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治疗,肉毒素瘤 请问一下吴医生,上周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定义怎样的人生,
你就能活成怎样
人 物 介 绍
吴文育,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手术室主任、植发中心主任、注射美容中心主任。擅长毛发移植;雄激素性秃发、斑秃等毛发疾病的诊疗;色素痣、皮肤良恶性肿瘤、痤疮、白癜风的手术治疗;肉毒素除皱、瘦脸和玻尿酸填充等注射美容治疗等。
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和中华医学会资助的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主编并参加编写《杨国亮皮肤病学》、《现代皮肤病学》、《临床皮肤病手册》、《袖珍皮肤科、性病用药手册》等专著11部。2006年-2011年,先后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附属温哥华总院皮肤科和美国Bosley毛发研究中心,从事毛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工作。
“男人一旦苏醒过来,连自己都会被自己迷住。”这句话我想对他说,只是这个时候,他一杯一杯喝的开怀,柔和的灯光打在他瘦削的脸上,脸颊上泛起红晕,眼神犹如安静的湖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皮肤外科、植发中心、注射美容中心主任吴文育教授。
我想说的苏醒,是他曾经走过的日子,他坦言去加拿大温哥华学习之前,还是有些迷惘,“留学彻底改变了人生,我知道该怎样做个真正的,受人尊敬的医生。”这次留学机会,始自一次不经意的伴游,国际著名皮肤科专家Harvey Lui教授来华山授课,他陪着教授逛城隍庙,游西湖,后来科里准备让他出国学习,导师Jerry Shapiro征求教授意见,教授说,“nice person”,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
2011年,他在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开疆辟土,植发中心众缘和合,无中生有,他把加拿大,美国,学到的全都用上了,七年,1000多例毛发移植。同时,皮肤外科在他和团队的细心耕耘下,一骑绝尘。在强手环伺下突出重围,诊断性手术一年七千多台,治疗性手术一年三千多台。他的科室还开展了注射美容,在目前私营美容机构纷争下,充当了这个领域的规范与引导者。
就在这天,2017年“皮肤外科暨毛发移植与注射美容新进展”学习班在华山医院落下帷幕。作为负责人,他邀请到多位国内知名教授授课,吸引了200位学员。“学习班最初只有40人。每年一次,这是我们的嘉年华,我请的都是这个领域的大咖。”
此时大功告成,他请科室同事吃饭,麾下几乎全到了,他仔细向我介绍了每一位,研究生,同事,进修生,合作伙伴,还有科室的保洁阿姨,阿姨说,“吴教授待人真好,心很细腻的。”
他与他们一一拥抱,玩真心话大冒险,就像一个大家长,那些孩子在哭,那些孩子在笑,他醉眼迷离,开心伐?开心!做人就要开心!
他说,这些孩子们最长的跟他拼了七年,当年去美国进修的六个人,几无一人离开,很多日子里,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七点到晚九点,而他自己一个月能踏实在家过个休息日,已是罕见。他对他们说,一定要做内心热爱的事,这样,工作就是娱乐,工作就是成就,“做事是累不坏人的,心累才会。”
“在你采访过的四百多位医生里,我可能是最平常的。”他想了一下他的位置,中游。“我从来不想出人头地,我不想轰轰烈烈,我们现在的成就,也都是靠团队,没有他们,将一事无成。但我有个优点,我为人四海,我把他们当兄弟,姐妹,管他们的职业规划,甚至婚姻情感。他们圆满了,科室才圆满。”
他的举手投足,有一种我久违的亲切感,几分钟内就让我心生欢喜,这是我非常迷恋的气场,这种气场在他科室同僚相聚的时候越加明显。
其实我们同龄,本土本区长大,有相同的成长环境,在我们的地域文化中,上海人对一个男人最高的评价是两个字,模子。
是模子的男人,做事上品、到位,够朋友,讲义气;是模子的男人,有血性,有勇气,有担当,有包容,而且有腔调。
从他身上,我看到这种“模子”的气质,他说他很自我,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在乎自己光明磊落做人,竭尽全力做事,“我不争,企图心,功利心都不重,这方面还相当迟钝,但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呢,袋中有点钱,手中有书,杯中有茶,够了。”
“兄弟,我还有好多话想忒侬讲。”他搂住我,此时酒行数巡,我也饮的口滑,揎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些江湖手段来。
普通人的努力
