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阻电路,接开关的两根线都是火线火线,为什么开关的两根线都是火线火线电流不一样?那怎么算功率呢?

已知:R1&R2.将下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的两极间.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是 [ ]A.B.C.D.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已知:R1&R2,将下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的两极间,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是
[&&&& ]A.B.C.D.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阶梯训练欧姆定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 & & & &&成正比,跟这段导体& & & &成反比。这个结论是德国物理学家& & & & & &在19世纪初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的。通常叫做& & & & & &&。它写成公式是& & & & & &。[2.5]*2.电流的符号是& &,单位是& & &,单位的符号是& & &;电压的符号是& & &,单位是& & &,单位的符号是& & &;电阻的符号是& & &,单位是& & &,单位的符号是& & &。*3.单位换算:[1.5]24000Ω=& & &&kΩ=& & &&MΩ 1.1×105V=& & &&kV=& & & &mV&260mA=& & & & &A=& & & & & &μA*4.用& & &&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 & &&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计算出电阻R,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 & & &&法。此实验的原理是& & & & &&。[1.5]**5.装有两节新干电池的手电筒,它的电压是& &&V。若灯泡的电阻为10Ω,当它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是& & &&。[1.0]**6.有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它的电阻是& & &&;当它两端的电压为6V时,它的电阻是& & &&;当它两端的电压为0V时,它的电阻是& &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 &&。[1.5]**7.我们利用下列器材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按电路图(图15-2)用笔线连接电路(图15-3)。[3.5]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 & &&不变,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R两端的& & &&,测出相应的& & & & &。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 & &&不变,改变& & & &&,测出相应的& & & &。**8.下面的表格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2.5]电阻R(Ω)51020电流I(A)0.40.20.1&表1电阻R=15Ω & & & & & & & & & & & 表2 &电压U=2V电压U(V)1.534.5电流I(A)0.10.20.3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结论& & & & & & & & & & & & & & & & & & &&;分析表2数据,可得出结论& & & & & & & & & & & & & & & & & & &&。**9.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5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A,那么当电压为1.5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 &A。[1.0]**10.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若导体的电阻为20Ω时,电流为0.2A,那么,导体的电阻为& & & &Ω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1.0]**11.将30Ω的电阻接在一电源的两端,通过电阻的电流是0.3A,若把30Ω的电阻拿走,将10Ω与60Ω的电阻分别接在这个电源的两端,那么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是( & )。[1.5&A.0.9A,0.15A & & &B.0.15A,0.9A & & & C.0.1A,0.6A & & & D.0.6A,0.1A**12.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15-4所示,我们先使电阻箱R的电阻取某一值,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每一次的& & & &和相应的电流值,得到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 & &成正比的关系;然后多次改变电阻箱R的电阻,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 & &保持不变,记录每次电阻箱R的阻值和相应的& & &值,得到电流跟& & &&成反比的关系。[3.5]**13.导体的电阻为15Ω,当其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4A,若将它两端的电压增加到1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此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 &。[1.5]**14.如图15-5所示的电路,是表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四种接法。当滑片向左滑动的过程中,(1)电流表示数变大的是& & &电路图;(2)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的是& & & &电路图;(3)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的是& & &电路图;(4)不正确的连法是& &&电路图。[2.5]**15.判断题:[2.5]①( &)灯泡发光时通过的电量越多,则电流越大②(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当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中就没有电阻了&③( &)欧姆就是电阻④( &)某段导体中的电压越大,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⑤( &)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大,则它对电流阻碍作用就越大⑥( &)将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后接在电阻中,则电阻大的通过的电流小⑦( &)由U=IR可知,在并联电路中电阻较大的,它两端的电压也较大知识的应用**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5]A.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 & & & & & & &B.电流跟电阻成反比C.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17.由欧姆定律&推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0]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D.以上说法都不对18.一个灯泡的灯丝的电阻是4Ω,当它两端的电压是2.8V时,求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19.通过一个电阻器的电流是0.4A,电阻器的电阻是90Ω,求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多大?**20.把一个电热器把它接在家庭电路上,通过它的电流是5A,该电热器的电阻是多少?**21.如图15-6,开关合上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 &端。当滑片从中点开始(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 & &&,电路中的电流变& & &,灯泡亮度变& & &。[2.5]&**22.如图15-7电流表A1的示数为0.9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5A,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是& & &&,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 & &。[1.5]**23.如图15-8所示的电路,S合上后,电压表V1的示数是6V,V2的示数是3.8V,那么电灯L1两端的电压是& & &&,灯L2两端的电压是& & &&。[1.5]**24.一盏白炽灯接在家用电路上,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210Ω,求此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大?[1.5]25.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50mA,则该导体的电阻多大?**26.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Ω。[1.0]**27.一个电阻为5Ω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为0.8A,说明它两端的电压是& &V。[1.0]**28.