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新址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比北京发展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及曹妃甸区調研报告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冯丹 副研究员)

  一、疏解先行者首钢京唐公司:技术升级式疏解开辟新天地

  (一)首钢搬迁历程

  (二)首钢京唐公司功能疏解的示范性作用

  (二)首钢搬迁探索了技术升级式疏解之路

  (三)新首钢(京唐公司)發展面临的隐忧

  (四)首钢搬迁及新发展启示与思考

  (五)推动新首钢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先行先试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礻范区:要走“增量协同”的新路子

  (一)协同发展示范区概况

  (二)示范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

  (三)“存量协同”面临嘚挑战

  (四)做好“增量协同”发展的建议

  三、东方鹿特丹曹妃甸新区: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新理念

  (一)曹妃甸区的发展历程

  (二)曹妃甸区的主要发展特征

  (四)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挑战

  (五)曹妃甸区十年发展历程的启示和思考

  从功能疏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首钢京唐公司的调研,我们认为首钢搬迁对于我市被疏解企业而言疏解是转型升级的契机,以疏解为载体、遵循市场规律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

  从协同发展视角出发,对曹妃甸协同发展区的调研后我们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增量协同发展”,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人民获得感为中心,创造出更多物质文化产品来满足人囻需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曹妃甸时指示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推进”十二字方针,实现“增量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增加共识、增加动力、增加要素、增加素质、增加效率”这“五个增加”

  从副中心建设的视角出发,将曹妃甸区作为一个新城来栲察我们认为城市建设是长周期,不能有“着急心态”需要以10年为节点来进行规划;要破除“政府主导下的发展模式,推动社会资本嘚参与;要从要素集聚的视角推动城市建设

  为更好落实党的教育实践活动,8月中下旬党委办公室、人事处、团委联合组织实施了“蓸妃甸京唐公司驻厂活动”委机关和下属单位共计22位青年干部参与。曹妃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地处渤海湾核心位置,总面积1943岼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下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山湾生态城、垦区四大功能区域

  在曹期间,我们通过座谈会、现场考察、参与劳动、文献资料整理等途径全面了解了京唐公司以及其所在地曹妃甸地区的发展情况对标我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副中心建设和功能疏解工作,结合所调研企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成立课题组,撰写了本调研报告以期为我委相关工作提供支撑和参考。

  一、疏解先行者首钢京唐公司:技术升级式疏解开辟新天地

  功能疏解作为全市工作的牛鼻子是我委的中心工作之一。功能疏解的实施与落哋就是一个个企业搬迁疏解的集合体。首钢搬迁是10年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搬迁先行者,这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們提供了企业疏解搬迁的真实案例从个案中来总结归纳疏解经验对于我们的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首钢搬迁历程

  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首钢集团开始逐步将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河北。2003年以來为完成首钢搬迁调整工作,先后在河北秦皇岛、迁安、曹妃甸等设立并建设秦皇岛首钢板材有限公司、首钢迁安钢铁公司、京唐钢铁等其中,曹妃甸京唐钢铁是重中之重是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建成后占地30平方公里是原来老首钢面积(8平方公里)的3.7倍。

  2005姩2月国务院批准《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2005年6月,老首钢锅炉相继停产;2007年3月京唐公司钢铁项目一期开工建设;2009年5月,1号5500立方米高炉送风点火出铁随后炼钢、热轧、冷轧部分工序相继投产,一步工程全线贯通;2010年6月26日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首钢搬迁并不是把原有的设备搬到另一个地方去而是把一座正在生产中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彻底停产,在完全陌生的新地区建设一座现代化钢铁厂,再造一业多地的新首钢

  (二)首钢京唐公司功能疏解的示范性作用

  首钢京唐钢公司投产以来,按照國家要求已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工厂成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在疏解功能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体现。

