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入伍,68年退伍军人二次入伍条件、参加过八六海战现应该啥待遇?

中华民国绝对是全世界抗日的主力!反驳《中国抗战八年并未取胜》
导读:托名张忠义的先生的大作《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一文,在开首就犯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错误。张先生先则说“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甚至可以说是惨败”,接着又自毁立场地承认:“是美国战胜日本的胜利顺带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先不管是不是“顺带”,到底中国是“胜利”还是“惨败”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中,是有中国的。这不仅中国的盟国承认,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也承认。正如张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中国派代表参加了“密苏里”号的日本受降仪式,百万侵华日军也是向中国军队和最高当局投降的。“惨败”的中国居然去接受日本的投降,岂非滑
托名张忠义的先生的大作《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一文,在开首就犯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错误。张先生先则说“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甚至可以说是惨败”,接着又自毁立场地承认:“是美国战胜日本的胜利顺带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先不管是不是“顺带”,到底中国是“胜利”还是“惨败”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中,是有中国的。这不仅中国的盟国承认,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也承认。正如张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中国派代表参加了“密苏里”号的日本受降仪式,百万侵华日军也是向中国军队和最高当局投降的。“惨败”的中国居然去接受日本的投降,岂非滑天下之大稽?看起来张先生并不缺乏常识,只是太想标新立异而顾不得“自相矛盾”了。再来看看张先生的论据。张先生支持自己论点的第一个理由是“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其根据是“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而“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年战死40万人”,因此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战死人数只占22%。既然日本方面的资料都只给出“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的133万,并未明确死亡数目,张先生何以就得出日军在中国战死40万人的结论呢?这是张先生语焉不详的地方。而195万之中就包含了受伤致残者,说是伤亡数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除非张先生另外再给一个日军受伤(不包括致残)的统计数字。作为军事常识,张先生应该知道,之所以统计战果须将受伤与死亡等一起计算,是因为受伤和死亡在失去战斗力方面是一样的。受伤者中诚然有相当部份可以重新加入战列,但不是立刻,而是需要一定的休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其战斗力被剥夺是无疑的。而受伤者之中因致残而不能参加以后战斗的人数也不在少数,从战斗力角度考量,这和死亡等同。另外,稍有常识的人也可以知道,如张先生讲的负伤几十次(哪怕几次!有多少人是受伤多次还能重复加入战斗的?即使有,将其受伤休养的时间去掉,你再看看他究竟有多少时间参加战斗。)造成重复统计的,在现代战争中的比例是极小的。再说,由于日军在中国的战斗形式主要是陆战,因此战斗中受伤的人数较多而死亡、失踪的人数较少;太平洋战争中主要形式为海战和岛屿攻防战,日军死亡、失踪率高而受伤者反而少,这是战争不同形态造成的,单就死亡率来比较也是不合适的。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士兵由于缺乏食品供应而饿死的人数要远远大于战死的人数(在张先生笔下,全成了“击毙”)。即使是认为日本在南方战场死亡人数为130万的日本学者,也承认其中高于一半的人是饿死或由缺乏食物引发的疾病及缺乏药物而致死的。比如,在中太平洋的梅雷约恩岛上驻军3404人,阵亡率为70。6%。其中战死者132人,仅战阵亡总数2403人中的5。5%。其余为病死,而其中74%以上是饿死或死于饥饿引起的并发症。如果脱离战斗力这个尺度,那么凭什么认为美军在战斗中出了多少力呢?事实上,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伤亡数目和对比,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台湾方面的数字是276万余人,这或许是过于夸大了的数目。而目前大陆和日本学者关于整个中国战场消灭日军数目,有105万、133万、138万、150万、198万等几种。如刘庭华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中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伤人数为150万(481页)。日本方面统计的整个二战中的伤亡数为195万人而中国战场上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计为133万余人(栋田博:《兵队日本史》第280页,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年6月版;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26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79年版。这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六年战争中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约172,000余人,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加上伤、俘的不下25万人)。以此计算,中国战场消灭日军的比例接近70%。而《小罗斯福回忆录》中,认为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伤亡总数为287。4万人(49页),又据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统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及亚洲其它战场中伤亡共89万余人(下册,716页),以此推算,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此数目包含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数),也接近70%。即使以日本学者的133万人作为分子,这个比率也达到46%以上。就单以侵华日军的死亡人数来说,日本方面也有502,400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日本的战争:图解及数字》)的说法。美国学者的说法是:“八年累计,日军在华战死44。7万人,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死日军总数113万的39%”(库克斯、库罗伊合著:《中国与日本》,308页)。所有这些日军阵亡数字和比率,均高于张先生所提供的。即使以这些伤亡或阵亡比率中最低的来计算,中国战场消耗的日军也达到46%和39%,这难道不是中国的最大贡献吗?张先生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因为“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张先生并精细地将日本陆军分为“四大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难道东北不算“中国战场”?张先生的意思大概是承认满洲国了吧?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如果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持续了十四年;从七七事变算起,也有八年。美国从什么时候加入的,张先生总不至于不知道吧?在41年以前的十年或四年里,难道不是中国一家在对付日本?战胜日本并顺带替中国赢得胜利的“主力”美国在哪里?难道张先生的字典里,“主力”是要等双方打得精疲力竭后才出场捡便宜的意思?从七七事变至武汉保卫战,日本动员兵力约七十三万人,连同原有兵力,共九十八万人。野战部队三十四个师团,五个独立混成旅团。其分布为:日本本土:近卫师团、第十一师团(后调东北)。朝鲜:第十九师团。台湾:原台湾守备军,无师团进驻。东北:第一、二、四、七、八、十二、二十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共7个师团、1个旅团。另独立守备队15个。华北:第十四、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二、三、四、五旅团,、骑兵集团(骑兵第一、第四旅团)。共8个师团,4个旅团,2个骑兵旅团,总兵力相当于11个师团。华中:第三、六、九、十、十三、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二、二十七、一零一、一零六、一一六师团。共13个师团。华南:第五、十八、一零四师团。共3个师团。即使不算东北,中国内地所须对付的日军师团数为总共三十四个中的二十四个(如加上东北,则占三十二个),这难道还不算“主力”?日军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从中国派遣军抽调了7个师团。但由于中国的坚持抗战,日军仍然不得不在中国关内保留20个师团、1个骑兵集团、20个独立混成旅团及16个空军中队计62万人遂行作战和占领任务;在东北则保留了13个师团、20多个守备队及56个航空中队。另外,张先生认为日军的精锐大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军所消灭的。这里张先生也犯了一个“纸上谈兵”者很容易犯的概念错误。所谓“精锐”不仅仅是就番号而论的,而更多的是指部队的装备、训练程度和士气。抗战前日本有十八个常设师团,称甲种师团,均为四四制编制,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其中第三、第十三师团战斗力最强,为日军王牌,其次为第六、第九、第十四、第二十师团。松沪抗战后,日军增设第十三、第十八、第一零一、第一零四、第一零六、第一零八、第一零九、第一一零、第一一四、第一一六师团,称乙种师团。其以常设师团(甲种师团)的预备役编成,和常设师团兵力相差无几,战斗力也比较强。1939年以后陆续将部份一等师团调回满洲和日本国内。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就是凡师团番号在20以下者,及其番号是在常设师团的番号上加100者,均为日军的精锐师团,是日本军队的发家老本。而日军编制中其番号在20以上、100以下者如第二十一、三十二、四十一等各师团,是按守备任务的编制的,同时兼有小规模野战作战能力,为战役单位。独立混成旅团,则系守备部队,轻便步兵武器装备,为战术单位,适于山地作战。精锐师团中,大都参加了侵华的初期战争。在这持续数年的战争中伤亡的,大都是训练时间长、战斗素质好、法西斯毒化较深的老兵,这是后来短期训练后补充的新兵所无法代替的。比如松沪战役,据日本军部公布的金山卫登陆前日军松沪战场的伤亡数字,从8月至11月8日,计战死19594名,负伤80243名,共伤亡99847人(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83页)。再如日军中的王牌稻叶第六师团,经武汉外围黄梅、广济、田家镇战斗后,伤亡巨大,除补充三千新兵以外,又将一一六师团之志摩源吉混成支队及另外两个步兵大队编成石原支队入列。所以1937年的第六师团和1939年的第六师团虽然番号相同,但内在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日军的王牌师团大部份都经历了此种消耗。同样,在东北的日军伤亡人数1932年为30,000人,1933年为42,149人,1934年为39,874人,1935年为54766人,合计166,789人(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112页、175-17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77年版),也大都是老兵。日本之所以不能集中力量执行其“北进”政策(“关特演”只能集中七十万人,不足以达到日本原先估计的对苏“熟柿”状态),最大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牵制了其大量的兵力。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看得很清楚。一方面日军须镇压东北的游击战争,“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备对苏战略体制始终未得进展”(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400页,每日新闻社1974年)。另一方面,即是因为需要保持大量的兵力以应付关内的战争。如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档案(三)22237》)。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回答(外相)松冈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力太大,实际上(对苏开战)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67-68页,东京1956年版)苏联元帅扎哈罗夫也说:“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对苏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兵力牵制在中国。”