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图的事例 证明“9比10大” 有哪些生活或者企业企业的事例你

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中国目前的制造业和出口中①外资占有很大
时间: 12:35:24
? 经管楼403教师工作室&&&&导论? 一国际贸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国际贸易的含义: ? 国际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由区际贸易--洲际贸易===世界贸易 ? 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 业革命=======战后科技革命======信息 技术革命&&&&国际贸易概念、涵义变化International trade? 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 ? 内涵的变化 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 狭义的传统的国际贸易是 从世界范围来看,是 指货物贸易,二战后,资 世界贸易(World Trade) 本、技术、人员的流动, 国际贸易;从一个国 国际贸易的外延和内涵扩 大,包括服务的交换和国 家的角度来看,是对 际经济技术合作。 外贸易;海岛国家把 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 ? 新趋势:传统国际贸易和 国际直接投资日益融合, 易。 国际经贸、国际商务、大 ? 交换本质 国际贸易&&&&? ? ? ? ?工业革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战后国际贸易的特点: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2国际贸易地理流向变化; 3国际贸易制度;&&&&国际贸易(世界贸易)? 世界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理解原因) ? 世界贸易相当长历史时期内是商品贸易, 今天也是主体部分,但现在服务贸易的 发展速度快于商品贸易,未来趋势是两 · 者平分秋色,甚至服务贸易会超过商品 贸易。(理解结构变化趋势) ?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作用)&&&&? 国际贸易在中国源远流长,汉唐丝绸之路 china瓷器之都====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这一政治行为说停就停,把获利丰厚的海 洋事业留给西欧人====清朝乾隆间,英王 派大使马噶尔尼来华访问,希望与中国建 立友好关系,但拒绝行双膝下跪大礼,触 放了皇帝尊严,东西方经贸往来擦肩而过。 后来随行访问的斯通在英国议会决定是否 对华宣战的表决时投了赞成票。&&&&奥运“海上丝绸之路”唤起人们对中国 制造业长期领先全球的历史记忆? 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 克海湾(Chesapeake Bay)到墨西哥阿 卡普尔科(Acapulco),出土文物和海底 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 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 煌。由于西欧发生工业革命,中国却在满 清入关时遭到毁灭性破坏,丧失了75%以 上的人口,除北京之外所有大中城市全部 化为废墟,随后又在满清扼制下停滞两百 多年,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至少从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作为全世界制 造业最发达的国家和出口大国曾长达上千 年,以至于百科全书式的罗马帝国著名学 者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 元23—79年)哀怨地将本国经济危机归咎 于对华贸易,认为罗马进口中国丝绸等制 成品逆差过大,导致黄金持续外流,造成 了国内经济危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 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 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 迅猛增长,美洲、日本白银源源不断流入 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从北 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白银成为 全社会通行的本位货币。&&&&? 经过近70年发展,中国已经被许多人称为“世界 工厂”,出国人员万里迢迢带回家的商品原来是 “中国制造”,这样的故事已经屡闻不鲜;以 《非理性繁荣》一书而斐声国际经济学界和金融 界的美国学者希勒访华时讲过一件轶事:他全家 人交换圣诞礼物,结果发现无一例外全部是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他弟弟为此惊 呼:都是中国制造,美国人干什么去了!中国出 口制成品渗透面之广可见一斑。制造业的发展必 将为中国改变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奠定基础。然而,中国目前的这个“世界工厂”称号又 掺杂了不少水分。与历史上的中国制造业和 德国、日本制造业不同。&&&&? 中国目前的制造业和出口中①外资占有很大 比重,而且②很多生产是没有掌握自主核心 技术的贴牌加工,以至于外资企业和加工贸 易双双占据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外资企业 的生产,固然增加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多少也会有一些技术和组织经验 的渗透,但并不能直接增加中国的国民生产 总值(GNP)。而且,中国制造业中出口比 例很高,这一特点固然帮助中国摆脱了70年 代以来历次国际收支危机的冲击,但也使得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使得中国国民 从中分享的比例不够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搜集整理的数据,联合 国和世界银行08年分别公布《国际比较计划》 报告,指出过去高估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居 民的实际生活水平,而且中国这个“GDP 富 国”是“消费穷国”,下调中国的购买力水 平,大幅提高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 认定2007年中国每天平均消费不足购买力平 价1美元(即实际生活中的3.6元人民币)的 赤贫人口1.35亿人,占人口比例10%;每天 平均消费不足购买力平价2美元(7.2元人民 币)的贫困人口4.3亿人,占人口比例约32%。 就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二、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和主 要内容、基本分析工具? (一)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国际贸易理论 和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 贸易利益及分配问题,揭示其中的特点与 规律性。&&&&? ? ? ? ?(二)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2国际贸易理论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4国际贸易协调(WTO和区域合作)&&&&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 ? ? ?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之一。 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1贸易的基础(贸易产生的原因) 2贸易的影响(贸易的结果,利益分析) 3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动态分析国 际贸易变动原因与结果)&&&&关于贸易的四个基本问题? 分析思路: ? 对比:没有国际贸易(封闭)和有国际贸易 (开放) 回答四个关键问题: ? 1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理 论上支持自由贸易) ? 2贸易如何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 ? 3哪些国家受益? ? 4开放贸易后,在一国国内谁受益?谁受损?&&&&? 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 ? ? ? ? 存在的条件: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图YYB EAPBP 0 X 0 A’PAB’&&&&国际贸易的起因? 1、打破条件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2、打破条件2-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 禀赋理论 ? 3、打破条件3 -重叠需求理论 ? 4、打破条件4和条件5-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P31? ? ? ? 1古典贸易理论 斯密和李嘉图 2新古典贸易理论 3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 ? 总体均衡分析: ? 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 异曲线 ? 局部均衡分析: ? 供求均衡、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 进出口价格变化&&&&参考书? 1、普格尔和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十一 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 2、保罗· 克鲁格曼和茅瑞斯· 奥伯斯法尔德著,海 闻、刘伟等译,《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三、基本概念? 1从不同的角度看国际贸易有三个概念: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 ? 2按贸易关系来划分,可分为:直接贸易 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 讨论: ? 1)中美贸易为什么更多地采取间接贸易? 2)转口贸易是造成中美贸易差额的原 因之一 统计和转口加价&&&&中美贸易差额问题统计数据? 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中美贸易额为 744· 67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为297· 41亿 美元。而美国海关统计,中美贸易额为 1163· 16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达1000· 63 亿美元。&&&&利益分析? 1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为9· 99美元,从中国 进口为2美元,其中原料成本和运费共计1· 65美元, 中国仅得0· 35美元。按原产地规则统计都计作中 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之中。 ? 美国耐克公司垄断了美国运动鞋和运动服30%以 上的市场份额,但不在美国生产, 在耐克公司专 卖店30%以上是在中国生产的。这部分产品出口 对谁的利益更大的很清楚的&&&&? 1993年以前,中国海关把所有出口到香 港的商品都记作对香港的出口,低估了 对美的出口。1993年以后,中国海关进 行区分,但难以准确。因为转口商拥有 商品的法定所有权,海关不清楚商品的 最终去处,是香港消费还是转口到美国? 同样,从香港进口的商品来源是香港本 地还是美国?难以区分。所以中国低估 了对美的出口,低估了从美的进口,但 前者低估更大。美国低估了对中国的出 口,只包括直接出口,除非美出口商特 指出口到中国;进口包括直接进口和间 接进口,按原产地统计。&&&&中美贸易差额问题是中美经贸关 系障碍之一? 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 1、统计和转口贸易 ? 2、转口加价,中国转口香港的加价在上升, 美国出口商的转口加价很低。原因 ? 3、走私及其他虚报,使得中国从美国的 进口规模被缩小。是否全从美国走私来? ? 4、美国自己的原因,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 品的限制。 ? 谁是真正的获益者?&&&&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原因? ? ? ? 1转口贸易,转口统计与转口加价 2迁移效应,国际产业结构转移 3加工贸易,国际价值链的末端 4美国自身的原因,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限 制 ? 5走私及其他&&&&关于中美贸易逆差的思考? 一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两国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和优势互补。中国是美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农产品和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包括大 量美资企业出口;迁移效应;互补性逆差。 ? 二是自身的问题,是本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参与国 际分工等因素的结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业 内分工(公司内贸易逆差,汽车、服装与计算机 和办公设备三大逆差产品)是造成贸易逆差的重 要根源;贸易逆差是美国全球化提高竞争力的结 果。&&&&? 三美国就业问题: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引起;是美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造成 的;美制造业对华投资完全符合美国的 国家利益(低成本竞争力、市场)。 ? 四中美贸易逆差与不利的国际金融体制 相关,美国从世界货币地位中受益。美 国 可以直接发行美元弥补贸易赤字,其 它国用大量物质资源财富换回一堆纸 (铸币税)。 ? 