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颁布时间:颁布机构:国家标准总;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运动的作业;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在一个工作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颁布时间:
颁布机构:国家标准总局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不适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危害性粉尘。 1 基本定义 1.1 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2 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运动的作业。 1.3 工作地点 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方。 1.4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1.5 接尘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1.6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1.7 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系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8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均值表示。 2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2.1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 0级 Ⅲ级危害 Ⅰ级危害 Ⅵ级危害 Ⅱ级危害
2.2 本标准将石棉尘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氧化硅70%类。 2.3 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 生产粉尘中游离>|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 |-------------------------- 氧 化 硅 含量|气量(升/日、人)| 0 |-1|-2|-4|-8|-16|-32|-64 ---------|---------|--│--|--|--│--|---|---|--- | -4000 | │ | | │ | | | |---------|--│--|--|--│--|---|---|--- ≤10% | -6000 | │ | | │ | | | |---------|--│-----|-----|-------|--- | >6000 | 0 │ Ⅰ │ Ⅱ | Ⅲ | Ⅳ ---------|---------|--│-----│-----|---|---|--- | -4000 | │ | │ | | | | |---------|--│--|--│--|--|---|---|--- >10~40% | -6000 | │ | │ | | | | |---------|--│--|--│--|--|---|---|--- | >6000 | │ | │ | | | | ---------|---------|--│--|--│--|--|---|---|--- | -4000 | │ | | | | | | |---------|--│--|--|--|--|---|---|--- >40~70% | -6000 | │ | | | | | | |---------|--│--|--|--|--|---|---|--- | >6000 | │ | | | | | | ---------|---------|--│--|--|--|--|---|---|--- | -4000 | │ | | | | | | |---------|--│--|--|--|--|---|---|--- >70% | -6000 | │ | | | | | | |---------|--│--|--|--|--|---|---|--- | >6000 | │ | | | | | | ----------------------------------------------
附录A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补充>) A.1 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 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工厂应收集连续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 A.2.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入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如为硫化矿物,应先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焦磷酸15ml,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后冷却到4 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蒸馏水稀释到40~50m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然后,加水稀释至150~200ml。用无灰滤纸过滤,并用0.1N盐酸洗涤沉渣,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最后,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恒重的瓷坩埚 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低温炭化后,再放入800~9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一小时,称至恒重。 A.2.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生产粉尘游离>氧化硅的含量按 (1)式计算 M2-M1 SiO2(F)=-------×100 (1) G 式中:SiO2(F)――游离>氧化硅含 量,%; M1――坩埚质量,g; 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生产性粉尘样品质量, g。
A.2.3 粉尘中含有难溶杂质的处理。 A.2.3.1 当生产性粉尘样品中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杂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等),需将焦磷处理后的样品沉渣放入铂坩埚中,加入1∶1硫酸数滴,使沉渣湿润,然后加入40%氢氟酸5~10ml,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于 900℃高温下烧灼,称至恒重。 A.2.3.2 处理杂质后的游离>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处理杂质后的游离>氧化硅含量按(2)式计算 M1-M3 SiO2(F)=-------×100 (2) G 式中:M2――铂埚加沉渣质量,g; M3――经氢氟酸处理后坩埚加 残渣质量,g; SiO2――游离>氧化硅含量, %。
A.3 本法为基本方法。如采用X线衍射测定法或红外光谱测定法等须与本法进行核对。
附录 B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法(补充>) B.1 工人接尘时间的确定 在生产任务正常情况下,每一接尘工种选择不少于2名有代表性的工人,按表B1的格式记录自上班开始至下班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工中休息的时间,并分别注明接尘情况。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分别表示该工种的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的总接尘 累计时间、各种作业劳动的接尘累计时间及休息的接尘累计时间。 表B1 接尘工时记录 ---------------------- 动作开始时间|动作|接尘|接尘累计时间|备 h、min|内容|情况| min |注 ------|--|--|------|-- | | | | | | | | ----------------------
