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滴过程中发现针头的手上血管鼓起 发红发红有50厘米长是什么回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fc7fb2e6e243e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与技巧
在儿科工作的护士常常会遇到有些小儿家长对各种治疗、护理操作不理解,特别是静脉输液,家属常常存在恐惧心理,个别家属因护士穿刺不能“一针见血”、加之小儿哭闹而伤心流泪。还有因此指责护理人员技术差引起护患纠纷,护士因为患儿扎针失败被打的新闻屡见报端。
来源:天使驿站
小儿静脉输液可以选择手背、足背、头皮、腹壁等部位的浅静脉,护士实际操作时会根据年龄和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最佳部位。
两岁以下婴儿因手背部位较短,手背静脉穿刺多靠近腕关节部位,不易固定,输液过程中针头容易穿破血管出现肿胀;加上绝大部分小儿营养状况良好,四肢细小的表浅静脉被厚厚的皮下脂肪掩盖,所以这些正常成人打点滴的地方,往往无法看清小儿的血管。
而小儿的头皮静脉表浅,毛细血管丰富,血液循环快,药物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即便是四肢穿刺成功,小儿手脚也不易固定,手甩几下或脚乱踢几下可能也就滚针了。
相比之下,此年龄段的小儿首选头皮静脉,不但好扎而且好固定,输液成功率高。这样由于小儿的双手处于自由活动状态,可以拿玩具来分散小儿注意力,让其配合输液。而对于2岁~3岁极不合作的小儿也可选择头皮静脉针。
1、药物准备:根据医嘱配置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药物的配伍禁忌;药液应现配现用。
2、使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置药液、输液器、输液胶贴、一次性头皮针(选择的原则是根据静脉的大小及深浅、穿刺部位、病人的年龄而定,一般选择4.5~5.5号头皮针)、棉签、75%酒精、固定松紧带(小号及中号弹力网状绷带,用于穿刺后固定针头)、一次性毛刀(用于剃除穿刺部位毛发)、弯盘、注射器、消毒棉球、小枕(垫于头颈部)。
3、患儿体位:将患儿平卧于床上,头靠床边,最好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高度约为30-50度。
4、环境准备: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可使瞳孔缩小,太弱的光使瞳孔增大。因此明亮的自然光其亮度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所以建议选用2~3根无灯罩的30W日光灯,来保证充分的照明,而穿刺台的高度距离地面1米左右为宜。
5、操作前耐心做好家属工作,避免出现较多的人围观的情况,减少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1、穿刺前,应检查病儿衣着情况,不能穿过厚的衣物,因新生儿、小婴儿头颈部相对较短,当病儿穿刺处于仰卧位时,衣着过多,病儿的头部会悬空,穿刺时病儿头部左右摆动时,头部将会失去支撑点,而变得不稳定,不仅病儿感觉不舒适,而且穿刺时血管容易被刺破。
2、准备1块干燥、柔软的小毛巾衬垫在病儿背部的皮肤与衣服之间,因穿刺过程中,病儿哭闹,大量出汗,背部垫小毛巾可保护病儿的衣服不被汗湿,防止更换衣服带来的麻烦。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尽量给病儿穿上胸前开扣的衣服,以避免给病儿更换衣服时,从头顶脱除衣服时可能将头皮针拔出的危险。
3、穿刺前,病儿不能进食过饱,以免穿刺过程中病儿啼哭、呕吐,胃内容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可给病儿进食少量温开水或橘子汁,以防止病儿在穿刺过程中哭吵而导致声音嘶哑。
3、穿刺前病儿往往啼哭,穿刺的最佳时机是小儿刚啼哭时。此时头皮静脉充盈,容易穿刺。对于长期头皮静脉穿刺,血管不易选择的病儿,可选择在病儿轻微啼哭的状态下进行。但若啼哭时间较长,皮肤潮红掩盖了血管走向,增加穿刺难度,应让家长哄一会儿,待病儿不哭时,隔3~5分钟再穿刺。
4、穿刺部位皮肤准备 用剃毛刀剃除穿刺部位周围约125px2:范围的毛发,为穿刺后固定做准备,毛发剃除时注意防止剃破头皮,造成感染。为了避免剃破病儿头皮,还应掌握以下技巧:首先用温水或75%乙醇将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浸湿,让助手扶好病儿的头部勿左右晃动,操作者左手固定头部,右手小拇指及手掌尺侧紧贴病儿头部做支撑点,大拇指、示指、中指持剃毛刀,与皮肤平行的方向轻轻地剃除穿刺部位的毛发,对皮肤表面不平整的病儿,更要把握力度和角度,避免刺破皮肤。
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从解剖位置看,额正中静脉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因此静脉留置穿刺宜选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颞静脉和骨缝静脉。
2、针头的选择: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选用41 2-51 2号大小的头皮针,留置针选用22-24号;而且使用前要对针的质量进行检查: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3、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夹角的大小应根据静脉的深浅作调整,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穿刺方向前后的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头皮针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可轻轻挤压头皮针的连接管,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留置针穿刺,使针头斜面向上,以右手拇指和食指夹紧留置针护翼,进行穿刺,穿刺时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5px,左手固定针的护翼,先将针芯退入导管5px~12.5px后,再将导管全程送入血管,打开调节器,拔出针心后固定。
不同病人静脉穿刺技巧
1、对血管粗而明显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活动者,要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经皮刺人血管,此法易成功。
2、脱水病人 由于组织间液量和血容量减少,病人皮肤弹性差,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充盈不良,可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穿刺时针尖从正面以25°角快速刺人皮肤,然后减少角度轻轻挑起皮肤,当针梗进入约1/4时。针梗稍向下倾斜,以降低角度,将针尖稍抬起,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3、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掌握,我们平时运用以下四点来进行操作:
