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可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AMI)吗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 金伟秋 陈安宝 等
摘 要:目的 评价快速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符合率及早期确诊的意义。方法 对41例急诊心电图(ECG)检查确诊和疑诊AMI患者,做血清cTnT及心肌酶测定。对照二者早期诊断AMI的符合率及对快速诊断的帮助。结果 对AMI诊断阳性符合率cTnT为83.3%,心肌酶学检查符合率为93.3%,两种检查结果对AMI诊断符合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ECG与cTnT、心肌酶测定结果符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早期诊断所需时间cTnT平均为40分钟。心肌酶平均为150分钟。结论 cTnT能对AMI做出早期诊断,并具有特异性,且灵敏度高,其检测迅速方便,与ECG联用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cTns诊断和除外急性心肌梗死界限值的探讨
作者:[1]&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
文章号:W<font color=#6465&&
18:17:31&&
文字大小:
2000年和2002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对AMI的重新定义[1-2],提出cTn增高但心电图的ST段未抬高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应诊断为ST段未抬高的AMI(NSTEMI) [3]。因此当前世界共用的、统一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是1+1/4[4],即检测到心肌生化标记物(首选肌钙蛋白)的升高,至少有一值高于正常上限值(URL)的99百分位以上,同时存在至少下列一项心肌缺血证据:缺血症状;心电图改变提示新的缺血[新的ST-T改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影像学出现新的存活心肌的丧失或新出现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因为心肌肌钙蛋白(cTns)对AMI的敏感性几乎达100%,可以反映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的小灶心肌坏死,成为目前优选的诊断AMI的生化标记物。但临床上发现根据目前采用的cTns的诊断标准,其特异性存在问题。急诊室医生经常因为患者cTns升高而以AMI诊断将患者收入心内科,但是相当数量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检查证实这些cTns升高的患者并非AMI,而使临床医生倍受挫折和困惑。究竟cTns升高到什么程度可以被认为是非AMI?可否找到一个切点是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特异性;急性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摘要&&& 目的:当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是1+1/4,即心肌肌钙蛋白(cTns)升高认为是AMI最敏感的指标。但是临床上非AMI时cTns升高的情况非常多。什么程度的增高可以被认为是非AMI的问题,可否找到一个切点是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方法: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及尿毒症透析室患者334例,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血标本同时测量cTnI、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所有患者分为AMI组30例、心绞痛组90例、心力衰竭组56例、心律失常组41例、高血压组97例、尿毒症组20例。分析比较cTnI、cTnT及CK-MB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及2倍于此数值时对于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结果:cTnI中位数在AMI组与心绞痛组、心力衰竭组、心律失常组、高血压病组、尿毒症组分别为2.865ng/ml, 0.05ng/ml,0.09ng/ml,0.06ng/ml,0.055ng/ml 和0.06ng/ml。cTnT在各组分别为375ng/ml,0.00 ng/ml,0.01ng/ml,0.00ng/ml,0.00ng/ml和0.05ng/ml。CK-MB在各组分别为15 U/L,11 U/L,10 U/L,10 U/L,9 U/L 和11 U/L。cTnI增高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及2倍于此数值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1.3% 、82.9%和96.7%、89.1% 、89.8%。cTnT增高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及2倍于此数值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7%、99.6% 、87.4%和93.3%、99.4% 、99.5%。CK-MB增高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及2倍于此数值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0%,85.5、82.3%和43.3%,99.3%、94.3%。