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2018证券投资基金考试应注意哪些误区

基金投资中的八大误区
手机上阅读文章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倾向于购买基金,基金拥有很多优势,比如分散风险、专业人员管理等,但很多人简单的认为这种“专家理财”的模式可以轻松赚钱,因此在意识上和实际操作上出现了不少误区,在此深入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误区一:买张不买跌  许多投资者往往只敢在股市上涨时购买基金,遇到市场下跌就会犹豫不决。但其实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很多时候市场下跌才是最好的购买基金的时机,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亏损的风险反而更小,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利用基金特有的功能,在低位时一点点买入,等到牛市来临的时候,收益会远远超过那些追涨的基金投资者。  误区二: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样短炒  投资基金确实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波段操作,但不适合频繁做波段。一方面因为基金在申购以及赎回的时候会有一笔不菲的手续费,会造成收益的损失。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一般都比较弱,不适合利用基金来频繁的操作。  误区三:基金必须长期持有  基金是适合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不管不问。现在市面上的基金很多,业绩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即使是近期业绩不错的基金也可能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所以,投资者应该定期检查自己所持有的基金业绩表现。  误区四:持有基金数量越多越好  资产组合配置并不是简单的买入若干只基金。由于不同类别的基金投资方向不同,收益与风险也不同,如果脱离基金的类别做组合配置,并不能很好的达到分散风险或获取超额收益的效果。  误区五:注重短期业绩  对于基金来讲,很少有长时间一直排名靠前的。每一年的冠军基金,最多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业绩很突出,其他时间业绩一般。比如,因为基金经理擅长某种风格,或者对某些行业特别有心得,在某个年份中,一旦市场风格和基金经理个人风格契合时,他们往往可以获得好成绩。  所以选择基金的时候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只是短期的业绩,更要看多个年份。比如过去1年、2年、3年甚至5年的业绩,如果某只基金在各个年份中都能排在同类基金的前1/2甚至1/3,那么这只基金未来表现持续稳健的概率就比较高,至少比前一年最热门基金后续表现稳定的概率高。  误区六:注重星级排名  很多投资者在挑选投资的基金时,都会参考评级机构给出的星级排名进行筛选。但是我们不能只依靠评级去选择,在上百只基金中,评级的结果只能帮你缩小选择范围。基金没有最好和最差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  评级高的基金未必适合你,比如有些五星基金,调整后的回报的确很高,但风险也很高;有些评级只有四星,但整体回报稳定。还有些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评级上并未变动,但未来能否持续良好业绩还是个疑问。所以,目前获得高评级的基金并不是永远都好,目前评级较低的基金未来也未必会差。还是要综合短、中、长期业绩、基金管理者、评级、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多维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误区七: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越长越好  这句话并不完全错,但投资者在选择老基金经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有些基金经理从业时间很长,但历任业绩很少有突出的,他们的操作模式可能已经成型,对其业绩大幅提升的预期要下降。2。工作多年的老基金经理,很多兼任了其他管理性职务,因此体力精力均有所下降。基金投资在具备较高的操作准确率情况下,投入精力与收益是正向关系,因此投资总监直接管理的基金并不一定优于旗下专职经理管理的基金。  误区八: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稳定性佳  很多人总是感觉“人多力量大”,有安全性,其实一位基金经理和多位基金经理基本没有区别。在三位经理的组合中,其中一个人的作用可能要占到50%;双经理的组合中,一个人可能要占到80%。所以,找到那个最重要的人,然后根据他来分析这只基金就足够了。  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证券研究所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无法保证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报告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海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DF371)
[热门]&&&[关注]&&&
ABCDFG H JMNPQRS XYZ
网友点击排行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客服邮箱:|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
CopyRight&&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沪ICP证:沪B2-&&网站备案号:沪ICP备号-1
