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做后会不会对孩子小孩生长发育对照表

小孩做ct有影响吗?听说有辐射的,不知道做后会不会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影响?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如果ct是会有影响的,建议如果医生是建议不必要这项检查,还是尽量不要做吧,而且这个就算大人也不能长期做
脑ct的检查, 对于孩子是绝对安全的, 只有孕妇才是不行。
病情分析:
宝宝感冒时抱着上网查资料,时间大概半小时,请问医生这样做电脑辐射会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大脑发育
指导意见:
这个情况是不会早晨孩子的影响的,所以...
如果宝宝需要做ct,这利是远远大于弊的!我家宝宝做了3次了吧
电离辐射,辐射只是在接受检查的时候接触到,并不会停留在身上,不会对宝宝的智商有影响,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忘采纳。
答: 眼睛肿痛,好像眼睛有杂物不舒服。脚累人很消瘦。 注意什么食物?什么不可以吃?
答: 任何人都会得。预防主要是不要吃脏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
答: 那就看你护理不护理了?你要是平时注意护理的话是不会再严重的,但是你要是不治的话也不好看啊?我脸上原来也有,后来就用祛红&搭档治好了!呵呵,要不你也试试这个吧!效...
答: 治疗:
1. 10%葡萄糖钙10毫升加维生素C0.5克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2. 口服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敏克静,塞庚啶,安他乐等。
3. 外用芦甘石洗剂...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宝宝不会爬?看看9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导读:宝宝学任何技能不是在一个时期一下子都会了,而是有一个阶段,比如8-11个月这个阶段我们说宝宝应该学会爬了、会扶着东西站了.....如果九个月的宝宝不会爬,是发育有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九个月宝宝的成长指标吧。
本图来源:昭元摄影
爬行是9个月宝宝的重要能力之一
  有些家长对已经9月的宝宝还不会爬行表示有些着急,因为在我们所学习到的育婴知识中,宝宝们8-9个月就已经会这个动作了,那么,是营养问题?发育问题?其实,健康的宝宝不存在以上问题,有很多宝宝不会爬就会走了,只是缺少爬行的过程,会对身体刺激发育及神经平衡发育有所欠缺。妈妈们也不要过于担心,要学会如何辅助宝宝去爬行,激励宝宝去爬行。
  爬对宝宝大脑发育很重要,而且对认知世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爬行可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展Ta的视野,能促进大脑发育,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所及的范围很小;当Ta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会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Ta所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逐渐增多,认识世界的范围也在扩大。同时,Ta的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不会爬的宝宝怎么办?
  1. 多提供机会:宝宝在三四个月大时,如果老把宝宝放在推车里,宝宝很难有机会主动去爬。
  2. 模仿爬行:有些宝宝不会爬,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小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这时可以找一个会爬的小朋友来玩,两个宝宝在一起,鼓励Ta们爬。当宝宝看到另外的小伙伴爬行时,Ta也就会模仿,很快学会爬。
  3. 适当辅助:一般来说宝宝都是上肢开始运动,之后才是下肢,所以宝宝学爬的时候一用劲是向后倒退的,所以妈妈在宝宝学爬的时候在Ta前面放一个Ta喜欢的玩具,然后用 手顶住Ta的小脚丫,当Ta有往前爬的要求的时候给Ta一点外力,让Ta学会四肢协调。宝宝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一定要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如果宝宝情绪不好,不愿意学不要逼着Ta。9个月宝宝能自如的从爬位转为坐位,再从坐位转为爬位,去取玩具、去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此协助,帮Ta渡过爬行关。   
9个月宝宝需要更多的&地板时间&
  8-9个月以上的宝宝需要很多&地板时间&,&地板时间&也是游戏时间,这可以从6个月就开始了。到了9个月,你的宝宝开始更多的运动,并探索Ta的世界。你可以帮助Ta练习爬行、匍匐、挪动。首先,使地板成为安全有趣的空间&&
  首先,找一块颜色鲜艳有图案的被子或游戏毯铺在地板上,把有趣的毛绒玩具放在上面,让宝宝爬着抓取、玩耍;还可以让Ta在不同质地的东西上爬行:一条大毛巾,一张光滑的床单、一条毛茸茸的毛毯。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在地板上玩各种有趣的游戏:
  ~宝宝会喜欢和你一起来回滚动一个球。球里面有一个小铃铛,当你滚动它时,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轮流玩爬行的游戏。说:&我要抓住你!&并且在Ta后面爬行。然后说:&你抓我!&并慢慢爬走让Ta抓住你。
   ~把一条毛巾放在宝宝身边的地板上。把一个玩具放在毛巾上,宝宝刚好拿不到,给Ta看怎么拖动毛巾拿到玩具,并让Ta去拿玩具。
  ~用一些软泡沫积木在宝宝面前堆成一堆,宝宝会很高兴地将它们击倒。Ta爱这个游戏。当她做时,和她一起笑。
  ~通过每天在地板上愉快地游戏,相信你的宝宝很快就学会移动、挪动自己的身体、匍匐和爬行了,而且你和宝宝也有了更多的交流。
  9个月了宝宝不会爬行,不要着急,符合以下发育指标就没有大问题。
9个月宝宝的成长发育指标你要知道!
  男婴:身高65.2-80.5cm;体重6.67-12.99kg;头围41.5-49.4cm。
  女婴:身高63.7-78.9cm;体重6.34-12.18kg;头围40.5-48.2cm。
9个月宝宝应该会什么?
  主要是大运动、精细动作、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语言、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是每个宝宝各个月龄重点稍有不同,这也和宝宝的自身发育特点有关系。9个月宝宝的基本技能表现包括:
  应该掌握的能力(大多数宝宝能做到):能扶着东西站;可以含混不清地说话;或发出某些音节;开始明白物体恒存性。
  发展中的能力(一半宝宝能做到):能扶着家具走几步;能用学饮杯喝东西;用手抓东西吃;会把东西相互碰撞。
  高级能力(只有少数宝宝能做到):可以玩拍手和藏猫猫的游戏;能够正确地叫出&爸爸&、&妈妈&。
9个月宝宝要照顾Ta什么?
1. 牙齿护理
  宝宝出牙之后要注意保护牙齿,睡觉前不要吃食物,平时少吃甜食,每天早晚让孩子喝白开水以清洁口腔。另外,不要让孩子养成吮手指、吃奶嘴等坏习惯,这些都影响牙齿的生长。
2. 爬行安全
  婴儿爬行与扶持站立的生长时序约为7-9个月,而女宝宝又比男宝宝发展较早。9个月的宝宝爬行已经相对灵活了,所以这个阶段,在宝宝能爬到的范围之内,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家里的桌桌角角都要包起来,避免误伤宝宝。
  宝宝开始学习走路一般在12-14月,有些婴儿发育偏早可能提前到9个月时。但是爸妈一定要注意在9个月前让宝宝爬比开始学走路对宝宝更有好处,因为这时候婴儿的脑神经系统还没发育良好,走路是需要脑神经的指导和协调的。为了使12个月大的婴儿开始更好的学习走路,需要积极做好各方面开始准备,循序渐进。
4. 培养独立性
  这时候的宝宝对妈妈仍然很依恋,但对穿衣服的兴趣在增强,喜欢自己脱袜子和帽子。此时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好时机,应该随时随地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其自理能力,促进宝宝摆脱依赖父母的心理。
9个月宝宝该怎么吃?