(《结局》,第16页,苏联科学出版社1969年版)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用于南方与英美作战的地面部队仅11个师团加1个混成旅团,只占其地面部队的20%。而同时在中国的部队则有35个师团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当时日军总共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战前,东条在1941年10月14日的内阁会议上承认,对华战争四年以来,“日本伤亡已达数十万,。。。并且已经耗费了几百亿元的军事开支”。1943年,日本共70个陆军师团,投入中国战场者达39个师团,占总数的55。7%。1944年,仅为执行“1号作战”,日军就动用了51万的陆军和1个航空军。中国对正在集中力量打垮德国的盟军所作的贡献还不清楚吗?1944年,美军总数1100万人,用于太平洋战场的仅98万,只占其总兵力的8。9%。不是中国拖住日本,美国能那么轻松?1945年,日本大量扩充陆军,师团数达168个,其中在中国者为57个,仍占到40%。不仅如此,中国对日本的抗战使日本的国力被大大地消耗,且无法进行正常的军工生产。日军的装备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其一个师团装备的火炮不过几十门,坦克更少。美军一个师火炮多达500门,坦克150辆。“日、美火力对比。。。美国至少是日本的20倍”(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279页)。除了日美两国本身国力上的差异以外,日本为应付中日战争,弹药生产费用过大,影响了其它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日本“军械预算大部份用于生产弹药,弹药费1937年度占军械费56%,1938年度实际上占军械费的76%”(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78页)。如果忽视中国战场对此的影响,就难以正确理解为何形成这样的结果。张先生的第三个理由更不像话,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能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所以没有胜利。且不说这话真实程度,就算是如此,和胜利有什么相干呢?国民党军的战略战术的确有问题,可只要打,同样也是在消耗日军啊。如果国军全歼过日军一个联队,或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就算咱们赢了?日本人同意吗?张先生同意吗?会不会又加码为国军没有全歼过日军一个师团或夺回过一个大城市?再说,张先生是宁可相信日本人的数据。比如,台儿庄大捷,张先生认为日本人统计的伤亡大约1万人为可靠。可是不知道张先生是否注意到,日本人的统计只包括第五、第十两个师团。即日军第二军第五师团战死1281人,负伤5478人;第十师团战死1088人,负伤4137人。合计战死2369人,负伤9605人,伤亡总数11974人(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41页)。而参加作战的日军尚有华北方面军之第十六师团、第一一四师团、第十四师团、关东军混成第三旅团、关东军混成第十三旅团,华中派遣军之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一师团,它们统统的毫发无伤?就拿张先生告诉我们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例子,德军第六军团最后被包围歼灭者为33万人,可整个战役中德军的伤亡总数高达150万,远远超过第六军团的被消灭的数目。而游击战消灭日军的数目也不能仅仅去看那些著名的歼灭战,零敲碎打加起来的数目也会非常的惊人。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笔者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加登幸太郎,《中国和日本陆军(下)》,圭文社,1978年版)。这一日常的消耗(显然它不包括一些大的军事行动——如“扫荡”中的伤亡),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实际上相当于每年进行一次大的会战所造成的损失。最后,想说一下为什么日本人统计的伤亡数字中伤残比例很小。因为日本人在统计最终伤亡人数时,是以战后日本的负伤人员和领取残废抚恤金者计算的。这个数字避免了张先生所提到的重复统计,而且远远小于在战场上实际受过伤的人次。我强调一遍:这是日本人的统计方法!无论195万还是133万或287。4万均是采用这种统计方法。这种方法少算了受伤者,对中国来说,用133作为分子,195作为分母,这种统计是不利而非有利的(分子分母都小了)。也就是说70%的比例并不是多算,而是少算的。以下是井上清在《日本近代史》中的话:“从1937年对中国的全国侵略战争开始,至战败投降止,军人、军事人员及附属人员战死病亡者约二百三十三万人,下落不明和仍留在国外者(1956年)为六万三千人,负伤人员和领取残废抚恤金者三十万九千人,共达二百八十七万四千人。而在太平洋和亚洲其它战场上,日军被美、英、澳、荷等国军队击毙和死于伤病者共八十九万余人;。。。实际上,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拖住了日本陆军的80%以上。”从张先生列举的一些资料来看,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可惜翻案翻过了头,终不免还得翻回来。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当前位置: >>
八年级历史(上)教辅资料内容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虎门销烟 B.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 C.英国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走私鸦片 2.1841 年 1 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 ) A.广州 B.宁波 C.香港岛 D.厦门 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奋勇抵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邓廷桢 4.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5.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6.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品对联“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 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知对联揭示的问题是( ) A.因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仇杀亿万千人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7. 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甲午海战 D.收复新疆 8.“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请你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C.闭关锁国政策 D.军事指挥不力 10.下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武昌起义 D.五四爱国运动二、材料分析题 1.①“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②“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短无中止之理。 ” 请回答: ⑴这两段话出自何人之口? ⑵他有哪些主要事迹? ⑶他的主要事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战胜之余威,提出我 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 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请回答: ① 英国为什么要特别珍惜“这一机会”? ② 英国“强迫中国接受”的条件或最根本的侵略要求是什么?“商务”是指什么? ③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材料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材料三: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 请回答: (1)请看材料一,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的目的是什么?道光帝接受他的建议了吗?为什么? (2)请看材料二,林则徐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11.与广东虎门海滩有关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是( ) A.林则徐销烟 B.中英签订《南京条约》C.英商贩卖鸦片 D.琦善与英军谈判 12.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扬眉吐气。香港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开始被英 国割占的?(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第 1 页(3)根据以上述材料,你怎样评价林则徐? (4)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第 2 页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7.右图反映的是列强侵华战争的史实,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C.甲午中日战争8.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表现在()A.都是为了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B 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C.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2.英国在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原是 ( A.马神甫事件 B.亚罗号事件 C.中国禁烟运动 )①侵略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北方并伸向内地 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人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扩大侵略权益9.马克思称英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海盗式”的扩张,最能证明这点的史实是( A.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洗劫并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D.强割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 D.争取自由通商3.《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 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这则报道反映了下列哪件事件?(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抢劫 B.英法联军在天津烧杀抢劫 D.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 )10.从本质上看,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A.索取战争赔款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4.1854 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 易市场尚待进行” 。1856 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 ,并说“这是一个 关系到至高无上权益问题” 。以上材料说明 ( A.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英法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C.英法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英法希望中国能够建立与之直接交往的机构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是 ( A.中俄《爱珲条约》 C.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亚罗”号事件发生以后,英军舰闯入珠江口,向广州进犯。两广总督叶名琛命令沿岸炮 台守军不许抗击英军。英军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广州附近的炮台,并一度攻进广州城。美国军舰 也以“保护”侨民为名,炮轰广州城。 材料二 英法联军北上的时候,咸丰帝一面命令天津、大沽暗地设防,一面命令总督谭廷襄等要“平 心静气”地与侵略者交涉。 材料三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 ,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 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命,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 他应当出来调停。 (1)分析材料一,英国是如何处理“亚罗”号事件的?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B.