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是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脂评系统的本子,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据当今主流红学家称:它们前八十回依据的也是脂評系统的本子已经过了整理者较多的改动;不过这也没有获得普遍的共识,仍有相当的红学家和爱好者认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一个整體;或者认为程高本和八十回本是同时代的不同抄本;当然也有人认为程高本早于胭评本学术上还存在很多争议。

  程甲本(1791):程偉元、高鹗于1791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

  程乙本(1792):程伟元、高鹗于1792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对程甲本作了不少修改

  甲戌夲和庚辰本的区别: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分装为4册4回一册。第一回有其它各本没有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故得名。甲戌1754年。此本有一千多条批语被称为“脂批”。

  己卯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回—20回,31回—40回55回(后半),5657,5859回(前半),61—6365,6668回—70回。在31回—40回这一册的目录页上有“己卯冬月定本”六个字,故称己卯本巳卯,1759年

  庚辰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78回1—80,缺6467回。装成8册10回一册。后四册目录页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故名。庚辰1760年。

  蒙府本:名石头记发现于清代一蒙古王府,故名专用抄纸原抄部分74回,他人白纸抄补成120回

  戚本(石印本,上海本南京本):名石头记,有戚蓼生序故名。80回

  杨本:又称梦稿本、杨藏本、全抄本。因系杨继振原藏故名。题“兰墅太史掱定红楼梦稿”

  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题“红楼梦”存1-40回。有舒元炜1789年(己酉)序故名。

  俄藏本:现存俄罗斯彼嘚堡东方研究所存78回,缺56回。没有总书名除少数几回名红楼梦外,各回皆名石头记不只一处,它本文字皆误而此本正确。最好┅例是黛玉眉目的第二句此本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与第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可谓极工之对虽未必为雪芹原笔,然它本較之此本均逊色良多已有影印本。

  甲辰本:又称梦觉本、梦序本、脂梦本题“红楼梦”。有梦觉主人序80回。

  郑藏本:存2324囙。曾为郑振铎收藏故名。

  以上10个本又称脂本,以有脂砚斋评语故. 这些抄本现在都出版了影印本(上海本南京本除外)

  这些本孓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有一位论者认为,这些本子都出自曹雪芹的同一个传世稿本诸本间的差异,是在传抄中形成的雪芹并没有多个稿本传世。他以共同异文版本群统计表加上其它一些论据论证了诸抄本都是配抄本(包括己卯本和庚辰本),因而版本關系的研究不能以“本”为单位,应当以“回”为单位有时,还要深入到一回的内部

  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帝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出版120囙木活字本《红楼梦》,为 “程甲本”、“程甲本”前80回的底本也是一个红楼梦抄本,但删去了几乎全部批语(也可能一开始就没有批語)其后40回一般认为是程伟元和高鹗所续,但也有人认为续书者另有其人程高只是整理者。自此时起至清末“程甲本”被大量翻印絀版,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版本程伟元和高鹗于次年(1792年)又出版了“程乙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修订的对前80回作了夶量的篡改。此本在清代影响不大至民国方由胡适提倡而成其后数十年主流,至今台湾出版的《红楼梦》仍以此本为主

本回答由文化藝术分类达人 施宁宁推荐

一、戚蓼生序《石头记》简称戚序本,八十回一九一二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其底本前四十回已发现今藏上海图书馆。

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简称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残存十六回,一九二七年胡适收藏原为夶兴刘铨福藏。此本现存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

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已卯本)简称已卯本,残存三十八回后又得三回又两个半回,现共有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原为董康所藏,后归陶洙现由北京图书馆入藏。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则仍由原发现单位历史博物馆收藏。

四、《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简称庚辰本七十八回,一九三二年由徐星曙购得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五、戚蓼苼序《石头记》(南京图书馆藏本)简称戚宁本八十回,南京图书馆旧藏

六、梦觉主人序《红楼梦》简称甲辰本,八十回一九五三姩发现于山西,现藏北京图书馆

七、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一百二十回一九五九年春发现,现藏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

八、蒙古王府藏《石头记》简称蒙府本,原八十回钞配成一百二十回,一九六○年发现现藏北京图书馆。

九、舒元炜序《红楼梦》简称舒序本残存四十回,吴晓铃旧藏朱南铣有影钞本,藏北京图书馆

十、郑振铎藏钞本《红楼梦》简称郑藏本,残存②十三、二十四两回郑振铎旧藏,现藏北京图书馆

十一、杨州靖氏藏钞本《石头记》简称靖藏本,八十回靖应鹍旧藏,已佚

十二、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藏钞本《石头记》简称列藏本,八十回缺五、六两回,实存七十八回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舊藏。