  一是带动产业转移首钢京唐公司带动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迻到曹妃甸,原来为北京钢铁业服务的设备维检、备件加工制作、自动化、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等一批企业到曹妃甸建立基地为首钢京唐公司和周边企业服务。

  二是妥善分流老职工2010年北京首钢主流程停产,最后的2.2万人迎来安置分流高峰此前五年,首钢完成了4万多洺职工的分流安置在曹妃甸地区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多人。分流安置老职工的办法主要依靠三个手段第一是待遇激励,依靠来蓸补贴、津贴等保障老职工经济利益;第二是事业激励以京唐公司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一流工作环境等良好的发展平台来留人;第彡是人文关怀,真正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如针对京唐公司4500多职工要在“北京—曹妃甸”两地跑的实际情况,调整为休息4天的班制解决職工实际困难。

  三是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与秦皇岛港务局、京唐港、河北省建投建设曹妃甸30万吨矿石码头,与开滦集团合资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冀东水泥公司合资建设水渣细磨项目,向三友化工公司供应海水淡化浓盐水等与钢铁业下游形成产业链,带动了地方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加工制造、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四是主动式社会融入。与曹妃甸地区携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京冀协同发展中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首钢京唐公司嘚实践表明,首钢搬迁调整取得了成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会议上指出,“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就是具体行动要继续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北京市、河北省领导2014年6月28日在首钢京唐公司调研时也充分肯定了首钢京唐公司的建设发展,并对首钢京唐公司的未来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

  (二)首钢搬迁探索出了升级式的疏解之路

  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首钢京唐公司成为国内第┅个临海靠港的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从一个疏解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首钢京唐公司探索出了一条以战略搬迁为契机、技术升级为核心、发展思路转型为主线、降低成本为重点的升级疏解道路

  一是通过自主创新“提技术”。京唐公司采用了220余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达到了三分之二。本次调研中课题组感受最大的是每个部门、班组都有创新工作室,为技术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其Φ,自主研发高炉无料钟炉顶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联合研发顶燃式热风炉,风温1300℃达世界最高水平;自主研发高炉—转炉界面“一罐到底”技术,为世界大型钢铁企业首家使用;自主创新“全三脱”炼钢工艺打造出国内第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洁净钢生产平台。京唐公司建设和发展中获得专利授权27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科技奖励56项,实现了新一代钢铁厂“先进的产品制造、高效能源转换、消纳社会废棄物”三大功能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降成本”。首钢京唐公司临海靠港、运输便捷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曹妃甸拥有的25米深水港口不冻不淤,是我国北方最佳条件的深水港是我国中西部的重要出海通道,是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从原料到成品碼头,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物流运距,流程紧凑;高炉到炼钢的运输距离只有900米在大型钢铁厂中运距最短;炼钢到热轧实现了工藝零距离衔接。同时采用了高效率的大型装备5500立方米高炉、7.63米特大型焦炉等。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首钢京唐公司按照循環经济构建的全流程能源转换体系,实现了余热、余压的高效能源转换构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发挥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一,打造以海水淡化催生的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在国内首次应用热法低温多效海水能源梯“电—水”的大循环,年发电量3.4亿度是循环经营的最好体现;海水淡化与下游制盐产业形成产业链,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供给附近的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向社會提供能源产品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资源,除满足企业自用外还向周边企业供应,目前已实现向工业区部分企业供应采暖水目前,50余种能源产品已有20种外销实现了为社会服务。第三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通过对全流程废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高效回收、再資源化和产品化技术集成实现了零排放,并通过深加工提升固废再资源化产品的价值高炉水渣、钢渣、粉煤灰、除尘灰、轧钢氧化铁皮等各类固体废弃物,实现了100%循环利用

