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上海交大毕业户口落毕业后户口还在上海交大家里原有的宅基地面积有2百多平方宽三丈五尺长六丈,1987年我们这里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 图纸(论证稿)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 年 11 月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论证意见答复 …...94图 纸 目 录01-区位图 市域: 02-市域用地现状图(2008 年) 03-市域四区划定图 04-市域片区划分图 05-市域用地规划图 06-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图 07-市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08-市域生态保护规划图 09-市域交通分区规划图 10-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11-市域公共交通规划图 12-市域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 13-市域空间景观规划图 14-市域旅游规划图2

    1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16-市域近期建设规划图(2015 年) 中心城区: 17-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2008 年) 18-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19-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 20-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21-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图 22-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图 2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24-中心城区空间景观规划图 25-中心城区高度分区规划图 26-中心城区密度分区规划图 27-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 28-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 29-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30-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 31-中心城区通信工程规划图 32-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 33-中心城区供热工程规划图 34-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 35-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2015 年) 36-中心城区蓝线规划图 37-中心城区绿线规划图 38-中心城区黄线规划图 39-中心城区紫线规划图3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第一章第1条 修编目的总则按照“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总体目标,合理转变发展方式,强化中心城市 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 第2条 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昆山实际,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乡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 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把昆山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进城市、高度开 放的创新城市、生态宜居的和谐城市。 第3条 规划理念1、交通引导 轨道交通引导城镇空间集聚,公共交通引导功能布局优化,交通枢纽引导城市用地 开发和服务业发展。 2、资源约束 土地资源约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生态资源约束保障宜居环境建设,能源约束加快 节能减排进程。 3、统筹发展 以片区产业特色和发展政策支撑为重点统筹区域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和培育城乡 空间、文化的不同特色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以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重点统筹昆山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4条 修编重点1、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 关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参照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水平,明确 昆山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体系,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2、实现快速城市化向城乡现代化的转变 多元驱动推进城乡现代化,统筹城乡居民劳动就业、素质提高、收入增加、社会保 障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和谐发展,实现从数量提高到质量提 升的转变。 3、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 从功能构成完善、服务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强化中心城区功能,满足城1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乡居民需求,带动产业调整升级和人居环境优化,彰显城市精神。 4、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并发挥引导发展作用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支撑、内畅外捷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交通分区引导功能区域合 理集聚,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发展的作用。 5、城乡统筹优化市域空间结构 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分区和保障措施统筹城镇发展空间、乡村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 空间布局,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资源调控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昆山资源实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实现 高效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7、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城乡一体、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质量水平、服务水平、节约 利用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引导城乡集约发展。 8、培育昆山特色 保护特色鲜明的江南水乡自然环境,继承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率先发展 进程中形成的以“昆山之路”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培育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昆山特色。 第5条 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8) 4、《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江苏省 2030 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9]91 号) 6、《关于同意昆山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苏建函规[ 号) 第6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9 年-2015 年; 远期:2016 年-2030 年; 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第7条 规划范围1、规划区:昆山市域,总面积 927.68 平方公里。2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2、 中心城区: 苏昆太高速公路-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娄江-昆山市界-机场路- 千灯浦-吴淞江-昆山市界围合范围,总面积 470 平方公里。 3、旧区 (1)旧城区:东至东环城河-娄江-司徒街河,南至沪宁铁路,西至叶荷河-娄江 -小虞河,北至北环城河,总面积约 6.18 平方公里。 (2)旧镇区:包括周市、陆家、花桥、张浦旧镇区和蓬朗、陆杨街道办事处集中建 成区,具体范围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划定。第二章第一节第8条 区域协调统筹发展发展方向1、与上海 以交通为基础,借助“大浦东”国际航运中心和“大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 实现“同城”效应,全面融入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促进城市能级 的提升。 以产业为纽带,依托“大浦东”国际金融中心和“大虹桥”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互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特色都市农业,积极服务上海, 促进产业能级的提升。 以生态为命脉,共同承担以淀山湖和吴淞江为主的生态保育责任,利用虹桥枢纽产 业提升、人流集聚和市场扩大效应,带动南部环淀山湖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 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2、与苏州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联合保护阳澄湖等生态环境,有序建设阳澄湖旅游 度假区,协调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及旅游开发,合力推进产业转型,实现共同发展。 3、与周边县市 实施“昆太联动”战略,强化与太仓港的多方式联系,增强港口贸易等现代服务业 的关联互动,并借助太仓港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与常熟、吴江之间的区域互助, 开辟新水源,连接新电源,保障供水、供电安全;实施环境共保,联合治理污染,合力 建设生态保育区。3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第9条城乡统筹1、统筹城乡规划 以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市建设,突出古镇特色,优化村 庄布点,使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和谐互补。 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根据不同产业发展需求特点,利用城乡的各自优势,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以城市 高水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反哺农村,推进高效都市农业的发展,鼓励乡村传统 手工业的发展,引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产业互补与融合。 3、统筹城乡资源配置 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发挥政府对资 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保证公平的发展权利,优先推进城市化,重点保障农民利益。 4、统筹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市域交通分区,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和智能化的城乡交通管理系统; 城乡给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均等化,污水、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提供 方式差异化;建立城乡统筹的生态安全网络,创新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城乡水环境综合 整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一体化。 5、统筹城乡公共服务 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按功能和需求配置市域公共服务设施,使城乡 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民商业、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实现城 乡教育资源均等化,建立确保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提 高人口素质。 