  9个月的宝宝,食物可以以辅食为主了,一天可以喝3-4次奶,可根据宝宝的需求定量。除继续熟悉各种食物的新味道和感觉外,还应该逐渐改变食物的质感和颗粒大小,逐渐从泥糊状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使辅食取代一顿奶而成为独立的一餐。
  谷类:饼干、馒头、米粥(大米或小米)、杂粮粥、烂面条。
  蔬菜:菠菜、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
  水果:苹果、香蕉、西瓜、桃汁。
  此时,在奶粉选择上,妈妈要多加关注宝宝的肠胃消化吸收,选择一些成分更亲和的配方奶粉,如选用能够保护宝宝胃肠粘膜,促进钙和营养吸收的添加&-植物油(亲和结构脂)的奶粉,如此,也能避免宝宝上火和便秘状况出现,宝宝营养吸收也会更全面。
给爸爸妈妈的温馨提示:
  1. 不要为宝宝的腿过多担心:这个月的宝宝站在妈妈的腿上,经常用脚尖踮着站,这是因为宝宝感觉妈妈的腿很软、不平坦,怕摔下去,所以用小脚丫尽量扣这点,不是宝宝站立有问题。
  2. 抽时间多跟宝宝说话:语言发育好的宝宝已经会说爸爸,妈妈等简单音节了,不会说的宝宝也大多能听懂简单的话了,妈妈可以多给宝宝做语言训练,诀窍就是多说。
  3. 宝宝吃的少也许是食量小:每个宝宝的食量都不一样,有的宝宝食欲很好,食量也大,有的宝宝就是食量小,爸爸妈妈不要每天逼着宝宝吃东西,弄的宝宝厌食就不好了。但是如果这个月的男宝体重小于7.36公斤,女宝体重小于6.96公斤,就需要关注一下了。
  4. 不要扼杀宝宝的好奇心:&这个不能动&,&那个有危险&,如果家长总说这些话,让宝宝收到诸多限制,慢慢会磨灭宝宝的好奇心。正确做法是把不该宝宝碰的东西收起来,让宝宝自由的探索。
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么么亲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未标注么么亲子网LOGO除外)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么么亲子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我已阅读且同意么么亲子网,为我发表的言论负责
今日点击排行
潼潼的最新写真照
瑶宝和瑶妈的玩水之旅
桐桐的个性创意照
帐号或者密码错误
您还可以用以下账户登录:
么么亲子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
Copyright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十天内免登录
>>怀孕初期怎样才知道宝宝发育正常,因为说不能做B超
怀孕初期怎样才知道宝宝发育正常,因为说不能做B超
当时年龄:
怀孕初期怎样才知道宝宝发育正常,因为说不能做B超
孕初期,也就是前三个月,如果胎儿有什么不正常的话,孕妇自己身体是有有腹痛见红的反应的,孕初期,宝宝都还是在胚胎状态,做B超也看不出什么缺陷不正常的地方来的,毕竟不正常的少数,少想这些负面的东西。
孕初期,也就是前三个月,如果胎儿有什么不正常的话,孕妇自己身体是有有腹痛见红的反应的,孕初期,宝宝都还是在胚胎状态,做也看不出什么缺陷不正常的地方来的,毕竟不正常的少数,少想这些负面的东西。
加入宝宝同龄圈,与宝妈宝爸交流孕育话题
没有合适您的话题?加入同龄圈与千万妈妈交流吧!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妈妈关注的知识
宝妈们看的最多的问题
孕育周刊(每一周适合您的孕育知识)
0-1岁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每周都有不同的变化和需求。新手父母只有学习和掌握 该阶段的养育知识,才能更好的陪伴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问答难题榜,是高手就来挑战!
怎么知道自己怀孕了
网友帮助了他人
用合作号登录:
5分钟测评,了解宝宝的测全面的发展情况
已有400万摇篮妈妈为宝宝做过测评
宝宝生日: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59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653;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67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怀孕初期怎样才知道宝宝发育正常,因为说不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微信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论坛第9个月宝宝总述:
&&9个月宝宝头部的生长速度减慢,腿部和躯干生长速度加快,行动姿势也会发生很大变化。随着肌肉张力的改善,将形成更高、更瘦、更强壮的外表。此时,宝宝产生,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做。
家宝国际婴幼儿保教集团CEO和HRM,从事多年婴幼儿早教。
69.7&75.0cm
8.2&10.2kg
67.7&73.2cm
此时宝宝长出牙齿2&4颗。
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此时出现的重要动作,就是伸出食指,用食指抠东西。
此时的宝宝能手眼配合完成活动
已经学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
理解语言;模仿发音;动作联系;念、。
认图认物、接近生人、能够认识五官、能够认识一些图片上的物品。
放手;投入;滚筒等动作。
帮助站立p 坐下;坐起并迈步;花样爬行。
扶立时背、髋、腿能伸直,搀扶着能站立片刻,能抓住栏杆从坐位站起,能够扶物站立,双脚横向跨步。
大小便坐盆;配合穿衣。
模仿父母动作;纸箱游戏。
焦虑情绪是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特点,对陌生人感到焦虑是孩子情感发育旅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提示:用的宝宝一到9个月,即使母乳充足,也应该逐渐实行半。因为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妈妈要知道
宝宝对奶的需求量逐渐减少,每日喂3次,时间安排上午6时、下午2时、晚10时。在上午10时及下午6时喂稠粥、菜泥、蒸全蛋、面片。
9个月宝宝对于食物的喜恶逐渐明显起来,出现的现象。如果宝宝偏食,家长要试着给他多种多样的食物,多花心思,让宝宝对食物感兴趣。
此时,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宝宝所需的营养成分,母乳分泌量在6个月后减少,质量也降低。专家指出,婴儿以出生后8&12个月为宜,最迟不超过12个月。
提示:妈妈要注意不要过早给孩子减衣服,也不能很热还捂着厚衣服,比大人多一件单衣就可以了。要注意给孩子换单被,让宝宝睡得舒服,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妈妈要知道
小儿出牙之后要注意保护牙齿,睡觉前不要吃食物,平时少吃甜食,每天早晚让孩子喝白开水以清洁口腔。另外,不要让孩子养成吮手指、吃奶嘴等坏习惯,这些都影响牙齿的生长。
婴儿爬行与扶持站立的生长时序约为七至九个月,而女孩又比男孩发展较早。9个月的宝宝爬行已经相对灵活了,所以这个阶段,在宝宝能爬到的范围之内,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
宝宝开始学习走路一般在12&14月,有些婴儿发育偏早可能提前到9个月时。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在9个月前让宝宝爬比开始学走路对宝宝更有好处,因为这时候婴儿的脑神经系统还没发育良好,走路是需要脑神经的指导和协调的。为了使12个月大的婴儿开始更好的学习走路,需要积极做好各方面开始准备,循序渐进。
提示:在季节转换期间,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随着天气的冷热给孩子添减衣服。另外要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对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危害比较大,同时注意孩子饮食和环境卫生,以免传染。
妈妈要知道
症状:孩子被传染后以出现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和结痂。被传染后的14―17天前后,开始出现38℃左右的发热症状,并持续1―2天,伴有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治疗:对有皮肤破损者,可外涂10%龙胆紫;皮肤搔痒者,可涂2%石碳酸液或炉甘石洗剂等;若疱疹破裂,可涂搽新霉素软膏。
预防:接种是预防水痘发生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症状: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潜伏期是7&14天,并发症几率很高。
治疗:患病期间应多喂白开水及易消化的食物,可适当服用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调节肠胃营养吸收功能,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
预防:要进行免疫接种;如果孩子没有患过麻疹,也没有进行免疫接种,但已经接触到麻疹,医生会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抗体。
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
治疗: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给予流质饮食。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角膜溃疡形成。
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经常开门窗通风或喷洒空气清洁剂,常晒被褥,可以杀死环境中的病原体。
提示:这个阶段的宝宝不喜欢你总是用同样的方式逗他;会记得好几天前玩过的游戏;期望他成功的做完一个动作后你能给他鼓励,期望得到他喜欢的人的关心;他喜欢听到你的赞扬,语言能力的发展让他可以听懂你所说的话也能够用简单地回答你的问题,多赞扬宝宝,会让他更加喜欢与你用话语交谈。
妈妈要知道
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坐如钟&了,坐的稳稳当当地,坐着地时候会转身,也会自己站起来,站起来之后可以坐下;扶住宝宝双手让其学走路。观察宝宝坐下的时候能不能不用依靠家俱站起来;大人扶住宝宝鼓励其迈步,宝宝能迈2&3步。
宝宝在这个阶段不仅能够听懂你常说的词语,而且已经能用简单语言以及较为清晰的发声来回答你的问题。宝宝也开始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了,对你说的&不&能够很快地做出反应。
能区分音的高低,如在和宝宝玩击木琴时,宝宝有时会专门敲高音,有时又专门敲低音。不久宝宝就知道敲长的木条声音低,敲短的木条声音高。和在宝宝玩木琴时,引导宝宝敲高音,低音,观察宝宝的后续行为即是否知道敲长的木条声音低,敲短的木条声音高。
手眼协调能力
孩子9个月时,能用眼睛去找从手中掉下的东西;手上拿着一根小棒去敲打另一个物品,尤其喜欢敲打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宝宝&喜新厌旧&的速度加快,特别需要新的刺激,遇到感兴趣的玩具,宝宝会试图拆开,还会将玩具扔到地板上。对于体积比较大的物品,宝宝知道一只手是拿不动的,需要用两只手去拿,并能准确地找到存放喜欢的食物或玩具的地方。
宝宝在这个阶段的数理逻辑能力已经有所发展了,玩玩具的时候已经学着去观察不同物品的构造,会把玩具翻来翻去看它的不同面。
经过父母的引导,宝宝能根据音乐的开始和终止挥动双手&指挥&。 播放节奏鲜明的音乐,让宝宝坐大人腿上,大人从身后握住宝宝前臂,带领宝宝跟着音乐的强弱变化手臂幅度大小进行&指挥&,经过多次训练,宝宝能不在大人带领下,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打拍子&。
宝宝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认识到一些物体之间最最简单的联系,如敲打物品可以发出声音等。观察宝宝的是否有意识到一些简单地联系,如他敲打桌面时,听到声音会不会不断地敲,对某些发声玩具特别感兴趣。
提示:看到宝宝模仿大人动作时,大人要及时用笑容和语言对宝宝进行表扬,让宝宝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成长技能;抓住一切可以让宝宝自理的机会,培养宝宝的自立能力。
妈妈要知道
这时候的宝宝偶尔有点&小脾气&,例如他会故意把玩具扔在地上,让你拣起,然后再扔,他觉得这样很好玩。
对妈妈仍然很依恋,但对穿衣服的兴趣在增强,喜欢自己脱袜子和帽子。此时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好时机,应该随时随地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其自理能力,促进宝宝摆脱依赖父母的心理。
与大人的交流变得容易、主动、融洽一些了,他会通过动作和语言相配合的方式与大人交往,当给他穿裤子时,他会主动把腿伸直;听到他人的表扬和赞美会重复动作;别的婴儿哭时他也会哭。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给父母的忠告
我的图书馆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给父母的忠告