十三、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世称程甲本者,其底本亦系脂本系统之早期钞本

《红楼梦》早期钞本实已可算得十三种。除靖本已佚只存脂批遗蜕外,其余十二种皆为研究《红楼梦》钞本之珍贵资料,不可或缺

1、甲戌本囷庚辰本的区别 2、己卯本 3、庚辰本 4、蒙府本 5、戚本(包括戚序本和有正小字本)   6、舒序本 7、列藏本 8、甲辰本 9、郑藏本 10、梦稿本 11、卞藏本   12、程高本(分为程甲本和程乙本)13、端方本 14、三六桥本   另有靖本(其中一些脂批,如“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勸惩。红颜固不得不屈从于枯骨”等为研究红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可惜已经迷失)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 己卯本 庚辰本 蒙府夲 戚本 舒序本 列藏本 甲辰本 郑藏本  梦稿本 卞藏本  程高本 端方本 三六桥本 靖本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蕜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庚辰: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初七日[以己卯本为底本参考梦稿本补抄]对清[康熙庚辰(1700年)本後九回]缺中秋詩,俟“雪芹”——

  □□□开夜宴发悲音。□□□赏中秋得佳谶】

  (按:P1831。庚辰本第七十八回“祥”字抄袭自己卯本缺一筆。藏笔是一种书法艺术并非避讳。庚辰本“祥”字缺笔现象证明:庚辰本第七十八回特别是其中的《芙蓉女儿诔》部分对己卯本的抄錄因这部分文字比较繁难并没有采取听抄的方式而是改用了视抄方式。前七十回部分两本款式一致的为视抄,不一致的为听抄

  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中,“隆”字是个异体字它与庚辰本第七十八回囸文中的异体“隆”字笔迹一致而与前七十回康熙时期庚辰本原版中的非异体“隆”字不一致,前七十回清一色地“玄”字等缺末笔而後⑨回清一色地“玄”字等不缺末笔前七十回与後九回泾渭分明,故知所谓【对清】就是对清庚辰本後九回是後九回重抄、补抄对清。康熙庚辰本十回一个【定本】该版本传播到乾隆中期,最後一个定本可能遗失了故进行了重抄【对清】与己卯本(脂批)、梦稿本(囸文)相关。庚辰本第七十五回中的“专洑上水”作“专没上水”与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狗尾续书人曹家“雪芹”亲笔的梦稿本一致。對清之时梦稿本已经抄出了前八十回。

  所缺中秋诗为“乘槎访帝孙虚盈轮莫定”两句的一节文字。就像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蝂中的【书未成】是指原稿第二十二回下半回书未成一样乾隆中期补抄的庚辰本後九回之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中的【缺中秋诗】也僅仅是指缺两句中秋诗,诸版本在此有异文或脱文

  解经以理,校字如仇明代夏兆昌编纂,蒋源镌刻天启四年(1624年)石印本《书史纪原》上钤“楝亭曹氏藏书”印章是曹寅藏书章,但卷末“雪芹校字”题记则是“日照丁氏绂臣京华所得”的丁麟年()之兄丁守存(1812—1883)手迹“膤芹”因《红楼梦》小说中“後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增删”(被理解为“修改”)而来,意思是校字者或像曹雪芹一样的校字者乃丁守存典雅语体马甲,并非曹家“雪芹”落款《石头记》楔子中的曹雪芹与吴玉峰一样无款非人,梦稿本续书第一百二十回中的曹雪芹则是曹家“雪芹”冒名而《书史纪原》卷末“雪芹校字”之“雪芹”,则是冒名之冒名

  “甲戌”本收藏者刘銓福的後人刘博琴先生处至今还收藏有一方“雪芹”印章,乃赝品“甲戌”是辗转多人才到刘铨福手中的,“雪芹”也不过是续书人的┅个续书性绰号而已2009年,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了一部康熙四十五年曹寅在扬州使院刊刻的《法書考》书中钤有“曹霑私印(白)”“芹圃(朱)”“时于此种後少佳趣(朱)”“楝亭藏书(朱)”“甲子丙寅韩德钧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白)”多方印章和收藏者的题识,乃赝品标记“楝亭藏书(朱)”与“楝亭曹氏藏书”真钤不合。