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天津条约》 )6.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中不包括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2)材料二中,面对英法联军的挑衅,清政府持何态度?(3)材料三中,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什么角色?其立场公正吗?实质是什么?C.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D.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第 3 页 第 4 页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19 世纪 60 年代,中亚地区的浩罕国,派阿古柏率军侵略新疆,占领了( ) A.乌鲁木齐 B.伊犁 C.喀什噶尔 D.巴尔喀什湖 2.19 世纪 70 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大臣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冯子材 D.刘铭传 3.新疆建立行省是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中法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19 世纪 70 年代初,沙俄出兵侵占了我国的( ) A.瑷珲 B.库页岛 C.伊犁 D.喀什噶尔 5.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悍然成立“哲德沙尔国” 。无视中国主权,承认阿古柏政权的国家是( )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英国和俄国 D.法国和俄国 6.19 世纪 60 年代,侵入新疆喀什噶尔等地,擅自建立政权的人是 ( ) A.阿古柏 B.孤拔 C.义律 D.华尔 7.19 世纪 60 至 70 年代,插手我国新疆地区事务,承认侵略新疆政权的国家有 ( ) A.美日 B.俄英 C.英法 D.俄美 8.19 世纪 70 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冯子材 9.19 世纪 70 年代,清军收复了除哪个地方以外的新疆地区 ( )第 5 页A.伊犁 B.喀什噶尔 C.库车 D.乌鲁木齐 10.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伊犁地区是通过什么方式收复的 ( ) A.单纯的军事手段 B.单纯的外交手段 C.军事手段支持下的外交斗争 D.俄国自愿归还中国 11. 清政府收复新疆后,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 A.行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司 D.驻藏大臣 二、材料解析题 1.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杨昌浚《恭颂左公西行甘棠》 “提挈自西东,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霜边刀,万里寒鸦相国祠。 ” ――乌鲁木齐左宗棠祠联 上述诗、联赞颂了左宗棠哪方面的功绩?)2.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奏章 请回答: (1)左宗棠对列强侵略新疆持什么态度?(2)他为收复新疆作出了什么贡献?(3)收复新疆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第 6 页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由光绪帝所写的挽联哀悼的是( )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关天培 D 左宗棠 2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是( ) A 大东沟 B 威海卫 C 黄海 D 旅顺 3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此诗创作背景是十九 世纪末的(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4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 记忆下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5 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这首 诗写于( ) A 1843 年 B 1894 年 C 1896 年 D 1902 年 6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在近代,使上海忍辱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 段。 ”此话说明( ) A 发动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主动挑起的 B 日本想发动侵朝战争,独吞朝鲜 C 日本想赶走驻朝清军 D 日本想发动侵朝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8 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 A 汉口 B 九江 C 重庆 D 宜昌 9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 “通商口岸” 这两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重庆 10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 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 日本的殖民统治 D 法国的殖民统治 11 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与四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A 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 索取的赔款数额更多 C 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特权 D 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12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交战双方,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 ,却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它暴露了清朝第 7 页政治制度的腐朽。清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三权分立制度 B 民主共和制度 C 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3 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 材料二 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 请回答: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你如何评价李鸿章?材料三 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 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请回答: ⑴ 材料中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死的人是谁?对此你如何评价?⑵ 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钦佩;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 烧” ,这样牺牲应该避免。你的看法是什么?第 8 页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 A.山东 B.山西 ) C.北京 ) D.黄海大战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 D.帝国主义列强 材料三 当初次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 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 ) 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人?在中国有什么活动?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份报告的? ) C.清政府 ) ③内部派别的斗争 ④领导者的骄傲 D.湖南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 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廊坊阻击战 A.英法联军 B.威海卫战役 B.侵华日军 3.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4.义和团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C.虎门战役①清政府的镇压 ②八国联军的围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慈禧太后对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实质上反映了( A.慈禧太后与列强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B.慈禧太后为了个人利益,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C.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地大物博,作为统治者慈禧太后慷慨大方 6.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A.赔款 2 亿两白银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A.《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 B.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7.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的主张?8.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 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 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C.驻扎外国军队 么?(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A.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 (4)据材料三,为什么在“庚子失败”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3)材料三中的“庚子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9.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10.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主要是指(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 赔款数量大,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第 9 页第 10 页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 6 课 洋务运动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镇压农民起义 B、抵抗西方侵略 C、维护清朝统治 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分歧主要在于( ) A、维护清朝统治 B、反对外来侵略 C、镇压太平天国 D、学习西方技术 3、李鸿章主持创办的洋务企业有 (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汉阳铁厂 ④开平煤矿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4、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破坏 B、缺少先进的技术 C、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D、创办的企业十分落后 5.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B.创办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 D.西方列强破坏 6.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出现新的转机,以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人才为目标始于 ( ) A.洋务派兴办的学堂 B.维新派兴办的学堂 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D. 教会学堂 7.李鸿章说: “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洋务运动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 想 ( ) A.