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隐脉输入药物到直肠静脉曲张有哪些途径?

直肠给药的优点和缺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直肠给药的优点和缺点
&&直肠给药的优点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儿童常见病/直肠给药
对于大部分的儿童常见病,我们都可以用直肠给药来解决。对于症状来说,可以治疗发热、咳嗽、喘息、腹泻等症状;对于具体疾病来说,可以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鼻炎、扁桃腺炎、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秋季腹泻、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高热惊厥、水痘、腮腺炎等儿科常见病的治疗。因此有了儿童常见病直肠给药的说法。&
泌尿系统/直肠给药
急性肾功能衰竭  简称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是一种综合征。临床经验表明,应用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煎剂保留灌
  肠对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颜氏〔1〕用中药灌肠(大黄、芒硝、桂枝、丹
  皮、茯苓、泽泻、丹参、白茅根),随证加减,治疗急性肾衰26例,对照组16例单
  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5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
  死亡各3例。刘氏〔2〕等用大黄合剂(大黄、槐实、牡蛎、黄柏、细辛)保留灌肠3
  0~60min,每日2次,治疗小儿急性肾衰48例,并同时用西药必需氨基酸、地塞米
  松、速尿等,而对照组只用西药,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4%,而对照组为73.5
  %,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杨氏〔3〕等将45例小儿急性肾衰患者分为2组,其
  中治疗组25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加用大黄合剂灌肠及口服开博通,对照组20例只采
  用西医综合疗法,7d后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压和尿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大黄合剂灌肠加口服开博通能改善急性肾衰患儿的肾功能及
  临床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  (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属中医学“关格”、“癃闭”、“溺毒”等病证范畴。麻氏〔4〕等
  采用尿毒灵灌肠液(由大黄、桂枝、白茅根、牡蛎、生槐花等组成),每晚行保留灌
  肠1次,每次150mL,并配合中药口服和少量西药治疗
309例,均未
及免疫抑制剂,亦未进行血液及腹膜透析,结果临床治愈62例
  ,好转23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5.5%。而对照组93例服用中药并配合少量西
  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4.9%,两者差异显著(P&0.01)。邱氏〔5〕等用救肾汤(生大
  黄10g,蒲公英30g,熟附子10g,当归5g)煎药液2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症状明
  显及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增高者每日2次,3周为1疗程,并同时口服肾着汤,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56例,结果显效22例、有效28例。康氏〔6〕等将大黄10~20g、煅
  牡蛎30g、蒲公英20g,用滚开水600~800mL浸泡30min,搅匀待凉至38℃左右,用
  150~200mL低位灌肠保留20min,日1次,治疗慢性肾衰50例,症状缓解37例,血尿
  素氮、血肌酐均值都有明显下降。孔氏〔7〕等采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法对35例慢性
  肾衰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设20例予中药灌肠合口服或静脉补碱、补钙治疗为
  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廖氏〔
  8〕等还对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其
  降低血中MMS、升高SOD作用有关。大量资料及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直肠给药对慢性
  肾衰的治疗,能够取得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的功效。尿毒症  聂氏〔9〕应用附子、大黄、煅牡蛎,水煎100mL保留灌肠为主治疗尿毒症17例
  ,总有效率为76.5%。刘氏〔10〕取生大黄20g,黑大豆、六月雪、牡蛎各30g,取
  煎液做保留灌肠,并静滴川芎嗪和口服益气活血排毒汤来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12例
  ,结果显效3例,好转7例,无效2例。鞠氏等〔11〕报道,采用中药加高渗腹透液
  (4.25%B5185)治疗
尿毒症期的患者61例,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及
  其清除率均有明显改善。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一
  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方法。小儿急性肾炎  刘氏〔12〕用单味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结果证明大黄灌肠
  液对消肿、利尿、降压及改善肾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黎氏〔13〕也证实大黄
  具有泻实、泻热、泻瘀、泻毒及“结肠透析”作用。岳氏〔14〕采用中药灌肠佐治
  小儿急性肾炎68例,疗效满意,在口服中药的同时,用大黄15g、黄柏15g、芒硝1
  0g制成汤剂保留灌肠。此方法安全有效,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应用。肾绞痛  徐氏〔15〕等用随机对照单盲法,以消炎痛栓剂为对照,用自制双氯灭痛胶浆
  剂直肠给药治疗肾绞痛152例,其镇痛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但镇痛起效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认为双氯灭痛是目前治疗肾绞痛的理想药物,其胶
  浆剂经直肠给药,镇痛迅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妇科/直肠给药
对于部分妇科常见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杀虫止痒。用于湿热,湿毒所致的带下病、阴痒、阴蚀,症见下腹胀痛或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阴部瘙痒,或有低热,神疲乏力,便干或溏而不爽,小便黄;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男科&/直肠给药
前列腺增生症  (简称BPH)
  采用中药直肠给药是目前治疗BPH的一个重要手段。余氏〔16〕根据辨证,血
  瘀者以桂枝茯苓丸化裁,肾虚者以滋肾通关丸化裁,煎取300mL,每日2次,每次直
