校入围,包括内地高校24所和香港高校3所。值得一提的是,咱华东理工大学位列亚洲高校第33名,中国内地高校第8名!
在本次排名中,我校表现优异,相较2017年进步十分显著,提升
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最长掌声”为什么而响起
10:16:00来源:
字号:大中小
摘要:为残疾人创造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全社会也将收获什么样的精神馈赠  又到毕业季。高羽烨所讲述的,就是一个怀抱不屈意志和坚韧品格的聋人女孩,如何与命运对话、如何创造属于自己价值的故事。
为残疾人创造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全社会也将收获什么样的精神馈赠
又到毕业季。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不但赢得了现场最长久的掌声,更在网络上打动了无数人。读书、升学、毕业、深造……这位名叫高羽烨的23岁女生,成长经历听起来和很多孩子并无二致,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感奋深思?故事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一位聋人。
残疾人,是现实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说熟悉,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家庭人口近3亿,他们的身影并不鲜见;说陌生,残疾人似乎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总隔着些距离。有的人对残疾人依然不乏标签化的认识,有意无意间,总会流露出“你们不一样”的感受。
诚然,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难免显得“特殊”。他们的世界或无声、或黑暗、或倾斜,总有这样那样健全人难以体会的困难。但残疾人的精神世界并不因此而自然残缺,将“人”字支撑起来的是精神。高羽烨所讲述的,就是一个怀抱不屈意志和坚韧品格的聋人女孩,如何与命运对话、如何创造属于自己价值的故事。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生活中,如何看待残疾人,并非一种单向认识。这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文明的光谱,也映照着全体社会成员的互助精神、人文意识和平等理念。
实际上,高羽烨的故事在残疾人群体中绝非个例。“千手观音”的表演惊艳世界,震撼人心。残奥会上,那些运动员的表现更让人惊叹:残缺的身体可以迸发出如此澎湃的力量。这些故事唤醒了生命的潜能,刷新着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的认知,更成为社会大家庭所有成员共有的精神财富,推动“参与、平等、共享”成为文明进步的重要坐标。
高羽烨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她挑战命运的勇气,也为人们带来更多思考和启示。她在成长道路上,感受过如何“找到自己”的迷茫,经历了从自卑到自信的蜕变。求学路上被拒绝的经历,让她发现“我是不一样的”。她也曾后悔这样的举动——爸爸妈妈来学校看望,她提醒“不要在学校里打手语”。如今她可以坦然说出这些,正是活出自我、拥有阳光心态后的自然流露。而她之所以能触动社会大众,不仅在于其勇敢把握自我成长的轨迹,还让人们有这样的感悟——“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残疾人需要帮助,也意味着他们同样可以创造多彩价值,能够回馈给这个社会满满的正能量。
不抛弃,不放弃,不但是残疾人生命意识的底色,更应凝聚为全社会对待残疾人的共识。教育、艺术、体育……都是帮助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重要途径。去年里约残奥会上,“篮球女孩”钱红艳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十几年前,因为高位截肢,爷爷将她“放在”半个篮球里走出家门的报道令人心酸;残奥会上,她在泳池中的感受“就像一条鱼一样自由”。体育对她最大的改变,在于打开封闭的心门,告诉自己:“我也能行。”而这样的鼓舞,感动的又何止残疾人群体。
如今,从地铁里的轮椅通道到电梯上的盲人按钮,无障碍公共设施正成为建设的标配。这样的标配,也不应只体现在硬件的提升上,更应当在每个人的心头激起共振。以心灵的平视塑造文明标尺,为残疾人创造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全社会就将收获什么样的精神馈赠。推己及人,所有的改变,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正如高羽烨一字一句吐露的心声:“希望大家把我当作普通人,是和大家一样,要努力工作和生活的人。同样的,我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薛 原
责编:海闻初中毕业典礼:放大片理解生命 师生家长舞台狂欢
  放《泰坦尼克号》教学生理解生命,师生家长舞台狂欢,最后一课谈爱、感恩和理想……
  挥别初中生涯这些毕业典礼别具一格
  毕业,在期待和不舍中到来。中考结束后,不少学校和班级都举行了别具一格的毕业典礼,在这初中生涯的“最后一课”上,校长和老师为孩子们送上了最真切的祝福。
  八中学生喜笑颜开。
  班级的最后一课:理解生命
  本周四,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初2018级23班的老师、同学和家长相聚一堂,举办了一场毕业典礼。
  典礼共有三个部分:世态百相、二三印象和未来景象。典礼开始之前,大屏幕上播放着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这让很多在场的孩子和家长摸不着头脑:这个片子和毕业典礼有什么关系?
  短片结束后,班主任万勇——“万叔叔”作为主持人登台了,他向在场的各位抛出了一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个人印象最为深刻?”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极大兴趣。
  教英语的岳老师说:“我最喜欢其中的一位女演员,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我只想告诉在座的各位,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样子!”
