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简历:为什么我也送外孙女去美国留学

确定要将该版块隐藏吗?你可以在“栏目设置”中将其恢复。
添加关注成功!
你可以去查看你关注的人与关注你的人
确定要移除此人吗?移除后,此人将不在你的列表中显示,也不能接收你的动态。
是否要取消关注?
请输入登录信息&&
理想万岁的博客:
访问人数:
博客等级:
搜房网币:28452
&&&&追求卓越,挑战自我。一个永远保持勃勃激情和斗志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搜房博友(过客)
陈少华(过客)
万达朱静孙(过客)
&&请您后再发表留言
我的分类文章
我的最新文章
我的热门文章
长春市铭家房地..
lilyescort
定制整体橱柜
龙永图:从我送外孙女去美国谈中国教育
龙永图:从我送外孙女去美国谈中国教育
欢迎关注本博主《箴言真语》公众号
或通过个人微信号goodboyzy与本人互动传播正能量
让更多人通过我的分享而成长、壮大!
我的QQ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1963611
只要相信,就会有希望!
阅读 (15729) | 评论 (0) |
前一篇:后一篇:
&&请您后再发表评论
&分享到微博&
搜房网用户可以先再评论
内容:请登录
转载成功!
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创建新的分类:
博文已成功转载!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龙永图的外孙女为什么一定要到美国去念书?
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教育的内在价值”的比拼。
今年春节,U哥从深圳到帝都探望一个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发现他们家还在读高中的儿子不在家,一打听,原来小伙子去年7月就到知名的美国三一中学读书去了,为避免舟车劳顿,就不回来过年了。坐高铁返深的途中,手头刚好有一本2016年第6期《当代教育家》,刊载了一篇龙永图先生的《从我送外孙女去美国谈谈中国的教育》,读后更是感慨。
为何东风压不倒西风?
龙永图是谁不用U哥多介绍了吧?他曾任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也是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现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CCG)主席等职。
但是不管以上职位如何自带光环,在一般人眼中,龙永图在当年的入世谈判中,所代表的一方是中国,而他的“对手”们是一些西方国家的代表。事实上在一系列的谈判和斡旋过程中,龙永图本人也体现出了高超的东方智慧。可以说,中国最后成功“入世”,经济转入持续高速发展的通道,龙永图功不可没。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有着显著中国特征,身上写满官方符号的人,还会容忍他的外孙女去当年自己的“对手”们所在的国家去读书呢?换一句话说,为何东风老是压不倒西风?
对此,龙永图解释道:“我原来一直不太同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但我的外孙女去年就到了美国,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
教育是最真实的“内在的力量”
这些年,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态势真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相信大家对此都感同身受。还记得当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首次弯道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时,当时很多人都在问:我们什么时候超过美国吗?
中美近年来经济总量对比图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有一家澳大利亚的报纸提醒我们,在讨论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前,不妨先问问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
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
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哈佛大学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三个问题,对我们不啻如当头棒喝。当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U哥对第一个问题尤其关注。为什么全世界都争着把自己子女送到西方发达国家?当然是对这些国家“教育的内在价值”的认同,也就是龙永图所说的“抗拒不了的内在的力量”啊!比如说,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独立民主的学习氛围等。
龙永图用自己可以接受外孙女到美国读书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现在“教育的内在力量”上还有待加强。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都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我们再来讨论中美的经济总量上的差异还不算太迟。
我们该学习哪些“教育的内在价值”?
所以,在不断创造经济奇迹的过程中,教育若总是被动的推着往前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负重前行的国家而言,是有很大的障碍的。
那么,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从国外能够学到哪些“教育的内在价值”,以便能扫清障碍,轻装前行呢?
