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在小兰花孩子喜欢上兴趣班数据的吗

31被浏览17372分享邀请回答13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孩子上兴趣班的最佳年龄汇总大全_亲子好时光_新浪博客
孩子上兴趣班的最佳年龄汇总大全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亲子好时光(qzhsg0)
更多知识和资讯,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亲子好时光”并关注。
亲子好时光,专注于小学、初中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与陪伴。分享教育理念、学习技巧、养育方法、活动资讯等资料和文章,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每一个家庭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享受温馨的美好时光,留存珍贵的成长记忆。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关注亲子好时光就足够了!
★&★&★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纷纷给孩子报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课外班。其实,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上课外班、兴趣班,除了兴趣之外,也需要在合适的年龄开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那究竟什么年龄段适合上相应的兴趣班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篇文章。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所以,学习外语,越早接触越有优势。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开始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外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每个孩子发展都有差异,最早在八九个月,最晚两岁左右,就可以开始让孩子进行第一步的涂鸦探索了。这实际上是让孩子开始接触笔和纸,感受手的运动对白纸产生的影响。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画出,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从2岁半到3岁孩子最纯洁的时候开始,真正报班跟着老师学习一般从四岁左右开始最为适宜。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准确要旨。
对书法有兴趣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就可以开始接触书法。真正系统地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
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宜选择收笔明显平衡的柳体、颜体等,孩子学习正楷入门与否,要看其离开字帖后能否写得像所临摹的字体,当楷书学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学习行书、隶书及草书。
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乐器(小提琴、钢琴)
钢琴、小提琴和古筝,都对孩子的手指力度和力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孩子学琴年龄太小,就无法达到这一力度要求,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钢琴的演奏,而且时间一长还会对孩子的手指的正常发育有损害。
小提琴: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孩子每次练琴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钢琴: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孩子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在3-5岁时最好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当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早或推迟些。
跆拳道、柔道、剑道
