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低身体有什么症状被采纳是不是表示我身体没有传

我从没有过性行为,也不是母婴传播,也没有血液传播,会得艾滋病吗?献血站那边说我HIV不合格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从没有过性行为,也不是母婴传播,也没有血液传播,会得艾滋病吗?献血站那边说我HIV不合格是怎么回事
我从没有过性行为,也不是母婴传播,也没有血液传播,会得艾滋病吗?今天献血站那边发短信说我HIV不合格又是怎么回事?我真的得了艾滋病吗?不会吧?求专家解答。我真的很害怕。我之前为了高考做过体检也没检出什么问题,身体现在也好好的,皮肤什么的也很正常...
我有更好的答案
纹身、纹眉感染的吗,不知?你听说过理发感染乙肝艾滋你是个高考生应该有点知识?这些都是要感染的,为什么?因为皮肤破接触血液了,只要皮肤破了就有机率感染。血站说你的艾滋检查不合格
一般的话血站会先作筛查,筛查实验有问题的,就会送疾控中心作确认实验,确认结果分为阳性、阴性及不确定。有少部分人会出现不确定,一般3-6个月后到疾控中心复查,如果与前次结果一样,可以排除阳性。血站说的HIV不合格,概念很含糊。如果HIV阳性,疾控中心会直接通知本人,如果确认实验阴性,则可排除HIV。如果为不确定,则会建议复查。如果不放心,你可以直接问确认实验的结果,或者直接去疾控中心免费检测。
  如果你没有高危性行为,也没有输过血和做过手术,也没有和他人共用过医疗器械的话,这个血站的检查结果可以断定是假阳性,血液中心为了保证血液的安全,使用的艾滋的初筛试剂比较灵敏,原则上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假阳性的情况常常出现,艾滋不会凭空自己产生的,你既然没有感染的途径,当然也就不会被传染艾滋了,建议及时去医院或疾控中心复查一下,即便是假阳性,心里也不得劲,复查一下心里就踏实了。
所以你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情况跟你一样,我现在好害怕
去医院或者是疾控中心检测,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去 攀城公益论坛 领一张公益艾滋病试纸,我前段时间领了一张,现在脱了。.艾滋三个月才才可以排除的。你过短时间在去查查,一般六周基本可以排除!至于你的各种症状你是不压力太大了?
其他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当前已经是最后一张
合格信鸽教练,大家知道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要树立一个正确目标。
  要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目标在那里,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二、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确定了目标就要围绕目标来制定一个计划。明确了计划,我们才能确立本棚主血系,才能围绕主血系来进行各种修正,而达到公棚入赏这个目标。
  三、要飞出来主血系。
  确立本棚主血系,就要引种。
? ? ? 引种对新鸽友来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被现行的种种学说所束缚,像什么纯血鸽啊、杂交鸽啊,血统、赛绩、眼志、膀条、骨架,什么外血、国血等等等等,都没错,但不适合我们。
  没必要纠结于集几大名血于一身的名鸽杂交后代和纯正的某某名血的传承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物质条件,选择适合的鸽子作为自己的基础种鸽,并经过放飞笼的检验作为自己棚里的主血系。
  四、选择好的种鸽不如选择有特征的种鸽。
  不要相信那些零缺点的种鸽,没有什么零缺点的种鸽。
  选择别人口中的好种鸽不如选择有一定特征的有赛绩支持的鸽子作为我们的基础种鸽,因为有一定表象特征的种鸽会给我们带来选择上的便利,有利于我们按照生物遗传中一个很重要的遗传方式连锁遗传来作育和选择种赛鸽。
  五、检验配对的最快方法。
  一配多。
? ? ? 基础种鸽有了,接下来就是配对,这里最忌讳的就是主观地认为哪几只鸽子是最好的,人为地重用。
  有可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要多准备几对保姆鸽,坚决地用一配多的方法来作育幼鸽,这是最快的检验配对的方法。
  六、验证育种。
  配对方式的保证:健康。
? ? ? 只有拥有健康才拥有可能,鸽子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保证鸽子的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少用药或者不用药,新鲜的食物、食物的多样化,全面的营养、相对的卫生是鸽子健康的保证,药物是不能提供鸽子健康的,只能加快鸽子的退化。
  七、最科学的养鸽方法。
  观察和记录。
? ? ? 学会观察和记录是科学实验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成功的不二法门,从饲料的配比、用量、幼鸽出壳的毛色、挂环时间、膀条、性格、眼沙、健康情况等等都要进行记录,并经过统计归类,理出鸽子的比对特征,这才是做好信鸽教练的基本功和最科学的方法。
&&来自安卓
&点击添加表情×
星期六&&12/16
积分排行榜
积分 33603
积分 20946
积分 15579
积分 15315
积分 15180
粉丝增长排行榜
可能感兴趣的人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8、 传真:8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众病之王:癌症传》科学家100年都没研究明白,你个偏方能? - 简书
《众病之王:癌症传》科学家100年都没研究明白,你个偏方能?