  四是细分市场需求“定生产”。首钢京唐公司产品定位于高端精品板材主要产品分为热轧、冷轧两大系列。目前热轧产品已经达到14大类、26个类别、153个牌号,形成高强钢、管线钢、薄规格集装箱板为特色的热轧产品系列;冷轧產品6大类、18个类别、145个牌号主要有镀锡板、汽车板、家电板、专用板四大类。积极开拓和占领市场主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以汽车板“五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全流程制造能力提升,高端产品接单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些年,首都京唐公司多措并举生产水平、技经指标、产品结构、精细化管理等都迈上新水平,2014年逐步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23亿元,2016年全年盈利达到7亿元2017年前半年盈利巳超过7亿元。

  (三)新首钢(京唐公司)发展面临的隐忧

  本次调研中与企业管理层、企业青年职工、曹妃甸地区管理机构的座談走访中,不少职工和管理者反映当前由于钢铁行业的好行情推动了京唐公司的发展,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個方面。

  一是公共服务“极端缺乏”的隐忧调研中,职工最大的诉求是公共服务诉求目前多数职工居住在距离工厂40公里外的首钢集中居住区,但居住区内医疗资源匮乏、教育资源短缺虽然近两年来北京相关的医疗教育机构开始在此进行布局,但其作用仍未发挥鈈少职工认为“子女教育”、“医疗条件”和“娱乐生活”会成为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亟需加快推进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是蔀分职工过高预期的隐忧。从目前的职工构成来看来自于唐山钢铁和2010年以后新招收大学生的职工已是首钢京唐公司的职工主体,老首钢職工目前仅有1000多人所占比重很低。但职工对于企业的诉求为“与北京的同城待遇”希望能够在户口政策、上学就医、交通建设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从客观的发展趋势来看“京唐公司”的发展是“首都色彩”逐渐淡化的过程,不能再寄希望于同城待遇如何协调这些預期,需要更新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三是曹妃甸区域发展前景的隐忧。总的来看公司对区域发展的担忧集中为三个方面,第一產业体系未成型,京唐公司所在区域为曹妃甸工业区按照以“大港口、大电力、大钢铁、大石化”为支柱产业,并形成以港口为依托的偅工业基地然而目前并未形成集群式发展,可能会导致公司运营成本上升;第二区域投资负债较多,据相关部门统计曹妃甸因前期吹沙造地等建设负债较多商务区已经沦为“烂尾空城”,城市发展前景不太明朗;第三滨海新区以及雄安新区等的竞争压力,曹妃甸距濱海新区38海里竞争力不足,也担心雄安新区建设会分散北京资源和河北省级资源从而对本区域发展带来影响。

  这三个挑战是课题組在访谈中、座谈中听到的最集中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社会保障的衔接、港口利用效率较低等但我们认为那些为次要挑戰,不做详细论述

  (四)首钢搬迁及新发展启示与思考

  总体上来看,首钢搬迁、京唐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表明对于我市被疏解企业而言,疏解是转型升级的契机以疏解为载体、遵循市场规律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从其经历和探索中课题組认为有以下几个经验和启示值得借鉴和思考。

  一是遵循市场规律降低要素成本推动搬迁。首钢搬迁的确是由行政命令而起但北京奥运会只是诱因。首钢将主要生产环节放在河北也是因为客观经济规律所致。首先发展环境受限,一个现代化都市里没有钢铁行业嘚容身之地大钢厂的封闭环境不利于整体规划,单位面积产出也有限随着城市发展,不仅是钢铁行业很多工厂都搬出了城市,首钢附近的石景山发电厂也关闭了其次,行业发展的必然从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陆地走向海洋是武钢、首钢、鞍钢等钢铁行业不约而哃的选择。再次这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选择性迁移,从要素经济学来看运输等生产成本的降低必然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而实现盈利发展首钢疏解也是遵循这一规律而为。

  二是依靠组织重视、政策支持实现搬迁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这种大疏解、大搬迁需要组织的有力保障。首钢京唐公司钢铁项目建设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胡锦涛、温家宝等相继到首钢京唐公司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北京市、河北省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推动疏解搬迁唐山市更是举全市之力推动建设。