跆拳道:7岁左右的孩子,身体的柔韧性、爆发力及头脑的接受能力都是学习跆拳道的最佳时期,孩子在这个黄金时间学习,进步将非常迅速。具体来说,女孩子的最佳学习年龄在六七岁,男孩子在七八岁。此外,由于跆拳道耗费体力,学习期间的饮食强调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柔道:孩子在2岁左右都喜欢被父母逗弄身体,玩成一团,3-4岁的孩子则喜欢抓大人的脚,也喜欢从前后面攻击父亲球,5岁时可以前后左右自由回转。练习柔道基础的运动能力,到小学一、二年级左右就可以学会了,但正规的柔道学习到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比较适当。
剑道:2-3岁的孩子赛跑不懂竞赛,但4-5岁有了个性,懂得自我主张以后,会不服输,自负心强,竞争力也强。6-7岁时由于创造的意欲精神开始萌芽发展,懊恼之气会表现于全身。戴防护面具,穿上防护衣,是剑道开始练习的基本,从体力和精神的发展来看,小学三年级左右是学习剑道的最好时期。
象棋、围棋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古典舞蹈:学古典舞蹈的适龄期是4-5岁,从这个年龄开始学才艺,是因为这个时候身体很柔软,符合日本舞蹈的体型,此时智能已发展、运动神经及感受性也开始运作,会自动自发努力,在仍是白纸的状态下,对所教的事物也会毫无抵抗地加以吸收。
西洋舞(芭蕾、现代舞)
幼儿在2岁半到3岁左右就能踩出步伐。让幼儿习惯团体活动,培养正确的音感是其目的,所以一周练习一次左右就够了,让孩子从事很难的动作对身体发展并不好。技巧的指导从肌肉尚柔软的6-7岁开始比较理想、芭蕾舞要两脚打开180度的动作,这个动作不趁早开始不行。
篮球:学篮球最好的时间段是6-16周岁,6-10周岁主要是学一些基本功,基本功要从小打好,要不然到后面再学就更难了,而且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也正在发育,运动能够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10-13周岁则是孩子开始学习技术的阶段。
棒球:孩子到了4-5岁就可以把球往墙壁或屏障丢的,再把弹回来的球接住。把墙壁当作对手来投球、接球,是当捕手的基础练习,可以培养正确的控球投球能力。会投球、接球之后,方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打棒球。一般来说6-7岁以后就可以加入棒球队,8-9岁才会握硬球出不会太迟。
足球:如果幼儿2-3岁已会踢海滩球那样轻那样大的球,则在4-5岁的时候可以往一定的方向正确踢球,可以让孩子学会踢远一点,或是踢到固定距离的基本踢法。因此,从2-3岁就开始接触球、踢球,等到上小学参加足球队,就可以充分享受踢球的乐趣。
乒乓球:如果3岁的幼儿能学会玩丢球、接球的动作,能做到“接丢高球”动作能力的孩子,一般来说3岁就能打乒乓球了。可以正面把球打回去的话,就可以用拍子打球。孩子如果有兴趣,就没有什么开始适龄期,也就是说随时都可以开始学乒乓球。
滑雪、溜冰
滑雪:孩子从3岁开始可以自由使用身体,如跑步时突然很快地停住,或来个急转弯,或马上冲出去跑。站在指导者的立场,从理解力这点来看,学滑雪的适龄期在4岁左右比较适合。若穿上滑雪器具也能走路的话,2岁半的幼儿也可以滑雪。
溜冰:专家和教练一致认为:越早学越好,一些活跃的选手大约是在4岁到小学入学前后开始学溜冰的,4-6岁是溜冰的开始适龄期。早一点开始学,就像讲母语一样,可以在自由、无意识之中,掌握溜冰的窍门。
游泳、体操
游泳:“游泳训练班”一般是教授基础的确良方,有各年龄都能学习的课程,0-2岁的“婴儿游泳班”、“3岁幼儿”、“幼儿”、“学童”、“高级”、“选手培训”等,因此,母亲想要“让孩子学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学游泳”时,就是游泳的开始适龄期。
体操:根据幼儿发育,1岁幼儿跟着节奏会手舞足蹈,摇动身体,2岁幼儿已经可以抓住东西,3岁幼儿可以跑到目的地,4岁幼儿会单脚跳、翻跟斗,两脚交互轻跳。体操不论几岁开始,都是越早开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体操才艺从3岁开始较为适当。
当然除了孩子的年龄段以外,父母还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以及自身天赋条件来进行合理选择。
祝愿孩子们未来都学有所成、大展宏图!
敬请扫描二维码
& 关注亲子好时光
★&★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亲子好时光(qzhsg0)
更多知识和资讯,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亲子好时光”并关注。
亲子好时光,专注于小学、初中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与陪伴。分享教育理念、学习技巧、养育方法、活动资讯等资料和文章,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每一个家庭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享受温馨的美好时光,留存珍贵的成长记忆。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关注亲子好时光就足够了!