  接下来的问题更加直击人心——“如果可以,你会争取逃生吗?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的心理老师涂老师给出了一个很感人的答案:“如果孩子在岸上,我一定选择逃生。如果孩子在船上,我一定和孩子一起拼命地逃脱。”
  “如果,为了美观,泰坦尼克号只放了一半的救生衣。在这种状况下,还有人选择继续逃生吗?”面对这个问题,只有少数人选择继续,多数人则选择把机会留给别人。
  在这一连串的心灵拷问后,万老师告诉大家,“我只是想借这个环节告诉大家世态百相,这也是中考之后,我送给大家的一堂特殊课程——如何理解生命。”
  毕业典礼上充满悠扬的歌声
  经过既感动又紧张的第一个环节,轻松的后半程开始了。家长代表宋雨桐的妈妈作为主持人登台,与家长和学生轻松愉快地互动,并和同学们一起唱起班歌《Try everything》。现场的气氛热烈又欢快,大屏幕上,学长学姐们给即将进入高中的学弟学妹送来了祝福视频,老师们也将最好的祝福送给学生。
  一名同学的母亲表示,每个小孩都是父母心中不可或缺的宝贝,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好像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中考结束了,凡是有考试就有分数,有分数就有名次,但是她特别想对自己的孩子说:“不管成绩如何,你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
  在《My school,My sun》的歌声中,毕业典礼结束了。万勇老师对每个孩子深情告白:“我会想你们的,不管你们会不会想我,永远是我的唯一。”
  14日晚,八中初中毕业晚会上,家长、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上游新闻记者杨新宇摄
  老师家长孩子一起享受大舞台
  本周四,中考刚刚结束,重庆八中宏帆校区操场上成了一篇欢乐的海洋,老师、家长和1500余名学子一起在毕业典礼的大舞台上狂欢。
  小操场上铺上了长长的红地毯,大操场到舞台的路上却铺上了彩虹路,每个班的同学穿着带有班徽、印着全班同学照片的特制T恤。依依不舍之际,同学们拿着马克笔彼此在T恤上签名,写下祝福:“我们不说再见。”
  活动在一群活力四射的初中生的热舞中拉开序幕。而后,一群辛勤的园丁绘声绘色演绎了八中校园版《新闻联播》,广告时间也一点都不寂寞,有创意的“厨师老师”、开挖掘机的老师嘻哈上台打广告,阵阵言子让人忍俊不禁。
  毕业典礼上,17个妈妈和1个爸爸以街舞、手语舞、伞舞的形式表演了情景剧《等待》。
  随后,老师套上草裙跳起了海草舞,手捧大力神杯玩起了世界杯足球操,把毕业典礼推向高潮。
  十年前从八中保送北京大学的校友徐梓原讲起了自己的初中求学故事,他勉励学弟学妹,“在青春萌动的岁月,也要专注学习,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让未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郝校长献上热情洋溢的致辞,祝福学生“鲲临南冥,鹏飞九霄”,让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感动流泪。她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不希望你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不希望你们只看到卷子上的分数,我希望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磨砺意志,再苦再难也咬牙坚持,这份坚韧将是比分数更重要的财富;希望你们埋头读书的同时能眺望远方,感知春花绽放枝头,享受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这份从容将是人生的志趣;我希望你们青春奋斗的路上,能慢下那么一分钟的脚步,体味父母殷殷叮嘱,感受老师灼灼目光,拉同学温暖的手一起在青春岁月里放歌,这份情谊将是人生的宝藏。”
  老师给孩子们谈爱、感恩和理想
  育才中学的毕业典礼上,老师们纷纷上台,为孩子们送上祝福。
  喻晓红老师为孩子送上了初中生涯的最后一课:“孩子们,请记住2018年的6月14日,它不仅意味着你人生的第一场大考结束,还见证着你初中毕业典礼这个无比隆重的仪式。因此,学会自律吧,打起精神来,让我们用心上完这初中生涯的最后一课。”
  “我们的生命拥有三种宝贵的阅历——使你念念不忘的昨日记忆,终究会渐行渐远的今日时光,以及让你无限憧憬的明日旅程。当你明白昨日不可追,明日不可待,你会明白:唯有今天——这个活在当下的日子,才最值得我们去珍惜与守护。”
  喻老师谈到了爱和感恩,也说到了理想:“愿你们拥有理想,信念笃定。以后的两个多月里,你会有大把的自由时光,请不要等待,不要浪费,不要让平凡的日子消磨你的意志。既然选择了理想,请只顾风雨兼程。”
  喻老师还说,“因为理想,你会心怀使命胸襟开阔,不断地为自己画更大的圈;因为理想,你会走进自己的书房,去营建一个深沉而博大的精神世界,对抗离乱纷扰;因为理想,你会觉得世界那么大,你必须扩大自己的行进半径——走出去看一看……”
  最后,喻老师用自己41年的人生阅历告诉孩子们:“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他的位置,而是他的方向;人生最精彩的,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最有价值的却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本报记者林祺黄晔实习生王瑞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易红秀,赖旭华
6月,迎来毕业季,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如何寄语毕业生?近日,成都商报记者分别探访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三所学校的毕业典礼,其中,四川大学校长寄语毕业生“厚道比聪明更重要”,电子科大校长鼓励成电学子谈恋爱。
 英国《卫报》5月31日报道,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学系在群发邮件中写道:“从审美角度,年轻女士穿连衣裙或短裙配敞开领口的漂亮上衣比较好”,“男士可以穿正装”。邮件内容被冠以“一则小丑闻”的标签出现在社交媒体脸书上。有的网友吐槽难以置信,有的表达愤怒,称这是性别歧视。“开玩笑吗?她们是医学毕业生,我们要叫她们展露胸部?”“连衣裙我能理解,但是露出漂亮的‘事业线’……”
