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的人怎么看学简单的逻辑学学特别是数理简单的逻辑学的

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但没有逻辑学
——答马佩教授
日 15:43 来源:原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作者:程仲棠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四、余论:为“据西释中”的“合法性”辩护  最后,还应该对“马文”提出的“应彻底摒弃‘据西释中’论”的主张作出回应。“马文”的主张涉及一个问题:在中国古代名辩理论与逻辑学的比较研究中,“据西释中”的诠释方法是否具有“合法性”或合理性?这实质上就是逻辑学是否具有全人类性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逻辑学同其他科学一样,有别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具有全人类性而没有民族性,没有东西方之分,正如没有“西方几何学”与“东方几何学”或“西方物理学”与“东方物理学”之分一样,“西方逻辑学”与“东方逻辑学”之分也不能成立。“据西释中”的“合法性”的根据即在乎此。  逻辑学从西方传入后,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正如我所说,“‘西方逻辑’是一个只具有历史意义而没有现实意义的概念”。[21] 今天学校所传授的、人们所研究的逻辑学,就其历史来源而言,是“西方逻辑学”;就其现实意义而言,是全人类全世界共享的逻辑学,作为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是这种逻辑学,被联合国“教科文”列为七大基础科学之一的是这种逻辑学。有的人却偏要给全人类的、世界性的逻辑学扣上“西方”的帽子,视为异己、异端,这是自外于人类文明,自外于世界学术,是“义和团”心态在学术上的表现。  回顾西风东渐之初,西文logic一词的翻译就大费踌躇,先后被严复、王国维、孙中山意译为“名学”、“辨学”、“理则学”,从日本也引进“论理学”的译名,但人们发觉没有一个译名与logic的含义相当,最后只好音译为“逻辑”。这说明中国文化根本就没有造就“逻辑”这门学问,否则何至于连logic的意译也找不到?根据什么说中国古代的名辩理论合乎或不合乎逻辑,属于或不属于逻辑学呢?不以“西方逻辑学”为根据,难道自封、自诩、自吹、自以为是?  所以,无论中国古代有逻辑学论或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简称“两论”)都不得不按照“据西释中”的方法行事。拆穿“据西释中”的“西”字的西洋景,化解其民族情结,其实就是指逻辑学,“据西释中”无非是说以逻辑学作为根据对中国古代名辩理论进行诠释,在世界现代学术体系的框架中重新认识它的意义。两论的分歧不在于“据”,而在于“释”:正确诠释还是过度诠释?  “据西释中”的不可避免性使“马文”陷入尴尬的吊诡:“摒弃‘据西释中’”的主张遭到主张者的摒弃。《荀子·正名》说:“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22](P281)“马文”诠释道:“其中特别是‘辩则尽故’,也就是逻辑理论中充足理由律的思想。”作者还特地加了个注释:“《正名》篇中充足理由律的提出比莱布尼茨的提出要早一千多年。”这是不折不扣的“据西释中”。“辩则尽故”(古代“辨”与“辩”通,荀子所谓“辨则尽故”,意即“辩则尽故”),“家常话耳”,含糊而笼统,若不根据“西方逻辑学”的充足理由律加以诠释,如何能刷新它的意义,抬高它的价值,用以证明“中国古代逻辑学”研究了逻辑规律?这也是典型的过度诠释。充足理由律是演绎逻辑的规律,只有演绎逻辑才有逻辑规律可言;荀子所谓“辩则尽故”是在“推类”的语境中提出的,而荀子所谓“推类”就是类比推理,属或然性推理,没有逻辑规律可言。把“辩则尽故”说成“充足理由律的思想”,纯属牵强附会;所谓“《正名》篇中充足理由律的提出比莱布尼茨的提出要早一千多年”,不过是无稽之谈。  “马文”还把古代名辩家的其他言论诠释为“直言命题”、“假言命题”、“选言命题”、“命题形式”、“推理形式”、“假言联锁推理”、“两难推理”、“归谬法”、“逻辑规律”、“逻辑规则”,如此等等,姑不论属正确诠释还是过度诠释,都是“据西释中”,这些加引号的概念无一不来源于“西方逻辑学”,没有哪一个是中国的出土文物。可见,若不靠“据西释中”,“马文”关于中国古代有逻辑学的论证就无从建立,又如何可能将其“彻底摒弃”呢?  一方面高调主张“应彻底摒弃‘据西释中’论”,另一方面又不折不扣地按照“据西释中”的方法行事,又何以自圆其说?  【注释和参考文献】  [1]在“马文”之前,我发表的以解构“中国古代逻辑学”为主题的系列论文有:《“墨辩逻辑学”解构——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上)、(下),《学术研究》2002年第6、7期;《“侔式推理”解构》,《.暨南学报》2003年第4期;《从诠释学看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该文被译成英文,刊载于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07年第2期);《从“杀盗非杀人”看逻辑与价值的混淆》,《.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1期;《﹤墨经﹥的语言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中国古代逻辑”的异化》,《哲学动态》2006年增刊;《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学术研究》2006年第11期。  [2]贝拉·弗格拉希.逻辑学[M].北京:三联书店,1979.  [3]斯特罗果维契.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4]以三段论式为例,在解释下,每一个变项S、P、M都表示任意的一个非空非全的类,构成三段论式的命题形式即“所有S都是(不是)P”、“有的S是(不是)P”,则表示类与类之间的某种关系,这种抽象的类及其关系就是思维的基本内容。参见程仲棠:《“墨辩逻辑学”解构——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下),《学术研究》2002年第7期。  [5]巴克拉节 等.逻辑问题讨论集[C].北京:三联书店,1954.  [6]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程仲棠.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8]可以用字母作为变项,也可以用表示次序的语词作为变项,例如,斯多葛派就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作为命题变项,严复在《穆勒名学》的翻译中则用天干“甲”、“乙”、“丙”作为概念变项,这些语词已改变了原义,而被赋予新义,即表示任意的命题或普遍概念,具有形式语言的性质。但不能像某些学者那样,把“彼”、“此”说成变项,它们是自然语言中的指示代词,没有被改变原义而赋予新义,不具有形式语言的性质。  [9]马文”的原话是:“说逻辑学不属于意识形态,没有阶级性,这是就逻辑学经过了两千年的发展,特别是自数理逻辑形成,逻辑学从哲学中完全脱离出来以后才是如此的……在古代有关逻辑学的著作中,包含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不仅是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这是把逻辑学与逻辑学的哲学解释(简称“逻辑哲学”)或逻辑学著作混为一谈,从逻辑哲学及逻辑学著作“必然”有阶级性,推出逻辑学也“必然”有阶级性。  [10]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C],商务印书馆,1999.  [11]波波夫 斯隹日金.逻辑思想发展史——从古希腊马罗到文艺复兴时期[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12]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3]柏拉图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4]威廉·涅尔& 玛莎·涅尔.逻辑学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5]程仲棠.文化的终极关怀与逻辑学的命运——兼论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J].中国哲学史,2008(1).  [16]吳大猷科学哲学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17]卢卡西维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8]李匡武.略论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A].中国逻辑史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9]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Ⅱ[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20]黄克剑 等.熊十力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21]程仲棠.评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J],中国哲学史,2006(3).  [22]王先谦.荀子集解[M]诸子集成(2).上海:上海书店,1991.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李秀伟)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逻辑学导论第11版下载这么少
我想下载下来看   不知道哪里有好一点的啊
09-10-17 &匿名提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其中就有《逻辑学导论》,价格是60元左右。我个人认为它其实是逻辑学基础和逻辑哲学的教材。 关于逻辑学我也只看到普通的逻辑学(命题逻辑,词项逻辑,模态逻辑,谓词逻辑和PN推演系统)和逻辑哲学而已。 我们一般说的逻辑学是哲学的九个分支之一。不过在数学中也有逻辑学,特别是高阶逻辑。一般数学中的逻辑叫做数理逻辑或者离散逻辑。 我看逻辑学的时候,是从一本《逻辑学基础》开始,然后是《逻辑学导论》,最后是《逻辑哲学》,中间试图看过《数理逻辑》但是因为太难而放弃了。我说的那本书覆盖逻辑学很广,我想应该一本就可以给人很多的逻辑学教育了《逻辑学导论(第11版)》--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 作者:(美)柯匹 (美)科恩 译者:张建军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柯匹和科恩《逻辑学导论》,是导论性逻辑教科书中最完满的一部:既有演绎逻辑亦有归纳逻辑,既有古典逻辑亦有现代逻辑。本书是当今逻辑教科书的标准范本,是清晰性与准确性的典范,它能够使学生理解、把握并应用古典三段论逻辑和更为强有力的现代符号逻辑技术。 作者简介: 欧文·M·柯匹(Irivng M.Copi,),美国著名逻辑教育家,曾先后执教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夏威夷大学。 卡尔·科恩(Carl Cohen,1931-),美国密歇根大学逻辑与哲学教授。《逻辑哲学引论》 陈波著 人民出版社 1990年11月第1版 《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 冯棉等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1年11月第1版 《哲学逻辑引论》 A·C·格雷林著 社科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逻辑学是什么》 《趣味逻辑》《逻辑与智慧》等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本书看起来怪怪的~是中文都读不懂~~新浪共享资料就有下载啊~~~还有比较囧的是我用的是第13版的英文版的~~跟中文版的顺序和内容有蛮大差距~~杯具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谢邀……&br&我只能以我校的哲学系(一个在美国完全排不上号的哲学系)来讨论,因为不同的学校的教学风格可能是有区别的,不同地区的教学风格可能差别更大……&br&至少在我校学习哲学,与自己读书学习哲学的区别是很大的,我校哲学系的教学通常是讨论性的(主要课程是论题类课程,哲学史开一门,逻辑学开两门,原著精读课程一门都不开,与此同时,通常还要兼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入门级或者以上的专业课)……我校的哲学系课程的设置跟&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顶级大学哲学系的科班教育是怎样的? - 与光的回答 - 知乎&/a&这个答案的设置差不多,只是去掉他们选修课中的所有的单个哲学家的专题课程(是的,Kant,Aristotle,Plato什么的全都不开,一个都不开,不管是你觉得再怎么重要的哲学家,都没有专题课程),但保留各个哲学细分领域的介绍性课程(philosophy of mind,philosophy of language,philosophy of science,philosophy of law这些课程是都有开的)……看这个课程设置,很多国内的哲学爱好者们恐怕都要大叫“你们这也叫哲学系?”了吧,不过很遗憾的,这就是我们学校哲学系的设置……&br&我认为至少在像是我校这样的哲学系学习哲学,与自己阅读学习哲学的一个重要不同点是,经历过我校这样的哲学系教学之后,你往往不会神化任何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不会去奢求“正确解读某个哲学家的思想”,而会去踏踏实实地阐述和论证自己的想法……&br&一般来说,民哲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读书的,另一种是读书的,这两种人看似截然相反,但是我认为都属于民哲,并且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前一种人另一位答主已经说了,只知道表达哲学性的情绪……而后一种人所表达的则不只是哲学性的情绪,而是大量的哲学史的堆积和历史上的某个哲学家的所谓“真理”……这两种人的共同点是——都没有真的努力动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论证,动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而动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论证,动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的能力,正是一所普通大学的哲学系/哲学专业课程要带给你的……&br&=============================================&br&评论中有人提到说,应该看的是这个人是不是混学术圈子的,有没有看过最新的学术论文,如果都看过并且理解了,就不能算民哲,否则无论怎么样都还是算民哲……我觉得这可能就至少不符合现在某些学派所认可的元哲学立场了……须知我们需要哲学从业者做的事情是对于一系列哲学问题给出应对方案(这个应对方案当然可以是别人给过的),并且为这一应对方案给出辩护(这个可不能抄别人的)……而即使一个人了解古往今来所有哲学家对于所有哲学问题的所有应对方案,这也依旧不代表他有能力在任何一个哲学问题上选择任何一个应对方案并为这个应对方案给出辩护……而做不到这一点,就算他真的看过全部最新的学术论文,那又能怎么样呢?