&&&&&&&&& 你的位置:欣欣小说网免费下载区【 】&&&&&&&&&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给父母的忠告》作者:许智
内容简介天才是教育的结果。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而调查表明,90%以上的中国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无数孩子正在承受着家长造成的巨大不幸。只要方法得当,普通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而教育方法不当,或对孩子过分挑剔,要求太高,最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和怨恨。“拔苗助长”式的管教无异于对孩子的犯罪。天才因此而过早地夭折。本书的意义在于指明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相信无数孩子的命运将因为本书而得到改变。
作者简介许智,两个孩子的母亲,资深教育研究专家,“教育决定命运”观念的倡导者,自由作家。长期在欧美生活和研究,对东西方教育理念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有深入思考。主张“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家长开始。”无数孩子因她而走向成功,无数家长因她而受益。著有《成长的姿势——留英学生成长教育纪实》《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命运的10种技能》《中国孤独的洋父母》等。现居北京和伦敦。
&第一部分前言(1)&&&& &&& 家长们,该醒醒了! &&& 对子女谋杀父母的反思 &&& 在人们还清楚记得几年前吉林一位年仅20岁的死刑犯潘金海将前来探视的母亲一只耳朵咬掉并大喊“我恨你”的时候,在人们还对2001年春节前夕江苏的徐力用铁钅郎头砸死自己母亲的事件心有余悸的时候,中国这片大地上又发生了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真实悲剧: &&& 2001年7月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公安局破获一起16岁的双胞胎女儿用鼠药毒死父母的案件。 &&& 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个富裕、和睦、幸福的家庭。“(父亲)吕少国是一位有魄力的领导,对职工也非常关心,”吕生前的同事说,“他很爱自己的双胞胎女儿,视如掌上明珠。”邻居们都说,小灵、小可两姐妹除了不爱搭理人外,很乖,不顽皮,不惹事,这个四口之家从没听到过打闹吵架,经济条件又好,真让人羡慕。 &&& 然而,两姐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毒死父母的呢?请看看她们的心理发展轨迹。 &&& 很小的时候,她们被父母寄托在姨姑家,父母总是来去匆匆,很少和她们说话。小学三年级时,父母从郊区调进了市区,两姐妹结束了寄居生活。但回到父母身边,她们的被约束感却十分强烈,爸爸几乎不和她们说话,需要什么东西,他会不声不响买来,或是干脆拿钱让两姐妹去买。妈妈工作之余经常打麻将,几乎没有和她们好好谈谈心。爸妈一出门就把她们反锁在家里,要求她们好好看书,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平时父母在家时,她们不能看电视,也不能随便上街。父母出去后,两姐妹反而感到了一种放松,因为可以在家里偷偷地唱唱歌,看看电视。父母经常责怪她们学习成绩不好,不争气。父母请来了家庭老师,双休日里,两姐妹每天要补习两小时物理、四小时化学。为了达成父母的愿望,小灵、小可认为自己已经拼尽了全力,但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的中游徘徊,这让她们感觉很累,感到最累的是父亲生气时不言不语,这比打骂更让她们难受。 &&& 父母不允许她们带同学、朋友来家里玩,也不过问她们和谁是好朋友,心里在想些什么。妈妈总说,我们有钱,你们只要把学习搞好了,什么都可以买。两姐妹有充足的零花钱,有让同学羡慕的传呼机,有漂亮的衣服,但这些并不能让她们心灵快乐、充实,长期在父母面前被“贬”得无地自容后滋生的自卑感,深深地笼罩着她们。 &&& 在学校里,两姐妹的朋友很少,同学们也不主动和她们说话,2000年的中考成绩不理想,父母不让读普通高中,让她们住校复读初三。寝室里有十多个女同学,几乎不搭理她们。生活中烦心的事,两姐妹遇到过不少,然而委屈从来都只能藏在心里,不敢告诉父母,没有朋友可说。 &&& 她们偷偷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寂寞难耐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去泡网吧聊天,最长的一次竟然聊了20多个小时仍不知疲倦。 &&& 2001年的中考成绩出来,姐妹俩的成绩分别是480分和460分,与重点高中578分的分数线相距甚远,尽管这样的成绩已足以上普通高中。但两姐妹拿到成绩后不敢回家,决定先到离安顺四十多公里外的镇宁县一同学家“躲”几天。不过妈妈很快就到镇宁找着了她们。“瞧你们这个样子,我出去打麻将都没脸了”。这是妈妈经常责骂两姐妹的一句话,这句话在刚找到她们时又用上了。回到家,爸爸让她们在地上跪了20多分钟,也不打不骂。这是父亲的一贯惩罚。 &&& 2001年6月底的一天夜里,两姐妹睡在房间里心里倍感空荡失落,只觉前途茫然,突然姐姐小灵说了一句:“也许把他们整死,我们就自由了。”小可想也没想,就同意下来。做完决定后,她们顿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 那天半夜三点多钟,小灵、小可起床到厨房把窗户关好后,把煤气打开。去厕所要穿过厨房,两姐妹想,这样可以让父母煤气中毒而死。两姐妹等候着,爸爸终于上厕所了,但又平安无事回到卧室。 &&& 第一次谋杀失败。 第一部分前言(2)&&& 过了几天,两姐妹商量之后,到街上小摊买了几袋“毒鼠强”。一天中午,妈妈在厨房做好了菜端到客厅饭桌上,趁妈妈去厨房,小灵把鼠药拌进了菜里。 &&& 效果终于有了,妈妈被送进了医院,刚好爸爸的老毛病痛风症也在这个时候发作了,也住进了医院输液。小灵、小可一个照顾一个,她们发现,在医院里的那几天,爸妈对她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和蔼,亲切地和她们聊天,说家常话。两姐妹感觉从来没和父母这样亲近过。 &&& 两姐妹反复对记者说,正是这样的亲近使她们下了更大的决心:下一次再多下一点药,让父母病得更重些,多在医院住些时日,就能更与她们亲近。正是这样的想法导致了后面悲剧的发生。 &&& 日,小灵在小可的掩护下把6瓶“毒鼠强”拌进稀饭中。饭刚吃完,药性便发作,吕少国夫妇在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双双死去。 &&& (摘自日《南方周末》) &&& 看完这一幕真实的人间悲剧,我们真应该屏住呼吸,深深地思考一下了。 &&& 在我们一味遣责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同时,我想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必要深刻地反省一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了。 &&& 父母影响历史和未来 &&&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爸爸”和“妈妈”。 &&& “爸爸”“妈妈”是一本书。书的每一页都记载着父母之爱的深沉与无私,也记录着父母之爱的过失与遗憾。透过纸背,准能找到写书人的经验之谈:做人难,做父母更难;做了父母,才知父母难。 &&& 这是一本影响历史和未来的书,这本书将伴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孩子一生都在经历着这本内容丰富的书;年轻的父母们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这本书——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 &&& 这本书写得怎么样?它留给孩子们的或许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或许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回过头来寻找父母在他们生命中镂刻下的每一丝印记时,我们无须求得丰厚的回报,只希望孩子能发自内心地说:“假如可以选择父母的话,下辈子我还会选择你们。” &&& 然而,天下孩子都会对自己的父母这样说吗? &&&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父母 &&& 孩子是父母的骨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把我们对孩子的一片挚爱之情表白得再清楚不过了,为了孩子,我们没有不可舍弃的东西:青春、事业、金钱、享乐,甚至生命。 &&& 然而,就在这无时无处不充满着爱的氛围中,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对父母又是怎样的呢?一家国际青少年研究所调查了日本15所学校、美国13所学校、中国22所学校的学生,在回答“你最尊敬的人是谁?”这一问题时,日本学生的答案是: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的答案:第一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篮球明星),第三是母亲;而我国学生的答案中前十位竟没有父亲和母亲。 第一部分前言(3)&&& 杭州市有关部门在对2961名学生的一次调查中,有43%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无话可谈,50%的学生对父母的批评口服心不服,43%的学生感到家庭寂寞,56%的学生认为父母修养太差。江苏常州市妇联对家有读书郎的700户家庭进行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竟有45.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着自己的父母。不喜欢的原因多是“不关心不理解我”、“口罗口罗嗦嗦”。 &&& 孩子为什么不尊敬我们?是我们给孩子的爱太少不能感动他们?是我们的孩子心高志大,忧国忧民,不屑顾及亲情?抑或是天性使然,根本不懂得尊敬父母?其实都不是。许多专家认为这正是我们爱得过分,爱得不当所致。日本人爱孩子,哪怕是寒风刺骨,白雪皑皑,也要穿很少衣服上学,或是不定期地到“无人岛”上生活一段时期;美国人爱孩子,哪怕老子是总统,是百万富翁,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也要自食其力。石油大亨、亿万富翁洛克菲勒的儿子要零用钱,得通过给大人擦皮鞋或洗碗获得,无正当理由别想得到半个子儿。而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爱孩子的呢? &&& 爱的误区 &&&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在孩子的食谱里,仅仅有五谷杂粮远嫌不够,还要配上种种“营养液”,恨不得把天底下的好东西全部都装进那小小的胃袋中。 &&&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孩子门门得满分,兼有多种爱好和专长,如钢琴、绘画、音乐、舞蹈等,想让孩子百科无所不晓,百艺无所不精。焉知拔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 &&& 有些父母,信奉金钱万能,对孩子的奖惩一概与物质利益挂钩。他们认为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为后代留下金山银海。 &&&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遍设温室和驿站,替他们抗御风暴,剪除荆棘,又沿途铺上晶莹光洁的大理石,以营造孩子“一路平安”的坦途。 &&& 有些父母,关心孩子的生活、健康等知识,却又不关心他们怎样为人处世,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灵培养,忘记了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真正的人。 &&& 有些父母,恨铁不成钢,只信奉棍棒之下出人才,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扭曲。 &&& 这样的“有些”还能写出很多。这种爱,使孩子长大后,难成家立业。孩子,包括孩子的孩子,一切的一切,我们全部包下来,直到我们永远闭上了眼睛为止。亲爱的家长朋友,您们是否想过,现在世界上又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地爱孩子呢? &&& 正是我们这种无微不至的爱,使得孩子慢慢地变得骄奢、懒惰、冷漠,不理解我们的一片爱心,更不知稼穑之艰难,工作之辛苦,养育之不易,反而认为做父母的就应该为他们服务,心安理得,所以,造成孩子不正常的心态与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 《苏氏家语》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明确指出,孩子不尊敬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不“善教”的结果,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长久躺在爱的怀抱中当然不知其爱的甘甜与酸涩,尊敬又从何而来!