AMI组与心绞痛组,心力衰竭组,心律失常组,高血压病组,尿毒症组相比cTns和CK-MB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除AMI组外其他患者cTnI,cTnT和CK-MB测定值亦有部分高于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且与AMI组有重叠。&&&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cTnI和cTnT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时对AMI诊断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特异性cTnT高于cTnI。CK-MB的敏感性不高但是特异性很高,与cTnT类似,仍可做AMI排除诊断用。建议心肌标志物应该有两个界限值,一个是目前的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诊断AMI的界限,另一个是两倍于此数值的界限值,用于排除非缺血性心肌损伤。&&&&& 2000年和2002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对AMI的重新定义[1-2],提出cTn增高但心电图的ST段未抬高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应诊断为ST段未抬高的AMI(NSTEMI) [3]。因此当前世界共用的、统一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是1+1/4[4],即检测到心肌生化标记物(首选肌钙蛋白)的升高,至少有一值高于正常上限值(URL)的99百分位以上,同时存在至少下列一项心肌缺血证据:缺血症状;心电图改变提示新的缺血[新的ST-T改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影像学出现新的存活心肌的丧失或新出现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因为心肌肌钙蛋白(cTns)对AMI的敏感性几乎达100%,可以反映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的小灶心肌坏死,成为目前优选的诊断AMI的生化标记物。但临床上发现根据目前采用的cTns的诊断标准,其特异性存在问题。急诊室医生经常因为患者cTns升高而以AMI诊断将患者收入心内科,但是相当数量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检查证实这些cTns升高的患者并非AMI,而使临床医生倍受挫折和困惑。究竟cTns升高到什么程度可以被认为是非AMI?可否找到一个切点是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2009年6月-2009年10月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及血液透析室患者共334例,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58例,平均年龄(64.6±12.34)岁,分为AMI组30例(经病史,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确诊);心绞痛组90例(具有典型或不典型症状,心电图具有或不具有发作时缺血改变,部分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非闭塞性病变,心肌酶学多次检查差异较大);心力衰竭组56例(无AMI临床和心电图证据,部分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无显著狭窄性病变);心律失常组41例(无冠心病证据);高血压组97例;尿毒症组20例(无AMI或冠心病证据)。 2.检验指标&&& 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对于AMI患者均为出现症状6小时以后,24小时以内)空腹同步抽取cTnI、cTnT及CK-MB血标本。cTnT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0.03 ng/ml;cTnI测定采用酶免疫法,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0.14μg/l(不精确性10%CV);CK-MB测定采用酶免疫法,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16U/L。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因本研究检验数据呈非正态分布且为开口型数据,故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Ma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诊断试验四格表法分别计算出cTnI、cTnT及CK-MB在不同升高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 果1. 