他发得出去哪怕一篇比较差一点的论文吗?根本说不出任何新东西的人不可能发得出论文,发不出论文的人,即使看过再多篇再新的论文,真能严格的算是“圈内人”吗?……而且,在今时今日的论文数量面前,我看不出即使是就在发哲学论文的哲学从业者,在其研究的那个领域,有什么把所有的最新的论文全部浏览一遍的可能性……&br&============================================&br&下文中有人提到说哲学生大多数都是刷夜看教科书通过考试的……我觉得来我们这里可能这招就行不通了……因为我们这里的考试是塞给你一大堆有错的论证,让你找出错误在哪里的……(看书真对做这个题没有卵用)……&br&============================================&br&下文中有人提到说中国近代没有人可以在哲学史上留名,真遗憾这是错的,中国近代至少有两位哲学家是在哲学史上留名了的,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王浩和洪谦,其中的王浩,是哪怕现在的美国哲学家写论文的时候,都有可能引用到的……所以说,你无知真不代表中国人做哲学水平差……而且,在现代,能够突破学术体制带来的麻烦,在国际上发表能让人注意到的理论的人也是存在的,例如叶峰和徐明等例子(在国内应该还不少人读过徐明的逻辑学教科书吧)……原则上在美国是不鼓励故意让人看不懂的写作方式的,但在这种意义上,需要被责难的恐怕不是我们,而是某些人所推崇的那些古代哲学家,在现代有了数理逻辑这种新工具以后,古代哲学家被神化的现象就已经不再存在了(我很好奇,说自己能看懂古代哲学家的东西却看不懂现代哲学大师的论文的,究竟看过几篇在英语哲学界发表出来的文章)……顺带一提,说马克思是个哲学家,他老人家才会气活过来呢(身为一个社会科学家,人家马克思才不想和只能跟在科学屁股后面解释世界而不能做到关键的改造世界的哲学家为伍呢,谁告诉你哲学家都自认哲学家了?)……
谢邀…… 我只能以我校的哲学系(一个在美国完全排不上号的哲学系)来讨论,因为不同的学校的教学风格可能是有区别的,不同地区的教学风格可能差别更大…… 至少在我校学习哲学,与自己读书学习哲学的区别是很大的,我校哲学系的教学通常是讨论性的(主要课…
在中国大学哲学系,总体来说,研究逻辑的基本上被边缘化了,因为不搞逻辑和分析哲学的人基本上不懂逻辑,也不太讲逻辑,认为逻辑学用处不大;搞逻辑的人也比较尴尬,做基础研究难出成果,出了成果也难发表,做应用研究,在哲学系又缺少好的环境。所以,现在不少做逻辑学研究的教师,更多往分析哲学、科学哲学靠拢,主要做逻辑哲学了。也许中山大学哲学系是个例外。
在中国大学哲学系,总体来说,研究逻辑的基本上被边缘化了,因为不搞逻辑和分析哲学的人基本上不懂逻辑,也不太讲逻辑,认为逻辑学用处不大;搞逻辑的人也比较尴尬,做基础研究难出成果,出了成果也难发表,做应用研究,在哲学系又缺少好的环境。所以,现在…
在我比较了解的浙大哲学系老师里面,徐老师是唯一一个我从没有在背地里黑过的。&br&&br&大二时候我去听了徐老师主要的早期分析哲学,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学术”的哲学课。(按照我的风格,我要顺便黑一下浙大哲学系的其他某些老师)相比之下,浙大哲学系大部分课程都属于“水课”。很多老师喜欢通过各种方式“制造个人魅力”,上课要么讲些激动人心的东西,要么讲八卦,学生也很买账,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引导。对徐老师而言,一堂课的专业水准是最重要的。徐老师上课总是试图以最清晰的方式系统地讲授分析哲学中的重要议题。一长串的英文阅读文献常常会对本科生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也是他们正式学习如何从事哲学学术的开端。&br&&br&尽管徐老师也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但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他在国内分析哲学发展上的贡献。徐老师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在从事分析哲学研究,从心灵哲学、科学哲学、知识论、早期现代哲学研究,到伦理学、政治哲学几乎都是他的关注点,目前则主要侧重于伦理学。按照他的说法,他所关心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是“心灵、自我、伦理、政治”。因此徐老师能够不拘泥于细小问题上的概念分析,而能够在更广泛的问题背景甚至哲学史背景中去把握一个问题。&br&&br&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严格学术训练使其能够以最地道最正统的方式研究分析哲学。徐老师师从Thomas Pogge,所以徐老师也常炫耀自己是罗尔斯的再传弟子。徐老师回国后在北大任教,非常重视教学,他的学生遍天下,很多人都在从事分析哲学研究。徐老师常常指着作者或译者说,“这是我的一个学生。”他最常提及的是一位目前在乔治城大学任教的女学生。&br&&br&徐老师的著作例如《怀疑论、知识与辩护》《自我、他人与道德》《理解自由意志》在我看来都代表了国内知识论、伦理学和形而上学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丝毫不逊色于英美分析哲学家。他的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方面能够系统和精准地把握和呈现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一方面又能从自己的视角对该领域给出独到见解。相比之下,国内许多分析哲学著作要么仅限于重述国外研究现状,要么只顾发展自己的“原创”理论而未顾及学术进展甚至根本不在学术话语体系之中。&br&&br&正如许多从事分析哲学的学者一样,徐老师为人正直、做事实在,不玩虚的。对一个哲学学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学术上保持精进,在教育上保持热情,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对于真正想要从事哲学研究的学生,他总是抽出大量时间加以指导。我本科毕业论文前前后后写了数稿,徐老师每次都花费大量时间都予以极为细致的批阅和评论。徐老师尽管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是从不布置任务,而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这也体现出他所关注的学术领域之宽泛)。&br&&br&欢迎有志于分析哲学的同胞加盟浙大哲学系!
