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报了丝路研学的研究生课程报告怎么写,有没有上过的?

随到随学(共5节)
丝路教育与互联立方合力打造BIM课程,结合双方优势资源和教育经验,只为更专业而生
163人 最近报名
随到随学(共3节)
针对游戏开发设置帮助学员系统的学习3D美术,了解游戏引擎的使用方法及工作流程。
丝路教育--小夜夜
3人 最近报名
建筑表现课程
随到随学(共31节)
221人 购买
随到随学(共25节)
随到随学(共20节)
随到随学(共28节)
室内设计课程
随到随学(共3节)
57人 最近报名
随到随学(共1节)
15人 最近报名
261人 购买
游戏设计课程
随到随学(共3节)
8人 最近报名
丝路高级渲染讲师,多年工作教学经验,有丰富的线下线上讲课经验,讲课幽默风趣,深受学员喜爱
丝路室内设计高级讲师,从事室内行业以及教育行业已有多年经验,在设计理念上总能推陈出新,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内容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因材施教。多年教学期间,已经培育出多名室内设计顶尖人才了。
丝路高级讲师,多年工作教学经验,有丰富的线下线上讲课经验,讲课幽默风趣,深受学员喜爱
<div class="teacher-right-des" title="韩国NHN上海研发中心 网络游戏设计美国EPIC上海分公司 次世代3D美术师北京火星时代实训基地 游戏3D美术高级讲师台湾学承电脑培训基地 教学总监">韩国NHN上海研发中心 网络游戏设计美国EPIC上海分公司 次世代3D美术师北京火星时代实训基地 游戏3D美术高级讲师台湾学承电脑培训基地 教学总监
宋佳林在校大学生,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零基础学习,对设计非常感兴趣,希望后期可以从事这行
陈天杨刚刚工作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性格稳重,觉得自身水平仍需提高,对建筑效果图有浓厚兴趣,尤其是渲染和后期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难吗?有一个城市做到了
中国旅游报
日前,西安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在学期内积极组织开展小学四、五、六年级1至3天,初中一、二年级1至4天,高中一、二年级(含中等职业学校)1至5天的研学旅行。
事实上,在研学旅游方面意见出台前,陕西就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西安市教育局副巡视员田征介绍,“西安是全国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城市,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研究挖掘西安独有的历史传统文化优势,在省内打造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爱国主义、航天科技、寻根祭祖等五类精品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同时布局省外研学路线,以‘校校组织、班班参与、人人体验’为目标,而且今年将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
走近科学 提出问题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学生拓展视野,2013年,西安市在爱知中学、纺织城小学、五环中学等54所中小学,开展首批研学旅行试点。通过研学旅游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年来,西安探索实践研学旅行,一些企业、科研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纷纷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研学实践场地。
据了解,今年4-6月,陕西科技馆采取情景式、交互式、体验式手段,开展青少年“寓学于游”研学旅游计划,做到让学生“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活动对象将主要针对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实施时间为、6月的每周三到周五,每次活动将分别在常设展厅和科学工作室轮换进行。
据科技馆工作人员介绍,科普展厅以“提出问题比获得答案更为重要”为指导思想,在展示自然科学基础原理的同时,通过组织专场辅导的形式,引导同学们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让其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唤起观众探索科学的兴趣,从而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科技。
在科学工作室中,科技馆的老师们会指导同学们参与动手制作,通过身边的科学小实验,探究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掌握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使同学们在“玩”中获得丰富的课外科学知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走进历史 感受文化
今年4月,以“2016年宝鸡休闲旅游年研学旅行活动暨法门寺研学之旅”为题的启动仪式在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举行,来自西安市约1000名中小学生统一着装,共同探秘大唐盛世精美珍宝,品佛家过堂素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欣赏精美绝伦的千件珍宝,探知大唐盛世时期丝路文明的融合发展历程;在抄写经典格言中感悟传统文化中的笔墨之美,净化心灵,增长智慧;体验过堂食斋仪礼,学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规矩和礼仪,培养珍惜粮食、感恩惜福、绿色环保的文明理念;欣赏法门寺院及法门珍宝馆的仿唐建筑,体悟唐代建筑的艺术美。
“听说历史会感觉很遥远,而感受历史则别有一番风味。通过研学活动,孩子的眼界开阔了,好奇心也变强了,求知欲望得到进一步启发。”一位学生家长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有感触。
对此,法门寺佛文化景区表示将积极探析“游学兼得”的研学新模式,开拓中小学“研学旅行”新思路,为推进广大中小学素质教育新常态,促进陕西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发挥正能量。红色之旅感恩历史
11月4日,西安市雁塔区双水磨小学587名学生赴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部的照金革命根据地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
在带队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有序进入照金纪念馆进行参观,步入纪念馆序厅,沿石板铺就的地面与气势恢宏的铜雕塑即刻将人带入肃穆庄严的氛围。
带队老师表示,“研学旅行既让学生们了解了革命老前辈浴血奋战的精神内涵,也使同学们深深铭记红军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在学习过程中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收获特别多。”
据了解,西安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要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和周边教育资源,结合研学旅行规定的学生年龄段特点,确定研学旅行主题,丰富研学旅行内容,选择研学旅行线路,拓宽研学旅行范围。同时,倡导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带有集体宿营安排的研学旅行活动,鼓励有能力的学校依规组织好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和夏(冬)令活动。
长远计划 保障安全