五中国双顺差是由于低劳动力和外资流 入,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六中国没有向世界和美国输出通货紧缩。 中国GDP仅占世界3.8% 出口占5% 不足 以输出;日本先出现通货紧缩;世界市 场价格下降主要是技术进步快的信息技 术产品,是普遍趋势;当前国际货币体 系只能由中心向外围传递。 ? 七中国快速发展是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 重要力量,有利于美国经济的稳定和发 展。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符合中国和世 界的长远利益。&&&&看待对美顺差? 1全球化的必然,认识到必然性 ? 2不能局限于双边贸易,多边国际贸易(迁 移效应) ? 3中美经贸关系的四个方面:商品贸易、技 术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美国的优 势在后三个方面 ? 4双方态度和利益分析 ? 思路:原因、利益分析、态度&&&&转口贸易? 香港转口贸易有很大一部分是海峡两岸的间 接贸易,香港在绝大部分制造业已迁往内地 的情况下,仍能维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 应归功于转口贸易尤其是海峡两岸经香港的 转口贸易的持续兴旺,抵消了制造业空洞化 带来的负面影响。 ? 威海在韩、朝鲜之间将发挥转口贸易的作用, 类似于香港在海峡两岸的作用。朝鲜对美、 日、韩贸易通过威海转口出去;美、日、韩 对朝鲜的贸易通过中国转口(加工、组装、 分包)能降低成本。威海将能否成为“北方 的香港”。&&&&? 3按商品或劳务移动的方向来划分,有下 列概念:出口、进口、过境贸易、复出 口、复进口、 ? Export Import 外贸的两个组成部分 列入进口和出口范围的货物必须是因为买卖而运进运出的货物&&&&? 两个相关概念:净出口和净进口 ? 净出口和净进口:一国在同类产品上, 有进有出,一定时期内,若某种商品出 口量大于进口量,净出口(Net Export) (Net Import)(微观和宏观的理解) ? 经济意义: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 易中所处的地位 ? 分析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可 以将国民经济分为出口部门、进口竞争 部门、净出口部门、净进口部门&&&&? 复出口和复进口:外国商品进口以后, 末经加工改制又出口,称复出口 ;本国 商品输出以后,末经加工改制又输入国 内,称复进口 ? 复出口和复进口的原因: ? 复出口与经营转口贸易有关;复进口多 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损坏、季节 性原因等等 ? 讨论过境贸易和转口主要区别:&&&&过境贸易和转口主要区别? 1、过境贸易中第三国不直接参与商品的 交易过程;转口贸易则须由转口商人 来完成交易。 ? 2、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转口 贸易则以盈利为目的。&&&&? 4国际贸易按商品形态不同,分为有形贸易和 无形贸易,或者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 货物贸易分为初级产品和制成品,0—4类为初 级产品,5—8类为制成品。国际上通行HS制 度。 ? 无形贸易:直接向外国居民提供无形产品获得 收入的过程。无形贸易和服务贸易大致可以互 换使用,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无形贸易比服 务贸易范围更广,除包括服务贸易外,还包括 投资收支、捐赠、侨汇和赔款&&&&? 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正是货物 贸易启动了服务贸易,而服务贸易又促 进货物贸易的发展。 ? 两者的区别:A两者的交易基础不同。有 形货物与货币的交换;活劳动提供的特 殊使用价值,活劳动与货币的交换。B海 关,无形贸易一般不显示在各国海关统 计中,但构成各国国际收支的重要部分&&&&5按清偿工具划分,易货贸易和 自由结汇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现汇贸易,其结算方式以 信用证为主,还有托收、汇付等方式。 ? 易货贸易含义,以货换货,货物经过计价 ? 特点: ? 缺陷:&&&&6按国境和关境统计标准来划分,总贸 易和专门贸易两者的区别: A两者数额不同。关 境和国境往往不一 致,一般说总贸易 会大于专门贸易, 过境贸易计入总贸 易,不计入专门贸 易B两者反映的问题不相同。 总贸易反映一国在国际商 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 门贸易只包括那些进口是 用于国内生产和消费,出 口是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 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 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 起的作用。&&&&7国际贸易值和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值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出口 额之和 ? 注意辨别 ? 国际贸易量:是指剔除价格变化的影响, 反映国际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化。相当于按 不变价格计算的出口额&&&&出口额 出口量 ? ?100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额 进口量 ? ?100 进口价格指数&&&&8贸易差额? 概念: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值的对比 如果出口大于进口是贸易顺差(黑字), 如果进口大于出口是贸易逆差(赤字)。 ? 讨论:如何看待贸易差额?美国巨大的 贸易逆差说明了什么 ? 讨论中国贸易顺差和美国贸易逆差&&&&? ? ? ? ?如何看待贸易差额?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 说明了什么 1从国际收支的角度 2长期、大量的贸易顺差并非好事 3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影响 4中国贸易差额的变化 5结论:随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导致 国际生产格局改变,贸易差额已经不能作为 衡量贸易利益的指标了,也不能全面反映一 国经济实力。美国贸易逆差增加,但美国竞 争力并没有下降,反而为美国经济增长奠定 了长远的利益基础。贸易逆差要把握形成原 因。&&&&? 中国外贸差额情况:见下表资料年份 外贸差额0435· · 5&&&&? ? ? ? ? ? ? ? ?亿美元 亿美元 2003年顺差256亿 2004年顺差320亿美元 2005年顺差1019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亿 亿&&&&? 贸易盈余并不能成为判断一国经济状况好 坏的绝对标准。瑞士和新加坡是储蓄剩余 较多但经济强健的例证。 ? 美国贸易逆差增加,但美国竞争力并没有 下降,反而为美国经济增长奠定了长远的 利益基础。 ? 关注中国外贸顺差 ? 1外贸差额的变化 ? 2外贸顺差的负面影响 ? 3现状和未来走势&&&&? 2008年,中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616 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实现贸易顺差约 2955亿美元。 ? 2009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3.9%。其中,货物出口12017 亿美元,下降16.0%;货物进口10056亿美 元,下降11.2%。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 )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对外贸 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 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基本变化趋势: ?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 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 ? 经济意义:&&&&10国际贸易地理流向和对外贸易 地理流向? 国际贸易地理流向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 品流向,用来表明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 地位 ? 经济意义:进口——市场,由于各国经济实力变 化,国际贸易地理流向不断变化 ? 对外贸易地理流向:表明一国进口商品的来源和 出口商品的去向 ? 经济意义:反映一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11外贸依存度? 1)、概念 一国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也叫贸易系数 ? 2)、公式进出口总值 外贸依存度 ? GDP (GNP)&&&&? ? ? ? ?1概念: 2经济意义: 3对中国外贸依存度存在误解,名义与直觉不符。 根据《IMF国际金融统计1996年》资料见下表: 2006年中国GDP为20.9万亿元,进出 口总额1.76万亿美元,按美元兑人民币1: 7.8汇率计算,外贸依存度为65%。&&&&? 2004年我国的商品贸易依存度(商品贸易占GDP 之比重)接近60%,2005年预计将上升至67%。而 2004年美国的商品贸易依存度仅为25%,日本为 26%。因此,从国内层面看,近年来我国的外贸 依存度一直在大幅上扬;从国际层面看,我国的 外贸依存度明显地高于发达国家。 ? 如果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过高,不易正确把握 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主动权,容易导致过度保 护政策或过度开放政策,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美国、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 但2004年两国的外贸依存度却分别只 有23.7%和23.5%,不仅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还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两 国外贸依存度偏低与其自身的特殊性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 3)、经济意义 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程度, 同时反映该国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 切程度和参与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深 度。但反过来,反映一国参与国际分工 水平的指标不能完全看外贸依存度。例 如:02年用市场名义汇率计算美国 18.2%、日本18.8%、德国55.5%、法国 46.1%、英国39.5%、我国50.2%。显然 我国开放程度、与世界市场联系程度远 远低于美国,造成扭曲的因素很多。&&&&4)影响外贸依存度高低的因素? 一、一国经济规模 ? 二、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 低级 进出口规模都小;中级 较高;高级 第三产业、服务,通过资本、技术输出、 服务贸易获利。 ? 三、一国经济发展目标、政策。 ?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对比中美日的外贸依存度? 1美国外贸依存度为什么不高 ? 国内市场大,资源丰富,典型的大国。 ? 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2日本外贸依存度为什么不高 ? A进口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中间产品资本品的进 口体系(美国是满足最终消费需要的进口体 系),进口需求取决于生产领域的技术构成; 新技术的利用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日本 的海外投资提供廉价原材料,进口规模并没有 随出口同步增长。日本进口依存度是下降的趋 势 ? B日本产业竞争力强,在国内市场占绝对优势, 阻止了国外产品进入。 ? C日本国内市场本身的封闭性,并非关税很高, 而是固有的营销网络、消费心理的原因&&&&3中国外贸依存度为什么高? 一从公式本身分析,GDP低估,我国第三产业统 计范围小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农村非贸易产品 一般不列入GDP的统计 ? 二汇率因素。GDP折成美元。用购买力平价法, 人民币汇率4:1。市场汇率并不能反映人民币的 真实购买力。 ? 三我国外贸的特点之一是加工贸易占半壁江山, 加工贸易的性质是大进大出,我国只收取加工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真实水平? 一加工贸易夸大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 ? 二要考虑各国GDP的构成的差异。第三产业的可 贸易程度较低,第三产业的比重越低,有形贸易 比重越高,得出的外贸依存度越高。中国外贸依 存度的真实水平并不高。 ? 三按市场汇率换算GDP的的误差。市场汇率只反 映了可贸易部门的比价关系。世行按购买力平价 估算,人民币汇率4:1,外贸依存度将减少一半&&&&? 外贸依存度指标有缺陷,进行修正: ? 出口依存度 ? 包括服务贸易的外贸依存度 ? 国与国之间可比性差,一国看有一定的 规律&&&&如何看待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 基本趋势相一致。78年10%、90年30%、03 年60% ,全球60年25.4%、70年为27.9%、90 年为38.7%、03年为45%。 ? 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按市 场汇率算是高;GDP的构成;02年世界平均 41%发达国38.4%发展中50.2%美德日法英分 别为18.2% 、5.5%、18.8%、46.1%、39.5% ? 三外贸依存度提高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果。 全球化受益多的国家之一,利用市场和资源, 产业转移,与我国成为贸易大国和利用外资大 国是同一进程,意味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提高。&&&&? 四外贸依存度提高的风险和问题。 ? 重要资源和能源的安全保障问题(石油 等);对美国等市场依赖程度过高贸易 不平衡问题;外贸磨擦进入高发期。 ? 五对策建议:①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 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消费 占GDP呈下降,81年为68%,02年为 58%②逐步完善开放型经济调控机制。 包括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对突 发事件快速反映机制、合理保护机制③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12贸易条件? 概念: ? 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也叫进出口交换比价,简称交换比价。但是涉及 一国种类繁多的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因此, 通常用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 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 假定贸易收支平衡 即:出口价格×出口数量=进口价格×进口数 量 出口价格 进口数量 一架波音 ? ? 即: 进口价格 出口数量 五万双鞋&&&&? 涉及一国种类繁多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通常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出口价格指数 贸易条件指数 ? ?100 进口价格指数如果大于100说明: 如果小于100说明:&&&&? 实质: ? 衡量各国贸易收益分配变化的指标。世 界经济的现实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 断的恶化。 ? 讨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 恶化?后果是什么?&&&&我国贸易条件现状? 一总体趋势:先升后降总体趋于恶化(制 成品) ? 二原因:外贸出口增量不增价;跨国公司 转移价格,高进低出直接导致贸易条件的 恶化;中介机构不能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 我国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滞后:外 贸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严重缺陷。&&&&? 三对策与建议: ? 1深刻认识我国贸易条件的现状。恶化但 并未陷入贫困化的增长,但进一步会蚕 食经济成果。 ? 2努力寻找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结合点,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 3完善人大立法,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建 立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出口企业行为&&&&93——2000资料? 以1995年为基期,到2000年贸易条件指数 下降13%。93——2000年中94和97两年上 升。 ? 两种观点:1出口过度竞争,低价竞销。2 货币因素影响,通胀率变化。 ?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下降2%,制成品贸易条 件下降14%,导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 ? 93—99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同步,99以后制 成品继续恶化,初级产品改善。&&&&? 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恶化程度较多 ? 结论:中国出口升级,并未伴随贸易条件 好转。 ? 1贸易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口成本和本 国增值。 ? 2中国对发达国家贸易条件变化主要由进口 价格指数变动决定;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由 出口价格决定。 ? 3对大多数制成品贸易,中国处于供应链末 端。&&&&本章习题? 1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 理论模型) ? 2关注中美贸易差额问题,为什么说转口贸易 是形成中美贸易差额问题的原因之一? ? 3运用基本概念描述中国外贸的基本情况。 ? 4讨论贸易差额这个概念涵义的变化。 ? (5对比分析中美日的外贸依存度?) ? 6名词解释:净出口、贸易条件、转口贸易、 国际贸易值和国际贸易量、外贸依存度、国际 贸易地理流向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把握其经 济意义。&&&&资料:全球债权国都姓&新& 前10大 储备经济体八个&新&?
近来,人们对中国转增持日本国债理 解为外储多元化释放的积极信号。 ? 作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中国却面临不成熟债权国 的种种困境。 ? 当前全球储备失衡和全球债务失衡构成了全球经 济失衡,造成的实质性影响是外汇储备在新兴市 场经济体累积和对外债务在发达经济体的累积。 发达国家成为债务国,而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债 权国,这种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2009年底,全球外汇储备已增加至8.1万亿美元 ,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 近三成,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前10大储备经济体 依次是中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台湾、印度、 韩国、瑞士、巴西、中国香港、新加坡。从排名 来看,全球前10大储备经济体中,有8个是新兴 经济体,只有2个是发达经济体。 除了中国拥有 全球近三成的外汇储备外,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占 比接近7%,印度、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外汇储备占 全球份额也超过或接近4%,巴西、中国香港和新 加坡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都在2%以上,新兴经 济体的全球储备份额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新 兴市场纷纷成为净债权国。&&&&? 与此相对应,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债余 额总值为56.9万亿美元,美国、英国、德 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爱尔 兰、日本和瑞士分别列全球外债排行榜的 前10位。这一债务排行榜几乎囊括了所有 经济强国,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经济体外 债总和,已经占到全球债务份额的82%, 而美国外债余额已到达13.6万亿美元,占 全球外债余额的23.9%。&&&&? 事实上,全球经济中存在着以金融分工和产业/贸 易分工为纽带的“双重循环”机制,在这种双重 循环过程中,一方是美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巨额逆 差和资源性商品输出国、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长 的经常项目盈余,另一方则是充斥着全世界的美 国发行、美元计价的各种金融资产,尤其美国发 行的巨额债券进入到各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和债券 市场,为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融资做出了“隐性 贡献”。这就形成了全球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 债务循环。因此全球的失衡不仅是逆差国与顺差 国,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不平衡,更是债务国 与债权国之间的不平衡。&&&&讨论: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 易失衡问题? 自2000年以来,在美国的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 是最大的逆差国。2008年,美国在经常项目上对 中国的逆差高达3085亿美元,占美国该年经常项 目逆差总额的43.7%。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观点很 有代表性。在2010年初发表于《纽约时报》的一 篇文章中,克鲁格曼公然指责:中国的人民币汇 率政策是迄今为止所有主要大国奉行的外汇政策 中最为扭曲的一个;中国政府通过操控人民汇率 所获得的贸易顺差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 的经济复苏。&&&&? 与克鲁格曼的观点针锋相对的是美国斯坦 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麦金农的观点。作为当 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奠基人,麦金农是一位 久负盛名的国际经济学权威,他的一篇题 为“工资上涨:中国贸易问题的双赢答案 ”的文章发表在2010年7月底的《华尔街日 报》上。&&&&? 麦金农认为,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涨至少带来两个好 处:减少和发达国家工资的差异,从而降低贸易保护主义 的压力;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扭转劳动收入在中国国民 总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下滑的趋势,从而刺激中国的消费 需求增长并且减少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拉动的依赖。所以,在麦金农看来,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涨可 以有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观点, 麦金农反对向中国政府施压促使人民升值,旗帜鲜明地提 出了对中国汇率政策的看法:一个相对固定的人民币对美 元汇率,对于保持中国工资水平的持续而平稳上调至关重 要。这其中的道理在于:中国出口的产品都是以美元计价 ,但劳动力的工资以人民币计价。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中国出口企业就可以根据稳 定的美元汇率,比较准确地估计出产品的出口收入和生产 成本;从而进一步比较准确地估测出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 度基本保持一致的工资增长幅度。&&&&? 与此相反,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上浮趋势,中国出 口企业在产品出口收入(以人民币计)减少的预期下,就 可能不会有增加工资的意愿。所以,汇率水平的浮动会给 中国出口企业的工资调整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这个 调整过程变得更缓慢。麦金农以日本为例说明稳定汇率的 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到70年初,美元对日元汇率长期 保持1∶360,这使得日本的出口企业可以长期随劳动生 产率提高而调整工资水平。而20世纪70年初,日本在美 国压力下调整汇率,日元升值对日本出口企业工资调整造 成很多负面影响。根据日本的历史经验,麦金农强调,人民币贸然升值 还会引发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从而种下金融资产价格 泡沫的祸根。麦金农在文章中还批驳了广泛流行于美国的 所谓“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汇率以获得对外贸易顺差”的 论点:他认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不是源于人民币对美元的 汇率水平,而是源于美国经济特有的结构性问题,即巨大 的财政赤字和过低的个人储蓄率。&&&&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先于斯密,但影响尚 存,理论支撑点转变为就业,进口不利于 就业) ?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1产生背景:斯密生活在工场手工业向机器 大工业过渡时期,反对重商主义和保护贸 易政策。代表作。是经济学的奠基人,是 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 2逻辑思路:财富观—分工—分工产生于人 类的天性(交换倾向,看不见的手)—— 分工的原则——开展贸易是互利的 ? 分工----提高效率----产生优势----内生优势-----原来没有的,现在因为分工产生的优势。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 ? ? ?3模型的基本框架 (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 国际间不能流动; ? (4)规模收益不变; ? (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 (7)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 假设A、B两国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X=aXLX X=bXLX ? Y=aYLY Y=bYLY ? aX和bX分别表示A、B两国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生产的X商品数量); aY和bY分别表示A、B两国Y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生产 的Y商品数量) 。? (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怎样确定一国的的绝对优势? ? 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率Q/L) (高) ? 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数量L/Q) (低) ? 