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消失 电影稀薄,陨星坠落,看得见太空,之后缺口补上,为何一定要补上呢?从这里看到太空不好吗?

[转载]陨石:神秘的宇宙来客
陨石大全,很好。科学发展了‘自然科学’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取向,陨有天象。好文章是因当被转摘的。&
陨石:神秘的宇宙来客&&
&&&&宇宙中充满着神奇和奥秘,陨石就是这其中的奥秘之一。来自地球以外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石头被称为“陨石”。在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有关陨石美丽的传说,当今这些陨石在科技界也曾引起纷纷扬扬的议论……
陨石是怎样形成的,至今还不清楚。这些神秘的宇宙来客,从太空中坠落下来,在宇宙空间燃烧、发光、爆炸、放热,在空气中形成陨石,坠落下来与地球猛烈地撞击、留下了它们的痕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陨石的国家之一。早在石器时代就发现了陨石,只是当时不称为陨石。古时称陨石为“陨星”。所谓陨星是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燃毁,部分地掉在地面上。所以古代也有称之为流星石”的。现代科学根据陨石化学成分的不同,将陨石划分为三大类:铁陨石,主要成分为铁、镍金属;石铁陨石,主要成分为铁、镍金属及硅酸盐;石陨石,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铁陨石在非洲的纳米比亚,重60吨,主要矿物为:铁、镍金属。在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青沟县境内银牛沟发现的铁陨石,在我国当数第一,重约30吨。其主要矿物成为为:铁纹石,镍纹石,含铁88.6%,含镍9.27%。其他微量元素主要是硅酸盐。
1996年在吉林降下的陨石雨中,降下了一块重1770公斤的石陨石,称为世界石陨石之王。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橄榄石,还有微量的铁纹石、镍纹石、吉林石陨石是我国最近发现的一次陨石。
陨石从宇宙空间坠落、燃烧、爆炸后与地球撞击。与地球相比,陨石显得太渺小了,被地球撞得粉身碎骨。陨石砸入地球表面,形成陨石坑。陨石一般呈不规则形状。埋在陨石坑下的陨石多呈不规则锥形,表面的融蚀坑、融蚀沟很明显。
地球在宇宙中不停地运动。地壳表面不停地发生着变化,随着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陨石坑发生着变化。由于陨石的硬度比花岗岩还硬,抗风化作用能力很强,自然风化非常缓慢,因此当陨石坑消失后,陨石就露了出来。沈阳有的陨石就是这样露出地面、形成陨石怪山的。沈阳陨石是距今19亿年前坠落的,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陨石中最古老的。观看陨石,仿佛邀游宇宙太空,到达你梦想的星辰;用手摸一下陨石,仿佛你从天上摘下一颗星。陨石是来自天外的无价之宝,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外天体的物质结构及其形成,揭示宇宙物质结构和太阳系早期形成的奥秘。
(二)陨石怎样来到地球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每年大约有500块陨石作为天外来客来到地球表面。其中,大部分落到海洋里,大约有150块落在陆地上。陨石落在陆地上的情景是多种多样的,陨石的成分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陨石以其独特
的科学价值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关注。通常,陨石被认为是环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行星彼此碰撞、破裂而形成的碎块。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一线亮光划过夜空,瞬间消失,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星;它们都是弥漫在宇宙空间中的星际尘埃,如果被地球的引力捕获,吸向地球,便形成陨星;当它们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地球浓密的大气圈时,大多数陨星与大气发生摩擦、生热、发光而汽化,但仍有一部分残留下来落到地表,成为陨石。大多数陨石是行星最外层破碎而形成的石质陨石。来自行星核部的铁陨石相对较少。
  陨石坠落到地球表面的情景是很壮观的,这里介绍几次比较典型的陨石降落过程的报道:
  日下午3点时分,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市北部降落了历史上罕见的一场陨石雨。这场陨石雨涉及范围达几百平方公里,散落在有十多万人口的居住区,成为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陨石雨。根据观察的资料,这个大陨石进入大气圈之后,表面产生大约;的高温,周围空气的温度甚至高达2;,因而使陨石看上去像一个光彩夺目的火球,随即在高空破裂,崩解碎块,坠落如雨。我国科学家在现场收集到200多块陨石标本,总重2吨以上,其中最大的陨石总重量为1170公斤,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石质陨石。
  日,加拿大北部人烟稀少的塔吉斯湖上空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一块重约40万磅的陨石从太空冲入地球,然后爆炸成500多块碎块,散落在冰冻的湖面上。因为陨石本身的余热溶化冰雪,而使这些碎块埋在
冰雪中,成为世界上难得的没有受到外部污染和空气温度影响的陨石。
  近代历史上,最惊人的陨石坠落事件是通古斯事件,1908年的一天夜里,在前苏联西伯利亚一个名叫通古斯的地方,在方圆800公里的范围内,都见到了火光;在100公里范围内,都听到了轰隆巨响;在50公里范围内,高大树木全部被烧毁。很多人推测这次事件与陨石坠落有关,但奇怪的是至今没有找到陨石碎块。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通古斯之谜”,吸引了许多中外科学家前往这个地区进行考察和研究。
  陨石坑是天体撞击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体积大的陨石坠落到地表时,冲击地面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可以在地表形成火山口形状的陨石坑。这些环形山有时很难确定是火山活动造成的火山口,还是陨石冲击坑。利用深钻和地球物理勘测能提供陨石坑的证据。比如冲击变质的证据,表面陨石冲击的压力远远高于火山爆发所释放的压力;再如陨石坑没有火山根部的物质,可用深部资料把它们区分出来。印度德干高原暗色岩石中的洛纳尔环形山的起因问题大约争论了一个多世纪。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它是一个陨石冲击坑。直接证据是在这个环形山中发现冲击变质物质,特别是洛纳尔环形山的微角砾岩和玻璃球粒成分,与阿波罗月球探测获得的样品中有类似之处。
  陨石坑是冲击作用的产物,是研究瞬间超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物结构和相变十分理想的场所。比如破碎锥,它是由于陨石冲击产生强烈的应力波所造成的一种圆锥形的岩石碎片;还有氧化硅的高压形态-
柯石英和超石英,都是在陨石坠落高压冲击条件下形成的。
(三)陨石的命名
1、陨石是如何命名的?即陨石如何取得“合法身份”?
答:发现一块陨石,首先要给它确定身份,即陨石命名。程序如下:
首先,向其受理机构(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提交申报材料,内容包括:1)陨石发现或降落的情况描述(包括:时间、地点、大小、重量、数量和现象等)。2)基础分类。即要说明该陨石属于什么类型。3)拟申报的陨石名称。即给要申报的陨石取的名字,一般采用离发现地点最近的地区名来命名,如在沙漠或南极发现的陨石,一般以沙漠的名字,以及南极冰盖的名字来命名。其次,样品的捐赠。所申报的陨石,需拿出20克(或者总重量的20%)上交给国立研究机构保存。最后,由陨石命名委员会投票表决。
2、什么是陨石的“居地年龄”?
答:陨石降落后与被发现之间的时间间隔。由于陨石降落之前在外空间轨道运行时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各种宇宙成因核素,包括稳定和放射性核素。根据其中放射性核素(如10Be,14C,26Al,53Mn)
的衰变,可以测出陨石的居地年龄。沙漠陨石的居地年龄一般为几万年,并与不同地区的风化速率和地表稳定时间长短有关。
&3、什么是“降落型陨石”?
答: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即被发现的陨石被称为“降落型陨石”。
&4、什么是“发现型陨石”?
答:降落到地球表面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的陨石。绝大部分陨石发现于南极兰色冰盖表面和干旱沙漠地区,前者为南极陨石,后者为沙漠陨石,两者均属发现型陨石。
&5、发现陨石与降落陨石均是知道其陨落地区,不同之处是前者不知其陨落的时间而后者确知,仅此而已,为什么后者的价值却比前者大?
