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什么罐子几年前老家搬迁补偿款多久能拿到拿过来的是不是文物啊

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是个很大的事情_张晓1平_新浪博客
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是个很大的事情
&雷从云老先生是从国家博物馆退休老同志,当他看到这么多的古代艺术品得不到
承认流失海外,他的心里非常着急,多次和中央领导建议,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这是他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从几个方面建议政府要重视民间收藏。
&&&&&&&&&&&&&&&
&&雷 从 云
同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和关心中国民间收藏的人,谈谈我对当前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收藏
&&&在古汉语里,“收”与“藏”最早是分别出现的。“收”,是“取”,是“收成”。“藏”,是“藏匿”、“隐藏”、“储藏”。这两个字(词)见于《周易.系辞》、《礼记.枟弓》。“收藏”一词连用,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墨子》、《荀子》等书。它指的是人们的一种行为,即对有价值的物品作收聚、储存,也指收藏之物。&在我国,收藏历史可追索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北齐家文化的玉器,即是证明。一千年前的宋代已经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收藏高潮。从宫廷到民间兴起一股古器物收藏、著录之风,开创出一门新学问—古器物学,编辑印制了《集古录》、《考古图》《博古图》等一大批古器物图书。我这里讲的,主要是今天对古文物、古艺术品包括古玩的收藏。对于古文物、古艺术品,过去曾称作“古董”、“骨董”、“古玩”。“古董”、“骨董”指“古董器玩”,范围较广,相当于今天收藏界说的“杂项”。宋代《梦梁录》中,“十三团行”有“买卖七宝者,谓之骨董行”,七宝的范围就比较宽泛了。“古玩”一词出现也较早,《元曲.生金阁》中有:“若到人家里,那好古玩、好器皿、琴棋书画…叫那伴当们借将来”;而“文物”一词,则最早见于《左传》,不过,当时主要是指文物典章制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国家正式将过去遗存下来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物品,统一定义为“文物”,并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类,每一类又分为“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两部分,还发行了《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等国家级杂志。
关于收藏方式,历来有公家收藏和私人收藏两种类型。如今,国家和地方各级博物馆与各级各类文物机构,是国家收藏和保存古文物艺术品的最重要场所,其行为具有绝对权威性和勿容置疑的法律地位。最近三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环境、安定富裕的生活和活跃的市场,创造出一个热情不衰、无比巨大的收藏现象,造就了一个收藏品数量极大、品类极盛、等级极高的民间收藏现实。其活动,诸如古文物艺术品的露面、收藏、市场(包括拍卖市场)、公开和私下的交流交易、鉴定评估(包括鉴定机构、队伍和鉴评活动),以至于各种平面媒体、电视和新媒体等等,都为此而空前活跃。可是许多情况表明,里面的问题十分复杂,甚至是相当混乱。一方面说,它显示出古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以至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但一方面,由于它的混乱,其负面作用则直接影响到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和地位,甚至影响到中国古文物艺术品的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十分值得我们警惕和关注。
二、关于民间收藏品的来源与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活跃,有钱的人多了起来;随之而来是古董的价值被认识,古文物艺术品有了市场。于是,出现了空前猖獗地盗掘古墓(几年前,国家文物局原顾问向《光明日报》记者发表谈话,惊呼已经“十墓九空”了;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原法制处处长著文称,至少20万座以上古墓被盗掘)的非法活动,甚至已有一批人以此为业。从一般墓葬到历代王侯将相和帝王陵墓,都成了盗掘对象,从中挖掘出难以数计的各类随葬品、陪葬品。与此同时,这些年空前规模的各项大型土木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运河疏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工程和城市城镇的扩展与建设,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等,都出土了大量文物,还有各种窖藏、秘藏文物的不断被发现等等。