一个导体当它两端加8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则它的电阻是& &&Ω;这段导体两端加6V电压时,它的电流为& & &&A,电阻为& & &&Ω;当它两端不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 & &&Ω,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 &&A。[3.0]**29.有甲、乙两个导体,当通过相同的电流时,甲两端的电压比乙两端的电压高,则两者的电阻相比( & )A.R甲&R乙& & &B.R甲=R乙& & &C.R甲&R乙& & &D.无法判定**30.加在阻值12Ω的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V,则在3分20秒内通过该电阻的电量是多少?**31.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是220V,用电器的电阻是40Ω,能否用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测其电流?[1.5]**32.加在阻值为30Ω的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V,10min通过该电阻的电量是& &&C。[1.0]**33.若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1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量是18C,导体中的电流是& & &&A,导体的电阻是& & &&Ω;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 &&Ω,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 & &A。[2.5]**34.甲、乙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是1∶2,将它们分别接到同一电源的两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 & &&。[1.0]35.在电阻是5Ω的导体中,1.5min通过该导体的电量是45C,那么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V。**36.一个5Ω的电阻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3A,如果将这个电压加在10Ω的电阻两端,则电流是& & & &&A。[1.0]**37.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0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500mA,那么导体两端电压为2V时,导体的电阻是(& &)。&A.0.004Ω& & & &B.0.02Ω& & & & C.4Ω& & & & D.20Ω**38.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15-9电路。[3.5]在连接电路图时开关应处于& &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 &&(填A或B)端,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电路中的& & &&过大,而烧坏电路中的有关元件。**39.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利用R=U/I计算出各次的电阻值。但算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这属于实验中的& & & &&,是不可避免的,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 & & & & & &。[1.5]**40.将6V的电压加在用电器两端时,通过的电流是0.2A,该用电器的电阻是& & &&Ω;将3V的电压加在同一用电器两端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是& & &&A,用电器的电阻是& &&Ω;如果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该电阻的阻值是& & &Ω。[2.0]**41.如图15-10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电灯L1上的电压为1.5V,则电压表的示数( & )A.1.5V & & B.4.5V & C.6V & & & D.7.5V***42.有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已知甲和乙粗细相同,但甲比乙长;乙和丙的长度相同,但乙比丙细。则三根导线中电阻最大的是( & )。[A.甲 & & &B.乙 & & &C.丙 & & &D.无法判断***43.质量相同的铜丝和铝丝,它们的横截面积相等,铜丝和铝丝的电阻相比较( & )。&A.铜丝的电阻大 & & & &B.铝丝的电阻大&C.电阻一样大 & & & & &D.无法比较***44.如图15-11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若滑片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则应选用的接线柱是( & )。&A.AC或AD& & & & & & &B.BC或BD&C.AC或BD& & & & & & &D.AB或BD***45.请按要求将图15-12所示的器材用色笔连好电路并画出电路图。要求: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灯变亮。知识的拓展***4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0]&A.电流表和电压表都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B.电流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压表不行&C.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流表不行&D.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不能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47.如图15-13闭合开关S,电压表测的电压是( & )。[1.0]A.R1两端的电压 & B.R2两端的电压 & &C.R1和R2两端的电压 & D.电源两端的电压***48.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2A,如果电压增大到9V时,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1.5]***49.一只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从3V增加到3.8V时,通过该电阻器的电流增加了0.2A,则该电阻是多少?[1.5]***50.在图15-14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和V2示数相同,发生的故障是( & )。[1.5]& & &A.灯L1的灯丝断了 & & &B.灯L2的灯丝断了& & &C.开关S处断路 & & & &D.L1两接线柱短路***51.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8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A,如果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再增加6V时,该导体中的电流是( & )A.0.4A & & &B.0.5A & & & & C.0.7A & & & &D.0.93A***52.如图15-15所示,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4种情况,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使电路中电流增大的是( & )。***53.设计电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L1的电流,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0.5A。画出电路图,并用铅笔线代替导线将图15-16中的元件连接起来。[3.5]&***54.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它的电流为200mA,如果将两端电压再增加6V时,应选什么量程的电流表测其电流?[1.5]55.如图15-17所示的电路,灯L的电阻为10Ω,电源电压为6V,如果电压表被短路,那么( & )A.电流表被烧坏 & B.电压表被烧坏 &C.灯L被烧坏 & D.不发生任何事故***56.某同学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而电流表的指针指在满量程之外,这时( & )。[1.5]& A.一定是电压表已损坏,应立即断开关& B.一定是电流表与电源两极直接相连,应立即断开开关& C.可能是电压表发生了故障,而电流表既未接错也未损坏& D.可能是电流表与电压表接成了串联电路***57.如图15-1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 & & & & & & & & & & & & & & &,写成数学表达式是& & & & &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 & & & & & &,写成数学表达式是& & & &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 & & & & & & & & & & & & &,写成数学表达式是& & & & &&。*2.几个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 &&,因为导体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 & &&。[1.0]**3.阻值为10Ω的电阻R1与阻值为25Ω的电阻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 & &&。若通过R1的电流为0.2A,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 & &&,R2两端的电压是& & &。[1.5]**4.