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信仰

苹果/安卓/wp
积分 97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9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代码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普通人应该追问: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会得到什么实惠
现在人们似乎都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信众众多,从位居高位者到普通民众,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思想和行为的指南。
人有信仰是好事,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尤其是无权无位的底层民众来说,信仰马克思主义,还需要让他们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信仰马克思主义会给我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人作为依赖外在的物质资源维持其生命延续的物种,他活在世上,首先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能拥有维持其生命延续的手段和条件。这些手段不仅包括外在的物质资源,也包括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当一个人拥有充裕的物质资源,并拥有良好的心态时,这个人才能比较顺利地生活下去。
自然,信仰,如果要使一个人信仰某种主义或者理论,那么,这种信仰也应该满足以上的条件,即,它能够帮助信仰他的人,获得延续其生命的手段和条件,该信仰行为,能给予信仰者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假如,一种信仰的信仰者,在信仰该种主义,比如,信仰马克思主义时,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甚至还会因为信仰该理论而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损害,自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所谓的信仰者是不会坚定其信仰的,是最终会背弃该信仰的。
普通民众,尤其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民众,他们的信仰马克思主义,自然会考虑这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就是:作为普通的马克思主义信众该不该因为信仰得实惠!考虑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这些人鼠目寸光,不是因为这些人道德水平低下,更不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没有文化,而是他们只是是实实在在的人,是人,都会考虑利益问题,都会考虑付出和回报的关系问题,是人,都会考虑如何自利自营的问题,是人,都会考虑我做这件事是否值得问题。只要是人,都会考虑,我的信仰,是否会给我带来实惠的问题,不是很有一些人通过信仰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和实惠了吗? 既然已经有人通过信仰为自己牟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那些社会底层的民众考虑一下这样的问题,有何不妥,有何不可? 难道,在信仰问题上,也要搞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把戏?
说到底,信仰只是个思想问题,是个观念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才会在实践中体现出信仰的力量。凡是真心信仰的,在实践中才会扎扎实实地去做,凡是在信仰问题上虚情假意的,在实践中,必然是懈怠和延宕,即使表面上风风火火、热火朝天,那也是一级骗一级制造出来的假象。
既然信仰说到底是个思想问题,如此,说什么现在什么什么主义已经成为了大众的普遍信仰,有可能就是欺骗人的话。不论外在环境多么严苛,人的思想走到哪里都是自由的,尽管他的嘴不自由,他的行动不自由,但是,他的思想永远是自由的,在他的嘴不自由、行动不自由的时候,他就会说谎,他就会骗人,为了生存,他可以欺骗那些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人。在信仰问题上更是如此,在他对外在环境无能为力的情形下,他对某种理论思想上不信,但他在嘴上说他信,他用嘴骗人,他用嘴骗那些强迫他信仰什么主义什么理论的人,他的欺骗的目的无非一个,就是能让自己较为顺利的平安的活下去,这是人活着的目的之一!而这就是正义的欺骗!
霍布斯在《利维坦》第三十七章《论奇迹和它的用处》中说:“由于思想是自由的,一个人在内心里始终有自由根据他自己对号称为奇迹的行为,在其使人相信时,根据他对于那些自称能行奇迹或支持奇迹的人会产生什么好处,来决定相信与否,并根据这一点来推测这些事情究竟是奇迹还是谎骗”。
霍布斯的话,本身就是用在信仰问题上的,他谈的是人们对于奇迹的相信与否,我们把霍布斯话语中的“奇迹”一词换为“马克思主义”,并稍加改动,这句话就变成了这样:“由于思想是自由的,一个人在内心里始终有自由根据他自己对号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其使人相信时,根据他对于那些自称能实践马克思主义或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会产生什么好处,来决定相信与否,并根据这一点来推测马克思主义究竟是真理还是谎骗”。
于是,对于普通的马克思主义信众,信仰马克思主义该不该得实惠的问题,有可能还会在思想上引起他们的另外的一个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疑问,就是,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还是谎骗!