在我比较了解的浙大哲学系老师里面,徐老师是唯一一个我从没有在背地里黑过的。 大二时候我去听了徐老师主要的早期分析哲学,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学术”的哲学课。(按照我的风格,我要顺便黑一下浙大哲学系的其他某些老师)相比之下,浙大哲学系大部分课…
已经出国了将近两年,对于国内各校哲学系的最新情况了解不多。所以在此就挑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来进行介绍吧。&br&&br&
去年年底的时候,本吊曾经就读的武大哲学学院搞出了一个大新闻。全职引进了两位外籍教师。一个教授一个副教授。教授Thomas Besch 2005年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在加盟武大之前的教职是悉尼大学的Lectturer(相当于美国大学体制内的助理教授)。学术专长是政治哲学与伦理学。副教授 Matthew Lutz 2015年南加州大学哲学博士毕业,专长为元伦理学;并且从两个人的已出版的论文来看,两个人的学术能力都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并且从课程安排来看,两人都是有负责本科生的教学&br&&img src=&/7e2c7fd811b0c9cbd5aba_b.png& data-rawheight=&617& data-rawwidth=&1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4& data-original=&/7e2c7fd811b0c9cbd5aba_r.png&&&br&这轮引进,可以说武大哲院还是干得很漂亮的。(可惜本吊没享受到,唉~~)&br&&br&
除此之外,武汉大学还引进了原山大的陈晓旭老师为副教授,陈老师为2011年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专长方向也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学。这样的话,再加上13年引进的老校友李勇老师(2012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伦理学方向,现为副教授)。武汉大学如今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方向的实力可以说十分雄厚,这一波引进估计在三五年之后会效果显著。(当然前提是武大也要能保证人才不外流)&br&&br&
不过,此消彼长,原来逻辑学方向的大神徐明老师由于身体原因现在已经算是退居二线了。现如今承担武大哲院国际班的逻辑学教学任务的是毕业于新加坡国立的程勇老师。虽说程勇老师本人学术水平,根据其出版物来看,是杠杠的。但是奈何徐明老师名气太大,估计很难有人能代替他撑起武大的逻辑学的大旗了。另外,再加上14年底转会中山大学的唐浩老师(维特根斯坦专家),在语言哲学逻辑学方向武大有所削弱。&br&&br&
而武大哲学学院这两年变化也是国内哲学系近些年的一个缩影,随着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引进人才越来越多,各大学教职人员的变化也逐渐变得十分常见。因此,题主最好是能密切关注几家最主要的大学哲学系的近况。因为打听到的二手消息可能会犹豫这两年的新形势而变得过时。不过,这种人才流动性变强的情况对于打破各哲学系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山头主义是很有益处的。
已经出国了将近两年,对于国内各校哲学系的最新情况了解不多。所以在此就挑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来进行介绍吧。 去年年底的时候,本吊曾经就读的武大哲学学院搞出了一个大新闻。全职引进了两位外籍教师。一个教授一个副教授。教授Thomas Besc…
谢邀请。&br&&br&我猜题主想问的大概是,哲学系或学院里不以逻辑学为专业的老师或研究生是怎么看以逻辑学甚至数理逻辑为专业的老师或研究生的。&br&&br&我本人是以逻辑学为专业的,其实并不适合答这个问题。以下仅仅是以“被看待”者的身份猜测。&br&&br&一种是敬而远之。就是“你那玩意儿高深,我不懂,不好评价,不感兴趣”。估计大多数是这样的。我个人看佛学就是这样,是敬的。&br&&br&一种是求之不得。就是“你那玩意儿高深,我不懂,不好评价,很感兴趣”。极少数是这样的。我个人看理论物理就是这样,想好好学学,没时间。&br&&br&一种是高屋建瓴。就是“你那玩意儿说白了就这么回事儿,不感兴趣”。晚期维特根斯坦大概是这样的,也很少。&br&&br&一种是自以为懂。就是“你那玩意儿大体上我是懂的,有的地方有用,感兴趣”。有一定数量。&br&&br&一种是真懂,然而确实有更值得研究的问题让其投入其中,并且能自如地调用逻辑学的成果和方法。这种人有吗?弗雷格,拉姆齐,晚期哥德尔?虽然人家搞些哲学,但也不在哲学系。王浩?普特南?真懂的过段时间不修炼很容易滑入自以为懂甚至高屋建瓴,譬如奎因……&br&&br&============以下补充=================&br&抱歉,一开始没注意题主下面还有两个问题。&br&&br&正常人际交往没啥可说的。涉及到专业方面,由于大多数人对你的专业是敬而远之的,所以一般不太和别的专业的老师聊本专业。虽然如果碰到希望了解的,我是很喜欢和大家聊逻辑的。同时,我个人兴趣比较广泛,譬如形而上学、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当然还有其他数学分支、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等),所以很渴望能向专家们讨教,觉得有很多好聊的。至少我们学院的很多老师也是这样的。本来对人类来说只有追求真理这一项真正的事业,专业划分都是人为刻意的。只是要进入不熟悉的领域,的确是首先要谦卑。人家细细耕耘的一片田地总有很多精妙的地方,不花功夫往往体会不到,看了几篇科普文章就自以为是地指指点点,很容易闹笑话,甚至让人反感。