创办天津机器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设京师同文馆 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 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9.李鸿章在 1876 年强调: “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 道,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 ”这表明 ( ) 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西方列强 B.李鸿章筹办海防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 C.李鸿章筹办海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与列强妥协的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10.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第 11 页二、非选择题: 11. 材料解析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 强涂饰,虚有其表。 ”请你分析当时李鸿章的心情如何?12.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忻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 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 此为嚆矢(开端) 。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 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1983 年 阅读材料,请回答: ① 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谁?② 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③ 从材料一二看,洋务派从事哪些主要活动?④ 材料二中奏准开办什么洋务企业? 怎样看待洋务派的“求富”之路?⑤ 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什么作用?第 12 页 第 7 课 戊戌变法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成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导火线的不平等条约是(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兴起 ) D、建立共和国11.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发动人民群众 C、挽救民族危亡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2. “我们常说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悲剧,但 1895 年就是那群举子揭开了一场延续数年的 救亡运动的序幕。 ”该文段中“那群举子”的举动是( A、颁布《定国是诏》 B、成立保国会 ) ) D、创办《中外纪闻》C、公车上书二、材料解析题 1. 他是广东南海人,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要求改变现状。他多次上述当朝皇帝,并指出, 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的地步,如不及时变法,列强的侵略 会变本加厉,人民的斗争会风起云涌。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他”是谁? (2) 看到他的上书后深受感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皇帝是谁?3. 清朝高级官员中积极支持变法新政的是( A.慈禧太后 B.陈宝箴 C.袁世凯D.荣禄 ) D.设立京师大学堂 (4)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以“他”为代表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如何评价这一运动?4. 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被保留下来的是(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5. “戊戌六君子”除“军机四卿”外还有( ①康有为 ②梁启超 ③康广仁 ④杨深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2.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 仍亡。 ―――― 康有为 材料二: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富强矣。 ――――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6.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C.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B.帝国主义国家干涉破坏 D.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 C.国民革命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7. 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8.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 A.新思潮萌发 B.洋务运动(2)从材料二中看出此事件的结果如何?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9. 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 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 C.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10. 戊戌变法的实质性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D.促进了了人民的觉醒 (3)胡适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第 13 页 第 14 页 第 8 课 辛亥革命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强学会 C.中华民国 B.中国同盟会 D.兴中会 ( D.1905 年 ( D.檀香山 ( D.国民党 ( ) ) )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约法》 D.《共同纲领》 (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 )2、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在 A.1894 年 B.1895 年 C.1901 年3、孙中山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的地点是在 A.南京 B.汉口 C.东京15、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第一任大总统是 A.毛泽东 C.孙中山 B.袁世凯 D.康有为4、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16、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主张上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兴办近代工矿企业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 ( ) 阅读下列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 ) B.是否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D.是否反对帝国主义()5、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的事件是 A.兴中会的成立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D.武昌起义的爆发 6、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A.《南风报》 C.《同盟会革命纲领》 B.《民报》 D.《中外纪闻》7、以“驱途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的政党是 A.强学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8、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9、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请说出这一团体建立的时间与地点。()(2)在此团体成立大会上,通过了什么纲领性文件?() (3)这一政治纲领后来被阐发为哪三大主义?10、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被选举为 A.大总统 B.总理 C.临时大总统 D.主席() (4)根据材料说明这个革命团体的性质。这一革命团体的成立有何意义?11、辛亥革命的爆发地点是在 A.南昌 B.武昌 C.汉阳 D.汉口()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第 15 页()第 16 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①陈独秀 A.①②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 C.①②③④⑤毛泽东 D.①②③④⑤[来源:学&科&网]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宣 ( )B.①②③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C.与立宪派的论战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每周评论》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①民主②科学③自强④求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B.资产阶级维新派 D.中国共产党员 ( ) ) B.《青年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 ) B.与洋务派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 ) ( )[来源:Z8、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①提倡 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 D.广州 ( ) )9、有人欲考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情况,你应该建议他去 A.北京 B.上海 C.南京10、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 材料二 “一曰, 须言之有物。 二曰, 不摹仿古人。 三曰, 须讲求文法, 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 ??” 材料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 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材料四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请回答: (1)请分别说出这四则材料的作者。他们共同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阶层是 A.先进的知识分子 C.资产阶级革命派5、见下图,此人创办了《青年杂志》,使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蓬勃兴起。此人是(2)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3)请结合四则材料说一说这次运动有哪些内容?A. 鲁迅B.胡适C.李大钊D.陈独秀 ( )(4)材料四的作者歌颂的是什么?请你列举出他的两篇文章。[来源:学科网 ZXXK]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①《新青年》②《万国公报》③《民报》④北京大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第 17 页(5)这次运动有何意义? ( )第 18 页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卖国贼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工人罢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B.完全失败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革命的坚决心 C.①④ D.②④第 10 课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鸦片战争 ) C.1921 年 ) D.1922 年 C.五四运动11.五四运动的彻底性是指(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新文化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请回答: (1)这是什么运动的传单? 