各组cTnI、cTnT、CK-MB检验结果&&& 比较各组cTnI、cTnT、CK-MB检验结果显示心绞痛组、心衰组、心律失常组、高血压组、尿毒症组与AMI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除了AMI组外其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各组患者cTnI、cTnT、CK-MB中位值及范围&分组& &&&&&&&&& 例数 &&&&&&&&& cTnI& &&&&&&&&&&&&&&&&&&& &cTnT&&&&&&&&&&&&&&&& &CK-MB &&&&&&&&&&&&& &&&&&&&&&&& &&(URL=0.14μg/l) &&&& &(URL=0.03ng/ml) &(URL=16U/L)AMI&&&&&&& &&&&& 30&& 2.87(0.28-19.79)&&&&0.38(0.12-1.16)& &&& 15(13-32)心绞痛&& &&&&&&& 90&& 0.05(0.02-0.09)a &&&0.00(0.00-0.00)a& & &11(9-13)a心力衰竭 &&&&&&56&& 0.09(0.06-0.19)a &&&0.01(0.00-0.03)a &&& 10(9-12)a心律失常 &&&&&&41&& 0.06(0.01-0.08)a&&& 0.00(0.00-0.00)a& &&& &9(8-11)a高血压病 &&&&&&97&& 0.06(0.01-0.10)a&&& 0.00(0.00-0.00)a& &&&& 9(7-12)a尿毒症&&&&&&&&&&20&& 0.06(0.03-0.14)a&&&&&0.05(0.03-0.08)a& &&&11(9-13)a&&& 注:URL=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与AMI组比较,aP&0.01。&&2. 各组cTnI、cTnT、CK-MB测定值范围&&& 表2显示各组cTnI、cTnT、CK-MB测定值范围,从中可以看出各组cTnI、cTnT、CK-MB测定值均有部分患者高于正常值上限,与AMI组有重叠。表2 各组患者cTnI、cTnT、CK-MB的测定值范围分组&&& &&&&&&例数&&&&&&&&&&&& cTnI&&&&&&&&&&&& &&&&cTnT&&&&&&&&&& && &&CK-MB &&&&&&&&&&&&&&&&&&&&&&&&&&(URL=0.14μg/l) &(URL=0.03ng/ml)&& (URL=16.0U/L)AMI&&&&&&&& &&&30& &&&&0.21-142.50&&&& 0.04-10.03&&&&&&&& 9.0-278.0心绞痛&& &&& &&90&&&&& 0.00-0.88&&&&&& &0.00-0.13&&&&&&&&&& 4.0-25.0心力衰竭 &&&&&56&&&&& 0.01-0.73&&&&&& &0.00-0.08&&&&&&&&&& 2.0-26.0心律失常&&&& &41&&&&& 0.00-0.54&&&&&& &0.00-0.04&&&&&&&&&& 4.0-16.0高血压病 &&&&&97&&&&& 0.00-0.87&&&&&& &0.00-0.04&&&&&&&&&& 2.0-88.0尿毒症&&&&&&&&&20&&&&&& 0.02-9.30&&&&&& &0.02-2.67&&&&&&&&&& 4.2-32.0&&& 注:URL=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3. 各组患者cTnI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 各组患者cTnI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列于表3,按照cTnI增高超过URL的不同倍数分为四组,可见除AMI组外,其余各组病人中cTnI升高均有超过URL 3倍以上者。&表3 各组患者cTnI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例数/百分比)&&&&&&&&&&&&&&&&&&&&&&&&&&&&&& URL& &&&&& &&增高<2倍&&&&& & 增高<3倍 &&&& &增高≥3倍cTnI(μg/l) &例数&&& &&0.14 &&&&&& &0.14-0.28& &&&&0.28-0.42 &&&&&& &&≥0.42 &&&&&&&&&&&&&&&&&AMI&&&&&&&& 30& &&&&&&& &- (0 %)&&&1(33.3%)&&& &3(10.0%)& &&26(86.7%)心绞痛&&&& &90&& 73(81.1 %) &9(10.0 %)&&& 2(2.2 %)&&&&& &6(6.7 %)心力衰竭&& 56&& 41(73.2 %)& 3(5.4 %)&&& &&6(10.7 %)& && 6(10.7 %)心律失常&& 41&& 36(87.8 %) &1(2.4 %)&&& &2(4.9 %)&&&&& &2(4.9 %)高血压病&& 97& &82(84.5 %)& 8(8.2 %)&&& &3(3.1 %)&& &&& 4(4.2 %)尿毒症&&&&& 20&& 15(75.0 %) &3(15.0%)&& &&& &-(0 %)&& &&&& &2(10.0%)&4. 各组患者cTnT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 表4列出各组患者cTnT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按照cTnT增高超过URL的不同倍数分为四组,可以看出AMI组93.3%(28/30)的患者cTnT测定值高于URL的2倍,而心绞痛组仅1.1%(1/90),心力衰竭组仅5.3%(3/56),尿毒症组15%((3/20)超过URL的2倍。其它2组cTnT测定值都未超过URL的2倍。&表4 各组患者cTnT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例数/百分比)&&&&&&&&&&&&&&&&&&&&&&&&&&&&&&&&&& URL &&&&&&&& 增高<2倍  &&&& &增高<3倍&&&&&&& 增高≥3倍cTnT (ng/ml) &例数&& &&&0.03&&&& &&&& 0.03-0.06&&&&&&& &0.06-0.09&&&& &≥0.09&&&&&&&&&&&&&&&&&&&&& AMI&&&&&&& &&&&&&& &30& &&1& (3.3%)&&& &1 (3.3%)&& &&& &2 (6.7%)&& &26 (86.7%)心绞痛&&&&&&&&&&& &&90&&& 84(93.3%)& 5 (5.6 %)&&&& - (0 %)&&&&&& &1 (1.1 %)心力衰竭&&& &&&&& &56&&& 43(76.8%)& 10 (17.9 %)&& 3 (5.3 %)&&& - (0 %)心律失常&&& &&&&& &41&&& 40(97.6%)& &1 (2.4 %)&&&& - (0 %)&&&&&& - (0 %)高血压病&&&&&&& &&&97&&& 93(95.9%)&& 4 (4.1 %)&&&& - (0 %)&&&&&& - (0 %)尿毒症&&&&& &&&&&&& 20&& &3 (15.0%)& &8 (40.0 %)& &&&6 (30 %)&&& 3(15.0%)&5. 