ABCDFGHJKMNPQRSTWXYZ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走出“买基金常亏钱”怪圈——基金投资应避免三大误区|基金|误区|投资者_新浪新闻
走出“买基金常亏钱”怪圈——基金投资应避免三大误区
走出“买基金常亏钱”怪圈——基金投资应避免三大误区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适合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可以不管不问,也不宜像股票一样频繁买卖。同时,投资者不应盲目迷信基金的绝对收益,应结合自身投资目标、风险偏好、资金数量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和投资策略——  近5年以来,我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行业均快速发展,管理规模均突破10万亿元大关,公开募集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早已是大众熟悉的主流投资工具。  基金管理规模庞大,公众参与非常广泛,但并不代表我国基金投资者在投资专业水平上有了很大飞跃。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大部分基金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往往处于弱势,投资若干年仍然稀里糊涂亏钱者不乏其人。如何避免“买基金常亏钱”的怪圈?日前,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多名业内专家。  误区一:   不懂得何时该“放手”  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买基金常亏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基金投资何时该“放手”。  在基金投资市场,有很多投资者普遍存在“亏了就一直拿着,要等它有朝一日涨回来”的心态。可实际情况却是亏损的基金往往一直亏损,盈利的基金则更加赚钱。反而是那些赚了钱的基金,会被提前卖掉,选择赶紧“落袋为安”。  亏损的基金卖不卖,赚钱的基金留不留,说到底是一道“放手”与“不放手”的选择题。对于选择困难的投资者,不妨在查看基金业绩时,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业绩、最大回撤、市场风格变化、仓位变化等指标,综合考虑亏损基金是否具备“拯救”并继续持有的必要。一旦决定继续持有,可以采取定投摊薄成本、单次申购等方法,增加持有基金份额,稀释亏损额度。  在私募基金领域,投资者选择“不放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于迷信清盘线。好买财富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清盘线设置的初衷,是敦促基金经理及时止损,但有很多投资者却容易误认为,基金由于设立了清盘线而会变得更安全。  “过分迷信清盘线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例如,一般私募的清盘线设置在0.8元。部分投资者认为,投资股票型私募基金即可享受股票市场的收益,而最大的风险在亏损20%。事实上,由于流动性等原因,组合未必能将损失控制在20%以下。”曾令华说。  “不放手”的另一个表现是过于迷恋热门基金、热门组合和热门策略。有些投资者对资源类基金、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主题基金非常痴迷,殊不知这些主题基金往往是一时的热点产品,比较适合波段操作,一旦市场热点出现切换,基金业绩往往会大幅下跌。  “尽管主题基金的波段操作可能获得收益,但对基金投资者有较高要求,一般投资者只知道一直持有,不会根据市场轮动来做波段操作,即便短期盈利,也会在下次热点切换时损失掉。”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说。  误区二:   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  股市、债市、商品市场等基础市场是基金投资的风向标,因此很多投资者一般采取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的方式,意图规避风险、增加收益,事实证明这样“跟得太紧”反而容易亏钱。  择尔裕首席培训师、基金研究专家刘佳认为,紧跟市场风格操作的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大盘如果是熊市,那么买基金都亏钱。“A股市场曾经历多轮牛熊周期。数据显示,在熊市中,有3种基金能够比较好地回避股市下行风险,即蓝筹风格基金、消费主题基金、量化基金。采用定投或者单笔申购的方式,在下降市、震荡市中投资这些基金,也有可能淘到金子。”刘佳说。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大盘如果不涨,买基金就不赚钱。对此,刘佳表示,从指数来看,2015年8月沪指处于3400点区间,如今点位没有太大变化。虽然两个时期指数的点位差不多,但部分绩优基金已连续创出新高,这说明基金投资时选对基金经理非常重要。  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的根源还是把证券投资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作。基金与股票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基金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问题。许多投资者往往只敢在股市上涨时购买基金,遇到市场下跌就会犹豫不决。但历史已多次证明,市场下跌才是最好的购买基金的时机,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亏损的风险反而更小,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  同样的道理,基金不可以像股票一样短炒、炒差,基金投资者不应过分迷恋短期业绩排名、基金管理人的职务高低等信息。