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软是几本平台提供哪些领域的云服务?

51CTO旗下网站
保证有效落地 东软又成车联网领域的先行者
东软有一个口号叫“软件是一种态度”。即:软件是用来创造社会价值,创造用户价值,让技术价值得以体现。比如在今年东软解决方案论坛上,东软就与客户、合作伙伴一起携手,以创新来推动持续成长,典型的是在车联网领域的创新,东软将汽车业务与网络安全相融合,推出“端管云”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护。
作者:贾西贝来源:| 10:28
出门打车用软件,购物付款用软件,看病挂号用软件&&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一场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软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社会时代。
在充满无限想象的未来,我们能做什么?如何创造我们的商业?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又如何适应数字社会的生存?
东软有一个口号叫&软件是一种态度&。即:软件是用来创造社会价值,创造用户价值,让技术价值得以体现。
比如在今年东软解决方案论坛上,东软就与客户、合作伙伴一起携手,以创新来推动持续成长,典型的是在车联网领域的创新,东软将汽车业务与网络安全相融合,推出&端管云&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护。
技术创新 赋能传统行业
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傣族是一个亲水的民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柔和性,而科技就像水,在泽被万物的同时又赋予万物新的生命力。
东软解决方案论坛就在这里举行,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博士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全球经济现状。他认为,经济正在拐大弯,全球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只有通过创新实现突围,而创新源于想法,成于行动,更需要条件和逻辑&&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博士
首先,技术转化为成果是王道。
东软很幸运地选择了软件这个行业,作为公司创始人,刘积仁对行业的未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
他认为,&技术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态度决定了把技术转化成成果,软件是用来创造社会价值,创造用户价值,如果我们不懂得客户需要什么,技术价值就永远不会得以体现。&
互联网的强势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涌现,对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业务模式有了直观的改变,这些改变来自于技术的创新,如何用新的商业模式,社会管理的手段攻击过去的思维,东软选择了变革和创新。
第二, 技术使能传统行业,在车联网行业创新。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在经历一场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由软件和互联网催生的数字社会,正在接纳物理社会的人群,软件对创造新商业形态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越来越明显,所形成新的商业空间。
在我们熟知的汽车行业,国内的百度、阿里以及国外的谷歌都在布局汽车的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当然,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协同合作,最终形成一个车联网的布局。
当这一切技术都成熟时,车联网安全尤为重要,无人驾驶汽车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普及,如何防止来自网络的威胁对无人驾驶汽车造成行驶的安全,这都需要涉足这个行业的企业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早在1991年成立时,东软就开始涉足汽车电子行业,早期的汽车电子业务主要涉及终端导航和汽车娱乐系统的软件与开发。智能汽车互联板块是东软进行创新最多的领域之一。
有效落地 三位一体防护车联网行业
目前,国际上知名的品牌厂商和东软保持合作,例如德国宝马,目前在国内发售的宝马新能源X1用的就是东软的车联网安全技术,随后会有更多汽车厂商的新车使用东软车联网安全技术做为未来汽车的安全防护。
为什么很多汽车厂商都看好东软车联网安全技术呢?我认为这缘于东软20多年来的汽车电子的研发经验,对汽车的结构真是由内而外的了解,所以在车联网安全这块东软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优势。
首先,东软的技术能力在严格的车规下能有效的落地。
相较于国内很多名声大,宣传好的安全企业,为什么依然没有得到车厂的认可?有效落地就是东软的一大优势。
现在,在安全方面业界谈的比较多的是给汽车做一个金钟罩,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模式,而东软在车联网安全这块推出的是&端管云&防护,从汽车终端,到传输管道再到云端这&三位一体&的结合,通过这三个手段的有机结合,对车的终端安全形成有效的全方位安全防护。
所谓&三位一体&指云端有安全防护,云端之间所有的安全传输,包括汽车端的安全防护,包括所有的木马、恶意代码,通讯的加密解密,能够和云端的安全部署有机的结合,形成有机的防御体,不仅仅是切断云端车的入侵通道,东软还在车里有主动的安全防护措施。
东软集团副总裁及网络安全事业部总经理杨纪文
第二,及早布局,打造健康的安全生态。
东软集团副总裁及网络安全事业部总经理杨纪文表示,东软网络安全21年,一是因为市场大所以机遇也大,二是竞争对手还不成熟。这两个原因,带给东软很大的机会。未来,东软会继续把技术跟商业模式结合,将技术变成价值体系,并将这些技术跟各种各样智能医疗结合,与汽车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相结合。
除此之外,东软在车联网安全这块也非常重视并做了很多事,去年东软发起成立车联网安全联盟,今年年初定了国内的国标,这其中东软也都有参与。在车联网安全市场,未来一定能够助推千亿市场的形成。
面对未来,东软一直在思考一种生存方式,这26年不是单一的商业模式,单一的技术路线,东软差不多每隔四五年就要重新创造新的生命,用创新来赋能传统行业,在数字化时代,助力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编辑推荐】【责任编辑: TEL:(010)】
大家都在看猜你喜欢
热点关注头条关注热点
24H热文一周话题本月最赞
讲师:107285人学习过
讲师:747358人学习过
讲师:29411人学习过
CTO专属活动
精选博文论坛热帖下载排行
本书是关于如何使用已有的密码技术和算法对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保护的书,书中所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如何设计、建立(或者挑选、集成)一套...
