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后大部分人还需要个人工作总结展望未来吗?

深度好文:未来30年,孩子们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
山西人事考试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对于70、80后来说,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是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轨迹。
  而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无限存储和3D设备已经走进家庭。想搜索一下要通过技术克服人类语言之间的障碍需要多少年,才发现这一年已经诞生了可以实时翻译的手机工具....
  今天推送著名职业规划师古典的演讲实录《未来30年孩子所面临的职业世界会是怎样的》看看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
  在一开始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我在新东方讲过词汇,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讲个故事,去更好得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这样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前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4岁的黑人小姑娘,一个是她的母亲。他们很高兴地举着这张报纸,上面写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学里面发生的种族隔离制度。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
  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六位大法官坐到一起来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四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各位有没有认识到,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
  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
  2040年的职业环境应该是怎么样的?
  第一个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下面这张图是棋王大战深蓝计算机,就是一个计算机跟一个棋王下了6盘,现在是3比3还在下。
  再来看另外一张图片,四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
  在过去20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的被计算机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
  思维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10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麦肯锡增加了很多MFA(Master&of&fine&art),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认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法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
  更加好玩的是,有几个公司最近很火吧,一个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第二个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是不是靠感知来运作的,是不是靠思维呢?再比如海底捞的服务。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思维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计算机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计算机完成,但是创意不能。
  第二个改变就是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你们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
  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五到七份工作,而且换两到三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诅咒和害他呢。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相关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 本网转载的文章在于传递信息,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需删除请及时联系。
(三) 招聘单位无权收取任何费用,请求职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虚假招聘,避免上当受骗。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热门推荐:
  未来你的子女将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龙应台曾在《亲爱的安德烈》写道,“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套用邓公的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作者的表述是:现在的教育,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时的社会。
  对于70、80后来说,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是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轨迹。
  而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无限存储和3D设备,已经走进家庭。想搜索一下要通过技术克服人类语言之间的障碍,需要多少年,才发现今年已经诞生了可以实时翻译的手机工具……
  一、什么是教育?
  在一开始,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我在新东方讲过词汇,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讲个故事,去更好得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这样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前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4岁的黑人小姑娘,一个是她的母亲。他们很高兴地举着这张报纸,上面写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学里面发生的种族隔离制度。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
  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的联邦大法院,6位大法官坐到一起来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4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着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
  这个法案的执笔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们学校的。)而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终于有一个人告诉我: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leadingout,让我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二、未来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各位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
  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
  三、2040年的职业环境应该是怎么样的?
  第一个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下面这张图是棋王大战深蓝电脑,就是一个计算机,跟一个棋王下了6盘,现在是3比3还在下。
  再来看另外一张图片,四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
  在过去20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的被电脑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
  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10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麦肯锡增加了很多MFA(Masterof fine art),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
  更加好玩的是,有几个公司最近很火吧,一个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第二个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是不是靠感知来运作的,是不是靠逻辑呢?
  再比如海底捞的服务。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
  第二个改变就是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你们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
  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5到7份工作,而且换,2到3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诅咒和害他呢。
  第三个改变,是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预计到2016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GDP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
  四、2025年,中美GDP接近
  为什么美金,这两个数据这么重要?因为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发现,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过了小康。8000美金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着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我们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开始上升了。
  所以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而是为了追求什么?他们会真真正正的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我们这一辈子觉得有点小奢侈的话题。这其实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成3个:底层的生存、中间的社交和高层的自我实现。人的主要需求,是出现在14到18岁这段时间,他的需求会慢慢固化下来。
  60后主要是什么需求?他们的童年经历了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的前期,所以这拨人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70后不太一样,70后前半段的人,存在着理想主义,因为那时候谁都穷;但后半段的人就开始下海了,开始追求成功,所以70后是中国最纠结的一代人,他一会儿特别浪漫主义、诗人,一会儿又挣钱挣钱,是最纠结的。
  90后完全不一样,90后有没有安全的感受?没有。有没有被认同的需求呢?90后是第一批公开在网络上承认自己是脑残、潘浚腥隙苑绞桥瘛P睦硌希桓鋈说哪谛囊涞那看螅鸥易员岬秸飧鲅印
  90后早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人天团天天关注,认同感已经爆棚了。所以90后就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虽然这很困扰着我们,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如果把整个家族,作为一个人来看,其实90后是实现了整个家族,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虽然有一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
  讲到现在,你觉得你的教育,符合这个年代吗?就你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够让他们胜任这么一个年代吗?胜任这么一个理性减退、概念增加,专业、行业、职业都迅速变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你的教育胜任吗?
  五、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教育?
  那么接下来,我谈谈如何能胜任的方法。未来主人翁需要什么?