出土的文物和古艺术品种类,包括各种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玉雕、石雕造像、金铜造像、书画、金银器以及各类杂项文物和古艺术品。据我所了解,这些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方式、不同手段的出土文物和古艺术品,有极少的一部分被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公安部门沒收,有相当一部分已流失到海外,但绝大部分出土品是被国内各阶层民众收藏起来了。也就是说,最近三十多年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出土的绝大多数古文物艺术品,仍然在国内,在中国民间各阶层手中。中国民间收藏的古文物艺术品,其总量有可能以千万件计。这是一个空前的令人震憾的数字。它为我们国家所仅有。
三、关于民间收藏的地位
&&&&过去,我们曾说民间收藏是藏宝于民,是对国家收藏的补充。现在看来这种一般性的估计,已经远远不足以体现民间收藏的现状、价值与地位了。
&&&&首先,民间收藏品的数量极大。不只一个机构估计说,我国民间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有几千万人之多。如果说,其中十分之一的人收藏有古文物艺术品,那就有几百万人;如果这几百万人每一个人收藏有一件至十件,那就是几百万件至几千万件。目前的情况是,收藏古文物艺术品在几件、几十件、几百件者可说不计其数;收藏几千件、几万件甚至十万件以上者,大有人在。所以说,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有几千万件之多,民间收藏总量超过国家收藏,恐决非言过其实。最近一条消息说,某旅居香港的大陆文物从业者估斗,近三十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香港的,或经过香港流散到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国古文物艺术品,其总量超过1600万件。
&&&&第二,民间收藏品的品类极盛。就铜器方面说,民间藏有夏、商、西周三代青铜礼器、用具,春秋、战国的各种青铜礼乐器、兵器和日用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青铜器、错金银青铜器具、青铜编钟、镈钟、铜车马、车马饰具、青铜人像、青铜禽兽、铜瑞兽、摇钱树、铜鼓、青铜面具以及大量的巴蜀青铜器等;尔后,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的各类铜制和铜鎏金兵器、铠甲、冠饰、器具,各式铜造像和鎏金铜造像、礼佛用器、镇墓用器、文房器具等等,可说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许多青铜制的和铜鎏金或错金银器型器物,在过去考古发掘中从未见过,博物馆也不曾有过收藏。实际上,各种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石造像乃至书画收藏,也都莫不如是。如民间收藏的瓷器中有相当数量的宋代官、哥、汝、定、钧官窑器和同时代的民窑瓷器精品,有元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器,有明永乐、宣德、成化器,以及许多新品种、新器形、新色彩和新纹饰的瓷器。它们不仅大大地补充和丰富了国家收藏,而且填补了一些空白,一些缺环。已经勿容置疑地证明,宋代遗存下来的汝窑、官窑、哥窑等瓷器,绝不是只有那么几件、几十件的数量;这些年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元青花,数量也远远不止二三百件的问题!同样,一批批新石时代玉器如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特别是以西北齐家文化玉器为代表,被台湾学者称之为“华西玉器”的大量玉器玉雕被发现、被收藏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至四五千年间,不只有东北的红山文化玉器、东南的良渚文化玉器,还有西北的齐家文化玉器,是这“三块玉”铺陈了坚实、璀璨的中华远古文明的基石,并且牢牢地支撑着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此外,在谈到古玉时,还要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目前由民间收藏并已经部分地在厦门和重庆两地民办博物馆展出,疑是史前至相当于商周时期的大量巴蜀文化玉器玉雕,以及它们上面琢刻的大量的、甚至是数以千计的玉石文字和典章,均为考古发掘所不见。这些新发现,提供了大量新资料,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它们对于中国上古史,特别是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学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再如,一批批大型北魏、北朝至唐代鎏金铜佛像和石造像的发现,已经在改变着学术界对中国佛教文化和造像,特别是北魏时期造像艺术的已有认识。