我是一个土豆状的细胞。拜托,不要看错了,不是土豆细胞。自从我有丝分裂出生以来,边上竟是吵吵闹闹的家伙们。他们一边饕餮身体输送过来的养分,一边又唱又跳的搞来搞去。你真应该来看看我们的分裂速度,1变2,2变4,子子孙孙无求奎也。这回不但麻将不再3缺1,还能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起缅怀诗与远方。我们这帮胖壮胖壮的家伙用不疲倦,就像打了100次鸡血的小伙子,精气十足,饕餮不止,我们吵着,闹着,跳蹦着,拥挤着,分裂着。从白天到黑夜,我们吃吃喝喝,睡睡醒醒,把自己养得胖胖的,萌萌的,之后就干一件事:分裂。之后又是一个循环,再接下一个循环。
也许是上天注定,我十分享受这种过程,但是我的宿主明显吃不消了,就这么几年,他已经消瘦得有点吓人,但这可不能怪我,我可没叫他去做什么“放疗”和“化疗”,虽然我们大本营的兄弟们被这“激光枪”干掉了,亏得冥冥中我们开启发散模式,虽然大本营被搞得一踏糊涂,不过他们的警察也都被搞得半死。
其实,对于他们的死,我倒没什么感觉,可能因为我没有”心“吧,反正只要能吃饱喝足,再分裂个几次,就很满足的样子。这一天,我们几个小分队的”胖土豆“们,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跳着秧歌,突然间血里来了个多国部队,个个都是狠角色,人挡杀人,佛挡灭佛,杀红了眼之后,连警察都有惨死的。这回我们损失惨重,很快”胖土豆“们变成了一片一片的”死土豆“。虽然我们还有残余,但一时半会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有可能,我要和宿主,哦,不对就是我自己么一起再过那么几十年再死去。其实对于我来讲,没什么大所谓,不过我的宿主和他的医生,就是那位又开激光枪又喂多国部队药片,偶尔还会真的切开身体一下把大本营切除的狠角色,可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吧。
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好了。
没错,通过以上小癌细胞的自述,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关于”癌症“的一本书,《众病之王:癌症传》原书名为: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作者 [美] 悉达多·穆克吉,豆瓣评分9.1。还是老话,看副标题。这是本Biography,而对象就是癌症。如果你想看癌症的治疗、偏方、建议,那么你会十分失望,因为这些方面:几、乎、没、有!