各组患者CK-MB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 各组患者CK-MB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列于表5,同样按照CK-MB增高超过URL的不同倍数分为四组,可以看出AMI组43.3%(13/30)的患者CK-MB测定值高于URL的2倍,高血压组1%(1/97), 尿毒症组5%(1/20) 其它3组CK-MB测定值都未超过URL的2倍。表5 各组患者CK-MB增高程度分层及相对百分比(例数/百分比)&&&&&&&&&&&&&&&&&&&&&&&&&&&&&& URL&&&& &&&&&&& 增高<2倍 && &&&& 增高<3倍   增高≥3倍CK-MB(U/L)& 例数 &&&16&&&& &&&&&&&&&& &16-32 &&&&&&&&&&&&& 32-48 &&&&&&&≥48 急性心肌梗死 30&&& 15(50%)&& && 2 (6.7%)&&&&& &2(6.7%)& 11(36.6%)心绞痛&&&& &&&&& 90&& 76(84.4%) &14(15.6%)&&& -(0 %)&& -(0 %)心力衰竭&& &&& &56& &44(78.6%) &12(21.4%)&&& -(0 %)&& -(0 %)心律失常&& &&&& 41&& 40(97.6%)&&& 1 (2.4%)&&&& -(0 %)&&& -(0 %)高血压病& &&&&& 97&& 82(84.5%) &14(14.4%)&&& -(0 %)&&& 1 (1.1 %)尿毒症&&&& &&&&& 20&& 18(90.0%)&&& 1 (5.0 %)&& &&1(5.0 %) &-(0 %)&6. 各组 cTnI、cTnT、CK-MB对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计算公式为:&&& 敏感性%=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100%&&& 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 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100%&表6& cTnI、cTnT、CK-MB对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心肌标志物 &&&&&&&阈值&&&&&&&&&&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cTnI(ng/ml)&&&0.14&&&&&& 100%&&&&&& & 81.3%&&&&&&& 82.9%&&&&&&&&&&& &&&&&&&&&& &0.28&& &&&&&96.7%&&&&&& 89.1%&&&&&&& 89.8%cTnT(ng/ml)&&&0.03&&&&& &96.7%&&&&&& &99.6%&&&&&&& 87.4%&&&&&&&&&&&&&&&&&&&&&&& &0.06&&&&& &93.3%&&&&&& &99.4%&&&&&& 95.5%CK-MB(μ/l)& &&&&&&&16&&&&&& & 50.0%&&&&&& &85.5%&&&&&&& 82.3%&&&&&&&&&&&&&&&&&&&&&&&&&&32&&&&& &&43.3%&&&&&& &99.3%&&&&&&& 94.3%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简介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介:
1955年生,1969年随大连医学院内迁至贵州遵义。1977年考取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以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盘点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种种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急症,早期识别可疑心肌梗死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是由于各种原因,AMI的误诊率较高。
作者 | lemon
来源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急症,早期识别可疑心肌梗死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是由于各种原因,AMI的误诊率较高,在高危人群中漏诊率高达35%[1]。事实上,这些未被发现的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因缺乏或延误了有效治疗[2],预后相对更差。
AMI误诊的主要原因
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是发现、诊断AMI的重要因素,也与AMI的误诊有密切关系。据报道AMI时不典型胸痛约占43%,并且这些不典型疼痛并不是心肌梗死所特有的。通常,这些不适症状可被误诊为消化、神经、呼吸系统或肌肉疾病。
1.疼痛不典型
(1)部位不典型
典型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左侧胸部,范围通常是弥散而不是局限或点状。
不典型部位:常见的放射部位疼痛如左肩背部、左颈部、左下颌、咽部、牙齿、左臂、左手的第4、5指疼痛等;邻近部位疼痛如右胸痛、上腹部疼痛。
原因分析:心肌缺血缺氧时酸性代谢产物刺激交感神经传入纤维,经胸交感神经V1-V5节沿传入神经传至脑产生痛觉,痛觉向C2-T10的任何部位放射,如向颈部、下颌、肩部及手背放射,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当心肌梗死不是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而是以放射部位疼痛或不适为主要表现时,易误诊为局部的疼痛,如咽喉部疾病、牙痛、背痛、肩周炎等。