&&&&第三,民间收藏品的等级极高。如果将民间收藏品同国家和地方馆藏品相比较,不仅在同类藏品中有许多娇娇者,是上品、稀罕品,而且有许许多多品质极高、极为重要的新品种,是国家收藏品中所稀缺的。它们的品类及其内函所反映的优秀历史文化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资料价值,足可以改写一些学科、一些专业的发展史(如陶瓷史、玉器和玉文化史等);甚至不仅是对国家收藏的一次大补充,一种大升华,而且足可以改写整部中国文化史,从而使具有五六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更加丰满,更加绚丽多彩。它是三十年来社会和民间收藏的一大贡献。对学术而言,这其中提供的极其丰富的实物证据与文字资料,是民间收藏为我们业界和学人,创造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应该赶快调整思路,重视它,抓住它,并认真研究它,从而向世人更加精准地阐释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要真正深入民间收藏和民间收藏品的实际,就会知道这些说法,绝非耸人听闻。
第四,古文物艺术品包含着无比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方面已为国内外收藏家、收藏爱好者以至广大民众所知晓,更不用说这些年来中国古文物艺术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的地位和所占份额了。所以,我们必须在认识古文物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一笔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中国古文物艺术品又是一笔无比巨大的物质财富。古文物艺术品是文物,是艺术,又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产业,是今后很长时期内文化产业中很重要、很有活力的一部分。面对无与伦比的中国古文物艺术品,一定要有新的认知,新的思路,新的作为。本人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民间收藏和民间收藏品,也是一种“收藏经济”、“艺术品经济”。对古文物艺术品而言,就是“古文物艺术品经济”,一种特殊的资本!这种“资本”对我们国家来说,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要丰富千百倍。还要看到,它的市场不仅在中国是巨大的,在世界也是很有地位,很有市场,也是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文物艺术品是中国的一种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是为中国所独有、世界上独特的并已被认可的一种重要资本。这种资本,可能超过成百万亿、成千万亿的价值。过去我们知道,世界头号强国发行的货币有所谓“金本位”之说,以黄金作为资本,作为本金。今天,新兴的强大的中国,除了别的,还有无可比拟的古文物艺品这个资本。这种资本,它独一无二,坚不可摧,不可取代。如果需要,它当然可以作为人民币的重要支撑。可以预计,中国古文物艺术品在不久的将来,将逐渐与中国乃至世界金融与资本相结合,并伴随着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而发展。
四、关于在对待民间收藏和收藏品问题上的乱象
从民间收藏的渠道说,民间收藏的古文物艺术品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收藏者以“二手”方式从盗掘者(还有少量的海捞者)手中买来,或通过“二传手”、“三传手”迳送到收藏者手中的;二是从市场,主要是从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古玩地摊或“鬼市”交易来的;三是从各地各种土木工程施工中挖掘出来之后,瓜分得来的或者转手买到的等等。至于从海外买回的或“回流”的古董,则极其有限,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应当说,这已经是多年来不争的事实,虽然明知它的主要来路是不正当的,不合法的。
从对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的认知度说,对藏家的一件几件或一批几批东西,由于不是正规、正常的考古发掘出土品,没有被认知的“出生证”,更由于它们中有许多是从未见过的新器形、新纹饰、新品种,且数量又大,因而往往在“鉴定”过程中结论不一,甚或大相径庭;在交流或市场交易过程中也是其说不一,有说真者,有说假的,或说不认识,或说要研究研究等等,莫衷一是。至于这些年来应运而生的各种鉴定机构、鉴定队伍、鉴定活动、文物和古艺术品的鉴定、评估、评值等,差不多更是各行其事了;更有甚者,连有法可依的拍卖活动,一些拍卖公司也在明目张胆地假拍、拍假、暗箱操作和潜规则等手段,丧失诚信,混水摸魚,扰乱市场。以至有人将古文物艺术品的收藏、鉴定、交易,形象地比喻作“一种无规则的游戏”。
