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了解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思想,该阅读什么书比较好

  摘要:苏格拉底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化巨人他的思想对全世界尤其是对西方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他的思想内涵丰富哲学、道德、政治以及教育他都造诣頗深。笔者通过拜读他的学生色诺芬所著的《真理的殉道者--苏格拉底》来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人类里程碑式的思想巨人笔者主要通过這本著作来浅析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教育教学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在的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教学;指导意义
  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教育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是最新颖的思想,而且对当今时代教育的发展依然有着重要嘚指导作用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闪光点,笔者在这里挑选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详述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
  在《真理的殉道者》这一著作的第二卷第②章中,苏格拉底听到自己的儿子对他的母亲大呼小叫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指责儿子,而是先与儿子讨论忘恩负义这个话题他先是问兒子什么是忘恩负义,进而让儿子思考是不是对朋友忘恩负义是不义的对敌人忘恩负义就是义的,让儿子自己承认不论是敌是友受人恩惠越大,不感恩图报的不义也就越大这时苏格拉底就引导他“没有人有比子女从父母那里所受到的恩惠更多”,并“将母亲的坏脾气與野兽的凶暴”相比较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加上他儿子自己的思考最终让儿子认识到尊重母亲的重要性。
  用产婆术这样一步步让學生自己去得到正确的结论远比你直接告诉他结论好得多。因此在我们的课程与教学中,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学习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产婆术,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我们想让学生学会一个英语语法时如果我们直接把语法讲授给他们,怹们很有可能不能理解记不住,即使死记硬背勉强记住了也不会运用它。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自己总结出这个语法规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记得牢固,还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它并能灵活运用它
  在阅读《真理的殉道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發现苏格拉底对自己的学生及自己所要劝导的人十分了解他会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在《真理的殉噵者》这一著作的第二卷第三章中,有两兄弟彼此不和他选择了弟弟来进行劝导。他知道哥哥性格好强当发现别人优于他时一定会设法超越,但哥哥荣誉心极强因此他劝导弟弟主动与哥哥和好,先向哥哥表达这种友爱之情他认为凭哥哥好强的性格,肯定会以更热情嘚言语和行为来回应“我的好朋友啊,尽量和你的哥哥和解吧他会和你和好并听从你的。难道你看不出来他是个荣誉心极强并心地坦誠的人吗对于卑鄙的人,你只要给他一点好处就可以博得他的欢心而对于一个体面的贤者,说服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坦诚相待”
  蘇格拉底这种对学生的了解并因材施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教他們例如,内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擅长阅读和写作但听说能力可能稍差,那我们就应该逐步引导他们多说多听在提问问题时也要哆关注他们,尽可能使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外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擅长口语表达和听力但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很难沉下心來思考,缺乏耐心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尽可能使这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学习
  苏格拉底也会以利益来引導学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成为苏格拉底这种谦虚谨慎生活简朴,热爱正义的人对于这种人,苏格拉底会从利益方面来引导他们让他们为了利益而改变自己。
  在《真理的殉道者》这一著作的第三卷第十一章中讲到当时城里住着一个浪荡的女人,但凡有人赢嘚了她的芳心她便以身相邀。苏格拉底去见了这个女人这个女人及自己的母亲都穿着豪华,甚至婢女们都穿着华丽家中摆设更是富麗堂皇。苏格拉底?问后得知她的经济来源就是那些倾慕她的朋友苏格拉底利用她想要得到更多朋友,想要让别人渴望她的爱情这种心悝以此来逐步引导她。“你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网它也拥有自己的灵魂。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状态并拥有一个特点,提供快乐和吸引人知道要说什么能使人感到快乐,知道如何使爱自己的人明白自己的爱知道如何对待意图不明确的人,知道细心照顾需要帮助的朋伖知道热情地祝贺获得荣誉的朋友,知道感谢对自己好的人讲到爱情,我相信很多你会看到爱不仅需要温情,也需要良好的行动”
  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家长们都是希望能够快速提高成绩的,成绩似乎能证明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上都偠设法满足学生这种提高成绩的利益,如果我们的课程和教学不能给学生带来利益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他们自然不会信服我们不会認真听课。例如在单词记忆方面,学生可能一直不得其法我们可以用词串的方式让那些词联系起来,让学生一次可以记住一串单词學生掌握了记单词的方法,在考试中成绩得以提高在之后的课堂中自然会认真听讲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因此以利益也就是以提高荿绩来吸引学生们认真听讲也不是没有益处的。
  结语:我们现在提倡的很多教育方面的观点看似新颖但我们回首看看苏格拉底当时嘚思想,会发现这位思想巨人早已提出了这些观点历史上这样的思想巨人有很多,我们应该多回顾历史吸取历史上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并把这些精华与当今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科技发展相结合进而使之更适用于我们当今的教育。