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教育又取决于家长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做好家教工作首先是做父母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重新审视自己爱的方式。 &&& 请再也不要这样对待孩子了 &&& 请不要以家长之尊来对待孩子 &&& 请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 请不要打骂 &&& 请不要言而无信 &&& 请不要无视孩子的天真和自信 &&& 请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孩子 &&& 请不要…… 第一部分导论&&&& &&&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每个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智力、知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培养孩子完美的个性心理只是学校这个专门教育机构的事,“要不然要学校干吗?”不少人振振有词地说。还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就应当将教育的责任全归学校了,家长只负责供给就行了。请看下面的故事: &&& 李萌的爸爸好像对学校有好大意见似的,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家长签字,爸爸总是不签,李萌只好求妈妈签。开家长座谈会,李萌把通知单交给爸爸,爸爸则说:“你犯什么错误了?让我去学校?”李萌给爸爸解释,开家长座谈会主要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这样便于教育好子女。爸爸听了鼻子一哼说:“教育不是学校的事吗?我把你交给学校,是对学校的信任,相信他们能教好你。要不,让老师干啥?”还是妈妈去开了家长会,这事才了了。 &&& 李萌的爸爸对“教育”的理解显然是狭隘的。“教育”的内涵不单指学校教育。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好孩子不单靠学校,还必须有家庭教育这一环,少了这一环,便是教育的极大缺陷。李萌的爸爸没有意识到,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实际上就存在着不少教育因子,它们对孩子或直接或间接地起着作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李萌的爸爸意识到这些,并能适当利用这些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那么对孩子的成长必会大有好处。把孩子交给学校,让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孩子起作用,自己则完全撒手不管,表明李萌的爸爸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成长起作用的“教育”还应包含家庭教育,自己也应负起教子职责。把孩子的成长完全推给学校,是完全错误的。 &&& 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 1?婴儿坠地之后,他最初面临的世界就是家庭。一个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里度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是示范,都是诱导。这种建立在父母血缘关系上的养育和教导,渗透着远比师生之间的爱来得自然亲近和持久的情爱因子。而这种面对面的个别教育,比正规学校的集体教育,更容易满足儿童的个性需求,也更容易为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所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有其天然的合理性。 &&& 2?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讲,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只要家长善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得法,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示出智慧和才能的光彩。国内外大量实验表明:大凡才智出众的人,追溯其成长过程,一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德国教育家爱尔维修说:“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但是在不同年龄段里,它们的各自作用是不同的,变化的。学龄前的儿童,已经存在差异,有的差异还很大。早期家庭教育正处在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和发展儿童智力,也是此后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在学龄阶段,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到了学龄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成了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家庭教育则起着调整的作用。所以,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对学业后进学生的“补差”和对智力超常学生的“超前教育”,在家庭中进行要比在学校中进行效果更好。虽然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但还需家庭的全面配合,充分利用诸多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重视对孩子成材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情感、意志、目标、态度、性格、世界观等,就是对学校教育最大的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而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却不够理想,有些家庭要么完全忽视,要么出现较大的偏差。 &&&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时候这种我们或许觉察不到的影响,也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1)&&&& &&& “树大自然直” &&& ——忽视对孩子良好品德的早期培养有的家长对纠正孩子的不良品行和错误思想重视不够,觉得孩子年纪小,长大懂事后自然变好。其实这种“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好”的思想危害极为严重。孩子年龄小,可塑性极大,模仿能力强,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好时机。可是如果家长的教育不合理,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又不注意帮助孩子及时纠正,这将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如:年幼的孩子常常把一些小画书、小玩具之类的小东西拿回家,这些东西有的是别人送的或自己拣的,但有的是拿别人的。虽然孩子知识少,不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家长如果对此不闻不问,不及时纠正,就会养成孩子拿别人东西的习惯。今天的小偷小摸行为很可能发展成明天的大偷大摸行为,常言说得好“小偷针,大偷金”。据对少管所在押少年犯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时候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决不能姑息孩子的任何细小错误行为,要坚决把孩子的不良思想和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家长要及时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使孩子产生一种过失感、内疚感、羞耻感,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会逐渐明确好与坏、是与非的界限,提高自己的认识,克制自己的错误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长期、精心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重视孩子早期的品德教育,既要抓得早,又要抓得严;既要纠正孩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又要让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逐渐掌握是非、善恶的标准。 &&& 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逐个培养,也不能先培养这一方面后培养那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整体的观念,克服片面发展的思想,从体、智、德、美几方面综合培养,促进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孩子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成才铺平道路。 &&& 由于对孩子的品行发展的忽视而酿成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警醒了,对于孩子品行的培养,千万不能忽视。 &&& 有这样一位家长,对孩子根本不管不问。当学校找到他告诉他孩子被拘留了,他竟然说:孩子进拘留所是对他的锻炼。抱着这种思想的家长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他们搓麻将、看黄色录像,从不管孩子,也不回避孩子。某校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班主任家访时发现他在地上睡觉,原来家长经常外出打麻将,根本不管孩子的生活。另外一位家长看黄色录像,从不回避孩子,结果家长违法,孩子也被拘留。 &&& 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有的父母是个体户,无暇顾及孩子,这些特殊的环境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重重地打上家庭的烙印。个体户整天忙着赚钱,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也许因为自己有钱,就给孩子买很多高档的玩具,给孩子雇保姆、请家教,但是这些都不能代替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孩子就像是一块未曾雕刻的璞玉,如果你精雕细琢,他就会成为一件很美的艺术品。反之,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孩子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人见人爱的“工艺品”。小的时候,父亲总是用小树苗打比方。孩子是树苗,家长和老师就是园丁,树苗在长成大树之前要经过许多次的修剪,不修剪或者修剪得不及时,就长不好,不能成材。育人和育树是同样的道理,人们不是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吗?常常听有些家长说:“我认识的经理、董事长有的就是初中毕业,所以孩子不必要求那么高,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抱有这种观点的家长是目光短浅的,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将来的人没有充分的实力就会遭到淘汰。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2)&&&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三四岁的孩子懂得个啥!再大一点教育不是更好吗?”持这种观点的人比那些干脆不教育孩子的父母要好得多。但是,这也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从教育观点看,三四岁的孩子是教育开始的最佳年龄。我们不是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吗?!所以,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他刚刚懂事时就开始。特别是当孩子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了某种不好的苗头时,要引起注意,他们的小脑瓜已经开始有复杂的思维活动了。如果“以恶小而为之”,原谅孩子,等“树大自然直”,让一种不好的思想和习惯在孩子身上积成恶习,这岂不是父母的过失? &&& “小皇帝”、“小太阳”的角色错位 &&& 现代家庭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更多的出现了“4+1”的家庭结构形式,即孩子的双亲、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加上一个宝贝的孩子。