(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如无回血可轻轻一捏连接针头的输液管,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4)针头刺入皮肤,如未见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以确定回血,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而无回血者。可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切点滴顺利,证实穿刺成功。
4、水肿病人 皮下组织积水及静脉压增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或减少。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因此应选择粗血管,沿着血管的走行,用手按压肿胀的组织,将水分暂时挤压到周围组织中,使血管暴露后,消毒皮肤25。角快速进针。
5、新生儿病人 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柔嫩,所以新生儿的血管比婴幼儿的血管暴露得更清晰,而且弹性差,管腔小,分支多,交错成网状,血管易滑动而不易固定,因此对于一些暴露清晰的血管,以10°角进入皮肤,再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以5°角进血管,有突破感或阻力消失感时再平行潜行2~3 mm,操作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穿透血管。对于交错成网状的头皮静脉,以3°~5°角进皮肤,随后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缓慢以1°-2°角进人血管,这种血管由于充盈度差、管腔小、压力低,所以回血不好,穿刺时针头阻力突然消失后,反折头皮针管回吸即可见回血或用0.9%氯化钠注射液试推少许不见局部肿胀即可判定穿刺成功。
针头的固定
一般患儿输液都有惧怕、哭闹、汗多等特点,可导致输液贴不易粘固,或输液途中稍不注重就出现输液贴移动脱落,往往出现穿刺成功,而固定失败,所以固定的重要性和穿刺技术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甚至于更加重要。
1、在进行小儿头部血管穿刺时,因小儿头部表面有一定弧度,在穿刺回血后要用左拇指固定针柄尾端的软管,使针梗与血管形成一条直线,针柄与皮肤形成一个夹角,这样,任凭患儿头部如何摆动都不易使针头脱出,用输液贴盖住针野及外露部分针梗并粘牢,输液贴的止血棉部分要压正针眼,这样拔针时就不易压偏。但不能将针柄压在头皮上,那样会使针尖高起,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而影响液体流速,或针头穿破血管上壁,造成穿刺失败。
2、右手可将预备好的无菌棉签垫在针柄下面。使针梗与头皮静脉形成一条直线。用第二条输液贴绕过针柄下面交叉固定,要求交叉的输液贴要粘紧针柄处,不能让针头后退。
3、松开左手,将针头软管顺着软管的走势圈在头皮上,一定要顺着软管走势,这样不易把胶布撬开。用第三条输液贴粘好,但要注重胶管不能压迫穿刺前方,以免影响液体流速。在用输液贴固定后再用一条稍微长一点的防水透气胶布压住输液贴,也可绕头加固一圈。这样可以减少途中脱落,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输液贴,迅速反折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又可以防止管内剩余药液滴在病人身上或地面上。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要告诉家长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4、留置针的固定 ,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50px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时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牢固固定,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采用一条胶布固定在输液器针头的皮肤上,防止患儿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使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选用留置针穿刺时,宜选用粗而直的血管。
3、注意按压方法及封管。
4、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肤的针眼及进血管的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按压时间需3~5min,切忌边压边揉。
5、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 将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6、重新启用留置针的方法 封管后的留置针在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同时把握好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建议留置时间为5天。
7、做好宣教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不少家长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感到害怕,担心影响小儿大脑。应告知这种静脉穿刺只是头部表皮内的小静脉,不会伤及小儿颅骨和大脑。但由于个体差异(如疤痕体质者),有时头皮静脉穿刺点可能会留下一小疤痕,因此,穿刺时护士会尽可能接近发际或剃去少许头发,穿刺点位于发际内,以免在前额部位留下疤痕。并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抓掉针头。
8、加强巡回观察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 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同时善于应变, 灵活敏捷。尽力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ouyanhong@
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投稿要求:word格式;原创;拒绝一稿多投
稿费:100-1000元;小编微信:guruoguruo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2、感谢您使用本站,通过