6、统筹城乡就业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以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推动城乡就 业一体化,以城乡一体的失业率监控,保障城乡居民稳定充分的就业。 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推进社会保障由“低水平广覆盖”向“高水平全覆盖”发展,消除城乡社会保障差 别;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外来人口社会保障体系。 8、统筹城乡管理体制 完善现有目标考核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机制,促进城 乡统筹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协调。4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第二节第10条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全球性先进产业基地,毗邻上海都市区新兴大城市,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 第11条 综合目标至 2015 年,总体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至 2020 年,主要发展指标达 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 2030 年,总体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发 展水平,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科技繁荣发达、社会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特色 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新昆山。 第12条表 02-01 类 别 经 济 发 展 指标 1、人均 GDP(元/人) 2、R&D 经费占 GDP 比重(%) 3、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4、资本产出率 8、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9、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10、社会安全指数(%) 11、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12、 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 (%) 13、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率(%) 14、人均期望寿命(岁) 15、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16、 万元 GDP 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生 态 文 明 17、万元 GDP 水耗(立方米/万元) 18、万元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万元) 19、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

24 48目标值 参考值 2020 年 80 85 95 25 50 2030 年 100 90 97 26 50 100 ≥90 ≥95 ≥25 ≥50第三节第13条 结构调整促进用地效率提升发展策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新兴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突破,以高效都市 农业为特色,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第14条 生态约束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严格保护阳澄湖、淀山湖及环湖生态敏感空间,同时合理利用其比较优势,与深厚 的历史人文积淀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整体人居环境质量,彰显昆山特色,增强 城市魅力。 第15条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低碳产业、循环经济,鼓励节能技术的应用、开发与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 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配置产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促进机动交通出行减量,构建绿 色交通体系;倡导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第16条 区域统筹引导市域空间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将市域空间布局与政策分区紧 密结合,严格保护发挥碳氧平衡作用的基本生态空间,形成功能明确、集聚高效的城乡 空间结构,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17条 公交优先引导城市布局调整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构建舒适、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发挥其大容量、低能耗、快 速、准点、安全的综合优势,引导城市建设空间合理集聚,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构建完 善的城市中心体系。 第18条 风貌保护引导地方特色塑造6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以水乡古镇保护为核心,以自然环境为基质,结合特色村庄保护和乡村旅游业、都 市农业发展,保护传统风貌;打造新锐的公共服务空间、融合的生活居住空间、现代的 产业发展空间,塑造展现昆山城市精神的现代风貌。第四节第19条 1、目标 产业发展目标与定位产业发展引导近期:GDP 达到 4000 亿元,年均增长 15.0%,人均 GDP 达到 16 万元; 远期:GDP 达到 12000 亿元,年均增长 7.6%,人均 GDP 达到 36.4 万元。 2、定位 全球性的 IT 产业制造、 研发和交易平台, 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业集聚区。 第20条 调整产业结构1、产业发展方向 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促进就业、提升效益、自主创新为产业发展方 向。 2、产业结构调整预测 近期保持第二产业主体地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为 0.5:59.5:40; 远期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产业结构优化为 0.4:49.6:50。 第21条 提高劳动生产率近期第一、二、三产业劳均生产率分别达到 7 万元/人、27 万元/人、30 万元/人,提 供就业岗位 145 万个;远期第一、二、三产业劳均生产率分别达到 20 万元/人、70 万元 /人、65 万元/人,提供就业岗位 180.5 万个。 第22条 提升用地效益1、产业用地效益目标 制造业用地地均增加值近期达到 18 亿元/平方公里,远期达到 46 亿元/平方公里。 生产性服务业用地地均增加值近期达到 40 亿元/平方公里,远期达到 100 亿元/平方 公里。 2、路径选择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技术平台及相应鼓励政策的设置,引导制造业向7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产业链的高端延伸,从生产向设计、研发、品牌、销售等环节扩展。 鼓励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新建、扩建、翻建多层厂房,在符合有关规划、不改变用途 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容积率;适度提高新增工业用地容积率下限,合理控制绿地率上限, 在同等产出的前提下少占用地。 第23条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制造业从生产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销售等产业链高端延伸,提高产业竞 争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加 强载体建设和产学研联合发展,提高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24条 统筹内外发展1、提高外向型经济的根植性 重点发展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投资规模较大的支柱产业,强化产业链构建,扶持本 地企业为外资企业配套,形成较强的网络化关系,增强外资的稳定性。 2、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 发展外资龙头企业的配套产业、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第五节第25条 城市化策略人口与城市化强化中心、多元驱动、城乡统筹、资源约束、质量提升、交通引导。 第26条 市域总人口近期 250 万人;远期 330 万人。 第27条 中心城区人口近期 20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95 万人;远期 27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70 万人。 第28条 镇人口巴城镇:近期总人口 12.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9.1 万人;远期总人口 14.5 万人,其 中城镇人口 13 万人。 千灯镇:近期总人口 13.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1.1 万人;远期总人口 15.5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14 万人。 周庄镇:近期总人口 5.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1 万人;远期总人口 7 万人,其中城8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镇人口 6 万人。 锦溪镇:近期总人口 8.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9 万人;远期总人口 10.5 万人,其 中城镇人口 8 万人。 淀山湖镇:近期总人口 8.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6.1 万人;远期总人口 10.5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9 万人。 第29条 农村人口近期 19.7 万人,远期 10 万人。第三章第30条 土地资源资源约束1、土地资源保护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执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保持 42 万亩基本农田规模,确需调整基本农田的,依法 办理相关手续。 (2)严格保护耕地质量 执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土地开发整理挂钩政策时,加强对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的评 定和审核,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促进耕地 资源耕作层循环利用。 2、节地 (1)控制增量,盘活存量 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潜转变,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以尽可能少的土地消耗获得 预期经济增长。逐步置换利用低效的已建用地,清理利用闲置土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 (2)提高门槛,集约利用 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从产业类型、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开发强度等多方面 加以控制,实现土地的高度集约化利用。 (3)全市统筹,紧凑布局 整合全市土地资源,明确发展重点,以紧凑的空间结构代替粗放扩张的利用方式, 形成各行政单元之间协作开发、利益共享的机制。 第31条 水资源1、水资源平衡9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平水年全市总需水量 11.6 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31.8 亿立方米, 特殊干旱年总需水 量 12.4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13.9 亿立方米,水资源量满足发展需要,但要重点改善水 环境质量。 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与处理标准,逐步改善地表水环境; 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突发性水质安全事故发生;开辟第二水源,保障供水安全;与上 海协同合作,切实保护淀山湖水质安全和环湖地区生态环境。 3、节水 目标:万元 GDP 新鲜水耗低于 7 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低于 8 立 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5%,管网漏损率低于 8%,城市污水回用率不低 于 15%,节水器具普及率大于 95%。 措施:分行业控制工业用水定额,推进高耗水企业节水改造,提高中水及循环水使 用率;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加快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增加服务业循环用水规模;加强生 活用水节水教育,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鼓励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开 发与应用;通过改革用水收费制度、建设节水管理法规、改造供水及用水设施等综合措 施杜绝浪费用水现象,全面推进节水工作。 