答:发现陨石与降落陨石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不知道其降落时间,而后者是有人目击其降落过程。这两类陨石的价值差异是存在的。这是因为降落陨石往往很快就快发现,样品新鲜,保存了其形成、演化、空间运行并受宇宙线辐射、以及陨落过程等最大限度的重要信息。相反,发现陨石一般不知道降落时间,有些甚至降落地表很长时间以后才被发现(如沙漠陨石可以长达几万年),因此不同程度受到风化和地球物质的污染。此外,一些陨石因在空中碎裂成数块甚至更多(如陨石雨),在目击其陨落的情况下,不难确认它们属于同一次陨石降落,但是,对于降落以后很久才被发现的陨石,有时判别比较困难。
&6、不用仪器,仅凭目测能否判断出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也就是说,此三种质地不同的陨石其表面是否有各自的特征?表面有丝状、条状、片状金属闪光体的陨石是否可定为铁陨石或石铁陨石?
答:不用仪器基本上能区分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它们的特征是整个陨石是由金属铁组成就是铁陨石,如由石质(硅酸盐矿物)和铁金属近对半组成则为石铁陨石,如铁质少于30%一般为石陨石。“表面有丝状、条状、片状金属闪光体的陨石”?根据描述可能不是陨石,更可能是地球上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判断是否为金属更可靠的是根据金属的延展性(用小刀或针在表面刻划,应留下亮痕,而不出现粉未),另外,磁性也是金属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对疑似陨石需要用专门的科学仪器来进行检测。
(四)陨石矿物&&
地球中有的矿物陨石中也有,但陨石中有的矿物地球中尚没发现。主要是宇宙漫漫,环境与地球相比有很大差别。目前有近30种矿物地球中没有发现。有五大类:1.单质及其类似物,如六方金刚石、氮铬矿、碳铁矿、陨氮钛矿等;2.硫化物及其类似硫化物,如硫铬矿、硫镁矿、硫钛铁矿、陨硫钙石等;3.氧化物,如镁铁钛矿、氧氮硅石;4.硅酸盐,如硅镁铬矿、碱硅镁石、宁静石、陨铁大隅石、陨钠镁大隅石;5.磷酸盐,如磷镁石、磷镁钠石、磷镁钙矿等。下面让我们看看它们的物理性质。
显微镜下的陨石矿物结构:
  1.六方金刚石,强热淬火可使结晶的石墨转变为六方金刚石。晶粒均呈细粒棱角状。因晶粒外层含有石墨
而呈现灰色。硬度接近于金刚石。密度3.51(计算值)。它属六方晶系。
  2.氮铬矿,属等轴晶系。粒状,颗料细小直径几个μm。硬度高。与闪锌矿伴生。
  3.巴磷铁矿,它属六方晶系。粒状,颗料小于1μm。白色者与铁纹石相似,浅蓝色者与陨磷铁镍类似。比
重6.92(计算值),在橄榄陨石中沿着陨磷铁镍石和陨硫铁间接触处产出。
  4.硫铬矿,它属单斜晶系。半自形粒状。灰色带褐。不透明。比重4.12(计算值)。产于铁陨石中。
  5.硫镁矿,等轴晶系。在球粒陨石中与镍铁矿、陨硫铁紧密连生。
  6.陨硫铬铁矿,等轴晶系。块状集合体,黑色,金属光泽。断口不平坦,性脆,无磁性。许多陨石中都含
有这种矿物。
  7.镁铁钛矿,斜方晶系。晶体呈斜方双锥。不透明。比重4.64(计算值)。来自阿波罗11号采回的月岩中
,镁铁钛矿产于细粒和玻基玄武岩呈细粒状,常具有钛铁矿的反应边,或在钛铁矿中呈残核,或完全为钛铁矿所
交代,这是在冷却过程中镁钛矿与熔体反应的结果。
  8.宁静矿,属六方晶系。晶体形态呈薄板条状。比重4.7(计算值)。近于不透明。月岩的玄武岩中,与晚
期结晶的陨硫铁、铁三斜辉石、方英石、碱性长石组合。
  9.三斜铁辉石,它属三斜晶系,粒状,黄色,硬度6,比重3.63-3.76。产于阿波罗11号自月面采集的岩石
标本中,这种岩石标本主要含单斜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的微晶辉长岩和辉绿岩。
  10.磷镁钠石,单斜晶系。细小颗粒状,块状集合体。浅琥珀色,透明,比重2.9-3.0。产于锐钛矿陨石的
金属相小洞穴中,与白磷钙石、镁磷钙钠石、钠长石、顽火辉石等伴生。
  11.磷镁钙矿,属单斜晶系。不规则粒状、细叶脉状、块状集合体。浅红色至琥珀色,比重3.15,硬度4-
5。在铁陨石中,沿裂隙的壁呈粒状产出,也有细脉穿插橄榄石。
(五)月球陨石中发现新矿物:&
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在一块来自月球的陨石中发现了一种由铁和硅组成的新型矿物。
科学家在对一块2000年坠落在阿曼的陨石进行分析时发现了这种新的矿物质,而类似构成的矿物地球上迄今还没有发现过。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布鲁斯&哈普克早在30年前就曾预言,月球表面会发生导致新矿物形成的风化。科学家们由此根据他的姓氏将新矿物命名为“哈普克石(hapkeite)”。地球表面会在水、氧等作用下发生风化,形成土壤。但对于月球和水星等没有类似地球大气层的天体来说,其表面风化则遵循着不同机制。各种陨石的撞击,以及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粒子等引发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据认为是导致月球等表面风化的主要原因。
一些高速运动的微小陨石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往往被焚毁殆尽。由于月球上不存在大气层,因此微小陨石会直接撞击到月球表面。撞击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使陨石中的金属熔化和蒸发,而后再以小珠形式重新沉积在岩石碎块上,新发现的矿物可能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美国田纳西大学的阿南德和他的同事在报告中说,当以2份铁和1份硅的比例沉积铁和硅时,产生了“哈普克石”。发现表明,太空环境可以制造出地球上见不到的物质。
(六)也许根本不存在月球陨石及火星陨石&
以前北京各报刊登了一条消息,称“中国科考队在南极获得月球陨石”,前两年还报道过获得“火星陨石”的消息,这类消息是否真实居然无人怀疑。该消息有两大错误:第一:地球上的陨石都来自彗星残骸,而非其它星球。第二:所有星球具有相同结构,地球及其它星球上大多数都有闪长岩,并非月球特产。
在《也说彗星》中提到冰石混合体的小行星在向太阳的进动中成为彗星,在环绕太阳运动中冰雪逐渐消融,当其密度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依重力规律就近坠落于太阳或某个行星,成为陨星,地球上的陨石和陨石坑都
是这样形成的,其它星球也是如此。由于较大的天体有较强的引力它会吸引小天体,但小天体是否坠落于其上,还要看小天体密度变化有没有达到引力规律要求,制造耸人听闻的小行星撞地球的神话的人不知道靠近地球并不等于要撞地球。太阳的引力大不大,所有的彗星都飞向太阳,却大多绕其而过,这里是引力规律在起作用,是重力场在起作用。例如陨冰的说法世界科学界普遍都不相信,因为密度小的物体达不到进入地球重力场的要求。整个宇宙在总能量守恒的同时,分能量是不均衡分布的,因而形成真空和各个天体,星系及其以下层级系统天体按重力场能级规律分布,每一系统都有自己的界度,不能僭越。一个天体为什么只能围绕系统中心运行,而不会向其它方向运动,是为能级系统所规定,所谓引力平衡就是重力平衡,重力变化是天体运动的原因,那些星球及星系相互吞并的神话均违背重力场规定。地球上的水和空气不会一下子散失到宇宙中,是因重力作用的存在,水星上没有水和空气也是由于重力场所决定。人站立在地面上,不管地球怎样运动,人都不会掉到太空中去,因为重力指向质心。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传说以及宇宙速度的规定告诉我们要想克服引力必须有极高的运动速度,一块岩石无论大小,都不可能轻易跑到宇宙空间去,即使彗核残骸对地面的撞击也不足以使岩石飞溅到太空中。在没有能量作为持续动力的情况下,认为一块岩石可以脱离地球、火星或月球的引力自由运动的神话是出于对引力的无知。
另外,关于UFO外星人的说法,太阳系内仅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而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也超过4光年,这是任何高级生命都难以逾越的距离。那些超光速旅行的梦呓都违背相对论真理,不符合自然逻辑。一个观测事实摆在那里,可以有N种解释,哪种说法科学,主要看谁的说法符合自然逻辑。哥白尼之前,人们都相信地心说,是哥白尼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找到了真正的自然联系,找到了合乎自然逻辑的解释。一个结论是否科学,需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数学计算仅为此二者服务。让人忧虑的是现代人大都忽略逻辑证明,以为逻辑就是语言逻辑、形式逻辑,根本不知它是指普遍共性和这一共性所规定的自然秩序,黑格尔为什么把自己的辩证哲学称为逻辑学,连马克思也未理解,这个问题我将有专文论述,此处仅先点及。
从大一统观来说,一切天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只是因为在重力场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大小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特征。例如水星处于靠近太阳的重力区,其个头较小,就只具有相当于地球的核、幔系统,密度在诸行星中也最大(现在通行的地球密度未计算大气层不准,如加大气层,假定为1000km厚度,地球密度应为4.4)。月球虽然小(平均半径
1738.2km),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小地球,按比例缩小即可(小星球的核比较小)。欧阳自远院士认为判定陨石是否来自月球,主要依据是陨石熔壳内的石质。白色角砾是斜长岩的成分,月球上的岩石主要是斜长岩和玄武岩两类,但并不能据此就认定该陨石就来自月球,它只说明各天体有共性,有相同的成分。斜长岩和玄武岩也是组成地壳和其它星球壳的主要岩石成分,冰石混合体的小行星的核也是这些成分,所以冰雪消融后的彗核就近坠入地球大气层变成流星或火流星时仍保持着这些成分。碳质陨石、无球粒陨石、球粒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铁镍陨石等区分说明它们的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更靠近天体质心,并不说明它们来自不同星球。一切陨石(包括陨铁)都是彗星残骸,彗星在恒星系内大幅运动,使它成为了解引力作用的最佳观测对象,陨石又是解彗星的最好手段。几年前的兰州火流星发生,曾有科学家建议考察测试可疑落点及红古区贾氏农民手中的陨石的放射性,以验证中微子核的存在,可惜未得重视。