首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西方的文艺复兴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解放了人,这一点被西方各国通过教育实践实现了良好的传承。现在我们都在强调转型升级,比如说,深圳就提出经济增长从数量到追求质量的发展模式。相应的,这时的教育就需要专注于人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气质才能和时代相契合。
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教育的创新思维。最近,不管是反映小学生留学状况的电视剧《小别离》,还是引起广泛关注的BBC拍摄的中国老师在英国的纪录片,都提到一个核心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不鼓励独立自由的思维。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的“传道”传的不仅仅是技艺和德行,还有创新性思想,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破除教育的官僚化。在西方一些国家,民主、平等的意识贯穿于日常教育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体现。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国,一些地方教育的官僚化还比较严重。刚离世不久的“汉语拼音方案之父”周有归生前曾不止一次的说到,大学有两种假教授,一种是“真的假教授”,交一笔钱,大学给你一个客座教授之类的聘书;还有一种是“假的真教授”,一个系升格为学院,来了一个院长两个副院长,一定是教授,其实不学无术,此风不破,大学之名不实。正如龙永图所说的:如果我们在教育上帮助孩子们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不仅对教育本身,对于解决中国的官场文化、政治文化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所以,对于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龙永图的外孙女为什么要到美国读书?相信大家都有一个评判标准了。因为美国“教育的内在价值”在现阶段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孩子的成长有借鉴意义,对我们将来经济的发展有持续推动作用,此时送孩子去教育环境相对完善的国家去念书,不亦宜乎?等到他们学成回国,中国的社会环境有了本质改变时,还愁天下英才,不尽于我觳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到20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当时, 全球媒体都在热议, 什么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会超过美国? 这时, 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 说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 先问问另外三个 “什么时候”:  第一, 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 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 欧洲留学?第二, 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 文化、 书籍, 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 欧洲的电影、 书籍、 音乐?第三, 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 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这 “三问” 确实打中了中国的要害。特别是第一个问题, 欧美教育能够吸引全球人士到他们国家学习, 说明了全球精英对他们教育内在价值的认同, 包括中国政府职员。我原来一直不太同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 但我的外孙女去年就到了美国, 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这 “三问” 说明, 在讨论中国的经济时,一些理智的人士已经开始考虑中国以教育为核心的软实力了。而我从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也确实感到, 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关乎教育, 还关乎我们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时, 教育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现在,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  一是经济转型问题, 问题的核心是把过去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关注转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上来, 而质量的问题, 说到底是要整个国家形成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过去我们说某个地方的经济质量好不好, 是看它的GDP; 现在要看经济增长了以后, 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好处。过去提到提高城镇化就是盖房子, 现在的城镇化是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经济转型核心的问题, 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时候, 专注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面临的第二大的问题是创新。不久前, 美国的报纸都在讨论,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 不鼓励独立自由的思维。