第32条 能源1、能源利用目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地区总能耗控制在 3000 万吨标准煤以下, 万元 GDP 能耗控制在 0.25 吨标准煤以下,城区、镇区管道天然气气化率 95%,农村地 区普及瓶装液化石油气。 2、能源结构调整 (1)全面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发展轨道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远期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 源的消耗比例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 80%以上。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重点推广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城镇地区主要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供热系统和浅层地源热泵系统,农村地区主要发展太阳能 供热系统,鼓励利用沼气等清洁型生物质能,远期可再生能源消耗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耗 总量的 25%。 3、节能10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1)产业节能 加快发展服务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 高耗能产业、工艺和设备,组织落实重点节能工程。 (2)建筑节能 推广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远期新建建筑的可再生能 源应用面积超过 90%;加强节能省地型住宅建筑技术体系的研究,推广节能材料、节能 设备、节能技术的运用,远期达到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 75%的标准。 (3)交通节能 合理推行用地混合布局,实现机动交通减量;加快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乡公 交体系,提高交通系统运输效率;鼓励小排量、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降低交通工具 能耗。 (4)管理节能 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节能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加强节能监督;在 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设置节能强制性标准。 (5)技术创新 加大政府对节能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实施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和能 源产业科技示范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资源循环利用 实施废弃物分类回收、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工程,减少资源消耗,达到节能目的。第四章第一节第33条 1、范围 禁建区市域空间布局“四区”划定包括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本次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三级及三级以上河道和湖 泊水面、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面积 315.66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34.03%。 2、管制措施 (1)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取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不得设置与供水需 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和其他活动。11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2)三级及三级以上河道和湖泊水面 禁止围垦河流和湖泊。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进行治理,逐步 退还为河湖。除规划许可的水面和滨水景观设施以外,禁止新建、扩建与防洪、改善水 环境无关的建(构)筑物。 (3)基本农田 执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禁止城镇建设非法占用。 (4)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不得进行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因特殊情况需 要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 确保被保护对象的安全。 第34条 1、范围 包括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三级以下河道水面、一般农田、林地、地 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基础设施控制用地、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地下文物埋藏 区以及历史镇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面积 143.33 平方公里,占市域 总面积的 15.45%。 2、管制措施 (1)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对水源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和设施;对已建并可能对水源水 质造成污染的项目和设施,应限期治理或搬迁;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准保 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2)三级以下河道水面 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在不影响 河道行洪、河流水质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可结合水体特点进行景观营造和环境整 治。 (3)一般农田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数量上遵循“占补平衡”的原则, 同时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 (4)林地 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可结合旅游发展适当布置服务配套设施;其他建设工程应尽可 能不占或者少占林地。12限建区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5)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 城镇建设尽可能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确需占用的,在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工程地质 勘察,开展地质安全评估,采取确保安全的防治措施后方可使用。 (6)基础设施控制用地 除必需的市政、园林、人防工程以及对现有建筑进行改(扩)建并依法办理许可手 续的建设工程外,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 (7)历史文化资源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污染其 环境、影响其安全的建设行为或其他活动。对已有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产生不良 影响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历史镇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新建建(构)筑物,应符合保护 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保护范围内原有损害历史风貌的建(构)筑物应限期改造或 拆除。 第35条 1、范围 包括尚未开发且适宜进行集中建设的区域、土地整理后新划定的可建设区域,面积 125.93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13.57%。 2、管制措施 在规划指导下,有计划、按时序进行建设。发挥交通对布局的引导作用,循序进行 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同时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 坚持集约发展。 第36条 1、范围 现状已建设用地,面积 342.76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36.95%。 2、管制措施 (1)本次规划保留的区域 根据规划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现状用地功能,健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公共服务 设施和绿地广场配套。逐步淘汰或者置换利用水平低的工业用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 潜力,改善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2)本次规划调整为非建设用地的区域 规划引导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要求、满足地均产出要求的农村工业企业逐13适建区已建区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步向规划工业区集中,逐步淘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工业企业,农村地区禁止新增工业用 地;合理引导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适度集中。第二节第37条 市域城乡体系市域空间组织形成“中心城区-特色镇-农村居民点”三级市域城乡体系。 1、中心城区 全市人口集聚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功能集聚中心。 2、特色镇 (1)周庄 以水乡古镇特色旅游为主导功能,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积极拓展休闲 度假、会议会展等综合服务功能,适度发展以传感器制造、研发、设计为主的特色产业, 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镇。 (2)锦溪 以水乡古镇特色旅游为主导功能,挖掘民俗文化特色,发挥湖荡资源优势,拓展综 合休闲度假功能,适度发展体育产业,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镇。 (3)千灯 以古镇旅游为特色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提升制造业发展层次, 成为环沪地带综合型城镇。 (4)淀山湖 利用淀山湖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发挥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以省级淀山湖旅游度 假区为载体, 强化高端度假、 时尚休闲功能, 择机发展航空产业, 成为长三角知名的 “新 江南特色镇”。 (5)巴城 以阳澄湖大闸蟹为品牌,以省级阳澄湖旅游度假区为载体,发挥沪宁城际铁路阳澄 湖站的引导作用,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适度发展软件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国 知名的旅游度假镇。 3、农村居民点 (1)特色村落 保持原生态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和生活形态, 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景观点、 服务点和乡村生活的体验点。14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2)新型社区 以高效都市农业发展为契机,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完善新型 社区各项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同步现代化。 第38条 片区划分1、中部中心城市集聚发展片区 (1)范围 苏昆太高速公路-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娄江-昆山西部市界-机场路-千灯浦- 吴淞江-昆山东部市界围合区域,包括玉山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 周市镇、陆家镇和张浦镇、千灯镇机场路以北、千灯浦以西地域,面积约 470 平方公里, 占市域总面积的 50.66%。 (2)发展定位 统筹各主体形成发展合力,成为昆山产业集中、人口集聚、能级提升的重点发展区 域。 (3)目标分解 远期 GDP 达到 10630 亿元, 占全市 GDP 的 88.58%, 产业结构优化为 0.2: 48.8。 51: 2、北部阳澄湖休闲度假片区 (1)范围 苏昆太高速公路-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娄江-昆山西北市界围合区域,以巴城镇 为主体,面积约 136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14.66%。 (2)发展定位 发挥资源优势,保障生态安全,联合苏州形成环阳澄湖休闲旅游带;集聚发展先进 制造业。 (3)目标分解 远期 GDP 达到 400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34%,产业结构优化为 2.2:41.2:56.6。 