订阅51CTO邮刊29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5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5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东软集团深度:期待变革的下一个25年“您所不知道的东软系列之一”
投资要点:
东软:期待变革的下一个25 年。我们分别在2015年12月和2016年4月发布东软深度报告《龙头崛起,开启新变革》和《汽车电子业务分析:智能驾驶核心标的》,细致解析了东软不为大家所熟知的优势业务。此次,我们推出“您所不知道的东软”系列,力求把东软的业务讲的更细致、更透彻。在很多人眼里,东软是一家老IT公司。而我们看到,2016年东软刚刚走完自己的第一个25年,如果东软未来能发展成为一家百年老店(我们对此非常有信心),25岁正是她最具活力、最具有发展潜力、最具有变化可能性的时点。2016年9月,在有幸受邀参加东软25周年庆时,我们深刻感受到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管理体制、商业模式、战略思维等,如果这些被称为一个企业的基因,那么我们认为,东软的IT基因在不断优化、升级。
医疗IT 业务:国内医疗IT 第一股。东软的医疗IT业务覆盖领域较多,在2015年12月的深度报告中,我们对东软的医疗IT业务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侧重从业务结构角度将东软的医疗布局讲清楚。东软的医疗IT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医疗IT设备,(2)医院前端IT系统,(3)医院后端IT系统,(4)东软熙康。
汽车电子:技术产品渠道俱佳,匹敌海外巨头。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是公司的起家业务之一。自从公司1991年成立以来,已经有26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包括:(1)车内交互,(2)智能互联,(3)联网安全,(4)辅助驾驶等。对于汽车电子业务,我们认为其核心竞争因素包括技术、产品、渠道(客户资源)等,三驾马车成为推动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认为,东软汽车电子在技术、产品、渠道方面均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行业解决方案2.0 领先。如果说过去行业信息化是依靠传统软硬件系统搭建完成的话,其商业模式实现更多是靠卖软硬件设备来实现,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业解决方案1.0。而随着在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突破,我们认为,目前行业信息化发展到数据价值变现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行业解决方案2.0。我们认为,东软集团不仅行业解决方案1.0中居于龙头地位,而且在行业解决方案2.0阶段,仍是行业领先者。底层核心产品包括:UniEAP业务基础平台、SaCa云应用平台、RealSight大数据平台等。
盈利预测与估值。2016年,东软医疗系统和熙康引进战投,公司确认股权转让及剩余股权重估收益,导致净利润出现大幅增加。我们预计,公司2017年至2019年EPS为0.52/0.70/0.90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2017年动态PE 50倍,6个月目标价26.2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电子业务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
写在前面:
东软作为A股第一家上市软件公司,其具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发展历程和业务优势。其创始人刘积仁老师更是一位业内传奇人物,刘老师是国内第一位计算机博士,在中国IT界可以说是元老级人物。东软在中国IT领域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在很多人眼里,东软是一家老的IT公司。而我们认为,2016年东软刚刚走完自己的第一个25年,如果东软未来能发展成为一家百年老店的话(我们对此非常有信心),25岁正是东软最具活力、最具有发展潜力、最具有变化可能性的时点。2016年,我也有幸受公司邀请参加东软的25周年庆。从中我看到的不只是东软各领域优质的产品、来自全球优质的客户,感受更深的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管理体制、商业模式、战略思维等。如果这些被定义为企业基因的话,那么我们坚定认为,东软的IT基因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经过多年发展,东软的业务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业务覆盖领域也十分众多。而也正是由于东软作为这样的一个老牌IT龙头,给投资者的感觉是既近也远,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东软是做IT的公司,“陌生”的地方在于大家都说不出东软具体是做什么或者东软最具核心价值的地方在哪里,以及近几年公司所发生的一些积极变化。很多投资者对东软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软件外包公司”层面;而根据我们对东软长达多年的跟踪和理解,公司在很多领域的很多业务方面,早已脱离“软件外包”和“系统集成”这种被大家认为苦活累活的业务层面。在跟市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市场对东软的关注度很高;同时,较高关注度的背后,也引发投资者对东软未来发展的一些探索性思考:(1)管理层的增持究竟能为公司未来经营带来怎样的变化。(2)公司在每个细分领域的布局和实力如何。(3)未来公司收入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哪个业务会成为主要驱动力,以及收入业绩明显改善的时点等。
下面,我们将用一定篇幅把市场比较关心的几个方面讲清楚,希望继续为大家呈现一个“您所不知道的东软”!