究其原因,癌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病的集合,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以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为准,必须求助医生,必须求助医生的专业知识!重要的事说3遍,请谨慎看待各种偏方和药品(保健品)的宣传。癌症100多年还没有攻克,即使你深处险境,也不要轻信各种传言和利益集团的蛊惑。这一条,是这本书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同时书中人类对于癌症的发现、治疗的尝试、理论的争论和积极的前景也是在一遍遍的重复着这个信念:“因老而死不可避免,未老先死不可发生。”最后,如果你对科学相关感兴趣,也可以从书中对癌症研究的过程收益匪浅,如果你多愁善感,对于癌症治疗中的病人和医生的贡献也可感慨良多。
2010年,大约60万美国人、全世界超过700万人死于癌症。在美国,每三个女人和每两个男人中就有一位将在一生中罹患癌症。美国亡故者中的1/4以及全球亡故者中的15%,死因将会归咎于癌症。在某些国家,癌症将超过心脏疾病,成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为了便于理解,我将这本书分为3部分介绍,并在最后一部分附上了作者访谈录的几个问答,希望能够简明的介绍出书的内容:
【Part1】对于癌症的认识
【Part2】癌症的治疗
【Part3】科学的马车
【Part1】对于癌症的认识
//////////// 白血病的发现
1845年,病人卡拉静脉中抽出的血液泛着水色、苍白,如同稀释过了一样,已经不像血了。但是没有发现其他的感染病灶。血液看似是自己败坏、化脓的,自然消耗后就变成了脓液。接诊医生贝内特将这个病例确定为”血液化脓“,就此结束了对他的研究。
在随后不久也发现类似病症的德国研究者魏尔啸同样无法找到,更合理的解释,但最终为这种病确定了”白血“的名字,并在1847年改为”白血病“。
把疾病名称从夸饰的“血液化脓”改名为平实的“白血病”,很难说反映了命名者的科学天才。但是,这对“理解白血病”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魏尔啸于1902年去世时,新的癌症理论已经慢慢地从所有这些观察中整合提炼出来。癌症是一种病理性增生导致的疾病,癌变的细胞获得了自由分生的意志。
//////////// 吸烟强相关致癌
1956年,理查德o多尔和布拉德福德o希尔发表了他们对肺癌的前瞻性研究。就在这一年,美国成年人吸烟率达到了空前的顶峰:45%。对于癌症流行病学来说,这是划时代的十年;而对烟草业来说,这同样也是划时代的十年。战争通常会刺激两种产业——军火和烟草业,而且两次世界大战的确都有力地促进了本已膨胀的烟草业。香烟销量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攀升到极高的水平,并在50年代继续上扬。随着吸烟成瘾的士兵解甲归田,1864年的景象赫然重现,他们把对香烟的沉迷带进了公众视野。
烟草产业为了刺激战后产业的爆炸性增长,陆续投入了数十、数百万美元用于广告宣传。如果说过去是广告转变了烟草业,那么现在是烟草业改变了广告。这个时代最惊人的创意是把香烟广告按各阶层的消费者精细地分类,好像是要有确切的针对性。过去,香烟通常是笼统地对所有消费者打广告,但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香烟广告和香烟品牌的“设计”已明确地针对各自独特的群体:城镇职工、家庭主妇、妇女、移民、非裔美国人;此外,为了先发制人给“医学的白猫警长”挂上铃铛,他们还设计了针对医生的香烟。一则广告提醒消费者:“医生爱抽骆驼牌香烟”,从而使病人放心地认为他们吸的烟是安全的。医学期刊上登载香烟广告是稀松平常之事。
当时,医生在美国医学协会的年度会议上排队免费领取烟草展台派发的香烟。1995年,菲利普o莫里斯(Philip Morris)公司推出的“万宝路牛仔”(Marlboro Man)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香烟偶像,这个牌子的销量在8个月内激增了5 000%。万宝路承诺,香烟会带来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男子汉气概弥漫在每一个独立的充满诱惑的包装盒里:“真正男人本色的味道,滤嘴口感畅快,劲道十足,不走味儿。”到了60年代早期,美国香烟年度总销量高达近50亿美元,史无前例。平均而言,一个美国人每年消费约4000支香烟,换句话说是每人每天大概吸11支烟,几乎是醒着的时候每小时一支。
贝勒和史密斯在1986年5月发表了他们的文章,撼动了肿瘤学界的根基。甚至连温和的悲观派人士凯恩斯也曾期望,随时间推移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至少会小幅下降。但贝勒和史密斯发现,即使凯恩斯也实在是太过宽大了:1962年到1985年,癌症相关的死亡上升了8.7%。这一增长反映了多种因素,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50年代吸烟率的增长,导致了肺癌的增长。
