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耳鸣哪好用药谁知道

【转载】耳鸣3
我的图书馆
【转载】耳鸣3
【转载】耳鸣3&&
以下是本人三十多年来阅读古代医著笔记。未曾发表。
《赤水玄珠·耳鸣》卷三:
生生子曰:大病后则气血俱虚,然必诊两手之脉孰胜,而为之治,斯无弊矣。若脉大而无力,或右手细小沉弱者,皆阳气大虚也,正宜甘温之剂,仿阳生阴长之义,少加血药佐之可也。若纯视为阴虚,而用滋阴降火之剂,则阳气愈弱,而犯东垣伐生生之戒。非惟不痊,而反增恶心、胸满、泄泻之患矣。若独以阴虚火动而用滋阴降火者,此正治法也。予又何敢言?
气逆有三:肝与手太阳、少阳也。经云:肝气逆则头痛不聪,颊肿。又云:太阳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生生子曰:治之症,多不获捷效者,其故有三,皆人自不摄养也。不禁欲,不戒性,不戒酒,及煿炙厚味,以故服药罔效也。欲伤精,精脱则。怒则气逆,气逆则厥,厥气相搏,故为气聋。酒性大热,助火消阴,煿炙厚味,皆助火生痰者。痰火上壅,清窍闭塞,郁而为热,热久则溃而为脓。亦有燥火旺,不作脓,而成干膜盯聍之类,职皆由于人之自索。故书于方末,庶病者知有所警焉。
《万病回春·耳病》卷五:
脉:耳病肾虚迟濡;其脉浮大为风;洪动火贼;沉涩气凝;数实热塞。此久聋者,专于肾责;暴病浮洪,两尺相同;或两尺数,阴火上冲。
耳者,肾之窍。肾虚则而鸣也。滋肾通耳汤。
耳左聋者,忿怒动胆火也。龙胆汤。
耳右聋者,色欲动相火也。滋阴地黄汤。
两耳俱聋者,厚味动胃火也。防风通圣散。依本方加酒煨大黄,再用酒炒三次,及诸药俱用酒炒。
有气闭者,候气复顺自明也。
治耳闭不明:用真麝香为末,葱管吹入耳内,后将葱塞耳孔内,耳自明矣。
通明利气汤:治虚火升上,痰气郁干耳中,或闭或鸣,痰火炽盛,忧郁痞满,咽喉不利,烦躁不宁。
清聪丸:治耳鸣及壅塞至于聋者。
清聪化痰丸:治耳鸣,壅闭不闻声音,乃饮食厚味,夹怒气以动肝胃之火,宜清窍也。
治耳鸣方:甘草、生地胭脂包,甘遂、草乌白绵包。日夜换塞两耳,常塞其耳自通。
肾虚,用六味丸加黄柏、知母、远志肉、石菖蒲。
耳鸣用六味丸,以全蝎二十枚,炒去毒为末。每用三钱,调酒送下百丸,空心服。
《针灸大成》:
卷八·耳目门:
耳鸣:百会、听宫、听会、耳门、络却、阳溪、阳谷、前谷、后溪、腕骨、中渚、液门、商阳、肾俞。
重听无所闻:耳门、风池、侠溪、翳风、听会、听宫。
卷九·治症总要:
气闭,听宫、听会、翳风。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大热,汗闭,气不舒,故有此症。前针不效,复刺后穴,三里、合谷。
《证治准绳》:
第八册·杂病·耳:赵以德曰,耳者,肾之窍,足少阴经之所主;然心亦寄窍于耳;在身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手厥阴外,其余十经脉络皆入耳中。盖肾治内之阴,心治外之阳,合天地之道,精气无处而不交通。故清净精明之气上走空窍,耳受之而听斯聪矣。因此,耳属二藏之窍也。于是,诸经禀其阴阳五行,精明者皆上入之,所以宫、商、角、徵、羽之五音从斯辨矣。《经》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是也。若二气不调,则交通不表,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而阳气之闭塞者,或因烦劳,阴虚气浮;或因卫气不下,循脉积聚于上;或得于风邪与阳并盛;或因热淫之胜;或因三焦之火独光,而耳中浑浑焞焞;或因经、脏积热所致;或因大怒,气上而不下。夫如是者,皆由心气虚实不用。虚则不能治其阳,下与阴交;实则恃阳强而与阴绝。《经》曰:至阴虚,天气绝是也。而地气之冒明者,或忧愁不解,阴气闭塞不与阳通;或内外湿饮,痞隔其气,不得升降,则耳中亦浑浑焞焞;或肾精脱,若热病之精脱,二者尺脉绝则死;或耳中因二气不和,结干耵聍塞之。夫如是,皆由肾气不和。虚则阴气微,不能上交于阳;而阳足暴实,则阴气逆,不纳其阳也。