连吴文育自己也没有想到,人生的转折点就在他三十出头的时候。
当时,国际著名皮肤科专家,如今的全球皮肤科联盟主席Harvey Lui教授前来华山医院授课,由他陪同接待。半年后科室决定开展毛发移植项目,派他前去北美留学,师从全球著名的毛发专家Jerry Shapiro教授。
而当时的吴文育,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已经工作了十年,他选择的亚专科是皮肤外科,在当年,选择皮肤外科的医生并不多见。他想,既然干了,多少都要做出点名堂来。但是,究竟从哪里找到突破口,谁也不能给他答案。
机会来了。吴文育至今记起留学的一年多时间,他说,如饮醍醐。
对他触动最大的除了先进的毛发移植手术,还有国外医生的工作模式。“一种是职业医生,在诊所内看病,看完工作结束;另一种是医学院里的医生,除了看病,更多地从事着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
吴文育说,出国后,开始明白为什么国外医生会如此受人尊重,为什么别人可以有这样的研究成果。虽然这与完善的培训系统有关,但医生们服务病人的精神、对待学术的严谨、刻苦钻研的专注更令他钦佩。“太多的医生白天耐心照看病人,晚上专注研究实验,忙碌的工作没有浇灭他们一丝一毫对学术的热情,我学到最多的并非医学技术,而是从医态度。”
因此,他也不甘落后,导师七点就到医院,那他得比半个城市醒得都早:虽然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他能告诉你凌晨四点的温哥华有没有星星。初来乍到的半年里,经济不宽裕,语言不通,饮食不惯,他时常因无法适应倍感煎熬,晚上安静地看书和做实验成了最大的慰藉。“当时不少中国留学生会出去打工,但我认为既然是去学习, 就不能把任何时间浪费在其他事上。现在回想起来,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多做点实验,多发几篇文章。”
如今,吴文育已过不惑之年,他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是看你走得多快,而是看走得多远。
“我也许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但绝对是特别努力的人。”他在笔者面前坦诚地剖析自己,希望能为年轻人提供正向的动力。“每个人都有追求,你定位怎样的人生,就会活成怎样的人生。在世间走一遭,如果想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需要很强的信念。”
他一直自认为是个平凡的医者,但仅仅用了十年,就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千万不要忽视普通人的努力。我觉得我能做到,年轻人只要执着追求,也都能做到。就像肖申克能打通地道,只要肯花心思,潜心追求,人生一定可以找到窗口。”
不过他也承认,现在的人很浮躁,耐不住寂寞,诱惑也太多。“如果能抗拒诱惑,专心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毛发移植手术,其实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般容易。需要把每个毛囊分出,局部麻醉也有一定的风险,整个手术耗时很长,因此更需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吴文育说。
2007年,吴文育回国后担任了皮肤外科主任,此时想开展植发手术却没有相应条件,直至2011年时机成熟,才在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组建团队开展毛发移植手术。
开始大家对这项技术将信将疑,只有些相熟之人来做,有时甚至免费手术,靠着半卖半送,植发中心才堪堪维持收入,留住团队。但过硬的技术会说话,半年后毛发移植的效果显现,浓密的头发是最好的例证,口耳相传,来看诊的人逐渐增多。仅几年时间过去,植发中心焕然一新,再不复昔日的门可罗雀,吴文育的门诊更是“一号难求”。 尽管他会在网络平台上答疑,尽量增加同患者联系的途径,但他的号还总是“秒抢”:“我自己限号30个,每次会再加20-30个,患者有需求,多帮一个是一个。”他终于长舒一口气:成功要感谢团队的信任和付出,单枪匹马永远赢不了。
现今,吴文育还积极开展培训教学,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教给更多的人。有人问他为何好东西不自己留着,要去培训别人?他觉得这问题奇怪:当然要教给别人!传授是知识的最高境界,没有一项医术应是私有,即使专利也属于全人类,分享才会有价值。况不论还能教学相长,取长补短,何乐不为呢?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皮肤外科暨毛发移植与注射美容新进展”学习班里,他和团队用短短3天的时间教授了30余堂课程,内容涵盖毛发移植、注射美容和皮肤外科,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从基本操作技术到临床手术视频,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巨细无遗地展示给学员,尤其是最后一天的手术演示,让学员们难得近距离学习毛发种植手术相关的细节,对手术认识更全面。