谢邀请。 我猜题主想问的大概是,哲学系或学院里不以逻辑学为专业的老师或研究生是怎么看以逻辑学甚至数理逻辑为专业的老师或研究生的。 我本人是以逻辑学为专业的,其实并不适合答这个问题。以下仅仅是以“被看待”者的身份猜测。 一种是敬而远之。就是“…
泻药。从你的问题描述中我总结出三点:&br&1 认为现在学的理科没有用,不喜欢。&br&2 以后想搞写作。&br&3 以后想报考哲学专业。&br&但是这三点之间毫无联系,所以我认为后两者不能算你的理想,只是逃避学习的自我麻醉而已。
泻药。从你的问题描述中我总结出三点: 1 认为现在学的理科没有用,不喜欢。 2 以后想搞写作。 3 以后想报考哲学专业。 但是这三点之间毫无联系,所以我认为后两者不能算你的理想,只是逃避学习的自我麻醉而已。
原因很简单,我只是希望:&br&&br&在表现自己的无知时不用担心被他人耻笑&br&在反驳别人的观点时不用担心将对方激怒&br&在思考哲学问题时不用担心被人当成精神病&br&&br&以及,让自己觉得自己既不是那么的另类,也不是那么的平凡
原因很简单,我只是希望: 在表现自己的无知时不用担心被他人耻笑 在反驳别人的观点时不用担心将对方激怒 在思考哲学问题时不用担心被人当成精神病 以及,让自己觉得自己既不是那么的另类,也不是那么的平凡
读书读书读书上课上课上课论文论文论文&br&偶尔懈怠了就会很自责,因为毕竟是四年才能入个门的学科。&br&偶尔也会觉得,哎,就算这样还是比不上某些人,就算这样都还看不懂某书,真的挺难过的。&br&对于事物看得越清,问题就越多,思考的量就越大,这又会反过来作用到你的生活上。&br&我的感想是,现在和正常人已经挺难交流了。说哲学学得好会疯,这句话虽然在系内看是句笑谈,但我这种半吊子确实已经隐约感受到了一点这样的倾向。这种疯狂不是因为你歪门邪道了,而是你无法很好地化掉自己学到的东西,就像突然接受了很多内力的武侠小说主角一样。&br&不过也算苦中作乐,觉得即使这样也是很快乐的。一般来说,学哲学的人尽管多有争论,但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很有认同感的。痛并快乐着,确实如此。
读书读书读书上课上课上课论文论文论文 偶尔懈怠了就会很自责,因为毕竟是四年才能入个门的学科。 偶尔也会觉得,哎,就算这样还是比不上某些人,就算这样都还看不懂某书,真的挺难过的。 对于事物看得越清,问题就越多,思考的量就越大,这又会反过来作用…
我是题主。&br&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继续关注我?哈哈最近一段时间太忙了没有什么时间(当然也确实没那么必要)来刷知乎了。第五次编辑大概是在一年以前吧。题目上写不下了,我还是写到下面来。我来说一下自己的近况吧。&br&一月份出国去英国一个算是比较不错(历年世界排名200-250左右吧)的学校读电子电气工程(也算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学校我个人非常满意,而且似乎学校的哲学系也不差。本身应该2016年9月份就走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拖到17年1月份。大一到大二的暑假我自学了C语言,激动地发现自己非常着迷。也是在这个过程里,对于工程本身突然有了了解和一定的兴趣。慢慢也就接受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尤其是学递归那一块的时候。当时为了不看解答就编程实现汉诺塔,整整一周的时间什么也没做,可惜还是没想出来。最后看解答的时候激动得一塌糊涂,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初学哲学的时候哲学之美带给我的震撼感。我当时在想,这也许就是我走投无路之后命不该绝吧。当然我内心很清楚这是不可能代替哲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的。哲学的美好在于过程本身充满着令人愉悦的美感,而工程在实现的时候带来的粗野明确的快感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然而我能接受做一个程序员或者工程师来养活自己。另外我发现工程思维推而广之之后,其实可以把人生当做一个大工程。这样一来,其实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就只是一个技术命题了。我抱着这样的猜想付诸实践,发现异常的好用。或者说,这就是我曾经一路磕磕绊绊的最终原因吧。但是我内心又觉得深深的讽刺。活得好原来这么简单。这些事任何经过训练的机器都能做的很好。不过我还是愿意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这种成长。毕竟第一,这是我付出了血的代价换来的。第二,我已然漂泊在人间,死亡张开大嘴随时要吞噬我,而我是那么弱小。想活下去,想消灭自己曾经以及未来的所有敌人,想保护自己爱着的一切,都需要拿出最旺盛的斗志,也几乎不能输掉任何一场战役。我已不是曾经无依无靠的浮萍,与其求祷不受伤害,不如拿起武器为之而死。&br&嗯还有,我在知乎上认识了初恋。在她面前,我认真思考了对于人类的憎恨的问题。我觉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既然我需要一个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姑娘爱我,那么我就放弃曾经只有自己能进入的小木屋,让她搬进来住。就像当年我选择屈辱的活下去一样。我在为了爱信任一个人类与为了曾经承受过的一切选择永远不信任之间做了抉择。这是我对自己的第二次抉择。这样的抉择将让我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人。&br&现在这段时间我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实习,赚点钱每个月去北京找女朋友玩。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老板也很赏识我。每天很充实。晚上和女朋友视频,玩游戏看电影聊天什么的。&br&现在可以算诸事顺利。我又可以安静地在图书馆读一整天的哲学了。但是心态却和以前不一样了。有时候会很担心,但是当我发现自己还是能被感动的时候,我有一丝庆幸感。也许在这两个抉择上,我都做对了选择。