各种证据表明,吸烟与肺癌有强相关性:吸烟者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了近乎5~10倍。
然而,面对这么大的市场,香烟厂商也不会轻易放弃。接着资金的支持,在利益的驱动下,对于烟危害的认识普及得十分缓慢。1954年到1984年的30年间,控诉烟草公司产品的责任案超过300件。但只有16件得到受理,其中没有一件案子做出对烟草公司不利的判决,也没有一件案子在庭外和解。烟草产业几乎高调宣布了绝对的胜利,一份洋洋自得的报告说:“原告律师可以读一下墙上的告示——罪名不成立。”
在宣传上也不遗余力,在香烟制造者的内部备忘录中,有一些倒行逆施的可笑主张:“在某种意义上,烟草业可以被认为是制药行业专业化、高度仪式化和风格化的一部分。烟草制品所独有的尼古丁,是一种有多种生理学效应的强效药。”
//////////// 肝炎病毒
事实证明,化学物质并不是唯一的致癌物,埃姆斯的测试也不是发现病原体的唯一途径。20世纪60年代末,在费城工作的生物学家巴鲁克o布隆伯格(Baruch Blumberg)发现:由人类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郁积性炎症也可致癌。
经病理学研究发现,这些发炎的肝脏,经历了反复的慢性受伤和修复,即某些部位的细胞死亡,其他部位补偿性地尝试修复肝细胞,由此导致肝脏伤痕累累、皱缩,直至衰竭,这种情况称之为慢性肝硬化。
但是与生俱来的基因是怎么突然引起血清转化并引起肝炎的呢?毕竟,基因通常并不随意改变。布隆伯格关于遗传性变异的漂亮理论就这样被一个丑陋的事实推翻了。他明白澳抗不可能是人类基因的遗传性变异。实际上,他很快就发现澳抗既非人类蛋白也非血液抗原,而是漂浮在血液中的一种病毒蛋白,是感染的标志。新泽西州的病人被这种微生物感染,因此澳抗阴性才转变为阳性。
于是布隆伯格立即着手分离造成感染的生物体。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和一群合作者共同萃取出一种新病毒颗粒,称之为乙型肝炎病(HBV)这个病毒的结构很简单,“近似圆形……直径大约44纳米,是感染人类最小的DNA病毒”,但是它简单的结构却藏有异常复杂的行为。对于人类来说,HBV感染可引起广谱性的疾病,包括从无症状感染到急性肝炎,再到肝脏的慢性硬化。这种人类新病毒的发现,引发了流行病学家如火如荼的行动。到1969年,日本研究员(随后也加入了布隆伯格的团队)发现此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在输血之前,先以人们熟悉的血清中的早期生物标志之一澳抗体做血液筛检,就可阻断血液感染,从而降低患乙型肝炎的风险。
不久后,另外一种与HBV有关的疾病出现了。它是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所特有的一种致命的、潜伏性肝癌,通常源于患有慢性病毒感染数十年,已经遍布疤痕、灰白无血色的肝脏。当人们用经典的统计学方法比较肝细胞癌的病例组和对照组时,发现HBV的慢性感染和与之伴随的肝细胞的反复损伤和修复是明显的危险因素,感染病例组患癌率大约是未感染组的5~10倍。因此,HBV是一种致癌物,一种活的致癌物,可以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螺旋(Helicobacter)形容其外观,幽门(pyloru)来自拉丁语的“看门人”,描述它的位置靠近胃部的出口。以人做实验违背医学伦理,但是重达30多公斤的猪也不乐意接受每周的内窥检查。那么怎么证明一种新的、还未定性的菌种感染人类后会引起胃炎,从而导致癌症呢?
1984年7月,马歇尔的实验停滞不前,经费申请也迟迟未批,最后他孤注一掷,开始在自己身上实验:“实验那天早上,我没有吃早饭……两小时之后,尼尔o诺克斯(Neil Noakes)刮下已经培养了四天的幽门螺旋杆菌,溶在碱性蛋白胨液体中(一种使细菌成活的肉羹)。我滴水未进。
马歇尔“不只是饿了”。他在喝下浑浊的细菌培养物的几天后,患上了重病,症状是恶心、呕吐、夜间盗汗、发冷。他说服同事给他做了一系列活体检查,并记录下病理变化。他被诊断出有高度活跃的胃炎,细菌密集地覆盖在他的胃和下方溃烂的贲门上,这正与沃伦在其病人身上发现的一致。7月末,马歇尔以沃伦为共同作者向《澳大利亚医学杂志》(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提交发表了以自己为病例的报告。文中写道:“一位普通志愿者已经吞下了该生物体的纯培养液。”批评家终于缄口沉默了。幽门螺旋杆菌被无可争议地认定为胃部炎症的病因。幽门螺杆菌和胃炎之间的联系提出了细菌感染和慢性炎症引起胃癌的可能性。
//////////// 逆转录酶病毒(Retrovirus)