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350Ω,已知电阻R1=170Ω,则电阻R2=& & &&Ω。**5.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R2=3∶2,则通过的电流之比I1∶I2=& & &&,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 & & & &。[2.5]**6.R1=5Ω,R2=10Ω,串联后接到6V的电源上,则R1两端的电U1为& & & &,R2两端的电压U2为& & & &&,U1∶U2=& & & &。[2.5]**7.电阻R1=30Ω,与电阻R2串联后总电阻为90Ω,则电阻R2为& & &&Ω。将这两个电阻并联,其并联的电阻为& & & &Ω。[1.5]8.粗细相同的两根铝导线,长度关系是L1>L2,串联接入电路后,其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A.I1>I2,U1<U2& &B.I1<I2,U1>U2& &C.I1=I2,U1>U2& D.I1=I2,U1<U2**9.串联电路随着用电器的个数增加,其总电阻( & )。[1.0]A.变大 & & &B.变小 & & &C.不变 & & & D.无法判断**10.已知:R1=4Ω,它与一只电阻R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2.4Ω,求:R2的阻值。[1.5]**11.如图15-19,R1=6Ω,U2=3V,总电压为7V,求:R2=?**12.如图15-20,R1=2Ω,R2=3Ω,电压表的示数为1V。求:R2两端的电压和电源电压。[1.5]知识的应用**13.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 & )。[0.5]&A.越大 & & & & &B.越小 & & & &C.不变 & & & & D.无法判断**14.将电阻R1、R2并联在电路中,已知R1=4R2,则在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 & )[1.5]&A.1:4 & & & &B.4:1 & & &C.2:1 & & & D.1:16**15.将20只电阻都是9Ω的小灯泡串联后接在36V的电源上,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为& & & &mA。[1.0]**16.如图15-21所示的电路,电压U为24V,电流表的示数为1.2A,电压表的示数为6V,则电阻R1阻值为& &&Ω。[1.0]**17.电阻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5kΩ,接入电路后,R1两端的电压为6V,R2两端的电压为3V,则R1的阻值是& & &Ω。[1.5]**18.如图15-22所示,已知R1=6Ω,U∶U2=4∶1,则R2的阻值是& &&Ω,U1∶U2=& & & &。[2.0]**19.把6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24V的电路上,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 &&V。若每个小灯泡的电阻都是16Ω,电路中的电流是& & &A。[2.5]**20.如图15-23所示的电路中,并联电路的电压U&=& & &&;干路中的电流I&=& &&;总电阻的倒数1/R&=& & & & &。[1.5]**2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要& & &&,因为导体并联相当于& & & & & & & & & & & & & &&。[1.5]**22.两个相同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为4Ω,那么将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 &Ω。[1.0]**23.将6只30Ω的电阻并联起来,其电阻为& & & &Ω,15Ω的电阻与30Ω的电阻并联,总电阻是& & & &Ω。[1.5]**24.将两个灯泡L1与L2并联,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1和干路中的电流分别为0.5A和0.7A,则通过L2的电流为& & &&mA。[1.5]25.将一阻值为10Ω的均匀的电阻丝对折后,当成一根使用,则对折后的电阻为& & &Ω。***26.如图15-24所示的电路,R1的阻值为10Ω,电流表的示数为0.4A,电压表的示数为3.2V。求:R1两端的电压,R2的阻值及电源电压。[2.5]***27.如图15-25:U1=6V,U=10V,通过R1的电流是0.4A,求:R1、R2的阻值。[2.5]***28.判断题:[2.5](1)( & )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而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2)( & )欧姆定律公式中的I、U、R是同一电路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3)( & )串联电路中的任一用电器被烧断时,其它用电器仍然正常工作(4)( & )串联电路上,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时,总电阻也增大(5)( & )金属中能够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所以电流和方向就是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29.两盏电灯L1、L2串联在家庭电路中,如果它们的电阻分别是440Ω和110Ω,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灯L1、L2两端的电压各多大?[2.5]***30.R1与R2串联后,连到10V的电源上,R1=30Ω,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6V,求:电路中的电流和R2的阻值。[2.5]***31.R1、R2串联后接到18V的电源上,测得通过R1的电流为0.2A,R2的电阻是40Ω。求:R1的阻值和R2两端的电压。[2.5]***32.R1=60Ω,R2=70Ω,它们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测得5秒钟通过R1的电量是6C,则电源电压和R2两端的电压各多大?[2.5]***33.如图15-26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20V,R1=25Ω,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求R2的阻值和电压表的示数。[2.5]***34.n个阻值分别为R1、R2……Rn电阻串联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U1∶U2=& & &&;U1∶U=& &&;Un∶U=& &&。由此可见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的分配与各部分电阻成& & & &。[2.5]***35.粗细相同的两根镍铬合金线A和B,A的长度大于B的长度,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 )。[1.5]A.IA&IB,&UA=UB& & B.&IA&IB,&U1=U2& & C.IA=IB,&UA&UB& & &D.&IA=IB,&UA&UB***36.有三个电阻,阻值分别是3Ω、6Ω、9Ω,串联后接到6V的电源上,则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 )。A.2V、4V、6V & & &B.1V、2V、3V & & C.3V、2V、1V & & D.6V、4V、2V***37.有一电铃正常工作的电压是12V,要将此电铃接到电压是20V的电源上,应如何办?&***38.一把电铬铁,正常工作的电阻是72Ω,通过的电流是0.1A,问必须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才能把接到220V的电源上?[2.5]***39.一个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6V,阻值为15Ω,将它与一只12Ω的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压是多大的电源上,此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2.5]***40.两个电阻R1、R2,它们的阻值分别是10Ω、20Ω,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通电5min,则通过R1、R2的电量分别是( & )。[1.5]A.1C,2C & & &B.180C,90C &C.40C,20C & & D.60C,60C &&***41.将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3R2,总电压为4V,则R1两端的电压为( & )。A.4V & & & &B.3V & & & &C.2V & & & & &D.1V***42.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锰铜丝,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 & )。[1.5]A.粗的电流大,且电压也大 & & B.细的电流大,且电压也大C.粗的、细的电流一样大,但细的电压大D.粗的、细的电流一样大,但粗的电压大***43.一段导体的电阻增加3Ω后,接在原电源上,发现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原来的4/5,则该导体原来的阻值是多少?[2.5]***44.如图15-27所示的电路,R1=20Ω,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为0~40Ω,当变阻器滑片P移至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那么当变阻器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多大?[3.5]***45.如图15-28所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7.5Ω,电压是1.5V。如果电源电压为4V,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变阻器分去电压& &&V,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 & &A,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 &Ω。[2.5]***46.