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来的母爱的名言

  小的不才,读易经入了痴道,竟发现了易经的语言之妙。在惊喜之余,反思易经发展史,哑然失笑。  易至有周为极盛,然易之盛,非易之源也。今夫观天者,至观云止矣,然由云而溯之,近于天空为九天,其上为皇天,为昊天,又其上由太极以至太虚之源。《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秉持其源也。周以前之易,伏羲以降之画也。汉易三之,京房氏去阴阳之说未远,然善灾异辞矣。即唐宋之义理,元、明之心学,风标品格,未必不逊于两汉,然缘此遂谓非周易所由出,将四海之学嵌易经所由注,幽思何其盛!  有清之初,承宋、明遗习,自守仁以心学振天下,靡然从风,王学七派互相羽翼,蔚然一时。至于建国,辩证唯物论涤荡世界思潮,去周易之见而泾渭分明,然则易不为之所淆没,此其迫守其源乎?由守乎周易而不能上穷其源,故分门立户者,得从而为之漫辞。则文王者,春秋之上流,而古易又周易之发源也。古易之古者,何哉?河图洛书也。  予前与天涯网友共话易经心理学成帙,时人难窥其盛矣。兹复溯周、商而上,极乎伏羲之先,凡《今易》名之不可,“今”不知其时至何日也,《平易》名之则可,“平”乃“平易近人”之为也。连山、归藏而外,自春秋之宋国《坤乾》,民间鸡卜之术,无不备采,书成,得一卷《平易》。不敢谓己尽古易,而古易之妙者,略尽于此,凡为学易者导其源也。  昔史官传言孔子删诗苫仁,继“诗三百”之说后,谓之修订,后世否认有此等事,里说孔氏之修订,以其圣人之见而整理成册,非谓其删节也。观乎文王演易于羑里之说,传言亦同出,其说可承乎?  予之成是易也,于易传存其概,于邵子之皇极经世而得其详,于河图洛书猎其华,而亦不废乎伏羲后之众说。既以编易,亦以论用,使览者穷本知变,使用时穷经知理,以渐窥义理之遗意,渐明象数之遗迹,犹观涛者由河川上之溯思飞瀑之源,于学教未必无少助也夫。易之传承于时下,当大壮哉!  宇宙之理,莫外乎用。用之道,莫见乎光。斯易也,宗其渊源之用,明其光也。周易之光何在?君子之光是也。然君子之光何谓,易经心理学之备述也。斯易也,究其渊源之始,位其数也。周易之数何位?河图洛书是也。然河图洛书何云,易经语言学之备述也。  是为序。
楼主发言:135次 发图: | 更多
  第一集 开经寄  据说武则天做皇帝之前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对于《华严经》有着非同寻常的觉悟。因体会经义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欢喜,故有感而发写下开经偈。“开经偈”全偈四句话: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四句偈作得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之后许许多多高僧大德望偈兴叹,捉笔彷徨。那么对于博大精深的《易经》,若有着非同寻常的觉悟,当有玄妙稀有且令人欢欣鼓舞的“开经寄”罢?答曰是也。  寄语四句话:  经世致用九六起,初二三四五上治。乾乾夕惕莫饮酒,君子之光有孚吉。
  (二)“求”婚媾与婚媾“有言”  从刚才的一则旧的抢婚“新闻”可见,当地人们把“婚媾”作为一次财帛交易的机遇,女方因之而得到男方的“彩礼”。类推一下,“匪寇婚媾”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我国早期的“包办式婚姻”。  自周以降,人们皆知婚姻六礼。然而,此等“封建”制度不足以言婚媾可“求”可“言”,也不能视之为易经的婚媾观念。因为易经崇尚“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其意在于有情人的情投意合或者天作之合,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其他形式的“包办式婚姻”有着人权意义上的本质的区别。  《仪礼?士婚礼》记载,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使者玄端至。摈者出请事,入告。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入。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以宾升,西面。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授于楹间,南面。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摈者出请。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摈者出请,宾告事皆。入告,出请醴宾。宾礼辞,许。主人彻几,改筵,东上。侧尊甒醴于房中。主人迎宾于庙门外,揖让如初,升。主人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北面答拜。主人拂几授校,拜送。宾以几辟,北面设于坐,左之,西阶上答拜。赞者酌醴,加角柶,面叶,出于房。主人受醴,面枋,筵前西北面。宾拜受醴,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赞者荐脯醢。宾即筵坐,左执觯,祭脯醢,以柶祭醴三,西阶上北面坐,啐醴,建柶,兴,坐奠觯,遂拜。主人答拜。宾即筵,奠于荐左,降筵,北面坐取脯;主人辞。宾降,授人脯,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纳吉用雁,如纳采礼。  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  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  期,初昏,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其实特豚,合升,去蹄。举肺脊二、祭肺二、鱼十有四、腊一肫。髀不升。皆饪。设扃鼏。设洗于阼阶东南。馔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兼巾之:黍稷四敦,皆盖。大羹湆在爨。尊于室中北墉下,有禁,玄酒在西,綌幂,加勺,皆南枋。尊于房户之东,无玄酒,篚在南,实四爵合卺。  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妇车亦如之,有示炎。至于门外。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女次,纯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姆纚笄宵衣,在其右。女从者毕袗玄,纚笄,被纚黼,在其后。主人玄端迎于门外,西面再拜,宾东面答拜。主人揖入,宾执雁从。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降,出。妇从,降自西阶。主人不降送。婿御妇车,授绥,姆辞不受。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御者代。婿乘其车先,俟于门外。  妇至,主人揖妇以入。乃寝门,揖入,升自西阶,媵布席于奥。夫入于室,即席,妇尊西,南面。媵御沃盥交。赞者彻尊幂。举者盥,出,除{曰鼎},举鼎入,陈于阼阶南,西面,北上。匕俎从设,北面载,执而俟。匕者逆退,复位于门东,北面,西上。赞者设酱于席前,菹醢在其北。俎入,设于豆东。鱼次。腊特于俎北。赞设黍于酱东,稷在其东。设湆于酱南。设对酱于东,菹醢在其南,北上。设黍于腊北,其西稷。设湆于酱北。御布对席,赞启会,却于敦南,对敦于北。赞告具。揖妇,即对筵,皆坐。皆祭,祭荐、黍、稷、肺。赞尔黍,授肺脊,皆食,以湆酱,皆祭举、食举也。三饭,卒食。赞洗爵,酌酳主人,主人拜受,赞户内北面答拜。酳妇亦如之。皆祭。赞以肝从,皆振祭。哜肝,皆实于菹豆。卒爵,皆拜。赞答拜,受爵,再酳如初,无从,三酳用卺,亦如之。赞洗爵,酌于户外尊,入户,西北面奠爵,拜。皆答拜。坐祭,卒爵,拜。皆答拜。兴。主人出,妇复位。乃彻于房中,如设于用室,尊否。主人说服于房,媵受;妇说服于室,御受。姆授巾。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东,皆有枕,北止。主人入,亲说妇之缨。烛出。媵餕主人之馀,御餕妇余,赞酌外尊酳之。媵侍于户外,呼则闻。  夙兴,妇沐浴,纚笄、宵衣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席于阼,舅即席。席于房外,南面,姑即席。妇执□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舅坐抚之,兴,答拜。妇还,又拜,降阶,受□腶脩,升,进,北面拜,奠于席。姑坐举以兴,拜,授人。  赞醴妇。席于户牖间,侧尊甒醴于房中。妇疑立于席西。赞者酌醴,加柶,面枋,出房,席前北面。妇东面拜受。赞西阶上北面拜送。妇又拜。荐脯醢。妇升席,左执觯,右祭脯醢,以柶祭醴三,降席,东面坐,啐醴,建柶,兴,拜。赞答拜。妇又拜,奠于荐东,北面坐取脯;降,出,授人于门外。  舅姑入于室,妇盥馈。特豚,合升,侧载,无鱼腊,无稷。并南上。其他如取女礼。妇赞成祭,卒食,一酳,无从。席于北墉下。妇撤,设席前如初,西上。妇餕,舅辞,易酱。妇餕姑之馔,御赞祭豆、黍、肺、举肺、脊,乃食,卒。姑酳之,妇拜受,姑拜送。坐祭,卒爵,姑受,奠之。妇撤于房中,媵御餕,姑酳之,虽无娣,媵先。于是与始饭之错。  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舅洗于南洗,姑洗于北洗,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归妇俎于妇氏人。  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酬以束锦。姑飨妇人送者,酬以束锦。若异邦,则赠丈夫送者以束锦。  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席于庙奥,东面,右几。席于北方,南面。祝盥,妇盥于门外。妇执□菜,祝帅妇以入。祝告,称妇之姓,曰:「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妇拜扱地,坐奠菜于几东席上,还,又拜如初。妇降堂,取□菜,入,祝曰:「某氏来妇,敢告于皇姑某氏。」奠菜于席,如初礼。妇出,祝阖牖户。老醴妇于房中,南面,如舅姑醴妇之礼。婿飨妇送者丈夫、妇人,如舅姑飨礼。  记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受诸祢庙,辞无不腆,无辱。挚不用死,皮帛必可制。腊必用鲜,鱼用鲋,必殽全。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祖庙未毁,教于公宫,三月。若祖庙已毁,则教于宗室。问名。主人受雁,还,西面对。宾受命乃降。祭醴,始扱一祭,又扱再祭。宾右取脯,左奉之;乃归,执以反命。纳征:执皮,摄之,内文;兼执足,左首;随入,西上;参分庭一,在南。宾致命,释外足,见文。主人受币,士受皮者自东出于后,自左受,遂坐摄皮。逆退,适东壁。  父醴女而俟迎者,母南面于房外。女出于母左,父西面戒之,必有正焉。若衣,若笄,母戒诸西阶上,不降。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妇入寝门,赞者彻尊幂,酌玄酒,三属于尊,弃余水于堂下阶间,加勺。□,缁被纁里,加于桥。舅答拜,宰彻□。  妇席荐馔于房。飨妇,姑荐焉。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篚在东,北面盥。妇酢舅,更爵,自荐;不敢辞洗,舅降则辟于房;不敢拜洗。凡妇人相飨,无降。  妇入三月,然后祭行。  