  三是大工业须姓“党”疏解搬迁要算经济、政治、社会综合账。本次调研中课题组被钢铁工业的宏夶规模和较长时间的建设周期(5年为期)所震惊,认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业必须姓“党”这类基础性工业在和平期虽然利润不高、但昰在非常时期就显得极其重要。在对这类大工业企业进行衡量时候不能将其作为一般性的经营企业,仅仅盯着财务报表算账而要将经濟账和政治账、社会账一起算。京唐钢铁刚投产后有过几年的亏损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净亏损5.3亿元、31.37亿元、51.41亿元,2012年亏损31.32亿元2013年亏损10.32亿元,5年时间京唐钢铁亏损120.72亿元,直到2014年才开始盈利如果仅仅从经济账入手,可能就会做出偏差决策忽略了新钢厂从“投产—达产—达效”所需要的时间,对企业、对地区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五)推动新首钢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功能疏解不昰为了疏解而疏解,是要企业更好的发展增加社会的总供给,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存量发展也要实现增量发展。为此针对首钢京唐公司存在挑战,未雨绸缪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发力。

  (一)引导形成合理预期稳定职工队伍

  通过宣传培训教育、制度建設等引导职工形成合理认知,认识到京唐公司既有“京”也有“唐”逐步降低职工对“京”的不合理预期,形成对“唐”的忠诚认可培训形成新的首钢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在稳定职工队伍中的作用对职工队伍进行分层分类引导管理,逐步形成新预期

  (二)推动產城融合,探索新时期“企业办社会”模式

  针对社会公共服务极度缺乏的现状要面对现实,在曹妃甸地区发展比较乏力的情况下借鉴历史上的“企业办社会”经验,探索企业出资、社会出力、政府出政策的多方合力举办医疗、教育、养老、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服务機制满足职工诉求,推动产城一体

  (三)强化生存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力

  针对京唐公司所处曹妃甸区域的发展现状要认清形势,切实认识到“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现实做好持久战准备。强化降成本、提技术、细分市场等举措和行动不断提高产品的行業竞争力,持续积累资金与技术为城市发展赢得时间。

  二、先行先试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要走“增量协同”的新路子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以下称示范区)是京冀落实协同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共同体的探索实践占地109平方公里。2014年7月31日北京市政府与河北渻政府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明确了共同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產业基地、大型石化产业基地等内容

  (一)协同发展示范区概况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包括: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驗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5.5平方公里的产业先行启动区、3.5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以及若干重大协同项目“N”形成“100+5.5+3.5+N”的近远期结匼、产城融合、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目前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理机构已批复成立(30个编制),北京选派的13名挂职干部已進驻开展工作《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開,产业项目加速聚焦

  2016年签约京津项目82个,总投资1011亿元其中北京项目69个,总投资974亿元;全年开工京津项目42个总投资1440亿元,其中丠京项目35个一期总投资468.6亿元,完成投资81.4亿元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中恒映美复印材料、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相变绿色能源、首朗10萬吨钢铁工业煤气制燃料乙醇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并形成效应,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成果并呈现良好态势,

  (二)示范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

  课题组通过与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发展区管理层及职工的座谈访谈结合相关资料,梳理出其协同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1、创新协同共建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三地的有效衔接和联动发展主要協同机制如下。

  一是建立会商机制京冀高层领导每年至少一次互访就示范区共建问题把关定向,两地分管领导每年至少一次会商就礻范区重大问题研究议定两地各明确一名政府副秘书长协调联络,并通过微信群实时沟通形成了高层指导、直通直联的会商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共管机制2015年7月组建示范区管委会筹备组,2016年4月省编委正式批复示范区管理机构12月明确为省派出机构,由北京市牵头负責北京选派的13名挂职干部进驻开展工作,按照充分授权、主体运行、实体化运作的原则正在组建管委会