投资基金虽然可进行一些适当的波段操作,但不适合频繁做波段。因为基金在申购以及赎回的时候会有一笔不菲的手续费,会造成收益的损失。普通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一般都比较弱,不适合利用基金来频繁操作。  总的来看,证券投资基金是适合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不管不问。目前市面上的基金很多,业绩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即使是近期业绩不错的基金也可能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所以,投资者应该定期检查自己所持有的基金业绩表现。  误区三:   盲目迷信绝对收益  在公募基金的业绩评价体系中,相对收益排名至关重要。通俗地说,即便大盘跳水杀跌,所有基金亏了钱,但某只基金回撤较小,也可以在收益排名中名列前茅。而私募基金则追求绝对收益,注重基金管理人能否为投资者赚到“真金白银”。这两大类基金对于收益的理解和业绩评价有本质区别,投资者在选择过程中不要盲目相信所谓基金排名、评级等信息。  曾令华表示,私募基金以绝对收益为标榜,但真正能做到绝对收益的非常少。据好买财富统计,2013年成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125 家,其中每年实现正收益的有68 家,占比仅为6.04%。通俗地说,所谓的绝对收益只是在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产品,能做到连续多年都不亏欠的基金真是凤毛麟角。  其实,盲目迷信绝对收益的根源还是投资者对自身投资目标不够明确,不知道投资目标、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率和资金需求,这就容易造成投资过程中越买越亏的现象。比如,有投资者想利用养老资金理财,却购买了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结果定投多年发现,这类基金的风险很高,收益波动很大,并不能满足养老需求。  要避免走入投资目标不明的误区,可以采用组合基金、设计定投策略和投资公募FOF等方式。以组合基金为例,投资者一般可以针对自己的养老、入学、短期理财等不同需求,设定特定的投资组合,以多只业绩稳定的基金为核心组合,增加组合的灵活性。  同时,投资者还可选择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实现一定期限内的稳健收益。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贾志表示,定投好处非常多:一是定期投资,积少成多;二是不用考虑投资时点,避免人为的主观判断失误;三是平均投资,分散风险;四是复利效果,长期可观,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收益,通过利滚利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复利效果越明显;五是只需办理一次性手续,今后每期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而带有大类资产配置味道的公募FOF投资则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分散风险,实现长久、稳健的收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琳 李晨阳)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我们经常听到,创业投资就是投资未来,但对于创业投资,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为你揭示创业投资的几个误区。误区1创业投资和普通投资一样创业投资的投资期限非常长,因此资金来源主要是长期投资者,并且资金的筹集方式不同于普通基金,通常采用资金承诺方式。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设立时,不一定要求所有合伙人投入预定的资本额,而是要求投资者给予承诺。当管理者发现合适的投资机会时,他们只需要提前一定的时间通知投资者。因此,创业投资宣称的筹集资本额只是承诺资本额,并非实际投资额或者持有的资金数额。误区2创业投资基金收益一直都很很高通常人们在考察创业投资基金的收益情况时,会以时间为横轴,以收益率为纵轴画出一条曲线。通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这条曲线的轨迹大致类似于字母J,因此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成为J曲线效应。形成J曲线效应的原因是,在一支创业投资基金运作之初,基金要开始支付管理费和开办费用,然而这时基金所投资的项目还无法立刻产生回报,使得基金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收益为负值。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基金开始有项目推出时,基金收益率就会快速攀升。从投资者的角度,J 曲线效应的启示是,在一项长期投资中过分看重短期收益情况,不利于投资者追求并实现长期目标;而基金管理人的目标则是尽量缩短J曲线,以使基金尽早实现正收益。误区3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没啥区别私募股权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就是股民常讲的「私募基金」)是两种名称上容易混淆,但实质完全不同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属于一级股权市场范畴,它将伴随企业成长阶段和发展过程,依靠企业价值的提升而获利。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二级证券市场,通过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获利。