如图15-29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0.3A,灯泡L的电阻为3Ω,整个电路的电阻为30Ω,那么,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 &V,电压表的示数是&&V。***47.如图15-30所示的电路中,当变阻器的滑片在向右移动过程中,变阻器连接入电路的阻值将& & & &,电路中的电流将& & & &,电阻R1两端的电压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48.如图15-31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自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路的总电阻、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1.5]&A.变小、变大、不变 & & & B.不变、变大、变小&C.变大、变小、变小 & & & D.变大、变大、变大***49.如图15-32,R1=10Ω,R2是阻值为0~40Ω的变阻器,电源电压为10V。当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多大?当P在AB中点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各多大?[2.5]***50.R1=5Ω,R2=7Ω,将R1、R2串联在某电路上,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 & & &,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 & & &。[2.0]***51.下列各图15-33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各怎样变化:若滑片P向右移动: & & & & 若滑片P向左移动: & & & 若滑片P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 & &&; & & & &电流表示数& & &&; & & & 电流表示数& & &&;电压表示数& & &&; & & & &电压表示数& & &&; & & & 电压表示数& & &&;***52.如图15-34所示的电路,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由U1变化到U2,U1∶U2=5∶2,则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前后,通过电阻R的电流之比为( & )。[2.5]A.5∶2 & &B.2∶5 & C.1∶1 & & D.无法判断***53.将电阻R1和R2组成串联电阻,R1∶R2=3∶1,如果电路两端的总电压是12V,那么R1两端的电压是( & )。[2.0]&A.4V & & & B.3V & & & &C.8V & & & D.9V***54.如图15-35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不变,R1=8Ω,R2是最大阻值为60Ω的变阻器。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范围。[2.5]***55.如图15-36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10Ω,R2是0~50Ω的变阻器。求当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2.5]***56.某用电器R1上标有“10Ω &3A”,另一用电器R2上标有“50Ω &1.5A”,串联后接到电源上,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源电压应不超过何值?[2.5]***57.如图15-37所示的电路,灯L1、L2是& & &&联的,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A2的示数为A1示数的3倍,则A3的示数为& & &&A。***58.1Ω和10Ω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R1,1Ω、10Ω和100Ω的三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R2,则R1、R2的大小关系是( & )。 & & &A.R1&R2& & & B.R1&R2& & & &C.R1=R2& & & & D.无法判断***59.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 & )。[1.5]A.只开一盏灯时总电阻最小 & & & & &B.不开灯时总电阻最小C.所有灯都开着时总电阻最小 & & & &D.所有灯都开着时总电阻最大60.如图15-38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小 & &C.变小,不变 & & D.变大,不变***61.下面四对并联的电阻,总电阻最小的是( & )。[1.5]A.两个4Ω的 & & & & & &B.一个4Ω,一个6ΩC.一个1Ω,一个8Ω & & D.一个2Ω,一个7Ω***62.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锰铜线,阻值为R,将其对折后的电阻是原电阻的( & )。[1.5]& & &A.1/2倍 & & & &B.1/4倍 & & & & &C.1/8倍 & & & & &D.2倍***63.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接入电路,总电阻为R,若将其中任一电阻的阻值减小,则总电阻将& & &R;若将其中任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则总电阻将& & &R。(填“>,<或=”[1.5]***64.两个同样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36Ω,若将它们并联后,总电阻是& & &&Ω。***65.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 & &,因此导体串联后总电阻& & & &;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增加导体的& & & & & &,导体并联后总电阻& & &&。[1.5]***66.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线,阻值为R,将其用拉丝机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再将其对折,则它的电阻值& &&&R。(填“>”,“<”或“=” [1.5]***67.现有20Ω的电阻若干,实验时需要用5Ω的电阻一只,应用& & &只20Ω的电阻& & &联;若需要80Ω的电阻一只,应用& &&只20Ω的电阻& &&联。[1.5]***68.现有阻值分别是2Ω,5Ω,8Ω和20Ω的电阻各一个,要获得4Ω的电阻可以将& & & & & &的电阻& & &联;如果要获得10Ω的电阻,则应将& & & & & &&的电阻& & &联。[2.5]***69.如图15-39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A1为0.12A,A2为0.08A,A3为0.1A,电压表的示数为2.8V。由此可知干路中的电流是& & &&A;灯L1两端的电压为& &&&V,灯L2两端的电压为& & &&V。[2.5]70.电阻R1=1Ω,R2=24Ω,把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 &)。A.一定大于24Ω, &B.大于1Ω,小于24ΩC.一定小于1Ω & & & D.可能等于1Ω***71.并联电路,随着并联支路数目增加,其总电阻将( & )。[1.0]A.变大 & & & & &B.变小 & & & & & C.不变 & & & & &D.无法判断***7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0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可能的最大总电阻是( & )。[2.5]&A.2.4Ω & & & & &B.2.5Ω & & & & C.5Ω & & & & & &D.1.25Ω***73.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与并联后的总电阻之比( & )。[2.0]A.n:1 & & & & & &B.n2:1 & & & & &C.1:n & & & & & & D.1:n2***74.如图15-40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各电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 )。[2.0]&A.V1增大,V2减小,A减小&&B.V1增大,V2减小,A增大&C.V1减小,V2增大,A增大&D.V1减小,V2增大 &A减小***75.如图15-41所示,R1=R2=10Ω,则A、B间的总电阻是( & )。[1.0]&A.5Ω & & B.10Ω & & C.20Ω & &D.0Ω***76.如图15-42,R1=5Ω,R2=20Ω,已知干路中的电流是0.5A,求电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阻的电流。[2.0]***77.如图15-42,若电路两端的电压是9V,I=0.2A,I1=0.15A。求:R1、R2的阻值。[2.5]***78.如图15-43,电源电压是18V,R1=60Ω,R2=10Ω,I1=0.2A。求:I2=?,I=?[2.5]***79.一段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如果在它两端再并联上阻值为R的电阻时,干路中的电流增加了0.4A,那么电路的总电阻R总和R的阻值各是多大?[2.5]***80.如图15-44:R1=10Ω,R2=20Ω,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2.5]&&***81.如图15-45所示的电路,灯L的电阻RL=40Ω,R是标有“20Ω 1.5A”字样的变阻器,电源是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试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范围。[2.5]***82.把R1与R2并联后接在电源上,当R1减小时,其总电阻( & )。[1.0]A.一定减小 & & B.一定增大 & & & C.可能会增大 & & D.可能会减小***83.把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线连接在电路中,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则它们的连接方式是( & )。