庶妇,则使人醮之。妇不馈。  昏辞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纳采。」对曰:「某之子舂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致命,曰:「敢纳采。」  问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  醴,曰:「子为事故,至于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从者。」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先人之礼,敢固以请。」「某辞不得命,敢不从也?」  纳吉,曰:「吾子有贶命,某加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对曰:「某之子不教,唯恐弗堪。子有吉,我与在。某不敢辞。」  纳征,曰:「吾子有嘉命,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俪皮束帛,使某也请纳征。」致命,曰:「某敢纳征。」对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请期,曰:「吾子有赐命,某既申受命矣。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对曰:「某既前受命矣,唯命是听。」曰:「某命某听命于吾子。」对曰:「某固唯命是听。」使者曰:「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许,某敢不告期?」曰某日。对曰:「某敢不敬须?」  凡使者归,反命,曰:「某既得将事矣,敢以礼告。」主人曰:「闻命矣。」  父醮子,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唯恐弗堪,不敢忘命。」  宾至摈者请,对曰:「吾子命某,以兹初昏,使某将,请承命。」对曰:「某固敬具以须。」  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婿授绥,姆辞曰:「未教,不足与为礼也。」  宗子无父,母命之。亲皆没,己躬命之。支子,则称其宗。弟,则称其兄。  若不亲迎,则妇入三月,然后婿见,曰:「某以得为外昏姻,请觌。」主人对曰:「某以得为外昏姻之数,某之子未得濯溉于祭祀,是以未敢见。今吾子辱,请吾子之就宫,某将走见。」对曰:「某以非他故,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对曰:「某得以为昏姻之故,不敢固辞,敢不从!」主人出门左,西面。婿入门,东面,奠挚,再拜,出。摈者以挚出,请受。婿礼辞,许,受挚,入。主人再拜受,婿再拜送,出。见主妇,主妇阖扉,立于其内。婿立于门外,东面。主妇一拜。婿答再拜,主妇又拜,婿出。主人请醴,及揖让入。醴以一献之礼。主妇荐,奠酬,无币。婿出,主人送,再拜。
  (引文完毕)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能看出西周礼制的繁文缛节。老长老长的一段话,仅仅是为了让人们弄清楚“婚媾六礼”,乖乖不得了,这要研究多久才能理出个眉目来啊?学问浅了还真不管,连娶媳妇都成问题啊。  西周制订了礼法,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真的是高明至极。治民致礼,劳其心志。个人所思,力有不逮。它在彰显我中华优秀儿女的文化创造力的同时,却也为后世子孙的文化创造力挖了个深坑,埋下了“封建制度”积贫积弱的祸根。毫不夸张地说,大清政府江河日下一方面有外部“船坚炮利”的科技破溃因素,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方面,在于内部“封建礼法”的智力耗散因素。  我学习古文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个直觉,那就是仅仅一个“婚姻大事”,就能轻而易举地耗掉一个毛头小伙子“大半个”脑袋来学习与之有关“仪礼”,去适应所谓的礼仪之邦应有的交际,然后疲于应付各类职场应酬。这样一来,哪有时间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中去呢?  中国的大智慧都被这样的长篇大论给消弭得所剩无几了。所以,后来的皇帝里,隔三差五地才能出一个“真命天子”,其余的充其量不过是“我爸是李刚”式的时代过渡品罢了。  建国之后,人们打破了“包办式婚姻”的束缚,撤消了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开启了恋爱自由和自主婚姻的新时期,并且有了明文的法律法规,比如《婚姻法》。这样一来,婚姻就渐渐形成了“求婚”新风尚和“婚媾有言”的登记结婚制度(或者说是契约式婚姻)。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现行的婚姻制度符合易经所言的“求婚媾”和“婚媾有言”的社会风尚。
  婚媾是“家庭”确立的必经之路,也是“开国承家”的根基所在。所以,婚媾的事情,是关乎家庭兴衰的大事,更是关乎“国运昌隆”的大事。易经深谙此理,它以“匪寇婚媾”和“求婚媾”(以及“婚媾有言”)这三个词,充分而简明地论证了婚姻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无比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易经把“婚媾”放在“屯”字里的“卦理”所在。  由此我们推得:屯卦的卦理在于“婚媾”人性化的追求,打破“匪寇”式的野蛮而蒙昧的婚媾模式,为人们自由恋爱和美满姻缘而努力探索。  我们从“婚媾”中,窥见了易经热烈而真挚的伟大的人间性情。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同样“只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现实的”。由此我们有理由说,君子之光,是从“求婚媾”开始的。  一个社会上的任一个男人,他若不能“求”婚媾,则不能担当起“家庭”重任的。当下种种以“婚媾”为筹码,索要钱财币帛的,索要房舍车马的,似乎让人们再次有“包办式婚姻”的错觉。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男儿多少伤心事,谁言有泪不轻弹嘛!  婚姻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沉重却崭新的社会话题。古往今来,无人为之作赋,为之立传,有的仅仅是一些贞节牌坊或者女事史书《列女传》中零落成泥而囿于传统的务事。这是不是说封建男权的遗毒未肃呢?  来看看商周之交的史实,以史为鉴,为时不晚。
  沙发?
  商周之交,周武王作《牧誓》进行伐纣总动员。其中有一句伐纣理由是说,“惟妇言是用”。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易经的语言,对“妇”作了大致的描述,手法近乎《史记》,但与《史记》述妇的笔法在人权或称女权方面有本质区别。《史记》轻言妇道,是妇道多“私心”这一观念的滥觞。唯一的一篇女主本纪(指的是《史记·吕太后本纪》)给人一个“天下示私”的总体印象。这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呢?我们不再深究。接着说说易经的“妇”观。  以“妇”为关键字检索易经本文,得到8处,依次是:  ① 第四卦   九二 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② 第九卦   上九 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③ 第廿八卦  九五 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④ 第卅二卦  六五 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⑤ 第卅七卦  九三 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⑥ 第五十三卦 九三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⑦ 第五十三卦 九五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⑧ 第六十三卦 六二 妇丧其髴fú勿逐七日得  以上内容,我们保存在txt文档之中,命名为《易经·妇》。  我们从“高宗伐鬼方”的记载可明显感觉到《易经》文字的内容,有一部分是指向殷高宗武丁的。  就像考古发现“殷墟”里的妇好大墓一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妇”对应到“妇好”身上呢?  来看妇好的有关史实。  (1)考古发现1976年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女士和陈志达二位先生主持发掘的妇好大墓,排名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前列。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2)武丁时期,妇好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大家闺秀,而是令古代西方种族闻风丧胆的“东方雅典娜”。武丁是商朝历史上有名的一代雄主,他在位59年中,频繁出征作战,先后征服了西北、东南的周边部族,极大地扩充了王朝的版图,史称他统治的时期为“武丁中兴”。在这个过程中,妇好当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的文献里,对她参与的军事活动都有颇为详尽的记载。  学者李济把武丁时期有关“西北战争”的甲骨文梳理后说:“这些最为可靠的原始资料,透露了中华民族在形成时代艰苦奋斗的真相,尤其是在内蒙古、河套一带发生的争夺战,实为奠定中国文明的一连串决战的序幕,其重要性不亚于传说中史学家歌颂的黄帝的阪泉、涿鹿之战。”  他还用一些间接资料说明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武丁时代征伐的外族,“与蹂躏印度文化的雅利安民族以及征服两河流域的迦塞族有极其相近的文化关联,并且有些血缘关系;他们虽没有文字,却拥有很进步的战争武器”,但“在这一时代,中华民族在西北边疆打了一次勇敢的、胜利的自卫战,这一战奠定了殷商时代200年的文化生活,为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建立了一个伟大文明的新基础"。  贴一张能彰显妇好精神品德的文物图片,看看今天的我们,从中能悟出什么。    这就是说,早在武丁时期,凤凰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  那么,为何《易经》的字里行间,只有龙而没有凤凰呢?我们知道,凤凰这个名是后来的,在易经里,凤凰被称为“鸿”。鸿的概念比凤凰更加真实之处在于,鸿的羽毛可用作祭祀等重大仪式。而凤凰的羽毛,有谁见到过呢?  《易经·鸿卦》最后说,其羽可用为仪。这句话背后的历史事实,我认为是可以结合武丁追封“妇好”且为其举办“冥婚”来理解和深入考察。  妇好及所参与的重大活动记载:  (一)祭祀  商代人也是最重视祭祀。卜辞记载妇好参加的祭祀活动甚多,如:  1)乙卯卜,宾贞:乎(呼)妇好ㄓ(侑)服(俘)于妣癸。《遗》620  2)丁巳卜,槱,妇好御于父乙。《合集》712  3)贞:妇好有匚(报)于四妣,槱。《合集》2607  4)呼妇好有勺(礿)于父〔乙〕。《合集》2609  5)贞:勿乎妇好往燎。