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为王 北面为臣 是什么比喻意思

南面为王,北面而问
我的图书馆
南面为王,北面而问
日期: 作者:王瑞来 来源:文汇报南面为王,北面而问 ——宋代士大夫的政治精神资源  王瑞来  王安石“北面而问”与“迭为宾主”之说,一直为历代知识人所接受。如果说承续道统,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北宋士大夫对先秦君主论的再阐发则是重要的一环。虽然废除了“坐而论道”,但在精神上却与君主平起平坐,南面为王的君主须“北面而问”,身为臣下的士大夫可以与君主“迭为宾主”,所以有自信,有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那时起,中国知识人在精神上便不再跪下。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拗相公王安石每每有惊人之语。除了被当时人归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畏”之外,王安石还有一句话,曾经颇为人所诟病:  若夫道隆而德骏者,又不止此。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  这是四十四岁时的王安石在《虔州学记》中写下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对于道行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是天子,也要转过身来虚心请教,而尊其为主。  向来,宫殿之中,都是天子坐北朝南,南面为王。而王安石却为南面为王的天子设置了一个北面而问的尊贵的对象。那么,这个要皇帝来北面而问的对象是什么人呢?我们需要看一下连接这句话的完整文脉:  夫士,牧民者也。牧知地之所在,则彼不知者驱之尔。然士学而不知,知而不行,行而不至,则奈何?先王于是乎有政矣。夫政非为劝沮而已也,然亦所以为劝沮。故举其学之成者以为卿大夫,其次虽未成而不害其能至者以为士,此舜所谓庸之者也。若夫道隆而德骏者,又不止此。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此舜所谓承之者也。  简单地归纳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士是作为国家管理者出现的,学而有成者成为高级官员。而其中的精英,是天子都要调换位置加以礼敬请教的。皇帝需要北面而问的对象就是士。  对于这种打击皇帝权威的话语,徽宗时期,陈瓘在《尊尧集序》中首先发难:  臣伏见治平中安石唱道之言曰:道隆而德骏者,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自安石唱此说以来几五十年矣,国是之渊源盖兆于此。臣闻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定则不可改也。天子南面,公侯北面,其可改乎?今安石性命之理,乃有天子北面之礼焉。夫天子北面以事其臣,则人臣何面以当其礼?  在打着王安石旗帜的蔡京专权时期,陈瓘因此被列入元祐党籍,除名远窜而死。南宋初年,反思北宋覆亡的教训,出现了否定王安石变法的声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陈瓘被恢复名誉。《宋史》卷三四五《陈瓘传》载:  绍兴二十六年,高宗谓辅臣曰:“陈瓘昔为谏官,甚有谠议。近览所著《尊尧集》,明君臣之大分,合于《易》天尊地卑及《春秋》尊王之法。王安石号通经术,而其言乃谓道隆德骏者,天子当北面而问焉。其背经悖理甚矣。瓘宜特赐谥以表之。”谥曰忠肃。  宋高宗褒扬陈瓘与恼火王安石,都在于尊王与否。分析高宗的心理,自然也有树立非长而立的自身权威意识存在。那么,如何看王安石“北面而问”的表述呢?  清人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卷十一认为这句话乃“解经之言,非见之章疏,等之新法”。蔡上翔这样为王安石辩解,其实内心里还是觉得王安石这句话有悖君臣之义,所以强调说只是学术层面的话语,并非书之奏疏的公开言论,也没有付诸于新法。我觉得蔡上翔或出于心有忌讳,或出于认识局限,仅仅点出了这句话包含的解经事实,却没有展开论述,也未能深入分析王安石这句话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因素。  蔡上翔说王安石这句话是解经之言,的确有事实依据。因为无论北面而问,还是迭为宾主,王安石都是有着典籍出处的。《吕氏春秋》卷一五《下贤》云: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  对这句话,汉代高诱注云:“善绻,有道之士也,尧不敢以自尊,北面而问焉。”又注云:“人轻道重也。”庄子则在《外篇·田子方》章讲述了一个周文王的故事之后说:  文王于是焉以为太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  这些典籍虽非儒家经典,讲述的却是儒家圣人的故事,所以王安石的话可以视为广义的解经之言。而“迭为宾主”则明确见于儒家经典《孟子》的《万章》下篇:  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这里,孟子讲的是尧与舜的故事。是说尚为平民的舜去见帝尧,帝尧让自己的女婿住在厢房,把好房间提供给舜住,在宴会时,与舜互为宾主。孟子认为,这就是天子结交平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部文献《庄子》《孟子》《吕氏春秋》产生的时代均为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室尽管衰微,周天子还有个名义存在,要想称霸,必须“尊王攘夷”,必须“挟天子以令诸侯”。进入战国时期,则成为无天子时代。然而,诸侯国君的权威尚未得以树立。君臣以义合,这是承继春秋以来的政治传统,“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战国时期的士的流动更为活跃,游走兜售于列国。当此之时,不仅如战国四君子网罗数千门客,甚至连鸡鸣狗盗之徒也纳于门下,各国国君更是以纳士为先。苏秦、张仪演出了合纵连横的大剧。得士则兴,失士则亡,昭示着那个时代士的力量。“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与君主平起平坐“迭为宾主”的孟子,说出了让君主“勃然乎变色”的这些话语。在无权威的时代,士人在历史上首次显示了强势的辉煌。  秦皇汉武,大一统集权王朝树立起至高无上的皇权,士人成为了皇权的奴仆。除了在东汉的清议和太学生运动显示出一抹亮色之外,士人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强势。  然而,星移斗转,历史走进了宋代。大规模的开科取士,朝廷无意识的政治行为,在客观上最终成就了士大夫政治。“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从上到下全面主宰了政治,再现了曾经的辉煌。那句为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与士大夫之天下”,其实不过是体现与君主权力共享的政治取向。宋代的士,其志不仅仅在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士人的终极理想。在这几句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豪迈话语中,我们看不到君主的存在,高扬着那一代知识人的无比自信。  在君主制政体之内崛起的士大夫政治,需要拥有与名义上至高无上的皇权相抗衡的武器。宋代士大夫重新拾起“君臣以义合”的主张,尽管此君非彼君,战国时的诸侯国君与后世作为皇帝的君主不可同日而语,但同样的一个“君”字,让宋代士大夫们进行了有意的概念错位,从而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君主论就成为抑制皇权的重要理论资源。不仅王安石运用先秦文献,捻出“北面而问”和“迭为宾主”的话语,就连相传写过《辨奸论》抨击王安石的苏老泉,甚至也写下过这样的话语:  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尊其爵,厚其禄,重其权,而后可以议天下之机,虑天下之变。  这几句话表现出的程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王安石所说的“北面而问”和“迭为宾主”。所描述的情形,“与主上若朋友”。这句话是熙宁时期人们形容王安石与宋神宗的关系。苏老泉这段见于《嘉祐集》卷四《论衡·远虑》中的话语,又被宋朝的史官记入国史,因而我们今天从《宋史·苏洵传》中也可以读到。老泉有许多言论,国史唯独援引了这段,则说明包括宋朝史官在内,“君臣以义合”,变君臣为师友,共治天下,是宋代士大夫的集体意识。