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山体经不饱和树脂稀释剂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泥石流灾害分析与防治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我来说两句 ()
本月热门下载
水利热门论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阅读说明文语段.完成文后题目.祸从天降.谁为真凶①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说明文语段,完成文后题目。(12分)祸从天降,谁为真凶①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日的57.2毫米暴雨和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小题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①&&&&&&&&&&&&&&&&&&&&&&&&&&&&&&&&&&②&&&&&&&&&&&&&&&&&&&&&&&&&&&&&&&&&&③&&&&&&&&&&&&&&&&&&&&&&&&&&&&&&&&&&【小题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小题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划线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小题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分)【小题5】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感悟?(2分)
【小题1】①地质条件;②暴雨或强降雨;③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小题1】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小题1】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小题1】过渡或承上启下&生动【小题1】示例: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或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反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需要我们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解析【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总结说明本文说明对象泥石流形成原因这一特征即可。【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说明方法列数字,有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的作用。【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小题1】分析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应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小题。(6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说明文语段,完成问题。  物侯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中的“这里”在文中具体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的加粗词语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说明文语段,完成1~3题。 &&&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 北京的物候记录,l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l961年迟十天左右,比l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的“这里”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的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11——12题。(6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11——12题。(6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答:&&&&&&&&&&&&&&&&&&&&&&&&& &&&&&&&&&&&&&&&&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阅读说明文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说明文语段,完成文后题目。(12分)祸从天降,谁为真凶①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日的57.2毫米暴雨和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①&&&&&&&&&&&&&&&&&&&&&&&&&&&&&&&&&&②&&&&&&&&&&&&&&&&&&&&&&&&&&&&&&&&&&③&&&&&&&&&&&&&&&&&&&&&&&&&&&&&&&&&&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划线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分)5.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感悟?(2分)&
1.①地质条件;②暴雨或强降雨;③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2.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3.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过渡或承上启下&生动5.示例: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或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反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需要我们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解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总结说明本文说明对象泥石流形成原因这一特征即可。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说明方法列数字,有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的作用。3.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4.分析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应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5.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小题。(6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说明文语段,完成问题。  物侯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中的“这里”在文中具体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的加粗词语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说明文语段,完成1~3题。 &&&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 北京的物候记录,l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l961年迟十天左右,比l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的“这里”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的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11——12题。(6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11——12题。(6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答:&&&&&&&&&&&&&&&&&&&&&&&&& &&&&&&&&&&&&&&&&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