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很容易滋生对孩子的溺爱,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形,社会上流行的把孩子称为“小皇帝”、“小太阳”,甚至“小祖宗”的现象,正反映了这种情况。在这种角色支配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容易使孩子变得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宽容心、同情心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缺少自立、自理能力,形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 &&&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如今不少父母,却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不断地揣在孩子身上。 &&& 有一个男孩,由于三代单传,他的降生给全家带来了传宗接代的希望。两代人整天围着孩子转来转去。孩子5岁那年,把尿尿到碗里,让爷爷喝,爷爷就真的喝了下去,还说好喝,说童子尿能治病去火。上小学时,不是爷爷接,就是奶奶送。班里的同学都听他的,倒不是因为他学习好,是班干部,而是因为他有钱,谁跟他玩谁就有糖、有冰棍吃。老师在家长的再三请求下,放松了对孩子学业的要求。眼看就要初三毕业,学完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了,但是,在一次偶然事件中他和同学发生了小小的摩擦,觉得受了委曲,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大打出手,使得对方致残,自己被送进了少管所。爷爷、奶奶急得住进了医院,爸爸气得一个劲跺脚,悔恨道:“全是你们惯坏的,现在没人管了。”妈妈整天哭哭啼啼没了主意。 &&&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许就曾发生在你们的周围。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父母对这棵独苗苗娇生惯养,溺爱娇纵。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任其发展,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溺爱产生了一个个小皇帝,他们脾气暴躁,好吃懒做,不学无术,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便铤而走险,不抢即偷。马卡连柯说得好:“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 爱子是人的天性,但作为父母要有理智、有目的地表达对孩子的爱,而不能只是沉溺于本能的爱。要选择适当的表达爱的方式,当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我们在塑造一件雕塑,将要完工时,发现雕塑不理想,我们可以弃之重塑一件新的作品,而对我们的子女的塑造只有一次。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对孩子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害。 &&& 事实上,孩子决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树大自然直”,认为不管孩子如今怎么样,长大了自然就会变好的。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世界观的形成是从小一点一滴积累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如果不从小加以培养还待何时?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今天的幼苗只有进行不断地修理、培育,让他们在风雨中锻炼自己,明天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3)&&& 关心集体会影响学习 &&& 一些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甚至反对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造成孩子自私自利,缺少集体观念。 &&& 孩子被选为班干部,这是老师、同学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在班里学习、表现的肯定。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向家长报喜。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不但没有笑容,而且很反感,认为当了班干部,班里会有很多事情落在孩子的肩上,会影响孩子学习的进步,于是对孩子讲:“咱不干那傻事,只要学习好什么都行。哪天我去找你们班主任,把你这个学习委员辞掉。”孩子迷惑不解,同学们都争着当班干部,父母为什么反对?再听父母讲当干部对学习不利,也没什么可辩解的了。持这种认识的家长并不少见。当选为班干部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不错的孩子,越是一些学习不错的孩子的家庭,就越怕当了干部影响孩子的学习,并向孩子灌输这种观点。 &&& 这反映了父母缺少集体观念,而父母的这种认识又影响到了孩子,其结果使孩子的集体观念淡薄,增强了利己心理,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总是生活在集体里,个人与所在的集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独自生活。在如今的社会化大生产时代,人们总是在不断享受着集体或他人所给予的利益,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该懂得如何关心、爱护这个集体,并为它做贡献。对于儿童,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为成为一个有益于集体、有益于社会的公民做准备。 &&&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首先要培养孩子关心家庭这个集体。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家中的位置,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了解家庭生活的状况。我曾多次询问过5~10岁的儿童,你的父母在什么单位上班,做什么工作?有1/3的孩子不知父母在什么单位工作,有1/2的孩子不知父母做什么工作。父母不向孩子介绍自己的情况,孩子怎能理解父母?一个家庭有日常的家庭劳动,如做饭、洗衣、搞卫生、购物,都需要家人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去做。要让孩子不断了解家庭生活,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使他们首先关心家庭这个集体,关心父母。 &&& 要使孩子关心班集体、关心学校、理解老师、关心同学,可以通过经常和孩子谈话向孩子询问班集体、学校、同学的情况,指导孩子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搞教室里的卫生、维护集体荣誉等。让孩子担任小组长、班干部是培养孩子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培训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径,要鼓励孩子干好课代表、小组长,班长等工作,并不断帮助他们解决担任职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使他们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为班集体更好地开展工作。 &&& 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育与爱家庭、爱集体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儿童处在形象思维时期,一方面要通过对他们周围的事物的爱来逐步发展并体现出对祖国的爱。还要通过给孩子讲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讲我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讲这个时代人们的创造,国家的建设发展等,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品质。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4)&&& 随便向孩子许诺 &&& 为了使孩子听话,或者为了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家长总习惯于对孩子许愿,特别对三五岁的幼儿,用这个办法哄一哄,有时候还挺顶事。如孩子发脾气、不听话,妈妈就随口说:“你如果听话不闹,我明天给你买机关枪,或者买会叫的洋娃娃。”当孩子贪玩不好好学习时,爸爸就说:“你如果好好学习,考90分以上,就带你去××旅游。”等等。大人许了愿,如果真兑现还好,可是在多数情况下这都是大人哄孩子的一个策略,说了并不实行。不知这些父母想过没有:这样做会不会有什么危害? &&& 第一、大人对孩子说话不算数,会造成孩子对大人的不信任,影响大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以后再对孩子说什么也就不灵了。我们应当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当大人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后,孩子是什么心情呢?他兴奋,期待着愿望的实现,并憧憬着实现后的美好。可是,当他发现这一切都是骗局时,会非常失望,非常难过。这样几次以后,大人的话就不再起作用了,他觉得反正说了也不算数,何必要相信你那一套呢! &&& 第二、诱使孩子说假话。孩子总是把父母当做效仿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孩子从父母的欺骗行为中会逐渐体验到:对别人说话不一定都要兑现,有时是可以说假话的。 &&& 我认为,对孩子“许愿”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首先要看是否应该许,其次还要看是否能做到。一旦许了愿,就一定要履行诺言。 &&& 我国古代有个人叫曾子,一天他妻子要到市场上去,儿子也偏要跟着去,不让去就哭闹。母亲只好哄他说:“宝宝听话在家里等着我,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妻子从市上回来,曾子便立即去杀猪,他妻子连忙上前制止说:“你疯了,我是和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对孩子是不能这样的,现在你欺骗他,不就等于教他欺骗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将来就会不相信母亲,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说完,曾子就去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 决不吃亏的思想 &&& 我们似乎都见过这样的场面,父亲很严肃地对孩子讲:“在外面跟别的孩子打架,你要是打赢了,回来后我奖励你,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如果是你打输了,吃了亏回来后我还要揍你!”有时候孩子在外面和伙伴一起玩,受了委曲,父亲对着孩子训斥道:“你为什么不打他,他比你个子还小,怎么就打不过他!”如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孩子,都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 &&& 灌输给孩子不吃亏的思想,很容易使孩子斤斤计较,事事从个人利益出发。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时我们可以看到,总有个别孩子,他们不是置身游戏的快乐之中,而是在争比别人多玩几次,多享受几回,一旦没能达到自己的心愿就开始发脾气,和同伴们赌气。本来很愉快的游戏,闹得自己一肚子气。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5)&&&& &&& 灌输给孩子不吃亏的思想容易使孩子变得孤僻。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找不到同龄人的共同语言和游戏的伙伴,只有和其他家庭的子女才能实现“互惠”。儿童们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和同龄人在一起。同龄人有着平等的能力、智力,有共同语言,他们在一起很容易相互学到知识和智慧,从而带来各自的心理满足。儿童团体最排斥的是那些斤斤计较,不能给大家带来利益的孩子。因此,不吃亏的孩子,在集体中会受到排斥、孤立。他们只能独自呆在家里,感受孤独,也学不到同龄人的知识和智慧,显得比同龄人幼稚。 &&& 灌输给孩子不吃亏的思想,使孩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一个人的价值可以用他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我们这个社会所不提倡且人人反对的。