3、南部水乡古镇旅游片区 (1)范围 机场路-千灯浦-吴淞江以南区域,主要为周庄镇、锦溪镇、淀山湖镇、千灯镇以 及张浦镇机场路以南地域,面积约 321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34.68%。 (2)发展定位 整合资源联动发展,抓住虹桥枢纽建设机遇,形成东接上海、西连苏州的环淀山湖 特色旅游休闲城镇带,发挥休闲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带动会展、度假、文化创意等相关15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服务业发展;在保护文化、保障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 (3)分解目标 远期 GDP 达到 970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8.08%,产业结构优化为 1.9:37.9:60.2。 (4)统筹措施 培育千灯的片区中心功能,集约利用资源,逐步建立“集中布局、共同建设、利益 共享”的运作机制。 淀山湖、锦溪、周庄三镇加强与上海环淀山湖地区的生态共保、资源共享、设施共 建,以虹桥枢纽客流为主要目标市场,合理开发利用淀山湖旅游度假资源,适度发展休 闲度假、高端会务、体育运动等功能。第三节第39条 巴城镇镇建设指引1、布局结构 巴城镇城镇建设用地呈分散组团式布局,形成“一带三组团”的结构。“一带”为 沿阳澄湖休闲度假景观带;“三组团”为中心镇区综合组团、北部石牌工业组团和南部 正仪组团,其中中心镇区组团在现状基础上主要向北发展,石牌组团适度向东发展,正 仪组团围绕城际铁路阳澄湖站布局。 2、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巴城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14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3.6 平方 公里。 第40条 千灯镇1、发展方向 北控南拓,严格保护古镇区,向东向南发展新镇区。 2、布局结构 规划千灯镇城镇建设用地形成紧凑集约的团块状布局,分为古镇区、北部工业区、 中部新镇区以及南部工业区四个区。 古镇区以保护为主,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中部新镇区在完善生活配套和区域服务等 职能基础上鼓励发展文化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承担市域南部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功 能;北部工业区需逐步调整,搬迁区内污染企业,加强吴淞江沿岸生态恢复;南部工业 区重点引进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使之成为昆山南部片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16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3、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千灯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16.5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0.2 平 方公里。 第41条 周庄镇1、发展方向 向北拓展,在严格保护历史镇区的基础上环太史淀优化建设新镇区。 2、布局结构 规划周庄城镇建设用地形成集中的布局形态,分为历史镇区、新镇区、旅游集散区 和环太史淀综合功能区。 加大对历史镇区内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的保护,北侧新镇区建设面貌与水乡特色统 一,将环急水荡地区建设成为集古镇保护、旅游服务、居民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 区域;逐步置换急水荡西侧和北侧散布的工业企业;北侧依托苏州 S2B 线周庄站完善旅 游集散功能,结合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教育资源环太史淀布置文化创意和休闲度假 功能用地;沿锦周公路适量布置传感器产业用地。 3、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周庄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6.1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2 平方 公里。 第42条 锦溪镇1、发展方向 环绕五保湖发展。 2、布局结构 规划锦溪镇城镇建设用地环绕五保湖形成相对集中的布局形态,分为西部古镇保护 区、东部新水乡生活区、南部旅游开发区三个区。锦周公路以东、邵泉港路以西为古镇 保护区,维持水乡风貌;邵泉港路以东、南北路以西、五保湖以北为新水乡生活区,以 完善生活配套,构建新型水乡人居环境为主;五保湖以南、同周线以北为旅游开发区。 在锦新路两侧适量布置体育产业用地,与城镇集中生活区之间以阮白荡湿地公园为生态 隔离。 3、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锦溪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7.8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3 平方 公里。17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第43条淀山湖镇1、发展方向 镇区生活用地依托老镇区向西发展,生产用地完善东部、发展北部。 2、布局结构 规划淀山湖镇城镇建设用地团块状布局, 分为城镇综合发展区和东北部产业集聚区。 石扬河以南、新乐路以北、曙光路和复兴路之间为城镇综合发展区,整合新旧镇区,形 成生活用地集中区;曙光路以东、石扬河以北为东北部产业集聚区,向北与千灯产业园 共同构成南部片区第二产业集聚发展载体。 3、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淀山湖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9.5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1.6 平方公里。第四节第44条 村庄布点与功能新农村建设指引规划农村居民点分为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村庄两种类型,共计 107 个,容纳居住人 口约 10 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口约 4 昆山市规划农村居民点一览表? 玉 山 131 周 市 200 巴 城 281 陆 家 89 张 浦 173 千 灯 118 淀山 湖 79 锦 溪 64 周 庄 59 总计 1194规划农村居民点(个) 其 中 农村新型社区 (个) 特色村庄(个)注:现状部分自然村建设连片,规划作为一个居民点考虑。1、特色村庄 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和滨水特色。建设融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 游示范村,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发展特色手工业和创意产 业,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功能的形成。18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表 04-02 所在镇 村庄名称 店前 东对浜 西对浜 周庄 澄尚 龙亭 蟠龙 双庙 祝家甸 张家厍 锦溪 虬泽 荷花荡 马援庄昆山市规划特色村庄一览表 所在镇 村庄名称 长溇里 焦沙港 锦溪 朱浜 全王浜 联湖 歇马桥 千灯 吴家桥 陶家桥 金家庄 淀山湖 度城 神童泾 张浦 所在镇 花桥 周市 村庄名称 天福 东方 城隍潭 绰墩山 武神潭 赵陵 尚明甸 吴家堰 大敖 南姚 顾家潭 金华巴城2、农村新型社区 农村新型社区除承担农业生产服务及农业从业人口居住功能外,可适度发展生态型 居住、郊野休闲、运动等服务于城市及区域的功能。在尊重原有乡村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适度集聚,结合市域公交线路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居民生活 环境。 第45条 村庄建设指导1、住宅建设 农村新型社区新建住宅与原有住宅在风格、高度上进行协调,以低层住宅为主;特 色村庄新建住宅强化与原有住宅及环境相协调,保护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空间风 貌。 2、区域基础设施 统筹城乡交通设施, 30 分钟通勤时间为目标, 以 强化农村公共交通网络建设; 给水、 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按照城市标准配置,有条件的应纳入中心城区或镇的基础设施网 络统一建设。 3、能源与环境 强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提高燃气普及率,结合住宅、道路照明等推进太 阳能综合利用;推进村庄雨污分流管道建设,适度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推广河塘水质生 物净化处理方法,改善村庄水环境质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袋装化,倡导生活垃圾分类, 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提高村庄环境卫生水平。19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4、公共服务设施 以农村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地进行行政管理、 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社会安全等满足居民点自身需要的公共服 务设施配套,其他服务功能依托中心城区和镇区。 第46条 村庄发展引导1、产业与就业 深化农村新型合作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特色 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传统手工业、文化艺术产业等。 鼓励农业从业人口从事二、三产兼业,促进兼业收入比重达总收入 70%以上。 2、土地与住房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扩大农用地经营规模 (农业人口人均农用地 0.7 公顷以上) 。 鼓励农户将集体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以及住房置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社会保 障和住房保障。建设用地整理获得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基础设施和富民强村载体项目 的建设。 推进农村住房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接轨城市商品房市场,促进人口在城乡间的适度 流动。 3、社会保障与财政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 农村保障体系,消除城乡社会保障差异。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用于村庄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历史文化和特色保护、 社会保障、农业科技与教育等方面。第五节第47条 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建立“市级-功能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个层次、覆盖城乡、功 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于昆山全市,部分功能具有更大范围的区域服务能力。 功能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于 30-50 万人。 居住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中心城区内服务 3-5 万人, 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服务于 全镇。20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城区内服务 0.5-1.5 万人,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服 务 1000-2000 人。 第48条 商贸服务设施1、北部阳澄湖休闲度假片区 整合现有巴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片区商贸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结合旅游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品质,突显片区特色。沿阳澄湖滨水地区 建设以“品蟹”为特色的餐饮美食休闲街区、小型度假村、散点分布的农家乐等体验式 旅游项目;依托沪宁城际铁路阳澄湖站形成以旅游集散、会展、水产品物流为主导功能 的专业特色服务中心。 2、南部水乡古镇旅游片区 在整合现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完善片区配套商贸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 常生活需求。 依托旅游资源,结合旅游交通组织,开发特色餐饮美食街、民间收藏品交易市场、 小型民俗博物馆等特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会展中心、商务会馆、度假别墅等专项旅游 服务设施;利用淀山湖等湖荡资源,适度开发旅游度假村;结合村庄改造和特色村庄的 保留,组织农家乐等体验式旅游项目。 第49条 文化设施完善和扩建现有部分市级文化设施,新增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现代化文化设施,促 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增强人口集聚的吸引力;完善功能区级文化设施,满足区内居民的 文化需求,支撑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大力建设包括文化站、图书阅览室、老人活动中 心和文娱活动室等功能的居住社区级文化设施和包括室内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阅览 室、室外活动广场等功能的基层社区级文化设施。 