对待藏品的鉴定,按理说是根据其材质、造型、形制、纹饰、款题、工艺、保存情况、氧化(或老化)程度、次生物或附着物的状况等特征,作出对一件或一批东西的真伪、年代、价值等的判断的。因此,要求鉴定者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和实践经验,作鉴定时需要将自己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至美学等诸方面知识与经验调动出来,并经过分析与综合来做出自己的结论。所以说,古文物艺术品鉴定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是一次对鉴定对象的认识与研究。但现在几乎是大多数的鉴定,都没有或者条件不容许这样去做,而大多是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完成了一件几件东西的鉴定,更不用说鉴定队伍的参差不齐了。这里,我要特别说明,我们要尊重专家,但是不能迷信专家。实际上,任何一个文物专家,就是再权威的专家,他的知识,他的经验,都是相对的,有限的。原因很简单,过去已有的古文物艺术品那么多,你看过多少,摸过多少?这几十年来各地新出土了那么多东西,你又看过多少,摸过多少?何况新器型、新品种又如此多多!所以,专家在鉴定活动中,应该有起码的职操守和严格的自律意识,知道多少,就说多少。胡说比不懂更可怕!这些年来,在对待古文物艺术品的态度上,有一种特别没有常识、不尽情理、令人不能容许的“另类现象”,就是对一些民间收藏品在没有任何接触,不作一丁点了解的情况下,便下结论予以否定。这不只是制造了混乱,还可能让这些古文物艺术品蒙受损失和破坏,后果是严重的。讲一个实例。一个收藏群体,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收藏,拥有三万多件藏品,又经过合法手续,奋力建成了一座村办博物馆。在开馆两年多里,获得地方性和国字号多个荣誉证书和荣誉称号,多位省、部级领导光顾过该馆,并在民办博物馆中具有一定影响。可是由一个“博客”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把这座博物馆的东西说成“全部是假的”,“一件真东西都没有”,“看起来有碍三官”…。至此,一夜之间数以百计的各种媒体加以渲染报导。不几天,该馆便被查封,馆长书记被撤职,还被摘牌、收印,撤销一切本已取得的合法资格和荣誉的东西。更有甚者,该省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几个有影响的大博物馆、院业务负责人,纷纷出面表态认可和纵容这种荒诞言行。其实,对新闻媒体表态的这位主管和几位馆院业务负责人,谁都没有见过该馆的一件藏品,更不用说没有目睹过一眼这个民办博物馆的风采了。这是何等的不负责任,又是何等的荒谬啊!这个事件连同以前和当前的几个事例,其可怕性在于,社会上的几个混混可以借助某些力量,在那里胡言乱语,为非作歹,影响甚至左右民间收藏家、藏品真假和市场命运,甚或是一个民办博物馆的命运,岂非拙拙怪事!可是这么长时以来,一直有某些按传统思维或担心自身的某种权益失落的业内负责人和某些专业人士,却在新情况新形势面前不思进取,不能与时俱进,无所作为,甚至是在乱作为,故意给乱象添乱。要知道,如果说把假东西当着真东西,无疑会给收藏者个人或社会单位造成损失,危害自然是很大的;但如果将一批批真东西说成假的、当作假的,甚至故意为之,从而造成大量古文物艺术品任其流失或横遭破坏,则是对一批批民族文化遗产的扼杀和抛弃。它所造成的可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无异于是在犯罪了。
在市场方面,几年前,一只中国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纹大罐,在英国拍卖以相当于两亿三千多万元人民币成交了;今年(2014年)春天,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拍卖,由中国人自己花两亿四千多万人民币买了回来;最近的秋拍,一幅金绣唐卡画,成交价为三个多亿人民币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国古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一个个特大新闻。诚然,这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古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所在,表明它不仅被国人而且被世界所承认所接受。但这里要说的是,国内民间收藏的这类元青花,以至青花釉里红和釉里红大罐子、大瓶子,包括“鬼谷子下山”纹的大罐,还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这类精美的小杯子,其数量远不是一个几个的问题。我想,这恐怕也应是不争的事实吧!可是,它们却不被认识,不被承认,不敢接受。国内也几乎无一家拍卖公司敢于去征集拍卖这些元青花、青花釉里红罐子、瓶子,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更不用说是如此天价了。对待民间收藏问题上的这些混乱现象,可说已经30年了,却至今未看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明朗景象。乱象的后果,一方面是对地下地上文物的大破坏,大流失(幸好被许多中国收藏家、有识之士收藏了不少。他们的贡献,首先也在于此);另方面则是成就了国内外某些利益集团,让他们饱了私囊,让外国人用中国文物艺术品大赚中国人的钱。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警惕。
五、正确认识当前古文物古艺术品的收藏与市场问题
&&下面,我想对收藏家或想要收藏古文物艺术品的人,特别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古文物艺术品市场与投资问题