  肠点滴150mL,治疗
20例,痊愈13例,显效7例。李氏〔17〕等采用
  活血化瘀、通利水道之法,自拟启癃汤(大黄、益母草、王不留行、川牛膝、细辛
  、苦参)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肥大尿潴留35例,总有效率为68.6%,认为该方有改变
  局部炎症,消除尿潴留而达到通利小便之功效。近年来,中医学在BPH的药物治疗
  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直接局部给药,痛苦小,副作用少
  ,直肠给药将是今后治疗BPH的重要途径。慢性前列腺炎  (简称CP)
&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
  1/3左右,本病属于中医的“白浊”、“劳淋”、“肾虚腰痛”范畴。由于前列腺
  上皮的屏障作用,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泡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因而治疗效果不够
  理想。近年采用直肠给药法来治疗CP,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田氏〔18〕等采用地
  虎汤(地肤子、车前子、虎杖、木通、乌药、丹参等)保留灌肠治疗CP40例,而对照
  组40例用本方水煎服,均15d为1疗程,其结果两组分别为痊愈28、20例,有效9、
  10例,无效3、10例。张氏〔19〕等将大黄10g,芒硝12g,丹皮、桃仁、冬瓜仁各
  9g,煎成100~150mL,作保留灌肠,治疗CP60例,47例痊愈,13例好转。谷氏〔2
  0〕等用前列栓(含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马鞭草、三七、穿山甲、?虫等),每
  日1~2枚睡前或便后将药栓推入直肠8~12cm处,治疗CP35例,每10d为1疗程。结
  果痊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2例。袁氏〔21〕等采用中药(黄连、黄柏、黄芩、黄
  芪等)保留灌肠治疗CP46例,痊愈24例,有效率达82.6%,认为本法具有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利窍通淋的作用。桂氏〔22〕等以中药煎剂复方毛冬青液肛门灌注治疗
  CP107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30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为83.17%。高氏〔23〕
  采用乌梅
金黄散灌肠治疗CP28例,结果临床治愈7例,显效12例,好转5例。由
  于慢性前列腺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目前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本
  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并不高,如何提高其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吸收机制/直肠给药
  现代医学已证实直肠的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粘膜具有很强
  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其传输途
  径大致有三:其一,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大循环,因不
  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其二,由直肠上静脉经
  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大循环;其三,直肠
也吸收部分药物。三
  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
  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药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中医认为,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其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
  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大
  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
  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酷似“透析”作用。并且前列腺紧邻直肠,经直肠给药可使
  药物直达病所,又有局部热疗作用,不失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前景与展望/直肠给药
  从临床报道看,直肠给药对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有良
  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①操作简单,无创伤,病人乐意接受;②对不能吞服的
  病员更适合此法给药;③药物在直肠吸收较口服为快,尤适宜于前列腺及盆腔疾病
  的治疗;④中药灌肠方法简便,药源易得,价格低廉,特别适宜于在没有透析条件
  下抢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总之,直肠给药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但截止目前,直肠给药多限于中药煎剂
  或中成药稀释液,随制随用,除个别是栓剂外,尚缺乏规范化的中成药制剂和肛注
  专用器具,影响了直肠用药的普及和推广。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肿瘤临床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45:48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非极性浸出溶剂(如乙醚 氯仿 石油醚等)。此外常在浸出溶剂中加入浸出辅助剂(如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直肠给药栓剂的主要吸收途径有哪些
 来源:&&   |
&直肠给药栓剂的主要吸收途径有哪些:
①药物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由肝脏进人体循环。
②药物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从下腔大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起全身作用。
③药物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2017药学/中药学考试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药学/中药学考试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
特色通关班
精品无忧班
实验无忧班
550元/人 
800元/人 
1500元/人 
600元/人 
850元/人 
1600元/人 
650元/人 
900元/人 
1700元/人 
550元/人 
800元/人 
1500元/人 
600元/人 
850元/人 
1600元/人 
650元/人 
900元/人 
1700元/人 
报名审核不通过,下期免费重学
报名审核或考试不过,下期免费重学
报名审核或考试不过,下期免费重学
43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肠上动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