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股权投资基金首先选团队,没有好的管理团队,这个基金很难做出好的业绩;选择证券投资基金,首先选业绩,过往战绩往往预示这只基金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误区4股权信托与股权投资信托一样股权信托与股权投资信托的不同在于:前者的委托人是拥有股权的股东,而后者的委托人是拥有资金而希望收购股权的投资人;前者的信托财产是股权,而后者的信托财产是资金;前者业务中受托人管理的重点是按照委托人意愿行使好股权,后者业务中受托人管理的重点是用资金收购预期可以获利的股权。误区5经济形势不稳,不敢创业投资创业投资人的投资风格很多,他们倾向于投资熟悉的行业,在目标企业的选择上有行业的偏好,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行业受利。即便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局面下,被投企业更容易被低估,创业投资也能取得超额收益。从长时间看来,创业投资往往可以成功穿越经济周期,回报优于股票市场。误区6无形资产不值得投资有人认为投资主要是看企业,把人放到一个次要的地位,有的时候就是看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看看固定资产有多少,而对管理团队各方面研究不够。实际上,对于创业投资尤其是早期项目而言,企业第一位的还是人,人是企业唯一不可复制的经营要素。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无形胜于有形,就是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有形资产。误区7资金比资源重要目前,部分创业投资机构觉得我能够做甲方,我能够做私募股权投资,因为我有钱。但要知道,对创业投资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资源。有钱的机构很多,比如银行。银行为什么不做创业投资?难道是银行没有资源?银行自己很清楚,去投资做了股东的话,自身管不了这么多企业,没有那么多的专家打理这件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一个创投机构,资源比资金甚至还要重要。误区8尽职调查有专家就可以了有些投资机构会认为,做尽职调查,就让会计师和律师去就行了。要知道,会计师和律师更多的是了解一个企业的过去,利用他的一些法律条款,会计师的一些准则,用静态的眼光去看待企业。但一般来说,真正懂企业经营的会计师和律师是不多的。对企业来说,看过去,只是看它有多少资产、资产上有没有瑕疵、或有负债等等。那么创业投资应该看什么呢?看公司的未来,看它的业务,这个是最重要的,这方面往往是会计师和律师的薄弱环节。创业投资要真正挖掘出一个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经营业务或者叫经营性的审计。在这个阶段,不要把期望值都放在会计师和律师的身上,更多主要看自己,或者说借助其他第三方的投资顾问(这个顾问是精通企业经营业务的)这些专家来帮你把握。误区9高科技就是高成长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高科技企业就是高成长企业,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科技如果能带来成长,必须要带来现实的利润,带来现实的现金流。迄今为止,只有两种方式可行:一种是拓展外部市场需求,引领新的消费,如微软的视窗软件,迎合了整个 IT 时代的到来;另外一种方式是内部挖潜,就像沃尔玛一样,把一颗卫星放到天上,对全球的几百家店的物流、仓储、财务等方面进行集约化的管控,提高了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只有外部扩张市场和内部挖潜这两种方式,用科技的手段带来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给企业带来高成长,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方式。高新科技企业往往又有高新技术成果或者技术团队,技术成果变成实际产品,成果转化没个几年甚至十几年很难完成;即使出了实际产品形成订单,再到利润形成也还有一定的周期;所以高成长性不一定是高新科技,高新科技企业也不一定就是高成长性企业!误区10只要赚钱就值得投资也有人认为,有盈利机会的行业就值得关注。实际上,有些机会是生意,而不是企业。比如,开家庭装修公司,做一个电脑维修公司,一年可能赚几十万,明年还可能增长 30%、50%,但这只是一个生意。这种行业壁垒非常低,很难形成品牌、渠道、壁垒等竞争优势。在这个角度来说,尽管能赚钱,但它只是个生意,不是企业。它在投资的价值方面,是要打一个折扣的。一些具有前景企业,在研发期布局时间都比较长,为未来的利润做准备,但利润高速增长时候,就可能轮不到你投资了,也就是创业投资要有前瞻性!误区11对传统行业不屑一顾有人片面认为,传统行业是不值得挖掘的,创业投资追求的就应该是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请注意,中国的优势恰恰在于有 13 亿的人口,我们的消费市场非常的庞大。相比较那些发达国家,我们在很多的传统行业上,行业集中度都偏低,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种空间有两种:一类是消费的升级、产业升级;一类是行业整合。如果能够把这两个要素挖掘好的话,实际上传统行业也有非常好、非常大的一些投资机会。误区12规模就是效益还有人认为,那我去做企业的话,要把企业做大,规模上去,自然就有经济效益了。要知道,规模大小不只取决于你的规模,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精力把这么大的企业管好。一个企业并不是越大越好,实际上这是种艺术上的平衡。这就比如牧民在放羊,几只羊的时候,养得很好,每年赚的很稳定;当放到一群羊,主要的饲料资金,人员配备,养殖技术跟不上到头来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就不只是企业的思维,就需要产业的思维了。误区13不问资金的来路创业投资的资金大部分是向不同的投资人募集来的,但如果投资人本身出现一些问题的话,事情就变的很尴尬。所以在资本募集的环节上,一定要注意资金的来路,要选择好投资人。误区14企业需要的就是资金有些投资机构重投资轻管理。要知道,把钱投进去只是一个开始,「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从恋爱到婚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属性的阶段。