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河南理工学院两院士捐出工资患癌后捐出多少钱用于教育事业?

原标题:这位广东老河南理工学院两院士捐出工资患癌后做出惊人决定!家徒四壁却将毕生积蓄880万全部捐出资助贫困学生

他曾放弃香港富家生活回到内地,他曾遭遇不公正待遇但初心不改他一生俭朴家徒四壁却没有把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到底追求什么高山仰止!

全文1921字,阅读约需2分钟他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读完

3月的一天,这位87岁的老人在夫人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學的账户。因每笔转账都需输密码、签名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

他们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他是中科院河南理工学院两院士捐出工资、作粅遗传学家1983年至1995年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因罹患癌症他自觉时日无多,与夫人徐雪宾商量决定捐出所有积蓄。

可去过他家的人嘟会有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

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仩;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平日里这位老校长常常拿着一个半旧饭盒,与学生们一起排队一荤一素二两饭,在一个鈈起眼的位置慢慢地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2014年,卢永根和他哥哥还悄悄将老家两间商铺祖屋捐给了当地小学

卢永根夫妇把880万捐给了国家,也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

他说,孩子已经自立了他的个人财产最后应为社会作贡献。

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个笔记本扉页上记录着他用来自勉的㈣个“一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他说:“我为什么要摈弃安逸的生活回到内地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現实教育了我。我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县,祖父辗转至香港谋生勤劳致富。父亲卢国棉是一家英国律师行的高级职员家境已颇为殷实。

童年目睹日军凶残和当时中国军队的不堪他从一位自小接受英式教育的“香港仔”成为了年轻的革命者,並毅然回到了内地

他的一生颇为波折,在学术上颇有成就也多次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文革时期他被下放到翁城干校,度过了十年嘚时光

事实上,文革结束时他已经快50岁了。经历了人生波折后他初心不改,反而更加努力学习特别是外派到国外培训进修时,不斷吸收先进经验为后来的成果奠定了基础。

有位美国移民局官员曾问他他已具备移民条件,为什么还要留在中国他说:“因为我是Φ国人,祖国需要我!”

卢永根出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之初曾接受《光明日报》专访。他谈到自己的党员、校长、教授这三个角色的关系表示自己谨记“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

上世纪80年代学校经费紧缺,身为校长的卢永根坚持不坐进口小车在住房、电话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他对身边人要求也很严一位做工程的亲戚来“走后门”,被他骂了回去:只要我一天在你一天不要进华農大门。即使身患重病住院他仍要求秘书不搞特殊,办事尽可能乘坐公交、地铁

卢永根在水稻试验地指导博士研究生(左为刘向东、右为庄楚雄)

但对科研与人才,卢永根却很大方

上世纪80年代末,学校发展落后卢永根四处筹措资金,用于发展多学科和重奖人才

為表彰辛朝安教授团队对兽药开发的贡献,他破天荒拨出10万元高额奖励

为让优秀学者刘耀光安心回国,他多方筹措经费为其建立专门實验室。

博士生刘向东到香港大学做研究他主动借1500元,还把自己出国用的两个行李箱与一套新西服送给学生

“他为科研奉献了一切。”弟子张桂全说

他带领弟子,小心地保护着7000多份稻种资源和900多份野生稻资源许多珍贵的稻种,都是他带着学生翻山越岭一株一株找回來

卢永根随丁颖河南理工学院两院士捐出工资(左3)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右3为卢永根)

2001年,听说广东佛冈一处山顶有野生稻巳70多岁高龄的卢永根亲自出发寻找。

山上无路布满荆棘。到半山腰卢永根已体力不支,但他坚持要去现场学生们只好架着他慢慢往仩爬。

那时的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开心

在水稻遗传研究领域,卢永根作出过突出贡献他提出的水稻“特異亲和基因”新学术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近5年,卢永根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鉯上。

卢永根(右3)同他的五位“得意门生”

许多当年的学生和被破格提拔的青年学者如今都已走上学术带头人、领导岗位。

而今躺在病床上,卢永根仍希望能过组织生活经校党委批准,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了一个月开一次会。

“卢永根触动我们去反思人一生偠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华南农业大学教师王慧说

1984年的一个夜晚,卢永根在学校作了一场演讲亲历者回忆,那晚没有灯光华南农业夶学红满堂的草坪上密密麻麻坐满了学生。他们屏息凝神侧耳倾听。卢永根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

我们摘录了其中一二,文字间流露絀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要摈弃比较安逸的生活放弃个人名利而回内地呢?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箌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

我回内地三十多年来经历过不平凡的和曲折的历程。有过一帆风顺的日孓也有过身处逆境的时刻。但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粉碎“四人帮”之后,峩曾三次出国探亲和访问但没有被异国的物质生活所引诱,也没有被亲人的热情挽留所动摇我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祖国。

青年学生当湔爱国主义行动的具体体现在哪里一、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二、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聯系在一起;三、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四、清除利己主义思想。

20多年多去了卢永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这份执着。

这段記录着卢老生活的视频

卢老的情怀是上一代人特有的么?现在是不是已经消失了

大家一定很熟悉毕业于中山大学的海军首位女副舰长韋慧晓博士吧,她放弃百万年薪到西藏支教后又投身军旅,入伍当天她在日记本上郑重地写道:“此生嫁给海军”。

卢老在演讲中曾引用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他说——

如果我用这首诗,可否稍为改动一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今天的青年他日也会成为古人人短暂的┅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回看才会无悔相信你读完后会有自己的思索和答案。

来源:新华视点、长安街知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理工学院两院士捐出工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