风虚,排风汤、桂星散、羊肾羔、鱼脑膏、磁石丸、姜蝎散。风热,犀角饮子、芍药散、犀角散、茯神散。
厥聋,《和剂》流气饮加石菖蒲,每服三钱,以生姜、葱白同煎,食后服沉香降气汤,或苏子降气汤、不换金正气散、指迷七气汤,轻者吞来复丹,重者吞养正丹。凡治者,当调气。
气逆有三:肝与手太阳少阳也。《经》云:肝气逆则头痛,不聪,颊肿。又云:太阳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罗谦甫云:手太阳气厥而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手少阳气厥而者,其候耳内浑浑焞焞。此皆气逆而聋也。治法宜四物汤吞龙荟丸降火,及复元通气散调气是也。
有湿痰者,槟榔神芎丸下之。面颊黑者,为精脱肾虚。罗谦甫云:《经》曰精脱者则。夫肾为足少阴之经,乃藏精而气通于耳,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者,则也。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脏气逆,名之曰厥逆,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其精脱者,其候颊颧色黑。手少阳之脉动则气厥逆而者,其候耳内浑浑焞焞也。手太阳厥而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宜以烧肾散主之。
烧肾散、益肾散、补肾丸、苁蓉丸、肉苁蓉丸、桑螵蛸汤,肾虚有寒者宜之。《本事》地黄汤肾虚有热者宜之。少气嗌干者,为肺虚。东垣曰:《脏气法时论》云,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嗌干。注云,肺之络会于耳中,故聋。此说非也,盖气虚必寒盛,则气血俱涩滞而不行也,耳者宗气也,肺气不行,故聋也,宜生脉散嚼下腊弹丸。多恐者为肝虚。《经》云:肝虚则??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治法用四物汤加防风、羌活、柴胡、菖蒲、茯神等分煎汤,服二十余贴,却用姜蝎散开之。《本草》云肝虚则生姜补之是也。劳聋宜益气聪明汤。头目不清,清神散。气闭不通,通气散,秘传降气汤加菖蒲。
外治:通神散、通耳法、追风散、萆麻丸、雄黄散、透耳筒、鲫鱼胆膏、蝎稍膏、鼠胆丸、鸡卵方、灸方、驴脂方、醋附方、龟尿方、干地龙方、鱼脑膏。
久聋:萆麻子丸、天雄鸡子方、通气散、水银方、大蒜方、胜金透关散。
暴聋:蒲黄膏、龙脑膏,川椒、巴豆、菖蒲、松脂,以腊溶为筒子,内耳中,一日一易,或用雄黄一钱,巴豆肉一个,研细,葱涎和作锭子,纸卷塞耳中,或用凌霄花叶杵自然汁滴耳中。罗谦甫云:夫卒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令卒聋也。娄全善云:暴聋皆是厥逆之气。《经》云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又云,少阳之厥暴聋是也。宜于前厥聋条求其治法。
肾脏风,耳鸣夜间睡着如打战鼓,更四肢抽掣痛,耳内觉有风吹,奇痒,宜黄芪丸。肾者,宗脉所聚,耳为之窍,血气不足,宗脉乃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气与之搏,故为耳鸣,先用生料五苓散加制枳壳、橘红、紫苏、生姜同煎,吞青木香丸散邪疏风下气,续以芎归饮和养之。耳中耵聍,耳鸣,内有污血,宜柴胡聪耳汤。余法与相参用之。