亲子好时光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75,608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
我的图书馆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
上上篇文章,我们回顾了《对普通孩子来说,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究竟有多重要?》,里面阐述了生活、家庭、学校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力,而这个环境,主要应该是由父母为孩子创造的。今天这篇文,就来说说,对孩子自己来说,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如何另辟蹊径,寻求他人的帮助,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成功机会。先来个太长不看版:研究证明,非认知能力(能坚持、能吃苦、能自控、好奇心)的培养,比认知能力(成绩好、智商高、够聪明),更加能够预测一个人的成功;加强孩子非认知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一门爱好,并坚持深入练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孩子喜欢练”和“家长供得起”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时,培养兴趣对非认知能力的加强,才可能更有效。我们依然通过一个故事,开始今天的文章。L君与S君,出生在80年代中后期的二线城市。他们是一对好朋友。S君出身殷实,父母大学教授+生意人,对于S君的未来期望,是学界精英与商界精英二选其一;L君家境普通,母亲银行职员,父亲音乐教师,自从觉察到L君的音乐天赋,他就开始立志让儿子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他们从3-4岁就开始展现对音乐的敏感,S君4岁学琴,L君5岁进入同一钢琴班学习,二人成为好友,共同玩耍、暗中较劲。他们学习速度极快、技艺过人、乐感超群,深受启蒙老师赏识,周围人纷纷夸赞这两个孩子乃音乐奇才。到了小学,S君凭借家庭资源,求师于当地钢琴大师门下,与L君渐行渐远。L君父亲心有不甘,辞去工作、带着家当,与孩子进京拜师。从此,二人命运分道扬镳。S君自恃天赋过人,加之周围亲朋鼎力称赞,日渐膨胀,无心刻苦练习。即使跟随大师学艺,也常常旷课偷懒,琴艺久久不见长进。其父母并不要求S在钢琴方面取得太高的成绩,也就不做太多要求,由着孩子高兴。&&因此S君的琴艺犹如推磨一般,父母推一把、琴艺上一层,他的老师也常无奈苦笑:“孩子,你真真是在浪费你的天分啊”。S君却毫不在意,他心比天高,自知家境优越、路途宽广,即使高考失利,出国读个书也并非难事。因此学琴只当个炫技机会,在众人面前演奏,学校里演演节目,给父母长长脸即可,初中毕业之前,他就彻底荒废琴艺,父母也只得无奈作罢。周围人谈及S君幼时过人琴技,无不摇头慨叹:“伤仲永啊,可惜了。”L君这边,又是另一幅光景。他与父亲从小城赴京以后,一边住出租房里刻苦练琴,一边四处拜师学琴,其父利用自己的音乐教学经验,辅导琴童赚取生活。历经邻居威胁、小偷光顾,还有因没钱送老师红包而遭到的嘲讽和冷眼。在求师无门的那段时光,L君父亲笃信只要技艺足够纯熟,就一定可以打动老师。因此他不断命令L君增加练习时间,甚至到了严苛与无情的程度,对疲惫的儿子毫不心软。他对于儿子前途的孤注一掷,既寄托了扭转家庭命运的希望,也隐藏着自己年轻时期怀才不遇的遗憾,这种私心大于父爱的偏执,在某一阶段,占据了他的头脑与理智。L君内心充满彷徨,虽然对父亲的偏执与顽固心有恨意,但从小目睹父亲为自己拜师时的艰辛与付出,也深知此行再无退路,只有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钢琴上。终于在一个老乡的帮助下,L君被一名著名音乐家收至麾下,L君也逐渐摆脱了父亲的专制管教,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精进。加上自小炼成的高度自律,与数九寒天的刻苦练习,他从14岁就开始频频在国际上得奖,并受到国际音乐大师垂青。L君跟随的老师越来越有名,参加的比赛越来越高端,直到17岁时在全球一举成名,此时,他已经日复一日毫不间断地练了12年钢琴。正如欧美国家很多出身底层,希望孩子在体育领域苦练出头的家长一样,L君的父亲把所有宝都押在孩子身上,拿出绝境求生的势头帮孩子争取机会。所幸L君心中对钢琴的热情从未熄灭,天赋加上刻苦练习和名师指点,他最终在一路付出中熬出了名堂。20岁那年,L君与S君在美国相遇,彼时L君正忙于全球巡回演出,S君正在美国某华人众多的大学读商科。L君彬彬有礼、举止成熟有风度,S君也出落成青年才俊,略带玩世不恭,偶尔炫炫琴技泡妞交友。 两人相谈甚欢,L君羡慕S君有过的完整童年和青春趣事,S君暗想自己也可能会拥有的乐界盛誉。世界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寥寥无几,在美国读商科的年轻人却一抓一大把。人生之路走到此刻,两个被公认天赋超群的孩子,一个丢了童年、历经艰辛,以天赋和勤奋博得名利;一个过得自在、备受庇护,却浪费了天分泯然路人。谁是更成功的那个?谁是更快乐的那个?快乐与成功,倘若能一起获得,自然再好不过;可假若只取其一,你的孩子得到哪个?成功的标准从来都很多元化,你认为成功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但终有一个世俗的标准,决定基本的成功,是在物质和精神基础上获得升级——金钱、权力、地位、认可、幸福、友情、爱情常常相伴而来。普通家庭孩子的成功从来不易,家族积累不厚、社会资源不足,家长能帮到孩子的本就不多。S君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大多数普通孩子无法企及的未来,L君需要和父亲自绝退路、赌上一切。