保留和完善锦溪、周庄、千灯、淀山湖、巴城现有文化设施,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博 物馆等文化设施;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培育乡村旅游特色相结合,完善农村居民点文 化设施。 有条件的文化设施应促进市场化经营。 第50条 教育设施统筹配置基础教育资源,满足全体居民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高中在全市统 筹设置,规模宜达到 12 轨以上;初中按 3-5 万人/所在中心城区和镇区布局,规模宜 30 班以上;人口集中的城镇区按 2 万人/ 所设小学,规模宜 24 班以上;人口分散的农21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村地区按服务半径 2.5 公里、辐射人口 1-1.5 万人/所设小学,在校生宜 600 人以上,鼓 励农村小学生进入城、镇小学就读,相应完善寄宿设施或专门的公交体系。 积极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建成适应昆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教体系,形成具 有昆山特色的高中段教育结构。 完善昆山大学园区,通过开放式办学形式,形成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基地,为昆山经 济发展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第51条 医疗卫生设施中心城区加强综合性医院、 特色专科医院和公共卫生中心等市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在人才、装备、服务水平等方面达到现代化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 南部水乡古镇旅游片区和北部阳澄湖休闲度假片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在完善基本 医疗的基础上,向社区养老、保健康复等特色医疗服务转型。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 标准化建设。 第52条 体育设施按照大城市功能需求建设体育场馆等市级体育运动设施; 在有条件的功能区建设功能 区级体育中心;加强社区级便民型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促进市场化经营。第五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总体布局结构第一节第53条 城市发展方向东拓:整合花桥、融入上海; 西育:联合苏州、保育阳澄; 南优:优化吴淞、转型升级; 北延:昆太联动、提升二产。 第54条 空间布局思路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向站点周边地区集聚;公共交 通走廊引导居住用地开发,提高开发强度引导人口向走廊地带集聚;货运交通引导工业 用地布局,强化优势区位的先进产业发展。 第55条 空间布局结构22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按照“强化核心、轴向提升、分区发展”的原则,形成“一核五带五区” 的空间布 局结构。 1、一核 指新昆山站至现状城市中心区,结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车站建设,在其周边形成 城市商务商贸中心区,并通过人民路公共服务设施南延,共同形成昆山未来新的城市中 心。 2、五带 指由城市核心沿公共交通走廊向外延伸的五条集聚发展带。东南至花桥为现代服务 业集聚带,西侧至阳澄湖为文化休闲集聚带,向东至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北至周市、 向南至张浦为生活服务集聚带,沿线的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周边地区布置各级公共设施中 心和高密度居住用地,外侧地区布置中低密度居住用地。 3、五区 中心城区形成昆山高新区(玉山分区)、花桥商务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浦 分区和周市分区五个分区。 (1)昆山高新区(玉山分区) 苏昆太高速公路以南、长江路-柏庐路以西、吴淞江以北、昆山市界-娄江-苏州 绕城高速公路以东的区域,占地 159.94 平方公里。为第三产业发达、环境优美、配套齐 全的城市核心区。 (2)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太路以南、吴淞江-黄浦江路-京沪高速铁路以北、柏庐路以东、花桥镇界以西 的区域,占地 113.22 平方公里。以光电产业、IT 研发和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为主导,融合 研发创新、商务办公、生活配套等功能的综合性区域。 (3)花桥商务城 京沪高速铁路-花桥镇界以南、黄浦江路以东的区域,占地 81.33 平方公里。以总 部经济、服务外包和海峡两岸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4)张浦分区 吴淞江以南、机场路以北的区域,占地 55.18 平方公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 以新兴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生活配套完善的综合性区域。 (5)周市分区 苏昆太高速公路以南、昆太路以北、长江路以东的区域,占地 60.33 平方公里。以 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产业集聚区。23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第56条城市和分区规模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 27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31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 设用地控制在 115 平方米以内。其中: 昆山高新区(玉山分区):人口规模 9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95 平方公里;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规模 83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90 平方公里; 花桥商务城:人口规模 38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55 平方公里; 张浦分区:人口规模 24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30 平方公里; 周市分区:人口规模 35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40 平方公里。第二节第57条 规划原则公共设施用地1、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加快提升完善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教育等传统服务功能,着力强化商 务、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功能。 2、协调与上海关系 高端消费依托上海,特色消费服务上海,重点提高大众消费服务水平。 3、体现城市特色 结合交通枢纽和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中心体系,各级中心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块状 布局与沿街线状布局相结合的布局形态,加强特色街道建设。 第58条 城市中心体系形成“一主一特四副”的城市中心体系。 “一主”指新昆山站至旧城中心地区,承担综合性商业、商务中心功能的城市主中 心;“一特”指花桥国际商务中心,以总部办公、服务外包、物流等现代商务功能为主、 兼具综合功能的特色中心;“四副”指东西南北四个城市副中心,其中东部副中心承担 科技研发、文化展示、商务金融等综合功能;西部副中心以行政办公、教育科研、文化、 体育、会展为主导功能;北部副中心承担商业零售、商务办公、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等 综合功能;南部副中心承担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 第59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 保留长江路及前进路沿线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将旧城区内散布的市级行政办公设施24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逐步迁向西部副中心集中布局。 各分区行政办公设施结合分区中心建设。其中,昆山高新区(玉山分区)行政办公 设施主要集中在西部副中心;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办公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副中心; 张浦分区行政办公设施主要集中在港浦路以北; 结合周市副中心的建设, 在迎宾路以北、 青阳路以西和长江路以东的地区形成周市分区行政办公中心;结合旧镇区的改造置换, 在沿沪大道西侧、光明路、花溪路沿线形成花桥商务城的行政办公中心。 2、文化设施用地 保留完善市图书馆、昆山大戏院、科技文化博览中心、昆山书画院和侯北人美术馆 等市级文化设施;改建老图书馆为市文化馆,原址重建西园影城;规划新增三处文化设 施用地,一处位于娄江以南、建设路以北,布置音乐厅、影视中心等;一处位于森林生 态公园南侧,布置音乐厅、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设施;一处位于黑龙江北路西侧、 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南侧,布置市青少年宫。规划建设亭林路文化街,培育并引导文化娱 乐设施集中布局。 结合各社区中心建设便民型文化设施。 3、教育用地 (1)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保留位于马鞍山路以北、森林生态公园以西的大学园区,扩建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登云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具有昆山特色、符合转型发展需求的院校;建设清华科技园昆 山创新基地,成为高科技人才培训中心。 (2)特殊教育 在横泾路以东、金浦路以北新建爱心学校,方便残疾人就读。 (3)中小学配置 高中:按 30 人/千人、生均用地 25-30 平方米的标准进行配置,新建高中原则上按 三星级标准建设,昆山市宜规划 27 所高中。其中,保留昆山中学、开发区高级中学、职 业二中、国际学校(高中部)、陆家中学等 8 所高中,取消交大南洋学校高中部,将文 峰高级中学并入震川中学,规划新建高中 19 所。 初中:按 35 人/千人的标准配置,按 45 人/班、36 班/校的原则建设,宜规划 60 所 初中。 小学:按 70 人/千人的标准配置,按 45 人/班、36 班/校的原则建设,宜规划 120 所 小学。 4、医疗卫生用地25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床位按 5 床/千人配置,共规划医院 22 所。 规划市级医院 11 所,其中: 规划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3 所。扩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在萧林路和江浦路交 叉口处新建市医疗中心。 规划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5 所。原址重建友谊医院,扩建第三人民医院,在江浦路 与马鞍山路交叉口东南侧新建第二人民医院,在吴凇江南侧新建市中医院分院,在前进 路南侧、夏驾河东侧新建外资医院。 规划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3 所。改建周市人民医院为市传染病医院,周边防护距离及 开发建设控制要求按相关法规执行;改建第二人民医院为市妇女儿童医院;在城区北部 新建市康乐分院和康复医院。 规划功能区级医院 11 所。保留并完善张浦、花桥、陆家人民医院。保留长海医院、 同济口腔医院、博爱医院、女子医院、广慈医院、和平医院、仁济医院、东方医院等民 营医院。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昆山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 市健康促进中心等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每 3-5 万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地按照 3000-5000 平方米控制,可结合社区中心设置。 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 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5、体育用地 保留位于西部副中心的市级体育中心并新建体育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在东部副 中心、花桥商务城、周市分区、张浦分区配建部分体育场馆设施。保留并完善亭林路体 育场、珠江路体育场等现状体育设施。 结合社区中心设置便民型体育运动场地,满足居民休闲健身的需要。 6、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保留昆山市社会福利院、玉山敬老院、陆家敬老院、花桥养老院、张浦养老院、周 市养老院、开发区养老院,并按照 1.5-3.0 床位/百老人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扩容 增加床位;于萧林路以南、张家港以西新建一处老年护理院,以生活护理、餐饮服务、 医疗保健、重症监护、康复等功能为主。 构建较为完善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级别配置相应的老年服 务站、老年服务中心、托老所等,提供助餐服务、休息保健、阅览、娱乐等设施。26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第60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结合中心体系的构建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完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引导其向 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集聚,并因地制宜采用灵活的布局形式,体现城市特色与分区特点。 