卷九·肺脏部肾脏部·耳:〔张涣〕小儿耳中诸病,由风入于脑,停积于手太阳之脉,则令。
《寿世保元·耳病》卷六:
耳者,属肾而开窍于少阳之部,通会于手三阳之间,坎离交则聚气以司听也,关于肾而贯于脑。《内经》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其耳鸣、耳痒、者,皆属肾虚,水不上头,清气不升所致也。从补益门治之。
思虑烦心而神散,精脱于下则真阴不上泥丸而气不聚,故耳鸣、耳重不听及耳内痒,安神复元汤。
论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耳鸣:劳聋者,劳火鼓其听户也;气聋者,经气壅滞于听户也;风聋者,耳热闭其听户也;虚聋者,气血虚耗而神不用也;毒聋者,脓血障碍,妨于听户也;久聋者,病非一日,邪气壅塞也。凡是,势必耳鸣,故总系耳鸣也。《千金》补肾丸。
虚火上升,痰气郁于耳中,或闭或鸣,痰火炽盛,或忧郁痞满,咽喉不利,烦躁不宁。通明利气汤。
阴虚火动而或鸣者,六味地黄丸。依本方加黄柏、知母、石菖蒲、远志去心。屡验。
论塞药专治,或因病因气,及感风邪而聋者。若年老而聋者,不治。
治耳鸣主方,黄连 &黄芩 &栀子 &当归 &陈皮 &胆星各一钱 &龙胆草 &香附各八分 &元参七分 &青黛 &木香各五分 &干姜(炒黑)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煎七分,入元明粉三分,痰盛加五分,食后服,如作丸子,加芦荟五分,麝香二分,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五十丸,淡姜汤送下。如肾虚耳鸣者,服六味地黄丸。
治耳鸣如流水声,耳痒及风声,不治久成聋,生乌头一味,掘得,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中,旦易一次,夜易一次,不三日愈。
塞药治殊效,石菖蒲一寸 &巴豆一粒(去壳) &全蝎一个(去足尾) &上为末,葱汁为丸,如枣核大,绵裹塞耳,即通。
治人因怒耳鸣,吐痰作呕,不食,寒热胁痛,用小柴胡合四物,加山栀、茯苓、陈皮而瘥。
耳鸣,因虚火妄动,心神不宁,以益气汤去升麻、参、芪,加半夏、茯苓、川芎、白芍、竹茹、黄柏、黄连、天麻、蔓荆子、细辛。
专治耳内常鸣,,独胜丸。川黄柏(去皮)八两(人乳拌匀晒干再用盐水炒绢包)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子大,每百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治,细辛为末,熔黄蜡为丸,如鼠粪大,棉裹塞耳中,立瘥。又以灸耳前陷中七壮。
治气道壅塞,两聩,用甘遂如枣核大,棉裹塞耳中,却以甘草放口内随嚼,又宜生葱白塞耳内,频换即通。
《医贯·耳论》卷五:
面颊黑者,为脱精肾惫,安肾丸、八味丸、苁蓉丸、薯蓣丸,选而用之。若肾经虚火,面赤口干,痰盛内热者,六味丸(成按:指六味地黄丸)主之,此论阴虚者也。至于阳虚者,亦有。《经》曰:清阳出上窍。胃气者,清气元气春升之气也,同出而异名也。今人饮食劳倦,脾胃之气一虚,不能上升,而下流于肾肝,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邪害空窍,令人耳目不明,此阳虚,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主之。有能调养得所,气血和平,则其渐轻;若不知自节,日就烦劳,即为久聋之证矣。