《合集》2641  6)甲戌卜,贞:妇好不往于妣庚。《合集》2643  7)贞:妇好ㄓ(侑)。《合集》2608正  8)贞:妇好弗其宾婼?《合集》2644  以上所引的只是武丁时期的卜辞的一小部分。  (二)战事  据卜辞记载,武丁诸妇中从事征伐的目前发现有两位:①妇好(即司母辛);②妇妌(即司母戊)。  妇好出现在武丁时期的宾组一类A卜辞,妇妌出现在宾组一类B卜辞。从时间上看,妇妌比妇好稍晚。从征伐对象上看,妇妌征伐的方国较少,目前发现的只有一个,龙方;妇好征伐的方国(据王宇信先生统计)较多,目前已发现五个:①土方;②下厃;③印方(或作巴方);④夷方;⑤龙方。  相关卜辞举例如下:  ① 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合集》6412  ② 辛未卜,争贞:妇好其比沚瞂伐印方,王自东亳(薄)伐捍,陷于妇好立(位)。《合集》6480  ③贞:王令妇好比侯告伐尸方。《合集》6480  ④辛子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英》150正  简要释文:  第①条卜辞,武丁召集人马命令妇好率领去伐土方,土方是殷商西北主要的敌国,据胡厚宣先生研究就是夏地,乃夏王朝的后裔。据考证,土方在武丁时期被征服。  第②条卜辞,记载了武丁亲自出征,让妇好和沚瞂配合征伐印方,自己从东面向敌人发起进攻,驱使敌人陷入妇好预先埋伏的位置。  第③条卜辞,尸方,又称人方,即后人所言的东夷,武丁时代还没有出现“东夷”,只有“人方”或“尸方”,这个尸方并非一个方国,它是由许多臣属于夏王朝的东夷方国组成的方国联盟,方国部族众多,较为强大。  征伐尸方是殷商时代向东南拓展疆土和势力的重大战争,武丁时期已经开始征伐人方,主要是武丁自己亲自去征伐,跟从的主要将领就是妇好和侯告。征服尸方最终是由帝辛(商王纣)完成的。  第④条卜辞,该辞常见于各类研究,公认妇好曾经率领一万三千人的庞大军队征伐敌国。该卜辞是有记载的大商征伐敌国出兵最多的一次。“妇好”不是妇好,是指妇好的封邑,“登妇好三千”就是从妇好的领地征集了三千人,“旅”是从众族氏中抽调出来的人临时组成的军队,有点象后来的民兵,“登旅万”就是征集了一万名民兵。根据同版有卜辞谈及伐苟(狗)方,普遍认为所缺的方国就是苟(狗)方。  妇好墓出土了2件青铜钺,可见妇好是武丁诸妇中战功最为卓著的一位。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还有“妇好”二字铭文。该钺并非实战兵器,而是妇好统帅权威象征物的仪仗用器。
  (三)孕育  妇好之生育篇  妇好作为妻子,生育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殷商时期把怀孕叫做“受生”,分娩叫做“娩嘉”。武丁时期,曾以多种方式对妇好孕育之事记载。兹举几例。  (1)“受生”  〇丁酉卜,宾贞:妇好有受生?王乩曰:吉,其有受生。《合集》13925正、反;  (2)“娩嘉”  ①己丑卜,壳贞:翌庚申,妇好娩?贞:翌庚申,妇好不其娩?一月。《合集》154  ②壬寅卜,壳贞:妇好娩嘉?壬辰向癸巳娩,叀(惟)女。《合集》6948正  ③丁酉卜,宾贞:妇好娩?王乩曰:其叀(惟)甲娩,有祟,有……《合集》13996  ④甲申卜,壳贞:妇好娩嘉?王乩曰:其叀(惟)丁娩,嘉;其叀(惟)庚娩,弘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叀(惟)女。《合集》14002正  (3)“难产”  ⑤壬寅卜,壳贞:妇好娩,不其嘉?王乩曰:凡不嘉,其嘉不吉于□,凡兹乃死。《合集》14001正  备注:这是壬寅这天占卜,卜官壳贞问:“妇好分娩,不顺利吗?”武丁判断说:“都不顺利,就是顺利也不是吉利的事情。现在看这总体的情况,妇好会死去。”这显然是妇好生产不顺利,情况十分凶险,因此让壳占卜,武丁判断卜兆后认为总起来说情况都不好,要是这样下去,妇好就会死去。占卜妇好生育武丁都亲自出面占断卜兆,可见对妇好的关心。  (4)“有子”:  ⑥辛丑卜,壳贞:妇好有子?三月。王乩曰:好其有子,御。《合集》94正  ⑦庚子卜,壳贞:妇好有子?《合集》13926  ⑧妇好有子,四月。《合集》13927  备注:子,泛指男孩或女孩。  (四)政务  (1)出差办事回来否,卜辞:  ①:妇好其来?妇好不其来?《合集》  ②贞:呼妇好往,若?《合集》9693  (2)派遣人做事,卜辞:  ③:妇好使人于眉 《合集》6568正  (3)妇好还配合冢宰为王办事,卜辞:  ④:叀妇好令比沚瞂,若?《合集》7501  (4)妇好管理后宫,卜辞  ⑤贞:呼妇好见多妇于徉。《合集》2658  备注:“多妇”是武丁的后宫通称,即“命妇”。武丁的“命妇”见于卜辞的就有六十多位,来自不同的方国和部族,身份高贵。妇好在徉地召见多妇,可见妇好的身份要比多妇高。  (5)妇好会见德高望重的老人,卜辞  ⑥贞:妇好允见有老。《合集》2656正  备注:“老”就是耆老,是贵族中那些年高德昭的老人,《诗?采芑》载有“五官之长,出于诸侯,曰天子之老”。会见老人,相当于现在的“慰问”活动。  (6)妇好向大商进贡,卜辞  ⑦:妇好示十屯。宾。《合集》2631臼  备注:“示”是进献的意思,“屯”就是“纯”,是占卜用的甲骨的计量单位,两片牛肩胛骨(即左右肩胛骨)为一纯,“十屯(纯)”就是二十片牛肩胛骨。最后的“宾”是武丁时期的卜官,是他接收了妇好进献来的卜骨,所以在卜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已签收。  ⑧:好入五十。 《乙》778  备注:这记载的是她向大商进贡卜龟。凡是说多少屯(纯)的,指的是卜骨;仅说数字不说量词的,指的是卜甲,就是占卜用的龟甲,这在古代是很难得、很宝贵的东西,称为“宝龟”,妇好一次贡献50件,证明了妇好的封地之富有。  (7)妇好去抓捕逃走的犯人或奴隶,卜辞  ⑨贞:呼妇好执。《合集》176  备注:“执”甲骨文的写法是象双手持“幸”之形,“幸”是桎梏犯人的刑具,卜辞中的“执”就是抓捕犯人的意思。  妇好参与的家事、国事,事务繁多,由此可见一斑。
  下面来看另一位奇女子。她的经历与《易经·家人卦》“九三 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所载的事实,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她就是史记所言唯一的一位“本纪”级别的女人——吕太后。  司马迁写这位太后,看来撰写经过并不轻松,不知道太史公熬了几个通宵呢。要不然,怎么能把“吕太后”这三个字搞得跟“反革命”似得?  第一,吕太后姓吕,但婚后就不能冠之以本来的姓氏,应改称“刘吕氏太后”;  第二,吕太后先后被封为“皇后”和“皇太后”,被太史公呼为“吕太后”,从字面就给人一种“外戚专权”的冲击力,就是一位现行反革命分子。  这下子,“吕太后”三个字就能把吕雉的一世成绩抹杀殆尽。太史公一支笔,果然不同凡响啊!  然而,历史不以“吕太后”三个字为羁绊,让后人得以窥得吕雉生前身后之事,还历史人物一个可亲可敬,可圈可点而又可歌可泣,可爱可恨的真实的生活经历。
  吕雉篇  天下示私的第一夫人  《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史记本纪的第九篇,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我们先来看看太史公作笔记的视角,“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从这番赞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太史公对“妇言”赞誉之处:  ①离: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式休息。  ②主:惠帝垂拱高后女主。  ③制: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宴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太史公以一个史学家的视角,检视了“高后女主”的政绩,不可谓不明。然而,女人之当家作主,其行止尽乎斯是?不尽然也。  这里,要结合太史公自序来斟酌“吕太后本纪”的撰述本意。太史公自序:“惠之早殒,诸吕不台。崇强禄产,诸侯谋之。杀隐幽友,大臣洞疑,遂及宗祸,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从这个简短自序中,我们不难体会太史公对“命妇”忧虑之处:  ①陨:惠之早陨。言外之意,国家大权出现权力真空,容易引发血腥动荡之案。  ②不台:诸吕不台。言外之意,权力之血腥来自外戚不台。这两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国家不安定团结的根子所在。  ③崇:崇强禄产诸侯谋之;杀:杀隐幽友大臣洞疑遂及宗祸。言外之意,国之无主,王侯皆为利往;权贵争权结党政局岌岌可危;外戚终于覆灭。所谓“爬得越高跌得越重”。  这篇被史学界认为颇有“分量”的本纪,以太史公“自”序为源起,以太史公“曰”为尘埃落定。姑且不论它的史料价值,单从命妇之妇道说。通观吕太后本纪,太史公的视角并非是为了凸出吕太后的“妇道”,而是以“外戚专权”反衬吕太后觊觎大汉王朝千秋基业而纵欲妄为,最终赔上了整个宗亲的光明前途,落了个“天下示私”的毒妇名声。  太史公之言,盖秉持史学之正统,但就吕雉生平事迹而言,有失偏颇。虽有非凡识力能以吕后专权之事实取代“孝惠皇帝本纪”之名分,单独成篇,然终不见高后女主的“妇道”及奠基“文景之治”的大事。  若读者所见皆是满篇的诸吕不台,而对高后女主的丰功伟绩视而不见,则可视之为太史公予史实有“买椟还珠”之滥觞。
  插播广告:  易经 语言 的科学性:“枕”,该字见于《易经 坎卦》,来之坎坎,险且枕。  科学家研究发现:  《地质论评》 1996年02期  北秦岭西峡二郎坪群枕状熔岩中一个岩枕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孙卫东
  【摘要】:河南省西峡县二郎坪群绿片岩相枕状熔岩岩枕保存完整,受构造改造轻微。在海水蚀变和后期变质作用过程中REE,Zr,Th,Nb,Sr,Ti,P等元素的变化较小,基本上仍能反映原岩的特点,而Ba,U,Rb等元素受到了明显的改造,含量变化较大。上述相对稳定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郎坪群枕状熔岩具有典型的岛弧蛇绿岩的特点。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401.9±6.3Ma,代表了其绿片岩相变质的时代,表明二郎坪群蛇绿岩遭受了加里东期变质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西北大学地质系 西北大学地质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痕量元素 同位素 年代学 枕状熔岩 二郎坪群 北秦岭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分类号】:P597  【正文快照】:  二郎坪群蛇绿岩是秦岭北带蛇绿岩的重要代表,出露于商县断裂南侧,以断裂关系夹于“宽坪群”和“秦岭群”之间,在秦岭造山带演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争论较大。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其形成环境、形成时代、变质时代等问题上。由于二郎坪群蛇绿。。。  如果人为认定《易经 坎卦》具有一部地质学文献的性质,那么“险且枕”这仨字,至少可以对应到“北秦岭西峡二郎坪群枕状熔岩中一个岩枕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课题上了。  可以这么认为吗???