表现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精神?2.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于( A.1919 年 B.1920 年3.五四运动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4.下列哪些口号是五四期间学生们发出的呼喊?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5.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3)请对这次运动作简要的评价。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 D.南京 ) 2. 阅读材料: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请回答: (1)此事件是指什么?原因是什么?6.6 月 3 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 A.北京 B.上海 C.广州7.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 A.五四运动中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辛亥革命后 D.北伐战争中 ) C. 还我青岛 D.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8.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是(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取消“二十一条”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2)我们应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A. 五四爱国运动 B. 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 中共“三大” 10.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 )第 19 页第 20 页 第 11 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综合归纳 1.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内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一大”?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 A.北京 B.上海 ) C. 1923 年 ) C. 领导学生运动 ) D. 中共“三大” D. 领导商人运动 2.写出画面中这三个人的名字,并指出他们参加的会议及这次会议的意义。 D. 1924 年 ) C. 广州 D. 南京2.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是( A.1921 年 B. 1922 年3.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A.领导工人运动 B. 领导农民运动4.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 中共“二大” ) C. 中共“二大”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 五四爱国运动 B. 中共“一大” 6.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D. 中共“三大”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卖国贼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工人罢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C. 农民阶级政党 ) D. 地主阶级政党 C.①④ D.②④ 图1 图2 图3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A. 资产阶级政党 B. 无产阶级政党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 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C.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B.选举了中央局书记 D.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 D.李达9.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 B.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D.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C.董必武10.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心工作是( A.确定党的名称 C.制定党的革命纲领第 21 页第 22 页 第 12 课国民革命D.工人阶级的利益 9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重要标志是 ( )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黄埔军校的创办者是 ( A.毛泽东 ) C.朱德 D.孙中山A.国民党在各地“清共”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北伐战争没有彻底消灭军阀 D.南京国民政府建 立 10.之所以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 A.蒋介石建立了反动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人 C.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来源:]B.蒋介石2.黄埔军校和以往军校的主 要不同之处在于 ()[来源:学.科.网 Z.X.X.K]①聘请外国教官,采用西式练兵方法②以培养陆军军官为主,兼及 海军军官 ③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④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 D.②③3.1927 年,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的对象不包括 ( A.张作霖 C.段祺瑞 4.北伐军占领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武昌 A.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5.北伐战争中革命军队的名称是 ( A.北伐军 C.国民革命军 ) ②九江 ③南京 B.孙传芳 D.吴佩孚 )二、材料分析题: ④ 上海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他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 “我们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 ,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 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B.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B.国民党军队 D.国共联军 ) D.朱德 ) D.汪精卫 )请回答: (1)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6.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冲锋陷阵、屡破强敌的北伐名将是 ( A.周恩来 B.叶挺 C.贺龙(2)黄埔军校建立于何时何地?7.1927 年,背叛革命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人物是 ( A.李鸿章 B.张作霖 C.蒋介石(3)黄埔军校的建立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8.1927 年 4 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其政权的性质是代表 ( A.地主阶级的利益 B.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第 23 页第 24 页 第 13 课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 “??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 军’ ,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 生死攸关、 征途漫漫的撤退, 是一场险象环生、 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井冈山会师 B. 红军长征 C. 挺进大别山 D. 辛亥革命 2. 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难忘经历。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 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 3. 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地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下面地 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讲述中的是( ) A. 湘江 B. 松花江 C. 乌江 D. 赤水河 4. 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泸定桥是( )上的一座桥。 A. 湘江 B. 乌江 C. 大渡河 D. 赤水河 5.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 A. 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遵义会议的召开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① 遵义会议 ② 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 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 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 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7. 如果我们要探寻红军长征好的足迹,下列地点中我们可以选择的是( ) ① 遵义 ② 瑞金 ③ 会宁 ④ 南昌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马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对此歌词解读错误的 是( ) A. 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 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C. 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场景 D. 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9.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根据地 B.鄂豫皖根据地 C.湘赣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一个典范。在四渡赤水河的战役中,毛泽东成功运用的 战术是( ) A.声东击西 B.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C.调虎离山 D.迂回战术 11. 2010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74 周年,小燕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夏令营,下面是她对这次活动的总 结摘抄。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我的“长征”之旅 B. 在遵义我们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深刻体会到了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 25 页C. 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去了,今天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D. 终于到达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再次会师,大家欢呼雀跃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诗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 指的军事行动是( ) A. 渡过湘江 B. 四渡赤水 C. 渡过金沙江 D.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B.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 1935 年最易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1936 年 10 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4.