人们往往不愿意与这种人协作,这种人也难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 &&& 不知道家长是否意识到,让孩子以拳还拳,以牙还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爱心。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顺利、时时处处都在爱的怀抱里,然而,有多少人想过,除了让孩子躺在家庭的温床上享受爱的温暖,还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参与社会竞争,仅仅有父母之爱是不够的,是不能给他带来一生的幸福的。人生快乐同样离不开同伴的爱、集体的爱、社会的爱。所以爱永远是双向的,你要得到爱,必须自己要有爱心,随时准备向别人——父母、同学、同事甚至是陌生人献出你无私的爱。而教孩子以拳还拳,以牙还牙,如何能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呢? &&& 一些幼儿教育专家曾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幼儿园里进行一组耐人寻味的心理测试。专家们问孩子:“你玩得好好的,有个小朋友突然打了你,你怎么办?”一个男孩脱口而出:“我拿鞭子抽他!”其他57?1%的孩子也都是同样的心态:我不能吃亏,我要报复!有些回答更让人心惊肉跳:“打他屁股”、“告警察抓走他”、“卡死他”、“勒死他”、“电死他”、“把他卖了”等等。 &&& 调查中还有一个题目是“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把外套借给她吗?”结果半数的小朋友都找出种种理由不愿意借。 &&& 事实就是这样让我们难以置信。虽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此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不能容忍别人,甚至对人有些残酷,这至少让我们警醒了。如果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仍然是这个样子,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尔虞我诈,人人自私残酷,没有爱、没有同情心、没有宽容、没有正义,不是同样的可悲吗? &&& 要培养孩子乐于奉献、甘于奉献,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过去是一母同胞弟兄多个,家庭中自然形成了兄弟姐妹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局面,养成了关心、照顾他人的品质。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幼时家中无人需要他们关照,而将来的社会,几乎全部由独生子女组成,要想让孩子融入社会,就要有意识地补上这堂“关怀”课。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6)&&& 错误对待孩子撒谎 &&& 孩子要和朋友去玩,妈妈交待“可以去,但是5点一定要回来”,然后送他出门。可是,5点了孩子却没有回来,超过了约定时间20分钟后,孩子才回到家。 &&& 有不少母亲会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责备孩子不守约定。 &&& “说好5点回家,就应该准时回家!下次再不守约定就不准出去玩。” &&& “为什么不遵守约定,说好5点回来就要5点回来,老是说谎怎么成为有信用的人!” &&& 其实妈妈说的很有道理,可是仔细想想,“不可以不守约定”、“说谎不能成为有信用的人”,这不需要叮咛孩子也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一天到晚唠叨,如何健全亲子关系。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如何才能遵守约定,这才是父母应该提出建议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很清楚地知道“5点要回家”,可是玩过头就忘了。而迟归后母亲关于不守约定的斥责,并不能使孩子学到任何道理。应该提出建议让孩子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回家,这才是教育。 &&& 因此,当孩子比约定时间迟归,不要指责孩子不守约定。要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才能遵守约定,让孩子戴5点钟会鸣叫的手表出去玩,或说“五点钟妈妈去接你”也可以,或者告诉孩子:“下次去朋友家玩,如果约定的时间不能回来,要打电话跟妈妈说。”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 &&& 提倡“人类皆兄弟、世界即和平”。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了不起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很有道理。人类若成为兄弟,就不会有战争,世界和平就可以实现了,这是极崇高的理想。问题是应该如何实现?提倡口号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再伟大的口号,没有具体实现的方法根本毫无意义。 &&& 教育孩子时,不断主张“要遵守约定”,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对孩子也没有说服力。实际指导可达成的具体方法,才是真正的教育。 &&& 日本演艺人员黑柳彻子有一部作品叫《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畅销书。这本书是小豆豆(黑柳彻子)回忆其小学时代的作品,其中有一个单元是“其实你是好孩子”。小豆豆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例如朝会进行时,会把两根小辫的尾端夹在腋下前进,或做一些滑稽的动作逗大家笑。老师总是板着脸大叫:“又是你”。 &&& 可是,校长先生却未责骂小豆豆,总是说:“其实你是个好孩子。”黑柳女士因为校长先生的这句话而勇气大振,自信大增。 &&&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好孩子,并没有坏孩子的存在。以黑柳彻子的情况来说,调皮未必就是坏孩子,应该说是好孩子偶尔顽皮一下,假使孩子说谎,并不表示他就是坏孩子。 &&& 没有本来就爱说谎的孩子,只是好孩子偶尔撒撒谎、恶作剧一下。所以,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说谎而责骂他是坏孩子。好孩子的行为不一定完全都是好的,偶尔也会有说谎的坏行为。 &&& 最重要的是可否成为大多数行为是好行为的人。不要认为有恶行为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应该认为是好孩子偶尔说谎,并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这样,孩子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孩子也可以跟小豆豆一样增加自信。 &&& 另外还要提出的一点是,对于几乎不做坏事的孩子,总是赞美他“好孩子、乖孩子”也不太对。对孩子而言,常被称赞为好孩子,为了避免违背父母的期待,反而会增加许多压力。万一无法面对父母的期待,会有很大的挫折感,可能会成为说谎惯犯的危险性很大。所以,不要只关心孩子的性格与人品,要注意他的行为,当他有好的行为,不要总说“好孩子”,而要说“这个行为很好”。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7)&&& 孩子说谎时不要斥责他“说谎是不对的”,应该问他: &&& “你是好孩子,为什么偶尔会说谎?” &&& 那么孩子就会想: &&& “原来如此,我是好孩子,但是偶尔会说谎,这种不对的行为以后不要再做了。” &&& 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 &&& 现在的家庭条件好多了,人们再也不会为吃穿发愁。应该说,孩子偷东西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但是,我们又发现,即使生活条件很好的家庭,也时常会出现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事情。 &&& 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由两种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他对自己没有玩过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而且企图马上获得。在私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另一是孩子有一种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偷东西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孩子幼年时,大多数孩子并不清楚偷盗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因此,我们的家长要注意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 在对孩子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时,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光是没完没了的责备,要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激发他们的对抗与报复心理,或产生对自身的厌恶,从而失去自信心。我们要针对事情,而非人的本身。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又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对别人的关切之情。 &&& 父母应随时随地教育孩子有关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懂得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惟有如此,社会每个成员才可以享受平等、幸福的生活。 &&& 子浩的姨妈开了一个小超市,7岁的子浩经常到超市去玩。有一天,姨妈发现子浩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店里拿巧克力,这让她大吃一惊。开始她以为,孩子小,拿点就拿点吧。后来她发现子浩又拿笔、小刀和乒乓球,而且总是在环顾四周没人的情况下偷偷塞进口袋,等做完了这些,他还装得极为正经,俨然一个十足的小偷。姨妈觉得再不指出来会毁了孩子。一天,姨妈趁店里只有她和子浩两个人时,用很慈善的眼光看着他,将他抱在膝头。然后告诉他,她听说昨天有人从一个店里偷东西的事,她接着讲自己在五年级时,曾从店里偷过橡皮。她知道这是小偷行为,心里很害怕,这样做后,很长时间都觉得惭愧,有犯罪的感觉,所以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不应该,以后便不再这样做了。子浩听得面红耳赤,他对姨妈说:“我知道错了。我下次再也不会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 姨妈没有简单地指责、训斥或简单地对子浩进行说教,也没有使子浩感到自己的行为显示自己是一个坏人。他们一起探索了为什么不该偷东西,偷东西对社会利益与他人利益的损害。作为家长,我们要建立一个免于孩子偷窃的环境。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8)&&& 下面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 &&& 某个小学内发生了偷窃事件,当时的老师让班上的学生会干部留在教室,一个个询问是否偷窃。 &&& 结果查明,偷窃者是一个女孩子。于是,这个女孩子在众人面前被指为小偷。从那以后,她不但没有改过,反而步向仇视社会的人生。虽然不只是这次事件逼得她如此,但她已被烙上“我是坏孩子”的烙印。虽然钱找回来了,但是这种方法令人有搜查犯人的感觉。 &&& 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斥责或处罚,如上述之事例,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往后的人生被烙上烙印,一定要加以注意。这比找到钱更为重要。 &&& 常常听到父母的求助: &&& “孩子会从我的钱包偷钱,怎么办?” &&& 通常的回答是: &&& “家里不要放太多的钱,要把钱收好,想办法不要让孩子拿到。” &&&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让孩子不会想做坏事的环境。另外一点是不要去找“犯人”。 &&& 应该怎么做呢?举例来说,大家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我觉得钱包里的钱好像短少了,是不是有小偷进来呢?妈妈很担心。”那么,偷钱的孩子就会知道妈妈已经发现了。接着,因为孩子的个性之故,可能会有如下两种不同的反应:其一是偷偷把钱放回去;另一是对母亲不严厉的态度感到放心,不肯还钱,甚至继续再偷。对待不同的反应,母亲的态度也必须不同。 &&& 如果还钱了,就说:“妈妈好像弄错了,前几天说钱少了,其实是我算错了,对不起。”用很高明的手法假装自己被骗。假如又偷钱,就说:“糟糕,钱又少了。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进来,下次钱再少,我要去叫警察了,你们说好不好?”