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机器人老师,在什么地方可以学习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机器人老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机器人老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博佳机器人俱乐部招聘招聘老师2名·工作365网
& & 博佳机器人俱乐部&招聘老师
招聘老师 3千-4千
招聘职位:教师/助教
招聘人数:2人
工作年限:
学历要求:本科
招聘区域:唐山市 路北区
工作地址:唐山路北新华道与学院路交叉口西北角S4楼447
岗位职责:1、教授3-16周岁孩子使用乐高器材搭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模 型。让孩子学到基础的知识。2、有意愿从事青少年科技培训和教育工作。3、喜爱动手动脑、热爱钻研。4、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团队精神3、熟悉掌握专业教学理论、技能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4、良好的电脑英语能力;5、英语良好,普通话标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6、年龄22—30岁,热爱幼儿事业,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5、优秀教师将有机会带队参加国内、国外比赛。任职资格:工作时间:会有加班&&需要管理团队&&
食宿福利:
社保福利:
住房公积金
其他福利:
博佳机器人教育是北方地区最早,全国师资力量最雄厚的机器人活动中心。现有员工500余名。现已覆盖全国20余所城市几十所分校。博佳机器人俱乐部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宗旨,坚持以兴趣为导向,旨在让3-16周岁的孩子,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技,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从而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各方面的进步。博佳机器人俱乐部以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主义理论,流畅感理论等国际先进的数学理念为基础,依靠强大的师资力量,使用丹麦的lego,美国的VEX等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教具,以科技教育为中心,注重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孩子全方位发展。博佳机器人俱乐部采用小班授课,依据西方启发式教育,注重引导并给与每个学生充分动手和体验的机会。
联系人员:请先登录&&(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工作365上看到的)
联系电话:请先登录
联系地址:杭州市 萧山区杭州萧山市心南路175号房地产大厦6楼
此职位已承诺不收费
雇主信息卡
公司名称:
公司规模:0
公司行业:
类似雇主推荐
关键词查询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连机器人都能当老师了——机器人教师
各位家长们、同学们,你想过这样的场景吗?学生们在课堂里认真听讲,但是讲课的却是机器人;当你在办公室里安静自习时,身边也许就有一个机器人老师正在“备课”……这一幕想起来是不是很科幻?告诉您,在很多地区“机器人教师”早就上岗教学啦。
最近小编调查去美国和英国研究表明,美国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位比例为49%,英国为40%。天啊,看来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你职场上的竞争对手呢。假如有一天机器人当老师了,你咋办?
  在这里,机器人这么当老师!
机器人当老师是啥样呢?小编我脑洞大开也是想不出来,但是在这些地方,其实有机器人已经走进教室,开始给学生上课了呢,机器人冷冰冰、没感情、没交流,学生能喜欢吗?看看你就知道啦!
  日本——机器人教师萨亚 语言方面是大拿
早在2009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小林宏教授就按照一位女大学生的模样塑造出机器人“萨亚”老师。“萨亚”皮肤白皙、面庞清秀,皮肤后藏有18台微型电机,可以使面部呈现出6种表情。她会讲大约300个短语,700个单词,可以对一些词语和问题做出回应,还可以学会讲各种语言。“萨亚”给一班10岁左右的五年级学生讲课,受到新奇兴奋的孩子们的极大欢迎。
  中国北京——不仅能讲课 还能聊天
我国由中科院携手中科三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云葫芦”教育机器人已在部分城市的学校开始“内测”,今后有望向全国小学推广。这款教育机器人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同步小学教材,除了朗诵课文、批改作业、课间巡视(视频直播)之外,还能通过功能强大的语音系统,扮演“家长”角色和同学们聊天引导同学们培养学习习惯。
10年前,福克斯公司出品《机械公敌》时,机器人更多是科幻形象,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随着电影《超能陆战队》的上演,很多人开始期待自己的生活里能有一个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陪伴着。
如今,让“云葫芦机器人老师”承担一些知识性、重复性的任务,不仅可以给忙于教学的老师有效减压,而且“萌萌哒”的机器人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完全可能超越普通老师的授课目标。
  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自由
不久的将来,教师不必进入教室就可以教授学生知识,尽管目前“机器人老师”仍处于“测试”阶段,但一种新的趋势无疑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机器人时代来了,操控人才在哪?学技术也可高大上(全文)_百度宝宝知道
&机器人时代来了,操控人才在哪?学技术也可高大上(全文)
宝宝1岁2个月LV.14
图片来源 : 网络
楷体">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4年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元年,中国机器人正在由 技术 研发向技术应用的方向转变,并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