  易经 语言 预告:“娣”“妹”“袂”“良”,这四个字,预言了“武则天”风云时代。
  从现代知识体系的视角看太史公,他是一位文学家,而不是科学家。因此说,当时发生的科学方面的、带有客观物质力量的天文学发现,被文学家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举个该本纪里的例子,太史公记载高后三年的史实时怎么写的?四个字:“三年,无事。”  看到了吧,太史公这大笔一挥,吕后一年的工作白干了。还不如改成“无为”看着更叫人轻松加愉快呢!更叫人捉急的是,干嘛写“无事”,这要是投简历,没有实践经验的吧,谁敢录取她呀?以后咱们写东西也要慎重啊,当真是笔走龙蛇不可不慎。  不过这也不能怪罪于太史公,毕竟是写史实吗,不是写作文。与其求全责备,不如在读书时“自求口实”。今儿个咱就不批判作者,来个自我充实,易经语言称之为“自求口实”。我们来找一找资料充实一下史料的不足之处。  那么,那一年真的无事?客观地说,有事。  这里的“三年”是指公元前185年。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有:  ①天文:星官记录了星体爆炸奇观,这是已知人类天文史上的首次相关记录。《后汉书.天文志》记录了公元前185年一颗垂死星体的壮观爆炸。2000多年后,这被证实为人类天文学历史上记录最早的超新星现象。  ②贸易: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铁制工具仍需中原输入,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出令曰:“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  ③制度:田租,汉高祖时代定为1/15,文帝时代再次减半达到1/30,期间,吕后主政,承前启后,留有合理的减租空间。  太史公,您老说说看,天空飘来几个字,这些难道不是事?  由是观之,《史记》不言妇道,是一大缺憾。悲催的是后来的史学界大多因之。但,我们不因此而对《史记》有丝毫的不满,因为它秉持了太史公之家传的述史技术。相反,我们该做的是应以此为准绳,扩展阅读的视野,填补史料的不足。这,才是当代历史学者应有的读史技能。
  易经 语言 的科学性:  “膏”,该字见于《易经 屯卦》九五 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并见于《易经 鼎卦》九三 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屯卦,潜行也。然而该字位于外卦,故而高明之行。囤积之膏,由鼎卦可知其乃雉膏。且由鼎卦知,为内部食用。鼎卦内卦是革命卦,考证“武王观兵而退守驻地”可知,伐纣时机不成熟,故而“其行塞”。鼎的耳朵,乃掌控鼎的关键所在,鼎耳革,意味着一定要一举成功。其行塞,会损失一些补给,其中最可惜的是那一鼎一鼎的雉膏,一场风雨全部泡了汤!令人懊悔啊。只要能打胜仗,也就无所谓了!所以,鼎卦内卦以“终吉”作结。  鼎卦,高明之行也。然而该字位于内卦,示之低调。革命军需之膏,由屯卦可知其重要性,屯的少了就利于调配,屯的多了就容易浪费,甚至走漏风声。且由屯卦可知,那一仗打得是“乘马班如泣血漣如”。由鼎卦可知,结局是“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膏,是雉膏,军需物资,屯积的多了就容易浪费,甚至暴露行踪或走漏风声。故而“大贞凶”。雉膏不食,因为战争没有来到,但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给毁了。故而“方雨亏悔”。  屯卦:备战备荒为人民  鼎卦:集中优势兵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绿鸭子江~~~~定鼎天下!
  易经 语言 的科学性(雨、霜、冰)  一、雨  易经表述“雨”的意境,是从“计划”、“演练”、“调整”、“实践”这四个方面来说的。  第一,计划。用个成语就是“未雨绸缪”,此种含义的“雨”字见于《易经 小畜卦》卦辞“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并见于《易经 小过卦》爻辞之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工艺取彼在穴”。  第二,演练。用个成语就是“”,此种含义的“雨”字见于《易经 睽卦》爻辞之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并见于《易经 夬卦》爻辞之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第三,调整。用个成语就是“”,此种含义的“雨”字见于《易经 鼎卦》爻辞之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第四,实践。用个成语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种含义的“雨”字见于《易经 小过卦》爻辞之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有意思的是,“雨”自《易经 小畜卦》开始计划,至于《易经 小过卦》实践而结束,作者似乎在用“雨”的节奏,暗示革命终将如诗人所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一样,有悲有喜。  “小畜”,积蓄的是能够一风过江河而“雨”的“春”的力量;“小过”,过去的是能够一风遍原野而“新”的“冬”的严酷。  雷锋同志说过——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我们从“小畜”里,读到了同志之间的春天般的温暖,从“小过”里,读到了如临大敌般的严冬一样的肃杀气息。。。  这“雨”,是“革命”种子所必需的养料啊。。。  二、霜、冰  二字同时出现在《易经 坤卦》爻辞之初六“履霜坚冰至”。这五个字,让人倍觉寒意。。。  明天就是“小雪”了。为了纪念这个节气,我一边朝手里头哈着热气,一边在键盘上飞快地写着“革命者”的思想。虽然室内寒冷,但是在我的心胸中,激荡着“革命”豪情,头脑里充斥着“改天换地”或“扭转乾坤”的思潮,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啊。  一边哈气,一边想“伐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一日之功真的很了不起啊。三番五次取消进攻命令,枕戈待旦,咦!险且枕的枕莫非是“枕戈待旦”的“枕”?看来前面的“枕岩”有些不够严谨了哦!有网友指着一堆现代仪器说,你太高看古人的科学水平了吧,对此我该好好反思。幸好有个“枕戈待旦”提醒我,一切皆有可能不可轻易定论。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有纪律和组织。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铿锵的节奏和豪迈的歌声,托起伟大而朝气蓬勃的共和国的昨天。今天,我们抚今追昔,越过共和国的城楼,看到天际几颗璀璨星星,哪一颗星还记得“伐纣”的场面呢?  废话少说。“履霜坚冰至”,这五个字,至今没有定论,不知所言何所思。今儿个,木兰有所思,木兰有所忆。昨夜读前帖,履字在当中。这句爻辞里,履字有深意。  (1)履霜,然后霜被大部队踩成了坚硬的冰状。这是第一个理解。这符合“伐纣”的实际情况,周武王从秋季开始筹备,到来年一月冰天雪地的时候一举,伐纣成功。  (2)履霜,然后耐心等待,坚冰至了,大河不流了,大部队就可以“涉”大川闹革命了。这是第二个理解。这符合“君子有攸往”的意思。  如果我们用战争学上的军事密码来理解《易经 坤卦》的卦辞,就很容易感觉到它似乎是联络暗号。西南得朋是说,“西南联军”是同人之师;东北丧朋是说“东北日伪军”是敌人之师。这读着怎么和抗日战争打鬼子那段历史很相似!是不是?  所以,“履”字是一个“军事密码”。我们来揭示一下,但没有师承。  《易经》中,履有八种情况:  ①“履霜坚冰至”、②“素履往无咎”、③“履道坦坦幽人贞吉”、④“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⑤“履虎尾愬愬终吉”、⑥“夬履贞厉”、⑦“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和⑧“履错然敬之终吉”。  我们从心理学上看“履”更透彻,也更深刻。履有八种心理,对应八种情况如下:  ①履霜:摆事实,开诚布公的诚实心,当时就是两肩霜花驰骋西南边陲谋求同人之德的,故而说这句爻辞是当时革命场景的第一条真实记录;  ②素履:讲道理,开门见山的执着心,由于“履霜坚冰至”,不难想象“素”字在这里的意思是踏着白茫茫的林海雪原,艰难行进的场面再现。一个“往无咎”,反映出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革命气节。  ③履道:抱希望,正大光明的革命者,由于“往无咎”,不难想象“坦”字在这里的意思是胸怀坦荡,大公无私的革命意志,并非大逆不道的反叛行径。  ④跛能:身残志坚,韬光养晦的思想者,由于“幽人贞吉”,不难想象“咥”字在这里的意思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速战速决,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欲速则不达。就像驯服老虎一样,等“履虎尾愬愬终吉”的时候,才可以将其一举击溃。  ⑤履虎:十年磨一剑,欲擒故纵的谋略家,由于“愬”,不难想象,一只猛兽逐渐适应了挑拨和绥靖,变得迟钝不堪。好似一只大象从小被一根细细的绳子拴住直到终老不知挣脱一样。  ⑥夬履:这句辞要参照《易经 夬卦》来解析。暂且跳过。  ⑦视履:这句辞也蛮复杂的,“视”字有“眇能视”、“虎视”、“视矍矍”等三种视野在这句爻辞里究竟是哪一种视野,还是哪几种视野,要细细筛查。所以觉得它复杂些。且还需结合“考”与“祥”及其后面的字词,在此基础上,作整体解析。  ⑧履错:这句爻辞是“履”字的所有辞中最难解释的。难点在于“错”和“然”。  对于“履错然”,后世多有释解,扼要如下:  a)王弼、孔颖达:“错然”者,警慎之貌也。警惧之状,其心未宁。  b)程颐、陆希声、王昭素:错,交杂之貌。  c)阜阳汉简《周易》于初九:“履{艹/昔}然,敬之无咎。”后紧接“卜临官立(莅)众,敬其下乃吉。”  显然,这些解释是就字论字。今天我们可以用检索工具,把“履错然”放到全文中去领悟。钥匙在“敬之终吉”。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搞错了,履错然了嘿嘿。还记得易经里的水天需卦吗?《易经 需卦》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拿《易经 需卦》上六“敬之终吉”这把钥匙,来开“履错然”这把心锁,结果应声而落。就像阿里巴巴那句有名的“芝麻开门”一样,神奇啊神奇!阿拉伯的故事,竟然是俺们易经玩过的智力小游戏。。。  把“履错然敬之终吉”与“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对照来看,我们在此首次千真万确地给出“履错然”的正确答案:  履错然的意思是“一阵急促脚步声”,形势急转直下,啦啦呼啦啦,啦,做好决战的准备吧。  从“履错然”,我们可以得到《易经 离卦》的整体含义:与商王朝决裂,建立周王朝!所以,这个“离”是“拆分”的意思。  想不到,一把钥匙能开一串锁,这钥匙万能的吧嘿嘿。