这是不再原谅的信号。但是,事先要把情况告诉社区警察,然后请他一起到家里假装调查,并故意在孩子面前说:“下次再掉钱,就派很多人来,请马上联络。” &&& 大致上如此施行之后,孩子就不敢再偷钱了。这些动作,对一个母亲而言,应该不是难事。绝对不要对孩子指名怀疑,或是当检查官找出“犯人”。只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已经发觉钱不见的事实,以及自己的处理方式就够了。 &&& 孩子缺乏孝敬观 &&& 有位小学生的家长在《解放日报》上撰文谈到: &&& 有一次,我刚送走我的父亲,儿子便认真地对我说:“爸爸,莫把钱给爷爷,我们自己都没用的了。”看儿子那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都凉了半截:这就是我将来老有所靠的儿子吗? &&& “谁最关心你?谁对你最好?”我把儿子抱坐在大腿上,认真地问他。“爸爸妈妈呗!”“将来爸爸妈妈老了,挣不到钱了,你给不给爸爸妈妈钱用?”“当然要给!”“这就对了,爸爸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也像我们关心你一样地关心、爱护我,辛辛苦苦地种地、挣钱,勒紧裤带送爸爸上学念书,现在他们都老了,我该不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该不该给他们钱用啊?”“该!”孩子虽然明白了这简单的道理,我的心中却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用无私的爱,养育出一个自私的儿。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9)&&&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却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吃;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令人堪忧。 &&&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是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的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进入社会,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才有可能对祖国忠诚,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 5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酷热难熬。东方某国一位12岁的瘦弱少年,正气喘吁吁地砍伐着粗大的树木。持续一个星期的卖命,他得到的报酬是5角钱。一接到这点血汗钱,这个孩子发疯似的奔下山去,冲进商店,举着这张被汗水浸透的纸币为妈妈买了一把篦子和一面镜子,接着走几十里山路向家赶去。当母亲知道这两样东西的来历时,心如刀割一般,看着身旁又黑又瘦的儿子,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滚落了下来……这位7岁丧父,受尽磨难,但却非常懂得孝顺的孩子,在50多年后,成了这个国家的第13任总统。 &&& 孩子的孝敬观需要父母的培养,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家教专家骆风提出了四点建议: &&&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即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未成年的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家庭的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变成了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里逞能胡闹。 &&&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自己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使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不要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10)&&&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 &&& 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此事使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也因此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相处。 &&& 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谓之吃“人民公社”,这就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享天伦之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还有一个看起来平常,但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母难日”。在为孩子过生日的问题上,我们有些当父母的走入了误区:一年又一年,花那么多钱为孩子过生日,把孩子放在餐桌的首席上,供着、哄着。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 日本孩子就称自己的生日为“母难日”,过生日时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因为自己出生之日,正是母亲最痛苦、最艰难的日子,也是父亲最担心、最紧张的日子。做了妈妈和爸爸的都有亲身体验。 &&& 其实,把生日称为“母难日”的说法,源于中国,在元代就有记载。现在重提“母难日”只不过是为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逐渐形成孝顺的观念。 &&&& 孩子爱说脏话 &&& 有时在公共场所看到一些长得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天真可爱的孩子,谁都会从心底里滋生出一股爱怜之情。如果孩子开口就是满嘴脏话的话,那马上就会使人感到惊讶和讨厌,真是徒有其表,不知孩子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教育的。所以家庭管教严厉的父母初次听到孩子说脏话,确实会大动肝火,为此会严厉责备孩子。但是,父母亲还需冷静下来,考虑该如何禁止孩子说脏话,切不可以同样的方式反骂孩子,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因为你们大人也在骂人嘛!其实3岁前的孩子突然间讲脏话或骂人,大多数是无意识的。他们根本还不明白这些脏话的真正含义,只不过是从小朋友或成人口中学来的,觉得好玩,现买现卖罢了。但父母应立即纠正,不能让孩子习以为常,否则大了再纠正就不容易了。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11)&&& 讲脏话的最早根源,与传统文化和道德标准长期对性的避讳和禁锢有关,与有关“性”的问题变得非常的神秘分不开。而且,脏话之所以成为脏话,也由于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不允许人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有关“性”方面的某些语言。讲脏话的人,不论其语言形式是怎么样的,其本质都是指向“性”,强迫他人听到这种“性”的语言,以此而达到羞辱对方的目的,获得自身心理上的满足。所以,讲脏话其实是对他人意念上的“性施淫”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 &&& 为了正确地教育说脏话的孩子,家长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 1.孩子刚开始说脏话和骂人时,父母应先让孩子明白:从小学讲脏话,骂人是不好的;好孩子是从来不说脏话、不骂人的;小朋友之间说这些脏话是极不文明的,更不能到处乱说。 &&& 2.要阻止孩子与爱讲脏话和爱骂人的同伴来往,或当孩子与讲脏话、爱骂人的孩子一起玩时,可叫孩子讲:“骂人、讲下流话不是好孩子,我不和你玩了。”杜绝孩子受不良习气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成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 &&& 3.同时,也不可否认,孩子讲脏话和爱骂人,有些是受自己父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所致。有些父母由于自己文化素质不高,文明习惯差,在家动不动就责骂孩子,在公共汽车上不是与同车乘客吵架、谩骂,就是在市场上和售货员吵骂,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长大,自然容易学会讲脏话和骂人,以致到后来满嘴脏话,使人听了不堪入耳,等大了想纠正也难了。为人父母要使孩子成为一个讲礼貌、讲文明、有教养的人,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讲礼貌、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 在学前儿童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的侵犯行为,如打人,骂人,用东西砸人,毁坏别人的物品等。对孩子这种行为若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制止,任其发展,等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成为一个骄横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的人,严重的还会出现反社会行为,对孩子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极为有害。 &&& 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束手无策,不知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往往使用责备、打骂来教育孩子,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 &&& 儿童侵犯行为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幼儿的社会性模仿。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最富于模仿的生物,人是借助于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如在一个家庭中,若家庭成员间经常吵架、打架,父母也经常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一个居民区斗殴成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就极富侵略性、攻击性。另外,孩子接触到渲染暴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等)较多,也极易产生侵犯行为。 第一部分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12)&&& 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96名幼儿分为四组,每组24人,男女各12人。让第一实验组的幼儿看人们真实的打架,让第二实验组的看打架的录像,让第三实验组的看描写打斗场面的连环画。第四组为控制组,什么也不看。然后将这4组的幼儿带到一个放有许多玩具的房间中去,并先让他们受到一些轻微的挫折。观察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二实验组中有88%的儿童对玩具施加破坏行为,以发泄其侵犯欲。第三实验组中有79%的儿童这样做。控制组中却极少。这说明儿童对侵犯行为模仿意识是多么的强烈,而且被模仿行为越是直接、形象、具体,模仿的比例与程度就越大。 &&& 二是幼儿的挫折感。所谓挫折感就是一个人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目的不能达到所产生的一种失败感。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曾著有《挫折与侵犯》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挫折——侵犯”假设。假设认为:“侵犯行为的发生,总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挫折感使孩子感到未遂自己心意、不痛快,就往往通过侵犯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就是上面所举的那个例子中,为什么在让几组幼儿进入放玩具的房间,要先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的原因。这样能将幼儿的侵犯行为激发出来。 &&& 三是不正确的强化作用。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幼儿侵犯行为的结果对其侵犯行为的过程来说,是一种奖励性强化。