1股权结构:管理层增持一直在持续
在正式深入剖析东软之前,我们先花一点篇幅把东软最新股权结构变化介绍一下。相信大家对东软的关注,也是由于股权结构的变化。代表管理层利益的东软控股持股比例的持续增加,并成为第一大股东(与现在IT行业上市公司大规模的减持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认为,自2015年10月我们首推东软以来,东软集团的投资逻辑都没发生变化:管理层不断大比例增持上市公司股权。只是增持的方式不同:2015年拟通过增发方式,2016年改为通过大股东(东北大学)转让形式实现。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们认为其都是在当时时点的最优选择。
对于增持完之后,上市公司基本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认为,其实2015年以来,东软的基本面一直在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只不过循序渐进的基本面的改善容易被大的增持概念所遮盖。而且一个能够支撑公司未来几年持续发展的基本面变化也不大可能在短短几个月里出现。我们在正式给予投资逻辑之前,罗列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化情况,主要目的:(1)市场对东软的股权结构变化的逻辑更清晰;(2)管理层为实现增持所进行的不断努力;(3)符合市场对管理层股权利益绑定后,所做的一些业务面的逻辑推理。
管理层增持开启新变革起点
新的突破:管理层增持公司股权。2015年7月份,东软控股(东软集团核心管理层共同持股的一家公司)受让了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持有的东软集团5.01%的股权(授让价格17.34元/股)。这也就意外着,东软集团核心管理层增持了上市公司5.01%的股权。我们认为,这是东软集团在进行股权改革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为公司既定的发展战略以及创新业务的开展扫清了制度障碍。
东软控股不断增持上市公司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后,继续增持到15%。日,公司发布增持计划,东软控股将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数量为总股本的5%-10%。增持价格拟在17元/股-19元/股。在后面3个月时间中,东软控股连续7次增持股份。日,东软控股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权,持股比例达到11.37%,成为第一大股东。
东软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的意义
东软控股成为第一个股东的意义不言而喻。(1)管理层真正成为上市公司的主人,解决了东软过去一直存在的管理层不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问题;(2)管理决策更加高效,第一大股东由东北大学变更为东软控股,改变原有的校企性质;(3)东软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股权结构更有利于现有管理层的稳定。
以上我们把东软的股权结构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说明,希望以此把管理层增持的整个逻辑脉络梳理清楚。传统意义上来讲,管理层增持代表着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成长速度具有信心,也预示着公司业务基本面可能会有持续向好的变化。根据我们长期的跟踪,我们发现,近几年东软业务基本面在持续改善。我们认为,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增持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管理层增持带来经营向好的概念,而是把东软作为管理层毕生事业做经营的事情。因此,我们对此次增持的理解,并不只是看到短期可能带来的经营改善,而是改善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战略布局。
2医疗IT:国内医疗IT 第一股
布局大健康,医疗卫生是东软集团的重要板块。东软1997年涉足医疗信息化领域,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及个人健康服务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技术到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据IDC报告显示,东软在医疗IT领域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在医疗卫生领域拥有5000多家客户,公司面向不同的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东软全面布局大健康,在医保、云医院、医院信息化、大数据、设备制造等方面全面开花,奠定了东软在医疗变革中的地位。
大数据和生态资源为东软奠定业务基础。
东软目前针对医院、个人和政府已进行全面业务布局:
面向各级医院建立数字化医院:为约600家三级医院、2000多家大型医疗机构、17000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包括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等10大系列50余种医疗产品。并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包括HIS、CIS、LIS、EMR、PACS、RIS、CAD、远程会诊服务等;面向个人健康服务:东软与大型医院联合提供熙康健康管理系统以及远程医疗服务;面向政府管理机构提供区域卫生管理方案:东软承担30多个省市的卫生厅局信息化建设和运维,其中区域卫生省级平台9个,市级平台20个,县区级平台16个,为约5亿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东软的医疗IT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医疗IT设备,2)医院前端IT系统,3)医院后端IT系统,4)东软熙康。
医疗业务板块一:医疗设备
东软医疗设备主要包括七大系列:MR系列(磁共振成像系统)、CT系列、XR系列(X射线摄影系统)、US系列(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CL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ET系列和放疗系列。
东软是国内医疗设备厂商龙头企业。东软CT系列国内市场排名第二,MR国内品牌排名第一,2015年发布的首台国产128层CT打破了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在医疗设备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GE、西门子和飞利浦,得益于价格优势和本土服务优势,东软排名国内厂商第一。
医疗业务板块二:医院前端系统(HIS、CIS、PACS、EMR)
东软在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布局完善,针对医院和患者提供完整的前端系统,产品线包括HIS(医院信息系统)、CIS(临床信息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PACS(医疗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RIS(放射信息系统)、CAD等。
HIS医院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插件模式接入收费(自费、医保、公费等)、LIS、PACS、PASS等、CA、银联等。