如果教育出的孩子没有创新的能力、 创新的思维, 我国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只能搞一些表面文章, 一阵风就过去了; 或者是只能在少数尖端的、 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的领域实现少数创新, 而不能实现全民创新。对此, 教育承担着极大的历史性责任。  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建立正常的政商关系。这看起来和教育不相关, 实际上有着很深刻的关系。我们应该真正培养起一种平等的意识, 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做官的感觉, 使孩子知道不是有钱就高人一等。  我们的孩子从小最愿意当班长、 中队长、 大队长, 而且为了当中队长、 大队长不惜让家长跟老师搞好关系, 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常的办法。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平等意识深入人心。很多年前我到新西兰访问, 新西兰的大使到机场接我, 他说:“很抱歉,您再等一下, 我还要接我们的副总理。” 等了一会儿, 新西兰副总理自己一个人背着包, 和大家一起走出通道。大使走上去迎接,副总理说:“还要麻烦你给我看着包, 我要去取行李!” 拿到大行李准备乘车, 外面只有一个司机等着他。  像这样的例子不是孤立的。去年参加博鳌论坛, 论坛结束后, 我跟美国驻华大使说待会儿飞机上见, 因为我想他肯定是和我们一起坐头等舱的。结果上了飞机, 这位大使带着美国的一些大亨们, 全部坐的经济舱。这就是美国, 不超过规定时间你不能坐商务舱。  所以, 如果教育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民主、 平等的意识, 这会对解决中国的官场文化、 政治文化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教育可以有哪些作为  我们的软实力问题很大部分反映在我们的话语权上。我们一再抱怨中国的话语权与综合国力不相称, 这正说明我们的软实力存在严重问题。  我们过去没有话语权, 首先是因为我们的观念有问题。20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我在联合国工作, 因为联合国的会议很多, 所以即使是我们这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外交官也被分配到一些会场上, 代表中国表态, 表态就是话语权。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表态, 只记住几条原则, 比如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意的, 我们就同意, 他们反对的就反对, 没有自己的判断。  还有以前在各种国际会议上, 凡是碰到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标准, 我们自然就会抵触。当时我们想, 你们搞了几十年的工业化, 把经济发展起来了, 现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刚要发展, 你就提出环保标准要提高, 这是陷阱, 这是骗局, 我们不能同意。现在想想真是荒唐。我们这几年吃了很多环境的亏, 北京连续五十多天的雾霾。我们现在才知道, 保护环境不是为别人, 而是为了自己。  这些问题全是我们观念上的问题。过去, 我们从短期的利益出发来表达观点, 话语权越多, 对国家的形象和名声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所以增强软实力的核心问题在于, 要以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看待自己。在教育中, 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世界正确的认识, 才能使我们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提高自己的地位。  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还想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强调几点:  一是培养孩子的诚信。不说谎是基本底线, 但是我们今天的孩子没有几个不说谎的。我弟弟的孩子在美国出生, 在美国受教育, 他和国内同龄的孩子在一起, 别人会嘲笑他是 “傻老美” ——不会见风使舵, 不会说假话, 傻。我们的孩子精得很,  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谁培养的?家长培养的, 教师培养的, 学校大环境培养的。一个家长突然接到老板、 上司的电话,他明明在公园游玩, 却当着孩子的面公然说自己很忙, 这才是一个电话, 以后会有十个、 二十个电话, 慢慢地, 你说孩子的诚信哪去了?  在国际交往中, 外国人最怕我们撒谎、 不诚信。我在和美国几任谈判代表谈判时, 不管谈得好不好, 坚守的底线是绝对不欺骗。后来我们谈判成功了, 很多美国代表到中国来访问, 他们都会对我说:“龙先生,你有时候很强硬, 今天之所以我们还能成为朋友, 是因为那么多年来你从来没骗过我们, 这是我们最欣赏你的。”  去年我参加中美的一个会谈, 当时基辛格就谈道:“中美两国要建立一个长久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建立互信, 而建立互信的基础是你们不再骗我们。” 这话讲的是很尖锐的。我们扪心自问, 有的时候做得真不是很好。所以, 我觉得教育就要贯穿诚信这一最基本的道理。  二是培养责任感, 这是培养优秀社会公民最核心的问题。中国在入世的时候, 对全世界承诺遵守经济贸易规则, 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济俱乐部的成员, 开始贸易往来。但是这种关系是很脆弱的, 一旦中国对这种承诺放松了, 我们很可能会失去国际的信任。要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这样在国际上才会有政治的公信力。  有一次, 我到日内瓦的一个公园散步。我到公共厕所去, 发现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厕所里面 “玩”, 我当时想小孩真调皮, 怎么玩到厕所里来了。等我走出厕所, 一位 40 来岁的中年妇女就着急地迎上来问:“先生,我的孩子上厕所, 进去 20 分钟了还没有出来, 不知道什么原因, 你能不能帮我去看看?” 我进去一看, 小孩正急得满头大汗,我问:“你在干什么?” 他说:“我上完厕所以后, 不知道怎么冲水。” 原来冲水马桶是新式的, 他没见过, 为了冲水, 在里面折腾了二十分钟。