昆山高新区(玉山分区):完善现有人民路商业中心,并将其功能进一步南延,与 新昆山站组合形成商业中心,并布置一定比例的商务办公用地;结合轨道三号线站点在 马鞍山路以南、江浦路以西、苇城路以东的地区布置西部商业中心,呈块状布局;在萧 林路以北的地区结合轨道 3 号线站点形成昆山高新区(玉山分区)中心,以线状和块状 布局相结合。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轨道 1 号线站点在前进路与夏驾河的交叉口布置东部商 业中心,呈块状布局;在青阳路以西、朝阳路以北、西至柏庐路以东、娄江以南的地区 形成商业中心,以线状和块状布局相结合。 花桥商务城:以花桥老镇区、总部集聚区以及硅湖地区为载体,结合上海轨道 11 号线西延线站点建设,集中布置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采用线状 和块状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形成花桥商务城中心。 张浦分区:结合 BRT 站点在港浦路以北、银河路以东的地区布置南部商业中心,呈 块状布局。 周市分区:结合轨道 2 号线站点在迎宾路以北、青阳路以西的地区布局北部商业中 心,以线状和块状布局相结合。 专业市场主要位于 339 省道与黄浦江路交叉口。 第61条 弹性用地弹性用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用地的混合性,融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生活性服 务业功能、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包括花桥城际站点周边地区、长江路以东、新星路以 西的吴淞江两岸地区、沪宁铁路以南、古城路以北地区和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景王路以 南、京沪高速以北的地区;另一类视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兼容生产和生活等多种功能,主 要位于周市 339 省道与城北路的交叉口等地区。第三节第62条 规划原则居住用地(1)按照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形成国内领先的住房供应体系与保障体系,满足 不同收入层次和外来人员住房需求。27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2)以公共交通与配套设施为导向,引导住房建设空间布局与强度分区。 (3)倡导多层次居住类型混合布局,体现昆山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4)以实现交通减量、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优化居住地与就业地关系;鼓励节能 技术运用,推进节能住宅建设。 (5)合理控制人均住房面积,提高设计水平和建设科技水准,提升居住舒适度。 第63条 社区组织与公共设施配套1、新建地区 采用“居住社区-基层社区”二级结构组织社区体系。基层社区为城市最小社区单 元,人口规模 0.5-1 万人,基层社区中心服务半径 400-500 米;以城市主次干路及自 然地形为边界, 设置居住社区, 居住社区由 3-6 个基层社区组成, 人口规模 3 万人左右, 居住社区中心服务半径 800-1000 米。 基层社区中心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占地 0.5 公顷左右;居住社区中 心集中安排文化娱乐、体育、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商业金融服 务、邮电等功能,占地 4 公顷左右。 2、已建地区 已建地区参照新建地区标准、结合现状设施情况,因地制宜地完善社区公共设施配 套,采用相对灵活的布局方式,重点充实现状欠缺的公共服务功能。 第64条 居住用地布局依据交通引导、生态约束、文化保护、产居关系等因素,将居住用地划分为公交引 导区、平衡发展区、机动发展区三种类型。 公交引导区指公交走廊沿线地区的居住用地,实施高强度和高密度开发,采用街坊 式小地块布局模式,适当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平衡发展区指公交走廊外围居住用地, 实施中等强度和中等密度开发, 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 机动发展区指位于生态保育、 景观塑造、文物保护等敏感地区的居住用地,地块规模可相对灵活,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和建筑高度,适当安排高端房产物业。 从空间布局上将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划分为 11 个居住片区:表 05-01 名称 城北居住片区 周市居住片区 亭林居住片区 昆山市居住片区控制一览表 位置 城北路以北、长江北路以东、杨林塘以南 太仓塘以北、长江路以东、城北路以南 太仓塘以北、 长江北路以西、 城北路以南、 28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名称位置 张家港以东面积 (hm2)容纳人口 (万人)人口密度 (人/ hm2)玉山居住片区张家港-小虞河以西、沪宁铁路以北、通 苏嘉铁路以东 小虞河以西、沪宁铁路以南、通苏嘉铁路 以东、沪宁高速公路以北 太仓塘以南、 小虞河以东、 沪宁铁路以北、 青洋港以西 沪宁铁路以南、 青阳港以西、 柏庐路以东、 吴淞江以北 青阳路以东、娄江以南、昆嘉路以北、沿 沪大道以西 港浦北路以西、 吴淞江以南、 江浦路以东、 机场路以北 沪宁铁路以南、百灵路以北、东城大道以 西、黄浦江路以东 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吴淞江以北、东城大 道以东、绿地大道两侧 827 34 410 650 18 280 975 22 235 159 5 330 505 17 350 772 22 290 887 26 290城西居住片区老城居住片区铁南居住片区开发区居住片区张浦居住片区陆家居住片区花桥居住片区第65条保障性住房建设1、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依据国家和江苏省有关住房政策,结合昆山实际,采用实物与发放补贴相结合的方 式,形成分层次、多形式的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社会监督制度与退出 机制,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2、保障性住房布局 保障性住房优先采用结合普通商品住房混合开发的方式, 也可采取单独建设的方式, 充分考虑居住人群的就业和公共服务需求,并设置便捷公共交通。 规划远期保障性住房主要由动迁房与定向销售房、集宿楼、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构 成,建设总规模 795 万平方米,其中动迁房与定向销售房 600 万平方米,集宿楼 100 万 平方米,廉租房 80 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 15 万平方米。动迁房与定向销售房面向城市 化进程中的拆迁人群,融入城市居住用地统一布局;集宿楼面向工业园区务工人群,按 一定服务半径与工业区便利中心结合布置, 结合昆山人才公寓项目的建设,将集宿楼和 定向销售房与昆山人才政策相结合;廉租房面向困难人群,布置于公交枢纽地区,严格 控制户型面积;经济适用房面向低收入人群,宜混合布置于各居住组团内部,减少居住29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空间社会分异。第四节第66条 工业用地规划原则工业仓储(物流)用地1、依托货运交通体系引导工业用地集中布局。 2、加强存量工业用地整合,以节能减排促进产业层次提升,通过加大密度、增加层 数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单位用地产出效益。 3、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宜居城市建设,加快现有工业用地的功能置换。 第67条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工业用地 5864 公顷(其中保留工业用地 4913 公顷,新增工业用地 951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8.92%。保留和新增工业用地形成以下 3 个集中区: 1、东部工业区 以现状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工业和花桥镇工业集中区等工业用地为基础,以发展高 附加值的光电产业为主,集中布置依托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货运功能的高附加值产 业。本区存量挖潜和增量扩展并重,增量工业用地主要位于夏驾河以东。 2、西北部工业区 以现状高新区 A 区和周市工业集中区为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区存量挖潜和 增量扩展并重,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增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杨林塘两侧。 3、南部工业区 以现状高新区 B 区、高新区 C 区、出口加工区、精密机械产业园、陆家镇工业集中 区、张浦镇工业集中区为基础,发展与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链相关的产业、需要利用苏南 机场货运功能的产业以及依托上海的高附加值产业。本区以存量挖潜为主,淘汰现状吴 淞江两岸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 第68条 仓储(物流)用地布局结合交通条件,形成覆盖面广、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物流中心,推动物流业向集 团化、联合化、规模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规划仓储(物流)用地 376 公顷,形成 6 片 集中的物流仓储用地: 1、通苏嘉铁路货站物流园区 位于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以东、杨林塘以南地区,利用货运铁路站场,发展综合性物 流园区。30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2、城北物流园区 位于苏昆太高速公路以南、224 省道以西地区,紧邻高速公路道口,发展综合性物 流园区。 3、周市物流园区 位于城北路以北、黄浦江路以东地区,紧邻周市镇工业集中区,发展综合性物流园 区。 4、玉山物流园区 位于沪宁高速铁路以北、江川路以西地区,发展为合性物流园区。 5、城南物流园区 位于 312 国道以南、长江路以东地区和高新区 C 区,发展为周边工业用地配套的生 产性物流园区。 6、花桥物流园区 位于沪宁高速公路以南、东城大道以东地区,紧邻花桥镇工业集中区,发展综合性 物流园区和海峡两岸商贸物流区。第五节第69条 绿地建设目标绿地绿化覆盖率达到 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13 平方米以上,居民出户步行 5 分 钟以内能够到达一片不小于 0.2 公顷的公共绿地。 第70条 绿地系统结构以水系为纽带,以文化为特色,构筑“城水相依、花开四季”的绿化景观格局,形 成“碧水绕青山、两江贯全城、湖灌市河网、绿满娄城郡”的绿地系统结构。 1、碧水绕青山 娄江、小虞河绕流玉山,与经典人文景观紧密结合,构成精致典雅、尺度宜人、内 涵丰厚的内城绿化骨架。 2、两江贯全城 重点建设北部的娄江绿化景观带和南部的吴淞江绿化景观带,成为串联各分区的主 要生态景观廊道。 3、湖灌市河网 保护城区阡陌纵横的自然水系,沟通中心城区外围的江河湖泊,将周边优良的生态31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景观引入城内,织就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网络。 4、绿满娄城郡 与水系紧密结合,加强滨水绿化建设,串联大小公园和街头绿地,丰富绿化层次, 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宜居城市。 第71条 绿化特色营造有效保护传统的本土植物品种,加强适生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保持生物多样性,满 足生态保护和景观美化的双重要求。 根据各类绿地的功能和景观要求,采用点状、线状、片状等不同的种植方式,注重 多样化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塑造各具特色的季相景观。 合理确定玉山、吴淞江、娄江、夏驾河、东尤泾河等重要公共开敞空间的植物配置, 与场所特征、周边风貌保持协调,彰显地段特色。 第72条 1、公园 规划保留现状森林公园、亭林公园、娄邑滨江公园、黄浦公园等公园;结合城市次 级中心增设市级公园,结合功能区级中心增设区级公园。表 05-0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名称 昆山市生态森林公园 昆山城市公园 亭林公园 娄邑滨江公园 黄埔公园 晨曦公园 儿童公园 城北生态公园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园 张浦公园 花桥中央公园 柏庐公园 周市公园 高新区公园 汉浦公园 金鸡公园 昆山中心城区主要公园一览表 位置 鞍山路以北、江浦路以西 长江路以东、震川路以北 马鞍山路以北、北环城河以南 沿太仓塘北侧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侧 前进东路以南 绣衣路西侧 城北路南侧 前进路南侧 江浦路东侧 绿地大道北侧 高铁站东北侧 青阳北路西侧 昆北路南侧 城北路南侧 黄浦江路东侧 占地面积 (hm2) 240 11 45 11 4 38 4.6 40 12 300 21 25 27.7 11.7 8.9 7.8 类别 市级公园 市级公园 市级公园 市级公园 市级公园 区级公园 区级公园 市级公园 区级公园 市级公园 区级公园 市级公园 市级公园 区级公园 区级公园 区级公园 性质 风景名胜公园 综合性公园 历史名园 风景名胜公园 综合性公园 风景名胜公园 主题公园 风景名胜公园 综合性公园 风景名胜公园 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公共绿地布局32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序号 17 18 19 20名称 花溪公园 吴淞江公园 铁南公园 张家港公园位置 绿地大道南侧 绿地大道南侧 高铁站南侧 萧林路北侧占地面积 (hm2) 12.5 8.2 9.2 16.8类别 区级公园 区级公园 区级公园 区级公园性质 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2、街头绿地 新建地区按 300 米服务半径布置形式多样的街头绿地, 每处占地面积 0.1-1 公顷左 右,旧城区以增补为主。 