   在中国推行工业机器人技术,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谁买,而是谁会用
   做工人也可以不那么苦,学技术也可以高大上
------------------------------------------------------------------------
在一台类似 笔记本 电脑的设备上,何青峰每天要点击300多下不同的程序按钮,完成让机器人组装机器人的工作。一天下来,他的手指有些酸胀、僵硬,精神持续高度紧张,让他对休息极度渴望。
不到一年,一条始终由15个人组成的生产线,每天组装出产机器人的量由4台增加到了12台。作为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刚工作一年,何青峰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紧俏”。
“现在机器人市场很火,供不应求绝不是夸张,就在几天前,一家公司又订购了1000台,订单已经排到下个月了。但是,企业很缺与机器人相关的技能人才,还没毕业,就急着让我们去工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倪炬说。
根据ABB、首钢莫托曼和日本发那科(FANUC)三大机器人公司的数据,目前,仅苏锡常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就达3000家以上,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人才缺口超过2000人。看到这个数据,倪炬就忍不住想“感言”:机器人时代来了,我们的时代,也来了!
但是,巨大的人才缺口谁来弥补?如何弥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跃跃欲试,甚至联合成立了全国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旨在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形式,整合及协调集团成员及产业资源,促进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与职业教育结合,带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机器人热潮酝酿巨大人才缺口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地方政府到民间资本,都掀起了一股机器人热潮。
不仅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2014年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元年,中国机器人正在由技术研发向技术应用的方向转变,并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
“热潮”与“预言”袭来,很多与机器人行业相关的企业,都有感知,而这背后,则是一个巨大而急切的人才缺口。2014年年初,浙江千里马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文祥接到了一个“奇怪”的订单,为一家企业寻找一位能够管理和运用大型智能设备的高级人才,其中一项必备技能就是管理和维修机器人,为此,这家企业开出了不低于50万元的年薪。另有消息透露,一年内,操作机器人的技术工人的工资,也涨了一倍,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很多毕业生艳羡的对象。
目前,全球每销售5台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在中国安装的。“按照目前中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速度,人才需求早处于干渴状态了。”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机器人爸爸”孙立宁曾说。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买来就能用的,需要对其进行编程,把机器人本体与控制软件、应用软件、周边设备等结合起来,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才能进行生产。但是,相关具体的操作,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属于新兴领域,人才缺口巨大。
以重庆为例——据保守计算,2014年在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就超过5000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工人的缺口则高达7万。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坦言:“在中国推行工业机器人技术,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谁买,而是谁会用。”
其实,这个缺口,何青峰在找工作时就感觉到了,不仅是运用机器人进行生产的企业,就连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厂商,也急需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批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他找工作“很轻松”:刚上大三,一些机器人企业就进学校特招,仅安川一家,就特招了10人,免了一些面试环节,只经过了6个月的轮岗实习。
》》教育部:今年启动本科高校向技术高校转型试点
》》软件达人创业教育大数据:技术神器能否推动变革
职业院校纷纷出动以弥补人才缺口
参加机器人行业大会,利用一切机会向企业宣讲 学校 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还要与机器人领域的行业巨头联系,争取建立 长期 的合作,确定学生的实践基地,利用行业巨头的资源,与上下游的企业建立联系,为新专业方向的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几年,常州机电 职业
技术 学院院长曹根基一直很忙。
2010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一个新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成为首家开设这一专业的职业院校。能成为“第一个吃 螃蟹 的人”,和曹根基的一个账本有关: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