我帮他冲掉以后,他抱着我, 说了很多次谢谢。我非常感动, 这就是责任心, 是他所受的教育带给他的, 我想, 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很能担当的人。  其实我们中国的小孩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我的一位同事从小就把孩子带到瑞士, 这孩子就有一种国内孩子没有的责任感。有一次中国代表团到日内瓦去谈判, 休息的时候到河上去划船, 把孩子也带上了。有两位老兄喝完可乐以后, 顺手把可乐瓶丢到身后。这个小孩看见后, 一下子脸变得煞白, 认为这是对环境的破坏。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 中国孩子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 这都是教育的问题。  作为一个搞经济的人, 我就是从以上角度来看待好的教育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对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基本意义。中国这样一个大国, 竟然有那么多人离开自己的国家, 那么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教育问题涉及很多人, 涉及很多方面,涉及国家的未来。真正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很不容易, 希望更多的人去探索、 去努力。(本文根据龙永图的演讲整理而成)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们应该真正培养起一种平等的意识, 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做官的感觉, 使孩子知道不是有钱就高人一等。
  如果教育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民主、 平等的意识, 这会对解决中国的官场文化、 政治文化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别指望小学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
他们都是最低级的师范生
自己还做不到诚实
有责任感呢
不好的官场文化早就影响到了他们
想教好自己的孩子
还是得多听一听龙永图这样的人的话
向发达国家学习
不然我们永远都是混乱
让人遗憾的国家  
  @带剑走江湖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中国目前扭曲变态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高层为了一己之私,刻意视而不见,甚至强化某些不得人心的体制不做改革。最终伤害的是整个国家,伤害到大部分人。
  基辛格:“中美两国要建立一个长久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建立互信, 而建立互信的基础是你们不再骗我们。” 这话讲的是很尖锐的。言而无信对于某些国人像人体基因一般代代相传。
  因为那中国同胞多,而且都是官二代富二代这样的精英
  这人是没在国内混过,还诚信,电信诈骗,就把他裤衩骗的底掉。
  楼主说的很好,但是中国感觉已经是没救了  
  没有法制观念,契约精神是导致中国潜规则盛行的主要原因。赢家通吃是丛林法则的特征,在国内有愈演愈烈的迹象。前几天,某女航天员被任命为妇联主席。
  如果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出生在中国,早就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在美国,他除了游泳名将的桂冠,什么都不是。
  龙永图?呵呵......  
  lzsb  
  这鸡汤真好喝,好吧早餐都吐出来了  
  @带剑走江湖
07:11:00  基辛格:“中美两国要建立一个长久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建立互信, 而建立互信的基础是你们不再骗我们。” 这话讲的是很尖锐的。言而无信对于某些国人像人体基因一般代代相传。  —————————————————  美国本来是就是个骗子好吗?!贼喊捉贼!  
  我觉得你是个吃里扒外的外交官!中国在很多问题上外交都是有自己的立场的,靠!你们竟然乱搞!中国啥时候让没有经验的人做外交官在外交事务上表态?你们真是丟中国人的脸!谈教育,美国人不学习中国文化吗?留学的学生有留在国内的多吗?傻逼才讨论这个留学的问题!留学的目的在于文化交流而已!哪个国家都不会把所有的学生到外国去留学!哪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为更适合国内发展培养人才,关于知识科技问题,也是今年你家强,明年他家强,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这个也是迟早的事!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形成的潜移默化的自己的民族性的东西,不必要去学习西方,也没必要学习美国!当然,你觉得优点的可以借鉴,中国人善于学习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这点是任何西方民族不可比拟的,中国文化传承了5000年,一直在吸收和转化其它文化,难听点讲一直在同化其它文化,现在国际上以学汉语为荣,楼主反而大肆畅谈美国2-3百年的文化,真是连祖宗都要不要了  
  楼主说的有理
  在西方发达国家,平等意识深入人心。而当今中国,几千年来的官僚等级制度像鬼魄附身一般左右着整个社会。
  新西兰副总理自己一个人背着包, 和大家一起走出通道。大使走上去迎接,副总理说:“还要麻烦你给我看着包, 我要去取行李!” 拿到大行李准备乘车, 外面只有一个司机等着他。
  @带剑走江湖
23:40:00  我们应该真正培养起一种平等的意识, 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做官的感觉, 使孩子知道不是有钱就高人一等。  —————————————————  任何国家有钱人或当官的就是会高人一等,这是事实,跟教育无关  
  贼喊捉贼  
  如果龙永图的孙子做了
这个职务,还要自己去取机场托运的行李。那么证明龙永图的脑子进水了。如果龙永图的孙子是钱学森,还要他懂得煮茶叶蛋,那么,龙永图的脑子也是进水了;如果龙永图的孙子是毛泽东,却埋怨他年轻时不谈论婆婆妈妈和男女情爱,那么,龙永图脑子一定进水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龙永图:我为什么送外孙女去美国读书?_
抱歉,该文章已下架!
