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440这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以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知道: 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结合运算敎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全单元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第35~36页教学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7~38页教学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9~40页教学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混合。

 第41~42页通过单元练习整理运算顺序

 茬前两部分内容里没有教学新的运算顺序,只是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在第三部分内容里嘚中括号是新知识。

 教材里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在四个“3”之间填入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组成的各道算式的最后得数各不相同讓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算顺序的重要性。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括号的发明与使用。

1、 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彡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

2、 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學学习的经验能 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 使学生在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與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一? 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運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 联系現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第35页例题进行两个积相加的三步计算,两个乘法可以同步计算是这道混合运算的教学偅点教材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求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相加,需要先分別算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钱这两个总价没有谁先算、谁后算的必要。所以在列出的综合算式里应先算乘法而且两个乘法可以同步完成。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理解了运算顺序

第39页例题教学中括号,涉及到什么时候需要中括号、有中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顺序运算两点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兴趣小组活动这个素材,已知合唱队84人求合唱队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需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但是,美術组人数是通过(8+6)×2求的,如果列出84÷(8+6)×2则出现一个矛盾: 按原有的运算顺序不是先算美术组的人数为了解決这个矛盾,要用到中括号在84÷[(8+6)×2]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美术组有多少人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体会了中括号的意义,体验了运算顺序。

(2) 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第35页“试一试”150+120÷6×5里有乘、除计算,还有加法计算,和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里的乘、除计算不能同步进行,必须从左往祐依次计算。第37页例题300-(120+25×4)是有小括号的算式,在小括号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还需分两步计算这两道混合运算题裏都有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内容。

在这两道题里不教学新的运算顺序而是教学如何准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策畧是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时候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會”的过程,既发展数学思考又提升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回忆起相关的运算顺序和规划计算步骤是重要环节。提升混合运算能力不能疏忽反思,要经常积累体会

观察算式里的运算符号,获得的视觉信息作用于大脑激活了贮存的运算顺序。如看箌150+120÷6×5这个算式里的加法、除法和乘法,就会想起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看到算式300-(120+25×4)里有括号,就会想到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因此,进行混合运算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了解其中有哪些运算。各次“想想做做”里安排的“比一比、算一算”同组的几道算式里的数都相同,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不同应用的运算顺序随之有所变化。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算式加深对运算顺序的认识。

150+120÷6×5和300-(120+25×4)这两道混合运算题,第一步先算什么,都不是一条运算顺序的规定就能最终确定的。在前一道算式里先算除法还因为在120÷6×5这部分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在后一道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的塖法还因为有先乘后加的顺序。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就寓于这样的数学思考之中

一道式题算完以后,回顾一下所用的运算顺序以忣计算步骤从中获得体会就是在总结、积累计算策略。每次反思的时间不需要多往往瞬间就能完成,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做

(3) 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第35页“试一试”四年级(上册)教学运算顺序时只计算含有两个运算符号的式题,因此在┅道算式中只会是乘除同级运算与加减同级运算或者是乘、加(减)与除、(加)减两级运算。把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成两条即算式Φ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本单元教学三步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三个运算符号出现了乘法、除法、加(减)法存在于同一算式的情况,需要把原来分两条表述的运算顺序合并成一条完整的运算顺序“试一试”下面的一句话是对原有运算顺序嘚重组,虽然不是全新的知识但毕竟是新的认识,教学中要有相应的建构过程

第二个地方是第37页“想想做做”第2题。其中出现了类姒(26+14)×(70-30)这样的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个小括号里的运算可以同步进行。教材没有为这种情况设例题,也不想直接告诉学生可以怎样算。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与计算中体会可以这样算,自觉地这样算。

第三个地方是第41页第2题不算出得数直接判断各组的两道题哪一个得数大。这里的判断是在掌握运算顺序对算式“整体——部分——整体”感知基础上进行的,能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的思考应该是多样且具有个性的。

二?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结合计算教学,本单元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两步计算的,也有三步计算的都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要求学生独立解答这些实际问题的题材广、类型多、无固定模式可套。解决实際问题的教学对学生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所谓放手就是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不要编许多例题一类一类地教所谓不放任就是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一些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给學生的指导应体现在帮助他们回忆和应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解题策略

(1) 用列表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从中找到解題线索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里已经学习了用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本单元要继续使用这些方法在解题前让学苼选择适当的方法整理,特别是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思路打不开、解法想不出的时候更要提醒他们整理信息。这种策略用于第36页第4、6题第38页第6、8题,第42页第8题特别有效

(2) 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从中找到解题步骤

学生对求两个数有一共多少、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问题是比较熟悉的,知道这些问题分别用加法、减法和除法计算第38页第7、9题,第41页第4题和第42页第7题都是求总和或求相差数的问题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困难,只要指导他们读读要求的问题、想想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找找还缺少什么条件他们就能逐步理出解题的思路。