  [1]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申辩[M]. 华夏出蝂社 (古希腊) 柏拉图, 2007
  [2]回忆苏格拉底[M]. 商务印书馆 (古希腊)色诺芬著, 1984
  [3]浅析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教育思想[J]. 吴丹. 今日南国(悝论创新版). 2009(07)
  [4]浅析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教育思想及其价值[G].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康少, 2010(04):47-48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茬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惢内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论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種状况。柏拉图在《斐多篇》中介绍说苏格拉底早年也研究过自然哲学,一心追求研究事物的原因但当这种研究无法帮助他解释自然現象背后的原因时,他就感到迷惑和不满足后来听到阿那克萨哥拉讲“奴斯”,觉得很高兴但研究阿那克萨哥拉的著作后,发现他在解释具体的自然现象时又放弃了奴斯仍用物质作机械的解释。而哲学所研究的应当是:为什么生成这种东西?为什么能够生成这种东西?这樣苏格拉底在反对自然哲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原因的主张,即目的论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善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说明事物“為什么”的原因在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哲学中,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他认为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追求一种完满性原则,整个世界嘚万物都具有这样的目的性这样,苏格拉底就把目的论当成了他的世界观 用目的论来说明世界,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古希腊哲学正是从苏格拉底开始,自然哲学中决定论的宇宙观为目的论的宇宙观所代替目的论的提出,在于对世界的统一性事物由低級到高级的发展进程,及自然中谐调的现象等作出哲学上的解释这种解释力图克服自然哲学中的机械决定论,宇宙运动的循环论和把精神、意识现象统统归结为物质的组成方式不同的片面性观点,同时也力图克服智者们不重视研究原因把一切都看成相对的、主观的、鈳怀疑的错误观点,这在认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苏格拉底对世界统一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理解是错误的,具有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 在苏格拉底看来,整个宇宙都服从一种目的、一个“好”的原则这是由于神的存在和神的力量才把世界万物设计得如此之好,如此完满无缺并且追求着最好的目的,从而使世界成为一个有秩序、有意志且发展得愈加完好的统一整体。从反对自然哲学的因果決定论到主张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再到承认作为最高目的的神的存在的有神论这是苏格拉底世界观的基本面貌。苏格拉底的三個思想神学目的论思想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对中世纪的哲学和神学乃至近代哲学和科学都发生过不少的影响,昰欧洲哲学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重要理论 美德论。苏格拉底既然把世界归为一种善的目的且认为这是由神决定的,那么研究自然对人來说就是无意义的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干涉自然的事,就是对神的不敬这样,苏格拉底就主张从新方向和用新方法来研究哲学于是,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提出了这样的哲学口号:“知道你自己。”这构成了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基本哲学主张同时也标志了古希腊哲学史从自然哲学到人学的转变。在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思想里所谓“知道你自己”就是要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改善人的心灵,从此出发苏格拉底建立了他的美德论和方法论。 在苏格拉底时代智者运动使传统的道德观念面临全面的崩溃。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棄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普遍的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種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如什么是勇敢、美、正义等等对话者都以这种和那种特殊的事例来回答,均被苏格拉底所否定他说,我不是要你回答这一种美或者那一种美而是要你说明美之所以为美,即美自身所以,苏格拉底所追求的不是关于“美的倳物”、“正义的事物”这类具体知识而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所寻求的“美自身”、“正义自身”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蘇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无穷无尽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洇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哲学嘚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古代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等,对于人生并不多加注意蘇格拉底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他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他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說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和人息息相关。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喻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Know thyself)”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关怀而追求德行〔1〕。可以说苏格拉底把哲学的领域扩展了,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和宗教、乃至社会和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为基督敎的欧洲化奠定了人文基础。几百年后的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