(2)时间不典型
典型:AMI的胸闷、胸痛持续时间大多超过20min,持续数秒或数十小时的胸闷、胸痛一般并非AMI引起。
不典型:但在变异型心绞痛基础上出现的AMI,其胸闷、胸痛持续时间可明显长于一般的心肌梗死;侧支循环丰富、部分再通、再次梗死以及梗死-再通反复出现的患者其胸闷、胸痛持续时间也可明显延长。
2.无痛性心肌梗死
老年人AMI无痛者多,且随年龄增长胸痛者减少。
原因分析:可能为老年人痛阈增高,痛觉神经功能降低,敏感性和反应性较差,或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严重,侧支循环丰富,易形成局限性的小梗灶,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或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变形、断裂、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致使疼痛感觉障碍和传导阻滞。
3.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原因分析:下壁心肌梗死可以上腹痛为主要和首发症状,常伴或不伴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反射性肌痉挛、不同程度的上腹肌紧张,极易被误诊为急腹症。大部分学者认为AMI时的腹痛症状与下壁心肌梗死相关,一方面是心脏下壁临近膈面,下壁心肌梗死时膈容易受到刺激而产生症状;另一方面是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感受器基本都位于心脏下壁表面,心肌缺氧、缺血会刺激迷走神经,是导致心脏下壁梗死引起腹痛的重要原因。
非下壁心梗引起腹痛原因可能有:①急性心梗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导致部分患者会出现以腹痛为主的症状;②急性心梗的牵涉痛反射到了腹部;③急性心梗时腹部内脏的反射反应引发腹痛。
4.以畏寒、发热为主要表现
原因分析:由于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物质被吸收所致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但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常误诊为感染性疾病所致畏寒、发热。
5.以脑血管病为主要表现
原因分析:AMI患者,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当发生AMI后,由于心排出血量减少和严重心律失常,脑组织存在严重缺血缺氧,导致头晕、头痛、倦怠、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甚至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无胸痛而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因此,对临床表现为脑血管病的冠心病高危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尤为重要。另外,脑卒中的患者也经常出现异常心电图,也应注意鉴别。
6.以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猝死为主要表现
原因分析:部分AMI患者在梗死前,由于长期供血不足,导致心肌萎缩、纤维化、硬化舒缩功能下降,一旦发生AMI,可以急性心衰为主要表现,引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如患者原有慢性咳嗽、咳痰史易误诊为肺源性呼吸困难。泵衰竭,右室心梗及发热出汗、呕吐致血容量不足,而导致心源性休克,易误诊为其它原因休克,特别是有发热、肺部啰音易误认为感染。
有下列情况应首先考虑到AMI的可能:
①中老年人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②无明显诱因突然周围循环衰竭;
③老年人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基础上,突然胸闷、憋气加重而与肺部体征不符者;
④在高血压、糖尿病基础上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大汗和血压下降;
⑤突然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活动或劳累后加剧,伴大汗、恶心、呕吐等;
⑥老年人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右室梗死,但右心衰竭症状常不明显,往往以左心衰竭为主,如: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kussmaul征阳性,双肺野清晰,心源性休克,提示可能合并右室梗死。
7. 症状被它疾病掩盖
原因分析: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的患者、有严重疾病的患者,AMI时的胸闷、气短、乏力症状容易被原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慢性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等原有疾病引起的症状所掩盖,即使是胸闷、气短加重也易被误认为是原有疾病加重所致,而忽视了AMI的可能性。