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 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 一场武装斗争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广州起义 15.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一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 (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 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也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 (介 支个)再回山??” ――江西民谣《十送红军》 ⑴ 这首民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⑵ 歌词中的红军是指红军中的哪一支队伍?简要写出这只红军在长征期间重要的军事行动? (至少三次)⑶ 从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第 26 页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14 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九一八事变爆发于( A、1929 年 ) B、1930 年 ) C、冼星海 D、田汉 C、1931 年 D、1932 年C、通过武力方始解决地盘划分问题 D、导致国共两党长期对峙 10. 西安事变后,中共派谁做代表赴西安参加谈判( A、周恩来 B、叶挺 ) D、陈毅C、张闻天二、读图题 1.图中的人物是谁?2.《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聂耳 3.西安事变斗争的对象是( A、日本侵略者B、光未然 ) B、美国2.1936 年,他和另一位将军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这是什么事 件,它有什么别称?这位将军又是谁? C、蒋介石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卢沟桥事变 ) 三、改错题 1930 年 9 月 18 日,日军借口柳条湖事件攻占沈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北三省沦陷。此后, 日军的侵略魔爪又伸向华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D、共产党 3.这场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 C、日本反动的“一?二八事变”5. 当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 ,它写在( A、九一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 D、八一三事变后 ) D、八一三事变 ) D、投降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 ――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上述密电是何人给张学良的? 2.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进行什么行动? 3.当时张学良是否服从了上述密电?其后果是什么?6.“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这是指哪个事件(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7.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者采取的政策是( A、坚决抵抗 B、谈判求和 ) C、不抵抗8.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A、柳条沟事件的发生 C、中国军队技术装备落后 9. 下面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张学良和蒋介石争夺国民党领导权 B、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B、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D、蒋介石正在忙于内战4.日本于 1932 年在东北建立了什么政权?其目的是什么?第 27 页第 28 页 第 15 课 八年抗战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卢沟桥奋起抵抗的中国守军是( ) A、国民党第十九军 B、共产党第一一五师 C、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D、共产党第一二○师 3. 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 A、徐向前 B、聂容臻 C、朱德 D、彭德怀 4.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是( ) A、国民党李宗仁部 B、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 C、国民党冯玉祥部 D、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 5. 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 A、1931 年 9 月 18 日 B、1932 年 1 月 28 日 C、1937 年 12 月 16 日 D、1937 年 7 月 7 日 6.“国家有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句话是谁说的( ) A、蔡廷锴 B、佟麟阁 C、张自忠 D、赵登禹 7. 在攻下卢沟桥后,日本企图依仗其军事优势,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 ) A、六个月 B、四个月 C、三个月 D、一个月 8. 八路军主要是在 进行抗战。 ( ) A、华南 B、东北 C、华中 D、华北 9. 在 1938 年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拼死抵抗,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该战役的领导人是( ) A、蒋介石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彭德怀 10. 1940 年 8 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人的指挥下,在华北 2000 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 的破袭战,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这一事件被称之为(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皖南事变 11.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2. 在徐州会战中,最能体现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精神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临沂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3.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振奋全国的抗日精神 B、打击日寇气焰 C、争取抗战形式的好转 D、提高八路军的威望二、读图题 1、你能看出右图是什么桥?在这桥上曾经 发生怎样一件震惊中外的事情?2、制造这个事件的国家随后又对中国人民 犯下了怎样严重的暴行,试举一例。3、面对这个国家咄咄逼人之势,中华民族 各个阶层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式?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武装保 卫平津,保卫华北!??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 日寇的侵略。 ” ――中共抗日通电 请回答: 1、上述通电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发表的?2、通电中的“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指的是什么?3、通电反映了中共对抗日的态度是怎样的?(4 分)第 29 页第 30 页 第 16 课侵华日军的暴行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 100 人,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满 150 人。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 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 )材料二:日军两将校杀人比赛图2、 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A.台儿庄 B.南京 C.卢沟桥 D.沈阳 ) D.济南3、南京陷落后,国民党以什么地方作为战时的陪都( A.重庆 B.汉口 C.武汉4、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 地狱里哭泣。 ”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A.东北 B.北京 C.上海 ) D.南京 ) 1、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 历史事件?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5、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6、下列有关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规模之大 B.受害人之众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D.日本的官方言论 ) D.杀人手段之残酷C.持续时间之短7、被美国成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步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 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日本 ) 2、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犯下哪些侵略罪行?试举 2 例说明。8、1941 年在重庆流传的打油诗: “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强的防空洞,不 怕!不怕你龟儿子凶,不怕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诗中的“龟儿子”是指( A.德国侵略者 B.美国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 法国侵略者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及观看图片,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1937 年 12 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 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 100 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 106 人,野田杀了 105 人。第 31 页 第 32 页 第 17 课 抗战胜利与中共七大的召开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 的报告。 ( ) A、 《论持久战》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论联合政府》 D《井冈山的革命斗争》 2、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1945 年 8 月,为了尽快的促使日本投降,美国在日本的 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 ) A、广岛、东京 B、大阪、长崎 C、九州、神户 D、广岛、长崎 4、 1945 年 月 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长达八年的抗战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 ) A、8 月 15 日 B、9 月 3 日 C、9 月 9 日 D、5 月 8 日 5、在中国近代史上, 战争成为中华民族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 6、制定抗战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 7、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是谁发的?( ) A、王明 B、瞿秋白 C、毛泽东 D、张闻天 8、体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的抗日战争打了多少年?