爱因斯坦以引力重力同一律即等效原理作为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一般人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例如天体光谱的红移。引力作用或说重力作用是一切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运动等同于引力变化,红移的两个原因
——运动红移和引力红移就得到同一。许多人认为类星体红移量大是超光速,还标榜自己是相对论的拥护者,真不知爱因斯坦要作何感想。从相对论出发看问题,只有引力红移才是对类星体的正确解释。人们可能对类星体巨大的引力感到惊讶,如果你知道类星体的前身就是黑洞,它就是人们所说的“白洞”就不会感到惊奇了。引力之谜乃是这个世界隐藏最深的秘密,月球陨石说背离了引力规律,它需要拿出更多的根据来证明自己。
(七)陨石的商业价值&&
当陨石成为商品,陨石交易自然也成为一个行业。全世界有许多从事陨石收集、交易的陨石收集者。他们收集陨石的最初动力就是陨石的价格。目前,全世界共收集到3万多块陨石,因为数量非常稀少,陨石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被炒得很高:普通样品的价格是每克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但因为火星陨石、月球陨石比较稀有,全世界也不过各发现30多块,每克的价格高达数千美元,远远超过了黄金的价格。
& 陨石交易的平台就是互联网。陨石收集者建立了许多关于陨石交易的网站。这些网站大都详细介绍了如何寻找、搜集陨石,如何判断陨石的好坏、陨石的价格,以及发现陨石后如何与他们联系等。但是,有关陨石交易的合法性正受到越来越多质疑和关注。
西北非陨石就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西北非陨石是来历不清的北非陨石的统称,被国际陨石学会命名为NWA。
早在1989年,一支由瑞士和德国联合的科学考察队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一个陨石富集区。这一地区位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之间,陨石的密集程度之高,令人难以置信,在整个撒哈拉沙漠都非常少见。这支考察队收集到了大量的陨石。他们把这些陨石送到德国的实验室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这些陨石大都为球粒陨石,其中有一颗珍贵的火星陨石。这是人类在南极洲之外收集到的第一颗火星陨石。这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这些陨石的一部分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收藏,其余部分则进入了陨石交易市场。这一事件激起了收集北非陨石的热潮。之后不久,美国的一些陨石收集者赶到北非的摩洛哥,在撒哈拉沙漠边上的城镇长期驻留下来。他们用现金收购来往于国界间的走私贩手中的陨石,这使得走私陨石的活动越来越猖獗。许多走私贩常年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间的茫茫沙漠中来回穿行、搜寻陨石,再把它倒卖给来自世界各地的陨石收集者。
按照陨石命名的惯例,一颗新发现的陨石往往会以与坠落地或发现地相关的地名命名,这个地名一般在地图上都会有明确的标识。为了掩盖非法来源,陨石走私贩和陨石收集者一致宣称他们用于交易的陨石都来自摩洛哥,并编造出许多子虚乌有的地名,如:阿格尔特、阿奥菲斯,萨马拉等,这些地名连同陨石和虚假的陨石证明文件一道,在陨石市场上到处流传。实际上,几乎全部的“摩洛哥”陨石都来自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摩洛哥是个山地国家,找到陨石的概率非常小,“摩洛哥”陨石只是一个幌子。
国际陨石学会作为专门为陨石定名的机构,针对
“摩洛哥陨石”信息虚假的情况,把所有来路不清的北非陨石都命名NWA,编号规则为NWA
xxxx,国际陨石协会警告陨石收集者收集NWA陨石具有风险,应小心从事。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边境常有武装分子结伙出没,他们绑架人质、杀害游客、参与陨石走私,以获取活动资金。这使NWA更沾染了一份血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气层//流星//流星雨//陨石//极光
我的图书馆
大气层//流星//流星雨//陨石//极光
&&& 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氡气)和。大气层的空气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中间层、暖层和,再上面就是了。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这一层的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所组成。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和。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照射,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电离层对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和等。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叫做“对流层”。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占大气层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
  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又称“同温层”。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气,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的袭击。
  平流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85公里,叫做“中间层”。中间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热层”。在这两层内,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人类还借助于热层,实现短波无线电通信,使远隔重洋的人们相互沟通信息,因为热层的大气因受太阳辐射,温度较高,气体分子或原子大量电离,复合机率又少,形成电离层,能导电,反射无线电短波。
  又名电离层,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暖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300公里高度时,气温可达1000℃以上,像铅、锌、锡、锑、镁、钙、铝、银等金属,在这里也会被熔化掉。本层之所以有高温,主要是因为所有的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都被暖层气体所吸收。暖层中的氮(N2)、氧(O2)和氧原子(O)气体成分,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也把暖层称作“电离层”。其中100~120公里间的E层和200~400公里间的F层,以及介于中间层和暖层之间,只在白天出现,高度大致为80公里的D层,电离程度都较强烈。电离层的存在,对反射无线电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远方之所以能收到无线电波的短波通讯信号,就是和大气层有此电离层有关。
  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大气层有多厚,这的确是一个很吸引人的问题。人类经过不懈地探索和追求,对大气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整个大气层可以分成几个层。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天文】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1]。它们飞入,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如果没有燃尽就是陨星)。通常所说的流星指这种短时间发光的流星体。俗称贼星。大约92.8% 的流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 是铁和镍,其他的流星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原是围绕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几种。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
  流星 内除了太阳、及其、、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发生剧烈摩擦而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迅速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铁质的叫。
  流星来源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
  流星的来源 其实每一次的流星雨并不是象表面那样,流星看起来好看,其实流星是一颗离地球较大的陨石所释放出来的尘埃,其间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点的石块,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磁场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效果就象拿一块干燥带点湿润的泥土,对某一物体投掷过去,控制好速度,最先接近物体的是泥土上的灰尘,其次是这块泥土本身.