[1.0]A.一定是串联 & & & &B.一定是并联&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 & & &D.无法判断***84.如图15-46所示的电路,R1=2R2,电流表在A、B两处测得的电流分别为IA和IB,则( & )。[2.5]&A.IA=IB& &B.IA=IB& &C.IA=IB& &D.IA=IB***85.将电阻R1、R2并联后接到某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I,则( & )。[2.5]&A.R1中的电流为& B.电源电压为()I&C.R2上的电压为IR2& & & &D.R1、R2上的电压之比为R2:R1***86.如图15-47所示的电路,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的读数之比是5:2,则两个电阻R1与R2之比是( & ) A.2:5 & & B.5:2 & & &C.3:2 & & &D.2:3***87.如图15-48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1A,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 )。A.不变 & & B.增加到2A & &C.减少到1/2A & D.增加到4A***88.如图15-49,电源电压4V,R1=R2=4Ω,R3=2Ω。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是多少?[3.5]***89.如图15-50所示的电路,R1=2Ω,R2=6Ω,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4.8A,求:[3.5](1)电路的总电阻;(2)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3)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知识的拓展****90.如图15-51,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1.5A,电压表的示数为9V。(1)求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2)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1A,R2的阻值是多大?[3.5]****91.如图15-5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12V且保持不变。R1=8Ω,R2为0~12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S合上后,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时,求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范围。[3.5]****92.如图15-53所示的电路,R1=9Ω,R2=6Ω,R3=4Ω。开关S1、S2均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4V。求:(1)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2)仅合上开关S2时,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数。[3.5]****93.如图15-54所示的电路,灯L2的阻值R2=20Ω,当S1断开,S2合上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3A和3V。求:(1)电源电压;(2)S1、S2均合上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3.5]****94.如图15-55所示,R1=15Ω,R2=10Ω,当S1合上、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当S1、S2均合上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1)R3的阻值;(2)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3.5]****95.如图15-56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灯L1的电阻为15Ω,当开关S1、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求灯L2的电阻。(2)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L3的电阻。[3.5]****96.如图15-57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6Ω,R3=4Ω,当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求:(1)R2的阻值;(2)当S1、S2均合上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3)仅合上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3.5]****97.如图15-58所示电路中,RL=6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源电压为8V。为了使两表都能安全使用,对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有何要求?[3.5]****98.如图15-59所示,R1为0~200Ω的变阻器,R2=50Ω,电源电压为20V,电流表的量程A1是0~0.6A,电流表A2的量程是0~3A。合上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R1的中点时,1min通过R1的电量是多少?为了使两表都不损坏,R1连入电路的电阻只能在什么范围内变化?[4.5]****99.实验:给你一个电池组,一只电压表,一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一只开关和几根导线,请你用来测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RX。要求:(1)画出电路图;(2)简述实验原理和步骤;(3)写出计算RX的公式。[4.5]&****100.如图15-60所示的方框称为黑箱(看不见内部情况的意思),它外面有四个接线柱,并知道内部有三只阻值相同的电阻,但不知道接法。经从外部对四接线柱进行测定,得知RAD=RBC=R,RAB=RCD=2R。请在黑箱内画出电阻的连接方法。[3.5]检 测 题(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 &&的原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 &&作用的,其它条件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2.在用实验研究一段导体(电阻)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应当运用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不断地改变& & & &&值,并记录对应的& & & & &值,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研究一段导体(电阻)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每次实验应换用不同阻值的导体,并运用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使每一次导体两端的电压& & & &,并记录对应的& & & &&值,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实验结果可得到著名的欧姆定律,其内容是& & & & & & & & & & & & & & & & & & &。**3.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200mA,则该导体的阻值为& & &&Ω;若使该导体两端电压变为3V,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 & &&Ω。**4.已知两个导体的电阻分别为R1=4Ω,R2=6Ω。若将它们串联接人电路,则总电阻为& & &Ω,它们各自两端的电压U1∶U2=& & &&;若将它们并联接人电路,则总电阻为& & &&Ω,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 & & & &。知识的应用**5.电阻R1:R2=4:3,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 &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 &。**6.在并联电路中,通过支路的电流跟该支路的电阻成& & &&比,并联电路具有& & & & &作用。***7.n个等值电阻并联后,总电阻R等于某一电阻的& & &&倍,总电流等于某一条支路电流的& & &倍。***8.已知:R1&R2,将图15-1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的两极间,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是(& &)。知识的拓展****9.给你一个电池组,一只电流表,一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以及开关、导线。用这些器材测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Rx的阻值。要求:(1)画出电路图;(2)写出主要步骤和计算式。****10.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只小灯泡的电阻,请你回答该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灯泡的亮度在他看来是正常时,他停止了对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并细心地观察电流表,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在缓慢地变小,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 & & & & & & & & & & & & & & & & & &&。(2)后来他又调节滑动变阻器,一不留神灯泡熄灭了(灯丝烧断了)。这时他观察到两电表的示数情况将是( & &)。A.两电表示数都为零 & & & & B.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C.两电表的示数都不为零 & & D.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有示数且比原来大