看着学员们认真好奇的模样,他不禁想起自己在北美的医院里度过的时光,这坚定了他的决心:“教学培训就是我现在想做的事情,退休后亦如此。”
做有情怀的医生
在领域里闯出名气后,从一开始的全国,到后来世界范围内,各类会议和讲座也接踵而至。门诊、手术和教学,也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吴文育已不觉得“忙”是一种折磨,因为热爱,因为患者需要,常年少休的生活也甘之如饴。如果停止了工作,反而会觉得乏味无趣,“现在对我而言,生活的90%都是工作,工作几乎是我的娱乐。如果穿越回十多年前这样告诉自己,”他停顿一下,笑了:“可能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吧。”
如此奔波,他内心最大的驱动力是,为实现医生的价值——帮助病人。
在加拿大学习时,那里医生的同情心深深打动了他。他亲眼见证导师Jerry Shapiro教授会去治疗一些收入很低的病人,往往就诊一次只能得到很少的回报,但医生们依然乐意为之。“虽然现在国内的医生实在太过忙碌,可能无暇顾此,但心里要时刻记住,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不可缺。”
就在今年,他筹划成立一项基金,专门用于帮助由于意外烧伤等情况失去毛发,却没有经济条件植发的人群。这类患者他在门诊也见过,毛发的缺失令患者心理遭受很大的压力和创伤,但由于植发费用如今还不能用医保支付,每次数万的费用令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望而却步。太多的无奈令吴文育下决心改变,“这类人群就是我希望帮助的主要对象,通过植发,改变外表以缓解患者的心病。理想状态下,基金会覆盖全国,包括云南、贵州等较为偏远的地区。”他坚信,植发虽然不是脱发治疗的万能钥匙,但它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植发改变的不仅仅是头发,还有患者的人生。
其实不止植发,在白癜风领域,吴文育也颇有建树。华山医院皮肤科的“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白癜风”技术,全国独此一家。这项技术在2010年由科室徐金华主任牵头同日本合作,吴文育主管外科治疗。这项技术打破了原先大面积白癜风无法治疗的局限,它在患者身上取一块正常健康的皮肤,把它粉碎后用酶消化成细胞,通过细胞扩增形成一块面积更大的皮肤,最多可以比原来大80倍。这样,就为没有足够多健康皮肤而无法进行的大面积白癜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因为病情对容貌的影响,不少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门诊接触了太多的患者,令吴文育有感而发。曾经就有一位小患者,因为白癜风影响到面部而退学,家人跑遍全国治疗,最终找到了吴文育。通过“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白癜风”一次手术治疗,一年后孩子的肤色基本恢复,也能继续上学了。
“当患者和家属感激地说,人生因为手术而改变了时,令我动容。这才是做一个医生的价值所在。其实我认为,现代医学模式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通过治疗疾病,患者改善了心理状态,更好地回归社会,这是医生的重要责任。”到今年5月,华山医院皮肤科已经收治了300多例的白癜风患者,有效率达90%以上,痊愈率有50%以上。
“我的初衷只是想做一位真正能帮助到人的医生,能够雪中送炭,扶危救困,一位有情怀的医生。”
他说,也许要感谢年轻时玩得狠,现在无暇分心也不会遗憾。如今难得放松,是在会议与门诊的间隙与同道一叙,谈天说地。
一杯茶,一壶酒,一盏情怀,几度春秋。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医的呢?
可能是冥冥中注定的吧。高考我考了500多分,在当时算是高分,也是超水平发挥了。我可以选交大复旦,但我还是报了上医,主要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我小时候随着父母支援“小三线”,从上海去了安徽,直到上小学才回到上海,当时那里很穷,交通落后,去看一次病,得搭车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县城里医院。而我又体弱多病,隔三差五往医院跑,把父母折腾得够呛,那种记忆无比深刻。所以在填志愿的时候,父母一致建议我去做医生,说家里有个医生至少能管管家里人的身体。我听从了父母的话,进了上医。其实说实话,当时对学医并没什么特殊兴趣。
这种心态下,在医科大学读书会不会很累?