  第一个从理性到感性。着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
  简单说,2040年,当我们和美国的人均GDP平等的时候,活的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
  如果在90年代,可能家长们会建议儿女们选择公务员、银行柜员和土木工程师。因为一技藏身,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单位,有一个技能藏身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长会鼓励孩子们去读国际贸易、金融和计算机工程。但是在2040年,社会中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一定干着像“产品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这种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第二个就是从规划到创造。我们先来看一个着名的案例,在1953年的时候,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于人生的结果调查,发现27%的人没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3%的人目标清晰且长远。在过去了25年后,发现目标越长的那群人,活的越好,3%的人成为了顶层,而27%的人活得很糟糕。
  但经过调查证实,这完全是一个从头到尾编出来的故事。编出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流传盛广?因为符合我们对于错误的判断,我们总是希望未来被计划、规划、设定,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够很早就定下来,不要动。
  在我看来,未来你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小学不让他做,大学不让做,媳妇不让他挑,房子不让他选,工作帮他找好了。于是到他35岁那年,真正面临他的职业变化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懂,而他一次都没有做过选择。
  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
  第三个趋势是,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
  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是老师,有一天,他在一个小吃店吃饭,走进了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小提琴,旁边跟着一个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刚参加过一个小演出,但这个小姑娘嘟着嘴不开心。原来这个小姑娘刚刚参加过小提琴的三级考试,没考过。她父亲就说,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
  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走出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我就希望你有一个这样的爱好,能在这个时刻陪伴着你。我那位朋友听完很不争气的哭了。
  所以我想,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未来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帮你的孩子,拿到这个能力。
  最后总结,我觉得未来主人翁,有这么几个技能:
  第一个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力。
  第二个应该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多于规划能力。
  第三个应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功的、不成功的时候,也能幸福,从强到美是未来孩子培养的方向,我们要培养很多美的人。
  最后,我要讲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故事,让我开始决定做生涯规划的工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爱因斯坦,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他是校报记者,有一天接到一个任务,去采访爱因斯坦。而恰巧这个家伙是物理系的学生,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物理系的学生,能够采访到爱因斯坦,他激动坏了。
  他看完了爱因斯坦所有的访谈,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真真正正是懂得科学的人问出来的,他发誓一定要作为物理系的学生,问爱因斯坦一个真正智慧的问题,挖出爱因斯坦真正的智慧。
  他在一个大的图书馆里面读书,巨大的天顶,桌子上面有绿色的吊灯。读书到晚上两三点,突然一个灵感打动了他的脑袋,有一个绝妙的问题,他小心翼翼把这个问题抄下来,对折再对折,放在自己前面左边的兜里,就捂着回家睡觉。
  第二天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他就去找到爱因斯坦,跑到爱因斯坦的小楼敲门,门就打开了,爱因斯坦就站在他面前,跟照片一样:爱因斯坦有一个爆炸头,穿着一个睡衣,下面踩着羊毛拖鞋,踩在卡其色的地毯上。
  爱因斯坦冲他点点头,示意他进去,左手拿着个烟斗。这个年轻人就跟他一起走过走廊,进入客厅。客厅大概是10多平米,有一个沙发,沙发旁边有一个咖啡壶,正在煮咖啡,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整个房间弥漫着神奇的咖啡和烟草混合的味道。很多年以后,年轻人回想起那天的下午,他就想起那个神奇的烟草味和咖啡的混合味。
  爱因斯坦坐定,这个年轻人就问: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你觉得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不要你有答案,我只想知道什么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说,嗯,这是个好问题。这个年轻人很高兴,心想我难倒爱因斯坦了,于是等着爱因斯坦回答。爱因斯坦闭着眼睛,时间过得很慢很慢,灰尘在光线里面飞,房间弥漫着咖啡豆和烟草的味道。
  大概过了15分钟,爱因斯坦看着年轻人,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年轻人知道他有答案了,他说答案是什么。爱因斯坦说年轻人,如果真有什么关于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
  这个年轻人说,爱因斯坦先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吗?爱因斯坦说不是,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创造伤害人的东西,创造墙壁,把人隔得越来越远。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终其一生去发明联系,创造链接,发明能把人连得越来越紧密的事情。
  说完这一切,爱因斯坦闭上眼睛,这个年轻人知道他拿到了答案,他轻轻起身,穿过那个长廊,把门带上,这个答案第二天在报纸上登了出来,也影响了很多人,而这个年轻人后来,就是互联网的创始人之一。
  所以我想说在生涯方面,如果有什么最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不是技术,也不是未来需要什么能力,也不是我们有什么技术方法,而是你对于未来的信心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你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念,就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如果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相信未来是善良的,那么他就教孩子们,去打开可能性,去创造可能,去尝试更多,去体验精彩。
  但如果一个家长和老师相信,未来是灰暗的,就会教孩子保护自己,开始死读书,熬过那些考试,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做一个老老实实又平庸的人。
  所以我想说,你对于这个未来世界的判断,其实是关于生涯教育最重要的话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这是我写给自己一岁女儿的信,我说亲爱的弯弯,希望你活的认真,活的精彩,跟自己比,希望你过上我从未理解、也未曾看见的生活。也送给所有人!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10年后50%的人失业,30年后一天工作4小时,马云绝不是在吹牛!