  火流星看上去非常明亮,像条闪闪发光的巨大火龙,发着“沙沙”的响声,有时还有爆炸声。有的火流星甚至在白天也能看到。火流星的出现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质量大于几百克),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后,在它穿过的路径上,会留下云雾状的长带,称为“流星余迹”;有些余迹消失得很快,有的则可存在几秒钟到几分钟,甚至长达几十分钟。
  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暴”。
  流星雨的发现和历史记载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我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我国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而流星雨出现时的情景,从古记录上看来,也令人难以忘怀。请看: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通常为陨石或陨铁或者其他金属类石头,这一事实,我国也有记载。《·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流星雨时间表
  流星雨名称:象限仪座流星群(Quadrantids )
  彗星母体:2003 EH1
  辐射点:
(Bootes)
  预计出现日期:3日-4日
  概况描述:每小时流量大约为40颗,颜色为蓝色,速度较快(大约每秒40公里左右),亮度较高的可能会划过半边天空,有一小部分甚至会在天空中留下划过的轨道尘迹。有明显的峰值,一般仅持续一小时左右。
  流星雨名称:
流星群(Lyrids)
  彗星母体:C/Thatcher
  辐射点:天琴座(Lyra)
  预计出现日期:21日-22日
  概况描述:明亮而迅速(大约每秒48公里左右),会在天空留下划过的轨道痕迹,几秒钟后才会消退。
  流星雨名称:Eta流星群(Eta Aquarids)
  彗星母体:1C/Halley
  辐射点: 宝瓶座 Eta(Aquarius Eta)
  预计出现日期:5日-6日
  概况描述:流星密度较高,但流量不是很稳定(最低仅数十颗,最高可能达每小时上百颗)。赤道和南半球可在天亮前几个小时内观测到,北方不利于观测。很多群内流星会在天空留下很长的轨道痕迹。
  流星雨名称: 天琴座 流星群(Lyrids)
  彗星母体:C/Thatcher
  辐射点:天琴座(Lyra)
  预计出现日期:14日-16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低,即使在峰值时,每小时流量也仅有10颗左右。观测时需要耐心。
  流星雨名称:宝瓶座Delta流星群(Delta Aquarids)
  慧星母体:1C/Halley
  辐射点: 宝瓶座 Delta(Aquarius Delta)
  预计出现日期:28日-29日
  概况描述:峰值时20颗左右,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速度中等,约40公里左右。
  流星雨名称:流星群(Capricornids )
  慧星母体:尚未确定
  辐射点: 摩羯座 (Capricornids )
  预计出现日期:29日-30日
  概况描述:峰值时15颗左右,火流星比例较大,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速度较慢,仅25公里左右。观测高度较低。
  流星雨名称:英仙座流星群(Perseids )
  慧星母体:109P/Swift-Tuttle
  辐射点: 英仙座 (Perseus)
  预计出现日期:12日-13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高,峰值每小时流量约60颗左右。亮度较低,观测时需要耐心。
  流星雨名称:流星群(Draconids )
  慧星母体:21P/Giacobini-Zinner
  辐射点: 英仙座 (Perseus)
  预计出现日期:12日-13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低,每小时流量仅10颗左右。
  流星雨名称:流星群(Orionids )
  慧星母体:1P/Halley
  辐射点: 猎户座 (Oruon)
  预计出现日期:21日-22日
  概况描述: 猎户座流星雨 每小时流量20颗左右,颜色呈黄色或绿色,速度较快,约每秒66公里。有火流星出现。
  流星雨名称:流星群(Leonids )
  慧星母体: 55P/Tempel-Tuttle
  辐射点: 狮子座 (Leo)
  预计出现日期:17日-18日
  概况描述: 狮子座流星雨 33年出现一次流量高峰,峰期每小时流量可上百颗。下一次峰期约在三十年以后,虽然不是峰期,但仍然可以看一些零星的流星划过天空。
  流星雨名称:流星群(Geminids )
  母体: 3200 Phaethon(行星)
  辐射点: 双子座 (Gemini)
  预计出现日期:13日-14日
  概况描述:一年中最为稳定、最为炫丽多彩的流星雨,其中白色大约为65%、黄色26,其它的为呈蓝色、红色和绿色。 双子座流星雨 是唯一一个非慧星母体的流星雨,其母体是小行星 3200 Phaethon。峰值时每小时流量可上百颗。
  流星雨
  正式名称:小熊座流星雨 Ursids (URS)
  活动时间:12月17-26日
  极大时间:12月22/23日
  极大流量(ZHR):10
  r值:3.0
  平均速度(无引力影响):33km/s
  极大中心:赤经348度 赤纬+75度
  北纬20度(南宁、广州、海口):全夜可观测,清晨最好。
  北纬30度(拉萨、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全夜可观测,清晨最好。
  北纬40度(北京、呼和浩特、大连):全夜可观测。
  北纬50度(塔城、哈尔滨):全夜可观测。
  望远镜视场中心:赤经348°赤纬+75°和 赤经131°赤纬+66°(纬度&+40°)
  赤经063°赤纬+84°赤经156°赤纬+64°(纬度 北纬30°- 40°)
  《流星》选自《科幻世界》1991年第2期。作者韩松,重庆人。当代科幻小说家。
  火 流 星
  火流星看上去非常明亮,像条闪闪发光的巨大火龙,发着“沙沙”的响声,有时还有爆炸声。有的火流星甚至在白天也能看到。火流星的 出现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质量大于几百克),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后,在它穿过的路径上,会留下云雾状的长带,称为“流星余迹”;有些余迹消失得很快,有的则可存在几秒钟到几分钟,甚至长达几十分钟。
  流 星 雨
  在各种流星现象中,最美丽、最壮观的要属流星雨现象。当它出现时,千万颗流星像一条条闪光的丝带,从天空中某一点(辐射点)辐射出来。流星雨以辐射点所在 的星座命名,如仙女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等。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著名的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仙女座流星雨 ……。中国在公元前687年就记录到天琴座流星雨,“夜中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 的记载。
  流星雨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它们往往在每年大致相同的日子里重复出现,因此它们又被称为“周期流星”。
&&& 流星雨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流星群往往是由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来像是流星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并坠落下来。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叫作流星雨的辐射点。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给流星雨命名,以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例如每年11月1 7 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流星雨。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这样命名的。单个出现的流星,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世界上最早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关于的记载:“夜中星陨如雨”。《左传》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更早的古书《》中写道:“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
  流星雨在中,除了、和它们的之外,还有彗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巨大的动能转化为,引起物质发出耀眼的。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时间内,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流星雨的每小时天顶流量(ZHR)超过1000时,称为“”。
  偶发流星每天都会产生,发生的天区和时间都具有随机性,流星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学地预测,因此流星雨也被称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征。
流星雨的发现和历史记载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我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大约12次,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我国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的情景,从古记录上看来,也令人难以忘怀。请看:“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或,这一事实,我国也有记载。《·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隆川陨铁,大约是在陨落的,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
什么是流星
  外空间的颗粒闯入地球,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
  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近百公里处就能看见的亮光,其原因就在于流星体的高速度。
  流星的颜色
  一个流星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为、是、为、是。
  流星通常不会发出可以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话,它就会悄无声息的一扫而过。对于非常亮的流星,有可能听到过声音。这些声响主要集中在低频波段。一个非常亮的流星,如,可能会听到声音。
  持久余迹
  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迹。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迅速下降。这些亮光来自炽热空气和流星体中的金属原子。
  流星雨
  在某些时间,可以看到一定数量的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经过一个很小的天区。这些就是流星雨。
  流星雨从何而来
  流星雨是由于彗星等天体破碎而形成的。
  流星体因何离开母彗星等天体
  彗星主要由和尘埃组成。当这些流星体的母体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
  流星雨活动性