是的。读大学第一年,我有点颓废,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和我想像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完全不一样,我得自己找乐子。所以,在大学前几年,我都没有花很大的心思去学习,比较贪玩——听听摇滚、唱唱卡拉OK、玩玩邮票、做做导游,广交趣味相投之人。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大学生活虚度了不少,不过,也可能是当时已经玩狠了,所以现在倒是可以心无旁骛地学医。(笑)
离开大学以后的经历呢?
大学毕业轮到选科室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喜欢那种立竿见影的治疗,最后选择了华山医院皮肤科。我考研究生是在1998年,研究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到了2003年,我又去读了博士。
进皮肤科后的第五年,我选择了亚专科,皮肤外科。当时,皮肤外科作为亚专科来说并不很受瞩目,导师对我说,是不是想清楚了?我说,没关系,就这个——皮肤外科可以动手,更有成就感。
我没有想到,人生的转折点就在这三十出头的年纪。当时国际著名皮肤科专家,如今的全球皮肤科联盟主席Harvey Lui教授前来华山医院授课,科室决定开展毛发移植项目,派我前去温哥华留学。这一走,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
在临床上,您怎么看存在的过度医疗现象?
过度医疗,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普遍的现象。我认为,这是因为医生和病人的信息不对等造成的。临床上,我也碰到过许多,许多患者要求治疗痣——《非诚勿扰2》中患黑色素瘤的桥段,造成了他们的担忧:我的痣是黑色素瘤吗?经常有病人万分紧张地说,吴医生,某医院的医生说一定要让我切掉这颗痣。其实,通过皮肤镜的检测后发现,这是一颗很寻常的痣。
所以,大部分来我门诊看痣的病人,我都劝说没必要做手术;只有一部分形态不太好,有可能会有变化的,或者认为有可能是恶性程度的,才考虑让他们做手术。当然,还有患者为此太过焦虑,严重影响生活的,我也会给他们手术,报告出来是良性的,病人也放心了——这也是一种治疗,心理治疗。
能再说说“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白癜风”技术吗?
这个技术在日本已经很成熟了,从90年代就开始运用,主要用于治疗烧伤、烫伤。但治疗白癜风,他们没有我们经验丰富。我们真正拿到三类医疗新技术准入证是在2013年,我们去年治疗了150多例,现在一共做了300余例,是全世界最多的。
这种治疗技术,一定要在稳定期,所谓稳定期就是白斑没有再扩大,没有新的白斑出现,或者没有新的色素问题。在稳定期时才能做这样的手术,这对以前没有治疗方法的大面积白斑患者是很好的帮助。
这近三十年来,您的幸福感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呢?
总的来说是越来越强,我负责的领域渐成气候,在全国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扪心自问,我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医院和科室对我的培养。
什么对您来说是最幸福的呢?
第一,能够学到我想要的知识;第二,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临床;第三,把我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我所谓的幸福三个层次。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您怎么分配精力呢?
其实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这时候幸福感也会受影响。我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事情?说一句实话,我现在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把这些年形成的理念传授给人,这也是医生的情怀。
我总是对学生说,如果光把工作当做赚钱手段,那就太无趣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院士或者医学大家——但至少在这个行业工作,得为这个行业尽力作自己的贡献,我认为这是医生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
诸事缠身,您会觉得焦虑吗?
我并不焦虑,每天很忙也很累,但我睡眠不错。其实这些年来,我问心无愧,俯仰天地,对得起所有的人,所以没什么值得焦虑的。我把工作已经作为我最重要的事,我和女儿说,将来找工作一定要自己喜欢,这样再累也不会觉得苦。
您的内心驱动力是什么?
医生的价值,这是医生内心最大的驱动力。作为医生,现在的生活是无忧了,那我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对我来说,我希望帮助尽可能多的人,如果别人束手无策,我能妙手回春,那我就无比满足。病人对我的信任,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在好大夫网上,病人情真意切的评价时常让我动容,觉得你为他们掏心掏肺都是应该的。所以,我有时候会对我的团队医生说,一定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为他们考虑,我也会尽我的能力去这么做。
你知道,医生职称越高,要承担的也就越多,但最重要的还要有一颗仁心,悲悯,善良,共情同理之心。我提出过植发中心的口号——提供公立医院的技术,民营医院的服务。这口号有点俗气,但我想表达的是,一定要顾及到病人的感受,这一点很重要。
您怎么看待科室文化?