PACS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具有影像存储与传输的功能,东软的PACS系统采用DICOM3.0标准,涵盖的影响设备包括CT、MRI、X光机、CR、DR、DSA、US、内窥镜、病理等,可以进行高度智能的图像诊断、同时打开多组影像、三维重建等。目前东软的PACS/RIS已经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北京天坛医院应用集成。
东软在EMR领域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Nice-Feeling EMR等,可以将分散的患者信息通过一元化集中管理,实现患者信息共享;提高录入效率和病历质量,便于结构化检索;引进电子签名和保留修改痕迹,提高病历真实性,实现无纸化;保存病历时可以对病历内容进行校验并根据错误级别分别给予处理。
东软已承建一批领先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一、国家委属医院监管信息系统;二、省级卫生信息平台;三、芜湖:具有复制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唯一一家通过“7+7+4”的医院。
医疗业务板块三:医院后端系统(东软望海)
东软望海为医院转型提供HRP(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是医院后端系统,引入ERP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流程,整合医院已有信息资源,创建一套支持医院整体运行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是医院的后端管理系统。
东软望海目前主要有以下成果积累:一、成本数据积累,包括卫生部+4个省卫生厅+2个直辖市卫生局+12个市/区卫生局;二、解决方案:面向各级各层医疗机构提供经营监管全套解决方案,医院HRP系统全面支撑医院精细化高效运营管理;三、全成本核算理论体系,覆盖院级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管控制单病种单病人成本;四、院内物流和B2B物流供采平台的衔接,从科室发出申请到耗材出库账务处理,实现RFID全过程闭环式供应链管理;五、医院绩效框架设计、评价与管理,包括信息流向与数据中心。望海的积累从数据广度上可以涵盖医院医疗和经营全面信息,以HRP和BI为工具整合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等信息,形成医院集中数据中心。
东软望海与商业保险公司协同发展。目前商业保险进入大健康市场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医院采购环节不透明,价格虚高、医护人员劳动价值被低估、公立医院效率低下、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严重偏离、优质医生护士受体制限制、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无支付和机制保障。。
东软在医保控费领域一家独大。控费软件公司的收入结构主要包括软件业务及大数据业务,大数据业务被认为是获得人口数据后最有潜力的方向,大数据分析在保障保险产品设计、精准定价、市场和销售拓展等商业保险经营的各个领域均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使得事后控费这项盈利重点得以实现。
医疗业务板块四:东软熙康
海康威视从2006年起开始研发智能技术,主要聚焦于视频结构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凭借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前瞻性的研究,公司捕捉
熙康云平台是东软互联网医疗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成立于2011年,通过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的结合,通过ICT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构造一个涵盖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养老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纵向整合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使优质的资源向基层、家庭、个人延伸。
熙康生态系统逐步构建完整。目前,东软熙康在中国30多个城市推进“健康城市”、“健康社区”的布局,建成了覆盖5000多个城乡社区、2000多万人口的健康医疗服务网络。在政府的推动和监管下,熙康云医院搭建连接居民、医疗结构、支付方、第三方机构的平台,利益共享,构建医疗健康服务的生态系统。
公司率先在宁波建立云医院,是线上云医院和线下实体医院的结合。目前,宁波云医院已经打通原先的区域平台,从江东区试点发展到镇海、鄞州区,未来宁波模式将复制17家,医疗业务目标是特定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种类慢性病。
熙康推行管理式健康险发展计划。熙康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险+健管”的管理是健康险,为用户提供从健康管理、疾病防控、疾病诊疗、病后康复到保险保障的全方位综合性健康保障计划。不仅在疾病时提供金融保障,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提高健康质量,降低疾病风险,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
影响医疗业务结构的一个变化
东软熙康和东软医疗不再合并报表,集团把数字化的医疗设备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东软医疗;把熙康这样基于医疗、健康服务的公司也独立出来,成立东软熙康。两者与集团原有业务不协同,服务对象和资本需求也不一样。
东软医疗版块引入战略投资者。2014年底,公司发布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告,弘毅投资、CPPIB、高盛、通和、东软控股合计出资11.33亿元人民币购买公司持有的东软医疗的部分股权;并且,上述公司以及东软医疗员工持股公司共同对东软医疗增资16亿元人民币。另外,弘毅投资、高盛、协同创新、熙康员工持股公司以及东软控股合计对熙康增资1.7亿美元。主要加大了三方面的投资:(1)高端医学影像设备(16亿元),具体用于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和境内外的并购资金;(2)熙康云平台(1.7 亿美元),继续对熙康云平台进行搭建和完善,集中在产品服务研发、市场拓展和健康管理服务网络的完善等方面;(3)新兴IT 技术和业务方面(11.33 亿元),主要用于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互联网解决方案、汽车信息技术以及核心平台产品等方面的研发和市场开拓。
市场关注的问题
业务剥离不影响业务开展和业绩表现。我们在跟市场交流时,发现投资者关心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公司将东软医疗设备和熙康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未来的互联网医疗能否开展。我们认为,(1)互联网医疗开展的很多核心资源都还在上市公司体内,包括医院客户、医疗过程数据、社保数据、保险数据等。(2)熙康引进战投后,上市公司仍是其第一大股东,持有其36%的股权,熙康仍包含在公司整个大的医疗战略中。
3汽车电子:“技术+产品+渠道”铸造行业强者