  彗星周期。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
关于流星的古老说法
  1、根据古老的说法“因为一颗星坠落就必须有一份补上去,人死了,灵魂就升天,升天时也就把你的愿望带给上帝了。”
  2、流星是偶然经过的,只有一天到晚放在里的梦想才能抓住那电光火石的一瞬。这样的愿望,才有最终实现的可能。
  3、流星是撞入大气的星星,是“现在进行时”;满天星光,不过是远古的星星的影子,是“过去时”,现在时的愿望当然要请流星来帮助。
  当然,这是古人对于科学了解不过的情况下的不科学地的说法,身为有科学知识的现代人,应该对这类说法心中有数。
  七大著名流星雨
  1.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2.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4.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每年的10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由于轨道与地球轨道有两个相交点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和宝瓶座流星雨。
  5.流星雨(南金牛座流星雨,北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6.流星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400颗。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彗星1861 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流星雨的观测误区
  在这里,首先要更正有些人一番的一个错误的概念:流星雨是很高级的天文观测,没有望远镜不能完成。这个概念是极端错误的。观测流星雨需要有宽敞的视野,如果使用了望远镜,视场会大大减小,观测到的流星的数量会大大减少,而且看到的流星也只能看到镜头中一亮,什么都看不清,所以,要观测流星雨时最好不要使用望远镜,只须我们的双眼和晴朗黑暗的天空。其次,观测流星雨并不是象想像的那样如同下雨一般,F4的专辑让许多人对流星雨产生了错误认识,其实如果观测一些流量比较小的流星雨,或者是观测流星雨的条件不佳(天空不够黑暗),几小时才看到一颗流星也是很平常的事。开头所说的流星雨都是些流量较大的著名流星雨,如果在观测的当天有着晴朗的天空,这些流星雨的流量一般是不会令各位失望的,但无论多大的流星雨,一般而言,在1分钟内平均只能看见几颗,某些可能达到几十颗(如2001年的狮子座流星雨),而像下雨一样多的流星雨是极少的(历史上有发生过,如1833年11月的狮子座流星雨,那是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大流星雨,每小时下落的流星数达35000之多)。
流星与陨星
  一些流星体体积较大,在大气层中来不及全部烧为灰烬,落到地面即为陨星。
  陨星因成分含量的不同而分为陨石(石质为主),陨铁(铁质为主)。
  解放以来,我国共发生过5次陨石雨,其中著名的是吉林陨石。
  地球上有许多陨石坑,它们是陨石撞击的产物。然而由于地球地区的风化作用,绝大多数早已被破坏得无法辨认了,现在尚能确证的还有15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坐落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荒漠中的一个大陨石坑。它直径有1245米,深达172米,在坑里人们已搜集到好几吨陨铁碎片。据推算,这是约2万年前一块重10多万吨的铁质陨星坠落所造成的坑洞。
  研究陨石对人类探索太阳系、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对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流星雨时间表
  昼间流星 白羊座流星雨
  第一季
  一月 象限仪座流星雨
  二月 半人马座流星雨?狮子座γ流星雨
  三月 矩尺座γ流星雨
  第二季
  四月 天琴座流星雨?船尾座π流星雨
  五月 宝瓶座η流星雨?天琴座ε流星雨
  六月 6月牧夫座流星雨
  第三季
  七月 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δ南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
  八月 英仙座流星雨?天鹅座κ流星雨
  九月 9月英仙座流星雨?御夫座δ流星雨
  第四季
  十月 天龙座流星雨?双子座ε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小狮座流星雨
  十一月 金牛座南流星雨?金牛座北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麒麟座α流星雨?凤凰座流星雨
  十二月 船尾座流星雨?麒麟座流星雨?长蛇座α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后发座流星雨?小熊座流星雨
  流星雨名称:象限仪座流星群(Quadrantids )
  彗星母体:2003 EH1
  辐射点: 牧夫座 (Bootes)
  预计出现日期:3日-4日
  概况描述:每小时流量大约为40颗,颜色为蓝色,速度较快(大约每秒40公里左右),亮度较高的可能会划过半边天空,有一小部分甚至会在天空中留下划过的轨道尘迹。有明显的峰值,一般仅持续一小时左右。
  流星雨名称: 天琴座 流星群(Lyrids)
  彗星母体:C/Thatcher
  辐射点:天琴座(Lyra)
  预计出现日期:21日-22日
  概况描述:明亮而迅速(大约每秒48公里左右),会在天空留下划过的轨道痕迹,几秒钟后才会消退。
  流星雨名称:宝瓶座Eta流星群(Eta Aquarids)
  彗星母体:1C/Halley
  辐射点: 宝瓶座 Eta(Aquarius Eta)
  预计出现日期:5日-6日
  概况描述:流星密度较高,但流量不是很稳定(最低仅数十颗,最高可能达每小时上百颗)。赤道和南半球可在天亮前几个小时内观测到,北方不利于观测。很多群内流星会在天空留下很长的轨道痕迹。
  流星雨名称: 天琴座 流星群(Lyrids)
  彗星母体:C/Thatcher
  辐射点:天琴座(Lyra)
  预计出现日期:14日-16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低,即使在峰值时,每小时流量也仅有10颗左右。观测时需要耐心。
  流星雨名称:宝瓶座Delta流星群(Delta Aquarids)
  慧星母体:1C/Halley
  辐射点: 宝瓶座 Delta(Aquarius Delta)
  预计出现日期:28日-29日
  概况描述:峰值时20颗左右,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速度中等,约40公里左右。
  流星雨名称:摩羯座流星群(Capricornids )
  慧星母体:尚未确定
  辐射点: 摩羯座 (Capricornids )
  预计出现日期:29日-30日
  概况描述:峰值时15颗左右,火流星比例较大,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速度较慢,仅25公里左右。观测高度较低。
  流星雨名称:英仙座流星群(Perseids )
  慧星母体:109P/Swift-Tuttle
  辐射点: 英仙座 (Perseus)
  预计出现日期:12日-13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高,峰值每小时流量约60颗左右。亮度较低,观测时需要耐心。
  流星雨名称:天龙座流星群(Draconids )
  慧星母体:21P/Giacobini-Zinner
  辐射点: 英仙座 (Perseus)
  预计出现日期:12日-13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低,每小时流量仅10颗左右。
  流星雨名称:猎户座流星群(Orionids )
  慧星母体:1P/Halley
  辐射点: 猎户座 (Oruon)
  预计出现日期:21日-22日
  概况描述: 猎户座流星雨 每小时流量20颗左右,颜色呈黄色或绿色,速度较快,约每秒66公里。有火流星出现。
  流星雨名称:狮子座流星群(Leonids )
  慧星母体: 55P/Tempel-Tuttle
  辐射点: 狮子座 (Leo)
  预计出现日期:17日-18日
  概况描述: 狮子座流星雨 33年出现一次流量高峰,峰期每小时流量可上百颗。下一次峰期约在三十年以后,虽然不是峰期,但仍然可以看一些零星的流星划过天空。
  流星雨名称:双子座流星群(Geminids )
  母体: 3200 Phaethon(行星)
  辐射点: 双子座 (Gemini)
  预计出现日期:13日-14日
  概况描述:一年中最为稳定、最为炫丽多彩的流星雨,其中白色大约为65%、黄色26,其它的为呈蓝色、红色和绿色。双子座流星雨是唯一一个非慧星母体的流星雨,其母体是小行星 3200 Phaethon。峰值时每小时流量可上百颗。
  小熊座流星雨
  正式名称:小熊座流星雨 Ursids (URS)
  活动时间:12月17-26日
  极大时间:12月22/23日
  极大流量(ZHR):10
  r值:3.0
  平均速度(无引力影响):33km/s
  极大中心:赤经348度 赤纬+75度
  北纬20度(南宁、广州、海口):全夜可观测,清晨最好。
  北纬30度(拉萨、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全夜可观测,清晨最好。
  北纬40度(北京、呼和浩特、大连):全夜可观测。
  北纬50度(塔城、哈尔滨):全夜可观测。
  望远镜视场中心:赤经348°赤纬+75°和 赤经131°赤纬+66°(纬度&+40°)
  赤经063°赤纬+84°赤经156°赤纬+64°(纬度 北纬30°- 40°)
  2009年四大适合观测的流行雨
  1 象限仪流星雨(1月3日)
  作为2009年天宇奉献给公众的第一场演出,象限仪流星雨的极大值将出现在北京时间1月3日21时左右。虽然预报的极大值我国很难看到,但后半夜的观测条件还是非常不错的。
  2 英仙座流星雨(8月12日)
  英仙座流星雨可说是最著名的流星雨之一,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每年固定时间稳定出现,是最活跃、最常被观测到的流星雨,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2009年8月12日晚11时开始至第二天凌晨,它将为公众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夏夜星空大戏,人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流星从天空划过的美丽景象。其峰值每小时60颗流星左右。
  3 狮子座流星雨(11月18日)
  据国际天文学家日前的预报,2009年将有较为强烈的狮子座流星雨出现。这一预测打破了几年来的“狮子座流星雨处于宁静期”的说法。狮子座流星雨的峰值将出现在北京时间11月18日5时43分(可能会后延30分钟-60分钟)。届时,每小时最大流量约为500颗,这将是“次暴雨级别”的。公众从18日凌晨2时至天亮都可对该流星雨进行观测。
  4 双子座流星雨(12月7日-12月17日)
  就如贺岁大片一样,双子座流星雨一般都会在岁末如期而至,“上映档期”将从12月7日一直持续到17日。2009年双子座流星雨将于15日凌晨达到极盛,每小时理论流星数最多可达到120颗。双子座流星雨非常适合观测,不但流星的速度较慢,而且明亮的流星还会留下白色的余迹。
流星雨对人类活动的威胁
  1.可能对航天器造成威胁。1993年英仙座流星暴使欧洲航天局的Olympus卫星因遭到一颗流星体的撞击而一度失控。
  2.陨星可能击中人类或牲畜。关于人体被陨星直接击中尚未见报道,1969年澳大利亚曾发生过陨星击穿屋顶事件。 
  3.大批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造成的电离效应可能使远距离电讯发生异常。 
  4.可以利用流星出现时,流星体燃烧形成的长条电离子柱对无线电讯号的反射作用,进行高频或甚高频通讯,作用距离可达1800公里。因流星通讯不受太阳活动或核爆炸影响,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
&&& 陨石(yunshi)
  ◎ 陨石 yǔn shí
  (1) [stony meteorite]∶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 [meteorite]∶见“陨星”
  什么是陨石?