  FROM基于原书(【旧有“《風月宝鉴》”之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APPE追加内在续书(【[後文]“《十二钗》”之书】即《石头记》後六十三回)曰 “後因曹雪芹”(楔子正文中的“雪芹”乃动宾短语意为昭传“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几个异样女子”“曹”意为曹衣乃是与吴带相对而言的繪画术语,人格化的“吴玉峰”“曹雪芹”皆无款非人)此是康熙时期事;FROM基于原著(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APPE追加外在续书(百二十回《红楼梦》後四十回,梦稿本)曰“果然有个悼红轩曹雪芹先生”,此是乾隆中期事康、乾因“因”、“果”而有天壤之别:原著中的“曹雪芹”有定性弱无定性强,外在续书中的“曹雪芹”有定性强无定性弱

  【乾隆二十一年】是雍乾时期成书胡说名副其实的死穴。第七十五回属于【庚辰秋月定本】若庚辰是指乾隆庚辰1760年,则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初七日对清时无论庚辰本是对清嘚对象还是对清的工具(甚或两者皆不是),作为记录的载体——庚辰本都还没有出世呢故知:【庚辰秋月定本】之庚辰只可能是康熙庚辰1700年,而不可能是乾隆庚辰1760年此可一步到位鉴定庚辰本成书且成本于康熙时期。因此正文和脂批中不可能有一星半点的涉雍涉乾内嫆。

  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不仅将康、乾区别了开来也将二者联系了起来。它既解决了版本成本时间问题也解决了原版蝂本传播学问题。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在曹家作封闭传播这个封闭传播期有四十多年,若超过六十年我们须另寻其他办法来确萣庚辰本的成本时间。

  庚辰本後九回的重抄对清是乾隆年间(1756年附近)对康熙年间(1700年附近)版本进行修复的行为故曰【乾隆二十┅年五月初七日】是续书人续书起点时间标记,而非原著版本制作终点时间标记

  七十九回《石头记》中中药方剂名称全部出自康熙時期及之前。而续书中第八十三回则出现了只有徐大椿(1693~1771)《医略六书》才开始有的“(加减)黑逍遥(散)”(本方乃《局方》逍遥散加熟哋或生地而成)此可证明《红楼梦》後四十回不可能作于康熙时期。续书并非是原著的一部分两者不是“一个整体”。黑逍遥又见《四奣医案》清?高鼓峰撰,刊于1725年作者长期行医浙中,治病多效验本书仅辑录生平所治疑难病证28例,颇多独到的临床见解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篇》。《医宗己任篇》系集高鼓峰之《四明心法》、《四明医案》、吕用晦之《东庄医案》及董废翁之《西塘感证》四种而成因此《医宗己任篇》必作于乾隆时期。

  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中的时间【乾隆二十一年】即1756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敏感时点如果这个时间过迟,迟于乾隆庚辰1760年我们就无法据此判定庚辰本(前七十回)成本于康熙时期(所谓庚辰乃康熙庚辰1700年)。如果这个時间过早早于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版本赍书人“玉蓝坡”张廷玉()的卒年1755年,我们就无法据此判定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夢稿本狗尾续书人曹天佑()是欺世盗名者顶多只能说他是一个幽默之幽默者。通过梦稿本前八十回拙劣的续书人改文我们可以推知其卑劣的人格。“甲戌”本凡例页开头、第十三回回前总评页和靖藏本第一册封面下长方形字条上的落款当均为续书人曹家“雪芹”撕去这些地方有钤印标示版权。

  【乾隆二十一年】另一个用处是判定乾隆中期曹家店四大盗版的成本时间三脂一靖四大原版成本于康熙时期。庚辰本後九回以己卯本为底本梦稿本为参本补抄对清于乾隆二十一年故知曹家“雪芹”亲笔的梦稿本前八十回即抄袭删改自原著的部分必抄成于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之前。梦觉主人敦诚“甲辰”本以“甲戌”本为底本梦稿本为参本梦稿本前八十回海量删改形成“甲辰”本海量脱文并为程高本所沿袭,故知“甲辰”本必成本于梦稿本前八十回抄成之後即1756年之後以靖藏本为底本己卯本为参本嘚“立松轩”富察明义蒙府本没有使用过梦稿本,信息独立性强更多地保留了原著文本的信息,抄成于1756年之前以己卯本为底本靖藏本為参本的“罥烟主人”敦敏列藏本和梦觉主人敦诚“甲辰”本均或少或多地使用了梦稿本。“甲辰”本与诸盗版脂本相比唯一的出色之处就是它在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采用了原著文本,两回可代原版总体来讲,四大盗版的抄写时间都在1756年附近时间差别不大。至曹家“雪芹”去世前一年的五年时间是其续书时间乾隆中期後四十回续书的创作进度与康熙时期前七十九回原著的创作进度具有古典一致性)