研学旅行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西安市要求,对于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服务单位、运输单位和接待单位要严格审核资质。其中,旅行社需要提供单人单次不低于55万元的旅行责任保险、过去5年内无安全责任事故和不良诚信记录;汽车公司的车辆要提供运政管理部门的年审审验证,不能使用挂靠车辆;餐饮企业要提供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切实做好食品48小时留样工作。
另外,各学校要做好师生安全出行教育和急救生存教育,邀请学区所在地派出所、交警、医疗、红十字会等单位为师生进行宣讲、培训、演练,提高师生安全出行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学校要制定安全预案,在师生中组建急救员队伍,每次外出均要安排安全员和急救人员随行,学生教师配比不低于15:1,随行教师应掌握应急救援所需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西安导游专修学院专业教研组长张帆认为,研学旅行应该也有设计,有长远计划,针对学生的年龄等,设计路线,联系景点,让学生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去国外研学旅行。
原题:《西安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
编辑:邢丽涛
一键分享到:
恍惚间听前面,笛声悠悠,鸟语花香,醉与仙同。
“中国旅游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今天发布第119期
近年来,固原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完善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联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委会)的推动下,澳门与内地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近日,伴随着第六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即将在澳门如期举行,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澳门将再次赢得瞩目。
5月31日,由中国IMT-2020(5G)推进组联合欧盟5G PPP、日本5GMF、韩国5G论坛和美洲5G
翻看姜建清的履历,从柜员到董事长,姜建清几乎经历了工行所有的业务管理岗位。执掌工行16年,他历经中国银行业从“技术性破产”到股改、上市,再到发展的“黄金十年”。
资金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血液。当企业资金面紧张时,需要通过多渠道融资获得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当企业资金
导语成立不过数年,做孵化也仅仅2年有余,生态链上就拥有55家公司,其中7家年流水过亿,2家年流水过10亿,还
众邦杯摄影月赛5月赛“人在旅程”已经截稿,目前正在对图片进行整理,今天继续精选优秀图片进行展示,希望大家多看图,看好图!
为您及时提供最权威的新鲜旅游资讯。 随时随地,我们和您在一起。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
当前位置:>>>>>>
作者:顾梅云 上海市紫竹园中学
【摘要】新的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迅速地推广开来,各种教育实践探索方案也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研究性学习、双语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本文以一个基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丝绸之路为例,探索如何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中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 双语教学 多元智能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更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而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是与互连网技术的整合,也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本文所介绍的"丝绸之路"案例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
一、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
任何教育行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应有自身的教育目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比起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活动,在能力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操作形式上是相似的,但在认知目标上体现得更具体。所以,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但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还要有研究价值,要使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以"丝绸之路"为例,丝绸之路沟通了西域各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纽带和桥梁,它曾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科书上对于丝绸之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以后只是了解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经过、意义及丝绸之路的简单路线,东汉班超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所做的努力。但总体上对丝绸之路的印象还是比较模糊,什么是河西走廊?地图上标注的古地名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汉朝以后,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上又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贡献? 我们国家现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曾经繁荣、辉煌的丝路今天又能发挥什么作用?等等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间,而这也就是我引入"丝绸之路"这一课题的原动力。
二、设计课题内容
由于对象是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初中生,所以课题的内容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如果对象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逐步减少活动提示,甚至活动建议,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课题并完成课题。
"丝绸之路"是给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初一学生,所以给出了"初识丝路"、"丝路初创"、"丝路古道"、"丝路史话"、"丝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丝路贡献"等七个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提示。
【活动建议】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的"丝绸之路"。
【活动提示】
◇"丝绸之路"名字的得来?它兴起于什么时间?至今还存在吗?