可见,社会地位的提升,单靠孩子自身已经非常乏力,家长还需要拓宽视野寻求高效路径,帮助孩子丰满羽翼。从L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子弟突破局限、杀出血路的有效因素——父母有远见、能决断,孩子有爱好、肯吃苦,同时有导师、贵人相助,得以进入好平台深造。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我们提出的孩子篇路径中,没有“成绩好、智商高”或者“考名校”等和认知能力相关的因素。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关键的东西?是学习好,还是发展出一套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能力集合重要?这是一个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家长圈中,颇有争论性的议题。成功的人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成绩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毫不怀疑地相信,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倚赖于认知能力,也就是可以在IQ测试中测得出来的智力水平,以及各种学习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就是尽早让孩子开始付诸练习。这种“认知能力决定成功”的观点,叫做认知假设(cognitive hypothesis)。不过,随着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神经科学家对于人类发展的深入研究,认知假设学说开始被广泛地质疑。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对于一个孩子长远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并非我们在儿童时期给他们大脑灌注进去的知识,和发展出的认知能力,而是我们可以帮他发展出的一系列应对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由坚持力、自控力、好奇心、自省力、Grit、自信心、社交能力组成的“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也叫作个人特质或者性格。这个发现有一系列理论支撑,比较著名来自于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Heckman参与的两个研究。基于我们上文提到的认知假设,美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发起了一个针对高中辍学者的培训项目,叫做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GED项目)。这个项目专门针对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民族的高中辍学者,无需读完三年高中,只要得到GED项目的知识培训,再通过一系列学术测试,只要成绩合格获得GED证书,美国官方就假设他们获得了一个高中毕业生应有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用很短时间获得相当于高中文凭的GED证书,之后就可以进入大学或者去找工作了。按照常理,既然这些辍学了的孩子通过了考试、得到了GED证书,那么他们的智商水平和认知能力理应与正常高中毕业者相同,未来发展也不应该有什么不同。可是事实令所有人意外,Heckman教授针对获得GED证书的孩子做了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即使这些辍学孩子获得了GED证书,依然只有3%的孩子进入四年制大学或获得大专文凭,而正常高中毕业者有46%进入大学。不仅如此,在日后的年收入、失业率、离婚率、吸毒率方面,持有GED证书的孩子,与高中辍学、且没有获得GED证书的孩子毫无二致。这就是说,通过GED测试后获得的证书,并没能帮助辍学孩子获得更好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项目是失败的,仅有知识不足以让底层孩子实现人生提升。这个发现,让一度支持认知假设的Heckman教授苦苦思索,这些获得了知识的孩子,为什么还会一路堕落到底?后来,Heckman教授推测,应该恰恰是缺乏了非认知能力,才让这些获得了GED证书的孩子逆袭失败。这些能力包括——在做枯燥、无偿之事时的坚持意愿;延迟满足的能力;完成计划、避免拖延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不光在高中学习上有用,在大学、职场、家庭和生活其他场景中都很有帮助。于是,Heckman教授在一篇论文中写道:“获得GED证书,却依然很堕落的孩子,其实都是聪明却缺乏非认知能力的孩子。他们虽然能够通过认知能力测试,却无法为自己长远考虑、为一件事坚持到底,也无法做到自律自控。缺失非认知技能,才是他们失败的根源。”为了验证“非认知能力比认知能力重要”这一论点,Heckman教授又参与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1960年,在美国底特律市的老工业区,一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黑人区招募了一些低收入、低智商的家长和他们3-4岁的孩子。这些孩子被分为两组,一组孩子进入实验者选择的Perry Preschool(佩里幼儿园),另一组则被自然放养。佩里幼儿园是一所两年制、高质量的幼儿园,这个实验主要想观察,低收入家庭儿童经过高质量幼儿园的教育,认知能力是否会得到提高。