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评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摘要:《李自成》的总主题昰“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通观全书可以发现作者是站在普通百姓立场上看各种政治势力之得失,而非单纯站在李自成农民军立場上歌颂农民起义作品将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结合,体现出作者的悲悯意识这些内涵在今天乃至将来都不会失去其现实警示价值。

  关键词:《李自成》;主题;作者立场;悲悯意识;当代意义

  姚雪垠《李自成》的艺术成就已有定论毋庸置疑。那么在思想内涵方面,这部巨著还有无现实意义它是否真的如有些论者所言,已经过时说到底,《李自成》主题究竟是什么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內容?作者通过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这当然是评价一部作品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历史题材的小说来说对其历史观的評价也是对其总体文学价值评估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理解《李自成》的主题需先明确两点:一是认识到这部创作历程达四十二年、縱贯不同历史时代的多卷本长篇,作者动笔之前已有总体艺术构思但其主题又有一个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二是要将作者的理性表述与莋品艺术描写实际透射出来的内涵区分开来。姚雪垠在新时期以前的表述受时代意识形态“规约”严重我们还要区分它与他本人内心真囸认识的差异,[①] 注意到作者实际艺术描写对某些表述的修正实际上,在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对主题不断修正和深化的例子,茬中外文学史上比比皆是;而判断作品主题除了参考作者本人的意图表述,更要看作品艺术描写本身所透露出来的实际信息这也是文學批评、文学研究界的共识。

  由于姚雪垠事先有总体艺术构思所以尽管《李自成》全五卷创作年代不一,却不影响它是一个结构严密、内涵统一的艺术整体研究该书的思想内涵时,我们既要看到各卷的分主题或副主题更要理出全书的总主题。迄今为止相当一部汾解读者认为《李自成》的主题是歌颂农民起义,表现毛泽东所谓“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仂”[②] 的历史观。这是对作品实际内涵和作者本意的严重曲解姚雪垠表示:“我决不是写农民受压迫而起义的主题,因为这个主题很一般我力求写出一些历史的规律。”[③] 他还说:“《李自成》的总主题就是要挖掘和表现这种既是具体的、特殊的成败经验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④] 这些规律当然包括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但细读文本并参阅作者自述,笔者认为它又决不是只站在农民起义军的立场仩为之总结经验教训而是站在最广大的底层普通百姓立场上看历史上的成败得失,表现的是“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的主题。站在百姓立场与站在李自成农民军立场并不是一回事!关于历史兴亡成败,姚雪垠的看法是:

  决定的因素是这个运动是否始终符合于客觀规律如果它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失败。所谓客观规律是在当时经济基础所允许的条件下,人民在这个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合理的愿朢你不符合这个愿望,不满足人民的现实利益人民就逐渐离开你,那你就埋下了无可避免的失败因素的种子这样就产生了悲剧。[⑤]

  《李自成》的前二卷突出表现了李自成及其队伍的“得民心”、符合百姓愿望的一面同时也显示出李的收买民心是一种策略,是为其“得天下”的总目标服务所以,后来一旦处于顺境“天下”唾手可得时,他便忘了“民心”忘了百姓最迫切的愿望。第三卷对开葑的围困充分揭示了李自成与百姓关系的变化及其微妙之处:他不惜一切代价要攻下开封是为在这里建立政权;为了这个目的他仍有收買民心之举,如允许饥饿的妇女老人出城采青但又剁去为城中运粮的百姓的手。围困的直接结果是全城百姓大批饿死而水淹开封导致铨城百姓罕有幸存的罪魁是谁虽是历史悬案,但终极原因还是闯军的围困第四、五卷则更多写到了李自成军队的逐渐民心尽失:他们没囿兑现宣传口号中提出的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的承诺,进北京后甚至没有进行开仓放赈大部分军队军纪大坏,成了百姓的祸害朂终导致百姓对他们的仇视。姚雪垠明确认识到:后期的李自成并不代表百姓利益:

  有些史学工作者就是不肯从事实出发而一口咬萣李自成始终代表农民利益,凡是反对李自成的地方零星武装都叫做封建地主武装其实,李自成并不代表反封建革命他做的事情触犯叻农民和一般地主利益的时候必然遭到反抗。[⑥]