很多机构在这个环节上心里准备不够,以为钱投进去,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了,有时恰恰相反。许多时候,企业不仅仅需要资金,更需要的是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资源,引进高效的管理体制。误区15跟风式投资就好有些人认为,只要跟在大机构后面,跟风式投资就行了,没有必要自己看项目。这样的方式参与投资也无可厚非,但现在优质资产和优质项目越来越少,参与投资的人却越来越多,能不能保持成功率和收益率,这是首先是个问题。其次,“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项目是否准确,无从判断,即便是项目本身没有问题,也面临成本高的问题。这种盲目的做法极易踩雷造成资金损失。如何才能避免这些误区、把握创业投资的精髓呢?没有专业的指导,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那么即便你竭尽全力,也有极大可能是在做无用功&日,由前海创投孵化器联合中国TOP50知名创投机构,打造的新锐产业投资家成长营(第四期)将正式开营,来自众多来自一线创投机构、拥有多年创投实战投资经验的资深导师、产业人士,将齐聚深圳,为与时俱进、拥有梦想而又实干的企业家们,打破传统企业经营思维,把实业经营上升到产业投资的思维高度,用创投的眼光去发展壮大企业、布局未来,共享新产业、新经济的时代红利。席位有限,失不再来!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http://spider.nosdn.127.net/209f1de6e2fbc.jpeg私募基金有哪些投资误区?投资私募基金需要注意什么?
私募基金有哪些投资误区?投资私募基金需要注意什么?随着私募监管的趋严,私募也逐步走向更规范化,一些投资者亦是将眼光聚焦到了私募投资上。
有哪些投资误区?投资私募需要注意什么?随着私募监管的趋严,私募也逐步走向更规范化,一些投资者亦是将眼光聚焦到了私募投资上。这一两年,股市像是过山车,大起大落,速度超快,分外刺激。那些血与泪啊,简直只能化为关灯吃面啊。
同股票相比较而言,私募基金反倒是一个还能接受,收益也可观(当然风险也是高)的理财方式。毕竟,投资私募基金,会有专业的人员去管理这笔财富,在风险上也可得到一定的化解。那是不是说,只要是合格投资者,有钱任性,闭着眼就适合私募呢?of course,不是。
对于私募投资而言,想取得较好的效益,选择产品比较关键,也就是得选择一款适宜的私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购买私募基金应当避免的那十大误区,都是坑啊(城里人套路深,我真的好想回农村)。
误区1.私募都很高 风险都一样
因为坊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私募的传说,各种造富啥的,使得不少投资人会觉得,只要是私募产品,它的收益一定就很高。然而,实际上,并不是酱紫。一款私募基金产品会依照定位投研能力,有所差异,盈利能力各不相同,也就是并非全都高收益。比如,一级市场的私募(PE私募股权投资),风险大收益高;二级市场的私募(股票型策略或事件驱动策略等策略类型),亏损看管理人的判断;俗称避险基金,一般较为安全,但也有特殊情况。所以,购买私募要注意依据自身风险偏好。
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近3个月收益率:
近3个月收益率:
近3个月收益率:
分红0.0600
分红0.0068
分红0.0075
分红0.0001
分红0.0030
分红0.0070
分红0.0070
分红0.0100
分红0.0100
分红0.0150
0家五星评级
0家五星评级
0家五星评级
1家五星评级
2家五星评级
0家五星评级
0家五星评级
0家五星评级
0家五星评级
0家五星评级
年收益18.8293
年收益18.393
年收益17.3365
年收益17.2034
年收益16.2491
年收益15.7238
年收益15.2705
年收益14.539
年收益14.511
年收益13.9
年收益-30.5785
年收益-45.3992
年收益-28.9192
年收益-36.0871
年收益-21.732
年收益-34.6346
年收益-48.2402
年收益-6.4046
年收益-47.7589
年收益-20.7701
基金经理:
累计从业时间:
任职起始日期:
现任基金公司:
基金经理:
累计从业时间:
任职起始日期:
现任基金公司:
基金经理:
累计从业时间:
任职起始日期:
现任基金公司:
最高认购:0.10%
最高认购:0.10%
最高认购:1.50%
最高认购:0.30%
最高认购:0.10%
最高认购:0.50%
最高认购:0.00%
最高认购:0.50%
最高认购:0.10%
最高认购:0.50%
最高认购:2.00%
最高认购:1.50%
最高认购:0.80%
最高认购:1.50%
最高认购:1.00%
最高认购:0.10%
最高认购:0.50%
最高认购:1.50%
最高认购:1.00%
最高认购:1.50%
金投网下载上海证券王毅:走出基金投资的误区
  证券时报记者 杨 波
  编者按:中国基金业已走过12年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有许多难题待解。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参与各方还不成熟,投资者短线思维严重,基金公司也难抑跑马圈地的冲动,媒体对基金业的报道也有诸多混乱不专业之处。应该怎样认识基金、理解基金、投资基金?如何才能走出基金投资的误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毅博士在摩根大通工作多年,对中美两国基金业都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我们特别邀请王毅博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基金投资 低成本高效率
  证券时报记者:有经济学家说过,共同基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您怎么看?