心电图缺乏典型表现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但也有其局限性。与AMI相关的心电图变化,除了常见的ST段压低或抬高,还有室性心律失常、室内或房室传导阻滞、R波幅度降低等[3]。R波幅度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胸前导联R波幅度下降或丢失,表明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从早期干预的角度比出现异常Q波更有意义。AMI的心电图改变还有V5或V6导联q波消失、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或逆递增、胚胎型r波、对应导联ST段有改变等。已有缺血性 ST-T 波改变的患者发生AMI时可不出现新的改变或出现“假性正常化”。
容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如早期复极、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J点抬高的疾病如Brugada 综合征、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肺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代谢障碍如高血钾、心肌病、压力性心肌病、胆囊炎、导联位置错误、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吩噻嗪类药物等[3]。
容易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如既往有Q波形成的心肌梗死、持续ST段抬高、右室起搏、左束支传导阻滞等[3]。
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局限性
肌钙蛋白升高有一定的时间段,一般在AMI发生后2-3小时才能检测到。另外,外周血中检测到心肌坏死标志物只代表有心肌结构蛋白释放入血,并不能说明其准确来源,并不一定代表AMI,特别是使用高敏的方法检测时。心肌细胞的更新、凋亡、降解产物释放、膜通透性增加以及坏死等都可以释放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坏死标志物低浓度增高时,值得注意除外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炎、心律失常、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旁路移植术等原因所致的升高[3]。只有出现与心肌缺血相关的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才能诊断AMI。当不能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时首选检测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
[1] Pride YB, Piccirillo BJ, Gibson CM. Prevalence,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trials of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 -8.
[2] Levitan EB, Gamboa C, Safford MM, et al. Cardioprotective medication use and risk factor control among US adults with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Easons for Geographic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Stroke (REGARDS) study. Vasc Health Risk Manag -55.
[3] Thygesen K, Alpert JS, Jaffe AS, et al. 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1-98.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的位置:
> 王红石: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研究现状
王红石: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研究现状
摘要:我国ACS诊疗存在明显不足,求治延迟明显,诊断延迟。治疗欠规范,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治疗。临床预后差: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且医疗纠纷多。
  第六届冠状动脉影像与功能学评价高峰论坛于-13日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王红石博士在11号的&北京地区冠脉介入规范化教程&环节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现状进行了介绍。
  CPACS研究
  我国ACS诊疗存在明显不足,求治延迟明显,诊断延迟。治疗欠规范,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治疗。临床预后差: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且医疗纠纷多。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症状12小时内接受初步再灌注治疗(急诊PCI或溶栓):有导管室的医院36%,无导管室的医院31%。北京市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为80.9%,其中15.4%接受了溶栓治疗,65.5%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平均开始溶栓时间为83分钟,入门球囊时间为132分钟。只有7%接受溶栓患者D2N时间<30分钟,只有22%的患者D2B时间<90分钟。PCI患者院内再灌注延迟时间:接受PCI治疗的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中位数为132分钟。到达医院时间-完成时间中位数为6分钟,完成心电图时间-决定PCI时间中位数为50分钟,决定PCI-球囊扩张时间中位数为66分钟。