◇"丝绸之路"最初的作用是什么?后来的呢?现在的呢?
◇"丝绸之路"都要穿越哪些省市、自治区?沿途要经历哪些关卡、重镇?
◇试着想象、描述一下在古时候,人们走"丝绸之路"的情形。所用的交通工具有什么?运送的货物又有哪些?
◇"丝路"曾经是那样的繁荣与辉煌,你是否能把它和现在的"西部开发"联系起来呢?
◇"丝绸之路"是否只有一条?你知道还有一条海上丝路吗?它们在各朝历代的发展有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建议】
◆和同学们一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丝路开通前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与大家一起讨论: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和艰难历程、以及丝路的贯通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可以分组开一个辩论会: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并联系现实,看看当时所用的战略计策在今天是否适用。
◆可以编排一幕张骞出使西域的小话剧,以加深同学们对丝路初创艰辛的理解。
【活动提示】
◇丝路的起点是当时西汉的都城"长安",请问它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当时的西汉与哪些"国家"比邻?其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是哪个?
◇"秦皇汉武"一句中的汉武是指谁?他一生中都有哪些功绩?他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的成功出使给当时的西汉王朝带来了什么?对后世又有怎样的裨益呢?
◇张骞把中国的美丽丝绸、瓷器等工艺品和铸铁、凿井等先进生产技术传到西域和欧洲,那么他从西域为中国带回了什么呢?比如我们现在经常吃的水果,有哪些是在那时才刚能吃到的?其他的,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活动建议】
◆与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沿地图线路做一次模拟丝路旅游。看看哪条路线最近?哪条路线最艰难?沿途都有哪些重镇?
◆查看地图,找找当时像"车师"这样怪怪的地名都是今天的哪里。
◆可以上网查寻资料,指出当时历史上的丝路重镇都有哪些,并联系现实,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在西部大开发中它们所处的地位。
◆运用你所知道的地理、历史知识,列出通过丝路与中国结好的国家。
◆把对丝路的浓厚兴趣融入实践中,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现代的"丝路之旅"。
【活动提示】
◇著名的"河西走廊"是指什么?汉王朝在"河西走廊"上先后设置的"河西四郡"又指哪里?
◇丝路上,中原出入西域的门户在哪里?有哪位诗人曾作诗以使它声名远播?
◇在罕无人迹的沙漠中居然有一泓碧水,那就是"月牙泉"。想一想,为什么在黄沙肆虐、水源干涸的沙漠中会有"月牙泉"存在呢?
◇与神奇的"月牙泉"齐名的还有"鸣沙山",当游人下滑的时候它就会发出嗡嗡隆隆的响声,古人难以理解,只能用传说解释,那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解释呢?
◇古道上的一个重镇摇身一变却成了今天我们发射卫星的重地,你知道是哪里吗?那么你又是否知道它被选中的原因呢?
◇丝路的发展使往来的国家越来越多,那么请你猜一猜唐代西南路的出现又是与哪个国家交好的产物呢?
【活动建议】
◆可以和几个喜爱表演的同学一起把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排成小短剧,既可以加深对丝路人物的认识,也可以引起更多同学对丝路的好奇与向往。
◆向长辈求助,要他们把知道的丝路故事讲来听听。还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故事书。从而了解到更多的人物以及他们为丝路所做出的贡献。
◆开辟一个"小栏目--丝路花雨",利用每天课前几分钟,把自己知道的丝路人物和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提示】
◇皇室为什么会出现"和亲"现象?究竟什么是"和亲"?这种做法为什么会一直延续下去?"和亲公主"的远嫁最终换来了什么?她们从中原带去的先进技术如何促进西域发展的?
◇当时各少数民族的婚俗是怎样的?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班超投笔从戎的原因何在?他是如何斗志斗勇地斡旋于西域各国间,使它们最终归于汉朝的?
◇唐朝时都有哪些宗教盛行?占主流的是那种?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他在中国的流传范围有多广?
◇"天竺"是今天的哪里?玄奘为什么非要到那里去取真经呢?玄奘取得真经并得到皇帝的赏识,这对佛教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对中国的社会有了什么样的影响?