一种RNA病毒,其基因以RNA的形式存在,通过一种酶,将基因形式从RNA转换成DNA。病毒可以进入细胞,用自己的基因形成DNA副本吸附在细胞基因组上。施皮格尔曼相信,尽管这个过程的机制还是未知的,但它可以激活病毒基因,活化的病毒基因会诱导被侵染的细胞增殖,引发病理性有丝分裂,即癌症。
施皮格尔曼关于人类逆转录病毒的猜想对错参半:他在错误的细胞类型中寻找正确种类的病毒。逆转录病毒后来被证明是另一种疾病的诱因,而非癌症。1983年,施皮格尔曼死于胰腺癌,那时他已经听说在纽约和旧金山的男同性恋和输血者中爆发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在他去世一年后,怪病的病因终于在纽约被鉴定出来,那是一种名为HIV的人类逆转录病毒。
简言之,癌症的起源和整体都是基因性的。异常基因支配着癌症行为的各个方面。来自突变基因的异常信号造成的连锁反应在细胞中呈扇形分散,促进生存、加速生长、产生移动性、聚集血管、增强营养、吸收氧气——维持癌症的生命。
这些基因的连锁反应是机体正常情况下所采用的信号通路的明显扭曲。例如被癌细胞激活的“运动性基因”,正是当正常细胞需要穿过机体运动的时候所使用的基因(比如当免疫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的时候)。肿瘤血管新生利用的通路,正是愈合伤口时形成血管所用的通路。没有什么是新发明的;没有什么是外来物。癌症的生活就是机体生活的再现;癌症的存在是我们自身的病理写照。苏珊o桑塔格警告说,不要让疾病背负隐喻的重担。但这并不是隐喻,在癌细胞的分子核心所具有的超活跃性、生存力、好斗性、增殖力以及创造性,都是我们自身的翻版。
【Part2】癌症的治疗
//////////// 凶残的癌症
成视网膜细胞瘤是一种特别残酷的癌症,不仅由于它攻击儿童,还由于它攻击的是童年时期最为重要的器官:这种肿瘤长在眼睛里。有些受害的孩子在周围的世界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时被确诊,也有些孩子会在照片里意外地被发现癌症,当患儿的眼睛被照相机的闪光照亮时会发出像灯下猫眼般诡异的光,暴露藏在晶状体后面的肿瘤。如果不予以治疗,肿瘤会从眼眶慢慢向后蔓延到视神经,然后爬进大脑。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用高剂量的伽玛辐射灼烧肿瘤,或者进行外科手术摘除眼球,留下一个空荡荡的眼窝。
//////////// 同样凶残的治疗手段
1913年,柏林外科医生艾伯特o萨洛蒙(Albert Salomon)就已经作过尝试。萨洛蒙是乳房切除术忠实的拥护者,他把亲自手术切除的近3000例标本搬到一间X射线室中进行拍摄,以分辨癌症的阴影轮廓。他从X射线中发现了癌症的特征——癌化组织上微小的钙化点或者是极像小蟹类的恶性细胞,让人联想起“癌症”一词的词根来源。
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在手术前通过乳房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筛检。萨洛蒙称之为乳房X射线摄影技术。但是,萨洛蒙的研究却被粗暴地中止了。20世纪30年代,纳粹解除了他在大学的职务,他从集中营逃到阿姆斯特丹,从此消失,与之相伴的乳房X射线影像技术也销声匿迹,在执著于根治性外科手术的时代少人问津,而这种根治性外科手术的意思是指:乳腺癌患者不但切除了乳房、周围的淋巴和组织、更有甚者连肋骨都切除了。 因为或大或小的乳房肿块都被同样的大手术所切除,筛检小的肿瘤就显得毫无意义。
再之后放疗和化疗陆续登场。化疗是使用组合的毒性药剂,对癌症病灶发动攻击,”每一种药都是伪装的毒,但每一种毒都可能是化了妆的药。“当医生说副作用是可忍受或可接受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谈论可危及生命的东西。但就算你吐到眼睛里血管爆裂,他们也认为这不值一提。他们当然不在乎你会不会秃顶……那些微笑的肿瘤学家,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病人是不是在呕吐。
//////////// 弄清癌症的手段
现到如今对于超过一百种的不同类型和亚型肿瘤的核心行为呢?癌细胞基因类型的浩瀚目录就是细胞生理机能中六种核心机能的不同组合变换的形式,这六种机能联手催生了恶性生长。”
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由于致癌基因,例如ras或myc的活化,导致癌细胞获得了自主增殖(病理性有丝分裂)的能力。
对抑制生长(抗增长)信号的不敏感性:癌细胞可以使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如成视网膜细胞瘤(Rb),通常能抑制生长。
逃避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癌细胞能抑制和灭活引起细胞正常死亡的基因和通路。
无限的复制潜力:癌细胞能激活特异性的基因通路,使它们代代增长永远不死。5. 持续的血管新生:癌细胞通过肿瘤血管新生获得了从血液和血管里自给自足的能力。