古文物艺术品市场是一个老市场,大市场。在西方兴起于十七世纪。中国则在宋朝己经出现。到了现代资本社会,古文物与艺术品已经进入资本领域。在这方面,尽管我国也出现比较早,比如过去的当铺以古董作典当或抵押,实际上是一种“小资本”运作方式,但是近代西方的作法比我们要成熟,也比较规范。今天的古文物艺术品的市场情况是:世界是一个大市场,中国市场大于西方市场,且前景乐观,具有可持续性。
&&&&文化产业是包括了影视、戏剧、出版、文艺、新媒体等等在内的大产业。古文物艺术品是这个大产业的另一片天空。我曾经注意到,马云这位从产业到文化,并扔巨资到“文化中国”这个文化上市公司的风云人物,前些时候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有钱没脑子,文化太差,口袋满了,脑袋空了,如果文化产业不起来,中国就是个爆发户国家,是不能持久的。这句话可能说的绝对了一点,可能有些人不爱听,但我以为他讲到了核心,说到了要害。他这里包不包括古文物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我不知道。但我认为,古文物艺术品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文化产业,是无可置疑的。上面一再提到过的一些情况,已足以说明这一点。
&&&&盛世收藏。文物艺术品收藏差不多己经是被公认的,继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对古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和市场,近些年里已经陆续有多家大型企业和产业集团,界入其中,甚至作成了规模。目前看来,这个市场较之前几年的“火爆”来有一点儿减弱。有人便说,这是艺术品市场在“破灭”。我则认为,目前的古文物艺术品收藏与市场,正处在一个拐点,整体趋势不仅是平稳的,而且是在平稳中稳步前行,前行的步子正在逐渐加大加快。要知道,这个市场永远不会破灭。国外是这样,中国会更是这样。原因很明显,除了投资取向在调整、古文物艺术品正逐步在与金融市场接轨之外,更要看到文化产业一定程度上是被经济催生的产业,它的发展是我们国家的大趋势,乃至世界的大趋势,并且在经受市场的选择。当下,古文物古艺术品市场在逐步走向成熟,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心态在开始平和下来,作法更加趋于理性化;市场在逐渐规范化,与收藏和市场相关的一些环节与问题,如鉴定、评估、交流、交易、法律等,引发出更多的检讨与关注。可以说,目前形势是对古文物艺术品收藏与市场的挑战,同时又是收藏与市场的难得机遇。我们应有勇气迎接挑战,有胆识抓住机遇。同时,无论是收藏还是市场,又一定要在国家的法理中前行,唯有如此,才会越走越宽,越行越远。
(二)关于古文物艺术品价值与地位问题
&&&这个问题,上面已经从不同角度讲过了,这里再集中谈一下。&中国古文物艺术品的价值,在于艺术,在于古艺术,更在于文物,在于历史。它除了艺术品所具有的特征与价值之外,还有历史的,文化的,甚或学术的价值。当然,还同样明显的,当是它的重要经济价值了。
我们常讲软实力,文化就是最重要的软实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群体,以致一个个人,都有软实力问题。而中国古文物艺术品,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的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直接见证和表征,是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集中统一体。收藏古文物艺术品就是积聚软实力,就是在直接收藏历史文化,收藏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在收藏重要的物质财富。大概也正是这样,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不久,就出现了一支新兴队伍--收藏队伍,而且如前所说恐有几千万人之多。当然,大量的只不过是收藏爱好者而已。但哪怕只是爱好者,他们大都从收藏中增加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有的还重新系统地学习历史等相关知识,从中得到精神享受,情操陶冶,从经济上说没有吃亏。而那些称得起文物艺术品收藏家的人,不少已经是“精神贵族”和“财富新贵”了。有人说,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企业家,而是收藏家。我认为有一定道理。当然,那还要看他收藏品的质量和数量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古文物艺术品的一大特点是,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收藏的古文物艺术品是在收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便是不言而喻的。收藏品只要是真的,且品相还好,绝无“亏本”之说,只是增值空间的大小问题,且不必说前面提到的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人物纹罐、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和金绣唐卡,那样的天价了(这种“天价”不排除有炒作之嫌)。
(三)关于古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取向问题