我是题主。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继续关注我?哈哈最近一段时间太忙了没有什么时间(当然也确实没那么必要)来刷知乎了。第五次编辑大概是在一年以前吧。题目上写不下了,我还是写到下面来。我来说一下自己的近况吧。 一月份出国去英国一个算是比较不错(历年世…
文科不如理科好找工作。对,这是现状,这很纠结。&br&但是相信我,你将面临的远不止这点。远不是「好不好找工作」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看的还不够细,还不够远。&br&&br&如果你选了个不爱的专业,又没有好好在大学发展自己的热爱的话,你会碰到更纠结的事情,你一定会碰到更纠结的事——就是毕业后靠这个不爱的专业,靠它来找工作。&br&如果你心中的那个欲念之火还在倔强地燃烧的话,那个时候,你会迟疑,会比现在更纠结。&br&「我就要靠它挣钱了吗?我,就要跟它在一起了吗?」&br&如果这个行业加班不严重还好。如果加班严重,你会在日后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你基本只有很少的时间可以和它在一起,如果你还想着那个念头的话。&br&&br&之后,你要找工作。&br&你不喜欢它,你十分清楚这一点。你明白你心里对它毫无一丝一毫之热爱,可是还得费劲心力和它相处,和喜欢这个专业的人竞争,和同样不喜欢这个的人竞争,和少年才俊竞争,和老人跳槽竞争。你的坚忍得胜出他们的热情,你的坚忍得超过他们的坚忍。&br&你好不容易胜出了,这你都忍下来了,那么在面试的最后,你会异常艰难且违心地声称,「这份工作……我……愿意做。」&br&如果你还没对心里的梦想低头,还对自己够诚实,那么这份声明,艰难,且违心。&br&「你热爱它吗?」&br&我热爱它吗?热爱它吗?我爱它吗……你又一次被问到,又一次问自己。&br&你不想欺骗,也不想放弃,更不想认输。&br&你迟疑了片刻,斟酌着用词,你握紧了手,最后只能轻轻地说,「我喜欢。」&br&&br&你到底爱着什么呢?&br&&br&「是啊,我到底,爱着什么呢?」&br&&br&你念完高中,你上完大学,一年又一年,春去冬来。5年过去,你还会问自己。你怎么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呢?&br&这五六年,会很漫长么……&br&&br&如果你被录用了,你工作了,如果你心不死,你会一直这么问下去。每天你回到家,打开门的那一刻,关上门的那一刻,打开灯的那一刻,关上灯的那一刻,闭上眼的那一刻,睁开眼的那一刻,一个人的那一刻,一群人的那一刻……你都会有那一刻不得不面对自己。我是否足够诚实,是否够爱,是否还能找到足够的理由坚持。&br&&br&今天的战斗结束,你知道你还有明天要面对。&br&想到这,你疲倦地沉沉睡去。&br&&br&时间回溯,时光倒流。&br&&br&你睁开眼。这一次,你没有从那裹着你体温的被窝中醒来,你回到了你高中的教室,洒满阳光。你面前摆着课本,摆着笔和试卷,摆着没写完的作业。身边是亲爱的同学,在补作业,在畅谈对未来的憧憬,在私语,在大笑。你回到家,推开门,能看到对你充满期望的、重回年轻的父母在等你回家。他们还没老去,你依然是那个16、7岁的少年。你还没有经历高考,没有选过专业,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大学毕业,没有纠结过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没有找过工作,没有上过班,没有一个人回过那个租来的家,没有日复一日地从被窝中醒来,告别温暖。你从没有经历过这5、6年。&br&你此刻还能狂妄而奢侈地想着,现在学的这些没用,我爱的是文学,爱的是哲学。&br&你还够年轻。你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努力准备你将面临的一切。而不必在将来不断强迫自己的坚忍。&br&你还够年轻。&br&&br&这一切,恍若一梦。&br&恍若一梦。&br&&br&最后,这一切的前提,这最重要的前提,你能懂我说的「爱」是什么吗?你够诚实吗。
文科不如理科好找工作。对,这是现状,这很纠结。 但是相信我,你将面临的远不止这点。远不是「好不好找工作」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看的还不够细,还不够远。 如果你选了个不爱的专业,又没有好好在大学发展自己的热爱的话,你会碰到更纠结的事情,你一定会碰…
前面都说了一些老师在学术上和上课时的牛逼之处。我说这点日常的吧。今年4月25日北大运动会,代表走学生方阵,教师方阵正好也有李猛老师。候场的时候李猛老师和众多老师闲聊,能明显感觉到李猛老师在言谈中占据着话语权和主动权。闲聊都能旁征博引,上升到哲学高度,也是醉了。记得当时他调侃另一位大牛刘哲老师的运动服(刘哲老师当时穿的衣服是为了防止不透气有在腋下两端至衣尾配有拉链的设计):我们有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要我看最高明的应该是“机械唯心主义”,你看这个拉链的设计,人性化!&br&
马上要进入会场了,按照每排四个人,算上我(我和老师们站一排,可能长得比较老吧)正好多余出两个人,另一个是刘哲老师。这时李猛老师和他旁边的老师说:你过去最后一排,正好我们两排都是“三缺一”!&br&
进入会场后,主持人正在读前一个方队的入场词,大致是说:迎着朝阳大步向我们走来之类的。这时李猛老师和旁边的说:你说,今北京要是雾霾,他会不会改词呢?体育场是南北方向,也就是我们路过主席台时是面向南方的,结果他说我们迎着朝阳,现在是早上,怎么能迎着朝阳呢?&br&
李猛老师整个一个解构的姿态活生生地摆在我眼前,全程他都在笑,眯着眼睛打量着周遭发生的一切。而我只顾一个劲地看着他神侃,开幕式现场发生什么全忘了……
前面都说了一些老师在学术上和上课时的牛逼之处。我说这点日常的吧。今年4月25日北大运动会,代表走学生方阵,教师方阵正好也有李猛老师。候场的时候李猛老师和众多老师闲聊,能明显感觉到李猛老师在言谈中占据着话语权和主动权。闲聊都能旁征博引,上升到…