研究者对两组儿童展开长期跟踪调查,直到当时的小孩子成为40多岁的中年人,Heckman教授在实验中期加入研究组。研究结果令科学家们十分不解。在刚开始的阶段,进入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毫无疑问地得到了能力的提高,他们在认知能力测试中,获得了更高的成绩。不过意外的是,这种“智商收益”并未持久,到了孩子们都进入三年级的时候,读过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智商测试成绩与被放养的那组孩子毫无二致。就是说,一段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并未给贫困孩子们长期的智商提升,所以这个实验在当时被人们认为是失败的。不过,Heckman教授和其他研究者将眼光放远,对被试儿童跟踪了数十年。他们发现,虽然进入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获得持续的智商提升,但与另一组被自然放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高中毕业率、成年后就业率更高,在40岁的年收入高于$25,000,且犯罪率更低、拿低保几率也更低。这证明,经过两年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孩子,终究还是拥有更好的人生。不过, 如果帮他们过得更好的原因不是智商提升,那是什么呢?研究者们又对曾经的数据仔细排查,发现关键信息在于小学老师对两组孩子“个人行为”和“社交发展”能力的评估。“个人行为”记录孩子骂人、撒谎、偷窃、缺勤和迟到的频率;“社交发展”记录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老师同学的关系。Heckman教授就将这些和IQ无关的元素称为“非认知技能”,经过后续数年的分析,研究团队可以肯定地告诉人们:正是从佩里幼儿园学到的这些非认知技能,让那些在这里读过书的孩子获得更成功的人生。至此,“非认知能力比认知能力重要”这件事,有了确凿的实证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不重要,而是科学家发现,人们过于强调智商、认知,而忽略了同样至关重要的非认知能力。而且,如果一个孩子拥有坚毅品格、自律自控,并能时刻保持好奇心、专注力,不拖延、社交强,那么学业出众、工作优秀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你去查看跨越身份、阶层逆袭成功的人物传记,就会发现他们都有非认知能力上的共同特点。与此同时,主创团队抽样调查了国内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在与这些学生、毕业生的访谈中,我们也觉察到,这些孩子都有极其自律、善于自省、高度计划、好奇心强,以及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的共同点。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普通子弟和底层孩子如何成功时,就不应该仅仅抛给他“好好学习”四个字,而是要认真考虑,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帮助孩子们获得宝贵的非认知技能。这就是我们提出“孩子篇逆袭路径”的理论基础,也正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各位家长:让孩子努力学习是谁都会的事情,而且当今城市中的孩子,智商生来相差不多,认知能力的差别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来弥补。未来孩子与孩子的区别,就在于谁的家长意识到了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并及早开始培养这些能力。其中,进行一项爱好的练习,就是培养非认知能力的不错途径之一。练习一门爱好,磨炼非认知能力&有爱好,为什么要放在第一项呢?这是因为,“努力学习、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已经是人人都知道的前进路径。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我们需要另辟蹊径,找办法提高孩子的非认知能力。其中,练习爱好就是一个有效途径。坚持下来的人,成绩更好、能力更佳根据多年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拥有兴趣爱好,再加上练习和坚持,可以对孩子的成绩、性格、能力、学历,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曾有一项实验(Eccles,2003),收集了美国密歇根市来自10所学校的1800个六年级学生的数据,并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到21-22岁、25-26岁,研究发现:那些发展了爱好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未来各个年龄段行为问题更少,吸烟、酗酒、吸毒、逃课几率更小,而且更能够享受校园生活、厌学情绪较少,并且大学升学率更高,也比没有爱好的孩子更愿意追求高学历,未来职业成就更高。此外,有爱好的孩子社交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更强,在校内外更受欢迎;遭遇逆境时情绪更稳定,韧性更强,抑郁几率更小,精神状态更好;自制力、自尊心、自信心更强,对于自我认知也更为成熟和清醒。那么,为什么有爱好的孩子在学业、社交、性格方面发展得更好呢?一方面,音乐、艺术、体育等项目的学习,的确有助于开发大脑潜力,也就是获得认知性的“硬实力”。