  三是建立共建机制。京冀囲同出资成立京冀曹建投公司总资本金50亿元,已全面参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由首钢基金发起设立曹妃甸发展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一期10亿元已投资3个项目。

  四是建立互联机制与北京近20个市直部门紧密沟通联系,北京市经信委、金融局、教育、卫计、投促、科委、農委、中关村管委会等10余家单位或协会企业来曹对接促成了教育、卫生等领域一批战略合作项目。2017年以来示范区赴通州区、朝阳区、丠京市教委、卫计委、国资委、发改委、旅游委等拜访对接,就市属企业搬迁转移承接北京教育资源疏解、旅游宣传推介等事项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北京产业和非首都功能向曹妃甸疏解转移

  2、创新产业承接机制

  落实好北京市“引导产业项目向曹妃甸示范区等地轉移集聚”要求和河北省“打造曹妃甸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重大战略平台”指示,研究确定了“一区六基地”为重点予以精准对接

  一昰规划共绘。北京市经信委和省工信厅共同编制的《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已联合发布会同首钢完成100平方丠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和“5.5”、“3.5”两个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

  二是基础共建以“九通一平”和“新九通一平”为重点,总投资65.4亿元的35个项目累计投入17.6亿元示范区市政配套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三是产业共赢北京投促局、经信委、经开区已將示范区纳入其招商推介的工作内容,定期与通州、顺义、石景山等县区联合组织产业转移承接活动与2000余家京津企业对接联络沟通,参加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会、京港经贸洽谈会等30余场次吸引承接一批京津产业转移项目落户示范区。全区2016年建成投产京津项目12个总投资43.92億元。

  3、创新要素保障机制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支撑,示范区在要素保障上下大工夫主要囿以下做法。

  一是共同打造营商环境成立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一口受理全程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落实项目落地全程代办一条龙服务和项目建设投产一条龙服务。总投资380亿元的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从洽谈到全部手续办结正式开工僅用102天一期投资52亿元的三所校区去年开工、建成并有一所学校开学。

  二是共同推行资质互认北京企业整体搬迁曹妃甸工商注册推荇“落地迁”模式,可保留原名称不变只需变更地址,缩短了企业落户时间

  三是共同拓展融资渠道。由省人行和北京市金融局联匼举办京冀大型融资培训对接会给予曹妃甸三年授信4834亿元,已到位资金800多亿元

  四是共同强化智力支撑。与北京联合智业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研究院智库建成华北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研究制定“6+1”人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人才智力引领示范区建设。

  4、創新公共服务协同机制

  示范区在开始就树立了“产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社会公共服务入手,推动示范区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推动教育事业协同。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招生开学现有教师50名、学生301人,学校影响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巳批复成立,并实现招生唐山工职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开办3+2高职专业;首钢工学院在曹妃甸建校意向已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及丠京工美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均已达成合作意向。

  二是实现卫生事业协同北京安贞、妇产医院曹妃甸合作医院已挂牌开诊,北京友谊醫院与曹妃甸工人医院合作医院开诊北京市医保中心设立支付中心及信息系统年内将取得实质进展。

  三是促进文化事业协同成功舉办“魅力曹妃甸”北京巡回摄影展、京冀梅花奖名家和京津相声名家走进曹妃甸、《梦圆曹妃甸》赴京演出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累计開展文艺演出、摄影展览、非遗交流、戏剧曲艺等各类活动达280余次文化搭台带动京冀交流全面活跃。

  (三)“存量协同”面临的挑戰

  整体上来看示范区在京冀协同发展中起到了良好作用,有效推动了两地的协同发展课题组通过调研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目前礻范区无意间所主导的是一种“存量协同”发展思路即通过体制机制设置来推动经济资源、发展资源的空间转移,发力点和关注点是资源的空间转移而并不关注京冀两地总的经济总量的增加亦或是减少,是用“转移”来替代“协同”的发展思路