又有因虚而外邪乘袭者,如邪入少阳,则胁痛之类,当各经分治之。
又有耳痛耳鸣耳痒耳脓耳疮,亦当从少阴正窍,分寒热虚实而治之者多,不可专作火与外邪治。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
《景岳全书》:
卷一·传忠录·十问篇:
七问聋:耳虽为少阳之经,而实为肾脏之官,又为宗脉之所聚,问之非惟可辨虚实,亦且可知死生。凡人之久聋者也,此一经之问,无足为怪,惟是因病而聋者不可不辨,其在《热论篇》则曰:三日,少阳受之,故为。此以寒邪在经,气闭而然。然以余所验,则未有不因气虚而然者。《素问》曰:精脱者;仲景曰:无闻者,阳气虚也。由此观之,则凡病是证,其属气虚者,什九,气闭者什一耳。
聋有轻重。轻者病轻,重者病者。若随治渐轻,可察其病之渐退也,进则病亦进矣。若病至聋极,甚至绝然无闻者,此诚精脱之证,余经历者数人矣,皆至不治。
卷二十七·耳证:证诸家所论虽悉,然以余之见,大都其证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闭,曰虚闭。凡火闭者,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其证必閧閧熇熇,或胀或闷,或烦或热,或兼头面红赤者是也。此证治宜清火,火清而闭自开也。气闭者,多因肝胆气逆,其证非虚非火,或因恚怒,或因忧郁,气有所结而然。治宜顺气,气顺心舒,而闭自开也。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而然,解其邪而闭自开也。窍闭者,必因损伤,或挖伤者,或雷炮之震伤者,或患聤耳溃脓不止而坏其窍者是,宜用开通之法以治之也。虚闭者,或以年衰,或以病后,或以劳倦过度,因致精脱肾亏,渐至聋闭,是非大培根本必不可也。凡此数者,有从外不能达者,其病在经;有从内不能通者,其病在脏,当各随其宜而治之,自无不愈者。然暴聋者多易治,久聋者最难为力也。
证,总因气闭不通耳。盖凡火邪、风邪,皆令气壅,壅则闭也;怒则气逆,逆则闭也;窍伤则气窒,窒则闭也;虚则气不充,不充则闭也。凡邪盛、气逆而闭者,实闭也;气有不及而闭者,虚闭也。然实闭者少,而虚闭者多。且凡属实邪,固令耳窍不通,使果正气强盛,断不至此。惟经气不足,然后邪气得以夺之,此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谓也。故即系实邪,而病至聋闭者,亦无不有挟虚之象。所以凡治此证不宜峻攻,如古法之用通圣散、神芎丸、凉膈散、木香槟榔丸之属,皆不可轻用。盖恐攻之未必能愈耳,而反伤脾胃,则他变踵至矣。至若治此之法,凡火壅于上者,自宜清降,兼阴虚者,亦宜补阴,此阳证之治也。若无火邪,止由气闭,则或补或开,必兼辛温之剂方可通行,此阴证之治也。然此二者,皆当以渐调理,但无欲速,庶乎尽善。
耳鸣当辨虚实。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厚味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且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又以《易》义参之其象尤切。《易》曰:坎为耳。盖坎之阳居中,耳之聪在内,此其所以相应也。今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而声闻于外,此正肾元不固,阳气渐涣之徵耳,欲求来复其势诚难,但得稍缓即已幸矣。其惟调养得宜而日培根本乎。