  陨石是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表面的石体,是从宇宙空间落到某个地方的天然固体,也称“陨星”。它是直接认识各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极具收藏价值。大多数陨石来自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和。陨石多半带有地球上没有或不常见的矿物组合,以及经过高速燃烧的痕迹。至于太空人登上外星球,如月球,所带回来的则不叫陨石。而会称为月球矿石。据科学家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由于多数陨石落在、荒草、和等人烟罕至地区,而被人发现并收集到手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陨石的平均密度在3~3.5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陨铁密度为 7.5~8.0,主要由铁、镍组成;陨铁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在5.5~6.0间。陨星的形状各异,最大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 号陨石,最大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 ,重约60吨;中国陨铁石之冠是新疆清河县发现的“银骆驼”,约重28吨 。陨石是来自地球以外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碎片,绝大多数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少数来自月球(40块)和火星(40块)。全世界已收集到4万多块陨石样品,它们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石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铁陨石(铁镍合金)、和石铁陨石(铁和硅酸盐混合物)。
  陨石分类表
  大部分陨石是球粒陨石(占总数的91.5%),其中普通球粒陨石最多(占总数的80%)。球粒陨石的特点是其内部含有大量毫米到亚毫米大小的硅酸盐球体(见图)。球粒陨石是太阳系内最原始的物质,是从原始太阳星云中直接凝聚出来的产物,它们的平均化学成分代表了太阳系的化学组分。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是1976年陨落在我国吉林省的吉林普通球粒陨石,其中1号陨石重约1770公斤。
  球粒陨石中的球粒
  吉林1号陨石(1770公斤)
  无球粒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统称为分异陨石,它们是由球粒陨石经高温熔融分异和结晶的产物,代表了小行星内部不同层次的样品。这些小行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分三层,中心为铁核(铁陨石),中间为石铁混合幔层(石铁陨石),外部是石质为主的壳层(无球粒石陨石)。世界上最大的铁陨石是非洲纳米比亚的Hoba铁陨石,重60吨。在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青沟县境内银牛沟发现的铁陨石,重约28吨,是世界第三大铁陨石。
  纳米比亚的Hoba铁陨石 (重60吨 )
  最近,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和非洲沙漠地区收集到了大量的陨石样品,其中包括罕见和珍贵的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
  在南极发现的月球陨石(ALH81005)
  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ALH84001)美国科学家1996年报道在这块火星陨石中发现了火星生命的迹象。
  中国南极考察队先后3次在南极的格罗夫山地区发现并回收了4480块陨石,其中有两块是来自火星的陨石,“GRV99027”和“GRV020090”。 “GRV99027”号火星陨石重9.97克,表面覆盖着很薄的黑色熔壳。“GRV020090”号火星陨石重7.54克。这两块火星陨石属于较稀有的二辉橄榄岩,全世界仅有6块这样的陨石。
  我国收集到的首块火星陨石 GRV99027
  怎样鉴别陨石
  鉴定一块样品是否为陨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外表熔壳:陨石在陨落地面以前要穿越稠密的大气层,陨石在降落过程中与大气发生磨擦产生高温,使其表面发生熔融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熔壳。因此,新降落的陨石表面都有一层黑色的熔壳,厚度约为1毫米。
  2.表面气印:另外,由于陨石与大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陨石表面还会留下许多气印,就象手指按下的手印。
  3.内部金属: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内部是有金属铁组成,这些铁的镍含量很高(5-10%)。球粒陨石内部也有金属颗粒,在新鲜断裂面上能看到细小的金属颗粒。
  4.磁性:正因为大多数陨石含有铁,所以95%的陨石都能被磁铁吸住。
  5.球粒:大部分陨石是球粒陨石(占总数的90%),这些陨石中有大量毫米大小的硅酸盐球体,称作球粒。在球粒陨石的新鲜断裂面上能看到圆形的球粒。
  6.比重:铁陨石的比重为8克/cm3,远远大于地球上一般岩石的比重。球粒陨石由于含有少量金属,其比重也较重。
  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陨石最早的国家,远至,后经历朝历代,直到20末均有文字记载,并有不少标有“”的地名,如“落星山”、“落星湖”等。
  陨石按组成成分一般分为3大类,即铁陨石,也叫。一般含量在95℅以上,其中含铁80℅至95℅,含镍5℅至20℅。密度为8至8.5。其他成分可有,,化元素及等。约占陨石总量的3℅。世界3号铁陨石于19世纪末发现于我国,大小为2.42×1.85×1.37,重约30吨。该陨铁含铁88.67℅,含镍9.27℅。其中含有多种地球上没有矿物,如锥纹石、等宇宙矿物。
陨石的分类
  陨石根据其内部的铁镍金属含量高低通常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中的铁镍金属含量小于等于30%;石铁陨石的铁镍金属含量在30%——65%之间;铁陨石的铁镍金属含量大于等于95%。
  石铁陨石
  石铁陨石由铁、镍和、、矿物组成,铁镍金属含量30至65,这类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1.2,故商业价值最高。著名的石——铁陨石是山东的“铁牛”,长1.4米,重达3.72吨,为世界陨石之首。该陨石含铁70%以上,其次为硅、铝、镍,主要矿物有锥纹石、镍纹石、合纹石等,次要矿物为陨硫铁、铬铁矿、石墨等。石铁陨石根据起内部的主要成分和构造特点分为:橄榄石石铁陨石(PAL)、中铁陨石(MES)、——鳞石英石铁陨石。
  石陨石
  石陨石上硅酸盐矿物如、辉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也含有少量金属铁微粒,有时可达20以上。密度3至3.5。石陨石占陨石总量的95。1976年3月8日15时,吉林地区东西12公里,南北8公里,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降一场世界罕见的。所收集到的陨石有200多块,最大的1号陨石重1770公斤,名列世界单块陨石重量之最。吉林陨石表面,有黑色、黑棕色熔壳和大小不等气印。化学组成成分为Sio2占37.2,Mgo2占3.19 Fe占28.43。主要矿物有贵橄榄石、古铜辉石、铁纹石和陨硫铁;次要矿物有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石陨石根据起内部是否含有球粒结构又可分为两类:球粒陨石、不含球粒陨石。根据化学-岩石学分类被分为:E、H、L、LL、C 五个化学群类。E群中铁镍金属含量最高,形成在一个极端还原的环境中,其橄榄石和辉石中几乎不含氧化铁;C群中的铁镍金属含量最低(或不含铁镍金属成分),形成在一个相当氧化的环境中,其橄榄石和辉石中的氧化铁含量比值最高;H、L、LL群的形成环境界于E群和C群之间,其特点也界于E群和C群之间。无球粒陨石根据其氧化钙含量的高低分为:贫钙无球粒陨石、富钙无球粒陨石两个大类。贫钙无球粒陨石中的氧化钙含量小于等于3%;富钙无球粒陨石中氧化钙含量大于等于5%。
  铁陨石
  铁陨石中含有90%的铁,8%的镍。它的外表裹着一层黑色或褐色的1毫米厚的氧化层,叫熔壳。外表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坑叫做气印。此外还有形状各异的沟槽,叫做熔沟。这些都是由于它们有陨落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而形成的。铁陨石的切面与纯铁一样,很亮。
  铁陨石按其内部主要化学群的相对丰度和镍含量分为:
  I(A、B、C);
  II(A、B、C、D、E);
  III(A、B、C、D、E、F);
  IV(A、B)四个大类。
  若是你面前有一堆石头或铁块,你能分辨出哪一块是陨石,哪一块是地球上的岩石或自然铁么? 根据物质成分的不同,陨石可以大致分为3类:石陨石、铁陨石(也叫陨铁)和石铁陨石。