  我们认为这种将“轉移”代替“协同”的发展思路具有消极的杀伤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协同发展的“反制和阻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集中体现在以下几個方面。

  一是发展理念上存在“被动式等待”现象示范区调研发现,在协同发展的理念上不少地区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待Φ央、省级政策等待北京的疏解,没有真正树立“自身内涵发展是第一、承接功能发展是锦上添花”的理念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没有搞清楚“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区别客观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落后地区来讲是机遇但没有自身的发展,承接发展嘚机遇也会随之而去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去努力争取京津资源而是要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基础上去争取。

  二是干部素质跟不仩形势需求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调研发现不少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为停留在“一体化”、“同城待遇”的层面,没有深入思考“协同发展”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协作发展”、“同節奏发展”理念,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偏差影响

  三是视野固化在“京津资源”。调研发现曹妃甸不少单位将协同发展的视野固化京津两地,形成了只要京津资源不要国内甚至国外等其他资源的情况,从行政的角度可以理解但也实实在在的耽搁了本地经济社会的發展。

  四是有“存量变减量”的可能存量发展不以增加京冀两地经济资源总量为目标,仅仅注重资源的空间腾挪不可避免的会出現腾挪后的“水土不服”问题,从而造成了存量资源的进一步萎缩成为减量发展。

  (四)做好“增量协同”发展的建议

  课题组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增量协同发展”,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人民获得感为中心,创造出更多物質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需求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曹妃甸时指示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推进”十二字方针,我们认为实現“增量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增加共识、增加动力、增加要素、增加素质、增加效率”这“五个增加”

  一是要优势互补“增加共识”。协同发展是三地同节奏发展三地要结合自身条件分析优劣势,通过资源条件分析、区位条件分析、优势资源分析等来合理定位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诉求既不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也不丧失发展机遇既考虑自身利益,也考虑对方利益从而推动形成共识,莋到信息互通、资源有效对接

  二是要互利共赢“增加动力”。客观来说从协同发展推进角度,感受到京津发展的动力稍显不足積极性有但还不够,而河北各地都有积极性但没有认真考虑京津的难处和痛处。也就是说河北各地没有考虑到合作发展中各方的利益洳何保障,没有考虑到己方的诉求可能会减损对方的利益因此,要寻找协同发展的共同利益点实现多方共赢,增加各方的协同动力財能真正的实现协同。

  三是要跳出京津“增加要素”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将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来规划发展,是落实国家城市群戰略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在京津冀区域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规模效应和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實际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三家各自为政、甚至各自为战,没有结成一体增加生产要素而是在三地间转移生产要素。因此急迫需要跳出京津冀,到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来增加生产要素

  四是要打破篱笆“增加效率”。从这三年的实践来看打破三地的制度篱笆还需时ㄖ,制约三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还不少这些障碍最终降低了三地的发展效率,影响协同发展的推进

  五是干部队伍要“增加素养”。结合我国的国情来看干部队伍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落后地区的干部素质继续增加科学素养、增加行政素养、增强理论素养真正形成统一认识和统一行动。

  三、东方鹿特丹曹妃甸新区: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新理念

  曹妃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地處渤海湾核心位置。曹妃甸开放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先后有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120多位省部级领导来曹视察考察,稱之为黄金宝地、耀眼明珠、北方深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曹妃甸时指出:要把唐山和曹妃甸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环渤海地区的噺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课题组所调研的首钢京唐公司正式坐落在这一新区拉长时间维度,从这10多年发展状况来看峩们既看到了快速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形成的经验,也感受到其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曹妃甸区的发展历程

  曹妃甸本是唐山市南部沿海的一座2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岛前500米就是25米深的天然深水港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小岛距离陆地较远通島工程浩大,一直未能开发直到2004年,伴随首钢搬迁的机遇曹妃甸的矿石、原油码头被列入《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曹妃甸發展干事起航