沿吴淞江生活岸线段、青阳港、娄江、东西仓基河两侧根据城市设计要求建设绿化 带,处理好水系、绿化、建筑的关系,营造优美的城市滨河景观。 第73条 绿线控制要求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调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大型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界 线,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各类绿地具体界线,严格执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绿地中 因地制宜增设体育健身活动场地,方便居民使用。第六节第74条 旧城区更新旧区更新1、功能定位 昆山市传统文化中心和休闲购物中心,独具韵味的江南水乡居住片区。 2、更新目标 强化旧城活力, 提升旧城综合品质, 为昆山城市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3、更新策略 (1)设施优化 结合交通枢纽调整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2)交通引导 推行公交优先,提倡慢行交通,适度布置停车设施,限制小汽车进入旧城区。 (3)居住改善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创造人性化的公共交往空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物业管 理水平及覆盖率,提升居住区综合品质。 (4)绿地挖潜33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因地制宜、分级配置、充分挖潜,增补各级公园绿地,稳步提升旧城区绿地总量及 绿地品质。 (5)滨水开发 整治水系,建设滨河绿带,并与城市公共活动功能结合,活化滨水空间。 (6)文化提升 以街道、社区为单元,以服务人口为依据,综合配套社区文化设施,将文化设施建 设与滨水空间建设、历史人文精神传承相结合,将历史人物事迹、昆曲奇葩等融入场所 精神塑造中。 第75条 旧镇区更新1、更新目标 按规划要求实施综合整治,有机融入城市相应功能区。 2、更新策略 (1)整体环境提升 通过系统的建筑整治和环境改造,建成传统特色明显、现代风貌突出的居住区、商 业区、文化游憩区等功能组团。 (2)交通条件改善 按照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的统一要求,提升旧镇区道路建设与管理水平,改善交 通条件,使旧镇区尽快转变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3)公共服务升级 按城市公共设施分级设置要求,合理配置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76条 城中村更新1、更新原则 提升居民素质与社会保障水平,促进村民向市民转变;提升就业层次,促进农民向 职工转变;提升环境质量和设施配套水平,促进村庄向小区转变。 2、更新模式 全面改造为主,综合整治为辅。 3、更新策略 (1)突出重点 重点推进位于城市重要地区的城中村更新,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推进城市现 代化进程。 (2)整体开发34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有条件的地方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整体更新。 (3)分期推进 结合城市建设项目安排,科学制订全市城中村改造的分期推进方案,有计划、分步 骤、稳妥有序地开展,维护村民合法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4)分类指导 根据现状条件、存在问题、市场潜力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城中村 确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 (5)政策配套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从撤村设居、土地整理经营、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拆迁安置 等方面全面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有序、平稳地推进“城中村”改造,使其从空间形态、 社会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等方面全面融入城市。第六章第一节第77条 发展目标综合交通目标、策略与分区1、总体目标 轨道网、道路网、客货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以轨道交通为 骨干、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多层次、高效率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客货分离、内畅外 捷、复合多选的交通运行条件。 2、效率目标表 06-01 范围 交通联系 2030 年昆山市综合交通规划目标一览表 主要规划指标 1、核心区 15 分钟到达上海虹桥机场、40 分钟到达浦东国际机场、30 分钟到 轨道 方式 客运联系 区域 公路 方式 1、核心区 30 分钟到达上海虹桥机场、55 分钟到达浦东国际机场、60 分钟到 达苏南国际机场;花桥商务城 20 分钟到达上海虹桥机场。 2、核心区 45 分钟到达上海人民广场、30 分钟到达苏州古城区、80 分钟到达 杭州核心区。 1、主要物流中心以轨道方式 35 分钟到达上海虹桥机场、75 分钟到达浦东国际 达苏南国际机场;花桥商务城 12 分钟到达上海虹桥机场。 2、核心区 20 分钟到达上海人民广场、25 分钟到达苏州古城区、60 分钟到达 杭州核心区。35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范围交通联系 轨道 方式 公路 方式 水运 方式 公交 方式 客运联系主要规划指标 机场、30 分钟到达太仓港、70 分钟到达洋山港、60 分钟到达上海外高桥港。 2、物流转换、货运场站的货物转换时间减少 20%。 各制造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以公路方式 30 分钟到达上海虹桥机场、90 分钟到 达浦东国际机场、75 分钟到达苏南国际机场,30 分钟到达太仓港,100 分钟到 达洋山港、80 分钟到达上海外高桥港。 1、公用码头能力适应度达到 1:1。 2、运输准点率达到 90%以上。 1、中心城区到各片区以公交为主的出行 95%的单程时间耗费在 40 分钟以内, 各片区到片区内居民点以公交为主的出行 95%的单程时间耗费在 20 分钟以内。 2、旅游集散中心达到市域旅游景点以公共交通方式 30 分钟可达。 1、中心城区到各片区以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出行 95%的单程时间耗费在 30 分钟 以内,各片区到片区内居民点以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出行 95%的单程时间耗费在 15 分钟以内。 2、旅游集散中心达到市域旅游景点以私人小汽车方式 20 分钟可达。 1、 制造业集中区至市域各相关货运场站、 物流中心的时间在 10 分钟之内可达。 2、各物流中心、制造业集中区 10 分钟之内达到高速公路服务互通。 1、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和 BRT 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接驳巴士为辅助的多 公共 交通 层次公共交通体系。 2、公交出行比例达到 45%以上,以公交为主的出行 95%的单程时间耗费在 30 分钟以内,高峰小时不超过 40 分钟,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公交站点 300 米和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 70%和 95%以上。货运联系市域小汽 车方 式 公路 方式货运联系客运 中心 城区道路 交通 慢行 交通 静态 交通 公路 方式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区高峰小时的路网平均车速 20-25 公里/小时、公交与小汽 车协调发展区 25-30 公里/小时、小汽车宽松发展区 35 公里以上。 慢行交通自行车通勤廊道达到 10-12 公里/小时。居住区至临近慢行休闲区步 行 10 分钟之内可达,自行车 5 分钟之内可达。 停车限制供应区停车设施周转率达到 7-9 次/日,平衡供应区 5-7 次/日,扩 大供应区 3-5 次/日。 各物流中心、工业园区 10 分钟之内达到高速公路服务互通。货运 水运 方式 注:“核心区”指新昆山站枢纽地区。 公用码头能力适应度达到 1:1。3、结构目标 (1)客运 确保公共交通、个体交通等各类机动化方式协调发展,形成节地节能、舒适便捷、 生态友好的综合交通体系。36

— 18% 昆山市域客运出行比重规划一览表 公共交通 个体机动 步行 非机动车(2)货运 预测规划期末货运量将达到 4900 万吨,货物运输结构如下:表 06-03 运输结构 结构比例(%) 运输量(万吨) 2030 年昆山市货物运输结构分析表 公路 75 3675 水路 15 735 铁路 10 490 合计 100 49004、设施水平发展目标 (1)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等级以客运能力为单向 1-3 万人次/小时的中等运量轻轨系统为主,轨道 交通发展水平达到 0.2 公里/万人,总里程 60 公里左右。 (2)干线道路网络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网络发展水平分别达到 0.4 公里/万人、1.0-1.2 公里/万人。 (3)停车设施 小汽车发展水平按照户籍人口 300-400 辆/千人、外来人口 70-80 辆/千人控制。 停车设施按车辆规模的 1.2-1.5 倍配置,其中路内公共停车泊位、路外公共停车泊位、 建筑配建停车泊位各占 5%、15%、80%左右。 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和建筑配建停车设施可采用立体停车设施形式。 第78条 发展策略1、以分区差别化政策调控交通需求 按照对公交和小汽车发展的不同导向进行交通分区,差别化配置交通设施,调控交 通出行结构,重点协调小汽车出行与公共交通出行的关系,有序引导小汽车的使用,优 化交通流空间分布。 2、以公共交通引导居住与服务业布局37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以公交优先和发展绿色交通为导向,突出轨道交通的主体地位,发挥枢纽可达性的 集聚效应,引导枢纽地区用地集约开发,形成沿轨道交通线的轴向点状空间结构,实现 交通发展和用地布局的互动。 3、以货运区位引导工业用地选址 以高速公路出入口、快速路、高等级航道及货运铁路枢纽形成的货运交通优势为导 向,以与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苏南国际机场、洋山港、太仓港等外部枢纽的便捷联系 为指向,引导工业用地选址。 4、以特色交通引导旅游资源开发 以南部水乡古镇旅游片区、北部阳澄湖休闲度假片区和中心城区之间的特色交通联 系为导向,结合客运枢纽布局,构筑多元化特色旅游交通体系,引导旅游资源开发。 5、以慢行交通优化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 从路权上保证慢行交通的优先性和安全性,通过人性化设施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加 强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 第79条 交通分区根据交通特征、用地功能、发展要求、资源保护差异将市域划分为公共交通优先发 展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平衡发展区、小汽车宽松发展区、机动交通限制发展区四类交 通分区。制定差异性政策调控交通需求分布、优化交通环境。表 06-04 交通 分区 类别 分区特征 子 分区 代码 交通分区一览表 路网 密度 (km/km2) 公交 线网 密度 (km/km2) 5-6 300 米半径 公交站点 覆盖率 (%) 限制供应 A1 13-14 100 调控系数 0.8 禁行 停车调 控政策 货运 限制客运枢纽区 城市轨道首末站、 苏州市域轨道线站 公交 优先 发展 区 点、区域旅游轨道 枢纽站、快速公交 首末站、汽车站、 旅游集散中心等外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交通 分区 类别 走廊区 中心城区公交走廊 公共 交通 与小 汽车 平衡 发展 区 制造业集中区 新镇区 外生活区 中心城区公交走廊 外工业区 分区特征子 分区 代码路网 密度 (km/km2)公交 线网 密度 (km/km )2300 米半径 公交站点 覆盖率 (%) 调控系数 0.9 停车调 控政策 货运 限制B18-102.5-370平衡供应持证通行B26-82-2.560平衡供应按组织线 路通行 按组织线 路通行 按组织线 路通行 持证通行B36-82-2.560平衡供应B45-61-240平衡供应 扩大供应小汽 车宽 松发 展区 机动 车限 制发 展区花桥商务城C16-82.5-330调控系数 1.1 扩大供应外围高档住宅区C25-60.5-110调控系数 1.2 限制供应持证通行古镇区D15-61-230调控系数 0.4 限制供应禁行生态保护区按组织线 路通行D22-30.5-120调控系数 0.4第二节第80条 客运交通体系客运交通1、轨道交通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引导人口、产业、空间集聚,促进中心城市功能完善, 强化片区特色塑造。 (1)普通铁路:保留沪宁铁路昆山站为客运专用站,货站东迁;规划通苏嘉铁路与 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共用通道,沿其东侧通过,在中心城区北侧设置客货混合站。 (2)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东西向穿越昆山市域,在黄山路与创业路交叉口处设 客运专用的新昆山站。 (3)城际轨道交通:沪宁城际铁路与京沪高速铁路并行设置,与京沪高速铁路共设 新昆山站,另设花桥站和阳澄湖站。 (4)区域旅游专线:苏州 S2B 线经过周庄、锦溪和淀山湖,东接上海轨道交通 2039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号线朱家角站,西经同里至苏州市区,是苏沪共建的环淀山湖旅游专线,同时承担南部 片区通勤功能,采用有轨电车形式。 (5)市域轨道交通 上海市轨道交通 11 号线西延线由安亭进入昆山,在花桥由东向西分别设置先导区 站、总部基地站、行政中心站。 苏州市域轨道 S1 线接苏州轨道交通 3 号线、沪宁城际唯亭站向东进入昆山,与昆 山城市轨道 1 号线并线,从前进中路站换乘昆山城市轨道 2 号线沿迎宾路向东至太仓; 预控从昆山城市轨道 1 号线东部副中心站至太仓的廊道。 