  王毅: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共同基金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使广大投资者,特别是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能够参与资本市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我们这里说的投资基金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即通过分散投资提高风险-收益交换的效率,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往往非常集中,承受了太多不必要的非系统性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个人投资者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直接投资股市,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工程师、医生、其他专业人士应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各自的专业领域。投资是一门专业,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应将投资交由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来管理。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做不过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在通货膨胀已成常态的今天,理财已成普通老百姓必须要做的事,基金是否是一种较好的理财工具?我们应该买股票还是买基金?
  王毅: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总有少数投资者,其投资业绩非常亮眼,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但大多数投资者既不是投资天才也不受上帝的恩宠。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专业训练,做投资决定时容易情绪化,并且时常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仍不能比基金的平均业绩做得更好。
  心理学上,我们更看重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所赚的钱,这没什么错。但是,如果一个投资者年复一年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没有比基金的平均业绩做得更好,那么理性地讲,这个投资者应该简单地投资基金。在投资上,我们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也应该讲社会分工。
  基金不能创造奇迹
  证券时报记者:作为新兴市场,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很强,有2007年的大赚,也有2008年的全面亏损,基金经理赚钱时被追捧亏钱时挨骂是常态,应该怎样理解基金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王毅:中国基金业经过12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一个巨大的挑战是要使社会公众,包括投资者、基金从业人员、媒体,更好地理解基金。
  理解基金,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理解基金无法做到什么。基金不可能创造奇迹。股市大涨的时候,股票型基金整体上不可能跑赢大盘,因为当你把股票型基金持有的股票放在一起,你得到的基本上就是股票市场。股市本身不可能跑赢股市,就像人不可能靠抓自己的头发升空一样。同样,股市大跌时,股票型基金不可避免地要亏钱。这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我们的媒体上有太多误导投资者的东西。前一阵,看到一篇报道,说是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全体亏损,基金公司向投资者明确致歉者寥寥无几,并且,引用某些投资者的话说: 你们怎么处理我们的钱了?
  我们的媒体上有太多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这篇报道的作者假定,基金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能够赚钱,都应该赚钱,这是对资本市场的无知,对基金投资的无知。在股市大跌的情况下,股票型基金亏钱是正常的,不亏才是不正常的。基金经理不是魔术师,变不出钱来。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似乎并不为我们所相信和理解。今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跌了近30%,股票型基金总体只跌了大约20%,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对基金的责备。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不利于基金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受害的其实是基金投资者,因为这只会给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施加无谓的压力,迫使他们试图做自己无法做到的事,而不是尽力做好他们能够做好的事。
  那么,什么是基金能够做到的呢?基金比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做得要好。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不要追捧短期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在国内,老百姓买基金、客户经理推荐基金往往都较看重基金的短期业绩,老百姓应该怎样选基金,怎样投资基金才是正确的方法?