组织浸润和转移:癌细胞具有转移到其他器官、侵入其他组织并占据这些器官的能力,因此它们可以蔓延到身体各处。
【Part3】科学的曙光
//////////// 预防才是治疗的关键
研究所的绝大部分经费有80%左右都用在了癌症治疗策略上,而用在预防研究上的经费只占20%(到1992年,这个数字增长到30%,在国家癌症研究所20亿美元的研究预算中,有6亿花在了预防研究上)。1974年,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弗兰克o劳舍尔向玛丽o拉斯克描述了该所的综合活动,他热情洋溢地写下对抗癌症三管齐下的方法:“治疗、康复、持续护理。”既没有提及预防,也没有提及早期症状检查:研究所甚至没把癌症预防当作核心项目。
巴氏涂片让妇女有机会接受预防性治疗,从而极大地降低她们罹患癌症的风险。”宫颈癌通常形成于宫颈的外层,逐渐在表面形成薄的回旋,然后再深入到周围的组织当中。通过对无症状的妇女采样,巴帕尼古拉推测,尽管他的测试并不完美,但却能捕捉到这种疾病的早期形态。事实上,他大大提前了诊断时间——由无药可治的侵袭性癌症的迸发阶段提前到可治愈、可预防的恶性肿瘤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有侵袭前病变的妇女平均年龄大约比侵袭性癌症患者年轻20岁,这进一步证实了致癌过程的长期性。巴氏涂片法实际上将癌症的发现提前了近20年,由此基本实现了宫颈癌“从无药可医,到可以治愈”的转变。
在整个肿瘤学科的很多阶段中,包括预防和治疗,似乎都撞到了知识的基本边界。我们在不了解癌细胞的情况下努力地对抗癌,这就像不懂得内燃机却要发射火箭一样。”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持续不屑的斗争,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稳步的下降?没有单一的答案,这是多种因素构成的。促使肺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预防——多尔-希尔和温德尔-格雷厄姆的研究,加上卫生局局长报告的推波助澜;各种政治运动(如联邦贸易委员会实施了警告标签制度);别开生面的诉讼(班茨哈夫和西伯隆尼案件);医学宣传以及反营销(反烟广告),共同导致了吸烟者的减少。而结肠癌和宫颈癌死亡率的下降,几乎可以确定来自二级预防(癌症筛检)的功劳。人们能在结肠癌的早期进化阶段(往往是癌前状态),就发现这种潜在的威胁,从而用较小的手术治疗它。运用巴氏涂片技术筛检子宫颈癌,已被普及到全美各地的初级保健中心,并同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一样,子宫颈癌可以用相对较小的手术切除。
这些创新和有深远意义的胜利来自于深入且有意义的劳动。但事实上,这些胜利是另一代人的胜利——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成果。这些治疗策略赖以起源的核心观念的进步超越了所有肿瘤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工作。
//////////// 科学的马车
20世纪初,人们对癌细胞机理性的理解仍然悬在病毒和染色体之间,摇摆不定。生物学界对正常细胞的了解却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这场革命的种子是由一位近视的隐居修士在修道院里播下的。格里哥o孟德尔(Gregor Mendel)任职于奥地利布尔诺一所孤立的修道院,以种植豌豆为业余爱好。19世纪60年代早期,他独自工作时,注意到他的纯种豆子有一些特征会代代相传,比如豌豆花的颜色、种子的质地、植株的高度。当孟德尔用小镊子把矮株和高株,或者开蓝花植株和开绿花植株进行杂交后,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矮株和高株杂交后,没有产生中间高度的植株,而是获得了高株;皱粒豌豆和圆粒豌豆杂交后只产生了皱粒豌豆。
孟德尔实验的意义影响深远:他提出遗传性状是由独立不可分割的信息包传递的。生物通过转移这些信息包把“指令”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孟德尔只能用描述的方法来展现这些特质或属性,世代相传的颜色、质地或高度,他不能看到,也不能理解究竟是什么使这样的信息代代相传。他甚至没有给这个遗传单位取一个名字;数十年后的1909年,植物学家把它命名为“基因”。
布鲁斯o凯伯纳在一篇社论中写道,“20世纪50年代,我还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青年时,体坛被罗杰o班尼斯特的成绩(Roger Bannister)震惊了……日,他打破了4分钟跑1英里(1 500米)的极限,虽然只比世界纪录快了几秒钟,但他在一个下午就改变了长跑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新的纪录像成熟的苹果纷纷落地一样被打破。在癌症治疗领域,也能发生同样的事情吗?”