进行查找。
3、使用搜索框直接进行搜索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全国知名脑专科医院
【重要提示】我院从日起执行广州市公立医院新的收费标准(详见医院公示或电询020-),感谢您的支持!
您当前的位置是: >>
联系电话:020-
【QQ咨询】:&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特点是: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何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新内容。现将静脉留置针应用技术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操作方法  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 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紧急心脏起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宜选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在静脉的血栓比动脉多4倍,发生在下肢的血栓又比上肢多3倍;烧伤患者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位顺序应先上肢后下肢;静脉穿刺困难者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可应用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腹壁静脉是末梢小静脉,血流慢,压力低,活动度小,静脉留置针不易脱落或堵塞,对患者的生命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1.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2& 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8]。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沿血管进针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郭德芬[9]等通过3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的研究发现,送外套管时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穿刺成功率高。&&   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操作者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定。小儿血管细,压力低,小儿头皮套管针细小、柔软,穿刺后不易回血或不回血,使穿刺判断失误。如果使用负压穿刺,既用10ml注射器的生理盐水,针头与套管针连接,施以负压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避免盲目进针穿破血管。&&   颈外静脉穿刺法:该静脉具有离心脏近、官腔粗大、位置表浅、易充盈辨认等特点。操作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暴露颈外静脉,常规消毒,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转动针芯,使针尖斜面朝向右手大拇指后折叠针翼,左手食指固定和压迫颈外静脉,拇指拉紧穿刺处皮肤,以胸锁乳突肌中点为穿刺点,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入皮后呈10°~15°角沿静脉方向行走,见少许回血即降低穿刺针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右手缓缓抽出针芯,连接输液器上的T型连接管,自粘性无菌敷料固定。&&   股静脉穿刺法:股静脉管腔粗大,血流量大,血管固定,走行直,远离心脏,呈正静脉压,不易导致空气误入,静脉周围无重要结构, 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可很快建立静脉通道,积极发挥作用。操作方法:患者下肢伸直并略外展外旋,局部消毒,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 ,股动脉内侧0.5cm处,用16G粗针刺一小口,直达皮下,右手持接20GA的Vialon管内针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干与皮肤呈30°~45°角指向脐部刺入。在进针过程中保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见内针有暗红色血液通畅流出时,右手固定内针不动,左手将外套向前进2mm ,再将针干压低至约15°角,捻转外套管向前进入股静脉这样可避免外套管打折,提高穿刺成功率。  1.3& 固定方法:通常用3L系列透明胶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既固定针体又保护针眼,此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对加长静脉留置针首先按以上方法固定,输液完毕封管后,将留置针的延长部分紧贴留置针外侧根部向穿刺端反折,然后将反折部分用胶布牢固地固定于针翼上,固定后无血液进入到留置针的反折部分,大大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2& 封管技术  2.1& 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但另据临床研究认为,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致密度极强,退针时容易将针头一下子退出留置针外,退针的均匀速度很难掌握,容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时间延长[14]。张静华等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向外拔出2/3,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头尾部,食指固定肝素帽准备拔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输液器滴管上端官腔反折,同时左手中指与大鱼际肌捏住茂非氏滴管用力挤压3~5ml,将茂非氏滴管极其下端部分腔内的液体持续压至血管内。与此同时,右手拇指和中指将针头逐渐拔出肝素帽,封管结束[15]。  2.2&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16]。  2.2.1& 肝素溶液封管: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静脉留置用肝素溶液封管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是安全的[17]。  