  接楼,12楼:吕雉其人其事  我们来梳理一下吕雉的“妇德”。在此先说一下名分,我们不沿用史学界的定义,而采用正规的家族界的姓氏定义,即妇人的名字为某某氏,亲戚的称谓为公婆、姑嫂、媳妇、妯娌、亲家母、亲家公、情敌等。把这些伟大的人物放归到人民群众中来。这样,人民群众读起来有亲近感,不见外。  (一)家政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吕雉的老公,名叫刘季,“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吕雉的公婆,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胞长兄刘伯(武哀王),胞二兄刘仲(代顷王),庶四弟刘交(楚元王),姊(昭哀后)。也就是说,吕雉有1个公公,2个婆婆,3个妯娌舅姑,身处在一个大家庭里(另外她有1个情敌,刘肥的妈妈刘曹氏;后来又有1个情敌,刘如意的妈妈刘戚氏)。  孝惠刘盈生于公元前211年。鲁元公主生年不详。此二子是吕雉亲生子女。此外,齐王刘肥是刘邦迎娶吕雉之前的一个没娘的孩子。  我们猜想,以吕雉的殷实家风来说,吕雉对他很好,但不怎么管教他,外出劳作也不敢请他随行,很怕支使不动他反而落个后娘虐待弱子的不好名声。当然,这事司马迁没作过考证,是我这位沛县老乡根据现在社会习俗推测得来的。因为刚才读到“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对于这段话,我们不单从字面上看,从生活画面看更有意思。有这么两个问题可能引起浓厚的兴趣:一个是刘肥的名字谁给取的?太有富贵感了。另一个是刘肥怎么不跟着下地劳动呢,准备高考吗?细读这段话越发感到“刘肥”此名不虚,不知当时刘邦下了怎样一番功夫,才给这娃取这么个表里如一的富贵名字。  刘信,刘邦的大侄子,封号老有意思了:“羹颉侯”。羹颉,沛县话翻译成“用勺子凹锅隔巴”。通俗一点,“锅巴侯”,就是使唤大勺用劲?锅上的饭隔巴的主。这并非故意打趣他这位贤侄,实在是他娘(的)“实至名归”。史书记载的,不是沛县人在“胡揉花”(胡揉花是成语胡诌八扯的雅称)。  《史记?楚元王世家》记载“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而王次兄仲於代。”  从这个“羹颉侯”看出刘邦的才气和原则。谁说刘邦没文化呢?再说刘邦同志没文化可就是不长眼了啊。  刘邦这人孝顺,有老有少知恩图报,绝不含糊。在这么个“为其母不长者尔”的家风之下,想必吕雉这位“长者”,不至于对“刘肥”这位晚辈指手画脚。所以,我们看到相面的故事里没有刘肥出场,实在是写出了吕雉善待晚辈弱子的善良而勤劳之“妇道”。  刘太公,生于周赧王四十四年(庚寅,公元前271年);  刘信,生年不详,高祖七年(前200)封羹颉侯,食邑于舒;  刘濞,生于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都于沛;  刘广,生年不详,公元前195年11月,刘邦封其二哥刘仲的儿子刘广为德侯,建立德侯国;  这样,我们看到吕雉所在的大家庭至少有如下成员:  (一)婆家一门:公公1名,婆婆2名,嫂2名,侄子3名,情敌1名(刘曹氏)。这说明什么?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吕雉智商可以,当然小菜一碟。  (二)娘家一门:父亲、母亲、2个哥哥、1个妹妹。  (三)小家庭成员:养子1名(刘肥),亲生子女各1名(孝惠帝和鲁元公主)。我们看看彼此差了几岁:  刘肥,生于公元前221年,年长刘盈10岁。  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年长刘肥20岁。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年长吕雉15岁。这说明了什么?  按照现在体质人类学的心理研究成果,他们之间无疑会有“代沟”存在。
  代沟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就觉得很烦。现在可以要二胎,那“代沟”可不要成“鸿沟”啊,否则就不是很烦的问题,而是家庭更难安宁,大国面临“治安”“维稳”方面更大压力的问题。有网友不耐烦了,说你这是杞人忧天,只要家庭教育跟上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哦,但愿我们的“家庭教育”能跟上来。  问题又来了,家庭教育怎么才能跟上来?谁在家庭教育中起主要作用,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谁来定,这些都是未知数啊未知数。“妇道”是比“人道”更早的一个道理。我们国家从不缺“大道理”,但仅有“大道理”的大社会也不正常。一个正常的社会,应有“婚姻之道”、“妇幼之道”、“人生之道”等等系统化的道德规范,并给出先后顺序,便于人们掌握和传承。  依愚之见,①“婚媾道”②“妇道”③“人道”,是人道的基本顺序。我们这个健康活泼的大社会,不缺“大道”,所缺乏的只不过是“顺序”和“秩序”。由“插队”引发的腐败或由“腐败”引发的插队,都能让这个大社会的“顺序”和“秩序”逐渐丧失掉,渐渐变本加厉,影响了社会心理的健康和稳定。整个大社会的不良现象从心理本质上说,这些大的问题根子在于失去“本位”热衷“插队”而本末倒置。  这么说的理由:  (1)婚媾“重”彩礼,这是第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当下,彩礼超“重“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是极其深远的,它不但可以轻易扭曲掉新人当家作主的价值观,也可轻易挥霍掉青春岁月和勤俭持家的民族精神。若把“成家”视为本位,则超“重”的彩礼是一种插队现象,容易引发对方家庭或邻居家庭失去原有“本位”而逐渐易位,整个社会渐渐失掉“成家”的本位,后续一系列事件,最终让社会心态失衡。反思“彩礼”的历史渊薮,我们难以笑对列祖列宗。彩礼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权衡轻重的。“万紫千红一片绿”容易让孩子们坐吃山空立地吃陷。赔上了血本,也赔上了孩子的未来,这家长不就亏大了嘛!   如下四个问题值得深思。  ①彩礼的社会初衷何在?  ②彩礼的社会仪礼何在?  ③彩礼的现实意义何在?  ④彩礼的“现代化”弊端缘何成为社会诟病?  若再这么坚持彩礼超“重”,我不得不说一句,丈母娘的妇道堪忧啊。  (2)妇道“重”享乐。这是第二大的社会问题,是第一大问题的影子问题。草拟三个方面的害处。  ①“小三”危害。  ②“彩旗”危害。  ③“腐倒”波及。  这些东西一看就会,好像用不着动脑筋思考。看来简单易学的东西也不全是有价值的好东西。好东西来自于好的“人道”。  (3)人道“重”考管。这是第三个大的社会问题。  它是前两个大问题的影子问题。关于考与管,有三个基本问题:教育、家庭和社会的联动性与制约性的问题。  ①教育。“教育”视野窄。用沛县话说是“教育要面向高考面向排名面向后门”,用普通话说是“教育要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在此多说一句最起码一点,无论哪一方面的教育,都要共同面向教育对象的三个方面:成长有方(心理健康)、生活有序(家庭和睦)与举止有节(社会稳定)。  ②家庭。“父母”管的窄。用沛县话说是“只要考好,剩下的爹娘全包”,用普通话说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有颜如玉)”。  ③社会。忽悠靠“关系”,关系靠“忽悠”。用沛县话说是“拾坷垃打坷垃”,用普通话说是“空手套白狼”。  重利运重礼法而轻信义轻诚意,是这个时代道德之器最大的裂痕。解决社会的心态失衡问题,要从稳定社会心理的“本位”开始,即正本清源。  每每写到大的问题,心里就堵得慌。想听歌看幽默来调剂一下心态。  现在天又冷又雨,路又湿又滑,整个天气和人的状态一样不好。作为个人,迫切需要找点乐子。作为天意,不知该有何希冀?书生找乐子,无非是在故纸堆里摸一把而已。一摸是《易经》,再摸是《周易集注》,再摸,你猜是啥书?《周易本义》嘿嘿。  郑重其事地说,易经语言的科学性里,谈了“枕戈待旦”的“枕”字,“履错然”以及“雨”与“履霜坚冰至”里的“霜冰”。现在我们喜欢听故事,我谈一个“谈婚论嫁”的故事,当然,它来自易经,如果确证,可就是有史以来最早的古代爱情故事了。  赶紧占座,下面开讲。  话说《易经?大过卦》里那句“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意思很直白,老头年纪大了,可是娶了个年轻能干的新媳妇,是不是小三无所谓,因为易经记载了“正当”理由,且很支持他娶亲,理由是“生稊”。生稊是什么意思?二胎知道吗,就这意思。也许老头一把年纪了,有个智障闺女,或者跛脚儿子什么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整天惦记着生生生,给易经作者诉苦。易经作者深表同情,且为了传宗接代,慎重而庄重地告诫后人,必须“枯杨生稊”。你可别说,感情那个时代就有“破格”领准生证的法规了?司法制度太完善了吧。有政法系统的朋友吗,考证考证,弄篇稿件说不定能得个神码普利策奖的。  老夫得的“女妻”长啥样?这是咱小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了,别的那些八卦比如娘家是哪的、姓啥什么的都扯淡,饱饱眼福才是旁观者之道,一睹红颜不枉此生啊。闲话少说,我们回放一下“女”的历史画面,然后看看“妻”的画面,就能像放映幻灯片似得把这个爱情故事连起来品味了。  说到“女”,《易经?屯卦》里有位神仙姐姐,待字闺中。也就是说,这门亲事早早就定了,有十年之久了,黄花大闺女能在闺中待字十年,搁谁能受得了啊。不简单!仰慕!且鄙视现代所谓的那些新新人类,给俩钱找个某某宾馆一个晚上就搞定那种事的儿戏行为,一点都没有夫妻的情调,反而有“舆说辐夫妻反目”(见于《易经?小畜卦》)的鸟兽散式结局。不过这种情况,能让人更深入理解“舆说辐”这仨字的象征意义,通俗地讲,舆说辐是指男女双方不想干下去了,散伙的意思。  插播一条字义辨析:这个“舆脱辐”,不同于“舆脱輹”。这要从“輹”和“辐”对车辆功能所起的作用来看。  “辐”是一辆车的车轮中,连接车圈和车轴的辐条,辐条损坏了,车子走不了正路,寓意男女不欢而散。“輹”是一辆车的车厢和车轴联结处有凹槽的木块,车轴出輹,车子根本走不动,寓意车辆抛锚。  从待字闺中的屯卦,到“勿用取女”的蒙卦,“女”的终身大事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不是说好十年之后来取吗,怎么突然“勿用取女”了呢,急人。  别急,听听“婚媾有言”是咋说的。“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见金夫,是说 “舆脱輹”了,“系于金柅” ,就是说,既然舆脱輹了,那就带着这块“輹”去女方说明一下,婚期再议。“夫不有躬”是说主人车子抛锚,新郎官来不了啊。乖乖不得了,原来此“女”被称为神仙姐姐纯属好事之徒的幻想,男方借口车子坏了,也许是打听了十年感觉不太满意,连个照面都不打,就回绝了这门亲事。不会吧,太过分了吧。  男方托人打听女方的情况,是无可厚非的。现在依然如故。农村有种非人性的职业叫“扒媒”,听起来和“把妹”蛮像的,比把妹可怖多了。扒媒的结果是让男人没有妹子,或者让女人没有婆家,那样,女子贞不字,NN乃字,左N是无理数,右N是年。
  很是有意思,之前看易经,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  希望楼主能够把这个帖子写下去,我会每日里都关注一次。
  刚从易经心理学里逃到这里,窗外的雪下得好大,有多少年没有在这个十一月下雪了?这次雪下得,不但叫人觉得稀罕,还让人觉得霸道。啧啧~