团队很重要,我们皮肤科就像是一棵百年大树,已经生了根,有扎实的科室文化。
第一,是风气,必须站在病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科室前辈曾经说过,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都是站在病人的肩膀上成长的。
第二,是传承,要把前辈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传承下来,前辈要教后辈,后辈也要努力学,不断创新,再传承下去,这样,科室的文化会有很好的发展。
第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不断有新的项目出现,符合每一代人对于疾病治疗的需求。其实,现如今除了普通的皮肤病,大家对于美容的需求更强了,这几年美容的发展也很快。老百姓的需求正是医生努力的方向,这对于科室来说,需要做开创和创新。
对于科室的建设,大家越来越注重,临床要好,科研也要好,教学也要好。我们科室徐金华主任领导大家一起发展,这几年科室除了最强的临床以外,科研也上去了。我们三年内拿了2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室整体来说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您是如何带队呢?
一定要善待他们,甚至要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待他们。前个月海底捞事件发生后,我感触很多——海底捞并没有立刻推卸责任给员工,而是管理人员自省,员工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受到不公平的处理——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记得马云说过,一个员工选择离职,不是因为工资没达到预期,就是心里受到了委屈。管理团队应该避免这两点,关爱员工非常重要,气氛和谐了,每个人的干劲就足了,科室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您会对工作产生厌倦吗?
如果太累,体力受到影响,会有厌倦的。但靠毅力撑一下,又会投入进新的工作。其实人的情绪也是有高低起伏的,怎么样去克服这些问题,对医生也是一种历练——人生不就是一种修行嘛。
作为医生来说,您觉得价值观是什么?有什么价值观现在觉得是正确的,再过一百年,还会觉得是正确的?
价值观可能要到40岁左右才完全形成,年轻的时候不会思考这些东西。其实每个人都有追求,你怎样定位你的人生,就意味着你会活成那个样子。有人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样的人生比较轻松,也没有压力,但你想要收获更多东西,你的人生体验是绝对不同的。
在医学领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顶级的专家,但我想至少能够为科室、医院、医学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那整个医学发展就会大大进步。
我认可的价值观:一、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二、本质善良的人,才能做好医生——首先是善良,其他都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三、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勤奋的。作为一个医生,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我一直很努力,从做住院医师开始,很少有休息时间,到现在更忙了,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末要出去交流、开会、学习。我现在也对我的研究生说,能踏进复旦校门的,智商都很高,努力与否决定了你们的未来。
那么,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医疗就是帮助,是全方位的帮助,你不可能看好所有的病人,对于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帮助,要病人感受到对他的关爱。
其实一个医生再优秀,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你不能做到时,给病人很好的指点:到哪里,找谁,这对病人而言也很重要。这也是对他的帮助。
一生从医,是否有遗憾?如果人生重新再来一遍,还会选择做医生吗?