收藏什麽?怎么样去收藏?这其中也大有学问。这方面,要提示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考虑主观和客观条件。你如果是收藏的初始者,那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志趣、时间精力、资金财力、目标目的;客观上,要看看当前社会的收藏情况、“资源”状况、市场潜力等等,从而决定自己的收藏与投资取向。你如果是早已“入道”那怕是“行家里手”,那也要总结自己甚至周围收藏人群的关于收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要认真地梳理一下自己已有的收藏品,“以利再战”。有条件者可以将自己的收藏品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或办馆、办所,进行陈列展示,用自己的收藏品为社会服务。
其次,平和的心态十分重要。初始者切不可首先考虑今天买下一件东西,明天就能赚多少多少钱;收藏既不要跟风,也不要好高鹜远,但也不必畏首畏尾,以免错失良机。比如,在对古文物艺术品知识上,不必跟“鉴宝”、“寻宝”等路子走,那是群众文化娱乐节目。最好是自己认真地去读点儿书,摸点儿东西,从最基础知识入手。又比如,不要受拍卖市场价格的诱惑,要多了解和认识一些古文物艺术品的真实情况,包括它的价值,才是正道。&&&&&&&&&&&&&&&&&&&&&&&&&&&&&&&&&&&&&&&&
&第三,要做适合自己的选择。你如果已经是一个收藏家,那么就陶瓷而言,你就应考虑是继续追逐“清三代官窑”,还是应考虑高古陶、高古瓷更加适合你。现在世面上一些价钱低廉的古陶器,其实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就玉器而言,现在是新玉贵于古玉,甚或原料贵于成品,那你怎样去考虑你的追求;书画的情况也差不多。是问,怎么能将现在还活得好好的、甚至还在“大量生产”的某些人的作品,一平尺就炒到几十万元,甚或还更高呢!?这里可能冒犯个别画家。不过我们这里只是在对藏家说,你的收藏尽量不要被故意炒作的情形所左右。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去禁止炒作,但我们可以不去跟风,更不要上炒作的当。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不仅是“收藏正当时”和“还有东西可收藏”,而且还因为一些经过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收藏、已有相当多数量藏品的人,开始整理自己的藏品,调整自己的思路,抛出一些不适合于自己的收藏品。所以,目前是收藏最有选择空间的时候。就是说,无论是陶瓷、玉器,还是书画,你既可去收藏清三代官窑器,又可以去收藏高古陶器、瓷器;玉器,你既可以去收藏清代和田玉器,或是籽料,也可以去收藏高古玉器,甚至可去收藏新石器时代古玉和商周古玉。因为,据说现在的民间市场仍然是新玉贵于古玉;书画也不例外。既然是民间收藏,那一定要立足于民间。其实,在当前收藏形势下,公家也不应例外。我曾不只一次地劝导一些公立博物馆,要注意从民间收藏品中征集馆藏品。这是因为如上所说,民间收藏品实在是数量太大、品类太盛,而且有许多许多的稀罕而又珍贵的文物艺术品!要知,古玉,包括石器时代和商周秦汉玉器,民间有之;官窑瓷器,包括从唐宋名窑到元明清官窑器,民间有之;古书画、古雕塑艺术品等等,民间皆有之!是真是膺,那就靠你自己去“慧眼识珠”了。
我为何鼓励民间收藏?甚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集团,可以将古文物艺术品收藏作为投资取向之一?因为,近十余年来我在民间看到的古文物艺术品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甚至是万年来的伟大创造成果,是我们先人的智慧、劳动和心血的结晶啊!还因为它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宗教、哲学、文化、艺术、审美情趣、伦理、品格和人性啊!但是,按中国古文物艺术品的实际状况而言,单一靠国家收藏是不现实的。因为,首先是对民间收藏的古文物艺术品的认识不一,甚至根本不认可。不是不只一个大的博物馆、院,多次拒收收藏家捐赠的古文物艺术品的例子嘛!甚至有的馆以“一票否决制”为由,加以拒绝。其次,即便是认同了,公立博物馆也没那么多经费来买民间珍品,也买不起!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无节制地把钱花在收购古文物艺术品上。迄今依然存在,一面花巨资从国外买回普通藏品(过去或可视作珍贵品的东西,现在在大量新出来大量珍品面前,它可能就成普品了);另一方面却让大量出土文物被当作仿品、工艺品,年年月月不断地流失或廉价行销海外。正因为如此,我鼓励民间收藏,宣传民间收藏的意义,是在收藏历史、文化和艺术,是在收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还是在完善、丰富和帮助国家收藏。实际上,是在践行保护文物的工作,是在藏宝于民。我认为,不仅在这三十年古文物艺术品出现特殊形势可以是这样,即使是在未来,国家和民间两种收藏,都应当是并行不悖的。难道人家不认同、不收藏,就任其大量古文物艺术品横遭破坏、四处流失才对吗?同时,还要明白,我们讲的中国古文物艺术品这种特殊财富,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当然首先是中国的,必须受到尊重与保护。令人遗憾的是,那些不被某些人认识、不被承认、不被接受,而大量地堂而煌之走出国门的东西,早被外国收藏家、专家、外国博物馆、收藏馆,当成宝贝了。我在韩国和新加坡都听到他们的藏家和专家对我说过几乎是同样的话:“你们不要,我们要!”听到这样的话,真是叫人何等的尴尬和心痛啊!