如果aX&bX,则称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绝对 优势; ? 如果 bY&aY,则称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绝对 优势。 ? 判断绝对优势,只需比较两国相对应部门的 劳动生产率。&&&&中国和美国生产可能性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大米的劳动成本 小麦的劳动成本中国 1 2中国大米 小麦 100 50美国80 100美国 1.25 1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大米的劳动生产率小麦的劳动生产率 绝对优势 中国 1 0.5 美国 0.8 1&&&&假设劳动平均分配,交换比例1:1,保持原 来消费水平不变国家分工前 中国美国 总产量 分工后 中国 美国 总产量 交换后 中国 消费量 美国大米 产量5040 90所需劳 小麦 所需劳动 动投入 产量 投入50 25 50 50 (人 年)75 50 50 50&&&&? 绝对优势: ? 不存在贸易时,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机会 成本是它所需的劳动量,劳动成本决定价 格。 ? 绝对优势是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 或者劳动生产率绝对高于其他国家。 ? 开放贸易: ? 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别(套利)。 ? 开放贸易的影响:1从交换中受益2影响人 们的决策,更多生产优势产品——专业化。&&&&? 4举例说明:分工前和分工后 ? 贸易的静态利益:总产量的增加;消费 水平的提高;节约社会劳动。 ? 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斯密归结 为历史条件和一国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 因素构成的自然条件,按各国绝对有利 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斯密的分工 理论又叫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或叫绝 对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 5评价(1)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 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解释国 际贸易的基础。 肯定的方面,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 国际贸易生产和发展的必然性 ? 缺陷:指出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 与贸易获利,只说明国际分工中的特殊情 形。&&&&? 斯密没有深入: ? 1根据绝对优势进行贸易和专业化,这种调 整何时终结? ? 2哪个国家受益更多? ? 3出书以前就担忧:没有绝对优势怎么办? 别国愿意吗? ? 和斯密同时代的很多英国人担忧:荷兰在 所有产品生产上比英国更有效率,担忧持 续到21世纪,许多国家担忧二战后美国有 绝对优势。(今天的美国人同样忧虑) ? 第一个回答这些担忧的理论是李嘉图。&&&&? 比较优势概念最早提出者是罗伯特.托伦斯 1815年&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文&与波兰 比英国在制造业(棉布)和玉米有绝对优势 ? 李嘉图是第一个用具体数字来说明比较优 势原理的经济学家,四个富有魔力的数字 使李成为比较优势的代表人物。&&&&专栏分析 :? 如果贸易不平衡怎么办? ? 贸易理论意味着贸易的平衡。 ? 假设中物物交换,不存在货币,出口价值 等于进口价值,贸易必定平衡。模型假设 贸易是平衡的。 ? 长期看,贸易总是趋向平衡的。&&&&三、比较成本说 比较优势理 论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 1产生背景:李嘉图生活时代是机器大工 业蓬勃发展时代。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差距 拉大,先进国处于全面优势,后进国家处 于全面劣势。 ? 2论证逻辑:个人之间分工交换推及国家, 按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对双 方都有利。最大限度利用其优势,最大限 度回避其劣势。 “真理”&&&&? ? ? ? ? ?3模型的基本框架,基本假设相同 怎样确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三种方法 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 aX/aY 产品的相对成本;低 机会成本;低 判断比较优势的一般性表述: 如果aX/aY&bX/bY,则称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 较优势,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注意:判断A国是否在X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 优势,不仅要比较A、B两国的X部门,还要比 较其他相应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国产品X的劳 动生产率/产品Y的劳动生产率 ? 产品的相对成本:一国产品X的劳动投入 量/产品Y的生产成本 ? 产品的机会成本:增加X产品就要减少Y 产品,用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来衡量增加 的产品,大米的机会成本用小麦来衡量&&&&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和劳动生产率Q /L? 相对劳动生产率中国 美国 大米/小麦大米 100(1) 80(0.8)小麦 50(0.5) 100(1)小麦/大米中国美国20.80.51.25&&&&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和生产成本L/Q? 相对生产成本中国 美国 大米/小麦大米 100(1) 80(1.25)小麦/大米小麦 50(2) 100(1)中国美国1/21.2520.8&&&&? 机会成本大米X 中国美国小麦Y 2T大米0.5T小麦1.25T小麦 0.8T大 米&&&&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原理的图示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以下三式决定: X=axLx (1) Y=ayLy (2) LA=Lx+Ly (3) X/ax+Y/ay= LA Y=aY· A - aY/aX· L X&&&&? 李认为:每个国家的各种产品的边际成本 或者说机会成本是不变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用直线表示。 ? 后来的经济学家补充:边际成本递增,生 产可能性曲线形状向外凸。 ? 假设边际成本不变,结论是完全专业化, 与现实不符,在李时代或许可以存在,今 天已不再是普遍现象。&&&&假设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 优势,即aX/aY&bX/bY,这 意味着 aY/ax&bY/bXY BA bY/bXB’aY/aX A’X&&&&(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YBEB A EAB’A’X&&&&? ? ? ?在均衡状态下, A国的相对价格记为pA=PAX/PAY B国的相对价格记为pB=PBX/PBY A国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所 以PA=aY/ax,等于生产可能性边界AA’ 斜 率的绝对值;同样,B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 对价格水平 ? PB= bY/bx 。 ? 由于假设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有 PA= aY/ax & PB= bY/bx 。这表明在封闭条件下A、B两国相 对价格差是由劳动生产率造成的。&&&&(三)贸易后的一般均衡?Y PW A Y BCAEAY出口量CB F E B A’Y进口量PWB’ XDX出口量X(a)(b)&&&&贸易三角Y PW AY BCAEAY出口量CB F E B A’Y进口量PWB’ XDX出口量X(a)(b)&&&&? ? ? ? ?4举例说明:贸易的直接利益 可以分解为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见图P64 小国和大国的贸易,谁获利更多? 一般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 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 结论:P65,讨论现实中是否如此?&&&&YPw B B ACX&&&&?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 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越偏上,因此贸 易利益也就越大。&&&&? 两个模型几乎完全一样的方式说明贸易的 基础和贸易收益。贸易的基础是贸易之前 两国价格比率存在差异,而为什么存在差 异无关紧要,贸易方向和贸易收益取决于 每个最终产品在机会成本上的差异。&&&&? 5评价: ? 科学性:揭示客观规律,比较成本定律。 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 供有力的证据。任何忽视比较优势的国 家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方面都会付出 沉重代价。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演说比斯密的绝对优 势演说要具有普遍意义。只要两国存在 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国处于完全 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也可以发生,而 且贸易使所有国家获利。&&&&两个主要含义:? 1一国应出口相对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 战后初期英国所有部门劳动生产率都有 低于美国,但英国当时的出口量与美国 几乎一样大。 ? 2贸易靠的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美 国发达国家,服装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 于中国和墨,由于技术相对简单,发达 国家在服装上的生产率优势比其它工业 上要低。&&&&萨谬尔逊:如果理论能 参加选美竞赛的话,比 较优势理论肯定会名列 前茅,因为它具有无比 优美的逻辑结构。&&&&讨论:商品并非由“最好的”生 产者生产? 速度最快的打字员不是打字小姐,而是位律师; 加州的土地适合种烟草,但不产,生产商业性蔬 菜是更好的用途;新英格兰土地用途有限,尽管 不符合种烟草的气候土地要求,但种烟草有比较 优势; ? 比较优势背后代表的是机会成本 ? 全面优势并不表示要生产所有产品,因为总生产 资源是有限的? 泰格.伍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情人节的玫瑰? 美国二月份的冬季玫瑰是进口好?自己生 产? ? 玫瑰和计算机 ? 玫瑰由南美进口,生产更多的计算机 ? 南美的比较优势是冬季玫瑰,美国计算机 有比较优势,两国贸易,两国受益。&&&&贸易的利益是绝对的? 既不需要国家有“竞争实力”(绝对优 势),也不要求“公平交换”。&&&&关于比较优势的谬误? 谬误一:只在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 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把握比较优势概念的相对性? 一个部门的绝对优势既不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 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 一个部门的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该部门相对于其他 国家同一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取决于本国相对于 外国的工资率,一国工资率又取决于其他产业部门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 各部门劳动生产率都低,工资率低。产生优势。&&&&? 谬误二: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 工资的基础上,则这种竞争会损害本国的 利益。把握比较优势概念的本质特征:本 国生产A产品换取B产品比直接生产B产品 更有利、更便宜。(认为:国内产业没有 必要与低效率和低工资的外国交往。美国 和墨西哥) ? 外国的低工资率和本国是否从贸易中获利 无关。外国产品的优势是源于低工资还是 高劳动生产率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用本 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本国通过国际贸 易间接获得该产品比直接生产更便宜。 ? 将出口建立在低工资基础上有什么不妥? ? 认为只有得到了高工资时贸易才有益,错&&&&? 谬误三:如果一国工人的工资比其它国家低, 则贸易会使这个国家受到剥削并使其福利恶 化。? 把握如果没有贸易和分工,低工资国家 福利状况可能更糟。? 世界上许多工人的工资低得可怕。建立在低 工资基础上的商品出口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 除非有更好的选择方案,否则就不能说低工 资下贸易意味着剥削。 ? 拒绝出口和贸易机会只会使更加贫困。 ? 没有更好的选择。&&&&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 ? ? ? ? 缺陷: 1预测极端专业化,现实中不存在 2忽略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的影响 3对贸易的基础——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不够 二个主要含义: A但模型的基本预见——一国应出口相对劳动生 产率高的产品——已被很多研究证实。 ? 战后初期英国和美国比较,英国全面劣势,美国 全面优势,然而贸易量相当 ? B贸易靠的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课堂作业? 1判断绝对优势: aX&bX ? 2判断比较优势: aX/aY&bX/bY ? 3作图说明国际贸易利益: ? 