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是公司的起家业务之一。自从公司1991年成立以来,已经有26年的业务发展历史。我们在跟市场交流的时候,大家也一直对汽车电子的业务比较好奇:(1)东软是一家软件公司,为什么会做汽车电子业务?而且其在技术、产品、渠道等方面都做的比较好。(2)东软作为一家软件公司,其做汽车电子有竞争优势吗?(3)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具体包括哪些产品?(4)东软汽车电子业务未来如何在汽车产业链中定位?(5)在Intel、Nvidia、Mobileye在大力发展辅助驾驶同时,东软在智能驾驶的实力如何?等等。我们将在本章中,对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进行深入剖析。为大家解读计算机行业龙头如何跻身国内汽车电子第一梯队的。
汽车电子业务总述
初识东软电子的几个关键点
汽车电子业务是东软起家业务之一,如今,东软汽车电子已经发展成国内汽车电子行业中的佼佼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先了解下东软电子业务。
(1)成立时间,从1991年公司开始与阿尔派合作以来,该业务已经持续发展了26年,这个时间长度可以说跨越了一个产业的几个细分发展阶段。
(2)业务布局,东软从最早的车载信息娱乐业务(包括汽车音响、汽车导航、汽车总线、个人导航及位置服务、电子地图、车载信息资讯等),到汽车信息服务、位置服务,到汽车通信,再到汽车辅助驾驶等,涵盖了汽车电子的主要细分领域。
(3)技术实力,公司已在主要汽车生产国家(包括德国、日本、美国等)建立了研发中心,目前有近3000名汽车电子工程师从事汽车信息系统技术的研发。
(4)前装车厂资源,东软汽车电子业务很不同的一点,自公司该业务成立起,就做前装车厂业务。目前超过一半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和中国国产知名汽车品牌均已是公司的客户。
(5)前沿领域布局,2004年成立汽车电子先行技术研发中心,专注于汽车辅助驾驶领域,共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54项,其中已授权专利40余项,包括国内专利30项,国际专利10余项,领域涵盖车辆检测、行人识别、障碍物检测、道路检测、交通标志识别、头灯检测与标定、接近对象检测等技术方向。
“技术+产品+渠道”打造核心护城河。对于汽车电子业务,我们认为其核心竞争因素包括技术、产品、渠道(客户资源)等,三驾马车成为驱动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一章节中,除了重点分析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结构之外,我们也将着重分析东软汽车电子在技术、产品、渠道等方面所积累的优势。
从“幕后” 到“台前”
东软汽车电子:从“幕后”到“台前”。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始于与阿尔派汽车电子的合作,为软件外包形式为日系前装车厂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系统配套服务。在此基础上,公司汽车电子业务经历了快速发展:
1)从技术提供商到开发“自主产品”,逐步研发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产品化程度越来高,从自主品牌的车载系统到辅助驾驶系统;
2)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算法升级,随着硬件产品的同质化,软件、算法、网络增值服务等更加稀缺和重要,公司优势逐渐体现;
3)从日本到全球,公司服务的客户从日系前装车厂拓展至欧洲、美国、本土等车厂;
4)从Tier2到Tier1,在全球前30大汽车品牌中,85%都应用了东软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业务布局广泛
汽车电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布局广泛、技术前瞻。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几乎涵盖了各个细分领域。1)从业务发展逻辑来看,是从最早期车载音响和视频AV,到后来的导航领域,再到车载通讯和Telematics系统,再到以主动安全和视觉技术为核心的辅助驾驶领域。2)在技术前瞻性布局方面,公司几乎是在产业爆发之前提早布局。例如,公司在2004年成立了汽车电子先行技术研发中心,专注于基于图像识别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开发。3)全产业链布局。经过25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车内交互、智能互联、联网安全、辅助驾驶四大核心业务板块。
东软汽车电子四大核心业务:车内交互、智能互联、联网安全、辅助驾驶。
挖掘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
挖掘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始于与阿尔派汽车电子的合作。
汽车电子业务详解
汽车电子业务板块一:车内交互
车内交互1.0: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东软的车内交互业务板块源于公司传统业务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东软的车载信息娱乐业务涉及到汽车音响、汽车导航、汽车总线、个人导航及位置服务、电子地图、车载信息资讯等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多年国际外包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成熟的CMMI5质量体系、1200人的开发团队,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1)提供In-Vehicle Entertainment(AV)嵌入式应用软件服务,包括:Media Playback、Pulse Touch、Quick Search、Digital Media Processing、GUI等;
(2)客户分布日本、中国、欧洲、北美很多国家;
(3)20多年的In-Vehicle Entertainment(AV)嵌入式应用软件服务经验;
(4)每年服务的产品超过20种型号。
车内交互2.0:智能驾驶舱平台。汽车硬件的设计制造逐步趋于同质化,一方面前装车厂在创新2016年10月,东软联合英特尔、一汽红旗三方合作共同研发的“智能驾驶舱平台”C4-Aflus发布。该智能驾驶舱平台基于英特尔最新的车载处理器进行研发,其最大特点是一个主机带多块显示屏,可以整合车内外信息,实现多屏互动。同时,东软还发布了新一代全液晶仪表盘e-Janus。
C4-Alfus:下一代座舱系统。C4-Alfus平台是由东软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座舱系统。(1)基于英特尔最新研发的车载处理器,融合了业界领先的虚拟化技术,采用大尺寸和高分辨率触摸屏的集成开发技术,可以整合车内信息,实现多屏互动。(2)C4-Alfus平台可以通过车内车外的互联互通技术与其他多个平台无缝连接,实现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座舱系统。
C4-Alfus=Cockpit(座舱)+Combination(融合)+Connectivity(互联)+ Cloud(云)
C4-Alfus:打造高品质驾驶体验。(1)在驾驶座舱方面,C4-Alfus座舱将能够实现中控屏、副驾驶屏、后座屏幕的互动娱乐。后排乘客可以将自己正在观看的电影推送到副驾驶的屏幕上,而歌曲则能在几块屏幕上相互分享。(2)在导航领域,C4-Alfus可以让多个屏幕的导航信息实现互通。(3)现场播放的视频,在C4-Alfus座舱里副驾驶可以把自己屏幕上的位置信息推送到驾驶员面前的高清仪表盘上,抑或由中控大屏显示.(4)车辆周边的安全信息也会实时推送到驾驶员面前的高清仪表盘上,乘客也可以通过各自面前的屏幕对车内的空调等功能进行调节。