又到毕业季。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不但赢得了现场最长久的掌声,更在网络上打动了无数人。读书、升学、毕业、深造……这位名叫高羽烨的23岁女生,成长经历听起来和很多孩子并无二致,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感奋深思?故事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一位聋人。
“明年我要当爸爸,明年我也要过父亲节,嫁给我吧。”近日,在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毕业典礼上,23岁的毕业生雷国梁手捧鲜花,单膝跪地,向相恋五年的女友求婚。女友彭敏激动的流下眼泪:“我愿意。”从校服到婚纱,在毕业时刻,两人学业和爱情双丰收。
四川新闻网
又是一年毕业季,被称为大学生“最后一课”的高校毕业典礼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各种“人生寄语”、各式创意合影、各类“红毯仪式”……今年,又有一批诞生于毕业典礼的大咖“金句”、校长合影走红网络,刷屏微信朋友圈。
中国新闻网
“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情怀。”“情怀”是昨天清华校长邱勇在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演讲的关键词,以此寄语毕业生们心有净土,行胜于言。约5000名毕业生身着学位服参加了昨天的毕业典礼。清华今年首次在毕业典礼中引入了同声传译和视频直播。
北京青年报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最长掌声”为什么而响起_网易财经
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最长掌声”为什么而响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最长掌声”为什么而响起)
为残疾人创造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全社会也将收获什么样的精神馈赠
又到毕业季。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不但赢得了现场最长久的掌声,更在网络上打动了无数人。读书、升学、毕业、深造……这位名叫高羽烨的23岁女生,成长经历听起来和很多孩子并无二致,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感奋深思?故事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一位聋人。
残疾人,是现实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说熟悉,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家庭人口近3亿,他们的身影并不鲜见;说陌生,残疾人似乎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总隔着些距离。有的人对残疾人依然不乏标签化的认识,有意无意间,总会流露出“你们不一样”的感受。
诚然,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难免显得“特殊”。他们的世界或无声、或黑暗、或倾斜,总有这样那样健全人难以体会的困难。但残疾人的精神世界并不因此而自然残缺,将“人”字支撑起来的是精神。高羽烨所讲述的,就是一个怀抱不屈意志和坚韧品格的聋人女孩,如何与命运对话、如何创造属于自己价值的故事。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生活中,如何看待残疾人,并非一种单向认识。这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文明的光谱,也映照着全体社会成员的互助精神、人文意识和平等理念。
实际上,高羽烨的故事在残疾人群体中绝非个例。“千手观音”的表演惊艳世界,震撼人心。残奥会上,那些运动员的表现更让人惊叹:残缺的身体可以迸发出如此澎湃的力量。这些故事唤醒了生命的潜能,刷新着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的认知,更成为社会大家庭所有成员共有的精神财富,推动“参与、平等、共享”成为文明进步的重要坐标。
高羽烨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她挑战命运的勇气,也为人们带来更多思考和启示。她在成长道路上,感受过如何“找到自己”的迷茫,经历了从自卑到自信的蜕变。求学路上被拒绝的经历,让她发现“我是不一样的”。她也曾后悔这样的举动——爸爸妈妈来学校看望,她提醒“不要在学校里打手语”。如今她可以坦然说出这些,正是活出自我、拥有阳光心态后的自然流露。而她之所以能触动社会大众,不仅在于其勇敢把握自我成长的轨迹,还让人们有这样的感悟——“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残疾人需要帮助,也意味着他们同样可以创造多彩价值,能够回馈给这个社会满满的正能量。
不抛弃,不放弃,不但是残疾人生命意识的底色,更应凝聚为全社会对待残疾人的共识。教育、艺术、体育……都是帮助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重要途径。去年里约残奥会上,“篮球女孩”钱红艳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十几年前,因为高位截肢,爷爷将她“放在”半个篮球里走出家门的报道令人心酸;残奥会上,她在泳池中的感受“就像一条鱼一样自由”。体育对她最大的改变,在于打开封闭的心门,告诉自己:“我也能行。”而这样的鼓舞,感动的又何止残疾人群体。
如今,从地铁里的轮椅通道到电梯上的盲人按钮,无障碍公共设施正成为城市建设的标配。这样的标配,也不应只体现在硬件的提升上,更应当在每个人的心头激起共振。以心灵的平视塑造文明标尺,为残疾人创造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全社会就将收获什么样的精神馈赠。推己及人,所有的改变,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正如高羽烨一字一句吐露的心声:“希望大家把我当作普通人,是和大家一样,要努力工作和生活的人。同样的,我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薛 原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掌声响起来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