B.2 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测定 根据表B1的记录,将各种接尘劳动时间与接尘休息时间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采集工人在接尘休息时间和从事各种接尘劳动状态时的呼出气,测量该气体体积,求出接尘休息和各种接尘劳动时的呼气量值,并换算成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值。然后按表B2 ,再换算成每分钟呼气量,〔标准状态呼气量,L/采气时间,min〕,最后将各种接尘劳动时及接尘休息时的每分钟呼气量分别乘以相应的各种接尘劳动的累计时间和接尘休息的累计时间,其总和即为一个工作日内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日,人)。 表B2 一个工作日内工人接尘时 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记录 ------------------------- 接尘动作及| 吸气量 |接尘累计时间|接尘时间肺 | | |总通气量, 接尘休息 |L/min| min |L -----|-----|------|------ | | | ------------------|------ 总 计 |L/日?人 -------------------------
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编制说明 研制本标准的任务是于1981年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人的劳动保护工作,为劳动保护程学管理提供依据。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承担,与江西省工业卫生研究所和江苏省苏州市卫生防疫站协作共同完成的。 1 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1.1 关于生产性粉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国际上尚未见有报道。国外涉及这一领域的工作,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制定生产性粉尘容许浓度标准。迄今,美国公布的有20项,苏联的有71项,日本的有34项。我国公布的有9项。其中,各国都重视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 含量,以此确定含矽粉尘的容许浓度。如美、日等国采用公式计算确定。苏联将其划分为四级。>是制定管理法规:如日本的“尘肺法”,主要是从医疗保健上划分为四级管理。将健康接尘工人列为第一级管理,尘肺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功能损伤状况划分为第二至第四级管理。欧美等 国有尘肺患者的职业病赔偿规定。综上所述,仅仅利用单一的生产性粉尘容许浓度作为判断其危害程度大小,并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各种类型厂、矿企业中接尘工人的实际危害程度。 1.2 本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有所区别,但有一定联系。卫生标准仅为生产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工人在这样的浓度下工作,不会引起致病性损害,在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和工业企业设计时使用。本分级标准是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时使用。鉴于目前我国相当多 的厂矿企业,至今尚未能达到生产性粉尘卫生标准,因此,采用几项主要危害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级,以便将不同危害程度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分出轻重缓急,区别对待,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其他>策性措施,使其逐步减轻职业危害、以便最终达到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2 制定过程 2.1 本标准的制定系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积累的现场和实验室资料以及有关国外参考资料,又参考了1976年全国尘肺普查资料等为依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的动物实验研究,为制定本分级标准提供了大量数据。 据1976年全国尘肺普查统计资料,全国企业接尘作业约有一千余万人,主要分布于煤炭系统、冶金系统、机械系统、建材系统及化工系统等。以接触矽尘作业工人占绝大多数,其次为硅酸盐类粉尘及金属性混合性粉尘等,有机性粉尘相对较少。生产方式种类繁多,有的为现代化机 械化生产,有的使用原始手工方式生产。各厂矿企业的综合性防尘设备、维护管理执行情况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等差异悬殊,即使是接触同一性质的粉尘,其实际危害程度,往往差异较大。因此,本分级标准应适合于我国国情,既要能正确地表明生产性粉尘危害性质,同时也反映出工人实 际接触尘量的大小,而且此分级标准和测定方法应简便易行,便于安全技术部门及卫生基层单位掌握和推广使用。 2.2 针对生产性粉尘主要危害因素,我们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工作,即“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的研究”、“粉尘作业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研究”以及“不同种类粉尘对大鼠肺致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此外,还搜集了全国部分省市和具有代表性的 厂矿企业近三年来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2.3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我们拟订出“生产性作业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及其“编制说明”寄往全国64个单位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冶金、煤炭、机械、建材、铁道、交通、纺织、航空、船舶、兵器、轻工、军工及部分省市劳动局及卫生部门。收到各单位 的复函共30>。总的反映是:制定该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对加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人的劳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标准既考虑到正确地表明生产性粉尘危害性质,同时也反映出工人实验接尘量的大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此外,对该标准中使用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 度指标和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指标,两者合并一起使用,在执行中易引起混乱,建议修改为一项指标。同时,针对该标准有些条文,提出文字修改意见。 2.4 综合各单位的意见,我们写出“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修改意见汇总处理表”,并重新修订了标准讨论稿。于1985年8月7至9日。在北京由劳动人事部劳动局主持召开“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审定会”审定通过。 3 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 本分级标准采用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定性和定量两种指标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欲确定某种生产性粉尘的评级标准,首先确定其危害程度的定性指标,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其次,再评定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即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 数。 本标准主要是以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后引起肺脏致纤维化作用为主要病变而进行分级的,同时也重视粉尘有无致癌性,至于生产性粉尘的溶解度、致敏作用引起的危害。