e-Janus:全液晶仪表。
基于功能安全的QNX实时操作系统;
采用专业的Kanzi UI设计工具;
提供更具感染力的人机交互;
支持定制和主题切换;
实现与车载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
汽车电子业务板块二:智能互联
东软智能互联:中国最大的车联网整体方案供应商。(1)T-Box:东软在 T-Box智能系统的相关技术储备已经超过20年,2013年T-Box正式启动。2015产品开始支持4G,同时支持WiFi功能。目前已应用在华晨宝马之诺、比亚迪戴姆勒腾势等车型上。(2)SSP-Link:车载互联网平台,国产品牌汽车基本全部使用的是我们SSP-Link开发的车载互联平台,包括了江淮、吉利、奇瑞、长安等。(3)VeTalk:基于DSRC的V2X软件开发套件,可以为客户提供灵活可靠的SDK,用于客户定制开发V2V、V2I应用,如周边车辆目标分类、前后向防撞监测、变道防撞监测、超车防撞监测等。
汽车电子业务板块三:联网安全
联网安全业务板块:业内领先,行业标准制定者。东软在汽车电子和网络安全深耕20多年,在汽车逐步演化为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东软可以将其在两个领域的技术积累加以应用。以下两点可以证明东软在车载安全领域的实力。
(1)2016年9月,发布国内首款车载信息安全产品——东软S-Car整体解决方案。(2)2016年9月,发起成立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 ACIA )。
汽车电子业务板块四:辅助驾驶
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国内领先。东软于2004年成立了汽车电子先行技术研发中心,专注于基于图像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及产品研发。迄今为止,在汽车辅助驾驶领域,共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54项,其中已经授权专利40余项,包括国内专利30项,国际专利10余项,领域涵盖车辆检测、行人识别、障碍物检测、道路检测、交通标志识别、头灯检测与标定、接近对象检测等技术方向。
技术:行业领先,高壁垒。基于视觉传感器的东软汽车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能够实现障碍物检测、车辆与摩托车检测、行人检测、车道线检测、路标识别、交通标志识别、驾驶员状态检测等功能,并在多目标物识别、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多核高性能计算、多种知识融合等核心技术层面具备关键优势。
产品:国内领先。东软基于上述技术,研制了前后一体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如图示),通过前方摄像头采集图像,实现车辆检测、车道线检测,提供前方碰撞警告和车道偏离警告两个功能。后方通过倒车相机采集泊车时后方图像,实现障碍物检测,提供障碍物碰撞报警功能。前后视相机共用一个处理硬件,通过换挡切换执行前方功能还是后方功能。
ADAS:标准、技术、产品、应用俱佳。(1)东软是国际ISO/TC204标委会成员,中国ITS标委会主任委员;(2)全休领先芯片厂商恩智浦全球唯一的视觉ADAS软件合作伙伴;(3)12年汽车辅助驾驶产品研发经验;(4)ADAS产品已经在美国、日本、中国得到应用。
自动驾驶:技术国际领先。(1)国际先进的智能视频识别技术;(2)基于图像的高精度定位技术;(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4)纵向控制技术(Feet off)、侧向控制技术(Hands off)、智能驾驶技术(Eyes off)。
汽车电子技术专利:匹敌海外巨头
技术:汽车电子领域的深厚积累。东软在电子领域实施全球化战略,已经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目前公司从事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员工3000余名遍布全球。
专利:迄今为止,在汽车辅助驾驶领域,东软共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54项,其中已经授权专利40余项,包括国内专利30项,国际专利10余项,领域涵盖车辆检测、行人识别、障碍物检测、道路检测、交通标志识别、头灯检测与标定、接近对象检测等技术方向。
汽车电子业务渠道:前装车厂资源丰富
与汽车产业链厂商的合作。公司与多家世界著名汽车产业链上的厂商都具有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获取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目前,其合作的厂商包括:
1、车厂:包括 Honda、宝马、奔驰、大众、宾利、 Jeep、法拉利、丰田等国家品牌厂商以及绝大部分的国内品牌车厂;
2、汽车电子厂商:包括Harman、Denso、松下等;
3、内容服务商:包括 Nokia、TOMTOM、 Zenrin、四维图新等厂商。
东软睿驰简介
东软睿驰:新能源动力+自动驾驶。日,东软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与阿尔派电子、福瑞驰共同投资设立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东软睿驰的建立标志着东软将把汽车电子业务向智能化、互联网化、新能源化方向布局。东软睿驰是面向下一代汽车提供技术和出行服务的创新型企业,以东软20年来在汽车电子领域的研发经验为基础,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管理和智能充电关键技术,以图像识别、传感器整合为核心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以及基于开放云平台的Telematics车联网等领域展开创新和研发。
东软睿驰股权结构
东软、阿尔派、福瑞驰三方出资合作。东软睿驰的注册资本为38462万元,其中东软集团以货币出资5600万元,以非货币财产出资10170万元,合计出资1577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41%;阿尔派中国以货币出资150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39%;福瑞驰以货币出资7692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20%。阿尔派中国成立于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20余年,公司业务以生产汽车音响及汽车通信系统产品为主,在汽车音响及影音行业具有领先地位。东软从1991年开始与阿尔派携手合作,为阿尔派公司提供从汽车音响到汽车导航的多种车载信息娱乐产品支持与服务,截止2017年1月,阿尔派中国持有东软集团6.33%的股权。
东软睿驰主要业务
截至目前,东软睿驰已在各业务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
东软睿驰智能电池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国内首家基于ISO26262严格的概念设计和系统设计要求的电池管理系统产品,采用了自主开发的AutoStar软件架构。该产品是在多年锂电池管理系统研发、生产和应用经验基础上,结合对前沿技术的深度把控,推出的全新一代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对电池大量的测试和对测试数据的大数据挖掘,依靠高精度传感器、电芯内部温度算法和具有东软睿驰专利技术的SOC算法,实现对电池的热管理和高精度电池状态监控和估算等,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的电池系统管理。整个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精度计算和强兼容性的核心特点。