预控张浦至锦溪、沪宁城际铁路阳澄湖站向北沿阳澄湖的旅游轨道廊道。 2、公路交通 结合交通分区调控目标,梳理完善现状公路网,对现有公路功能重新定位,对不利 于合理集聚和生态保护的部分道路予以清理,对部分高速公路互通加以管制,以促进集 聚、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利于旅游。 (1)高速公路及互通 规划维持现状“三横两纵”高速公路网络。增设黄浦江路北延线与苏昆太高速服务 互通;增设周庄昆锦公路与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南延线服务互通,并限制货运出入;长 江路与沪宁高速公路服务互通、与苏沪高速公路服务互通、绿地大道与苏沪高速公路服 务互通限制货运出入,减少货运交通对客运交通的干扰。 (2)市域干线公路 规划形成“环加放射线”的干线公路布局结构。 “环”由城北路、东城大道、机场路、古城路构成,引导过境车辆和市域各片区间 车辆绕行通过。 “放射线”由南放射线、北放射线构成。南放射线长江路(机场路-苏沪高速)、 东城大道(机场路-苏沪高速)构成;北放射线由长江路(城北路-苏昆太高速)、黄 浦江路(城北路-苏昆太高速)构成。 (3)旅游专线公路 规划形成串联北部阳澄湖休闲度假片区、南部水乡古镇旅游片区的倒“T”形加半 环的旅游专线公路。 东西方向,由上海北青公路接昆山的锦淀公路、锦周公路、同周公路,沿线依次串 联上海大观园、朱家角、昆山淀山湖、锦溪、周庄、吴江同里等知名旅游景区。 南北方向,由常熟的常昆南北线接昆山的湖滨路、港浦路、江浦路,沿线依次串联40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常熟沙家浜和昆山巴城、阳澄湖、锦溪等旅游景区,并可在湖滨路与锦甪路交叉口处利 用港浦路-锦甪路进入甪直古镇。 规划机场路南侧接江浦路新建至千灯古镇旅游专线公路,沿秦峰路至玉峰大道,向 东利用黄浦江路至淀山湖。 (4)乡村道路 乡村道路依据村庄类别实施差别化供应。至旅游村的联系道路达到三级标准,同时 对道路断面进行优化,除车行道外还应设置慢行道,提供多样化旅游出行环境;至其他 农村居民点的联系道路达到四级标准。 所有乡村道路都应重视强化沿线自然生态风光和乡土特色,并从严控制路面宽度。 3、水上旅游交通 与苏州协调形成巴城、唯亭、阳澄湖镇等环阳澄湖区域的湖上休闲美食游线,与上 海协调形成淀山湖、锦溪、周庄、青浦等环淀山湖区域的湖上观光度假、运动康体游线。 在南部水乡古镇旅游片区,规划串联明镜荡、长白荡、汪洋荡、五保湖和淀山湖等 湖荡,形成水上休闲游线。 4、航空 利用便捷的轨道交通网、公路交通网联系上海浦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和苏南国际 机场,实现快达全国、畅达全球的目标。 第81条 公共交通1、城市轨道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引导土地集约开发的作用,与空间布局相结合,形成“十字”型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 (1) 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 由上海轨道交通 11 号线西延线的花桥行政中心站引出, 沿绿地大道向西穿过东城大道后向北经沪宁城际铁路花桥站,沿夏东路至东部副中心, 沿前进路向西至沪宁城际铁路阳澄湖站,接苏州市域轨道 S1 线,线路总长 31.5 公里, 建议站距 1.2-1.5 公里,共约设 24 个站点。在环城西路以西、沪宁铁路南侧设置轨道交 通车辆段,用地规模约 29 公顷;在夏驾河西侧、三巷路以南,设置轨道交通停车场,用 地规模约 10 公顷。 (2)城市轨道交通 2 号线:由张浦副中心沿银河路经京沪高速铁路昆山站、沪宁铁 路昆山站,沿北门路向北至萧林路,沿萧林路向东至青阳路,沿青阳路向北至迎宾路, 沿迎宾路向东至太仓,线路总长 24.2 公里,建议站距 1.2-1.5 公里,共约设 19 个站点。 在迎宾路北侧、金鸡河西侧设置轨道交通车辆段,用地规模约 24 公顷。预控张浦至锦溪41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的旅游轨道廊道。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面积约 32.97 平方公里, 占中心城区的 10.6%。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道路红线宽度原则上不小于 50 米,特殊地段至少不小于 40 米。 与上海、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衔接,采用常规轮轨制轻轨,铺设方式采用地下形 式。 2、快速公交 分为过渡性快速公交和常规性快速公交两类快速公交线路。 在客流规模未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门槛之前沿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置过渡性 快速公交线路,满足公交出行需求,为城市轨道交通培育客流。 在轨道交通线路覆盖范围之外的城市次级客流走廊内设置常规性快速公交: (1) 快速公交 B1 线: 由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青阳路站 (前进路与青阳路交叉口处) 引出,向南沿青阳路至绿地大道,线路长度 10.9 公里,建议站距 1 公里左右,共设 11 个站。 (2)快速公交 B2 线:由京沪高速铁路昆山站引出,沿中华园路至沪宁城际铁路花 桥站,沿中华园路向东至沿沪大道,沿沿沪大道向南至花桥,线路总长 17.8 公里,建议 站距 1 公里左右,共设 18 个站。 (3) 快速公交 B3 线: 由张浦副中心引出, 沿绿地大道至花桥, 线路总长 11.1 公里, 建议站距 1 公里左右,共设 11 个站。 BRT 站点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面积约 31.1 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的 10.1%。 3、常规公交 采用差异化布设模式完善常规公交网络,强化与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的衔接, 为其提供喂给客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未覆盖区域的补充,探索公交进小区 的运行模式,方便居民公交出行。在公交干线开设公交专用道系统。鼓励采用电动车辆 等绿色交通工具。 (1) 轨道交通走廊区域采用穿越接驳式布局模式, 轨道交通线路末端站点周边地区 采用放射式布局模式,扩大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提升公共交通体系的网络效应。 (2)非轨道交通走廊区域,结合空间布局方案,采用“双环+单心放射”布局模式。 4、出租车 遵循总量控制、提高档次、规范管理的原则,以企业经营模式为出租车主要发展方 向;适度保留个体经营模式,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对个体经营者的管理。42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第82条客运与公交枢纽按照功能、服务范围、主导交通方式将客运枢纽分为四级: 1、一级枢纽:以高速铁路为主导交通方式,是区域联系的主要枢纽,主要指新昆山 站。 2、二级枢纽:以城际铁路或长途汽车运输为主导方式,是区域联系的次要枢纽,包 括城际铁路阳澄湖站、城际铁路花桥站、汽车客运北站、锦溪旅游集散站。 3、三级枢纽: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导方式,是市域及中心城区内部联系 的主要枢纽,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换乘站和首末站。 4、四级枢纽: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或常规公交干线为主导方式,是市域及 中心城区内部联系的次要枢纽,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一般站、常规公交首末站、 常规公交换乘站。表 06-05 等级 名称 新昆山 一级 枢纽 站 构成 京沪高铁站、沪宁城 铁站、京沪国铁站、 汽车客运南站、城市 轨道交通站点、常规 公交站点 花桥站 城铁花桥站、花桥汽 车站、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常规公交站点 同站换乘 位于快速路边缘, 停车 配建扩大供应, 停车费 予以优惠, 引导小汽车 出行方式向公交方式 阳澄湖 站 城铁阳澄湖站、城市 轨道交通站点、常规 公交站点 二级 枢纽 汽车客 运北站 汽车客运北站、城市 轨道交通站点、常规 公交站点 锦溪旅 游集散 站 同站换乘 旅游轨道换乘点、常 规公交站点 结合市域休闲慢行廊 道,停车配建扩大供 应, 建议采用立体停车 设施以节约用地, 提供 非机动车优惠租赁服 务及停车设施, 鼓励慢 行出行。 出站换乘 同站换乘 转移。 交通功能和商务功能并重, 加 强对花桥商务城引导作用, 结 合夏驾河景观带建设, 成为商 业、居住、景观中心。 服务于阳澄湖休闲度假片区, 强化旅游集散和特色商务功 能。 完善交通换乘设施配置, 突出 交通功能, 适当配置商业设施 用地。 提供完善的停车换乘设施, 配 置一定的商业用地, 形成特色 旅游服务中心。 同站换乘 昆山市域交通枢纽一览表 公交 换乘方式 公交与其他换乘方式 位于城市核心区, 停车 配建平衡供应, 鼓励居 民通过换乘采用公共 交通出行。 对用地布局的影响 周边用地突出中央商务功能, 与老城区形成不同分工, 成为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 文本论证稿等级 三级 枢纽 四级 枢纽名称 —构成 轨道交通 (快速公交) 站点、常规公交站点公交 换乘方式 出站换乘公交与其他换乘方式 停车配建平衡供应, 同 时配建非机动车停车 设施。对用地布局的影响 优先配置商业设施, 强化多元 功能等。 居住、商业混合开发。—轨道交通 (快速公交) 出站换乘或 站点、常规公交站点 同站换乘第83条慢行交通遵循“以人为本、环境友好、促进旅游、有利康体”的原则,在市域内构建特色化 慢行休闲廊道,在中心城区形成连续、安全、便捷的慢行交通系统。 1、市域 南部水乡古

怎样才能转为上海户口? 上海市政府发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符合条件的来沪创业、就业人员均可通过申请以获得上海户籍。 按照规定,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一)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二)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三)持证期间依法在本市缴纳所得税;(四)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五)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办法》同时规定,持证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优先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一)在本市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或在本市被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的,可不受持证及参保年限的限制;(二)在本市远郊地区的教育、卫生等岗位工作满5年的,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三)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或者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业中级技术、技能或管理岗位年均薪酬收入水平的,技术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四)按个人在本市直接投资(或投资份额)计算,最近连续三个纳税年度内累计缴纳总额及每年最低缴纳额达到本市规定标准的,或者连续3年聘用本市员工人数达到规定标准的,相关投资和创业人才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满足以上条件者,需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的,可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取并填写《居住证持有人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由用人单位负责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同时提交下列材料:(一)有效身份证明和《居住证持有人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二)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的证明;(三)本市区、县以上税务机关出具的个人所得税或企业纳税完税证明;(四)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明及相关聘用(劳动)合同证明;(五)现居住地计划生育证明及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六)本人的或者同意接受落户的单位、亲属的房屋所有权证或者租用公房凭证;(七)相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按照规定条件对申办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将出具《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办理本市常住户口通知书》;持证人员凭《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办理本市常住户口通知书》和本市公安部门出具的《准予迁入证明》及相关证明办理迁移落户手续。持证人员的配偶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同时申请办理本市常住户口,不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现有投靠落户政策办理。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不能只能与上海户口的配偶结婚或者通过人才引进,后者很难

不可以的落户口的。人才引进落户制度在今年到明年初也要拒绝接受申请了。只能拥有暂住证,连买房子都不可以落户口的现在。

又名沈雅涵怪老头,糟老头一枚

谢谢邀请, 估计题主问的是如何致富(致富思维)-----就是如何从“穷人”过渡到“富人”的思维,而非是穷人有富人思维

,不是仅仅通过学习、听课就可以得到的

要打入潜意识,并形成本能与习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后户口还在上海交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