国内价格线:PX/PY·?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aY/aX· ? 4关于比较优势的三个判断&&&&四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前面的假设:两种产品两个国家 ? 现实中,多个国家、生产多种产品,进行 多种产品贸易&&&&? (一)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 假定只有两种产品,大米和小麦,但有N 个国家 ? 各国生产大米的相对成本 ? 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之比 ? 国际市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P1/P2 ? 结论:P69 ? aL1/aL2&P1/P2,则应生产和出口产品1 ? 产品相对生产成本与国际均衡价格比较 ? a/b(a和b分别代表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 成本)&&&&? (二)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 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生产N 种产品 ? 两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 两国某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之比(相 对成本),商品总在成本最低的地方生 产。 ? 商品生产成本=单位劳动投入×工资率 ? 相对工资水平 ? 结论:P71对本国而言,相对劳动生产 率高于相对工资率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对四个贸易问题的初步回答:? 1国家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不同国家供 求有差别,价格有差别,套利 ? 2贸易如何影响一国的生产与消费?在商品 进口国,贸易使该商品消费量上升生产量下 降;在商品出口国……. ? 3哪国从贸易中受益?两国都受益,净福利增 加与价格变化成正比. ? 4在一国国内,开放贸易后谁获益谁受损?出 口商品生产者和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受益,进 口竞争商品的生产者和出口商品的消费者 受损.&&&&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生产率X 3 1Y 3 2X/YA相对劳动 1 生产率 B国相对劳 1/2 动生产率Y/X12&&&&选择题(不定项)? 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个单位的X产品 或3个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 1个单位的X产品或2个单位的Y产品,且假 设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 A、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对 ? B、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错 ? C、A国在Y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错 ? D、A国封闭条件下X的均衡相对价格大于B国。&&&&?葡萄酒(工时/瓶) A 15 B 10奶酪(工时/公斤) 10 4? A国每年共拥有3000万工时的劳动量,B国每年 共拥有2000万工时的劳动量。(劳动生产率与生 产成本互为倒数) ? (1)哪个国家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哪个国家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 两种产品有绝对优势) ? (2)哪个国家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哪个国家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奶, A酒) ? (3)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利用社 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出每个国家无贸易情况下的均 衡(假定在无贸易情况下,A国消费150万公斤奶 酪,B国消费300万公斤奶酪)。&&&&? (4)在开放贸易后,两个国家各出口何种商品? 如果均衡国际价格比率为每公斤奶酪1/2瓶葡萄洒, 各国的生产会发生什么变化?(A国出口酒,B 国出口奶,A国国内价格2/3,B国国内价格2/5, 如果价格为1/2,A国完全生产酒2,B国完全生产 奶5) ? (5)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贸易为200万公斤奶 酪与100万瓶葡萄酒相交换。此时各个国家的消 费点在哪儿?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这些消费点。 (A国用100酒换200奶,B国用200奶换100酒) ? (6)每个国家是否都从贸易中获益?用你的图 形进行解释。(都受益)&&&&酒酒A B2 1 1。5 2 2 奶2 1 0。8 奶 3 5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 1、假设只有一种要素L,没有分析贸易对 收入分配的影响; ? 2、没有解释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 3、完全专业化生产的结论与现实不符。&&&&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 1解释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 ? 李嘉图的观点是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产生成本 的相对差异。但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是怎样产 生的,没有进一步的探究,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假 设的相对产品价格差异为前提来讨论贸易方式与 贸易收益的。贸易前国家间相对产品价格差异来 自哪里?&&&&? 2各国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完全专业化,贸 易互利,但各自利益多少以及利益如何在 国内分配没有明确说明。 ? 3假定劳动是唯一投入要素,劳动生产率固 定,因此产品的机会成本固定不变,贸易 双方进行完全的专业化。但现实中资源是 有限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完全专业化 不可能。&&&&一新古典贸易思想?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两个方面:P76 ?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框架下分析产品 的生产成本; ? 运用总体均衡方法分析贸易与要素变动的 相互影响。&&&&? 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 ? 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国 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 且各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是固定不变 的。 ? 到20C初,很多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技术 已很接近甚至相同,但成本差异仍很大? 原因是什么?二H—O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假定不同国家生产同种产品使用的生产技 术一样,即生产函数相同,排除了劳动生 产率差异,把各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及 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各种要素的强度差异 作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 ? “国际贸易的前提可以概括为进行交换国 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和不同产 品中所使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 1一国的要素禀赋特征: ? 假定A、B两国,如果有KA/LA大于KB/LB,则A 国为资本丰裕、劳动稀缺;B国--? 另外一种方法,如果资本价格为PK,劳动价格 为PL,(PK/PL)A大于(PK/PL)B,则A国资本稀缺 劳动丰裕;B国资本丰裕劳动稀缺。 ? 要素丰裕或要素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 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 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某种要素供给比例大于别国 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 种要素的价格。一般用要素的相对价格来衡量。&&&&K KA ρA KB ρB EB EALALBL&&&&? 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裕还是劳动丰裕,取 决于选择的参照国。 ? 当我们说某国在要素禀赋上属于哪种类型 时,必须注意是与谁相比。&&&&? 2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 入量无关。 kx=Kx/Lx ky =Ky/Ly 若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假定两种产品X、Y,使用两种要素资本K (价格为PK)和劳动L(PL),如果有 KX/LX大于KY/LY,则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 产品,Y为----。OKX线比OKY线陡峭。K KX相同的要素价格比--平行线KYQXQYOL&&&&? 若资本与劳动可互相替代,则:? (w工资/r利率)上升,两部门的资本-劳动比提 高;? (w工资/r利率)下降,两部门的资本-劳动比降 低。? 所以,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下,必须在相同 的要素价格比下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KK· · C r+L w=X YK=C/r-w/r · LX’Y’0L&&&&Kw/rX A Y X’B Y’0L&&&&Kw/rX AKxKYYX’B Y’0L&&&&Kw/rX AKxKY w’/r’B’Y’A’YX’B0L&&&&Kw/rX AkxA’k’xYkYX’Bw’/r’B’ Y’k’Y0L&&&&3边际成本递增 向外凸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当某个行业以其他行业为代价而进行扩张 时,扩张产业为了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要放 弃的其他产品数量会越来越多。 ? 为什么成本递增的曲线会是向外凸出的形 状? ? 关键在于不同产品使用生产要素的比例存 在差异。(在其他要素不变,只增加某一种 要素时,收益递减。)放弃一种产品生产所 增加的另一种产品数量越来越少。 ? 不完全专业化&&&&4H--O模型基本假设(1)规模收益不变; (2)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3)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4)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同质的商品和 两种同质的生产要素,各国拥有的生产要素 的初始水平是既定的; (5)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6)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 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7)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8)两产品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假设X 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9)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假设A国为劳动 丰富的国家,B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假定A(劳动丰裕)、B(资本丰裕)两 国,用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要素可 以互相替代,生产两种产品,X产品为劳 动密集,Y为资本密集。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异引起供给能 力差别,表现在两国生产可能性边 界的偏向性上&&&&在生产技术条件相同时,要素禀赋的差 异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相对 价格的差异,产生贸易,一国出口密集 使用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稀 缺要素的产品。 ? 结论:生产和贸易模式P82&&&&? 封闭条件下的均衡Y B PB EB?PA斜率小于PB斜率,AEA(PX/PY)A小于 (PX/PY)B,则A国X 产品价格低,有相对 优势;B国Y产品价格 低,有相对优势。 PAB’A’X&&&&? 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将生产更多的X产 品,B国生产更多的Y产品,到两国将面 临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达到生产均衡 点,P位于PA和PB之间,比PA陡,比PB 平坦。形成贸易三角形。&&&&? 贸易三角形Y B QB CB A OB OA QA CAPWB’A’X&&&&? ? ? ?三个结论: 贸易模式 贸易原因 贸易结果&&&&4要素禀赋与贸易利益(贸易影 响)? 由要素禀赋确定专业化方向,同时也确定 了贸易模式,现分析贸易利益问题。 ? 