2.2.2& 生理盐水封管:黄丽云等[18]以较为精确的病理检验方法研究了小儿不同封管药物维持时间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证实可用生理盐水替代肝素盐水封管,维持时间可达16h。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患者的封管,并可用于肝素钠禁忌症的患者。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机会,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扩大了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使用范围。但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衰、酸中毒者,使用肝素溶液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要好[19]。  2.2.3& 不应用封管液:应用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CLC2000型输液时,由于接头自身能产生正压,避免血液返流造成留置针堵塞,可完全取消封管过程[20]。  2.3& 封管液剂量的选择:适量的封管液是防止套管内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剂量多用效果最佳,但国内报道不一。有学者报道,用生理盐水10ml或肝素1250U加入5ml生理盐水内,封管成功率100%、99%[21]。陈妙娟等用生理盐水10ml及20ml进行比较,结果20ml封管,堵管率显著低于10ml生理盐水封管。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效果研究中发现,采用3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易发生堵塞[19]。  3&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有报道[22]套管针留置5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零,建议将5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另有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研究发现,留置2d与7d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认为只要注重护理,避免发生堵塞和渗漏,留置7d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d[2]。孙克莎[23]等通过对套管针的使用观察表明,套管针留置时间还受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粘稠度异常的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明显少于血液粘稠度正常者。  4&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静脉炎、液体外渗和套管堵塞。  4.1& 静脉炎的预防: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刺激及机械损伤。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易产生静脉炎。路必琼等[24]研究发现管径&3.0mm的血管留置套管针时,4d内静脉炎发生率100%,故老年人尽量选用管径≧3.0mm的静脉,如手背及四肢其他分支静脉内留置套管针。管径&4.0mm的血管最佳留置时间为3d,管径≧4.0mm的血管留置时间为5d。血管好坏是引起静脉炎因素之一,应根据输入药物选择合适的血管及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避免反复穿刺,操作时动作轻柔;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强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从套管针输入。  4.2& 防止液体外渗:嘱患者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  4.3& 防止套管堵塞:每次输液完毕正确封管,防止套管内血栓形成,保持套管针通畅。如再次输液时滴速较慢则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接到套管针上抽回小血栓或注入1:625肝素生理盐水5ml保持30min,再继续输液。如仍不通畅则应考虑拔管。  5&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5.1& 置管前的指导:应告之患者置管的优点及常见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正确处理。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局部,洗漱、淋浴时防止局部进水引起感染。适当限制肢体活动[25]。  5.2& 穿刺部位的护理: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用无菌胶布固定,隔日更换胶贴1次。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避免局部感染。  5.3&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并发症。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及体温升高,以及套管针是否通畅。一旦发生并发症,应立即拔针,并正确处理穿刺局部,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在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药液性质,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及留置针,并在封管时选择好封管药液及封管方法,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长保留时间。
我要评论:
相关报道:
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邮政编码:510510
咨询:020-(手机:)&&24小时接诊电话:
邮箱: 传真:86(020)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 服务性质:非营利性网站 粤卫网审(2013)1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脉血管发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