【活动建议】
◆丝路开通后,中原各地开始盛行胡服、胡饭、胡笛、胡舞等,同学们可以进行一次小范围的调查,看看周围的人对这些"胡"物有何了解。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安排一次小型的时装秀,将当时的胡服、华衣进行展示。原料可用廉价的布匹或废旧的报纸、塑料。
◆敦煌不只是丝路上的璀璨明珠,还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可以采访一些历史方面的学者,然后以"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把自己的"成果"介绍给大家。
◆以主题班会、演讲、贴宣传画等方式,号召同学们一起参加保护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的行动。
◆查阅资料,列举出经丝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至今有哪些已销声匿迹?哪些依旧活跃于乐台之上?在现代音乐中,我们可以常听常见的有哪些?
【活动提示】
◇西域的艺人在南北朝时大量涌进中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为什么以"敦煌"为名?你知道"敦煌"是什么意思吗?
◇丝绸之路迢迢数千里,为什么非要在敦煌开凿佛教洞窟呢?佛教不就是奉佛拜佛,盖上寺院供奉就行了吗?那么为什么石窟寺却开凿于悬崖绝壁、人迹罕至的偏远地方呢?
◇你听说过震惊中外的藏经洞吗?知道里面珍藏的经卷写本有什么用吗?那些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为什么不远万里、历经千难万险来搜集这些东西呢?
◇这些重要的文献资料还在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专门学科,它使得历史、语言学、社会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的研究,都获得了新的发展,你知道是什么吗?
◇从北魏到元代,包括了整整10个世纪的作品,代表了我国民族艺术重要发展时期佛教艺术的全貌,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雕塑、壁画艺术在不同朝代的不同演变。
海上"丝绸之路"
【活动建议】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海上丝路"出现的原因。
◆瓷器,在英语中与中国是一个词,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代名词,查阅资料,了解一点关于它的知识。
◆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与世界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行进行比较。
【活动提示】
◇海上丝路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往来,那么它的繁荣发展可以带动哪些行业呢?
◇根据你的想法,当时有"华侨"吗?听说过"昆仑奴"吗?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被运来中国的吗?
◇当时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使全世界的航海事业都有了飞速发展,你知道是什么吗?了解一下它是如何"问世"的。
◇到了明代初期,海上的"丝绸之路"慢慢被"陶瓷之路"取代,你能猜出其中的原因吗?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大家肯定听说过,但有谁知道在航程如此遥远,访问国家如此众多的情况下,他是怎样完成的呢?
【活动建议】
◆把我国同西域相互交流的结果列表总结,并分析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活动提示】
◇丝路在维护中原王朝的统治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丝路对于中西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中西的文化是如何通过丝路进行交流的?
◇丝路所开辟出的路线对后世的交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制定活动成果及相应的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后要提交的成果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是教师设计活动目标的反映。"丝绸之路"这一活动,我是这样考虑的:
1.从研究性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活动后在知识领域掌握了哪些内容要反映出来,所以要求学生做一份小报,而且强调在小报中至少要有一篇文章是自己写的。
2.从双语教学角度来考虑,对于初中生,活动中所涉及的关键词的英文需要掌握,所以要求小报中要有"双语小词典"这一栏目。
3.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道德角度来考虑,我要求学生把活动中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汇集在档案袋中,并注明了出处。在小报上凡是摘引的文章,也被要求注明出处。
4.从发挥学生的特长考虑,因为我教的是美术特色班,所以在小报的评价标准中对美术提出了要求。
5.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角度考虑,我要求学生将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内容,用一种独具特色的展示手段介绍给大家。
6.活动的反思是学生活动后哪些方面得到发展的检验,也是教师活动设计成功与否的检验,所以,我要求每人学生活动后都要交一份活动小结,小结中至少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小组的小报有哪些特色","如果重新做,我们在做法上会有什么不同","活动前后,我在哪些地方比过去有了进步"。
附:活动成果要求及活动评价标准
【活动成果】
1.一份小报
要求:(1)4开大小(一张"解放日报"大小)。
(2)要有主副标题,主标题为"丝路专刊",副标题根据所探索研究的内容自定。
(3)小报中的文章至少有一篇是自写的,其余可以摘录,但摘录文章必须注明出处。
(4)小报中必须有一个"双语小词典"栏目,对小报中的专业名词和术语进行翻译,如"丝绸之路
silkroad"。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名词解释。
(5)要有特色,要有美工。
2.一袋研究档案
要求:(1)活动中搜集的所有相关资料。
(2)一份活动小结。至少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小组的小报有哪些特色","如果重新做,我
们在做法上会有什么不同","活动前后,我在哪些地方比过去有了进步(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回答此问题)"。
3.一次表演
要求:把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内容,用一次独具特色的表演介绍给大家。
【活动评价】