东软睿驰智能充电系统。东软睿驰研发的该套系统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的管理平台,包括充电桩的管理、车的管理、支付管理等功能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该系统是国内首家采用电力载波技术实现车桩互联,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部署,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扩展更多的业务应用,为未来业务模式的拓展和创新打下基础。此外,基于此系统,公司还推出了东软睿驰分时租赁平台,实现人、车、桩、云的统一智能管理。
东软睿驰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东软睿驰在该业务领域,基于自主研发的多目标图像检测识别技术、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技术及多核的高性能计算技术,面向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推出了基于摄像头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包括前视系统、后视系统和前后一体系统,可实现多种ADAS功能,涵盖前方碰撞警告(FCW)、车道偏离警告(LDW)、行人碰撞警告(PCW)、泊车辅助(PA)、移动物体检测(MOD)、横穿物体警告(CTA)、盲点警告(BSW)、开门报警(ODA)等,是全球领先芯片厂商恩智浦全球唯一的视觉ADAS系统软件合作伙伴。
东软睿驰业务发展较快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业务发展速度较快。2016年8月,东软睿驰发布了新一代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国内多个整车企业的多款商用车和乘用车上进行了长期的验证测试,装配该款产品的数个车型将于2017年实现量产销售。随即,日曙光股份发布公告宣布决定投资3500万元与东软睿驰和三星SDI株式会社,在大连市共同投资设立睿驰新能源动力系统(大连)有限公司。新设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与充电机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维修服务、技术咨询等。东软睿驰、曙光股份和三星SDI分别出资5000万元、3500万元和1500万元,占注册资本比例分别为50%、35%和15%。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升温,电池管理系统市场迎来高速发展的机会,安全性问题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预计将获得较大的业务增长空间。
自动驾驶技术起步较快。2017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东软睿驰展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在第一代ADAS产品已经前装量产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二代自动驾驶产品:基于NXP最新自动驾驶芯片S32V的自动驾驶中央域控制器。该中央域控制器集成多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8路高清摄像头,支持前方160m车辆检测,100米行人、摩托车、自行车检测及车道线检测,移动障碍物检测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限速识别,具有自动紧急刹车、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低速Stop & go等1-2级自动驾驶功能。
4行业解决方案2.0 升级
对于东软集团、东华软件这样的老牌IT企业而言,在中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他们扮演着行业信息化供应商的角色。因此在各个行业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产品经验,更难得的是,对行业客户的业务有深入、专业的理解,这些也更是其他后起IT公司在某种程度很难追赶的地方。以上这些技术、产品、业务理解,就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如果说过去行业信息化是依靠传统软硬件系统搭建完成的话,其商业模式实现,更多是靠卖硬件设备送软件(最初期的形式)和卖硬件设备同时卖软件Licence(软件价值逐步得到市场认可)。那么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业解决方案1.0。而随着在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突破,我们认为,目前行业信息化解决到数据价值变现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行业解决方案2.0。
我们认为,东软集团不仅行业解决方案1.0中居于龙头地位,而且在行业解决方案2.0阶段,仍是行业领先者。
4.1 行业解决方案1.0
东软是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面向行业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方案,是传统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在电信、社保、能源、金融、交通等领域优势突出.。
东软为电信行业主要提供两大解决方案: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和移动数据增值业务承载平台。
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包括电信业务支撑系统(BSS)、管理支撑系统(MSS)、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和广电业务支撑系统。公司加强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紧密合作,持续巩固核心业务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强与中国联通在智慧交通、营销平台业务等方面的合作,签约中国联通总部以及全国28省业务;与中国移动继续保持深度合作,在云计算建设方面,继续为南方基地公有云、北方信息港私有云以及湖北移动、江西移动等提供建设及服务。
移动数据增值业务承载平台:包括短信网关SMIAS、短信互通网关MCPP、移动位置基础平台LBMP、行业应用网关MPIAG、移动电子商务平台Micropay、短信业务数据中心DCS,业务覆盖中国移动总部及中国移动12个省份并与NOKIA、NSN等国际一流的电信厂商长期密切合作。能源
东软为电力行业的生产、营销、数据中心及应用集成等核心业务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下属20余个省级电力公司。
面向营销:东软电力营销解决方案面向网、省、市、县供电企业提供电力营销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面向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力营销与客户服务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同时为营销过程提供可度量的工作质量考核机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电力营销系统解决方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营销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解决方案。