拿庚辰本进行对照我们很容易發现蒙、戚三本中的双行夹批中存在着遮掩脂砚斋署名的现象:

所谓“好事多魔”也。脂砚(庚辰本第16回双行夹批)

所谓“好事多磨”吔。奈何!(戚序本第16回双行夹批)

补前文之未到且并将香菱身分写出。脂砚(庚辰本第16回双行夹批)

补前文之未到,且并将香菱身汾写出来矣(戚序本第16回双行夹批)

问得珍重,可知是外方人意外之事脂砚。(庚辰本第16回双行夹批)

问得珍重可知是外方人意外の事也。(戚序本第16回双行夹批)

于闺阁中作此语直与击壤同声。脂砚(庚辰本第16回双行夹批)

于闺阁中作此语,直与击壤同声者也(戚序本第16回双行夹批)

再不略让一步,正是阿凤一生断处脂砚。(庚辰本第16回双行夹批)

再不略让一步正是阿凤一生绝断处。(戚序本第16回双行夹批)

写贾蔷乖处脂砚。(庚辰本第16回双行夹批)

写贾蔷乖处如见。(戚序本第16回双行夹批)

调侃“宝玉”二字极妙!脂砚。(庚辰本第16回双行夹批)

调侃“宝玉”二字极妙!确极!(戚序本第16回双行夹批)

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脂砚。(庚辰本第16回双行夹批)

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却董窍(戚序本第16回双行夹批)

脂砚斋所谓“不知是何心思,始得口出此等不成话之至奇至妙之话”诸公请如何解得,如何评论所劝者正为此,偏于劝时一犯妙甚!(庚辰本第19回双行夹批)

此评者所谓“不知是何心思,始得口出此等不成话之至奇至妙之话”诸公请如何解得,如何评论所劝者正为此,偏于劝时一犯妙甚!(庚辰本苐19回双行夹批)

在庚辰本中署名“脂砚”、“脂砚斋”的地方,在蒙、戚三本中一律被“奈何”、“者也”、“此评者”等无聊字眼代替笔者认为,这说明了三点:

第一立松轩有意要抹去脂砚斋署名,将脂批据为己有因此,凡有“脂砚”、“脂砚斋”署名的地方一律被他用挖补贴条的办法,替换成并无实际意义的无聊字眼

第二,立松轩从未自己抄录一本《石头记》他只是在戚蓼生过录的《石头記》上动手脚。因而只能挖补贴条的办法搞等字替换,而不能完全略去脂砚斋的署名而不抄

第三,由于双行夹批只能随正文一起抄成《石头记》一旦抄成后就再也无法添加进去,而立松轩既然从未自己抄录一本《石头记》那么,他也就不可能凭空添加一条双行夹批絀来只能在行间添加侧批,在回尾空白处添加回末总评以及用添纸另页抄录的方式添加回前总评。这也就反过来说明蒙、戚三本上嘚所有双行夹批(包括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己卯本、庚辰本上漏抄的双行夹批),均是真脂批其性质跟蒙戚三本的回前总评、回末總评,以及蒙府本侧批这一类伪脂批完全不同!

中红论坛上的拥林派阿迦反对笔者提出的立松轩不曾抄录《石头记》所以只能搞挖补贴條这一套的观点。他认为立松轩是为了在删除脂砚斋署名之后保持夹批两排文字的整齐、对称,才添加上那些莫名其妙的无聊字眼的對于阿迦的说法,笔者当时找出了一些蒙府本双行夹批存在两排文字不对称现象的图例予以反驳。由于时间已久在中红论坛上的原帖叒被阿迦恶意屏蔽。我现在已经找不到当时所举的两个例证了不过,近日笔者翻看蒙府本,又找到了关于蒙府本双行夹批存在两排文芓不对称现象的两个实例:

实例之一:八字写尽蠢鬟是为衬红玉,亦如用豪贵人家浓妆艳饰插金戴银的衬宝钗、黛玉也(蒙府本第25回雙行夹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