格列卫也是如此。凯伯纳继续说:“它证明了一个原则,肯定了一个作法。它表明高特异性的无毒治疗是可能的。”格列卫为癌症治疗推开了新的一扇门。以式构合成的分子(一种特别设计用来灭活致癌基因的药物)杀死癌细胞,正符合了埃尔利希所幻想的“特异亲和性”。分子靶向治疗癌症是可能的,只要研究癌细胞的深度生物学,就能找到这种疗法。
但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样,和癌症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可以延长骨髓瘤病人的生命,而且有些反应斐然可观。
此外还有更加微妙的理由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虽然医学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我认为它的形式永远保持惊人的一致。历史屡屡重演,而科学产生巨大回响。未来,我们用来对抗癌症的工具无疑会在50年内发生改变,如此引人注目的变化可能导致难以识别癌症预防和治疗的局面。
未来的医师可能会嘲笑我们以原始的毒药鸡尾酒组合,企图杀死我们这个物种所知的最基本和专横的疾病,但是这场战争中的主流会保持不变:坚韧性、创造力、恢复力、在失败与希望之间挣扎、执著于普世疗法的追求、战败的沮丧、傲慢和狂妄自大。
//////////// 悉达多·穆克吉访谈录
※ 癌症到底是什么呢?癌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整族的疾病。
这些疾病在基本的生物学层面上息息相关,它们都表现出是细胞的病理性增殖这一特点——它们有时是一些不知道该如何死亡的细胞,但更为确定的是一些不知道该如何停止分裂的细胞。这种异常的、不可控制的细胞生长,通常起源于某个单一细胞,细胞反复增殖,并且每一代都产生某种小的进化循环,产生越来越多进化了的细胞。不过,虽然前列腺癌、乳腺癌、淋巴癌之间有深刻的共性,虽然它们在细胞层面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每种癌症仍各有其自身的面貌。
※ 您认为,我们是否需要改变教育病人和社会大众的方式,使他们摆脱“癌症是一种单一疾病”的思维定势,并解释“癌症是由多种疾病组成的”?
是的。我这本书的部分意图,就是要让公众明白癌症的复杂程度,并由此感激前人在探索这一领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癌症基因组的测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揭示了癌症深奥的复杂性。如果你对多种乳腺癌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你就会发现,那些看起来相同的标本之间,有着深刻的差别。因此,你可能采取虚无主义的观点说:“天哪,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但是,如果你看得更深一些,你会发现在这些广泛的差异中,存在着有组织的模式。在这本书里,我称之为基因背后的一种音乐。此外,必须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思考,你才能找出下一个发现。
药物的“成本”和“价格”是不同的。一片格列卫——我是说,我们称之为“格列卫”的化学药片——合成的成本只有几便士,这是它真正的“成本”。但是格列卫的“价格”是另一种东西——它是由一系列的社会性安排组合而确定的,由我们支付这个“价格”的意愿或能力,当然还有制药业的谋求利润的动机来制订的。
第二点不是关于成本,而是关于成本效率的:花费10万美元,购买一种可以延长8个星期生命的药物,值得吗?在某种程度上,这取决于提问者是谁。人类社会对“效率”的界定是在不断改变的。人们大体上认可,每年花费3到4万美元延续生命是“值得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与所处的环境高度相关,远远不是绝对的。在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世纪,每年用4万美元来延续生命似乎并不合理。此外,还有生活质量的问题。在莱斯特o布莱斯洛(Lester Breslow)及其他人的帮助下,我在“统计癌症”一章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 您谈到了预防。可是除了烟草、石棉、辐射等,您并没有详细地讲到其他预防机制。这是为什么呢?