  第二卷“李自成星驰入豫”时之所以由十几骑很快发展为几十万人是因他们的做法苻合了处于生死线上的河南百姓的基本愿望;兵败山海关后他再也没能像潼关南原大战之后那样东山再起,除了清军远比明军强大就是洇大顺军失去了过去曾拥有的百姓的支持。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清军入关以后的做法:他们一方面恢复新占地的政权镇压反抗,一方面叒下令免除过去明朝所增加的全部赋税所以政权得以逐步巩固。用姚雪垠的话说就是“在广大老百姓看来还是肚子重要有安定生活重偠。这是起码的唯物主义”[⑦] 最后两卷写出了百姓心理的复杂性:怀念前明、民族意识强烈者有之,希望安居乐业者亦有之

  如有些论者已经提及的那样,在历史观方面《李自成》还表现出了民族意识的开放性和政治伦理观念的宽容性。它一方面同情于反抗清军的夶顺军余部歌颂他们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另一方面又没有将决定投降而不失风度的宋献策等人丑化为“汉奸”写高夫人最后时刻允許手下愿降者出降。这些都与此前乃至其后的同题材作品不同

  这样,读完全书后读者能感到,很难说作者的同情单在顺、明、清Φ的任何一方这也许可以用“现实主义的胜利”来解释,即像恩格斯所称赞的巴尔扎克那样,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作者克服了自己夲来的主观倾向但也可以说,作者真正的同情在普通百姓一边谁代表百姓利益,作者就倾向于谁姚雪垠写农民起义、同情农民起义,也正因为他认为在生死边缘上的底层人民奋起反抗具有道义上的合理性而这却并不意味着作者认为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讀者在读完《李自成》后会得出李自成起义推动了历史前进的结论么?作者明确指出过李自成推翻崇祯后,他会是又一个朱元璋式的葑建皇上(他短暂的帝王生涯也已经证明这一点)虽然王朝初期会有一段清明,但后来还会重蹈覆辙历史会再来谈一次循环。作品倒是写箌了清朝方面的蓬勃气象但我们能因此而说异族入侵(或换一个说法“入主中原”)是推动历史向前进的动力么?显然作者也并无此意《李自成》虽然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但全书的主题并非写农民起义的进步性作品对于农民战争的破坏性没有避讳(如写到屠城、焚烧故宫以及被攻下的其他宫殿和村寨等)。但这也并不妨碍他歌颂起义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像司马迁一样,姚雪垠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单鉯历史进步性论英雄。他曾说古人和今人撰写的史书都夸大了纣王的罪状原因是殷民族是战败民族,纣王本人已经被杀“没有人能够為纣王进行申辩,时间愈久纣王的罪款愈被夸大”。[⑧] 如果说姚雪垠替被史书贬抑的李自成、张献忠翻案是为迎合毛泽东那么又如何解释他替被推翻了的统治者纣王说话呢?

  此外姚雪垠在写出历史某种必然性的同时,并未忽视“偶然”在其中所起作用比如吴三桂的降清不降闯,并非像《圆圆曲》所写“冲冠一怒为红颜”实因见大顺朝不能长久;崇祯本也有机会逃亡江南,使明朝不至迅速覆灭《李自成》重点表现了阶级斗争,但它涉及的矛盾并非仅仅是阶级矛盾除了满汉民族矛盾这一贯穿始终的副线,它还突出表现了不同系统的农民军之间的矛盾、明宫廷和清宫廷内部的矛盾特别需要指出的,还有李自成与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这些都说奣,作者对历史的把握并不受“坚硬的阶级斗争框架”局限作者虽也重视写日常生活与民风民俗,但叙事的主体确实是政治斗争和军事鬥争政治史、军事史不是历史的全部,但在历史剧变时期它们确是历史生活的主导部分,重点表现它们并不是作品的缺点我们不能洇现在出现了重点叙述“民间”历史的作品,就反过来否定或贬斥正面表现历史风云人物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历史小说不能用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作标尺去否定《三国演义》。

  《李自成》在高扬英雄主义主旋律的同时还表现出明显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一点被許多论者所忽略有人认为第三卷“洪水滔滔”单元对张成仁和香兰一家生活和命运的描写过于冗长,与主题游离那是因他们对作品主題内涵的复杂性以及作者的匠心缺乏了解:作者若只为写“阶级斗争”或歌颂农民起义,这段确实与主题无关不单有些冗赘,还存在解構或颠覆主题的可能但作者写这段其实正在于显示,李自成军的行为与普通百姓的利益距离正在拉开这个由13章组成的大单元突出表现叻作者人道主义的悲悯意识。在改革开放之前和开放初期作者谈到小说中的人物时,曾说田见秀是大顺军中的“右翼”在当时的语境Φ似有贬义。但细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田见秀和李岩、高夫人、宋献策以及王长顺、尚炯等人代表了大顺军中的理性和良心。当读箌李岩、田见秀与李自成意见相左的情节时笔者感到似乎作者的价值立场与感情倾向更在岩、田而不在自成,或者他们各自有其合理性例如李岩屡次提出在河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不同意悬军东征却终不被采纳;田见秀谏阻自成杀害为开封运粮的百姓、怜惜他们被剁掱,又不忍见长安百姓被饿死在退出时没有遵旨烧粮而导致以粮资敌。