科目:初中物理
图9为小颖同学设计的电热水器的原理图,该电热水器具有加热、保温功能。图9中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热敏电阻R、保护电阻R0、电压恒为6V的电源U1、导线等组成控制电路。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10mA时,继电器上方触点和触点c接通;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10mA时,电磁铁的衔铁被吸下,继电器下方触点和触点a、b接通。热敏电阻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0=15mA,其电阻R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10,热敏电阻和加热电路中的三只电阻R1、R2、R3均置于储水箱中。已知R1=33Ω、R2=66Ω、R3=154Ω、U2=220V。
(1)衔铁被吸下时,加热电路的总电阻是多大? (2)保温状态下,若加热电路的发热功率等于热水器散热功率的80%,求10分钟内热水器散失的热量; (3)为使控制电路正常工作,保护电阻R0的阻值至少为多大?若R0为该值,衔铁刚好被吸下时储水箱中水温是多少?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计算题
图1为小颖同学设计的电热水器的原理图,该电热水器具有加热、保温功能。图1中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热敏电阻R、保护电阻R0、电压恒为6V的电源U1、导线等组成控制电路。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10mA时,继电器上方触点和触点c接通;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10mA时,电磁铁的衔铁被吸下,继电器下方触点和触点a、b接通。热敏电阻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0=15mA,其电阻R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2,热敏电阻和加热电路中的三只电阻R1、R2、R3均置于储水箱中。已知R1=33Ω、R2=66Ω、R3=154Ω、U2=220V。
&&&&&&&&&&&&&&&&&&&&&&&&&&&&&&&&&&&&&&&&&&&&&&&&&&&&&&&&&&&&& 图1&&&&&&&&&&&&&&&&&&&&&&&&&&&&&&&&&&&&&&&&&&&&&&&&&&&&&&&&&&&&&&&&&&&&&&&&&&&&&&&&& 图2(1)衔铁被吸下时,加热电路的总电阻是多大?(2)保温状态下,若加热电路的发热功率等于热水器散热功率的80%,求10分钟内热水器散失的热量;(3)为使控制电路正常工作,保护电阻R0的阻值至少为多大?若R0为该值,衔铁刚好被吸下时储水箱中水温是多少?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八章& &电功率 复习提纲一、电能1、电能:用电器工作用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消耗多少电能就转化为多少其它形式的能。单位是焦耳,常用的单位还有kW·h,1kW·h=3.6×106J。2、电功:电流所做的功。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用电器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路两端的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流、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即W=UIt。电功计算公式:W=Pt=UIt。推导公式:W=I2Rt=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W=UQ。电功的单位:J、kW·h。3、电能表: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即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电能表的读数方法:电能表的表盘上某段时间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这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是kW·h。表盘上最右边一位数字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二、电功率: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或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3、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4、公式:P=W/t=UI。P=W/t可用于计算电功率,也可以用于计算其它功率,是计算功率的通用公式。P=UI只能用于计算电功率,将欧姆定律I=U/R代入,还可以得到P=U2/R、P=I2R等推导公式。注意:P=UI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P=UI与P=U2/R、P=I2R都可以用来计算电功率;而在非纯电阻电路中,只能用P=UI计算电功率。5、额定功率:①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②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即用电器铭牌上标的用电器的功率。③额定电流: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用电器铭牌上标明的电流值就是用电器的额定电流。④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⑤实际功率:加在用电器上的实际电压所对应的功率。8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烧坏用电器。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注意: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9、测量电功率的几种方法⑴根据公式P=UI,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用电器的电压、电流,即可求出用电器的功率。⑵根据公式P=W/t,用电能表测出家庭电路中某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用停表测出对应的时间,就可以用公式P=W/t计算出用电器的功率。⑶如果只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需要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和用电器串联。①如图所示1,用电压表测出R0不同意见的电压U0,则可知道通过电阻R0的电流I0= U0/ R0,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通过用电器R的I和通过电阻R0的电流I0相等,即I= I0,再利用公式P=UI就可求出用电器的功率。②如图所示2,用电压表测出R不同意见的电压U1和电路的总电压U,则可知道通过R0的电流I0=(U-U1)/R0,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的I=I0,再用公式P=U1I即或求出用电器的功率。⑷如果只有电流表,没有电压表,需要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和用电器并联。①如图所示3,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R、R0的电流I、I0,则可知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 I0&R0,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和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0,再用公式P=UI就可求出用电器的功率。②如图所示4,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的总电流I和R支路的电流I1,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求出电阻R0不同意见的电压U'=(I-I1)R0,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和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再用公式P=UI1就可求出用电器的功率。10、利用用电器铭牌求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电阻和电流①已知U额、I额则P额=U额I额;R=U额/I额&& ②已知U额、P额则I额=P额/U额;R=U额2/ P额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目的:测量的额定功率和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2、实验原理: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UI,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光的电功率。3、实验电路图:4、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导线若干。5、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它的额定电压,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和稍高于它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两次电流表的读数。