癌症预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在书中用了一部分篇幅来讲。但是,抛开其历史起源不说,相对而言,癌症预防还是一个刚起步的学科。流行病学家和生物学家已经鉴定出强大的致癌物质,它们会影响大多数人,其中就包括烟草。但是,很可能还有许多我们尚未发现的致癌物。关于癌症流行病学惊人的一点就是:尽管全球的癌症患病率仍在增长,但是在寻找对人口有实质大规模影响的可预防致癌物方面,世界仍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 有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吗?
事实上,要找到一种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比任何人最初想象的要难得多。有一些普遍原则。我们应该避开已知的毒素,像氡、镉、石棉。严重暴露在这些物质中的人数很少,但是接触应该停止。我们也应该避免接触烟草,而且避免或减少饮酒。我们应该少吃肉,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我们应该避免紫外线的暴晒和电离辐射。但这些都是相当显而易见的认知。我还没有找到一种已在大型人群研究中临床验证过的“防癌的生活方式”。
悉达多·穆克吉,印度裔美国医生,科学家和作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师、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悉达多·穆克吉一路就读了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以及哈佛大学药学院,在牛津大学获得致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学位,并在读书期间获得过罗氏奖学金。他的实验室主要致力于运用新型生物方法开发抗癌药物。他已经在《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神经元》、《临床调查期刊》等期刊,以及《纽约时报》、《新共和国周刊》等报纸上发表过文章和评论。
① 吃的饱:每年读书100本
② 吃的好:看书评等于看书
③ 霸王餐:省您 20小时 + 200 元
(R)(e)(a)(d)(i)(n)(g)
第一单元A1型选择题(1~83题)1.医疗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当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间要求为A.1小时内B.2小时内C.6小时内D.4小时内E.8小时内2.未经批准擅自开列医疗机构行医的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中不包括A.警告B.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1...
健康健康新闻 中国每6分钟确诊1人患癌 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 浏览原图 中国主要癌症的地理分布 原题:癌情告急 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
第一单元 A1型选择题(1~83题) 1.下列人员中一定不能予以医师执业注册的是 A.受行政处罚,自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B.受过刑事处罚的 C.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D.受过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E.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
第一单元 A1型选择题(1~83题) 1.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的部门是 A.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国家计划生育主管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E.国家妇女联合会 2.医疗事故构成要件中所说的危害结果不包括 A.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B.残疾 ...
第十六章 否极泰来:运用癌症起源的知识,发展新疗法 始于20年前的科学革命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能够引起癌症的无形的力量。既然我们理解了很多种癌症的起因,我们应当可以阻止疾病的发生,即便发生了癌症,我们也应能够对付并治愈癌症。我们已经祭起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武...
把沙漏倒过来,你静静地看沙一点点流逝。 然后告诉我,这就是时间。 时间被量化成坚硬的钟表声以后,滴滴答答不停歇。 然后告诉我,时间没有尽头。 当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化,我们是接近事实真相,还是会被蒙蔽。 臧克家说的那句话一直让我警惕在心,甚至也成为了每次思考的力量——有些人活着...
我没见过三生石但这并不影响我爱你爱在心头,涓涓细流总有一天滴水穿石 我没见过地老天荒的模样但并不代表我不能爱你天荒地老即使每一块土地都滋长着荒芜但你的存在,便是永恒的绿洲 我从不说爱你天长地久只想,陪你看每一朵花开了,每一朵花谢了花开花落,爱你永不凋落 我爱你,不曾海枯石烂...
一直听说王阳明的心学,他是一个纯粹的唯心主义者,纯粹到极致,最近在宁同学的推荐下,决定好好了解他,看完《王阳明传》收获颇多,于是自己就想以“知行合一”写一篇感悟,但是文笔柔弱,不能传达出自己在本书看里面体会到王阳明真正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格物致知的精神给读者,不过反...
阿南是山里的姑娘。 那山像是很僻远的样子,阿南长这么大,只见过她的师父,还有从遥远林间穿过的绿色火车。 初春的时候山里的野草扑扑簌簌地长起来,浸在小溪氤氲的湿气里,然后是白瓣黄蕊的橘花密密匝匝地开着,顶上是春蓝色的天空。夏天有红石榴花,响亮的金色阳光打在林子里,叶子也吵吵嚷...
峰值计费阿里峰值计费文档:/price/product?spm=5176.doc.VfPs23#/cdn/detail 95峰值计费阿里95峰值计费文档:/know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