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上一句”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2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浙江省建德县附近的一段江面。移舟:靠岸。烟渚:指傍晚雾气笼罩着的江中小洲。客愁新:是说在这苍茫暮色中,明显地、格外地感到客中的愁绪。新:显豁鲜明的意思。野旷:四野空旷。天低树:是说空旷的四野,远远望去,天比树还低。月近人:因江水清澈,月映江中,人在船上俯身而望,似觉月亮在向人亲近。
原诗: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作。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第三句:“野旷天低树”,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颇有特色。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
寓: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客愁新”三字是全诗抒情诗眼。
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
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清月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