  ChinaPEACE系列研究
  ChinaPEACE是迄今为止我国冠心病领域最大规模的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研究结果首次全面揭示十年间我国STEMI院内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无显著改善,诊疗过程中的不规范环节持续、普遍存在。研究人员采取了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确保数据具有全国AMI患者的代表性,将全国数据分为了五层,分别为东部农村、中部农村、西部农村、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然后在每层中分别选取可以代表该地区时机治疗情况的数据。
  通过样本量计算,每层需要随机抽取35家医院,全国共175家医院,其中农村医院105家,城市医院70家。最终有63家城市医院和99家农村医院参与了研究。在10年的时间段中,研究人员共选取了3个时间点分别为2001年、2006年和2011年,由此分析10年数据的变化及趋势。再灌注治疗在这十年中也没有改善在,总的STEMI再灌注率不足25%;其中50%的患者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而无法接受再灌注治疗,即使在适宜治疗人群中,也仅有一般的患者真正接受了再灌注治疗。三级医院急诊PCI从10.6%升至28.1%,静脉溶栓率从42%降至18%;二级医院静脉溶栓率40%-49%。在过去十年中,尽管政府投入和医疗证据都在不断增加,但是总体来看,治疗结果没有改善,院内死亡率基本上维持在10-11%。
  2014中国急性注册研究(CSMIRegistry)
  CAMI研究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AMI注册研究,共纳入14-3大陆地区31个省份109家医院的15445例AMI患者,受试者均在发病后7天内就诊。每个省都有代表性地入选至少一家省级医院、一家地级医院和一所县医院。男性占73.9%,STEMI患者占73.4%,NSTEM患者占26.6%。有42.6%STEMI患者进行了急诊PCI治疗,10.3%进行了溶栓治疗,有8.8%的NSTEMI患者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当前中国AMI患者院内死亡率仍较高达6.58%,其中四大致死原因为心脏性猝死、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性并发症和肺部感染。死亡患者中,32.2%在心梗当日死亡,住院7天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7.3%。机械性并发症、入院时出现、年龄大于75岁可作为AMI院内死亡的三大独立预测因子。
  2015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数据
  2015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例数为567583例。2009年至今,PCI例数逐年增加,2015年较2014年增加13.3%。但是,整体增长率呈逐步下降趋势。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例数为36.30%,较上一年升高3%,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胸痛中心概念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避免浪费。
  2015年全国各胸痛中心关键指标分析报告
  S2FMC时间:
  总共有效例数20730例,全国平均S2FMC时间高达8211.94分钟,1/2月份更为突出,3-12月有所好转,但基本都高于2000分钟。以180分钟为阈值的话,低于180分钟数据平均百分比为44.51%,全年波动不大。但从该指标上看,说明患者胸痛后及时就医的意识还远远,需要加强患者教育。考虑到ACS患者病种构成较为复杂,单纯以180分钟为阈值,操作上困难较大。
  D2B时间:
  从数据上看不甚理想,离最低的90分钟仍有距离,整体达标率也偏低。有效例数8646例,全年平均时间为94.45分钟,以小于等于90分钟为标准,STEMI患者D2B时间达标的百分比为63.75%。从数据看,指标完成度不高,但可以看出随着运作熟练度增加,D2B时间有逐渐下降趋势,达标率逐渐升高。
  2014年ESC推荐
  对于12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均应再灌注治疗(Ⅰ/A);
  STEMI引起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左心衰发作,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均应急诊PCI治疗(Ⅰ/B);
  即使发病大于12小时,疼痛消失或心电图ST段回落,如果存在持续性缺血的证据或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仍应急诊PCI治疗(Ⅰ/C);
  发病12-48小时内的患者应考虑急诊PCI再灌注治疗(Ⅱa/B);
  所有溶栓患者均应在24小时内转到能行PCI中心(Ⅰ/A);
  溶栓成功后24小时性冠脉造影,以便行血运重建(Ⅰ/A);
  溶栓成功稳定患者的最佳造影时机为3-24小时(Ⅱa/A)。
  溶栓后PCI新策略:
  介入联合治疗:患者无条件尽快接受直接PCI,客观延误,就诊于无急诊PCI条件的医院,且转运时间>120分钟。以溶栓治疗(或合用GPI)作为始发再灌注治疗。之后尽快转运至有PCI条件的中心。2008ESC指南,推荐溶栓后3-24小时常规造影检查/PCI(必要时可提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影响溶栓治疗的因素是什么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