六、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想法
民间收藏文物与国家收藏文物一样,同样有一个保护与利用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民间藏品来说显得更为紧迫。
本人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读了五年考古,毕业后先后在中国文物博物馆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三个国家文博事业单位,做了一辈子文物工作(后来还做些管理工作),退休之后又接触了大量民间收藏,并应邀在国内外鉴定鉴评过一些收藏品,支持帮助有条件的收藏家办博物馆、艺术馆、会所。可说是一个老文物工作者。面对大量的林林种种的民间收藏品及其现状与问题,尤其是当看到、听到那些令人堪忧的问题,诸如大量古墓被盗掘、大量古文物艺术品被流失、填埋、损坏、真作假,以及其他种种混乱现象,想的很多,甚至寝食不安。其间也给某些领导、同仁和媒体,不只一次地谈起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零星的想法或建议,甚至大声急呼“要更多地关注民间收藏!”大概是因为自己已是个退休老头了,言微力薄,不起什么作用,甚至是被认为在“添乱”。但我犹今不悔,仍然继续在说一些看法与想法。
因为我以为,中国民间收藏和民间藏品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古文物艺术品问题,但决不仅仅如此!无论从中国还是从世界文明史、文化史和科技史、艺术史的角度看,它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中国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是个很大的事情。中国人自己必须有个明确的、正确的认识和估计。这也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三十多年来,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所至,对民间收藏和收藏品一直都存在着认识问题,态度问题,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的巨大差距,存在着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问题的诸多不适应,从而又造成古文物艺术品的空前大流失,大破坏。这是必须反省的!所以我认为:
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承认如此多的人,收藏了如此多的古文物艺术品,特别是其中有大量的珍稀文物、国宝级文物艺术品这个基本事实,并正确予以应对。我作为一个老文物工作者,坚决反对盗掘古墓葬、古遗址,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反对和唾弃的行为,并有严刑竣法;也坚决反对有的人在土木工程中以一己之私利而破坏或私分文物的种种行径;反对某些无绪的或虚假的市场和市场管理。但是,它们却成了不争的事实而一直存在着,并漫延开来。在这种种情形下,我只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民间收藏为国家和民族保护了一笔无比巨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一笔无比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大好事情,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贡献。尽管目前收藏中有许许多多负面的东西,但这不能归咎于民间收藏本身,应当从文物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管理方式方法和管理体制进行检讨,甚至从法律、法规上进行反思。
&&&&其次,要对民间收藏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民间收藏品有真有假,质量有高有低,纯属正常。不能因为有假而忽略了真,也不能因有真而掩盖了假。这些年来直至目前有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是,一些个人甚至单位,盲目地否定民间收藏品。一些专家和专业人员在鉴定民间藏品时,除了通常易见的普通文物或考古已经发现过的文物之外,均不认可。“专家队伍”不仅良莠不齐,更有魚目混珠者。中医开药方之前,还有个“望、闻、问、切”。我们有的人鉴定文物甚至看都不屑看一眼,张口就说“假的!”或武断地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东西”,什么院、什么馆都没有,“你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还有人在一些活动中,出于某种私利故意制造混乱,造成极坏影响。个别人甚至与国内外利益集团相勾结,直接使中国古文物艺术品和国家利益蒙受损失。要改变这种情形,必须下决心以整顿队伍,用猛药以端正态度。让这个队伍和更多相关人员,在对待古文物艺术品问题上,不是冷漠,更不是以利己为标准,而必须有一种敬畏之心,钦羡之情。用呵护的精神,用严肃认真、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祖宗留下来的古文物艺术品。惟有如是,才能上对得起祖先,下无愧后人。