  话说神仙姐姐(没确认婚媾泡汤之前,先这么叫着,提神醒脑)一颗芳心正在忐忑之中。突然,天空飘来三个字:OMG。又咋啦?莫非战火连天,就跟那个“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所说似得,密云不雨其实是大兵压境,尘土飞扬、阴翳蔽日的样子,这消息传到公主耳眼里把公主给吓得一宿没睡。  原来成亲之大事没见到新郎官(夫不有躬),大媒人交不了差(王臣蹇蹇),一怒之下(震不于其躬),发兵报复了啊(于其邻)。可是结果没能怎么地,你想咋样就咋样,不成了,哥长大成人了,藕叶。毕竟人家也不是吃素的,能回绝你这门亲事,就是掂量很久了(十年乃字),实力相当,难道贵方心里没数?结果呢这个贵方就没敢来硬的。一切好商量,不就等十年了吗,不算长,从长计议!这就是“无咎”背后的交流,心得体会。总得给个说法,定个协议什么的,君子协定,不能有悔。怎么定的协议?那就是“老妇得其士夫”(这就是婚媾有言背后的玄机)既然新郎官给的说法是退婚,咱不得不服从,男权社会就这风格。结果呢,就只好委屈一下剩女了,随便找个人嫁了。不过,政治婚姻是不是自古就没有好下场的,反正很难美满。作为剩女,希望一生幸福。易经也很支持剩女的憧憬,用“无咎无誉”来阐明这种幸福感,无咎无誉意味着平安一生,多美满幸福的味道啊,这不是对“平平淡淡才是真”最好的诠释么,么么。反观政治大碗的婚姻,婚后多少伤心事,典型案例真不少。举个刘邦老婆的例子,由戚夫人从帝王侧沦落为人彘的下场可见,这种“老妇得其士夫”的婚姻结局的确令人羡慕嫉妒恨——哪里还有比平淡一生更美好的姻缘呢?!苍天啊,大地啊,我不要白娘子,只要赏给俺一位白皮氏太太,跪求中~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的婚姻观念也要放端正,求“真”务“实”一些,好好过日子,把日子过好,过踏实,才是真的好。  以上“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见于《易经?大过卦》九五爻辞。我们从这个侧面不难看出,《易经?大过卦》的主旨在于广泛繁殖“栋梁之材”,以备“利有攸往”兵员之需。否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将面临“军事人才”匮乏的严重危机,不可不慎,故而名之“大过”。此“过”,是“江山社稷后继无人”之过,此“大”,是“祖国山河青黄不接”之范围或面积极其“大”,令人绝望。  由于《易经 ?大过卦》对人才的渴望渴求而导致上六爻辞出现“过涉灭顶”的字眼。这四个字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从朝廷角度来说,朝内左派有识之士极力规谏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容易引起当权者的杀机。另一层意思是从在野角度来说,后继无人的政权注定是腐朽的,将被历史潮流湮没,被新的革命力量取而代之。对规谏者而言,凶,但对于有志于推翻这种腐朽政权的革命者而言,是“无咎”,因为改朝换代必然是正义之举,否则终将被“灭顶”,一切又重来。  由此可见《易经?大过卦》的深刻寓意。不难看出历史的脚步越过“人才危机”,来到《易经?坎卦》这个历史的大坑里,它比之后出现的“鸿沟”的概念更古老,又比鸿沟那种出尔反尔的谋略看得更深远。在这个大坑的对岸,是“众叛亲离”的下场。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易经上经说:过涉灭顶责无旁贷,必须勇往直前!这也就是说,上经是下经的革命背景。  请读者记住一个结论:上经是下经的革命背景。好奇的人自然会问:下经是什么。这是后话(剧透一下:下经是下集的意思嘿嘿。下集是二胎的意思。二胎讲的是革命工作夜以继日且必须后继有人的故事。AI,小道消息,不要往外传啊~)
  占个位置听故事
  革命从选拔人才开始,人才选拔从家庭征兵开始。所以,《易经?咸卦》应运而生。为何叫做“咸”呢?古人叫这名,我们现在可改名叫它“婚姻指导手册”或者“恋爱婚姻家庭指南”。有的革命者更是急不可耐,干脆称为“上床手册”或“炮兵手册”未尝不可,就是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不过,好多考古学者和文学大碗们,皆把咸卦对应到男女那事上,不是巧合能解释和掩饰了的事情。所以,我们应予各个卦的大义和情结以适当的正视。  我们只有深刻领会“大过”的“人才危机意识”,才能洞察“咸”的“长枪打鬼子短枪打姑娘”的深远意义。相对于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长枪”是历史的“短枪”,而“短枪”是历史的“长枪”。这就是“咸”的“能握枪能打炮才是真正的革命家”的革命理念。  我们在这里拿“元亨利贞”与“亨利贞取女吉”一对照,就很容易看清楚这个理念了。乾卦之元,乃咸卦之祖宗也。咸卦之亨利贞,乃乾卦之后嗣,为祖宗做好传宗接代的“宗亲”标志。  咸卦之取女吉,简单明了,人才危机一定能化解。人才中的新生力量,是人才当下的后备力量,更是未来的中坚力量。毛泽东曾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个让中俄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闻之动情的时刻:(以下为引文)  日,莫斯科大学,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期盼毛主席的接见。下午六时许,当毛主席和邓小平、彭德怀、乌兰夫、杨尚昆、胡乔木等领导人出现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时,全场沸腾,欢声雷动。毛主席高兴地走到讲台的前沿和两端,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毛主席一开头就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还教导同学们说:“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在讲话中,毛主席纵论天下,旁征博引,提出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名言。毛主席的讲话亲切和蔼,风趣幽默。台上台下,有问有答,其乐融融,大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为了满足更多同学能亲睹领袖风采、聆听领袖教诲的愿望,毛主席又特地从大礼堂来到学生俱乐部,对早已聚集在那里等候的数百名留学生说:“第一,青年人既要勇敢又要谦虚;第二,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第三,和苏联朋友要亲密团结。”毛主席还到同学宿舍察看,询问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加强与苏联师生的友谊”。(引文完毕)  如果您想了解当年会议的实况,可以参阅如下内容:(以下为引文)  “同志们!我向你们问好!”台下再次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主席的话语几乎被掌声淹没了。  毛主席讲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大部分同学没有听明白。他见同学们露出困惑的神情,便解释到:“世界就是World。”但是那时留苏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英语,仍然听不懂。毛主席便转头问刘晓:“世界用俄文怎么说?” 刘晓回答:“是米尔。”  毛主席就说:“米尔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时全场立刻响起“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的掌声经久不息。  毛主席一挥手,又继续了他的讲话。  “我们已经老到这个样子,你们还年轻,我们老,但我们懂世故。你们年轻,有朝气,我们则有暮气。但你们还没有经验,这叫做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缺点。”毛主席这时笑了,大厅里也出现了笑声和掌声。毛主席说:“你看我们都老了!”台下立刻喊“毛主席不老!” “毛主席万岁!”。  “这次来苏我感觉很好。上次我来苏时,心中是不舒服的。但现在苏联同志工作大大变了,对外国也更谦虚了,并且爱和同志们商量问题了。我看苏联现在又有民主,又有集中,这就是列宁的民主集中制。这次会议你们知道吗?”“知道!”台下立刻齐声回答。  “这次四十周年纪念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这次会议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来共产主义运动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开的很好,很成功。参加这次会的有六十二个国家共产党的代表,表现出共产主义空前的团结。你们有头没有?”(台下回答“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得有个头。如果没有头,就是只有民主,没有集中,就是无政府主义,力量就会削弱。我们的头就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你们高兴吗?”大家都喊“高兴!”  毛主席说:“不但我们有头,敌人也有头呀!美国就是他们的头子。所以我们应当有头。我们中国来个大国主义好吗?我们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做头可是不容易呀!你们应当和苏联人交好朋友!将来的担子应当由你们来负。”  (引文完毕)
  我之所以在这里谈点“口实”的小事。其实这事是“最大的事情”。民以食为天,哪天能少两三顿饭啊?如果每户一顿饭浪费哪怕一两食品,一年少说七八百顿饭,得有食品三四十公斤了。全国有多少家庭?  2014年“国际家庭日?中国”纪念大会14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时指出,中国家庭数量达4.3亿户,居世界之首,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规模为3.02人。  可见“口实”之事情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小事,可对于我们当今世界大家庭里的最大的“家庭”一员来说,一年浪费的食品说出来能吓死人。  节约的程度,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所作所为是否理智”的理智程度。反对浪费,提倡节约,要从理智消费开始。还有比理智消费更重要的事情吗?易经说有,而且要时刻警戒,它就是杜绝精神污染和智力浪费。精神污染很抽象吗,说白了就是“玩物丧志”,并不抽象,告诫人们不可纵欲,要节制追求物质的精神欲望,提倡追求精神的精神需求。我觉得这么说,能让您领悟《易经?需卦》为何不能改名为《易经?物卦》的原因。  需者,精神滋养之物也,非奢侈纵欲之需。故而卦辞为“有孚光亨”。反之,不知需卦之“适可而止”“君子浅尝辄止”,则有讼卦之“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因为大人可以给予争讼者以“精神之需”,以需止讼。若不听大人规劝,则会走向“涉大川”,彼此发生最高级别的冲突,战祸连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另外,奢侈纵欲是腐败堕落的温床。  易经提到,物质生活的浪费,不过一时一地的腐败堕落而已,危害范围和时间毕竟有限。相对于这种物质生活浪费而言,精神生活的浪费虽然是隐蔽的,无声无息的,却能遗臭万年。  易经有没有反对这种精神生活的浪费现象的爻辞或卦辞呢?有,当然有了,而且说的后果很严重,后世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种后果(亡国),让人揪心呐。