  浪子于04年5月执于德庆的石陨陨石在高空飞行时,表面温度达到几千度。在这样的高温下,陨石表面融化成了液体。后来由于低层比较浓密大气的阻挡,他的速度越来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叫“熔壳”。熔壳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颜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叫“气印”。气印的样子很像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壳和气印是陨石表面的主要特征。若是你看到的石头或铁块的表面有这样一层熔壳或气印,那你可以立刻断定,这是一块陨石。但是落下来的年代较长的一些陨石,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和雨淋,熔壳脱落了,气印也就不易辨认出来了,但是那也不要紧,还有别的办法来辨认。 石陨石的样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会觉得它比同体积的岩石重些。石陨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几的铁,有磁性,用吸铁石试一试便会感到。另外,仔细看看石陨石的断面,会发现有不少的小的球粒。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以上的石陨石都有这样的球粒,它们是陨石生成的时候产生的。是辨认石陨石的一个重要标记。铁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其中,铁占90%左右,镍的含量一般在4~8%之间,地球上的自然铁中镍的含量一般不会有这么多。
  在铁陨石上切割一个断面,磨光后,用5%的硝酸酒精侵蚀,光亮的端面会呈现出特殊的条纹,像花格子一样。这是因为铁陨石本身成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含镍量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含镍量多的部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酸腐蚀,而含镍量少的部分受酸腐蚀后,变得粗糙无光泽,这样就由这些亮的和暗的部分组成了花格子一样的条纹。除了极少数含镍量特多的陨石外,都会出现这些条纹。这是辨认铁陨石的一个主要方法。石铁陨石极少见,由石和铁组成,它含有大致相等的铁和硅酸盐矿物。 在3类陨石中,石陨石最多,1976年3月8日,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地区降落的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便是一次石质的球粒陨石雨。这次陨石雨散落的范围达四、五百平方公里,搜集到的陨石有一百多块,总重量在2600公斤以上。其中,最大的一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搜索到的最重的一块石陨石。第二位的是美国诺顿石陨石,重1079公斤。铁陨石比石陨石要重的多,最重的一块在非洲纳米比亚,名字要戈巴陨石,有60吨重。在我国新疆的一块大陨铁重30吨,是世界的第三位。
  由于陨石在大气中燃烧磨蚀,形态多浑圆而无棱无角。熔坑:陨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凹坑,即熔蚀坑。不少陨石还具有浅而长条形气印,可能是低熔点矿物脱落留下的。比重:陨石因为含铁镍比重较大,铁陨石比重可达8,石陨石也因常含20铁镍,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磁性:各种陨石因含有铁而具强度不等的磁性。经风化的陨石没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陨石了。条痕:陨石在无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没有条痕或仅有浅灰色条痕;而铁矿石的条痕则是黑色或棕红色,以此加以区别。
  神秘的
  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已使科学家非常惊奇,但更使科学家困惑不解的是地球上出现了陨冰。1990年3月31日上午9时53分,中国江苏锡山市鸿升香璞家里村的三个农民正站在一起聊天,忽然听到啪的一声,前面突然出现了一大堆冰,其中最大的一块竟有40厘米长。这些冰块有浅绿的光泽,质地细密,在阳光下成半透明状。事后,有关部门做了调查分析,确认这些冰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冰。天文学家认为陨冰极有可能来自地球以外的太空。它应该是彗星的慧核部分的碎块。但是,这种陨冰在很短时间内在一个地区降落多次是非常少见的。甚至有人认为,地球上的水主要就是由这些陨冰带来的。
  人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太阳的卫星——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有一条小行星带,它就是陨石的故乡,这些小行星在自己轨道运行,并不断地发生着碰撞,有时就会被撞出轨道奔向地球,在进入大气层时,与之摩擦发出光热便是流星。流星进入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与内部不平衡,便发生爆炸,就形成陨石雨。未燃尽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陨石。陨落在吉林桦甸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上的陨石雨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中“1号陨石”落到永吉县桦皮厂附近,遁入地下6米多,升起一片蘑菇云,它产生的震动相当于6.7级地震,附近房中的家具都倾倒了,杯碗都摔碎了。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可是更有甚者,那是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的陨石,不但把一百里以外居民住宅楼的玻璃震碎,而且使方圆三十里的森林化为灰烬,在爆炸的中心区树林还没有得及燃烧就已炭化,并且呈辐射状向外倒去;在其正下方的几棵“炭树”竟然直立着,原因是当时产生的高压使其变得坚固,那颗陨石爆炸时,连傍晚的莫斯科也如同白昼,可见,当时的情景是多么可怕。其实,比较起来,这也算不得什么。人们先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了一个深170米,直径1240米的陨坑;在南极还有直径达300公里的大陨坑。在大西洋中部竟发现了直径达1000多公里的巨形陨坑,可以想象出,在它们陨落的一刹那间是怎样宏大而可怕的景观啊!
  科学家们说,我们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万吨这样的“礼物”。它们大多数在距地面10到40里的高空就已燃尽,即便落在地上也难找到。它们在宇宙中运行,由于没有其它的保护,所以直接受到各种宇宙线的辐射和灾变,而其本身的放射性加热不能使它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它本身的记录是可靠的。对于它的研究范围有着相当广阔的领域,比如高能物理,天体演变,地球化学,生命的起源。
  近来,科学家们在二三十亿年前的陨石中大量发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因此科学家断定,在宇宙中甚至是太阳系在45亿年前就有生命存在。在含碳量高的陨石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和11种等有机物,因此,人们认为地球生命的起源与陨石有相当大的关系。
  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铁陨石是非洲纳米比亚的戈巴(Hoba)铁陨石,重约60吨;其次是格林兰的约角1号铁陨石,重约33吨;我国新疆铁陨石,重约28吨,是世界第三大铁陨石;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是吉林陨石,以收集的样品总重为2550公斤,吉林1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人类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陨石块体。
  另外,还有一种陨石被称为“”,它呈黑色或墨绿色,有点象石头,但不是石头;有点象玻璃,但它是一种很特别的没有结晶的玻璃状物质。它的形状五花八门,一般都不大,重量从几克到几十克。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玻璃陨石有几十万块,而且另人奇怪的是它们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关于玻璃陨石的来源和成因,现在还没有定论。
古人怎样看待陨石
  在古代,人们往往把陨石当作圣物。比如,古罗马人把陨石当作神的使者,他们在陨石坠落的地方盖起钟楼来供奉。匈牙利人则把陨石抬进教堂,用链子把它锁起来,以防这个“神的礼物”飞回天上。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也有一块陨石,被视为“圣石”。在一些文明古国,还常常用陨石作为皇帝和达官贵人的陪葬。
从陨石坑中能推测出什么
  地球上已发现的撞击陨石坑超过120个,大部分是2亿年以内形成的。一般来说,更大的更老一些。一个靠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的陨石坑,其直径有145千米。它大约有18亿岁了。另一个惟一与它一样年纪的陨石坑是在南非的费里德堡。
  加拿大拥有地球上残存的大部分的陨石坑,尽管只有一个是老的。在魁北克的马尼夸根湖的一个陨石坑大约有2.1亿年的历史,它注满了雨水,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直径74千米的湖,造成这个湖的陨石的直径应该将近3千米。
  地球上现存的最大的陨石坑来自于太阳系历史中较近的时期。在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巴林格尔陨石坑是大约在3万年以前由一个铁陨星撞击形成的。据估算,铁陨星的直径为60米,质量超过100万吨。