( ) A、三年 B、五年 C、六年 D、八年 9、抗日战争取胜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帮助 B、苏联的出兵 C、建立牢不可破的民族统一战线 D、国民党的抗战 10、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②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④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苏联帮助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时间是 ( ) A、1944 年 7 月 B、1945 年 7 月 C、1945 年 8 月 D、1944 年 8 月 12、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 ) A、1945 年 8 月 8 日 B、1945 年 8 月 15 日 C、1945 年 8 月 6 日 D、1945 年 8 月 2 日 13、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战的胜利,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 ) A、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必须战胜国内反动统治 B、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团结是战胜侵略者的根本保障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 D、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要依靠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1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七七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九一八事变 ④西安事变 ⑤中共七大 ⑥百团大战第 33 页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①②⑥⑤ C、②③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15、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当时谜底有两个:①屈原(原子弹);②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 A、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16、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 )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赵振华同学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题后,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的节选: 亲爱的日本同学: 你们知道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为了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不知杀死了多少中 国人,就拿南京大屠杀来说吧!30 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就这样死去了,死在了日本军人的屠刀 之下。更有甚者,日军少尉向井与野田竟然进行了一场砍杀中国平民的比赛! 这些我们都既往不咎了。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文部省竟然歪曲历史,在那本所谓的“历史 教科书上” ,把南京大屠杀轻轻的抹去了,可怜我 30 余万同胞的性命?? 这场战争我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共伤亡了三千五百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 元??最终,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亲爱的日本朋友们,让我们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为避免历史的重蹈覆辙,为中日人民的友好 相处而共同努力吧! 中国学生 赵振华 2004 年 12 月 13 日 请回答: 1、你同意赵振华同学的观点吗?为什么?2、赢得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胜利,洗刷了近代民族耻辱的是哪一次战 争,为了争取这次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第 34 页 第五单元 第 18 课人民解放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 C.1946 年 6 月 D.1947 年春 ( D.大别大根据地 ( ) ) )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C.国民党进攻上党邯郸地区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抗战胜利后,支持国民党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苏联8、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时间是 2、蒋介石言辞恳切地给毛泽东发三封邀请电报的用意是 A.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 C.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3、毛泽东参与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C.争取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4、1945 年 8 月,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是 ①周恩来 ②陈毅 ③王若飞 ④朱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 B.商谈和平建国的方针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D.建立联合政府,实现光明前途 C.避免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交锋 ( ) 二、材料分析题 D.实现战略上的进攻部署 B.以空间换取歼灭敌人的时机 B.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9、1947 年 3 月,国民党军队 23 万人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D. 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A.山东解放区 ( ) 10、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主要是为了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 ) A.1945 年 8 月 B.1945 年 10 月阅读材料: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 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请回答: (1)材料中“来渝谈判”指的是什么?5、1945 年国共重庆谈判,经过 43 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C. 《共同纲领》 6、下列内容不属于双十协定内容的是 ①必须坚决避免内战 B. 《停战协定》(2)为什么说是“假戏真做”?其意图是什么? D. 《国内和平协定》 ( )(3)结果怎样?②建立独立、自立和富强的新中国 ③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④承认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第 35 页 第 36 页 第 19 课战略决战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0、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其中“门”是指( A.沈阳 B.长春 C.锦州 ) D.大连 ) A.华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C.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B.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D.东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11、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领是( A.杜聿明 B.张治中 C.傅作义 ) D.李宗仁2、淮海战役中,协同作战的两支队伍是(①东北解放军 ②中原解放军 ③华东解放军 ④华北解放军 A.①② B.①○ 3 C.②③ D.③④ )12、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和意义表述正确的( A.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52 万人 C.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B.基本解放了东北、华北、长江以南各省 D.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胜利 )3、平津战役中,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大功的国民党将领是( A.杜聿明 B.张灵甫 ) B.1949 年 4 月 21 日 D.1948 年 4 月 23 日 C.卫立煌D.傅作义13、1949 年 4 月 2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A.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结束 C.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4、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结束的时间是(4、南京解放的时间是 ( A.1949 年 1 月 23 日 C.1949 年 4 月 23 日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D.中华民族受奴役历史的结束 ) C. 民国 32 年 D. 民国 38 年5、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攻的原因()A.民国 22 年B. 民国 28 年①人民解放军在兵力,士气和战斗力占优势 ②中共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方针 ③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 A.①③④ B.②③④ ④国统区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 C.①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民工 160 万 150 万 180 万 担架 1.38 万副 30.5 万副 2 万副 大小车 6750 辆 88 辆 40 辆 牲畜(万头) 80
粮食(亿斤) 0.7 4.3 36、毛泽东指出: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转折点”是指( A.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B.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议召开 ) )请回答: 1、该资料说明了人民群众从哪些方面支援了三大战役?7、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国民党在( A.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初期 C.辽沈战役胜利后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时 D.三大战役胜利后 )2、通过该资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8、被陈毅元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第 37 页D.渡江战役9、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事件是(第 38 页 第六单元 第 20 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范旭东 ) D.造船业① 日本侵华 ② 内战影响 ③ 美货泛滥 ④ 国际制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 ,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 “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A.张謇 B.荣宗敬 ) C.荣德生 D.范旭东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 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工业主要行业集中在(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兴力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 “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 育事业。 D.铁路沿线地区 ) 材料二: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范旭东 请回答: 1、以上两位“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 (毛泽东语)实业家的言行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你认为是什么?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4.