★ ★★ ★★★小报文章数有四篇以上的文章,但没有一篇是自己写的有四篇以上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自己写的有四篇以上的文章,其中至少有两篇文章是自己写的小报文章质量小报有副标题,但所选文章与副标题不符小报有副标题,所选文章与副标题基本相符小报有副标题,所选文章与副标题完全匹配双语运用“双语小词典”栏目所选名词术语少于三个“双语小词典”栏目所选名词术语少于五个“双语小词典”栏目所选名词术语多于五个,或有两个以上的名词术语作了中英文对照的名词解释美工有美工,但插图数不足三幅有美工,有三幅以上的插图,但无自己创作的图有美工,有三幅以上的插图,至少有一幅是自己创作的图信息道德研究档案中搜集的资料没有注明出处,小报引用的文章也没有注明出处研究档案中搜集的资料及小报引用的文章中有一处没有注明出处研究档案中搜集的资料及小报引用的文章中都注明了出处表演演形式一般,所介绍的内容观众没有看懂表演形式一般,所介绍的内容观众看懂了表演形式独特,所介绍的内容观众也看懂了 以上是我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设计的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探索丝绸之路》(资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柳栋:《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
【上一篇】
【下一篇】丝绸古道寻源 51名小学生赴西安研学 
说起“一带一路”话题,济南六里山小学每个学生都是小专家
日  来源:生活日报
  ▲学生们展示自己用陶土制作的兵马俑。  ◥馆内的一件件珍宝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学生在分享总结一天的研学行程。              学校供图
  □记者 张鹏  11月6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济南市六里山小学一片热闹,六年级的51名学生与家长挥手告别,他们即将踏上为期五天的研学之旅,此次他们的目的地是距济南900公里之遥的古城西安。对于这座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学生们已经无数次在书本上看到,这次他们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座古城,重走丝绸之路。在六里山小学,“一带一路”已成为该校特色课程之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根据学生年龄段规划了不同的研究主题,说起“一带一路”这个话题,几乎每个学生都是“小专家”。五天研学 学生们重走丝绸之路  初冬的暖阳依然明媚,探究的热情无比高涨,为让学生们对古丝绸之路有更进一步的直观了解,11月6日,主题为“丝绸古道,寻源之行”的主题课程研学在六里山小学正式启动,该校六年级59名师生此行的目的地是西安。在这五天的时间里,学生们睁大求知的眼睛,犹如一块海绵,不停地吸收着各种给养,丰厚着自己的底蕴,他们的脚步也走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  在大明宫遗址,孩子们首先进行了模拟考古体验,找到自己“挖掘”出来的“古物”,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之后集体观看了令人无比震撼的3D电影《大明宫传奇》。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一件件珍宝让学生们大开眼界,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以及古人的智慧。  在位于白鹿原的芸阁书院,同学们进行了“入泮礼”的亲身体验,庄严肃穆的仪式感让同学们恍然置身于曾经的情境之中,对师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衣冠、拜孔子、朱砂启智、师生共同书空“人”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魅力。  大唐西市是古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在西市博物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一览无余,各国的古货币目不暇接,孩子们不由感叹”世界真奇妙,我要去看看!”从西域引进的蔬果以及乐器:胡萝卜、洋葱、葡萄,曲颈琵琶、尺八、排箫……吸引了学生们目光。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明城墙、书院门古文化街、大雁塔、小雁塔……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五天的研学,孩子们学到了教室里学不到的内容,感受到了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明城墙、兵马俑、大风阁……都在诉说着几千年的历史风云。”六里山小学校长刘琦告诉记者,实际上,作为此次研学中重要一站的大唐西市,最初是学生们在自主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的,这次实地探访直接加深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热情。每晚研讨 学生求知热情空前高涨  11月8日晚饭后,51名孩子像往常一样坐在一起,他们正在进行着每晚的研学讨论。该校语文老师陈彦即兴将三天的研学行程与六年级的研究主题“丝路人物”进行了巧妙融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人物?凿空西域创古道,大雁塔内译经忙,开创盛世为女皇,乘风破浪辟海路,琵琶铮铮伴月明。”  看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陈彦当即赋诗一首“古都西安寻源行,残垣断壁气势宏。大唐盛世今犹在,丝绸之路壮豪情。”以此来总结西安研学三天的感受,同学们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对于六里山小学的师生们来说,研学并不仅仅是观光游览,更重要的是研究学习,体验到从课本上无法直接学到的知识。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一个个神情专注,他们如饥似渴地倾听着,认真地记录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实际上,研学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是时刻渗透着学习和知识交流,行走在路上,随时随处都是学习的良好契机。  “每天晚上孩子们都要回顾一天的行程,认真完成研学手册,并且和同伴分享交流。总结一天的研学行程,为表现好的同学颁奖。回到房间后,孩子们的研究热情还在继续,依然在认真地进行着自己的研究。”带队老师夏敏告诉记者,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晚上聚在一起交流身边的感动和研学感悟,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  “行走在路上的研学是精彩纷呈的,不仅让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更为丰厚,还让孩子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一起讨论今天的收获,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了思维导图。”夏敏说。  