发表时间: 09:06:13 文章来源:
《10年后50%的人失业,30年后一天工作4小时,马云绝不是在吹牛!》是有芒果教育网()为你整理收集:
“未来30年,人们每天只需要工作四小时,可能一周工作四天。我祖父当年在农村一天干16小时,非常忙。我们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时,也很忙。”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小微的心情是这样的:是不是说,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不远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小微今天再次派出“研究僧”陪大家展望一下未来~大家好,本僧又来了!一周四天班,是谁口出狂言?6月20日,在底特律召开的阿里巴巴中小企业论坛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接受了CNBC的专访,畅谈了自己对于全球化、人工智能的见解和预想。马云认为人工智能将带来许多帮助,将可以减轻人类的工作负担,让他们可以更多地旅行。他甚至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步发展,未来三十年人类每天只需要工作四小时,每周只工作四天。那些年,马爸爸吹过的牛是不是觉得马云又开始吹牛了?本僧也是非常不服气的扒起了马云爸爸曾许下的诺言。令人震惊的是,三年前,支付宝发布的“空付”视频,在今年6月20日宣布实现。以后很可能连手机都不用掏了,就能完成支付了。刷车支付&刷脸支付不仅如此,支付宝在两年前提出的“到位”功能,现在已经正式上线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很多需求,通过周边人的帮助就可以实现。很多人会说,这些只能说明马云在实现黑科技方面能够信守承诺。但再仔细一想,改变我们生活的难道不就是这些黑科技么?摸摸你的口袋,是不是已经没有“钱包”了,“无现金”时代已经越来越近,“工作四小时”时代还会远么?喜忧参半,失业潮要来了?科技改变生活,让很多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但细思极恐的是.....当停车不再需要人工收费,甚至不再需要人工监督了,甚至连栏杆都不需要了,那这批收费的、执勤的何去何从?当医院取号缴费,也不再需要人工窗口,这些收钱、发号的员工,又该如何面对?就在昨天,一则关于同声传译将被取代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视频内容为,最近科大讯飞发布了全球首款实时中英互译神器:“晓译翻译机”。这个神器厉害到啥地步呢?一句话:中文进,英文出,瞬间同传!看完之后,本僧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这意味着,未来看不到台上漂亮的翻译小姐姐了么?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职业,或在不远的将来,就可能被机器取代!&我们可能面临的将不是一天工作4小时的生活,而是工作0小时,也就是失业...李开复:10-15年之后,50%的人可能失业无独有偶,李开复和马云所见略同,李开复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上,讨论人工智能真正给世界带来的担忧:大量的失业、经济极端不平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假以时日,人工智能技术还会学会控制如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这类半自主或全自主硬件设施,逐步取代工厂工人、建筑工人、司机、快递及许多其他职业。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不管工作4小时的日子何时到来,我们都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否则很有可能被淘汰的就是自己!未来最受欢迎的职业是什么,不得而知,但越来越多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将由机器人取代。你有没有想过,本僧其实是个机器人呢?