如幼儿通过侵犯行为,达到了一定目的,满足了某些要求的话,那幼儿还会继续采用这种手段的。有的父母对与邻居孩子发生的纠纷中占上风的孩子得意地夸奖,这也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还有的孩子出人意料地骂出一句脏话,受到人们的注意,引起伙伴的模仿乃至大人的训斥,都会增强其自我表现欲。 &&& 要想纠正幼儿的侵犯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首先,家长们应做好表率作用,在家庭中营造一种文明礼貌的气氛。要切忌对孩子实行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孩子从父母处受到的委屈与压抑,极有可能通过侵犯行为发泄出来。要尽力控制大众传播媒介对孩子的影响。 &&& 其次,家长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积极控制可能诱发孩子侵犯行为的多种因素,并向孩子灌输一些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好孩子”观念,让其认识到侵犯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 再次,要训练孩子的受挫能力,尤其是心理上要经受得住挫折的打击。要学会将挫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压抑、转移、消除等方法加以解除。有什么不满,可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出来并加以解决。 &&& 最后,对孩子的侵犯行为要及时教育。用教育替代惩罚,可降低幼儿对侵犯行为的模仿,值得提倡。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1)&&&&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智育一极化及对非智力因素的忽视智育一极化可以说是当前家庭教育中一个最为普遍的误区。 &&& 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干部,怕影响学习;反对孩子为同学做好事,认为没有用。只要自己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追求分数否认素质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耐人寻味。一个人能否成才,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避开了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强调品德文明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这位科学家的意思无外乎说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 非智力因素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就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人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如情绪、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一个人能否成才,往往不完全和他的智力因素成正比,决定人的成就高低的最明显的原因是意志品质,成功与人的自信心、顽强、独立性、坚持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超常儿童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坚持性、目的性和进取心。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虽然本身不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但是他们却制约着人的智力活动的进程和结果,能够提高孩子们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使感知、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等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承受一切困难和挫折。 &&& 做人与成才,本是辩证的统一,一些家长却往往更看重后者。他们抱着唯智力论,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他们以为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多学知识就可以了,不必过问孩子的品德。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一些城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实在令人担忧,他们中大多数偏重智力教育与投资,只有20%的家长认为德育比智力更重要。“望子成龙”之心远甚于“望子成人”。这无疑会造成孩子的畸形发展。西安市某幼儿园举行智力竞赛,有一个项目很简单,赛场放着10只小方凳,其中有一个翻倒在地。老师把参赛的儿童挨个叫上来后,示意他们坐下来,只有一个孩子把翻倒的凳子翻过来,并用手绢擦擦坐在上面。这件事给人们留下了串串深思。不能责怪孩子,责任在父母,许多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中只看重智力教育,忽视品德发展。因此在投资上表现为只要和学习有关的不论花多少钱都可以,而思想品德方面的投资则十分不情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读书,电视、报纸及与“学习”无关的书都不让孩子看,认为影响孩子的学习。更有甚者,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公益劳动,个别家长竟然告到教育局,说这样做不符合要求,影响孩子的学习。河南省第一中学的“神童”们的沉浮很能给家长们一些启示。 &&& 1989年,河南新乡一中从小学生中招收了30名11岁以下的“神童”组建少儿实验班。用四年完成初中和高中6年的课程,进行快速培养人才试验。5年过去后,老师们得出了许多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想法相悖的结论。据悉,少儿班的第一届毕业生,有28人参加高考,主要学科的平均成绩都高于本校的高中班,9人被高校录取,但是仍有一些学生不如人意,像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一样,令人扼腕。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2)&&& 有一位同学,入校智商测试是134,居全班第二,他爱好计算机,星期日能在机房泡一天,曾获得全市计算机竞赛二等奖。一年级时,一个教授到学校讲解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难题,老师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他就准确地解答出来了。他的数学、语文、生物都是班上第一,作文也多次被当做范文在班级宣读。但是,他自制力太差,上小学时,功课对他没有压力,上课总是好动好说,老师因为他聪明,也没有强求,“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了。”家长也觉得他聪明,高人一等,宠纵有加,使他养成了上课不专心的坏习惯。在少儿班,他凭自己的兴趣学习,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上课玩东西,整天看武侠小说和课外读物。老师什么办法都想了,个别谈话、批评、表扬、监督、家访、调换座位,但是都没有效果。他的成绩每况愈下,已经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 入学考试全班第一的同学,也是一样,自认为聪明,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出了校门就打电子游戏机,成绩也一日不如一日,家长只好让他转学……这就是偏重智力的结果,只要求学好数理化,结果连数理化也学不好了。 &&& 班里的第一任班长,家庭条件优越。上少儿班前是小学中队长。祖母退休后专门侍候他。体重73公斤,身高1?73米了,还跟奶奶睡一张床。早上没下床,奶奶就把早饭端来了,天刚刮风,奶奶就给他送衣服。一个月丢了两辆赛车,也毫不痛惜,就这样从小沉溺于赞扬声中,处处受青睐,只能听好的,只能比别人强,但是,在神童堆里他被淹没了,越来越急,越急越不耐烦,越来越失去信心,逐渐从一开始的前10名变为下等生,班长职务也被免了,最后也只好转学。 &&& 孩子长大后,不管成龙成凤,首先得成人,成为心灵健康的人。把智育放在孩子生活的中心位置,一切围着它转,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学习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工作的注意力由“智育中心”转移到“个性全面发展”,特别是儿童社会化方面来了。试想一个没有健康心灵的孩子,就算今后考上了大学,成了硕士、博士,他也不会认为生活是美好的。一遇到挫折,就承受不了,这样的教育结果我们看得太多了。所以家长应该把诚实、自信、团队精神、责任感以及在社会制约范围内的独立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 &&& 要使孩子成才,或者说是在智力上有超常的发挥,就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个人尊严。例如,使差生转化,光靠智力上的投入、条件上的优越,恐怕难以使其震动,而惟有从道德情感上,从个人尊严上去点拨迷津,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进取精神。 &&& “学音乐、绘画有什么用?”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3)&&& ——忽视孩子审美素质的培养受智育一极化的片面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学习音乐、绘画、书法等美育课程不能使孩子考出更高的分数来,所以并没有用,于是也就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有的甚至阻止孩子参加这方面的训练。 &&& 欣雯小学二年级了,想参加学校课外书法小组,爸爸以欣雯语文未考一百分而一口回绝了。欣雯缠着爸爸,硬要参加,爸爸恼了:“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练什么书法?学习这么紧,哪有闲功夫去学什么字?书法学习是书法家的事,小女孩儿想当书法家?拉倒吧你!”就这样,欣雯的正当要求被爸爸无理拒绝了。 &&& 孩子提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父母不但不支持,反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样长此下去,势必会扼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书法学习是艺术学习的一种,父母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绘画、弹琴等,以培养孩子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实在有利而无害。片面认为学了书法、绘画、弹琴势必影响学业,是一种错误观点。 &&& 森伟读初三了,学业相当紧张,但因为喜欢唱歌,因此总想看看电视里的晚会,而MTV更让他沉醉。但有一点不好,父母在家他就不能坐在电视机前,免得挨揍。实际上森伟很有唱歌天赋,音乐老师也选他参加校合唱团,但是,只要他一哼歌曲,他妈妈就会大嚷:“你乱叫什么?难听死了,做作业、看书去!”每次听到妈妈这样讲,都会使森伟如冷水浇顶,全身透凉。 &&& 有一回,森伟在家里情不自禁又边做作业边哼起歌来。妈妈听见了,猛地冲过来“啪!”给了他一耳光,并且不由分说把他存了好些年的两本歌本夺过去撕得稀烂。那次彻底伤了森伟的心,从此他在家里也变得哑口无言,很少再唱歌了。 &&& 森伟父母这样做,一定认为孩子唱歌会影响学习,已是初三,不知努力,如何进取?实际上,孩子唱歌只不过是偶尔唱唱而已,并没有因唱废学,父母没有理由让沉重的书本学习占据孩子的整个生活。另外,森伟的家长把音乐与知识学习完全割裂的做法也极不可取,且不说音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它同时也启迪人的智慧,让人在音乐中获得创作灵感。不少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都曾在音乐的海洋里受到启迪,获得灵感,像爱因斯坦、马克思、歌德等就非常看重音乐的作用。因此父母不要割断孩子和音乐世界的联系,不仅不要扼杀孩子的音乐爱好,还要帮助孩子建立对健康、自然、向上的音乐的爱好,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还对孩子的学业有积极的作用。 &&& 爱美是人的本性。一项实验表明,刚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对彩色图片注视时间比对同样的无彩色图片注视时间长,而且对红颜色更感兴趣。可见,孩子从小就在接受美的教育影响了。家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生长发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