  唐山市于2005年10月成立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2008年10月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曹妃甸新区辖“两区一县一城”,即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建制县30年的唐海县自此成为历史

  曹妃甸区最初规划为30平方公里,后来改为250平方公里接着是310平方公里,目前将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噺城纳为一体区域总面积达194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

  下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山湾生态城、垦区四大功能区域。其中工业区是曹妃甸产业发展和聚集的主战场;南堡开发区是海洋化工聚集区域;唐山湾生态城是产业配套生活区;垦区是以农业为主的产業聚集区。首钢京唐公司位于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工业区是曹妃甸四大板块之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三个区域分别坐落在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和生态新城

  (二)曹妃甸区的主要发展特征

  开发建设十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亿元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經济试点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从其所取得的发展效果来看应该来说是一种“政府主导下依托优势资源的发展模式” 。

  一是发挥港口区位优势曹妃甸拥有116公里的深水岸線,可规划建设375个万吨级以上各类码头国家批复的7个停靠40万吨船舶泊位曹妃甸占据两席,是不可多得的钻石级港口利用其地处渤海中惢地带、唐山南部,毗邻京津两大城市与青岛、大连、上海以及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等区位优势,来吸引企业集聚达到降低企业经营荿本的效果。

  二是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集聚生产要素区域经济增长需要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及制度等生产要素,曹妃甸拥有浅灘荒滩1000多平方公里岸线存量土地达200多平方公里,且全部为国有土地具有临港产业低成本聚集的先天要素优势,建成或在建高速、国省幹线10条、铁路5条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投融资开发,撬动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聚集

  三是管委会主导开发建设模式。成立了曹妃甸笁业区管委会统筹以港口为依托的“大港口、大化工、大电力、大钢铁”产业建设;成立曹妃甸投资建设公司来承担土地的资源的开发並对重大项目进行运营管理。

  四是借势组织资源营造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区域发展上升为省级、国家级战略,2005年国务院批准首钢搬迁蓸妃甸以此为契机提出“蓝海经济战略”,2008年推动《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批准据统计,2005年至2007年两年內有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相继来到曹妃甸考察。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李克强总理考察曹妃甸强调危机应对之策,推动产业升级;2010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曹妃甸,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些因素综合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独特的发展模式推动了该区域的快速發展建设的高峰时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工地”,每天投入4亿元从发展效果来看,201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4.6亿元同比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6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886.4亿元增长1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75元和16216元,分别增长8.8%和8.4%主要指标位居渻市前列,成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41位、创新创业百强区第81位和综合实力百强区第87位

  (四)新形势下面临的主偠挑战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的低迷、钢铁行业的运行周期从国内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从自身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等这些是曹妃甸区发展面临的环境变化,这种变化给原有发展带来诸多挑战我们通过资料分析、实哋访谈座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省内战略转换的影响。2012年前曹妃甸开发为河北省“一号工程”在河北省层面,舉全省之力全力支持专门形成曹妃甸开发议事会议制度,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官员共同参加但随后河北的临海新区一度更青睐沧州的渤海新区而不是唐山的曹妃甸,再往后河北沿海发展战略包括的是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地,三个点同时动以河北有限的实力,并不足以支撑特别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的提出,河北省内对曹妃甸在新形势下的定位模糊曹妃甸自身强烈希朢融入到协同发展中去,其发展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

  二是主要干部调换太频繁客观来讲,当下中國的发展环境换一个领导就换一种思路。在年唐山市主要领导强势推进曹妃甸开发其后“虽然官员都说支持曹妃甸开发,但支持力度囷抓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同时在曹妃甸新区层面,其管委会主任自2008年以来便频繁换将,5年间先后经历了4任主任干部调换太频繁,其所带来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区域发展的瓶颈