  王毅:基金最有效的使用是作为资产配置与长期投资的工具。基金投资不是一百米短跑,而是马拉松。美国人拥有基金的平均时间在五年以上,长期投资理财的意识更强。
  短期业绩排名以及投资者对基金短期业绩的追逐,无疑将基金推向了一条短跑赛道,基金经理很难坚持自己原来的投资策略与投资风格。短期业绩排名的压力强化了基金追涨杀跌、追逐热点的冲动,这样不仅放大了基金业绩的波动性,往往也损害了基金的长期收益。
  对于那些短期业绩超好的基金,投资者应该思考、分析其业绩的可持续性,不要盲目买入。事实上,很多短期业绩表现较平淡的基金,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中长期却有相当不错的表现。投资者应该关注更长周期下的基金业绩表现。
  我们呼吁社会各方,能够给予基金相对宽松的空间、相对较长的时间,这样,一些风格稳健、注重持续投资回报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产品才能得以浮出水面。
  基金销售
  不应过多依赖短期业绩表现
  证券时报记者:不仅投资者短线思维严重,基金公司自己在营销中也常常拿短期业绩说事,这样状况有否改变?怎样才能改变?
  王毅:基金销售不能太急功近利,不应过多依赖基金近期的业绩表现,也不应过多依赖“明星基金经理”,这样做很危险,因为基金短时间内的出色表现往往不可持续,我们的许多明星基金经理其实并没有经过足够长时间的考验,千万不要给投资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因为他们很快会失望的。
  我们应该告诉投资者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就是:基金不可能创造奇迹,基金管理人不是魔术师,基金投资不是变戏法,股市大跌的时候,股票型基金不可避免地要亏钱,股市大涨的时候,大多数股票型基金并不能跑赢大盘,但是,基金仍然要比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做得好得多。只要投资者真正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基金的整体销售就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并且基金的持续销售就会容易得多。
  坚持基金是长期投资的工具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我们都知道从理论上来说基金投资应该是长期行为,那么,应该长到多少年?
  王毅:好的、实用的东西往往是简单的,投资基金其实也是一样。我们的环境中有太多应景的东西。这个星期股市表现好了,我们告诉投资者买股票型基金,下个星期股市跌了,我们告诉投资者买债券型基金,搞得投资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基金是长期投资的工具。从三年、五年、十年、更长的时间段上来看,这个星期股市的涨跌不是大家需要关心的。我们的基金研究员喜欢把投资基金的策略基于我们对未来几个月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走势的预测。其实,就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最有效的基金投资策略是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表现相对稳定的基金,长期持有。经验证明,长期而言,这种简单的策略要比各种复杂的策略有效得多。
  其实,基金业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发展乃是因为基金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有效的长期投资工具。
  长期投资在国内不是非常被认同。一是因为在我们这个经济发展时期普遍存在的快速致富的心态;二是因为我们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但问题是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并没有预测市场的能力。
  基金不具择时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投资策略有什么差别?国内公募基金有没有按照相对收益的投资策略来操作?
  王毅:相对收益策略, 目标是要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方法不外乎选证或择时, 即根据对市场时机的判断小幅调整基金的仓位。美国的共同基金大多遵循相对收益策略, 并被要求维持充分投资的状态, 以保证基金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有效性。
  绝对收益策略, 目标是要在任何市场条件下产生正的投资收益, 方法是基本上对冲掉市场风险, 通过选择证券或某种类似套利的做法来产生投资收益。这主要是对冲基金的做法。
  国内公募基金的操作似乎是介于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投资策略之间, 仓位频繁、大幅调整。这大大降低了基金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有效性。而且, 我们的研究表明, 这样做事实上损害了基金的投资收益, 这与国外的经验完全一致。
  证券时报记者:国内的偏股票型基金换手率普遍较高,是否代表基金经理有较强的择时能力?
  王毅:我们对过去三年的研究显示,70%以上的基金肯定不具择时能力,择时事实上损害了基金的业绩表现。这与国外的经验一致。这里的启示是,如果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基金管理人都没有预测、选择市场时机的能力,那么理性地讲广大的基金投资者,应该简单地遵循长期投资的理念,避免频繁的短线操作。
  上证基金评价
  不把运气误作真正的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能不能谈谈上证基金评价的特色?