哲学系本科妹子一枚,开学大四。 &br&作为学生感觉没有什么跟别的专业不同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外人会说:“哦,你是学哲学的啊。你们是不是都学马克思?你们是不是算命?你们是不是一群蛇精病?”或者“哇!好高级啊”。&br&哲学只是一门学科,但是绝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我们也不同于高中课本上书呆一样的马爷爷背会了就高分。这三年学到最多的东西就是不要死背,要独立思考。&br&选择学哲学,势必会失去生活中很多乐趣。逻辑学会让你发现太多绝对报道绝对语言的扯淡,宗教学会让你发现今世的迷茫,高数能让你思维活跃,西方哲学带你思辨,中国哲学带你参悟,美学让你更懂美,科学技术哲学让你恶补数理化生知识。。。&br&&br&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三年我学会一件事情,学会宽容和尊重。宽容不同的想法,尊重不一样的个体。没有必要按着一样的范式构造相同的个体,我们生来不同,愿各自不辱使命。&br&&br&PS&br&也有人觉得哲学让你感知到了更多的美,我很喜欢这样的观点,我很感谢这样的观点。美的定义,人人都不同。我希望进入哲学阵营的人,能够意识到你将失去的和你将得到的。你会变的更富于思考,你也会觉得,他人眼里的快乐并没有那么快乐,他人眼里的幸福,没有那么幸福。当然你也会收获你未曾踏入哲学的时候尚未完全领会过的快乐。你会考虑更多,洞悉更深。&br&我很难给他下定义,说这是一种快乐还是痛苦。但我希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有取舍,如愿最好,不如愿顺遂就好。
哲学系本科妹子一枚,开学大四。 作为学生感觉没有什么跟别的专业不同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外人会说:“哦,你是学哲学的啊。你们是不是都学马克思?你们是不是算命?你们是不是一群蛇精病?”或者“哇!好高级啊”。 哲学只是一门学科,但是绝不仅仅…
同意楼上的一些观点,尤其是 &a data-hash=&d4b042acbecec7f11b154ba4& href=&///people/d4b042acbecec7f11b154ba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青浅浅& data-tip=&p$b$d4b042acbecec7f11b154ba4& data-hovercard=&p$b$d4b042acbecec7f11b154ba4&&@青浅浅&/a& 。顺便,提点自以为是的、但或许比较实际的建议。&br&1),(人生,宇宙的规律,生活的真谛的,周国平和文艺青年式的)哲理和(在商务的橙皮书里、一种纯粹拎出来的“探究真理”的)哲学和(由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纪律规范好的作为学科的)哲学是完全不同的三码事儿。其实从专业做哲学的角度来看,头两个都是很难说存在的,第二个有,但是,它不是这么简单的直接展开在你朋友包括我们这些哲学系学生面前的。&br&任何面对公众的讲座,基本都是第一种;你朋友在大书店哲学专柜能读到的,多数是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严格的哲学学术,不但距离情怀最远,而且(对一般的外系人来说)基本上是碰不到的。&br&&u&建议&/u&:1,让您的朋友去读一点斯坦福哲学百科(一个网站,但是是专业性的 &a href=&///?target=http%3A//plato.stanford.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比如每天一个词条,2,一个是去网上找一些已经有的&b&国外&/b&顶尖大学的&b&导论性质&/b&的公开课(多数是针对本科低年级生,也就是说针对零基础的学生)。如果都能坚持下来一段时间, 相对来说对哲学学科比较有了解,再来看是不是冲动了再说。&br&2),哲学学科研究生阶段如果只是考某个非顶尖985(基本就不是在说我之后提到的两所了),基本就不是很推荐。一般来说,对想今后研究哲学的人来说,硕士留在国内读哲学其实已经不是最理想的了,如果要读,也就寥寥两三个哲学系还可以读,综合性的,北大和复旦都还不错的,其余还有一些在某个学科上可能比较不错(各位轻拍),相对来说,在北复有一些机会收到系统、完整和专业的哲学训练,然后无论要研究哪个方向,都有对应的师资和资源可以获得。如果是零基础的学生,建议还是先考虑这两所。&br&&u&建议&/u&:确定一个大概的方向,然后和一些在国外名校或国内两所学校读研究生的学生及老师聊一聊。多找几个人。&br&3),考虑未来规划。哲学系就业是另外一个很大很棘手的问题。&br&&u&建议&/u&:同2。&br&&br&*另,我不是很确定工科本身能带来优势,科哲问的一般是科学的比较基本的问题,过于技术化的,比如每天学电路,这和搞理论物理和哲学的亲缘度是不同的。&br&另,我个人是偏实践哲学的,学科理路导致本能地不太同意某楼一开始对哲学的界定。从我个人的实质性的哲学观点出发,希望题主能不要把那当做对哲学的唯一的正确理解。&br&&br&总之,搞清楚&b&哲学是什么,哲学系是干什么的,自己未来要做什么。&/b&哲学系的本行就是想事情,进门前得先把这些事情想清楚。
同意楼上的一些观点,尤其是
。顺便,提点自以为是的、但或许比较实际的建议。 1),(人生,宇宙的规律,生活的真谛的,周国平和文艺青年式的)哲理和(在商务的橙皮书里、一种纯粹拎出来的“探究真理”的)哲学和(由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纪律规…
P大哲双来答一发。理科+哲双,一个吃饭一个爱好,这样的配置挺好的。现在用理科吃饭其实活得更自由快活一些,毕竟是硬实力,不中意随时走人(前提是你够厉害),当然理工本身也很有魅力。相反,正如大家所见,如今以学术为业并不是一件那么愉快的事情。把读书和哲学当成爱好而不是工作,不一定要像做研究那样在一个方向兀兀穷年,反而我觉得会保留对哲学和世界更长久和更深刻的兴趣,毕竟之前那个出巨人的时代反而根本没有专门的哲学家。有实践生活为作为一个向度,你的沉思生活才不容易变得迂腐空洞和书呆子气。&br&另外还是想说说,不要觉得读了哲学就牛逼的不行了,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迷之自信,相反,你要是越学越谦卑,越理解世人及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越对周围世界充满同情和敬意,同时亦不失自身对知识和意义的热忱,那才算是入个门。以上。