这正是王安石说出“北面而问”和“迭为宾主”的时代背景因素。  “迭为宾主”其实不仅是王安石借古喻今的政治期许,更是士大夫政治下的实际状况。与王安石同时的曾肇在元祐期间写下过一首《迩英阁侍讲筵作》诗。诗云:“二阁从容访古今,诸儒葵藿但倾心。君臣相对疑宾主,谁识昭陵用意深。”孰主孰宾,浑然难分。  宋高宗在褒扬陈瓘时抨击王安石的“北面而问”,无疑是出于恼恨王安石对皇权的贬低。值得注意的是宋高宗褒扬陈瓘和抨击王安石的时期。进入南宋,王安石变法被视为北宋王国之祸源,因而备受攻击。不过,宋高宗为何要到了绍兴二十六年才开始褒扬陈瓘,并抨击王安石的“北面而问”呢?因为就在前一年,长期专权的秦桧已经死去。宋代,特别是在南宋,权臣专权频发。权臣专权不是政治的常态,但也不能不说是士大夫政治的极致发展下的变态。说到底,还是属于士大夫政治的一种形态。因此,在秦桧专权时期,宋高宗不能、也不可能抨击王安石的“北面而问”。  秦桧一死,宋高宗才开始实际亲政。惩于秦桧专权,宋高宗要高扬皇权,王安石的“北面而问”便被拿出祭旗。而深受秦桧专权之苦的士大夫们,自然也希望使士大夫政治恢复到常态,调整失衡的君臣关系。特定背景下的政治合力便形成了对王安石“北面而问”的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士大夫意识的改变。南宋后来逐渐壮大的道学,更是成为士大夫政治的理论支撑。“道理最大”,君主头上,除了天,还多了理。从此,道学所提供的精神支撑,给后世的知识人灌注了遗传基因,无论在政治场域,还是社会场域,不分时代,一直都显示着巨大底力。  抛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因素,王安石“北面而问”与“迭为宾主”之说,一直为历代知识人所接受。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就恭恭敬敬地将王安石的《虔州学记》手抄下来,送给一个叫吴季成的人,提供给他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而南宋人编纂的《宋文选》,明人编纂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文章辩体汇选》,甚至清代以皇帝名义编纂的《御选古文渊鉴》,都收入了王安石这篇主张“北面而问”与“迭为宾主”的文章,表明了各个时代的知识人对这一意识的认同。  如果说承续道统,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北宋士大夫对先秦君主论的再阐发则是重要的一环。虽然废除了“坐而论道”,但在精神上却与君主平起平坐,南面为王的君主须“北面而问”,身为臣下的士大夫可以与君主“迭为宾主”,所以有自信,有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那时起,中国知识人在精神上便不再跪下。  中国知识人的深层意识里,有着这样的遗传基因,需要激发。回顾传统,意在承继道统,因说“北面而问”如上。  (作者为四川大学讲座教授、日本学习院大学研究员)
馆藏&48616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①赓②和③。世南曰:“圣作诚工④,然体非雅正。上⑤之所好(h4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联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⑥猎,世南以为言⑦,皆蒙嘉⑧纳⑨。
(节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释:①世南:虞世南。②虞(g5ng):连续。③和(h8):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④工:精巧。⑤上:皇上。⑥畋(ti2n):打猎。⑦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⑧嘉:赞美。⑨纳:采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词。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
(2)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
(3)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
(4)上(皇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________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答案:2.C;解析:(1)
(1)偏爱;(2)指责;(3)讽刺;(4)爱好,喜好
(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2)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就能战胜别的国家的事情。]
第一问:邹忌是设喻(委婉)进谏,虞世南是直言进谏。第二问,关键是考虑提意见的效果,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方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对象的性格、提意见的场合等相关因素。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比较阅读:
  (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解释加粗的词: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翻译句子:(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选择下列每组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不相说/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欲有求于我/操十金而往卜于市
窥镜而自视/战而不死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结合材料,试比较两文中邹忌性格有什么不同?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A.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B.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C.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D.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1)先主曰:“君与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针对【甲】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意思。(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今日不雨(   )(3)王之蔽甚矣(   )(4)故愿王熟计之也(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理解。  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___________。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_____”字就是明证。4、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战国策·燕策》)【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剧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1)王之蔽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4)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日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划线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翻译下列句子。(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