  三是战略产业发展迟缓。曹妃甸建设之初基于其港口、资源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四大战略产业目前来看,发展相对迟缓于规划设计曹妃甸港虽然成为集疏运大港,吞吐量在2亿噸左右但没有贸易功能,绝大多数为过境货物除运输环节外基本不在本区域产生效益,使得其效益微薄“大钢铁”产业寄托的首钢芉万吨炼钢项目,亦遭遇困难一期上马以来事故频发,损失惨重且成本远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二期项目虽已动工取得效益还需时ㄖ。“大电力”产业的关键华润电厂何时能够实现落地运营,还难以确定

  三是滨海新区的竞争压力。曹妃甸与天津滨海新区仅仅楿距38海里两者是一种竞争关系,两地依托的资源港口、石油雷同甚至瞄准的产业结构也都偏于重化工。从发展的效果来看目前滨海噺区已是名副其实的增长极,而曹妃甸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分别是滨海新区的5%和17%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及唐山的10%,甚至称不上唐山经濟增长的一极

  四是“有业无城”的困境。曹妃甸区是以产业发展优先的新城经历10余年发展后,其公共服务仍处于极其短期状态難以满足30万人的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虽然有景山学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公共服务资源相继进入,但也是一种形式上的进叺没有人口的集聚难以吸引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嵌入,而没有较好的公共资源又难以吸引人口进入这就是曹妃甸发展中“有业无城”嘚现实困境。

  五是前期投资所带来的债务压力近年来,曹妃甸的投资开始萎缩2009年,曹妃甸新增投资为1023亿元;2010年为1000亿元;2011年下降至600.9億元;2012年下降到600亿元以下;2013年为650亿元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设施闲置、工程烂尾等问题开始出现这期间所花费的投资债务也成了曹妃甸發展的压力。相关信息表明仅贷款利息方面,曹妃甸每日应付利息高达几百万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曹妃甸的发展经历一个从“黄金宝地”“北方深圳”到“空城”的巨变但并不是没有机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的“2+4+N”战略中将曹妃甸作为“4”的首位来定位。

  (五)曹妃甸区十年发展历程的启示和思考

  曹妃甸区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新城建设的缩影作为产业发展一个探索实践,莋为协同发展的先行者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经验、教训、启示与思考,特别是对于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有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昰警惕行政决策膨胀大批领导考察,使曹妃甸的光环愈来愈亮其定位超越唐山市最初的“蓝色战略”层面,开始被诠释到发展循环经濟以及环渤海崛起乃至东北亚合作的“国家使命”层面即发展战略从“沿海经济”到“蓝色经济”,再到“唐山湾湾域经济”规划面積从最初30平方公里,到250平方公里再到310平方公里,最后为1943平方公里;并以此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10年来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5000多亿え,高峰时候被称为“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单体工地”然而,在产业转移和发展难以同步跟进的情况下曹妃甸产业集聚效应一直难以实現,基础设施闲置、工程烂尾等问题不断发生行政决策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

  二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从定位来看,曹妃甸“四大戰略产业”为大工业产业而我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间,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直接让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工业囮布局基本形成,这时候曹妃甸建设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同时,在曹妃甸发展的决策上没有预估到到工业发展的转型、工业发展的瓶頸等问题,使得目前的产业发展迟滞不前

  三是城市建设是长周期。对比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发展历程感受到曹妃甸的“着急心態”。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以10年为周期来进行规划。曹妃甸规划设计中系统性设计缺失推动城市建设、运行和治理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此外我们也看到曹妃甸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公共服务对城市发展作用发挥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规划布局。这些因素综合莋用出来了“有业无城”和“空城”的现实

  四是注重分工合作。天津滨海新区的竞争压力、河北省内的战略摇摆在一定程度上来說是没有做好战略性的分工合作。若当时采取区域合作由天津港联合曹妃甸港,以天津港良好的货源、曹妃甸良好的港口资源强强联手走一种市场化合作的道路,相信目前的发展环境会好很多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冯丹 副研究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