④利用公式P=UI计算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实际功率。6、实验结果: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得到消耗的电功率越大,小灯泡就越亮这一规律,灯泡亮度取决于其在电路中消耗的实际功率。说明:“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都用到了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但前者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测量更准确,后者是为了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等于和高于其额定电压,以观察比较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亮度,从比较暗到正常发光再到特别亮的变化。四、电和热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热的现象。2、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焦耳定律: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②公式:Q =I2Rt③对于任何电路都可以用Q =I2Rt计算。在纯电阻电路中Q =W=Pt=UIt=U2t/R=I2Rt。串、并联电路中放出的总热量Q =Q1+Q2+…+Qn。焦耳定律与电功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阻的内能;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中通过导体转化为内能的部分只能用Q =I2Rt4、电热功率的计算:P热=I2R,电能转化为热时的发热功率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5、电热的利用—电热器:电热器的主要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电热的优点:清洁卫生、无环境污染、热效率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6、电热的防止:电热会使用电器温度过高影响用电器的工作、使用寿命甚至损坏用电器。电脑、电视、电动机等许多用电器上都有散热设备,就是为了防止电热的破坏。五、电功率与安全用电1、电流I与用电器电功率P的关系:I=P/U。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一定的,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为了防止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如需添置大功率的用电器时,应先计算一下增加用电器后电路的电流,看电路的总电流是否超过供电电路和电能表允许的最大电流。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过载,即用电器总功率太大;短路。4、保险丝:保险丝用熔点低、电阻率较大的铅锑合金制成。当电流过大时,根据P=I2R,电流在保险丝上的发热功率大,保险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熔点而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电路的安全。保险丝越粗其额定电流和熔断电流越大。选用保险丝时,其额定电流应等于或者稍大于电路的额定电流,过粗的保险丝不能起到保险作用,过细的保险丝接入电路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决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5、测电笔:①作用:识别火线和零线②使用方法: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或与电线相连接的导体时,如果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③判别简单的电路故障的方法:当电路发生故障时,用电器一般不能工作,用测电笔检查插座,如果两孔内的金属片与测电笔笔尖金属均使氖管发光,则表明干路中零线断路;如果接触时两孔都不能使氖管发光,则表明火线断路。六、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电流处处相等I=I1=I2=…=In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分配:通过各支路的电流跟支路上的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电压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电压分配:加在各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U1:U2=R1:R2两端的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Un。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R=R1+R2+…+Rn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中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电功(不管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流所做的总功都等于各部分用电器电流所做功之和。即:W总=W1+W2)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即:W1:W2=&R1:R2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即:W1:W2=&R2:R1电功率(不管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总功率都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即:P总=P1+P2)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即:P1:P2=&R2:R1电热(不管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流所产生的总热量都等于电流通过各部分用电器所产生的热量之和。即:Q总=Q1+Q2)电流通过各用电器啼生的热量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即:Q1:Q2=&R1:R2电流通过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即:Q1:Q2=&R2:R1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八章& &电功率 复习提纲一、电能1、电能:用电器工作用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消耗多少电能就转化为多少其它形式的能。单位是焦耳,常用的单位还有kW·h,1kW·h=3.6×106J。2、电功:电流所做的功。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用电器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路两端的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流、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即W=UIt。电功计算公式:W=Pt=UIt。推导公式:W=I2Rt=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W=UQ。电功的单位:J、kW·h。3、电能表: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即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电能表的读数方法:电能表的表盘上某段时间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这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是kW·h。表盘上最右边一位数字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二、电功率: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或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3、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4、公式:P=W/t=UI。P=W/t可用于计算电功率,也可以用于计算其它功率,是计算功率的通用公式。P=UI只能用于计算电功率,将欧姆定律I=U/R代入,还可以得到P=U2/R、P=I2R等推导公式。注意:P=UI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P=UI与P=U2/R、P=I2R都可以用来计算电功率;而在非纯电阻电路中,只能用P=UI计算电功率。5、额定功率:①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②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即用电器铭牌上标的用电器的功率。③额定电流: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用电器铭牌上标明的电流值就是用电器的额定电流。④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⑤实际功率:加在用电器上的实际电压所对应的功率。8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烧坏用电器。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注意: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9、测量电功率的几种方法⑴根据公式P=UI,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用电器的电压、电流,即可求出用电器的功率。