据了解,此次研学事先征求了家长和学生意见,有13名六年级同学因各种原因无法赴西安研学,他们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这一周的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研究形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外出研学的同学。老师们还为在家的孩子们遥寄了明信片,虽然远隔千里,但他们的心一直在一起。首次远行 家长由担心到放心  “11月6日孩子跟随老师参加西安丝路研学之旅,起先甚是担忧,怕孩子多老师照顾不过来,毕竟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父母。所以也没希望孩子学到什么知识,只要安安全全的就好。但随着老师把一张张孩子们的照片通过QQ分享出来时,远方的我牵挂的心才开始慢慢释放,时不时的点开QQ查看着老师的更新,从开始关注到后来急不可待地查看。一天两天……直到最后一天归来,照片上孩子们露着笑脸、认真参观学习的样子,和在家时判若两人。”在学生们研学归来后,一位家长在朋友圈感慨道。  这样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因为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为期五天的研学对于家长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锻炼。“孩子一回到家,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他们在西安的见闻和收获,经过这次研学之行,思维、见解、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还说没看够,希望有机会再去一次。”一位家长表示,五天的时间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家长,家长们开始思考怎样更好和孩子沟通和认识外面的世界,学会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融入社会能力。  “这次研学是‘一带一路’课程的其中一部分,力求使学生通过实地探访去传承丝路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刘琦告诉记者。各有特色 每个年级研究主题都不同  实际上,在六里山小学,“一带一路”特色课程早已走进每个学生,从一年级的“钱眼里的学问”到六年级的“丝路英雄”,各年级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制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主题。  10月20日下午,六里山小学小礼堂里热闹非凡,一场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正在进行,特别是在现场提问环节,台下学生的热情更是挡不住,纷纷争抢话筒,取得答题权。一下午的时间,孩子们的笑声、感叹声、答题声响彻整个校园。  “‘一带一路’这个课题很大,可做的文章太多了,完全可以通过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知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谈起课程开设的初衷,校长刘琦告诉记者,经过前期专家引领、团队学习、交流和研究,新学期一开学,六里山小学的“一带一路”特色主题课程全新上线,各个班级根据自行确定的研究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份涉及历史、人文、地理、文学、饮食、风俗等内容的知识盛宴。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发现许多学科知识都会多少涉及‘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刘琦告诉记者,2015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而今,“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各国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学校以此为契机启动了“一带一路”主题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参与到“一带一路”实践学习中,开学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各年级便已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课程主题并展开研究性学习。小处着手 “大课程”找到“儿童视角”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一带一路”既陌生又遥远,那么如何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了解“一带一路”呢?  “当时确实有些犯难,后来通过专家论证、学校研究,我们课程小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让孩子们从了解‘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出发,去初步了解‘一带一路’。”该校一年级教师李萍告诉记者。  于是,一年级“一带一路”课程最终确定为三个主题:李萍的“钱眼儿里的学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朱麟青的“爱的语言”,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问候语和基本礼仪;李卓的“多彩丝绸路”,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旗以及国旗背后的故事等。  “一切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最基础的角度去让孩子逐渐认识并了解‘一带一路’。”李萍告诉记者,对于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高年级学生,也没有盲目灌输“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而是通过前期引导,发现学生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知名人物最感兴趣,老师们便根据孩子的研究热点,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解。  在刘琦看来,学校各年级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始终秉持“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带一路”特色主题课程已在学校顺利起航。“接下来学校将继续丰富课程体系内容,根据学生年龄段规划不同的研究主题,并通过读、研、唱、讲、演课本剧、研学等多样形式,真正让‘一带一路’扎根校园,成为学校特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生活日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报告主导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