面向安全生产:东软吸收ERP、EAM等先进管理软件思想,为电网企业构建统一的,涵盖输、变、调、试等环节,贯穿电网安全生产全过程,面向网、省、地市电力公司的电力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面向数据中心及应用集成:东软为电力行业提供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包括电力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电力应用集成解决方案。
东软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提供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是客户快速、低风险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最佳实践,金融行业解决方案主要涵盖证券、期货、银行、外汇、保险行业的IT架构规划、交易、行情、监察、风险管理、创新实验平台、托管、CRM、BI等方面,同时也能够提供全生命周期测试、IT外包服务。
目前,在银行业务领域,公司巩固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保险业务领域,公司加强与关键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积极拓展UBI 新型车险业务。在证券行业领域,公司实现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中金所技术公司等重要客户的业务覆盖,承接华宝证券、兴业证券、海通证券等项目,业务进展顺利。
4.2 行业解决方案2.0
东软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业务和产品,升级行业解决方案2.0。公司以UniEAP基础业务平台、SaCa云应用平台、Realsight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为支撑,为客户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以及云服务。
UniEAP家族产品围绕企业IT应用构建两个核心业务“数据和流程”,关注应用构建的两个关键指标“效率和质量”打造一个敏捷、高效的业务基础平台。产品包括开发工具、技术框架、通用技术组件和软件开发方法学,提供从需求、设计、开发、调试、部署到运维的应用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支撑IT应用的敏捷构建。
相关产品包括:
快速响应推动业务变革产品:①UniEAP Platform:为企业IT建设提供应用设计、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支撑平台;②UniEAP Workflow:帮助企业快速梳理、设计、执行、监控分析和优化业务流程的新一代业务流程管理平台;③UniEAP UTF:通用、可扩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支持用户化的测试脚本和参数化的测试数据。
聚合数据驱动业务创新产品:①UniEAP Report:为用户提供及统计、查询、分析功能于一身的数据分析平台,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业务数据中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的信息;
UniEAP平台优势突出,应用全生命周期支撑、拥有丰富的软件资料库和敏捷开发管理体系,通过面向软件生产线的生产方式,规模化定制软件开发,提供一系列开放技术架构的软件产品:应用开发平台、业务流程管理平台、统计分析平台、数据集成平台和自动化测试平台,通过应用、流程和数据的整合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保持IT与业务目标一致。
SaCa 云应用平台
SaCa云应用平台旨在支撑从端到云的统一构建高效而安全的应用,提供了一系列子产品来应对B2B2C/G2B2C模式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情景感知、大数据、云计算需求,解决垂直领域的社区化应用、移动应用的快速开发与交付、基于用户行为的实施个性化主动服务、敏捷云应用的开发和管理等共性问题。
目前,SaCa云应用平台已经形成了十三个子系列产品:SaCa SNAP社交网络应用平台、SaCa AppMart多终端应用商店、SaCa RealRec数据科学平台、SaCa CloudPush云推送平台、SaCa WWF Web Widget框架、SaCa MAF基于HTML5的移动应用平台、SaCa ACAP敏捷云应用支撑平台、SaCa DataViz数据可视化平台、SaCa CDC变更数据捕获平台、SaCa EP事件处理平台、SaCa EMM移动设备管理平台、SaCa Aclome敏捷云应用管理平台、SaCa ADSG应用交付安全网关。目前应用场景覆盖健康社区,互动媒体服务,车联网车主服务,教育社区,企业内部基于员工动态履历和兴趣的知识社区、企业精准营销等。
4.2.3 RealSight 大数据高级分析应用平台
RealSight通过更精准的客户洞察和运营优化,帮助企业吸引和保留用户、识别异常行为、降低运营成本、善政惠民。主要包括三大平台:RealSight CI客户只能分析平台、RealSight IoT物联网智能分析平台和RealSight APM应用性能管理平台。
RealSight CI客户智能:企业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智能分析产品和服务,整体架构分为数据处理层(东软沉淀的大数据项目经验+自主研发数据挖掘算法)、引擎层(业务引擎和图谱)和应用层(行为分析+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可以面向媒体客户端,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提供个性化咨询;面向金融保险行业,深入了解客户,扩大客户范围;面向金融保险行业,深入了解客户,扩大客户范围。
RealSight IoT物联网智能分析平台:利用传感器数据、设备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提供物联网智能大数据分析服务,可以收集并统一管理成千上万的传感器数据,提供综合监控,可预测性维护,及优化改进服务。物联网智能系统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次啊及、健康统计分析、健康报表展示、报警预警优化。
RealSightAPM应用性能管理平台:致力于一站式解决企业应用性能管理问题,产品面向企业级应用和互联网应用提供全方位、全堆栈监管能力、监控指标数据聚合管理、用户体验追踪管理、运行缓慢业务智能分析、风险根源问题深度分析、应用性能风险提前规避。
5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东软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两方面逻辑:(1)业务模式升级带来的净利润率的提升(公司目前净利润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收入端潜在的快速增长。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产品、渠道优势,有望在产业发展风口获得较快成长。
(1)汽车电子业务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
(2)净利润率下滑的风险;
(3)系统性风险。
海通计算机研究团队:
郑宏达()
谢春生()
黄竞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东软2017年多少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