&&第三,要给予民间收藏和收藏品以合法地位。文物是国家资源。但不可将收藏文物与窃取国资源划等号。这就是怎么样面对已经形的民间收藏这个大局面,又怎么从法律层面入手化解局面中的各种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合理地、正确地对待。能否考虑,在更加严格文物保护法律与措施,震慑和严惩文物犯罪行为的同时,对于已经形成的复杂的民间收藏事实和巨大数量的收藏品,只要不能证明其收藏者本人是盗墓者,或与盗墓有直接关联者,对其藏品可以不问来源,不问价钱,不问真假,并承认其收藏者相应的合法权益。在具体处理民间收藏品问题上,还应考虑宪法和物权法等的相关规定。
&&第四,要给民间收藏品以正当出路,并为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比如制订关于民间文物保护、利用法,对于民间收藏的重要文物进行备案保护;又比如支持有条件的民间收藏家,建立各种各样的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会馆、公馆、会所或联合办馆;可以将自己的优秀藏品在国内举办巡回展览,具备一定条件的,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到海外办展,宣传和弘扬中华文明和古老的中国历史文化,认识人类不断的创新精神和伟大的创造能力。同时,可以考虑民间收藏品在法制、工商、税务和市场规范条件下,进行交流和交易的正当性。可以考虑普通的民间文物和文物市场,对外国人开放,让世界收藏中国!甚或可以考虑,在国外办有“孔子学院”或“中国文化中心”的地方,同时举办常设中国文物艺术品展览,讲中国故事。因为它更为直观,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政策由国家制订,展品可以直接从民间收藏品中组织。此外,对于收藏家以己之藏品,来开展社会文化事业、慈善事业和为大众谋福祉者,国家可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奖励。在此过程中,文物主管部门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对民间收藏的“驼鸟政策”和无作为、不作为状况。
&&&&第五,要认真解决民间重要收藏品的真赝问题和估值问题。藏品真赝与价值,几乎是诸多问题都遇到的一个“瓶颈”,但真赝鉴定与价值评估都同样混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规范对民间收藏品的鉴定活动和鉴定规则,使鉴定活动有章可寻,有法可依。鼓励在鉴定活动中将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技检测”相结合,使那些通过眼学鉴定和科技检测的珍稀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可考虑设立民间收藏贡献奖,表彰和奖励那些对国家和民族有特殊贡献的收藏家和收藏人士。
&&&第六,要大手笔修改《文物保护法》,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法。甚或可以考虑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将文物保护法改定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法》。对国家和公立单位收藏文物与民间收藏文物一视同仁,均受法律保护并均要依法行事。鉴于当前实际情况,在文物艺术品法中,应将民间收藏和收藏品问题单列章节,对民间收藏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民间收藏品的保护利用问题,要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第二种情形是,不妨考虑“双轨制”,将国立、公立单位文物与民间文物,分别立法,分类管理。对国立、公立单位收藏的文物要严,而对民间收藏文物则要宽松一些。比如,对民间收藏品中的国宝级文物艺术品实行重点管理或监管,对普通文物艺术品,更多地可以通过行政、工商、市场等形式,做具体规范和运作。国家对民间收藏品,特别是重要文物艺术品有优先征集的权利。这或许不失为一个对民间收藏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好办法。这个办法能将民间这部分文物艺术品活起来,并且进行有序的良性的运转;民间文物,这笔无比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活起来了,它的前景,它带来的影响,将是无比巨大的和极其深远的。
以上,只是个人多年来的见闻与感触,看法和想法,用它与朋友们分享。至于涉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更不是个人的见识与能力所能及的。我讲的这些,仅是一己之见,错误难免。其实,这些对许多人来说已都熟知或关心的事实。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使祖先用劳动、智慧和心血创造的成果,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使遗存下来的这些难以数计的古文物艺术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更大的作用。
&&&&注:此文系本人2014年9月20日在上海部分企业家收藏家大会上的演讲稿。同年11月18日在北京一个研修班作过同样内容的讲座。后来曾做过局部修改。&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48,858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罐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