人有信仰是好事,人在有信仰的同时,切实地询问一下自己,信仰一种理论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普通人该不该追问: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会得到什么实惠?自然是的确应该的事情!只有每个人都做这样的质问,我看,就不会有什么虚假的东西能蒙骗大众了。那种“忽悠一大批,幸福一小撮”的所谓真理或者理论,就会迅速地破产了!
因此,凡是斥责普通大众,说他们的信仰不坚定,并告诫他们说,信仰是无条件的,是不计较个人的利益的,是应该对某种理论言听计从绝对信服的,是不应该去询问信仰它会给我个人带来什么好处的,凡是这样做的人,都是利用信仰在欺骗他人!
利用信仰在欺骗他人的人很是担心,一旦普通大众要去追问信仰某种理论的好处和实惠问题,最终,民众自然要去追问被信仰的理论是真理还是谎骗的问题! 而区分被信仰的理论是真理还是谎骗,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在大家都信仰某种理论的情形下,是大家都得到了实惠 ,还是只有一小撮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那么什么是真理呢?真理就是那些能给大众、给每个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的理论!比如自由主义理论,似乎就是真理!
于是,我又想到,所谓的自信,有时候,其实,就是自欺!不仅欺骗自己,还欺骗他人!而即使已经知道他人不好欺骗了,还可以用自谎言来麻醉和安慰一下自己的心灵!
草作于日下午&&于从吾庐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总评分:&经验 + 100&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1&
有思想。说的极是。顶楼主。
呸!自己编,自己说,自己演,啥求意思?!
xinchuzu 发表于
呸!自己编,自己说,自己演,啥求意思?!自己编,自己说,自己演,就这个求意思!你能把娃咋!
自然学派掌门
比如自由主义理论,似乎就是真理!
----------
自由主义早在大萧条的时候就破产了。
& && & 孟子在追问:楼主,你什么时候能改名啊
jmszls 发表于
孟子在追问:楼主,你什么时候能改名啊管的宽
他活在世上,首先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能拥有维持其生命延续的手段和条件。这些手段不仅包括外在的物质资源,也包括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
——————————————————————————————————
问题的提法,似乎有点偏。
结合实际来说:读过初中的人大概都知道,马克思理论部是你能不能信仰的问题,而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学生又能怎样?
所以在中国,(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项目,而是一个能否混口吃饭的问题。
在这种“谋生的绝对必要性”面前,中学生都只能信仰马克思主义。
从这之中,产生了千千万万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普通人。
要求这些普通人能够在学术上认清马克思理论的谬误所在,比登天还难啊!
审核回复,怎么那么令人讨厌呢?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当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浅析
日 15: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倩倩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是引领党和民族前进的旗帜。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不少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在高校教育中、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群体自身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并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赵倩倩,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众所周知,我国的主流文化中是缺乏宗教信仰传统的,这与西方某些国家以宗教信仰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民族国家前进向上的传统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每个个体的安身立命到整个社会集体的团结奋斗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当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工作是高校和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大学生在高校的生活学习时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的有效时期。在此期间,确保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认同是必要的,要让大学生群体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品味到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探索到马克思主义留下的“解放”道路。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后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的确保大学生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本文将对当下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作出一些探讨,希望能带给当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一些启迪。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    (一)关于信仰  一个人是否有所信仰,关系到自身的思想高度和精神状态;一个社会是否有共同信仰,关系到社会整体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让个体社会成员在集体利益面前放弃个人利益,可以使整个社会蓬勃生机地运转。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对人生有限性的观念上的超越,可以说是对现实存在的超越。《辞海》中是这样定义信仰的,人们“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信仰虽然是超现实性的,立足点却是当下的实际生活实践,又高于实际生活实践,表现为对未来生存发展方向的理想把握。学界通常将信仰概括为,“主体源于实际生活实践而对某种对象(理论、价值或神灵化的神灵等)的极度信服,并视之为具有终极价值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强烈情感和思想倾向”。①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从整个社会来说,它所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从每个社会个体来说,它所追求的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为人们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是绝大多数人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而绝大多数的宗教信仰,以承认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和实体存在为前提,并且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和实体可以主宰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使宗教信仰者对被信仰对象产生由衷的敬畏之情。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进行了一系列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壮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市场经济负面效益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的诱引,还有一些发展中带来的问题致使的思虑,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出对马克思理论的逆反心理,甚至批判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言行,排斥马克思主义信仰,大肆鼓吹“无信仰时代”、“后信仰时代”。主张丢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忘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旗帜引领我们克服困难的历史,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偏向的。    二、当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是思想意识形态的范畴,受复杂多样的社会存在的制约。同时,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在信仰方面是比较易变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方面是不稳定也不成熟的。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既具有社会环境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大学生群体主观方面的因素。对于当下大学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把握可以从学校、社会、大学生群体自身三个层面入手。  (一)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预想效果  高校的课堂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教育的主阵地,但是这块主阵地的功效并不乐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处精华,它可以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知识体系基础,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基本理论认知,扩宽知识视野。但是在课堂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只是变成了千篇一律的说教内容,教师在讲台讲,学生被动的在形式上接受。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抱有很大的厌学抵触情绪,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在某些专业特别是一些理工类的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甚至变成了循环往复的演示,理论教育毫无实效性,更不用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当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走下课堂,以诸如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实践活动展开时,成效通常也是甚微的。