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的今义老公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6分)(1)蒙络&摇缀 &(2)佁然 &不动&&(3)参差披拂 &(4)悄怆 &幽邃&(5)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列语句。(4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文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3.选择加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4分)A.①为坻,为屿②为宫室器皿&&&&&&&&&&&&&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C.①乃记之而去②乃不知有汉&&&&&&&&&&&&& D.①隶而从者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4分) &&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徐州沛县第五中学初二下学期月考语文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1)“络”在古汉语中是“缠绕”的意思;“缀”在古汉语中是“连结”的意思。(2)“然”是“……的样子”;“佁然”:呆呆地样子。(3)“披拂”在这里是“随风飘散”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常作为“吹拂、飘动”的意思。(4)“悄怆”在古汉语中是“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5)“清”是个古今异义字,古义:凄清;今义:清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 相对。分析:
考点1:散文类
一、带点词注解。考查内容以文言实词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今异义词;(2)通假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词的感情色彩变化。& 二、文言句子翻译。从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这与“考试说明”中的要求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相吻合。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要求做到“信”(准确)、“达”(流畅)、“雅”(优美)。 三、阅读理解。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内容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去年语文中考,绍兴、丽水、嘉兴、温州等地试卷要求结合文言文内容直接进行解答,而衢州、湖州、义乌、台州、宁波等地试卷的文言文阅读则要求学生通过文言阅读理解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精神或理想抱负等。 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2 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6分)(1)蒙络____摇缀____(2)佁然____不动(3)参差披拂____(4)悄怆____幽邃(5)以其境过清____2.翻译下列语句。(4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文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____3.选择加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____(4分)A.①为坻,为屿②为宫室器皿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C.①乃记之而去②乃不知有汉 D.①隶而从者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4分)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6分)(1)蒙络____摇缀____(2)佁然____不动(3)参差披拂____(4)悄怆____幽邃(5)以其境过清____2.翻译下列语句。(4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文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____3.选择加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____(4分)A.①为坻,为屿②为宫室器皿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C.①乃记之而去②乃不知有汉 D.①隶而从者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4分)____”相似的习题。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6分)(1)蒙络&&&&摇缀&&&&&&&&&&&&&(2)佁然&&&&&&&不动&&(3)参差披拂&&&&&&&&&&&&(4)悄怆&&&&&&&&&&&&&&&&幽邃&(5)以其境过清&&&&&&&&&&&&&&&【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文&&&&&&&&&&&&&&&&&&&&&&&&&&&&&&&&&&&&&&&&&&&&&&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小题3】选择加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4分)A.①为坻,为屿②为宫室器皿( N2 [, E: H5 h
j* g* P" P$ B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 c8 \9 F# I* P! K C.①乃记之而去②乃不知有汉2 L) B) G: N3 P8 j( X" P1 N D.①隶而从者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V" X' N8 O. O 【小题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4分)&&&&&&&&&&&&&&&&&&&&&&&&&&&&&&&&&&&&&&&&&&&&&&&&&&&&&&&&&&&&&&&&&&&&&&&&&&&&&&&&
答案【小题1】(1)缠绕、连结 (2)呆呆地样子(3)随风飘散(4)忧伤的样子(5)凄清【小题2】(1)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⑵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爬行。【小题3】B 【小题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因为此时他被贬谪,心情是凄伤的,而小石潭的清幽环境更加激起了他的孤独,忧伤。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络”在古汉语中是“缠绕”的意思;“缀”在古汉语中是“连结”的意思。(2)“然”是“……的样子”;“佁然”:呆呆地样子。(3)“披拂”在这里是“随风飘散”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常作为“吹拂、飘动”的意思。(4)“悄怆”在古汉语中是“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5)“清”是个古今异义字,古义:凄清;今义:清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 相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1)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俶尔(忽然)”、“远(向远处)”、“往来(来来往往)”、 “翕忽(轻快敏捷)”。翻译(2)句时,要注意中的词语“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明灭(或现或隐)”。最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结起来,语意流畅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3】试题分析:A项中前一个“为”是“成为”的意思;后一个“为”是“雕刻”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许”都是“表约数”。C项中前一个“乃”是“副词,就”的意思;后一个“乃”是“副词,竟然”的意思。D项中前一个“从”是“跟随”的意思;后一个“从”是“自”的意思。经分析本题应选B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小题4】试题分析:总体印象和感受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因为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派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忧伤凄苦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由此,小石潭记总体感受才如此“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点评: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另外,回答“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时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生活处境来分析。急求《庖丁解牛》的文言文整理!要文言文整理,如特殊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
急求《庖丁解牛》的文言文整理!要文言文整理,如特殊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
文言知识归纳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1)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2)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表比较.)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句中音节助词)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3)然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4)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2、古今异义天理: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依乎天理.)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因其固然)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3、通假字向——响(砉然响然.)盖——盍,何,怎样.(技盖至此乎?)善——缮,修治.文中指拭擦.(善刀而藏之.)4、词类活用“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次作状语,每年,每月.)5、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6、成语解释庖丁解牛:比喻技术纯熟高妙,做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熟练的地步.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急求《庖丁解牛》的文言文整理!要文言文整理,如特殊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相关的作业问题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来) 陇:通“垄”   夫:通“甫”   已:通“以”   信:通“伸”,伸张   古今异义词   古意 今意   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嚣张   顾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   凡 古义:总是 今义:平凡   孤 古义:自称 今义:孤单   用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被毁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2.复前行,欲穷其林.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4.问所从来.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
字词解释  1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恒:经常   2 、奂山 :山名.旧淄(zī)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县.按书上的   4、 孙公子禹年 :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   5、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经常是多年不出现一次.恒,经常. 然,但是.数年,许多年 .
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
(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2.名作状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句式例析   文言句式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句式,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古代汉语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我们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一些固定句式.   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用动词“是”表示,古汉
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
《项羽之死》  二、特殊句式:   1、饮帐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饮帐中=饮(于)帐中,“(于)帐中”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在军帐中饮酒   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4、
河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6871.htm
http://wenwen.soso.com/z/q.htm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iedoPkY1mNsu78Am05G75zsGo0LC5N2am60GU5WCWyp2xcslC-gCM12foUovU0QdYO90NfG0NeYl0WH2z73x2K
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军:军营,名词)军霸上(军:驻守,动词)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把,任命)以备胡(以:来)以军礼见(以:用,行)上:上自劳军(上:皇上)至霸上(上:与霸相连,地名)
我升初二,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古今异义: 龌龊:古:做事小心谨慎,过分拘谨. 今:肮脏 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对某事表赞同. 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然而:古义:两个词.“然”
赤壁赋【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
一、古今异义[1]   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如人、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   (1)变词.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叫“冠”,现在叫“帽子”;古时叫“牖”,现在叫“窗”.   (2)半变词.这类词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词义不同或古今词义有细
归纳:(一)通假字: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止露尻尾 ( “止”通“只”,仅仅.)(二) 古今异义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三)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 ( 前:上前,名词作动词 )2.一狼洞其中 ( 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隧:钻洞,名词作动词 )4.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词类活用  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2、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3、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4、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5、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何的古义和今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