P大哲双来答一发。理科+哲双,一个吃饭一个爱好,这样的配置挺好的。现在用理科吃饭其实活得更自由快活一些,毕竟是硬实力,不中意随时走人(前提是你够厉害),当然理工本身也很有魅力。相反,正如大家所见,如今以学术为业并不是一件那么愉快的事情。把…
补充白如冰的观点&br&如果你想学哲学的话最好找两本哲学书(非鸡汤书籍,非微博知乎大V写的口水书,实打实的大哲学家写的书,非简化版)看看,你看看你能坚持看多少页
补充白如冰的观点 如果你想学哲学的话最好找两本哲学书(非鸡汤书籍,非微博知乎大V写的口水书,实打实的大哲学家写的书,非简化版)看看,你看看你能坚持看多少页
为啥邀请我啊…… 我真的无法回答,因为我自己一不是北大的二不是搞哲学的。&br&&br&或者,题主是如何得知我室友是北大哲学系的呢…… 不过,他只是在那儿读的本科,读研就出国了。以及,他高中是搞 OI(信息学竞赛)的,在北大念的也是偏逻辑学的方向,于是来这儿干脆直接去 CS 了。&br&&br&他的专业我不太懂(我所涉及的计算机知识恐怕连 Computer Engineering 都算不上),只知道这哥们儿在 CS 的老板很牛、日常语言是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oq&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C&/span&&span class=&invisible&&oq&/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研究的东西跟类型系统有关而已。当然,他自己打德州扑克技术也很不错。
为啥邀请我啊…… 我真的无法回答,因为我自己一不是北大的二不是搞哲学的。 或者,题主是如何得知我室友是北大哲学系的呢…… 不过,他只是在那儿读的本科,读研就出国了。以及,他高中是搞 OI(信息学竞赛)的,在北大念的也是偏逻辑学的方向,于是来这儿…
武汉大学哲学系国际班。&br&&br&特色:全英文教材,分析哲学导向。
武汉大学哲学系国际班。 特色:全英文教材,分析哲学导向。
谢邀(我也可以说谢邀了么么哒!!!),对历史系不了解,就回答哲学系的问题啦。&br&——————————————————————————————————————————&br&首先,枯燥的问题。&br&&b&枯燥不枯燥看你是不是真心对哲学感兴趣and有没有认真去学了&/b&,如果你课前有好好准备,把老师让看的书或章节都看了,上课的时候你才能听懂老师在讲什么,听懂了后才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不会觉得枯燥。就算是马哲类的枯燥的课如果真的有认真听的话也是可以听下去的。&br&and我到了这个学期才发现,&b&哲学系有些课是要过一段时间,待学了更多后才会突然醒悟的——&/b&原来某年的某门课讲了这么多东西,原来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一句话是想要告诉我们这个。&br&比如上学期的宗教学导论,我最近越回味越觉得吴飞老师讲的真好,也才发现原来他上课时给我们讲了那么多东西,可是由于当时我对那些知识还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听出来,现在真的越回味越觉得那门课教给我们很多知识,也越发可惜当时没能领悟。&br&我觉得听哲学的专业课和看原著是一个感受的,看哲学家的原著有什么感觉,听哲学系的课就有什么感觉,如果题主你看书时会感到十分有趣,必然在上课时也会感到老师讲的十分有趣的。&br&&br&然后是,“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O__O&…&br&不知道题主的“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是想要干什么。。。你想要表达一些在外面会被抨击的观点吗?如果是政治自由那就问错场合了,大学是学术的,现在也不是革命或战争的年代,也不需要北大学子带头走上街头什么的。如果想表达对时局的理性看法肯定是自由的啊,但是你在哪表达呢?校报、系刊?在系刊的一堆学术论文中发表一篇当今时局批判吗?当然题主可能不是这个意思啊,如果只是问学术自由的话,我觉得现在没有哪个大学学术不自由吧,如果表达地跟老师不一个观点当然是没什么的,特别在北大哲学系有不少教授的观点(世界观人生观)完全是相对立的哈~&br&当然也不会有政治压着,让你把中哲西哲宗教伦理逻辑全部都研究出和马哲相一致的结果。并且哲学系的马哲和作为我国意思形态的马克思是有很大不同的,我系的老师基本上也没有我国意识形态要求上的那种列宁主义的唯物主义者,即便是马哲的老师研究马克思的本原论,也不会说就是那种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唯物主义者。&br&&br&&b&双学位各个院系是都有开设的&/b&,只要绩点够,就可以修双,比较火的就绩点要求高点,不火的一般只要不挂科都可以修。或者莫非题主问的是校外的可不可以修历史或哲学双学位?这个好像不行吧,我知道的只有ccer(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也叫国发院)收非本校的经双。
谢邀(我也可以说谢邀了么么哒!!!),对历史系不了解,就回答哲学系的问题啦。 —————————————————————————————————————————— 首先,枯燥的问题。 枯燥不枯燥看你是不是真心对哲学感兴趣and有没有认真去学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南大学哲学系逻辑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