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2、你认为他们的上述思想与当前我国制定的什么发展战略最接近?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扶植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 C.七八十年代 ) C.②③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 3、你认为科学技术的落后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吗?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D.③④⑤4、如今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在加入 WTO 前,我国主要是采取什么手段保护民族经济的? 如今我们要如何应对入世后民族经济带来的挑战?6.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19 世纪( A.四五十年代 B.六七十年代D.八九十年代7. 创办南通唐家闸“大生纱厂”的实业家是( A.张謇 B.陈启沅 C.周学熙D.荣宗敬 )8.民族资产阶级认为: “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 ” A.一战期间 B.辛亥革命成功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洋务运动兴起后 )第 39 页9.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处于崩溃的边缘,原因是(第 40 页 第 21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照相术在何时传人中国 ( A、19 世纪 30 年代 ) C、19 世纪 40 年代 ) D、录像机、电影 ) D、看电视 ) D、《红高粱》 D、20 世纪初12、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最具特色的服装 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 13、1920 年,在各大城市流行的男式服装有 ( ①长袍 A、①② ②西装 B、③④) 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 ) ③黄马褂 C、②④ ) ④中山装 D、①④B、19 世纪末2、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的是什么的传人( A、电视、录像机 B、电影、照相机C、收音机、照相机14、下列哪些社会习俗的变化是由孙中山下令进行的? (3、假如你生活在 20 世纪初,要想丰富生活,你的兴趣可以是 ( A、摄影 B、上网 C、看有声电影①剪发辫 ②易服饰 ③改称谓 ④废跪拜 ⑤禁缠足 ⑥倡女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4、你喜欢看电影吗?下列电影中,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 A、《定军山》 B、《渔光曲》 ) C、19 世纪 80 年代 ) C、20 世纪初 C、《马路天使》15、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其目的是 ( A、消除清朝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C、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B、美化人们的生活 D、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5、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 ( A、19 世纪 40 年代B、1896 年D、1905 年16.在鲁迅的小说《阿 Q 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 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下列人物,曾通令全国各地男子限期剪辫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袁世凯 D、孙中山 )6、电影从无声影片发展成为有声电影是在 ( A、19 世纪 40 年代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B、19 世纪末 )D、20 世纪 50 年代 二、综合探究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习俗 的影响。A、19 世纪晚期,照相这一西方科技文明成果开始走进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 B、1905 年,中国人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电影 C、20 世纪初,中国电影才开始有声音 D、中国最早放映的影片就已经是有声电影了 8、剪辫运动始于 ( A、雅片战争后 ) B、洋各运动后 ) C、袁世凯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黄兴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9、20 世纪初,颁布剪辫令的是 ( A、宋教仁 B、孙中山10、革除“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1、清代服饰官民有别的原因是 ( A、等级差别 B、年龄差别C、贫富悬殊第 41 页D、长幼差别第 42 页 第七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的进步 科技与教育13、侯德榜为中国近代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他,曾经发行了一枚以其肖像为题材的邮票。 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 B.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D.研制了“两弹一星”第 22 课A.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 C.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线是( ) A、京张铁路 B、京津铁路 C、京沪铁路 D、京九铁路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国子监 C、京师大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3、科举制度废除于( ) A、1898 年 B、1901 年 C、1905 年 D、1950 年 4、中国古代教育水平居于世界领先,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了教育的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 国教育开始吸收西方先进理念,下列说法中能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有 ①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②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③开办新式学堂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中国近代教育最高行政机构也是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太学 B.京师大学堂 C.燕京大学 D.北京师范大学 6、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7、设立京师大学堂是( A、洋务运动的成果 ) B、戊戌变法的成果 C、辛亥革命的成果 ) C、1904 年 ) C、100 年 ) D、《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 D、105 年 D、1905 年 D、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 B、洋务运动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20 世纪初的一位美国老师收到一封信,摘录其内容如下: “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 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 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光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 师将不会再被人所信赖。在我受命担此工作前,甚至出任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 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和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较长的隧道。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建成 一段。特附剪报一份,让你知道当年在威尔海汶你监护的一位中国幼童,现在已完成和将要继续完 成的任务。 请回答: 1、写这封信的人是谁?8、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是在( A、1902 年 B、1903 年2、信中提到的“中国已渐觉醒” ,从当时哪些重大事件中可以看出来?9、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距离 2005 年已有( A、107 年 B、95 年10、彻底废除科举制度是在下列哪项事件之后(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C、京师大学堂设立3、信中提到修的铁路是指什么铁路?谈谈该铁路建成的意义?11、1905 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至此,历时多少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A、1100 多年 B、1200 多年 C、1300 多年D、1400 多年12、他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 的钱来修铁路” 。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 ( A.张謇 B.詹天佑 ) D.李四光第 44 页C.竺可桢第 43 页 第 23 课思想与文学艺术A、林则徐B、魏源C、严复 )D、龚自珍9“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谁的名言? ( 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A、鲁迅 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歌曲的作者是( A、聂耳 B、田汉 C、施光南 ) B、徐悲鸿C、詹天佑 )D、郭沫若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 D、冼星海 A、聂耳 2、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最佳选项是( ①《黄河大合唱》 A.①②④ ②《义勇军进行曲》 B.②④ ③《狂人日记》 C.①③④ ④《奔马图》 A、《海国图志》 D.①② C、《国闻报》 3、徐悲鸿擅长画马,他在印度讲学时听到中国军队在湖北战场打了胜仗的消息,立刻创作了一幅 ( ) A、《愚公移山》 B、《奔马图》 C、《万马图》 D、《八骏图》 ) D、《制碱》 B、《天演论》 ) 11、魏源在 B、田汉 C、冼星海D、杨鸿年 )书中表达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2、讲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的书籍是( A、《海国图志》 C、《国闻报》 B、《天演论》 D、《四洲志》)4、“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歌的谱曲者是( A、聂耳 B、冼星海 ) B、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D、聂耳的《黄河大合唱》 ) D、田汉 C、光未然 D、田汉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C、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摘自一位名人 请回答: 1、这位名人是谁?6、《黄河大合唱》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家的作品( A、冼星海 B、聂耳C、曹火星 )7、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主要目的是( A、介绍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C、批评洋务运动 8、被称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是(2、他最擅长画什么? 代表作品是? B、宣传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D、警示国人因循守旧就会亡国 )第 45 页 第 46 页3、从他的身上能学到什么样的精神? 永宁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 1-5 课半月检测卷 班级 姓名 分数(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只 有 一 个 正 确 答 案,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 “鸦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伍士兵二次入伍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