许多同学不是自愿参与到活动中,而是抱着一种从众心理,将这些活动娱乐化,并不能领会到其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教育的良苦用心。  2.高校中的部分两课教师本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就不足,缺乏应有的政治素质  一些“两课”教师自身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高,有些不是科班出身而处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只是拟补候缺,缺乏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研究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甚者某些教师本身的价值信仰就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工作本身就缺乏兴趣。再加上有的教育形式呆板,没有生动形象的理论讲演过程,内容空洞,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客观上大大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也随之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若教育者本身都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清楚,更不用说让学生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在学生中间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3.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材没有及时作出调整,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需要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满足当下教育的需要。教材方面的不合时宜突出表现在有些内容陈旧老化,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或者当下的热点理论没有与时俱进的新增进去,缺乏时代性、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教材富于理想性、脱离实际,给学生带来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不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造成了空洞的说教。某些教材内容的陈旧、某些事例论据的不合时宜,致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缺乏  (二)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不良影响。  1.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思想逐渐出现多元化倾向,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日趋明显。每个人都在努力的争做合格强势的市场主体,这使每个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同时,市场经济讲求竞争、效率、实用,会诱发恶性竞争、道德诚信问题的出现。社会上种种丑恶现在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使大学生群体特别是非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群体将症结归结到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的身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冲击着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冲击着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对外开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受传统的封闭的计划经济束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较为单一,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也较认同。改革开放之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市场经验,同时,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学生群体真正的视野被打开了,很多大学生好像才真正的看到了世界。当大学生群体接触到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容易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盲目的跟从西方的思想文化。  3.互联网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  当下大学生学习生活跟网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已变成最普遍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方便快捷、信息海量,是大学生群体认识世界、索取学习材料的绝佳工具。但是,网络是包罗万象的,涵盖着好的东西,例如对真善美的阐发,也不乏坏的成分,例如色情、暴力还有社会众多的丑恶现象。网络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对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某些抨击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言论,冲击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某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识和了解本来就比较肤浅,对经典文本也没有系统的把握,某些人胡乱的断章取义、混淆视听,这样一来,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定受到冲击。  (三)大学生群体自身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  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持轻视的态度  这一部分学生从来不愿正视马克思主义,倡导“无信仰主义”,在课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课后的组织活动中总是心不在焉、毫无兴趣,他们不但忽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构建,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愿意有丝毫的了解。这一部分学生排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他们是无益的,将其视为“大清洗”、“洗脑”,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导向视为“夸夸其谈”、“大话”、“空话”。虽然这种情况有些不尽人意,但是却真实存在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紧迫性、危机性。  2.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不愿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总是试图主动审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非常久远,他们生活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年代,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对于当下大学生来说,这已非常久远,他们很难体会到早期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性,对于马克思主义也是半信半疑的。而现在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比较曲折,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展开,社会主义也没有打败资本主义。大学生看不到现实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怀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会如期而至。总之,大学生群体总会审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会在短期内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部分大学生本身是某种宗教信仰者,很难再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公民都可以信仰宗教,宗教信仰者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是一律平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也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的。除了少数民族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肯定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肯定宗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文化活动。部分信教学生将宗教作为摆脱痛苦和烦恼的工具,熟读宗教教义,参与宗教活动。具有宗教信仰习惯的大学生群体,精神空间的大部分被宗教教义占据着,当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时,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宗教的唯心主义必会相冲突,这就使得具有宗教信仰习惯的大学生很难建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解决当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需要做出的努力  1.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落到实处  要让大学生们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偏见,让大学生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使人终身受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启迪和增长人生智慧,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学校的信仰教育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理论的实际思考。