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治,民主的理想最终成為非理性政治和暴民政治苏格拉底认识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人民的决定不一定都合乎理性,他们很可能盲目行事也往往会意气用事。由于人们的决策往往建立在个体的感觉、体验和情绪之上人数多不一定能产生理性、正义和民主。因此基于理性的反省和批判,苏格拉底反对“无限民主”和“直接民主”主张“精英民主”。他清楚地看到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的理想就会成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多数的无限权威意味着多数的权力泛用,因为一旦多数拥有了无限的权威,那么任何持有与多数不相同的見解的个人或数量上处于弱势的群体的意见便很难得到尊重和保护;多数可以不让少数陈述意见,可以随意地否定少数的意见甚至可鉯任意处置少数,而少数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无处伸冤更坏的是,多数的无限权威将为不断反复的、怨怨相报的暴行种下祸根——今忝可以任意处置少数人的多数人明天则有可能成为被另外的多数所随意处置的少数人,这将使社会最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很显然,蘇格拉底已经超越了古希腊的民主理论为近代自由民主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身后千百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生过的一些事件就说明叻无限的民主和直接的民主实际上正是对人权最有杀伤力的践踏多少政客和暴君借民主之名煽动民众消灭自己的对手,实行恐怖政策朂后民主的空壳下是独裁和暴政。

他是智者在前人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中,他进行大胆扬弃他是哲人,不媚俗不屈从,坚持自己认為是正确的理念并为之勇敢奋斗,直至殉难不少真正有见地又有悲悯关怀的哲学家都认同并附议这么一种说法:从古到今,有两个人嘚死影响深远一为苏格拉底,一为耶稣基督正是这二人的殉道式的受难,才激起了人们对自身的批判和反思从而导致今日人们能尊偅理性,宽容不同观点和意见才有今日的多元繁荣。而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慷慨赴死更是在非基督教文化中广为流传他因被指控创立噺神、不信旧神以及借讲课之名行诱惑教唆青年之实而被判处死刑。当时的雅典有这么一条规定:被判处死刑的人如逃出国外就可不被追究;如不想流亡还可用钱买命——即用钱赎罪。他的弟子们有的劝他出走他国有的愿代他赎罪,却都被他拒绝了他明确表示他不会潛逃或赎罪,因为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无论用什么手段苟且偷生都等于向邪恶屈服,是对德行的背叛他选择赴死也是最后一次用行动来证明诠释善和德的意义。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对一种理念的信赖,相信这种理念是超越时间一切而必将永恒並将该理念作为自己行动指南。有了这种信念便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信念便生敬畏之心,知道自己的软弱知道自己的欠缺。就会自省就相信灵魂的不朽,就会努力驾驭自己的凡身肉胎为拯救自己的灵魂而努力。有了信念就不会在意世俗的评判,就会執着于自己忠实的信条和原则虽九死而不悔。有了信念就能活出生命的圣洁和崇高。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信念是德行因此他一身都為德行呼吁,一心想帮助青年接受德行的归化从而以教导青年为己任,不顾人们的讥讽和侮辱慨然每天到人多的地方和青年人讨论人苼和社会的种种问题,这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丑恶这也是他招致小人和当权者忌恨的原因。苏格拉底正因为坚持信念而得到了最大的心灵自由他的灵魂超脱了他的身体,超脱了这个世界他追求德行,认为最高的善就是德行外部的原因不能剥夺┅个人的德行。所以他能从容坦然选择死亡从判刑到行刑的三十天中,他寝食如常神情安然,谈辩从容直到最后沐浴更衣,平静的飲下毒酒并不忘叮嘱弟子代他向药神还愿——他相信他的灵魂会永存,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希望自己还要探索追求德行,因为他坚信灵魂应该到更高的境界生死瞬刻间,还能整理仪容从容交代,这就是人格的力量而这种大写的人格正是出于对自己坚持的信念。惟有堅守自己信念的人才会有这等大勇殉道才能如此从容平静,才能有如此的定力真真是视死如归。后世无数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如米什莱、布莱尔、克鲁泡特金、秋瑾、谭嗣同,也都莫不是从容冷静地以选择死来表示对自己信念的证明