以上关于10年后50%的人失业,30年后一天工作4小时,马云绝不是在吹牛!的相关信息是芒果教育网收集并且整理,仅为查考。
众所周知,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虽然贫富差距极大,但其软件行业确实极其发达。更令人侧目的是如今的印裔,自2010年起逐渐成为美国企业首选招募对象。而印裔在美国硅谷特别吃香,担任企业要职或CEO的印裔也是数不胜数。…
当下,每个人都有手机,因为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须品,有很多人都可以用形容古代剑客那样“剑在人在,剑断人亡”,“机在人在,机毁人亡”来形容手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面我们来盘点各大科技大佬所使用的手机机型。…
6&月&27&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在北京国贸大酒店全球首发,这份榜单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对未来会成为行业主导公司的预测。此次榜单中共有九家中国公司上榜,其中包括两家台湾地区的公司。很多人问,如何才能登上这个榜单?尽管榜单上不乏一些..…
罗永浩是锤子科技创始人,从最开始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到后来,自己不断的成长进步,由一个高中生蜕变成为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老师,再后来自己又创立英语学校,到现在做锤子科技,成为锤子科技的CEO,罗永浩最让人深刻的地方是其犀利的口才,让人难以捉摸的思维方式。…
终于成功了!这座可供人类使用千年的宝藏被中国打开了!据报道,我国可燃冰试采目前已连续达到6周,累计产量超过23万立方米,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于此同时,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实践十八号卫星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它的第二次发射,箭指群星的“大地神弓”将再次拉开..…
不得不说,现在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享网络,共享资源,共享知识……2016年底,共享单车在国内火爆起来于是,共享经济又多了一位新成员共享单车已经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了它们炫酷的样子也已经深入人心注意看下图的车!!!…
 1、建议大家,&仔细思考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必要。大家刚刚上大学,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理想中的专业也并没有切身实地的感受。而转专业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务必要搜集好信息,考虑清楚再决定。  2、打听清楚学校的政策后,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然决定要转专业,就要努力完成。  3、如果无法转专..…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如何着手准备入学考试?  攻略1:入学考试会影响分班因此要特别重视  大部分高校有入学考试且以英语考试为主,新生将会根据考试成绩被编入不同班级,今后所学语言材料和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快班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时间早于慢班,可能会影响学生假期实习单位的选择、参加一些比赛的资..…
1辽宁科技大学宿舍条件及收费标准…
马上9月份就要大学开学了,在开学前很多新生都会先了解下学校宿舍条件。想知道江西科技学院学生宿舍怎么样?江西科技学院学生宿舍有没有空调?大学新生可以来看看。江西科技学院学生宿舍有空调也有独卫。…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宿舍条件: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断改善。所有学生宿舍中,配备洗澡、自行车库等服务设施,配备电脑桌、电话、网络、电视信号接口,今年所有的宿舍也都安装了空调。宿舍配置:宿舍内地面用瓷砖铺成,显得整洁明亮。学校为每个宿舍都接有电话线,和一部电话。宿舍规格..…
一、新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时间报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及时电告或写信并附原毕业的高级中学或所在街道、乡镇证明,向我校招办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无论何种原因,未请假并超过两周不报到者,学校将取消该生的入学资格。二、新生报到时间:日三、新生报到地点:…
江苏科技大学宿舍条件:按国家统一标准看完了官方公布的江苏科技大学宿舍条件,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江苏科技大学的学长学姐眼中的江苏科技大学宿舍条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条件一般&没有独卫&4人间&上床下桌&开学有个包&包里有被胎&垫被2套被套&两盆子&一热水壶&学校有移动..…
本社团组建于2015年9月,负责人陈霄为本校科学专职教师,同时负责学校与开发区参加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组织指导与带队管理工作,不仅多次获得全国与浙江省优秀科技辅导老师称号,也在杭州市综合实践、信息类七巧板六格画、教具设计、实验指导、微课设计各方面有着诸多斩获。其投身青少年科技培训工作多年,结合自身带队..…
AR、VR&及&MR&在这几年越来越火红,在开始介绍它们的应用之前,我们先来介绍这家族三个成员之间的分别。AR、VR&与&MR&的分别: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在使用者的现实世界叠加数字创建的内容。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阻挡现实世界,为使用者创..…
国外媒体CNBC近日采访了一位经历过“冷战时期”的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Kirill&Tatarinov,这位在前苏联冷战时期出生并长大的创业者给了当代年轻人很多有意义的启发。来看CNBC报道的全文内容:…
对待科技产品,家长们总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孩子喜欢玩,也确实能从中学到东西,而且未来科技产品只会越来越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担心过多使用科技产品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本篇内容来自外滩教育对黄扬名老师的专访,特此分享给你。  …
“智能手机和其他的移动设备,正重新塑造着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当说到学习的时候,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在图书馆熬通宵准备考试这种节奏了。相反,他们更经常待在自己的宿舍,用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来学习。美国教育公司麦格劳-希尔教育(McGraw-Hill&Education)近日公布了一项研究,有74%的学生更倾向于在家学习..…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研究员Fiona&Hollands访谈了一些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科技决策者。她惊讶地发现,这些决策者在引进科技产品时对供应商颇有微词。科技进入校园的过程中应该达到怎样的平衡?来看Fiona&Hoolands发布在Edsurge上的这篇文章,由决胜网编译。…
今日,马化腾亲自在香港组了一个局,他拉来顺丰王卫、格力董明珠、大疆汪滔参加由腾讯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与企业家们展开了一场对话。粤港澳三个地方紧邻,马化腾一直致力于该区域的发展,今年恰好是香港回归20周年,两会上,他还提案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容。…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新生入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上就是金色九月开学季,莘莘学子经过努力终于可以去自己梦想中的大学院校去学习了。那么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开学应该注意些什么事情呢。下面是一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过来人给我们分享了他的大一新生入学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大一新生们可以参..…
[06-29] [06-29] [06-29] [06-29] [06-29] [06-29] [06-29] [06-29] [06-29] [06-29] [06-29] [06-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