仅作为参考因素,不再另设立其他危害指标,以便于推广使用。 3.1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 全国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中约有90%以上是接触矽尘的,而且全部尘肺病人中,约有95%以上是矽肺病人,可见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的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按我国实际情况,将生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分为四类:等于或小于10%游离>氧 化硅粉尘;含量大于10%至40%的>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40%至70%游离>氧化硅粉尘以及大于70%游离>氧化硅粉尘。 鉴于严重危害机体的是浮游于空气中可吸入性粉尘,因此,分析游离>氧化硅的样品收集在工人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而不是取自原料尘或成品尘,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测定结果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几个矿山采集的浮游尘、沉积尘及原料尘样品进行比较,结 果表明,原料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远比浮游尘及沉积尘为高,有明显差异,而沉积尘的含量与浮游尘接近,见表1。本标准确定以采取浮游尘样品进行游离>氧化硅含量的分析(表2)。工厂应连续收集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均后取平行样品进行分析,以均值表示。矿山地质较为复杂, 应与矿山地质技术部门协商选择工人经常接触的具有代表性的矿脉进行采样,不同矿脉的游离>氧化硅含量差异悬殊。有的相差数倍,因此不能采取一个矿脉的样品,而应在几个主要矿脉中采样。同类粉尘样品混均后进行测定,取其均值表示。当生产粉尘有重大变化时,应再次重新取样进 行测定。测定游离>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是焦磷酸重量法。如采用X线衍射测定法或红外光谱测定法等须与焦磷酸重量法进行核对。 3.2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其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量亦有所不同。单纯依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工人实际接尘量的大小,考虑到我国生产方式的复杂情况,在进行危害分 级标准时,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作为一项定量指标。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既表示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又反映工人实际接尘作业时间。至于进入呼吸道内各种粉尘分散度的分布状况、粉尘在呼吸道中阻留率以及机体清除功能等,虽是引起尘肺病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这些测定较为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中学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21等内容。 
 GBZ/T 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1 ...  GB5817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86 【有效性】有效 【法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文件号】GB5817-86 G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 Levels due to Exposure to Industrial dust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  性】有效 【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817―86(国家标准局日发布 日起实施) 全文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B/T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 年 3 月 31 日发布 2009 年 12 月 1 日实施 1...  LD84-1995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程序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程序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要求,为贯彻执行 GB5817―86 而制订,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病...生产性粉尘分级原则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表 超标...Ms――国家规定的该种毒物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2 图 A3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劳动...本标准于 1983 年 4 月首次发布 3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生产性粉尘有什么危害,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的直径,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的性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浅谈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年
浅谈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析生产性粉尘的特点和危害,提出了生产性粉尘的防治措施,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开展粉尘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
【分类号】:R136【正文快照】:
1引言2000年,先后发生了安徽省凤阳县农民工致肺病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等职业健康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职业健康的广泛关注。这些事件的发生,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业危害问题日益凸显,职业健康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我国累积的尘肺病例已达60余万,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薄以匀,吕琳;[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詹水芬;张晓春;马春;;[J];煤炭学报;2009年11期
杨丰才;葛军;孙逢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12期
崔炜;张瑞祺;袁聚祥;范红敏;;[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张军;[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炜;[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年
苏圣妍;[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年
葛志林;[D];江苏大学;2007年
李亮报;[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练德幸;[D];南华大学;2012年
廖妮妮;[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晓军,苏汝维;[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5年03期