  王毅:上证基金评价的核心是对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的评价。具体来说,我们对基金的评级是基于对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的三个最基本方面的评价,即管理风险-收益交换的能力、市场时机选择的能力和股票、债券选择的能力。在方法的设计上我们努力不把纯粹的运气误当作真正的能力。
  我们强调对基金能力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对基金过往业绩进行评价,因为只有能力驱动的业绩才是稳定的、可持续的。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希望我们的基金评级对投资者选择基金真正有所帮助。
  目前,我们研究中心基金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选证能力、择时能力及夏普比例、下行贝塔等,提供三年、五年评级。
  证券时报记者:投资者教育我们谈了多年,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什么工作可以做?
  王毅:投资者教育对中国资本市场和基金业未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媒体当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建议我们的学校从初中或高中开始开设理财和投资方面的课程,逐渐使理财和长期投资成为我们国民理念的一部分。
  以平常心看基金经理
  证券时报记者:人才的频繁流动是中国基金业的一大顽疾,一方面是基金经理频繁流动,一方面是高管频繁流动。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两个问题?
  王毅: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基金经理的工作变动。基金经理出走私募的一个原因是国人长期投资理念的缺乏,对短期投资业绩表现的要求给基金经理施加太大的压力,使他们难以按照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来操作。
  基金公司应该在产品设计、投资决策、操作流程上下功夫,尽量减少对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依赖,其实大多数基金经理并没有超常的投资能力,对基金经理过度依赖往往增大基金投资业绩的波动性、不稳定性。我们的许多所谓“明星基金经理”其实并没有经过足够长时间的考验,国内明星基金经理的比例之高,令人惊讶。美国有大约8000只共同基金,但称得上明星基金经理的并没有几个。
  证券时报记者:每一次基金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时候,就有关于公募基金是否该收取固定管理费的讨论,对此,您怎么看?
  王毅:最近对基金收费问题指责不断。这个问题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算账的角度或许要换一下,如果我管理你的钱亏了10%,而你自己管理的话很可能要亏15%,那么我收你1.5%是否合理?我们或许应该这么来算这个账;其次,固定管理费率固然有问题,但其他收费机制也有问题。例如,与业绩挂钩的收费机制很可能导致基金管理人过度追求短期业绩,牺牲投资者的长期利益;最后,基金收费与投资者服务的问题,最终需依靠增加基金公司(特别是创新型基金公司)、增加基金、增加竞争来解决。
  做负责任
  的基金评价
  “基金投资业绩评价的关键,是要有效地区分真正的能力与纯粹的运气,因为只有能力驱动的业绩才是稳定的、可持续的。”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毅微笑着说。
  在海外多年的王毅儒雅而博学,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求学,获美国达拉斯德克萨斯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更有在摩根大通10年的工作经历,对海内外资本市场与基金业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认识。
  “在基金评价中,努力有效区分真正的能力与纯粹的运气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有助于投资者理性地选择基金,亦有助于鞭策基金管理人努力提升投资管理的能力。”王毅告诉记者,“我们特别强调对基金市场风险的精确度量,因为这是精确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超额收益的前提性条件,也是有效地区分运气与能力的前提性条件。”
  在采访中,王毅特别强调责任一词。
  “基金评价应该有助于基金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理念”,王毅的基金评价哲学是,鼓励基金管理人切实遵守基金契约与投资业绩基准,为基金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净值增长排名。
  中国是新兴市场,投资者尚不成熟。“作为第一批具备协会会员资格的基金评价机构,我们有责任培育和引导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长期投资理念,让老百姓把基金投资看作财富长期增长的一条途径,而不是快速致富的渠道。”王毅希望,能够以自己的专业视角与专业知识,与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未来。
(责任编辑:范晓勇)
搜狐理财博客热点
人社部关于《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11月15日公布并征求意……
搜狐理财社区话题
基金:06年以前工资低,积蓄较少。主要是存款,买点国债……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理财媒体封面
理财?大视野
王林:从制度监管等方面加大对基金持有人的保护…
包括能源、铝、多种金属、黄金、贵金属…
开放式基金已带动中国基金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0年。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