这是因为,0-12岁时孩子大脑的“黄金窗口期”,除了基本的思维、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艺术的学习也能事半功倍地增强大脑灵活性。有研究表明,学习并掌握一门乐器的孩子,普遍在数学方面的表现更好。此外,大脑中掌管音乐和语言的区域有所重叠,音乐和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韵律、音调和节奏,所以孩子对于音乐的学习、感知能力,又会促进他们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还有研究表明,学习音乐可以增强空间感知、逻辑计算能力,对于科学、地理、历史、英语、物理等学科,也会帮助孩子增强理解。同时,由各种激烈活动(庆祝、比赛、演出等)引发的激烈情绪,通常有助于激发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又可以帮助激活学习活动所需的记忆力。所以,有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不是坏事,不应遭到家长的打压,如果你的孩子喜爱运动,体育类的爱好可以增强孩子记忆力,不妨试一试。另一方面,学习、练习爱好的过程中,孩子能发展出非认知性的“软实力”。孩子能够从中获取自制力、尝到成就感、得到自尊自信,并发展出一些为人处事中基本的价值理念,比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全力去赢的拼搏感,以及应对失败的韧性锻炼,在应对枯燥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出非凡的坚持能力。那些需要竞争的兴趣活动,能够培养出领导力、沟通力、表达力,还有竞争意识和人性洞察力。普通家庭的孩子,究竟要不要坚持爱好?不过,值得家长注意的是,练习爱好,并非培养非认知能力的唯一途径,通过爱好加强非认知能力,只有在满足“孩子喜欢练,家长供得起”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家长就需要进行再次权衡。比如,第一个条件“孩子喜欢练”。每个孩子可能都会在遇到困难、感觉乏味的时候,对爱好失去兴趣,那么这时候,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继续鼓励练习,而什么样的孩子,就应该适可而止、放弃练习呢?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有情绪抵触,但通过家长给予放松时间、进行兴趣引导后,孩子依然愿意练习,或者孩子本身就希望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那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平台期,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继续练习,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坚毅力。然而,假如孩子对于学习的乐器非常抵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一提起乐器就火冒三丈、怒发冲冠的地步,那么与其让练习爱好影响亲子关系,不如果断放弃,让孩子通过运动、读书,或坚持其他事情,加强孩子的自控力、坚持力。而第二个条件“家长供得起”,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好比钢琴,不知从何开始,钢琴似乎成为了中产家庭的标配,仿佛不然孩子学个钢琴,那么就彰显不出这个家庭的高雅品味,也无法让人看出父母对孩子不遗余力的培养。于是,“学钢琴”便成为了无数孩子童年的家常便饭,当然也是部分孩子的童年阴影。就像文章开头的故事,S君家里有钱,父母供得起,学钢琴不会太影响家庭财产状况,而S君不想练的时候,其父母面对“钢琴费用、学费、时间”等高昂的沉没成本,做出了“及时止损”的选择,而没有因为过多的沉没成本,而继续做出无谓的投入。不过,对于很多工薪家庭来说,钢琴的学习费用,着实占了家庭预算的一大部分,如果再想找更好的老师,恐怕预算更加吃紧。而对于这样的家庭,如果孩子像故事中的L君一样,天赋异禀、吃苦耐劳、懂事听话,再招老师喜欢,那么家长做出孤注一掷的选择,牺牲掉自己的事业机会,忍受着孩子对自己的厌恶,用严苛到不近人情的手段,逼迫孩子练习,那么我们无话可说。但如果孩子自身天赋平平,家庭负担过重,父母就不应该再紧盯着沉没成本的可惜,也不要为了营造一种“富足中产、高雅品味”的假象,而持续在钢琴上做无谓投入,更不应该以“我都花了这么多钱”为理由,逼迫孩子练习。这就和明明年入10万,却一定要让孩子读一年20万的贵族学校一样,也许你表面上让孩子进入了一个精英环境,但20万只是学费,要想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孩子可能还需要每年几次国外旅行、参加各种烧钱的生日派对,再多学习几门“贵族爱好”,这些你确定都能负担得起吗?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不被高层圈子所接受。所以,总结一下这两个条件,练习爱好,家长需要以平常的心态,接受孩子可能天赋平庸的事实,并做好投入打水漂的心理准备。如果两个条件都满足,那么家长可以投入足够多,爱好应该也可以成为孩子人生的一大亮点;但倘若两个条件有一个不满足,那么就应该再三权衡;而若是两个条件都不满足,那么就果断放弃,人生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我知道,要想让各位家长承认自己的投资决策失误、适可而止,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人们不会轻易承认自己选择错误,所以有无数家长,即便孩子对钢琴痛恨万分,即便全家的消费都因为钢琴而深受影响,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依然会云淡风轻地说,自己选择有多么正确,孩子的技能有多么高超。