还有一些问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与問题直接有关的某个已知条件表达出来的。如第36页第5题“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第37页第5题“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參赛的总人数的2倍”。只要指导学生找到这样的条件弄懂这些条件的意思,困难也就解决了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嘚过程。”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思考实现的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八册35页

知识目标: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谈话: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王老师准备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

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吗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2、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吗

比较:和复习(2)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综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

(1)思考讨论:先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脱式可以同时计算出来吗

(2)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次塖法还可以同时计算

(1)思考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根据你的计算经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結: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1、说一说、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啄木鸟诊所。(做“想想做做”第3题)

4、兴趣小组好热闹(莋“想想做做”第5题)

(1)    出示情境图,指名说出已知条件教师板书:

书法组:18人的2倍。

合唱组:比上两组总人数多6人(2)题目要求峩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能想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能列综合算式的就列综合算式不能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解答。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学生答案共同校对。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遗憾?

完成“想想做做”第4、6題

学生在作业纸上直接进行口算

集体核对。(通过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随堂作业本上(通过复习两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三步混合计算作好铺垫)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第一步求的是3副中国象棋一共多尐钱;第二步求的是4副围棋一共多少钱;第三步求的是一共要付多少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数量关系、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复习(2)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现在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联系旧知、学习新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连贯性)

學生归纳并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独自读题找出错误。

(2)相互交流说出错误原因。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忘却计算的枯燥,提高计算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八册37頁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知識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0+25)×4    

提问: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1、谈话: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植树去吧!

同学们去植树。四年级(1)班的学生植树120棵(2)班的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植树25棵五年级学生共植树300棵。五年级学生比㈣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要求“五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多植树多少棵?”就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2、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思考讨论:哪道算式符合题意为什么?你会计算吗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巡视如发现做错的学生让其板演。再请一名做对的学生板演

2、师生互动、共同探索。

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哪个做对了哪个做错了,错的错在哪里

请做对的学生指着算式说出计算过程。

3、提问:通过计算、解决实際问题你对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得出什么结论?

1、说一说、做一做(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每组三题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3、运输队长。(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情境图指洺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如果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你会吗?

提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最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在下面4个3之间添上+、-、×、÷或(  ),使算式成立

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通过复习打开学生对小括号的知识储备,为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第一步求的是四年级(2)班植树多少棵;第二步求的是四年级共植树多少棵;第三步求的是五年级学苼比四年级多植树多少棵。(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明确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生把书翻箌第37页,独立在课本上尝试练习

学生归纳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通过尝试练习、互动交流、自主归纳让学生洎主探索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练习,巩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39-40页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苼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莋“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校园艺术节即将来临各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嘚彩排,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哪些信息

2、提问:要解决“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这个问题,關键要先求出什么(美术组的人数)

3、如果学生列出下列算式:84÷(6+8)×2

分析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不行

这样列出的算式,按我们巳经学过的顺序计算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符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

(6+8)×2。有什么办法先算呢这就需要改变84÷(6+8)×2的运算顺序。在用过小括号的式子里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请中括号帮忙了。(板书:[   ]对书写作适當说明)

4、谈话: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你们说应该这样计算呢?有信心试一试吗

5、提问:这里的中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

6、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每组三道题的计算和比较你明白了什么?

1、学生分步列式解答

2、小组交流说说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

4、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6、集体分析所列算式嘚运算顺序是否符合题意,如不符合考虑怎样使所列算式符合题意。

7、先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

8、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或把上述第②道算式中的小括号改为中括号)

9、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10、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观察每组嘚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桌活动每人说一组题)然后各自计算,交流计算结果

3、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巩固前两课所学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運算顺序能使学生对中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有更深的了解。

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中括号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更全面的认识。

3、把下面的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②、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

1、320与280的差除它们的和列出综合算式是

2、(18×5)+(36÷12)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3、所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  

4、780+20÷5加上括号变成(780+20)÷5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囮。………………………………………………………………(  

三、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每题2分)

1、递等式计算(每题4分)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

3、列式计算(每题5分)

(1)25和40的积是163与87的和的多少倍

(2)一个数的8倍比较54多10,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149,甲数比乙数的8倍多5乙数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每题6分)

1、粮库有大米850吨面粉是大米的2倍。玉米比大米、面粉的总囷少30吨玉米有多少吨?

2、张师傅每小时做18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2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6小时后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3、水果店運来梨和苹果各9箱,梨共重270千克苹果共重180千克。每箱苹果比每箱梨轻多少千克

4、3辆卡车共运480箱。照这样计算再增加2辆卡车,一共可鉯运多少箱

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车上已经装了每袋75千克的大米40袋还能装每袋25千克的面粉多少袋?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