  易经对于“精神生活的浪费”只字不提。国内外至今也没这说法。但是,易经伟大,它的确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精神生活”浪费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危害。  所提的事情都是“小事”。易经语言从“改造”、“民心”、“提倡”这三个层面来论述“反对浪费”的具体措施。  (一)物质生活的改造不到位,造成精神生活的浪费。  《易经?井卦》“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qì至亦未繘jú井羸léi其瓶凶。”  读来觉得还不错,搬了家,换了新房子,但一口老井还可以用。够节约的。注意一个词,无丧无得,它暗示着什么是丧什么是得。俗话说“省了盐瞎了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啊,不可不慎。所以劝人们要及时改造旧井,否则连“禽”都不来,生态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来节约的人力物力,会全部投入进去再搭上更多的功夫(精神生活),到那时就不是“小事”而是大事了。如果不信,那就等着瞧吧。果不其然,羸其瓶,连吃饭的东东都给打破了,一家人喝不上水,这是节约嘛,分明是浪费。所以说它是凶事。解决方法:繘井(繘井的精神涵义:导通民意)。  但是,繘井这事情,对于全村而言是一种徭役,需要全村人出工出钱。有位智囊将此事呈上给王,并提出解决办法——可用汲。这说明,群策群力比沉默寡言要好得多,人多力量大。大家注意这个字“汲”,它可以是“辘轳”的代名词,也可以是“溉汲”的代名词,也可以是“疏浚”的代名词。具体是哪一个,需要进一步考证。考证方法(思路)是:①汲字的源头,汲姓的源头,相互参照梳理看看汲的职业演化过程和相关操作方法,以便确立汲的属性,是工具,还是方法。②汲字的源头与井字的源头,相互参照梳理出井用汲的方式、起源和演化过程,以便确立井的水源方式,是地下水,还是积蓄水。③与井和汲有关的其它源头。  我们认为,表面是说井,实际上说“民意”,这是易经的高明之处。这种以物质生活折射出精神生活的叙事手法,体现在上爻“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这正是:  井收勿幕,代代相袭;有孚元吉,源头在兹。  易经语言,妙哉,善哉,智慧其深哉。  以井卦为例,我们在这里对“民意”作了正本清源,找到易经赋予井卦的生活理念,即人们的生活源头不在大江大河或者大川等自然风光里,而在“往来井井”的社会活动之中。  (今天到沛县东风路上的“泗水亭公园”看雪景。重新观察了“琉璃井”,那石壁上一道一道的深深的勒痕,让人肃然起敬。绳子是柔软的,却能持之以恒地在石壁上磨出道道痕迹,可见民心力量之大。)
  插播一句诗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常琢磨诗歌的意境,诗歌不只是在说景物,而更多的含义在于揭示生活与理想。这句诗里,清是做人的理念,是知识;活是做事的方式,是行动。简化它们,就是“知行合一”。  关于“知行合一”与“天人合一”,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应把它们合二为一。  题诗一首:  《和合》   知行合一此小道,一条沟渠知其妙。  天人合一大道(或横,或)亘,万世英杰在赶考。
  那么,民心何在?  (二)民心  《易经?泰卦》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这句话深刻指出了“泰”字骄奢淫逸的一面。现代汉语里依然有它的踪迹,比如有一个词叫“骄泰”,据说这个词源自《礼记?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礼记?大学》所论及的得失正是骄泰之失。这个失,不是物资资源方面的失,而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失道(或者说得更时髦点,是人才资本方面的失)。  骄泰是贪图安乐,是失道,典籍史书多有记载,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来,这些成语典故的源头,竟然可在易经卦辞爻辞中留有古老痕迹啊。  翩翩,不是今天所谓的“风度翩翩”,而是“百年魔怪舞翩跹”的翩跹。翩跹,出自《梁书?王僧孺传》“含吐缃缥之上,翩跹樽俎之侧。”从《梁书》可见,翩跹是在樽俎之侧翩翩起舞。诸位,若说这种消遣娱乐算不上什么,当下那些歌舞乐园如“天上人间”一类里的龌蹉不都这事吗?不能说它们不是事或者是小事。这是大事,丧德失位,祸国殃民的大事。这种舞蹈是要亡国的征兆。否则史官们也不会再三地郑重其事地写在这里。  易经记载了翩翩,梁书有翩跹,足见《梁书》所载的事实,早在商周时期就流行过。这种大事,不能不引起后世的重视。  在此说得文明点,翩翩是“亡国之恨曲”里的一个舞步,或一个音符,一个回眸。说得现实点,这是多么痛的领悟。说得历史点,这些亡国之音,亡国之舞,在后世屡屡上演。比如大唐亡国,南宋亡国。  例子:大唐盛世何以谢幕??  来看看白居易的痛与领悟:  《胡旋女》(唐)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  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  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  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数唱此歌悟明主”,是这首诗的最高明的地方,也是对推动历史变革的力量往往起于细微琐事这一历史情况的最深刻的洞察。对历史与沧桑变化的感悟,再没有比白居易更深刻的了吧。  可是后世仍有因此亡国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真是不觉死的鬼啊(沛县话,意思是醉生梦死者是行尸走肉)。  当然,易经里讲述“翩”的手法很另类,既能让人接受深刻教训,又能让人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这不能不说它是中国文学界的一朵奇葩。那么它给予后人的正确的方向何在?我毫不迟疑地说:易经在它的“泰卦”字里行间给出“敬天保民”这一时代精神。
  (写到这里,我不无痛苦地告诉诸位:泰卦并不单纯是《易传》所言的那种通泰祥和,反观它,却是一种骄纵之态,否则不至于“城复于隍”的。不忙,我找个锅顶头上先,欢迎拍砖)。
  自顶。太阳公公出来啦,啦啦啦~
  翩,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作”,NO Zuo No Die的作。趣味问答,作死的作是咋死的?(知识考古者把这个趣味问题的答案略写为:一作成名,百作成灰。商纣王就这么被“作死”的。脑筋一转弯,俺突然觉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书名也可以作一下,作成钢铁的铁是咋钢钢的,和前一个问题相映成辉,答案略写为:一炼成铁,百炼成钢。就这么被钢铁的。再作一个,前酥莲。前酥莲是咋酥酥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略写成:一作成花,七作八瓣。就这么被“作散瓣”的。事不过三,不作了。  本括号内以上的内容是知识考古者所开的历史玩笑。当然,玩笑的背后是历史经验教训。本括号的以下内容值得借鉴。  比如这个问题:为何两个翩?大家学习古文要时时刻刻记清楚一个难处,刻字难。那么难刻写的字,一个不能说明问题吗?对于这个简单问题,或有文学大师不屑一顾,说这小儿科,小鸭鸭,不懂吗!还有小猪猪、小牛牛,小鸡赶紧走了。且慢,重叠的词不是儿化词,也不是动宾词,或者满足用韵所需。在此,我认为是该词重叠,意在突出其背后不良行为次数之多,一而再、再而三的意思。所以,为何两个翩?本文认为,要么翩翩者一错再错、不思悔改,要么将错就错、破罐破摔,要么纸醉金迷、执迷不悟,不论哪一种情形,都是将混蛋形象坚持到底。这可苦了王的臣属。其实,在古代,任何一位身居高位的王侯身边都有很多力量融在里面,施加着,变化着,此消彼长不亦乐乎。这里面既有翩翩者本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又有身边进谏者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谏义举,还有身边助纣为虐者的小人得志倒行逆施的屡次阻挠。细细梳理,还有很多很多, 但有句话不知该不该在这里说——不管文学与史学怎么说,读者心里要清楚一件事,千万不能全靠文学描述和史书记载来吸取历史教训,否则会犯形而上学外带主观主义错误)。  透过翩翩的现象,我们来看其丑恶行径。它是怎么“翩翩”的?易经讲了两条:第一翩,不富以其邻;第二翩,不戒以孚。  第一翩,“不富以其邻”意味着邻居有了天灾人祸比如“某某大地震”、“某某海啸”,翩翩者不肯施以人道主义援手。袖手旁观之余,兀自歌舞升平,夜夜笙歌,不顾别人死活。这不但会有国内危机,而且易于激起国际公愤。所以,第一翩是“以邻为壑”,是祸国殃民第一步。  “友好睦邻”、“深孚众望”是易经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易经而言,富以其邻就是敬畏天地,爱屋及乌,善待并为别国的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说穿了就是力所能及地援助同在天地之间的另一个地区。  若说体察民意可以用“往来井井”之法度的话,那么获得民心就可以用“富以其邻”之义举。  “不富以其邻”是重要的亡国因素,故而先说在前头。但是,中国人有个文化传统,总喜欢把最重要的放在后头说。俗话说,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也是在说越往后越精彩。看来,后人总结的那些经典之语,早在易经时期人们就开始琢磨了。那么,什么因素才更精彩(对亡国而言应是更加悲催)呢?下面的这一条,无论重要性,还是深远意义,都超过了“不富以其邻”。  第二翩,不戒以孚。  孚,意思是信任。有孚,意思是得民心。不孚或失孚则意味着失去了民心,比如“有孚于饮酒濡其首有孚失是(未济卦末爻之辞)”。作为邦国的领袖,是民之首之脑。作为民心,是邦国之首脑赖以施展才干的心。若把国家视为一个身体,领袖是首脑,民众是心脏。这是易经给人们的首脑辩证观念。一个邦国的国治和吏治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势必带给民众水深火热的艰苦日子。作为民众,揭竿而起必然一呼百应,星火燎原理所当然。民众万众一心的凝聚力,能载舟,也能覆舟。此中深意,后人之述备也。