龙永图:我为什么送外孙女去美国读书?
文章内容加载中...
百度教育内容、品牌合作请联系龙永图:外孙女去美国读书,那种内在力量我们抗拒不了
关键字: 龙永图中西教育中国教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去国外深造。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的外孙女也前往美国留学,他对此表示,我原来一直不太同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但我的外孙女去年就到了美国,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
今年第6期《当代教育家》杂志刊登署名为龙永图的演讲文章。文章称,龙先生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国情讲起,谈了他对中外教育的看法,很坦白,也非常难得...
龙永图,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
全文如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20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当时,全球媒体都在热议,什么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会超过美国?
这时,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什么时候”:
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
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
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这“三问”确实打中了中国的要害。
特别是第一个问题,欧美教育能够吸引全球人士到他们国家学习,说明了全球精英对他们教育内在价值的认同,包括中国政府职员。
我原来一直不太同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但我的外孙女去年就到了美国,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
这“三问”说明,在讨论中国的经济时,一些理智的人士已经开始考虑中国以教育为核心的软实力了。而我从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也确实感到,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关乎教育,还关乎我们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时;
2、教育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现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
一、经济转型问题
问题的核心是把过去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关注转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上来,而质量的问题,说到底是要整个国家形成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过去我们说某个地方的经济质量好不好是看它的GDP;现在要看经济增长了以后,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好处。过去提到提高城镇化就是盖房子,现在的城镇化是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经济转型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时候,专注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问题
不久前,美国的报纸都在讨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不鼓励独立自由的思维。如果教育出的孩子没有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我国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只能搞一些表面文章,一阵风就过去了;或者是只能在少数尖端的、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的领域实现少数创新,而不能实现全民创新。对此,教育承担着极大的历史性责任。
三、建立正常的政商关系问题
这看起来和教育不相关,实际上有着很深刻的关系。我们应该真正培养起一种平等的意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做官的感觉,使孩子知道不是有钱就高人一等。
我们的孩子从小最愿意当班长、中队长、大队长,而且为了当中队长、大队长不惜让家长跟老师搞好关系,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常的办法。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平等意识深入人心。
很多年前我到新西兰访问,新西兰的大使到机场接我,他说:“很抱歉,您再等一下,我还要接我们的副总理。”等了一会儿,新西兰副总理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和大家一起走出通道。大使走上去迎接,副总理说:“还要麻烦你给我看着包,我要去取行李!”拿到大行李准备乘车,外面只有一个司机等着他。
像这样的例子不是孤立的。去年参加博鳌论坛,论坛结束后,我跟美国驻华大使说待会儿飞机上见,因为我想他肯定是和我们一起坐头等舱的。结果上了飞机,这位大使带着美国的一些大亨们,全部坐的经济舱。这就是美国,不超过规定时间你不能坐商务舱。
所以,如果教育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这会对解决中国的官场文化、政治文化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原标题:龙永图:我送外孙女去美国,那种内在力量我们抗拒不了
责任编辑:何书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永图越级告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