无怨无悔。我关爱身边的人——我的病人、我的团队、我的亲人和朋友,我做好我的每一台手术,一生就圆满了。人哪有十全十美,全部都是好评,圣人都做不到,谁都会有负面的评价,所以,我并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太在意这些,就没办法专注完成自己的事情。
如果还能从头来过,我想还是会穿起这件白大褂,做一个有情怀的医生。情怀在如今,算是一件稀罕物,很多人不谈这个了,名闻利养,声色犬马,把人心越弄越浮躁,而情怀是需要沉淀的,需要沉静、坚毅、气度、胸怀与承担。
编辑//子明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真实,真切,真相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晔问仁医其它文章
五 三 六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晔问问尊严,问名声问灵魂,问态度……READ ON「董宇启我们要做的事必须经得起时间考验」人 物 介 绍董宇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创伤骨科主任。现任国际SICOT中国学会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堂堂海儿,从事医院行政工作岗位。有幸结识“晔问仁医”,被创始人的情怀感动,被采访的仁医动心,主动请缨,为大家读些医者仁心的真人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小雯医生,从医儿科临床十年余,曾经沧海,终归初心,愿为大家读点医者仁心的真人真事。有幸结识『晔问仁医』,被创始人的情怀感动,被
五 三 五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晔问问尊严,问名声问灵魂,问态度……READ ON「王世龙被病人需要的医生是最幸福的」人 物 介 绍王世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创伤基础、微创和老年患者骨折的治疗和研究 ,尤其擅长肩关节周围骨折、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小雯医生,从医儿科临床十年余,曾经苍海,终归初心,愿为如今的老百姓读点医者仁心的真人真事。有幸结识『晔问仁医』,被创始人的情怀
五 三 三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晔问问尊严,问名声问灵魂,问态度……READ ON「张明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人 物 介 绍张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DCD肾移植、活体肾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婴幼儿供肾移植、肾动脉狭
五 三 二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晔问问尊严,问名声问灵魂,问态度……READ ON「皋源一夫当关」人 物 介 绍皋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委员,上
五 三 一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晔问问尊严,问名声问灵魂,问态度……READ ON「徐焕让那些家庭幸福完整是我最大的心愿」人 物 介 绍徐焕,复旦大学附属红房子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病区主任。擅长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并擅长围产期保健及高危妊娠的诊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枫雨林笙,从医儿科临床十年余,曾经苍海,终归初心,愿为如今的老百姓读点医者仁心的真人真事。有幸结识『晔问仁医』,被创始人的情怀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枫雨林笙,从医儿科临床十年余,曾经苍海,终归初心,愿为如今的老百姓读点医者仁心的真人真事。有幸结识『晔问仁医』,被创始人的情怀
五 三 〇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晔问问尊严,问名声问灵魂,问态度……READ ON「张如鸿从你的真实出发,才能获得超越的力量与勇气」人 物 介 绍张如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十多年的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熟练掌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枫雨林笙,从医儿科临床十年余,曾经苍海,终归初心,愿为如今的老百姓读点医者仁心的真人真事。有幸结识『晔问仁医』,被创始人的情怀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小卫姐姐,医学编辑、健康科普撰稿人,重视中医药养生与自我保健。感怀于『晔问仁医』创始人“为医者代言,为百姓发现身边好医生”的创
写在前面5月30日的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是,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张延龄。题目是,读晔问,赞仁医。现将全文,刊载如下。另附上,晔问仁医主编唐晔见到此文后的内心独白。这是一个多美丽又遗憾的世界我们就这样抱着笑着还流着泪读晔问,赞仁医张延龄 教授“晔问仁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小卫姐姐,医学编辑、健康科普撰稿人,重视中医药养生与自我保健。感怀于『晔问仁医』创始人“为医者代言,为百姓发现身边好医生”的创
晔问好声音于茫茫人海寻众朗读者赋尽高唐、颂满八荒很幸运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四海八荒赶来在『晔问』相遇、相知今 日 朗读者小卫姐姐,医学编辑、健康科普撰稿人,重视中医药养生与自我保健。感怀于『晔问仁医』创始人“为医者代言,为百姓发现身边好医生”的创
每位女性都离不开这么一位“事儿妈”来了让人心烦不来让人心急倘若它心情不好发个小脾气就能把你折磨得“死去活来”我们亲切地管它叫“姨妈”事实上它可以说是最难伺候的一位“妈”但是你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与之和谐相处吗答案有很多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说说到
五 二 九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晔问问尊严,问名声问灵魂,问态度……READ ON「赵桂宪患者的信任给我们愿意为之冒险承担重任的勇气」人 物 介 绍赵桂宪,主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2000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后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五 二 八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晔问问尊严,问名声问灵魂,问态度……READ ON「王丹茹这门学科真正的价值是一台手术之后能真正改变一个人」人 物 介 绍王丹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整形外科博士,美国Duke大学访问学者。具有全面的医学
发现丨分享丨乐趣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今日话题:宫外孕今天的故事,要从一颗迷失的受精卵说起它的一生可以拍成一部电影集合着宫斗、爱情、历险以及生死离别等各种卖座情节。备孕妈妈玲女士就遭遇了调皮“捣蛋鬼”它喜欢到处乱跑。不走“寻常”路……最初的症状是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色素瘤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