但是,与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相比,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目前,本科院校培养的机器人相关人才,大多从事原理研究、本体开发及特种机器人开发等,而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有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较少,开设年限也仅为1~2年,从课程内容设置到人才培养过程,还很不成熟。
新鹏机器人副董事长秦磊认为,目前国内很多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业在机器人方面的用人需求,所以经常会出现求职人多、企业却招不到人的情况。“企业很缺这方面的人,但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招,学校就想为企业解决这个问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蒋庆斌说,“这个专业比较新,社会认可度不太高,专业岗位、就业前景、教学质量,家长疑惑,学生也很疑惑,所以招生量不是很大。”
近两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企业热、政府热、全民热、教育热”的局面,很多职业院校看到了这一市场前景,纷纷开设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和方向。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有9家职业院校以这一专业进行独立招生,120多家职业院校开设了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方向。
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其王牌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上下功夫,扩大招生规模,并开展直接面向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自主招考、中高职五年贯通制、在校生企业订单班和企业在职员工大专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对实训场所的投入,也“够劲儿”:plc控制实践室、单片机实践室、自动化生产线室、自动控制实践室、机器人实验室,应有尽有,一个个小型的吊臂仿如硕大的机械手一般,抓取挪移,动作矫健,实验设备高度浓缩和模拟着实际的自动化生产场景。
   学技术也可以高大上
上手快,有过专业系统的 学习 ,也有实战 训练 的经验,成为何青峰留下的重要原因。现在,他指挥的机器人,既可以组装上百斤的大部件,也可以紧固几厘米小的螺丝,熟练操作的背后,不仅包括自动 控制 原理、 智能
技术 、机器人学、单片机开发、电机拖动等基础知识,还需通过编程操控机器人的零部件,了解机器人的组装过程,熟悉机器人的系统维护和参数调整。
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何青峰用实际行动证明:做工人也可以不那么苦,学技术也可以高大上。“焊接,点焊、弧焊,我都会。”他每次都这样介绍自己,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而他做的,其实是操控机器人焊接。“我们是新机器人技工群体,和传统的技术工人不一样。”何青峰说。从事机器人行业,他的父母很为他骄傲。
到仓库取货,搬运给工业机械手自动装配,再传送到自动喷涂区,最后成品入库……整个车间没有工人,所有岗位均由机器人独立完成。看过“数字化无人工厂”的介绍,还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上大二的庞永河,脑子里只蹦出3个字:高大上!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工作环境,怎么样?是不是比坐办公室还爽?”庞永河自豪地在他微信朋友圈里说。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是一张张关于机器人的照片。“给机器人加一些模块时,比如红外感应器,电磁感应器,距离传感器等,就会用到很多物理和数学知识,以前课上听老师讲,觉得枯燥无味,现在特别感兴趣。”庞永河说。虽然高考差了几分,无奈去了一所高职院校,但是,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机器人让他又找到了自信。
“同学一听是去一家机器人企业工作,就觉得技术含量好高,很有发展前途,工资待遇也不错。”即将毕业的倪炬,最近成了同学羡慕的对象。其实,当初选报机器人应用专业时,倪炬也疑惑过,“机器换人”的时代,留给工人的岗位是不是越来越少了?但是现在,他看到,即使在“数字化无人工厂”,机器人也始终需要人来操作、维护、保养,只有人与机器协同合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国产机器人还处于行业的低端。“国内做机器人的厂商很少,不需要那么多设计机器人的人,而外国的机器人厂商到中国的很多,有的生产制造,有的安装销售,这就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系统的操作维护等技术人员,也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这比从事机器人研发和机器人本体设计的人才需求量要大很多。” 蒋庆斌说。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带动专业的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丰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资源,2013年11月,“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由75家院校行业企业组成,其中包括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46家院校,ABB、安川电机、发那科等29家行业企业。
但是,面对几近“井喷”的培养速度,蒋庆斌确有担心:“人才缺口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各个院校开设专业的情况、招生的情况,没有准确的数据,没有定量的分析,大家只是凭感觉,跟形势在做。上升的速度如此之快,有可能出现人才短期爆发,而企业不需要这么多人的情况。不过,把眼光放到未来10年,应该问题不大。”(实习生 马慧娟)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