使用总体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分别说 明&&&&总体均衡分析:贸易的生产效应 与消费效应? 贸易三角[反映一个国家的贸易意愿] ? 自由贸易对各国经济的第一个直接影响是 产品价格的变动; ? 国际贸易所产生的价格变化会引起国内生 产的变动,资源优化配置。 ? 贸易利益可以分解为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 见图P86&&&&贸易利益的分解? 来自交换的利益:一国在生产不变的情况 下从国际交换中获得的利益;(按国际价 格出售,至少高于国内价格而获益) ? 来自专业化的利益:一国专门从事效率较 高的产品的生产获得的利益。(价格变动 会导致国内资源优化配置)&&&&YF U2 来自交换 的利益EU1pPWX&&&&C Y F U3 U2 来自交换 的利益 来自专业 化的利益EQU1pPWX&&&&局部均衡分析? 国际供给曲线和国际需求曲线的产生 ? 国际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中国的出口曲线 (中国大米市场供给超过需求的部分); 国际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美国的进口曲线 (美国大米市场需求超过供给的部分)。 ? 两国总供给相加;两国总需求相加。&&&&? 纵轴为大米价格,横轴表示大米数量SUS c2000a b d1000Sxe DUS15 40 65b+d nfm j k 700 h nSfDm 50 B、国际大米市场 25 50 75 C:中国大米市场DfA 美国大米市场&&&&? 出口国(中国)的贸易利益变动: ? 贸易前:消费者剩余m+j+k,生产者剩余h ? 贸易后:m,差额为-(j+k); h+j+k+n,差 额为j+k+n ? 结论:出口使本国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 益,但净利益为面积n&&&&? 进口国(美国)的贸易利益变动: ? 贸易前:消费者剩余c,生产者剩余a+e ? 贸易后:a+b+c+d,差额为(a+b+d); e, 差额为-a ? 结论:进口使本国消费者受益,生产者受 损,但净利益为面积(b+d)&&&&SUS2000Sxf700Sf1000DUS15 40 6550Dm 25 50 75 C:中国大米市场DfA美国大米市场B、国际大米市场&&&&SUS2000SxSf7001000DUS15 40 6550Dm 25 50 75 C:中国大米市场DfA美国大米市场B、国际大米市场&&&&? P94 ? 各国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贸易后价格 变动的幅度,以及本国供给和需求曲线 的弹性。 ? 一般说,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 求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 益越大。&&&&? 贸易利益还可从贸易条件的变化中反映 出来。 ? 贸易条件:进出口比价&&&&A国能否从贸易中获益?YEU1 p=1X&&&&A国能否从贸易中获益?YEU1Qp=1pwX&&&&A国能否从贸易中获益?YC U2pw是A国的贸易条件EU1Qp=1pwX&&&&P?W XPW Y又称为A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 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故贸易条件的改善 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利益。&&&&B国能否从贸易中获益?Yp*=2EU1X&&&&B国能否从贸易中获益?Yp*=2QEU1pwX&&&&B国能否从贸易中获益?Yp*=2(1/pw)是B国的贸易条件 U2QECU1pwX&&&&? (1/pw)是B国的贸易条件。对B国而言,国际 贸易使pw下降,这意味着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B国也从贸易中受益。 ?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 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越偏上,因此贸 易利益也就越大。&&&&H----Q结论? 贸易产生于两种差异性:1要素禀赋,2生 产不同产品要素密集度差异。 ? 国家间获得要素资源条件有差别;不同产 品生产要素投入有差别。 ? 贸易改变一国生产结构,出口产业扩张, 进口替代产业收缩。 ? (PX/PY)A小于(PX/PY)B&&&&三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 H—O理论确立了一种思维定式:只要知道贸易国 要素丰裕度差异,便能判断各国专业化方向和贸 易模式 ? H—O理论是否可以解释实际的贸易模式? ? 大致可以:美国温带农产品小麦玉米大豆净出口 国(可耕地资源)煤资源净出口,石油净进口, 高技能劳动力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化工、飞机精密 仪器净出口,低技能劳动产品净进口。 ? 不符的:美国是钢铁、汽车、计算机净进口国&&&&? 日本与H—O大致一致,日本少地和资源, 依赖农产品、鱼类、木材、矿石进口,离 开贸易日本会是贫穷国;日本拥有丰裕高 技能劳动力出口倾向于高技能劳动密集制 造产品。 ? 加拿大自然资源,出口资源密集型,石油 化工、金属制品、毛纺、纸张等。? P103中国的贸易格局可以用H-O来解释。中国 最大的净出口产品是第8类杂项工业制成品,净进 口的产品主要是第2类非食用原料第3类矿物燃料 润滑油等第5类化学成品等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 等,资源和资本密集型。&&&&(一)里昂惕夫之谜? 出于验证H-O理论的目的 ? 按照H—O理论对美国贸易模式的预测, 美国应该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运用投 入产出分析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 恰恰相反,美国的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 度低于其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被称 为里昂惕夫之谜。 ? P95&&&&? H—O理论在实证检验中遇到了挑战,里昂 惕夫的检验结果彻底动摇了人们的思维定 式。 ? 里昂惕夫的验证结果引起了西方经济学家 的极大兴趣,引发了持续一代人的争论。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深 化了对H—O理论的认识。 ? 以里昂惕夫为界限以前是传统国际贸易理 论,以后是新国际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关于里昂惕夫实证结果的分析法 的讨论; 第二类: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讨。&&&&本人的解释? 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er)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 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如 意大利)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 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现存劳动量的3 倍。从有效劳动看,美国应为(有效)劳 动相对丰富的国家。&&&&(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对谜进行解释,有代 表性的观点如下: ? 1要素密度逆转 ? 2贸易壁垒 ? 3技能和人力资本 ? 4自然资源 ? 5需求逆转&&&&1要素密度逆转? H—O理论的假定前提之一是要素密集度不 发生逆转,即如果在一种要素价格比率下, 一种商品较另一种商品是资本密集型的, 那么,在所有的要素价格比率下,也属于 资本密集型。&&&&? H—O假设要素密集度不变Kw/rX AkxA’k’xYkYX’Bw’/r’B’ Y’k’Y0L&&&&? 当存在要素密度逆转时,同样一种产品, 虽然生产函数形式相同,但在两国不同的 要素相对价格下,可能属于不同类型。 ? 现实中,要素密集度会发生逆转,即当劳 动的相对价格提高,美国进口竞争部门会 用相对便宜的资本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 在美国成衣变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在美国是资本密集的商品,如进口替代 品,在对美出口的国家却是劳动密集型 商品;而在美国本地生产的劳动密集型 商品,对于接受美国产品的国家可能是 资本密集型商品。最后结果是美国出口 商品的资本密集度低于进口商品的资本 密集度。 ? 里昂惕夫以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出口 进口商品的要素密度,用美国本土的数 字,不是在原出口国生产该商品实际使 用的资本劳动比例。产生“谜”就不奇 怪了。&&&&? H—O假设要素密集度不变Kw/rX AkxA’k’xYkYX’Bw’/r’B’ Y’k’Y0L&&&&P117要素密度逆转KxKKyKy’ 钢铁 Kx’ 棉布w1w2L&&&&? 当存在要素密度逆转时,同样一种产品, 虽然生产函数形式相同,但在两国不同的 要素价格下,可能属于不同类型。 ? 里昂惕夫以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 品的要素密度,在要素密度逆转的情况下, 不能真实地反映进口商品中蕴含的要素比 例。&&&&2贸易壁垒? H—O理论的假定前提之一是自由贸易、 完全竞争。 ? 现实中保护贸易是最普遍的政策取向, 美国也不例外。 ? 美国劳工代表在国会中有较强的影响力, 从而使美国政策倾向于保护与鼓励劳动 密集型行业的生产与出口,使美国的贸 易模式变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 美国对劳动密集型的进口商品设置最为 强硬的贸易壁垒。这样一来,在这些商 品被限制进口的情况下,美国的进口商 品构成就要相对更资本密集一些,因为 劳动密集型商品因贸易保护而被拒之门 外了。 ? Robert Baldwin(1971)确认了关税的这 种作用,并计算出如果考虑到关税的这 种影响,美国进口品的K/L比率会降低 5%左右。&&&&3技能和人力资本? H—O理论假定前提之一是要素是同质的。 ? 现实中要素是不同质的。美国的要素优势 是熟练劳动力和人力资本。 ? 美国长期以来对劳动力进行智力开发、技 术培训及提高素质等方面的投资,是大量 的资本投入的结果。&&&&将劳动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 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后一类劳动被 称为人力资本。Donald Keesing(1966)将劳动者分为8种不同的类型。例如,第1类(科学家和工程师) 被认为是最有技能的劳动者,第2类(机械师 和绘图师)被认为第二级最有技能的劳动者。 这种排列一直持续到第8类(不熟练和&&&&半熟练的工人)。而后,Keesing将1962 美国出口竞争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劳动 需要量与其他13个国家进行了比较。他发 现,同其他国家的出口品相比,美国出口 品中包含的第1类工人的劳动比例较大,第 8类工人的劳动比例较小。类似地,在进口 品生产方面,美国使用较少的第1类工人和 较多的第8类工人。&&&&4自然资源? 里昂惕夫只计算了资本和劳动的比率而 忽略了自然资源。 ? 美国的出口产品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 源,它们的开采、提炼与加工均投入了 大量的资本,如果加入这部分资本量, 谜不存在。 ? 在里昂惕夫悖论中,许多被称做“资本 密集型”的进口竞争商品实际上是“自 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5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H—O理论的假定前提之一是贸易双方需求 偏好无差异,消费结构相同,忽略了需求 偏好差异对贸易方式的影响。 ? 实际上,贸易各国国民需求偏好是不相同 的,而且这种偏好会强烈地影响国际贸易 方式&&&&?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 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 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原来依据H-O定 理所决定的贸易模式发生改变,即发生 需求逆转。 ? 谜之所以在美国发生,是因为美国人不 喜好消费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喜欢消费 资本密集型产品,因此消费偏好的力量 使美国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外,把 资本密集型产品留在国内消费。&&&&? 纵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本国国民 偏好;横轴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为美 国国民偏好,假设其他一切相同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ABC资本密集型产品&&&&? 本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 型产品; ?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 型产品。 ? 贸易后,两国的生产点都是B,消费点分别 是A和C,两国福利水平都提高&&&&(三)更广泛更全面的检验? H—O理论的两个推论 ? 要素禀赋差异越大的国家之间贸易的机会 和可能性越大 ? 要素密集度差异越大的产品之间贸易的机 会和可能性越大 ? 现实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70% ? 产业内的贸易占主导地位&&&&? H—O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二战前的贸易格 局。&&&&H—O理论的意义和重要性? ? ? ? ? ? 肯定的方面: 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 把个量分析扩大到总量分析 更接近于实际,增强了理论的实用性 缺陷: 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前提上&&&&思考题? 什么是“里昂惕夫悖论”?你认为可以从 哪几个方面来解释该悖论?&&&&把握:比较优势的衡量P109? 显示比较优势RCA ? 用实际的贸易状况来间接表现各国生产领 域的比较优势。 ? 某商品占一国总出口的比重相对于某商品 出口在世界总出口中的比重来衡量。 ? 分析中国RCA ? 1和4变化不大,2由比较优势到比较劣势; 6和8优势明显;5和7比较劣势明显。&&&&? 