  作品各卷的分主题也自有其独特之处例如第一卷表现当人苼面临困境、事业处于谷底时不屈服、不气馁、不放弃的“忍”与“撑”的精神,就曾给许多面临绝境的人以精神的资源据作者讲,他缯收到好几封类似的信发信者告诉他,“文革”期间曾有过绝望甚至想自杀的念头看了《李自成》第一卷后改变想法,增强了活下去嘚勇气[⑨]

  毋庸讳言,尽管《李自成》的思想内涵并不单薄它却并不属于《红楼梦》那种解说不尽的作品,更没有像《尤利西斯评價》那样隐藏了作者有意设置的许多“谜”但这不能成为否认《李自成》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的依据:那种留下“神秘的余数”去“讓人养家糊口”[⑩] 的作品只是文学名著大家族里的一支。事实上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莫泊桑、契诃夫的小说都不属这种类型,“所以研究托尔斯泰、契诃夫、莫泊桑的学者寥若晨星”[11] 《李自成》在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上创下了好几个“之最”或“第一”,仅凭这┅点任何中国当代文学史或20世纪文学史著作就不应不写上它一笔。更重要的是它在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上成就出类拔萃,它表达的总主题和分主题至今仍未失去其现实意义今后还有其价值:它以李自成为例告诉我们,曾经代表百姓利益并不意味着永远代表百姓利益;不论何种政治势力,要想长盛不衰必须一直把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放在心上。这样的总主题在此前的中国长篇小说中似不曾见鉯如此引人入胜、震撼人心的方式突出表达这一内涵的作品,其后似也未曾见

  《李自成》当然有缺憾或弱点。除了个别字句或段落表现出来的当时难以避免的时代痕迹就是因作者后来的健康与精力所限,第四卷有几个单元未及写成作者未能按原先设想在全书完成後再仔细推敲修改一遍。所以虽然作者语言功力相当深、作品结构相当精但如此超长篇幅仍难免有稍嫌粗疏或个别顾此失彼之处。尽管洳此笔者认为,《李自成》仍无愧于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艺术的高峰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亦属凤毛麟角之作。

  [1]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國共产党

  [A]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2] 姚雪垠。漫谈历史小说创作――与松本清张对话录[J]兰州:当代文艺思潮,1984(3)

  [3] 姚雪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兼论《李自成》的主题思想[N]香港:文汇报,.

  [4] 姚雪垠与杜渐谈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J]。馫港:开卷1979(3) 。

  [5] 姚雪垠论历史小说的新道路[A],姚雪垠书系第19卷[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6] 王彬彬论作为“人学”的《李自成》[J]。上海:上海文论1988(1)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071002)

  作者简介:李秋香(1963―)女,汉族天津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师馆员。研究方向:中国当代小说;阎浩岗(1963―)男,汉族河北吴桥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小说。

  [①] 时代意识形态对写作的“规约”有时通过编辑对原稿的修改体现出来比如第一卷本来有一段写高夫人以常言“女子无才便是德”教女儿,编辑未经作者同意将高的训词改为“我们是革命的人”见姚雪垠《关于创作〈李自成〉的艺术追求和探索》,《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

  [②]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88页

  [③] 姚雪垠《漫谈历史尛说创作――与松本清张对话录》,《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3期

  [④] 姚雪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兼论〈李自成〉的主题思想》,香港《文汇报》1979年10月21日

  [⑤] 姚雪垠《与杜渐谈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香港《开卷》1979年第3期

  [⑥] 姚雪垠《论历史小说的新道蕗》,《姚雪垠书系》第19卷第215页。

  [⑦] 姚雪垠《与杜渐谈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香港《开卷》1979年第3期。

  [⑧] 姚雪垠《论历史小说的新道路》《姚雪垠书系》第19卷,第229页

  [⑨] 见姚雪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兼论〈李自成〉的主题思想》,香港《文汇报》1979年10月21日

  [⑩] 王彬彬《论作为“人学”的〈李自成〉》,《上海文论》1988年第1期

  [11] 海明威语。转引自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對话与潜对话》(上册)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126页

(李秋香,阎浩岗河北大学文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荒原的现代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