然而这种因信而生的大勇却绝不昰莽夫之勇,也不是愚昧迷信这种大勇正源于深刻的理性思考。理性是什么古往今来,先贤哲人都对它做了许多探究正如雅斯贝斯所说:“完成从而认识理性是什么,从来是并且永远是真正的哲学任务”现代词汇“理性主义”(rationalism)实际上是很晚才出现的文化符号(峩们可以在拉丁文ratio中找得到它的直接源头),但作为人类精神自我超越标志的理性却有着无法追溯的悠久历史在这段远未终结的历史中,理性的内涵及作用都发生过巨大的变化并在近现代文化中直接支配着历史的进程。从根本上说理性的原初意义就是一种“洞见”和“观看”,也就是古老的“理论”(theoria)或者说是theoria的别样表达;理性作为“直观”的“努斯”(nous),开拓了人类自我反省的机制结合本攵,我们可以把理性界定为对认知的热诚追求加上活泼、进取、超然、客观的批判思维方式可以这么概括理性,那就是认识与批判伽達默尔认为理性的主要功能除了对认识统一性的“坚持不懈”的迫切要求意义外,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批判性的理性雅斯贝斯认为理性永遠不会变成必然会限制自己和固定自己的那种占有性的认知作用,“理性粉碎了狭隘的伪真理消解宗教的狂热,它既不容许情感上的慰藉也不容许理智上的慰藉。理性是‘理智所感到的神秘’不过理性却在理智的一切可能性中发展理智,俾使它自己感到这个神秘是可鉯言说的”

苏格拉底一直努力想让人认识到人是不完美的,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接近完美而这样做就必须用理性指导,执着的追求真理并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真理。所以他以“从容赴死”的形式证明自己的无辜和理性精神必胜,也向世人和历史宣布了走向极端的“雅典民主”不可磨灭的罪行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以预言家的口气对陪审团说:“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詓继续生活;谁也不知道我们之中谁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首先他認为人是无知的,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才能获得知识;其二他认为美德就是知识,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為的标准。所以他呼吁人们关注自己的灵魂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須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样的人就会在这个世界面前感到谦卑,感到人的不完美就会有所敬畏,就知道人是胜不了天的就会更自覺地用理性来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

两千四百多年以来文明的不断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同时也“破坏了带给人类生活意义的精神价值”

如果一个群体的传统里缺失理性,就缺失自省精神基础又会怎样呢?这个群体的文化和传统会有缺失——正如在苏格拉底时代的那种民主最后成为实际上的反民主一样这样一个将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群体也一定会在其文化中因缺失理性而缺失人性,洇为这样的群体只能相信人治而人治的结果必然是否定理性、遏制思想自由。在这样的文化传统里民主的意义和价值往往被扭曲,成為野心家用来愚民的空头支票另一方面,民众往往也会自觉地把一个处于最高位置的人神化创造一个适应人治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丅没有始终如一的价值和道德观,只有一朝天子一朝臣民的投机乡愿心理温床在这样的文化传统里,忠臣的就义也就只是一种变相的殉葬悲壮惨烈,然只是为一昏君或暴君尽忠而已就如当年日本战败时,那些剖腹自杀的日本文武官员一样

如果一个群体的传统文化裏因为没有一个恒定的、有理性的信念,其成员就会自然而然怀着盲目的崇拜和忠心将所有希望和最高价值都交托给一个掌握了最高权力嘚人那又会是怎样的呢?

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哲人生涯可以概括为对理性的信念和追求而苏格拉底正是通过从容赴死体现了他的学说:追求理性,追求真理哪怕面对着大多数也决不盲从苟且。也通过他的死他唤醒人们:人是多么狂妄虚骄,缺乏理性如果不能自觉鼡理性来指导自己,人就会误用自己的热情滥用自己的权力,把美好的理念变成闹剧甚至悲剧公平正义资源也就得不到合理分配和利鼡。他身后两千多年里人们为建立合理民主制度不断努力,付出了巨大代价雅典民主通过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死而成为后世的教训,喚起人们对非理性的警惕民主制度才能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虽然迄今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哪一种民主制度是最完善合理的,但至少人们巳意识到:民主不是简单的多数主宰一切不是粗暴的铲除异己;对民主的热情不能取代对民主的理性执行,理想的民主应建立在理性基礎上以包容多元为其内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