要让大学生认清马克思主义科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哲学方法对专业课学习的引导和帮助作用,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偏见,让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人类解放事业的不懈追求,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幸福与人民群众幸福之间的关系,从现实层面上引发学生思考,循序渐进的构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两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能力  要树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两课教师首先就要努力成为完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所以两课教师要不断自省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中去,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一些社会事件和社会言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帮助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者特有的眼光和能力,使大学生群体能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学生主动靠近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材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材注入时代气息  要坚决抵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说教,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普遍规律来说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任何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成长的漫长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这样才会使马克思主义富有理论魅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把吸引大学生眼球的时事热点、贴近生活的国内政策等等作为论据,教师在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也要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服教育,这样才会让大学生信服,主动学习。  (二)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环境。  1.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  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式才有三十多年的发育期,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随着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等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各项市场规则的完备,政府宏观调控的健全,市场经济必定成为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经济形式。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备的过程,中国的市场经济也是如此。大学生要看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的辉煌成就,要相信发展中的问题必定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归咎于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的责任。  2.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更要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1978年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随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演变、与时俱进,当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是全党全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下的生命力所在。面对外来思潮、西方生活方式的注入,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我们要更加注重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念,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判断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明确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  3.净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网络环境,创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平台  网络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交流沟通工具,也是宣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平台,每个网民都要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付出自己的一份责任。要严厉打击抨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坚决抵制网上的不文明行为,揭露别有用心者的不良论调和虚假信息,形成一股拥有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信念的舆论力量。总之,网络传播工具要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信念的阵地,透过网络的作用,要使更多的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普遍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大学生群体自身在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应该做出的努力  1.大学生群体要端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态度  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设置对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是必要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系列课程是众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升华,也提供最基础的方法论指导。大学生群体不能一味逃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和意识形态,要努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盲目崇拜和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只有态度端正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堂和课外实践中,大学生才能主动体验到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智慧,深入理解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积极热情的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2.大学生群体要学会唯物辩证的看待社会历史进程  理想的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从典型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形态中推出的,是替代资本主义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而我国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业国的基础上建立的,与理想的社会主义形态之间肯定会有很大差距。面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缺陷,最明智的做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建设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如果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迷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是历史的倒退。作为精英群体的大学生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唯物辩证的看待历史进程。  3.大学生要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所认知  对于大学生信仰宗教这一现象,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心慌意乱,而是要在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习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大学生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清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规律,自觉抵制宗教的渗透作用,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要防止反动分子利用宗教活动的幌子对自己进行煽动诱骗,要看清合法的宗教活动与非法的宗教活动的区别,要使自己的宗教活动与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结合起来。宗教自身有个发生、消亡的过程,不可以用行政命令强行禁止,只能引导其与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知,帮助了大学生看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差别,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注释:  ①黄明理,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年09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孔建会)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要有什么信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