  若是戒以孚,则可以君子所得之“舆”,救助“剥庐”之小人(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见于《易经?剥卦》上九爻辞)。而且,剥卦还提到“硕果不食”。硕果,是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果。不食,是说不独享,不坐享其成,不中饱私囊,那这“硕果”留着何用!且慢,请看硕果的大用场:君子得舆,第一,让君子们有车,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节省很宝贵的时间资源,减轻旅途劳顿,提升吏治的成效;第二,让小人“安居”乐业,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为社会注入时代的活力。这就是硕果不食的结果,也是“于食有福”,“有孚于小人”的,人所共知的具体社会生活事例)。这样一来,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民生祥和,和睦相处;大同社会,天下安哉。  若不戒以孚,则情况变得象杜甫所奔波呼吁的那样,几把那茅草都能让一位老人抓狂发疯,边哭鼻子边写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大人咋在网上火的?  先听一段唱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有吗?  呜呜呜呜呼,呜呼,呜呜呜呜我何时眼前……  穿越,电信人员上门服务,杜甫同志请开门,今日现场办公再加上特事特办,自从看到您写好被风刮走的那几页申请,我们多个部门开了联席会议,决定从三个方面解决您的安居事宜。一方面给杜甫同志配一部天翼手机,一方面给杜甫同志签一份拆迁协议,一方面给杜甫同志一些安置费,您看行吗,杜甫一看协议,密密麻麻的!哎,他深深知道,飘走的那几页纸“内容纯属虚构”,结果却给自己带来人生的一次转机。这真是盖了!(沛县话盖了,是普通话的绝了、厉害、顶、牛叉牛掰各种牛)  嘟~嘟~,欢迎致电,请耐心等待,,,您所登记的棚户区正在改造中,请随时来人来函来电咨询,或短信或上网查询,  呜呼呼呼呼呼!……眼前一花,  穿越,阳光工程小区,现此屋,此屋通水通电通暖通气通电信宽带网……网”。  继续穿越,到网上,,,网络是个大舞台。杜甫在现代人眼里,是一个爱操心的爱为民生代言的大好人。  2012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藉此隆重的生日盛典,杜甫在网上热火起来。大家都放心吧,现在没过去那些事了。
  楼主好,我看易经有一个地方一直不明白,请楼主帮我解释一下。  先天八卦,是从天看地;后天八卦,是从地看天。  这个到底是怎么看的?
  作者:傲然雄峰 好,你的问题是易经基本问题,答案多样。因此不妨再多一种答案。我先直接说答案,再作简单的推理和讨论。欢迎指正。  易经基本问题:先天八卦,是从天看地;后天八卦,是从地看天。这个到底是怎么看的?  答案:此类问题共同指向八卦顺序问题。明白了八卦的不同排序的用意,基本说来就解答了怎么看的问题。  讨论:首先声明,以下内容纯属个人看法,我也是一位普通爱好者。由于欧阳修在易学面前曲称“童子”,所以我也不敢托大,以“小的”自称方才安心。  小的把问题理解为几个概念的脉络研究:  ①先天八卦;②后天八卦;③从A看Z或反之,Z到A;④到底怎么看。  小的首先阐明一个基本看法:从A看Z,或Z到A,是别人的看法,咱们不这么看。也就是说,探讨①②④的脉络,第③个从略。  据说,①先天八卦可追溯到伏羲时期;②后天八卦可追溯到文王时期;④到了陈抟邵雍时期,他们给出了明确的八卦图。  ①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  《周易?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后人觉得这几句就是先天八卦及其次产生的过程。在这个演伏羲八卦变过程中,后人总结了一个基本思路:首先是太极,其次是两仪,接着是四象,最后是八卦,它们是宇宙形成的过程。  《周易?说卦传》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几句话被认为是理论依据。  据说先天八卦的卦序成果源自邵雍:即先天八卦生成数是邵雍公开,依次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在“数量化直接起卦”里,数字对应先天卦,这是起卦,大于八的除八论余数,而分析需要使用后天八卦。  以上是先天八卦及其不足之处。  也可以这么说:先天八卦在取余上有所不足,需要用后天八卦来弥补。于是,后人认为,文王弥补了这个不足,创设了后天八卦。  ②后天八卦的数序: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周易?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周易?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邵子曰:“乾统三男于西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④“到底”没有底,小的认为只有“到此”嘿嘿。到了文王时代之后,人们称文王八卦为后天八卦图,因为它是一门图文并茂的学问。 后天八卦讲究周流六虚,形容周而复始,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对照《周易?说卦传》,学者确认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每年为一个周期,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并按照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对应到八卦图中。  ④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呢。小的认为,以上记录有它的内在承续脉络。由于它总被人们用于释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故而小的可以说从伏羲到周文王的漫长历史征程中,先天八卦担负着解释和完善宇宙诞生与运作的重任。而后天八卦,担负起解释和美化人类生活与人格诞生的重任。易经屡次提到君子与君子之光,国之光的内在关系,因此小的认为它具有“人格”。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也这么看。  就人格的诞生与发展而言,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一起发展到陈抟邵雍时期,奠定了《周易》第一座学术高峰。这是史无前例的学术高峰,傲然世上。  因此,小的把两宋时期的易学分期称为天人分离的“分化期”。  到目前为止,周易研究可以再成一座学术高峰,小的称这个时期为“和合期”,即天人合一的“和合期”。但,这座高峰赖以形成的地壳运动依然在动荡。  之前的周易研究,囿于传统文化。之后的研究,得益于萃聚世界范围内的人文知识。互联网在这个萃聚过程中,起到难以想象的推动作用。  所以,到底怎么看的问题,小的觉得您是在问八卦发展趋势如何,对吗?  愚以为:先天八卦在乎天地万物秩序,后天八卦在乎人文伦理秩序,二十一世纪的八卦在乎先扯淡再合二为一。  小的总结了一句话,不知妥否。先搁这:先天八卦视为一横的“一”,则把后天八卦视为一竖的“丨”未尝不可。把这两个符号合在一起,就是“十”字。  换言之,先天之学加后天之学,才构成易经的第一层学术基础。而这个学术基础的形象,则来自于河图形象。河图是十字状的,它代表的是两仪。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是八卦的两仪,所以,河图能代表这两种八卦的相生相伴关系。  至于先看天,还是先看地,这与八卦无关。因为八卦是循环的,似乎没有天,又似乎各个皆可以为天。就像我们这群人,似乎没有人是领导,但放眼未来,似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领导,而且是傲视世界的领导。易经就是要我们努力,自强不息,成为有人格的君子。  《易经》源于洛书,《易经》连同人类本身,则源于河图。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河洛之“本图书”。  本图书的概念,即返回到朱熹《启蒙》里的章节,但又与之有所不同了。因为,朱熹笔下的“本图书”,充其量是一个版画。而今天所言的“本图书”,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构架。  面向未来,人们喜欢看天(我称河图为天之道,洛书为地之道);面向过去,人们则喜欢看地(田野考古)。目前的事实很让人重视洛书的“地”道:离开地球,考古学还有意义么?  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尚书”里载有“河图”而没有“洛书”的缘故:河图是天之道,故而能出现在先秦的天文学史料中;洛书是地之道,故而只能出现在秦汉之后的典籍文献之中。  当然,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进一步论证,欢迎更多的网友来提问和质疑。  再次感谢作者:傲然雄峰。
  楼主好!  你的回答很精彩~~~  但是八卦真的是存在的吗?
  作者:爱上瑜伽999 好,你的问题是“八卦真的是存在的吗?”,这个问题把俺吓一跳,差点哭了。  周末就啃这问题了嘿嘿。这什么性质的问题呢?搜遍网络发现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定义。也就是说,八卦是不是个学术概念,至今尚无论证,它只不过是写入周易里了而已 。小的不才,给八卦存在问题的性质取个二十一世纪新名字——“易经伦理”问题。  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它似乎自古就存在着,却至今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以致于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所承载的皆是浪迹江湖,随波逐流的八卦消息。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反思。  所以小的将这个有关八卦是否真的“存在”的问题归结为“易经伦理”的基本问题。  俗话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是个问题。那么这个思维角度用在易经和八卦关系上也是合适的。先有易经,还是先有八卦,的确是鸡与蛋问题的翻版。  在没有确切结论之前,不妨把八卦这个词视为一个“瞬态”的存在。不拿鸡蛋说了,小的以人为本。如同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他可以没有大名,只有小名。若他去世并成了某些族人“祖宗”,则必须有个大名。也就是说,对这个人而言,小名是活着的存在,而大名则是“八卦”一样的存在,既是“瞬态”生活过的记号,又是“瞬态”化为承前启后的固定概念的伦理记号。  下面开始回答作者:爱上瑜伽999 的问题。和前一个网友的问题回答方式相同,我先直接说答案,再作简单的推理和讨论。欢迎指正。  答案:就今日而言,八卦存在于描述易经诞生过程的环节里。但不是“永”恒存在,而是“瞬间”存在。就像鸡蛋存在那样,既不是自宇宙诞生就产生了的,也不是宇宙消亡之后就永远消失了的,而是其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母爱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