庞军,陈蔷,苏汝维,张辉明;[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6年06期
杨吉增,陈怀道,扬志英,夏又洲,李朝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捷,贺晓铭,徐磊;[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5年01期
李存锦;[J];职业与健康;1999年02期
李洪养;[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09期
施倚;;[J];劳动保护;2011年08期
罗丽萍,徐根林,胡庭仪,谢广云;[J];卫生研究;1990年06期
张琳,王敏;[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4年02期
罗世斌;[J];职业与健康;1997年05期
罗丽萍;徐根林;胡庭仪;谢广云;;[J];卫生研究;1991年06期
诸葛玮琳,陈奋奋,孙建平;[J];江苏预防医学;1995年02期
俞太念,赵红霞;[J];职业与健康;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禹绍波;;[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徐健英;刘仁平;姚俊;徐志明;;[A];2008年全国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温建斌;谢德兴;陈彬霞;;[A];2008年全国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赵启轩;;[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董艳;刘艳;陈娅;秦妍;;[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娄乐忠;高广清;;[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宋晓明;;[A];2008年全国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吕爱民;;[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陈子丹;;[A];2008年全国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刘彦恒;;[A];2010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文慧;[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重庆市疾控中心 任在鸣;[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于巍;[N];辽宁日报;2004年
王芳;[N];经理日报;2004年
衣晓峰 张向明 本报记者 郑伟;[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公共卫生所
倪建青;[N];青海日报;2004年
赖燕;[N];大众卫生报;2003年
鲁锡荣;[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
史文宝;[N];中国石油报;2003年
蕾子;[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王海椒;[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翁少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韦树娇;[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顾海;[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廖妮妮;[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崔炜;[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年
程文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翁少凡;[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翁少凡;[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苏圣妍;[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年
张伟;[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易婉珺;[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生产性粉尘的危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该怎样去除
时间:&&&来源:
&&&浏览: 人关注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从事特定工种的工人朋友来说,生产性粉尘的
危害不得不防。该怎样避免生产性粉尘给自己的带来的危害呢?专家为你讲解。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引起的皮炎),急性中毒(如铅烟、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粉尘)。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粉尘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吸入量。
  注意工艺、原料的选择
  工艺和物料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危害或危害小的物料,是消除、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例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
  限制、抑制粉尘扩散
  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不能完全密闭的尘源,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半封闭罩、隔离室等设施来隔绝、减少粉尘与工作场所空气的接触,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弱粉尘的存在。通过降低物料落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隔绝气流、减少诱导空气量和设置空间(通道)等方法,抑制由于正压造成的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的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用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
  通风除尘建筑设计
  通风除尘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工艺特点及排尘的需要,利用风压、热压差、合理组织气流,充分发挥自然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的作用,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全面或局部机械通风排尘装置。通风除尘设施是尘源控制与隔离的重要手段。
  做好个人防护和体检
  另外,由于工艺、技术的原因,通风除尘设施无法达到卫生标准要求时,操作工人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还要采取防尘教育、定期检测、加强防尘设施维护检修,对从业人员定期体检等管理措施。
夏季感冒,吃药有诀窍
这7种病早来了几十年!现在开始预防还不晚……
肥胖患者易得癌症?肥胖带来的八大危害
夏季感冒,吃药有诀窍
这7种病早来了几十年!现在开始预防还不晚……
肥胖患者易得癌症?肥胖带来的八大危害
糖尿病患者选择甜味剂食品有窍门!
高温黄色预警!这份夏天应急指南一定要收藏
别等脚黑了再查糖尿病
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最可怕的症状是哪种?
睡前吃枸杞 抵抗衰老降血糖
糖尿病患者三餐后运动才最佳
补肾越补身体越差,食疗或许会更好
日常生活中,很多琐碎的小事都能与养生联系...
韩媒称,据业界18日消息,43批韩国产电子坐便器在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