有时,这种比较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 因为国家之间要素差异很大。中国和美国 比,--中国和印度比? ? 把一国置于区域范围,提出了“区域显示 比较优势”RRCA ? 分析中国RRCA数据:P112 ? 0在亚洲有优势;1--;2日本;3日本;6 优势明显;7没有优势;8除东来外优势明 显。 ? 针对不同经济体,中国初级产品出口除美 和西欧外优势明显;劳动-仍处于优势;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产品上处于劣势。&&&&贸易竞争力指数? ? ? ? 贸易专业化系数:TSC 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TSC=(X-M)/(X+M) TSC取值范围在+1与-1之间,+1表明只 出不进,完全出口专业化,说明在该产品 生产和出口上具有很强竞争力;-1表明只 进不出,完全进口专业化,不具竞争力。 从0趋向于+1说明竞争优势日益明显,竞 争力增强;从0趋向于-1说明竞争劣势增 强竞争能力减弱。&&&&对四个贸易问题的回答:? 1各国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生产方面的比较优势 是贸易产生的基础,用要素比例不同解释比较优 势。 ? 2贸易会如何影响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出口扩张 和进口产业收缩)消费:进口产品消费量增加, 出口产品的消费量(正的收入效应和负的替代效 应)不确定 ? 3哪些国家受益?都受益,与价格变化幅度成正比 (有贸易比没贸易要强) ? 4在各国内,谁从贸易中获利?短期内与产业相关, 长期内与要素所有者相关。&&&&课堂作业1用新古典模型作图说明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 2名词解释:里昂惕夫悖论 3实际经济分析中如何衡量比较优势? 4P105第五题&&&&第四章新古典贸易模型:H—O 理论的扩展与应用? H—O理论奠定的国际贸易分析新框架给关 注贸易问题的经济学家以巨大的思想启迪 ? 经济学家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对本国收入分 配和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增长对贸 易的影响等,发展和完善了新古典贸易理 论。&&&&第一节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收益? 一、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 假设中国是劳动充裕资本稀缺,大米为劳动密集 钢铁为资本密集,W为劳动收益,R为资本收益 ? 国际贸易对要素收益的影响渠道有两个: W=PX×MPL ? 产品价格;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 贸易--影响本国商品价格变化--影响要素价 格和收入--一国内形成贸易受益者和受损者。 ? 要素价格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斯托尔珀—萨 缪尔逊定理揭示出价格变动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 系。&&&&? 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 部门划分的(要素是在出口部门还是在 进口替代部门,受商品价格影响),而 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 要素所有者区分的(要素流动影响)。&&&&? 1短期影响 ? 短期内,生产要素不能在部 门之间流动,劳动和资本边 际生产率不变,贸易使出口 行业所有要素获益,进口行 业所有要素受损。&&&&? 2中期影响 ? 中期:劳动力可以在行业间流动而资本 还来不及转移,劳动力会从进口部门转 向出口部门,资本不流动。 ? 出口部门,劳动过剩,资本相对不足, MPL下降,MPK上升; ? 进口部门,劳动减少,资本相对过剩, MPL上升,MPK下降;&&&&? 结论:中期内,贸易使出口行业中不流动 要素(资本)受益,进口部门中不流动要 素(资本)进一步受损&&&&? 3长期影响: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 长期,资本和劳动都会向出口行业转移, 整个社会劳动相对不足,资本相对过剩, 贸易后两个行业都会用更多的资本替代 劳动,两个行业的资本劳动比例都提高, 两个行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由于资本 投入增加)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 要素需求变化的不平衡性。扩张产业要素比例与收缩产业释放出的要素 比例不一致。 ? 对一国整体来说,资本劳动比例不变,两 股力量拔河,贸易使要素转移到出口产业----要素价格变化----又使两个产业都用廉价 要素替代昂贵要素-----两种效应相互抵消, 与一国原来要素供给相一致。&&&&? 结论:贸易使出口产品中的丰裕要素收 益提高,进口产品中的稀缺要素收益下 降。 ? 其核心思想:贸易使出口产品价格相对 提高,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这会使 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丰裕要素价格提 高,稀缺要素价格下降 ? 这一结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 缪尔逊论证的,被称为斯托尔珀—萨缪 尔逊定理&&&&?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 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 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 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无论 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 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参与国丰裕要素所 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 实际收入。即贸易可以减少各国间要素收 益的差别。&&&&? 更一般定理:某种要素越是集中用于出口 生产,越能从贸易中获益。相反成立。长 期短期都适用。 ? 要素与出口商品生产相联系越久,受惠于 自由贸易越多;与进口竞争商品生产相联 系越久,受惠于贸易壁垒越多。 ? 在极端情形,某种要素只能在一个产业中 应用,其命运永久性与该产业产品价格相 关。 ? 如农田,非流动要素,长期短期没区别&&&&4琼斯扩大效应与实际收益变动? 琼斯对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发展 ? 含义:最终产品价格的变动会导致生产要 素价格更大幅度的变动。 ? 证明:利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 际成本。(假设另一种商品价格不变) ? 如果:X的价格变动率大于Y的价格变动率, 则: ? 工资变动率& X的价格变动率& Y的价格变 动率&资本价格变动率&&&&? 产品相对价格的改变导致 要素价格更加放大的反应: 与价格上升产业更密切的 要素收益会比价格更快地 提高,而与其他产业更密 切的要素收益会下降。&&&&? 要素实际收益=要素名义收益/产品价格 ? W=PX×MPL ? W/ PX= MPL? 即要素的实际报酬等于其边际生产力。 ? 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px上升 要素流向出口部门 劳动相对不足资本过剩 MPL 提高 降MPK 下&&&&? 结论:P126只要出口产品价格上 升,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 实际收益就上升,进口竞争中密集 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下降&&&&二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要素价格趋于一致, 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内容:在特定条件和假设前提下,自由贸 易不仅使两国间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 国间生产要素价格相等,即使要素不能在 各国间流动。 ? H—O—S定理 ? 这是一个很奇异的结论,它来源于开放贸易 对各国要素的影响.&&&&? A国劳动丰裕,出口X劳动密集型产品,B 国资本丰裕,出口Y资本密集型产品 ? 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可用欧拉定理证明) ? A国出口X px上升(要素流向出口部门) w/P上升(劳动相对不足)、R/P下降(资 本相对过剩) (w/R)A上升 B国出口Y px下降 w/P 下降、 R/P上 升(w/R)B下降 由假设条件 (w/R)A >(w/R)B均衡时有:(w/R)A =(w/R)B&&&&?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在均衡状态下,两 国都面临相同的相对商品价格,若两国拥 有相同的技术水平且规模报酬不变,两国 的要素相对价格也趋同。 ?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两点意义: 1、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 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2、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评价?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有严格的假定前提,完全竞 争、技术不变、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供给不变 等,现实中,贸易壁垒、运输成本等种种人为和 自然障碍,使各国商品价格难以均等,各国要素 价格远没有趋同。 现实中不存在。 ? 近似意义的运用:贸易比起无贸易来,使不同国 家要素价格更为接近。使国际要素价格更加均等 化的一种趋势。例如:亚洲国家开放,使工资提 高,正接近同等技能业者水平。尽管现实世界没 有完全的要素价格均等化,但的确存在着这一趋 势。&&&&要素价格均等化的三个关键前提:? 1两国同时生产两种相同产品,即两国资源 禀赋状况相似程度很高时。 ? 2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一般说生产技术 水平高的国家,工资相对高 ? 3产品价格完全趋同。现实中价格差异原因 包括贸易壁垒和人为壁垒&&&&要素禀赋理论的总结H—O—S理论解释了三个问题: 贸易收益、贸易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以及贸易对各 国和国际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A、B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不同 A偏向于X,B偏向于Y(K/L)A&(K/L)B (Kx&Ky)?相对价格趋同(pA=pB=pw)H-O定理A出口X B出口Y相对价格不同S-S定理pA&pB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W/R)A=(W/R)B&&&&第二节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对国际贸易的动态分析 ? 经济增长(一国生产能力的增长)来源于要 素禀赋的增长或技术进步,表现为生产 可能性曲线外移。 ? 经济增长的三种类型: ? 均衡增长: ? 进口替代型增长: ? 出口扩张型增长: ? 大国和小国的含义:能否影响国际市场 价格&&&&一、进口替代型增长? 1进口替代型增长的含义 ? 本国稀缺要素增长幅度更大,或由使用稀 缺要素的技术进步引致,或进口部门技术 进步快于出口部门。 ? 2对小国贸易的影响 ? P132贸易阻碍效应,被称为反贸易偏向的 增长(anti-trade biased growth)[进口产 业扩张进口减少,出口产业收缩使出口减 少][贸易三角面积,反映国家贸易意愿]&&&&? 罗勃津斯基定理: ?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 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 产的产品产出扩大,同时又使其他产品 产出下降。 ? 典型案例:荷兰病,新兴部门从传统工 业部门吸引走资源而使其萎缩。?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应用:说明要素积累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效果。&&&&R 罗勃津斯基线钢 铁BA 大米&&&&? 同A点相比,B点钢铁生产量增加,大米 生产量减少,连接A和B的直线R,称为 罗勃津斯基线,它描述了随要素供给变 动的生产点变动的轨迹。&&&&? 3对大国的影响 ? 1)稀缺要素增加,进口产业扩张,进口 减少,大国导致进口品国际市场价格下 降,大国贸易条件改善,福利改善大于 小国。 ? 2)对大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既减少进 口[钢扩张]又可能增加出口[出口品价格 上涨很多时],对生产的影响不确定也造 成对贸易影响不确定。? 结论:大国稀缺要素增加,贸易条件改善&&&&二出口扩张型增长? 1出口扩张型增长的含义 ? 本国丰裕要素增长幅度更大,或由改善丰 裕要素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引致,或出口 部门技术进步快于进口部门。 ? 2对小国贸易的影响 ? P134极强的贸易促进效应,被称为极端贸 易促进偏向的增长(ultra-pro-trade biased growth)[贸易三角扩大,出口产 业扩张出口更多,进口产业收缩增加进口 需求,国家贸易意愿增强]&&&&? 3对大国的影响 ? 1) 丰裕要素增加,出口产业扩张,出口 增加,大国导致出口品国际市场价格下 降,大国贸易条件恶化。 ? 2)对大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不确定 ? 结论:大国丰裕要素增加,贸易条件恶 化。&&&&总结:在开放条件下,对于大国,偏向出口的增长 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对生产和贸易的影 响不确定);偏向进口的增长导致本国贸易 条件改善(对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不确定) 。 对于小国,经济增长不会改变其贸易条件, 偏向出口的增长扩大贸易,偏向进口的增 长阻碍贸易。&&&&三经济增长中的放大效应和可能 出现的负面影响? 1回顾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放大效应,产品价 格变动引起要素价格更大幅度变动。 ? 事实上,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与罗勃津斯基定 理是一对等价且互逆的定理,由商品价格变动引 致要素价格的变动,等价于要素供给的变动引发 的商品供给的变动,两者含义相同,并且互为因 果。 ? 罗勃津斯基定理也包含扩大效应,琼斯也证明了 这一点。&&&&? 含义: ? 生产要素相对供给的变动会导致最终产 品相对供给的更大幅度的变动。 ? 劳动供给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更大幅 度的提高。 ? 假如: ? 结论P136&&&&2“荷兰病”与贫困化增长? 1)荷兰病 ? 一个行业的增长导致其他行业的萎缩。 ? 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石油天然气使制造 业的生产和出口相对萎缩[两次石油涨价使 荷兰工业更加衰退,这病曾蔓延到英国、 挪威、墨西哥等近期开发了新自然资源的 国家] ?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现实中荷兰病,60年代天然气的发现— —出口资源——经常收支顺差——汇率 升值——损害制造业 ? 90年代大量资本流入东亚——本币高估 和经常收支状况恶化——金融危机 ? 中国双顺差 ? P138解决办法有两种: ? 产业扩张两种途径:1自然资源价格下降; 2对新资源征税,转移给其他部门。 ? 观点:不论是好是坏,获得新资源可能 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作用&&&&? 2)贫困化增长也称福利恶化型增长 ? 增长后因贸易条件的恶化造成的损失超 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会出现贫困化 增长。 ? 由巴格瓦蒂于1958年提出。见图P137 ? 福利恶化型增长至少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1]增长发生在出口部门,必须是大国; [2]国际市场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 低;[3]在增长以前国家贸易规模就很大, 因贸易条件下降造成的福利损失才足以 抵消生产能力扩张带来的收益。 ? 实践指导意义:理论上有可能性,实践 中要避免。中国&&&&? 图1YC C* C’Q* Q pW XQ’p*W&&&&? 图2YC*CQ*C’p*WQQ’X “悲惨增长”&&&&讨论:??1什么样的国家贫困化的风险较小?出口商品种类繁多,经济脆弱性。赞比亚 铜??2一国进行使自己状况更坏的扩张是愚蠢 的,但公司个体受益。个体便是合理,总 体不合理。 3贫困化增长可能只是一种稀奇现象,条 件同时存在很难。如果政府必须在鼓励进 口替代产业和出口产业两者之间做政策选 择:一个大国有理由支持进口替代产业而 不是出口产业。&&&&总结:经济增长对本国福利水平的影响? 如果本国是小国,经济增长会提高本国的 福利水平; ? 如果本国是大国,经济增长对本国福利的 总效应是不确定的。&&&&? ? ? ?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总效应: 1、增长的利益(+) 2、贸易条件恶化(-) 若增长的利益大于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损 失,则对本国有利(见图1);反之则反是 (见图2)。&&&&? 图1YC C* C’Q* Q pW XQ’p*W&&&&? 图2YC*CQ*C’p*WQQ’X “悲惨增长”&&&&? 相关的一个问题: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对 本国是有利还是有害?? 答案取决于增长的偏向性&&&&总 结 ? 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有 利,使本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世界 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 易条件恶化。 ? 本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 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利益;而本 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将使本国的贸易条 件得到改善,带来额外的利益。&&&&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包括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 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罗勃津斯基定理。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说明国际贸易对要素 价格的影响,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 价格-- ?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揭示贸易对贸易国 收入分配的影响。 ? 罗勃津斯基定理关注一国资源禀赋条件的 变化对该国产出及贸易的影响。 ? 它们对H-O的拓展。&&&&第三节特定要素模型? H—O理论、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 价格均等 化定理、罗勃津斯基定理的论证 的前提之一是要素在国内部门完全自由流 动。 ? 但完全自由流动是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达 到的状态,中短期内,有些要素不流动。 琼斯和萨缪尔森将可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 结合起来,发展出特定要素模型。尼瑞和 马萨称之为短期内某些要素不流动的H---O模型&&&&? 一、基本模型:2 × 2×3模型 ? 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或者本国和外 国)、两种产品(大米和钢铁)、三种 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劳动为可流动要 素,资本为钢铁部门特定要素、土地为 大米部门特定要素)&&&&? 两种产品:钢铁和大米 ? 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土地 (T) ? K和T是特定要素,L是流动要素 ? 钢铁:K,L; 大米:T,L ? QM= QM(K,LM) ? QF= QF(T,LF) ? LM +LF=L&&&&? 问题:劳动在X、Y两个部门之间如何分配? ? 1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条件:? 要素的价格=要素边际产品价值 WX=PX· LX MP WY=PY· LY MP 2劳动力流动使两部门工资率相等: WX=PX· LX =WY=PY· LY VMPLX = MP MP VMPLY 3约束条件:劳动力总供给L=LM +LF&&&&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 VMPLX曲线wxVMP’LX VMPLX 点的移动和曲线的移 动W1(=VMP1) W2(=VMP2)P2X P1XOL1L2LX&&&&? 在资本特定不变时,X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 力只取决于该部门的劳动投入量,在商品价 格不变的前提下,工资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 反比。 ? 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 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 VMPLY曲线表示Y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劳动的配置钢铁VMPL w w1 1P×MPL大米P×MPL LF L LM&&&&? 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分配达到均衡需要满 足以下条件:VMPLX ? VMPLY MPLX P Y ? MPLY PX&&&&? ? ? ? ?特定要素的收益图示:弄清: 大米行业的劳动所得(可流动要素) 钢铁行业的劳动所得(可流动要素) 土地所有者的收益(特定要素) 资本所有者的收益(特定要素)&&&&MPLX 土地所有者的收入 特定要素收入 W1 MPLX工资可流动要素收入X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 (LX)1 LX&&&&MPLX 土地所有者的收入W1 W2MPLX(LX)1 (LX)2 X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 LX&&&&MPLX 土地所有者的收入W1 W2MPLXX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 LX&&&&二、特定要素模型的应用分析? [1]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化导致要素价格 的变化,即收入分配问题 ? 大米价格上升,大米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 上移PX ×MPL ? X商品价格上升导致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 向上方移动,X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Y部 门,这必然引起劳动由Y部门向X部门流动。&&&&? 大米的价格上升使大米部门劳动需求曲线右移: w10%33 3 3工资上 升幅W3w2 w1 12度小于 10%1土地名义 实际收益 上升 2资本名义 实际收益 下降 3劳动名义 收益上升 实际收益 不确定LF从钢铁部门向大米部门转移的劳动量LM&&&&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 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 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 收入,而对可流动要素的实际收 入(W/PX)的影响则不定.(W/PX,用 什么产品价格来衡量)。&&&&? 如果某一要素被较固定在出口部门,该 要素报酬随出口发展而提高,相反也成 立。 ? 琼斯扩大效应:出口商品价格提高会引 致出口商品中的特定要素相对报酬更大 幅度提高,流动要素报酬提高幅度要小 些(小于10%)&&&&? ? ? ? ?[2]特定要素增长的影响 假定特定要素增长:如土地增长或资本增长 特定要素禀赋增加会提高可流动要素的报酬 见P143 1特定要素增加使要素总收益增加,但要素总 量增加使单位要素收益变化不能确定。 ? 2另一种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益都下降。 ? 3可流动要素名义和实际收益提高(产品价格 不变)&&&&土地数量增加使大米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 ww2 w1 12LF从钢铁部门向大米部门转移的劳动量LM&&&&? [3]可流动要素增长的影响 ? 假定可流动要素增加,特定要素不变 ? 假定劳动增加,产品价格和劳动边际生 产率不变,两个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不 变,劳动供给的增加使两条劳动需求曲 线之间的距离扩大。 ? 可流动要素禀赋增加会减少劳动的真实 报酬,提高特定要素的真实报酬。 ? 见图P145 1两个部门产量都增加;2可 流动要素名义和实际收益都下降;3两个 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益都增加。&&&&? 对[2]和[3]的总结: ? 第一:要素禀赋与要素价格:在商品价 格不变条件下,任何特定要素增加会提 高可流动要素如劳动的报酬;可流动要 素的增加会减少自己的真实报酬,提高 专用要素的真实报酬。 ? 第二:自由贸易与要素价格:在专用要 素模型中,自由贸易会使商品的价格均 等化,但无法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 第三:要素禀赋与产出水平:一种特定 要素的增加会提高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 品的产出水平,同时会降低另一部门的 产出水平;可流动要素的增加将提高两 个部门的产出水平。 ? 第四:贸易方式与特定要素:在特定要 素模型中,假设两国可流动要素相同, 则每国会出口使用其绝对丰裕的特定要 素生产的商品;假设两国可流动要素不 相同,则每国贸易方式将依存于生产函 数的性质与特定要素的配置。&&&&? 特定要素模型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因为它揭示了不同部门或行业对贸易政 策所持的态度。 ? 国家总能从贸易中获利,每一个人都能 从贸易中获得潜在利益。 ? 但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并不表 明每一个人都确实从贸易中获取了利益。 ? 现实中受损者和受益者同时存在,这也 是贸易自由化迟迟不能实现的重要原因 之一。&&&&? 因此,在制订贸易政策时,常会有来自不 同部门的势力干扰。来自出口部门的利益 集团会鼓动政府采取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 而来自于进口替代部门的利益集团则会极 力鼓动政府采取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所 以说,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 制订。 ? 受损者一般比受益者更有组织,更集中, 更容易影响政治决策(同情)。 ? 案例:美国的制糖业,美国一直限制糖进 口,价格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两倍,消费者 每年为这一限制付出代价20亿,每人8美元 (看不见,作配料)&&&&? 专栏:? 李嘉图是将经济学理论作为政治工具来使用的先 驱。英国制造品出口国农产品进口国 ? 李论证自由贸易,特别认证英国应当停止征收粮 食进口关税(废除谷物法),图示说明土地所有者 受损,资本所有者受益。他作为伦敦的商人,偏 向于资本家而不是地主贵族,但他选择一个回避 内部收入分配的模型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 他在实际上代表某一个集团的利益时,强调的是 整个国家的利益,这是聪明的策略。&&&&课堂作业? 1名词解释,三大定理 ? 2用图示说明贫困化增长和条件 ? 3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作图说明产品价格上 涨和公共要素增长的影响 ? 4 P147第3题&&&&学习资料? 01年9月24日,美国参议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