⑵根据公式P=W/t,用电能表测出家庭电路中某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用停表测出对应的时间,就可以用公式P=W/t计算出用电器的功率。⑶如果只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需要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和用电器串联。①如图所示1,用电压表测出R0不同意见的电压U0,则可知道通过电阻R0的电流I0= U0/ R0,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通过用电器R的I和通过电阻R0的电流I0相等,即I= I0,再利用公式P=UI就可求出用电器的功率。②如图所示2,用电压表测出R不同意见的电压U1和电路的总电压U,则可知道通过R0的电流I0=(U-U1)/R0,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的I=I0,再用公式P=U1I即或求出用电器的功率。⑷如果只有电流表,没有电压表,需要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和用电器并联。①如图所示3,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R、R0的电流I、I0,则可知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 I0&R0,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和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0,再用公式P=UI就可求出用电器的功率。②如图所示4,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的总电流I和R支路的电流I1,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求出电阻R0不同意见的电压U'=(I-I1)R0,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和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再用公式P=UI1就可求出用电器的功率。10、利用用电器铭牌求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电阻和电流①已知U额、I额则P额=U额I额;R=U额/I额&& ②已知U额、P额则I额=P额/U额;R=U额2/ P额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目的:测量的额定功率和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2、实验原理: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UI,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光的电功率。3、实验电路图:4、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导线若干。5、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它的额定电压,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和稍高于它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两次电流表的读数。④利用公式P=UI计算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实际功率。6、实验结果: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得到消耗的电功率越大,小灯泡就越亮这一规律,灯泡亮度取决于其在电路中消耗的实际功率。说明:“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都用到了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但前者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测量更准确,后者是为了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等于和高于其额定电压,以观察比较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亮度,从比较暗到正常发光再到特别亮的变化。四、电和热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热的现象。2、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焦耳定律: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②公式:Q =I2Rt③对于任何电路都可以用Q =I2Rt计算。在纯电阻电路中Q =W=Pt=UIt=U2t/R=I2Rt。串、并联电路中放出的总热量Q =Q1+Q2+…+Qn。焦耳定律与电功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阻的内能;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中通过导体转化为内能的部分只能用Q =I2Rt4、电热功率的计算:P热=I2R,电能转化为热时的发热功率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5、电热的利用—电热器:电热器的主要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电热的优点:清洁卫生、无环境污染、热效率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6、电热的防止:电热会使用电器温度过高影响用电器的工作、使用寿命甚至损坏用电器。电脑、电视、电动机等许多用电器上都有散热设备,就是为了防止电热的破坏。五、电功率与安全用电1、电流I与用电器电功率P的关系:I=P/U。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一定的,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为了防止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如需添置大功率的用电器时,应先计算一下增加用电器后电路的电流,看电路的总电流是否超过供电电路和电能表允许的最大电流。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过载,即用电器总功率太大;短路。4、保险丝:保险丝用熔点低、电阻率较大的铅锑合金制成。当电流过大时,根据P=I2R,电流在保险丝上的发热功率大,保险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熔点而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电路的安全。保险丝越粗其额定电流和熔断电流越大。选用保险丝时,其额定电流应等于或者稍大于电路的额定电流,过粗的保险丝不能起到保险作用,过细的保险丝接入电路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决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5、测电笔:①作用:识别火线和零线②使用方法: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或与电线相连接的导体时,如果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③判别简单的电路故障的方法:当电路发生故障时,用电器一般不能工作,用测电笔检查插座,如果两孔内的金属片与测电笔笔尖金属均使氖管发光,则表明干路中零线断路;如果接触时两孔都不能使氖管发光,则表明火线断路。六、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电流处处相等I=I1=I2=…=In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分配:通过各支路的电流跟支路上的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电压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电压分配:加在各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U1:U2=R1:R2两端的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Un。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R=R1+R2+…+Rn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中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电功(不管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流所做的总功都等于各部分用电器电流所做功之和。即:W总=W1+W2)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即:W1:W2=&R1:R2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即:W1:W2=&R2:R1电功率(不管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总功率都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即:P总=P1+P2)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即:P1:P2=&R2:R1电热(不管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流所产生的总热量都等于电流通过各部分用电器所产生的热量之和。即:Q总=Q1+Q2)电流通过各用电器啼生的热量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即:Q1:Q2=&R1:R2电流通过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即:Q1:Q2=&R2:R1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根火线电压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