  世界上没有爆炸的最大的陨石比起形成一些最大陨石坑的古老天体来要小得多。在非洲西南部纳米比亚的霍巴西部陨铁有60吨重,体积为2.75米×2.75米×1米。这可能是几千年前落至地球的,但是没有留下陨石坑。惟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它以一个很小的角度接近地球,导致它的速度比通常的情况要小很多。
  已知的第二大陨石重30吨,像最重的十大陨石一样,是由铁组成的。阿赫尼格亥托陨石或特恩特陨石于约1万年前坠入格陵兰的约克角。这最终成为约克角上爱斯基摩人的奇物,他们用陨石碎片制作鱼叉的金属头。现在这块陨石保存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每年落到地球上的陨石物质使地球增重大约1万吨,大多陨石物质不比沙粒大。大到足以产生“火球”的陨石是很稀有的。全世界的民间传说都充满着“轰隆隆的雷石”的故事以及其他奇妙的自然现象。一些重大的陨石坠落事件都有记载,尽管直到19世纪人们才普遍相信陨石来自地球大气圈之外。
全球十大著名陨石坑
  美国亚利桑那的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墨西哥尤卡坦陨石坑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契克苏勒伯陨石坑,直径有198千米。肇事者是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10到13千米的小天体。陨石坑被埋藏在1100米厚的石灰岩底下,先被石油勘探工作者发现,随即又被“奋进号”航天飞机通过遥感技术证实了它的存在。
  俄罗斯通古拉斯陨石坑
  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有陨石痕迹。1908年6月30日,目击者看见一个火球从南到北划过天空,消失在地平线外,地平线上随即升腾起火焰,响起巨大的爆炸声。爆炸之后的几天里,通古斯地区的天空被阴森的橘黄色笼罩,大片地区连续出现了白夜现象。调查者相信这是一颗陨石撞击到西伯利亚所引起的爆炸。据推测,这颗直径小于60米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碎块闯入大气层,在距地面8千米的上空发生了爆炸。1947年2月12日,俄罗斯远东城市锡霍特发生与通古拉斯相似的大爆炸,发现了100多个陨石坑,收集到8000多块镍铁陨石,总重量23千克多。
  戈斯峭壁
  澳大利亚探险家戈斯于一八七三年发现了戈斯峭壁。最早光顾这个陨石坑的是生活在澳大利亚荒漠中的土著,坑中的营地遗址留下了他们当年活动的痕迹。像大多数类似的陨石坑一样,戈斯峭壁也有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地质裂缝。根据科学家对该坑形成的研究,证实它是在一亿三千万年前,遭受来自太空的撞击形成的,撞击物体速度极快,但密度相对较低,因而推测是彗星(由固体二氧化碳、冰块和尘埃组成)而非小行星陨石。
  最初的陨石坑直径大约二十千米,而现在由戈斯峭壁围合的坑径只有4千米,是中心坑,外围的在亿年漫长的岁月里早已被侵蚀掉了。在坑的外边缘有两道坚硬的砂岩峭壁,高出平原地面一百八十米,它也是在那次彗星撞击中形成的。地下探测表明,与之相同的岩层在地下二千米的深处,可想而知当年的撞击有多么强烈。
  塔吉克斯坦KaraKul陨石坑
  这个临近阿富汗边界,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陨石坑大约在1千万年前形成,直径45千米。
  加拿大的ClearwaterLakes陨石坑
  这是一对孪生陨石坑,形成在2亿9千万年以前,可能是由分裂成两块的小行星同时撞击而成。陨石坑西面的那个直径32千米,东面的那个直径22千米。
  加拿大的Manicouagan陨石坑
  陨石坑有明显的被冰面覆盖的环状湖。这个陨石坑有100千米直径,形成在2亿1千万年前。
  澳大利亚的WalfCreek陨石坑
  位于北部沙漠中心。直径875米,形成于30万年以前,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陨石坑。坑边高度位25米,坑的中心深度为50米。陨石坑里至今还有铁陨石氧化后的残余物质,以及高温下沙粒熔化形成的玻璃物。
  德国的ries陨石坑
  有1500万年历史,现在已是一片茂盛的农田
  南非的vredefort陨石坑
  其直径达到了3万多米,其年代约为20亿年
致命的灾难能导致物种的灭绝吗
  科学家认为约于6600万年前落入地球的巨大陨星导致了地球上许多动植物的灭绝。这块据估计直径为10千米的陨星在白垩纪后期击中了地球,这导致了恐龙的突然灭亡,这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在统治地球长达数百万年后,在接下来的第三纪中让位于小型的哺乳动物。
  全世界那个年代的粘土中不同寻常地富含元素。这种物质在地球上很稀有,但在陨石中含量丰富,所以粘土中的铱被认为是这次巨大的陨星撞击释放出来的。
  巨大的陨星能以许多方式导致物种的灭绝。如果它落入海洋,会导致海啸,巨大的潮汐海浪高达100米。一些研究表明海洋冲积层与在此时的巨浪的通过是一致的。
  撞击同样能把大量的物质抛送入大气层。这会阻拦太阳的光线,有碍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以植物为生的动物。科学家知道那时有70%的生物绝种。白垩纪和第三纪交界时期同样发现了大范围的煤灰化石,有强烈冲击特征的矿物颗粒以及熔融岩石的小球体。巨大的陨石可以造出40千米深的陨石坑,这个深度足以穿透海洋或大陆的地壳层,导致大量的火山喷发。
  不论是加拿大的陨石坑,还是南非的费里德堡陨石坑,有证据表明都曾引起火山喷发。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能直接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大范围的火山喷发会增加大气层中的灰尘,首先使一段时期的气候持续变冷,然后逐渐导致相应的全球破坏性气候变暖,最后是致命的酸雨。
  陨石与人类有何关系呢?我们都知道,是古代一种大型爬行动物,如果中生代末期它们不灭绝,那么处于蒙昧时代的古猿至少没有机会变成现在的人。那么恐龙是怎样来灭绝的呢?科学家们发现,在——第三边界沉积层堆积着一层厚约几十里米的白色粉末,那是地球上极为罕见的氨基酸。因此,他们推断: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与地球相撞,撞击后的巨大爆炸使大多数恐龙立刻死去,爆炸后的粉末笼罩在大地上空,数年之久,土温骤变,致使恐龙无一幸存,而恐龙的灭绝却给其它新生动物带来了生机,比如哺乳动物的出现,也被迫走出森林。
  陨石促成了人类的产生,由于陨石的影响,促进了生物的产生。进化,发展,但陨石也会带来毁灭人类的危害性。比如没入大西洋海底的古文明大陆大西洲,因为它正处于上面所提到的大西洋巨型陨坑的边上,创造出灿烂的玛雅文化的古印第安人之所以突然失踪,也是因为在他们那里时常有陨石出现。?
  在不断发展着的今天,身外是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同时也充满着危险。如l989年3月23 日,一颗相当于几千颗广岛原子弹威力的与地球擦身而过,它的下次光临,是2015年,到时是否相撞,只能由事实去证明,但是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悲剧重演,坐以待毙,让我们抓紧一切时间,去了解它,征服它直至利用它。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的。
重量(千克)&
陨落或发现日期&
主要保存地&
陆格亚立特
1891年发现
1727年发现
里亚金尼亚
1961年发现
&&&&&&&&&&& 极& 光
&&& 在南北附近地区的,夜间常会出现的。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
  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绮丽无比,在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空气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
  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有的色彩纷纭,变幻无穷;有的仅呈银白色,犹如棉絮、白云,凝固不变;有的异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辉;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丝;有的结构单一,状如一弯弧光,呈现淡绿、微红的色调;有的犹如彩绸或缎带抛向天空,上下飞舞、翻动;有的软如纱巾,随风飘动,呈现出、深红的色彩;有时极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犹如曙色;有时极光如山茶吐艳,一片火红;有时极光密聚一起,犹如窗帘幔帐;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开屏,蝶翼飞舞。
  许多以来,这一直是人们猜测和探索的天象之谜。从前,以为那是鬼神引导死者上的。13世纪时,人们则认为那是反射的光。到了17世纪,人们才称它为——北极曙光(在南极所见到的同样的光称为)。
  随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与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因而属于等离子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1890年,家柏克兰认为,离地球1.5亿千米的太阳几乎连续不断地向地球放射物质点。而离地球5万千米至6.5万千米以外有一层磁场将地球罩住,当太阳的质点直射这层磁场而被挡住时,它便向地球四周扩散,寻找钻入的空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气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