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对待沉没成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当然,如果孩子能够坚持爱好的学习,其实还可能收获一个副产品——遇到贵人,或者人生导师。不过,今天的篇幅有点长,我们下期再来说说,“贵人”和“人生导师”,会对孩子的人生提升有何影响,以及家长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导师”。主创还在读书思考、补充脑容量,大家可以随时在后台找我聊天,下期见~References: Paul Tough. 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 Copyright date: July 2, 2013James Heckman, Yona Rubinstein. The Importance of Non-Cognitive Skills: Lessons from the GED Testing Progra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 no.2. May 2001Massoni, Erin. Positive Effects of 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Students,' ESSAI: Vol. 9, Article 27. 2011 Mary Rombokas, Jeannette Heritage, W. Beryl West. High Schoo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College Grades. 1995.Carl E. Schless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Grade Point Averag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search paper.March, 2004Nikki Wilson. Impac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Students.Research paper. May, 2009.Kerrigan, C. Thoroughly good football: teachers and the origins of elementary school football. History of Education, 29, 517-542. 2000Brenda Slegers. Brain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pril 17, 1997Song An, Mary Margaret Capraro, Daniel A. Tillman. Elementary Teachers Integrate Music Activities into Regular Mathematics Lessons: Effects on Students’ Mathematical Abilities. Journal for Learning through the Arts,9(1). 2013Eric Jenson. Brain-Based Learning: A Reality Chec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pril 2000.Alana Semuels. Why do some poor kids thrive? The Atlantic. April 6. 2016David Murphey, Tawana Bandy, Hannah Schmitz, Kristin A. Moore.Caring Adults: Important for Positive Child Well-being. Child Trends. Publication #2013-54. December 2013K. Anders Ericsson, Ralf Th. Krampe, and Clemens Tesch-Romer.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3, Vol. 100. No. 3, 363-406K. Anders Ericsson, Michael J. Prietula, Edward T. Cokely. The Making of an Exper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2007Bloom, B. S. (Ed.), (1985a). 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Bloom, B. S. (1985b). Generalizations about talent development.In B. S. Bloom (ed.), 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 (pp. 507-549).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馆藏&5464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喜欢上兴趣班数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