火盛而耳鸣、耳闭者,当察火之微、甚及体质之强、弱而清之、降之。火之甚者,宜抽薪饮、大分清饮、当归龙荟丸之类主之;火之微者,宜徒薪饮主之;兼阴虚者,宜加减一阴煎、清化饮之类主之;兼痰者,宜清膈饮(成按:指“清膈煎”)主之。
外感发热,头痛不解而聋者,当于门察证治之,邪解而耳自愈也。但虽属少阳之证,然必因虚所以有之,故仲景亦以为阳气虚也。是以凡遇此证,必当专顾元气,有邪者兼以散邪,且可因耳之轻重,以察病之进退,若因治而聋渐轻者,其病将愈,聋渐重者,病必日甚也。其有聋闭至极而丝毫无闻者,此其肾气已绝,最是大凶之兆。
灸法:上星灸二七壮,治风聋。翳风灸七壮,治痛。合谷灸七壮,治。外关、听宫、偏历、肾俞。
《简明医彀·耳证》卷五:
《经》曰: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外候。又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脱精者则。又曰:心通窍于耳,阳气上甚而跃,故耳鸣也。夫肾经寄窍于耳,所藏者精,所纳者气。精气调和,肾经充足,则耳聪矣。若劳伤气血,耗损精髓;或酒醪厚味,痰火上升;或素多郁怒,气逆于上;或大病后皆致耳鸣。设若精脱肾惫,则为聋矣。有厥、风、阴、热、气、劳诸聋,名虽种种,感受无出肾虚所致。又有邪热乘虚随脉入耳,作耵耳、脓耳之证,亦皆热候。脉尺部洪盛为火,濡涩而短为阴虚。治宜补肾,壮水制火。
主方(肾虚耳鸣):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酒炒) &当归 &川芎 &白芍 &柴胡 &生地各一钱 &麦冬 &五味子各七分。上水煎,空心服。
疏肝清耳汤:治左耳鸣聋,恚怒气郁,肝火炎灼。
补肾养阴汤:治右耳鸣聋,属肾不足,命门火盛。
平肝清胃丸:治耳鸣。因于饮食厚味,挟怒气以动肝胃之火。
补肾丸:治肾虚耳鸣、。
益气聪明汤: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受内障、之患。服此令人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轻身健体,耳目聪明。
耳鸣、聋因火者,吴茱萸、草乌尖、大黄,三味为末,津调涂足底,引火下行。
耳鸣、耳塞,用石菖蒲、肥巴豆一枚,全蝎一个,共为末,葱涎为丸,如枣核大,绵裹塞耳。或用生川乌为末,绵裹塞耳。或用磁石豆大、穿山甲炒为末各三分,二味绵裹塞两耳,口中含少生铁,觉耳内如风声,愈。
简便方:治塞,芥菜子捣烂,人乳调,绵裹塞。
又方:雄黄、硫黄研,绵裹塞;或蓖麻肉五粒,熟枣一个,乳汁研丸,塞,日一换。或大蒜一瓣挖孔,入巴豆一粒,慢火炮熟,研丸塞。或骨碎补削成条,火煨乘热塞;或鲜乌头削塞;或巴豆一粒,斑蝥一个去翅,研塞;或巴豆一个,针透眼,塞耳中。
《红炉点雪·痰火杂症补遗·诸虚百损》卷三:
头目昏花,四肢疲软无力,羸瘦,不长肌肉,少年气血两虚,色欲过度,耳鸣聋,宜服补阴丸,甚者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更稳,或琼玉膏;中年气血两虚者,宜十全大补汤、天王补心丹;老年血气两虚者,宜古奄心肾丹或还少丹。
《寓意草·面论大司马王岵翁公祖耳鸣用方大意》:
人身有九窍,阳窍七,眼耳鼻口是也;阴窍二,前后二阴是也。阳气走上窍,而下入于阴位,则有溺泄腹鸣之候,阴气走下窍,而上入于阳位,则有窒塞耳鸣之候。故人当五十以外,肾气渐衰于下,每每从阳上逆。而肾之窍开于耳,耳之聪司于肾,肾主闭藏不欲外泄。因肝木为子,疏母气而散于外,是以谋虑郁怒之火一动,阴气从之上逆,耳窍窒塞不清,故能听之近不碍,而听之远则不无少碍,高年之体,大率类然,然较之聋病,一天一渊。聋病者,其窍中另有一膜,遮蔽外气,不得内入,故以开窍为主,而方书所用石菖蒲、麝香等药,及外填内攻等法,皆为此而设。至于高年,阴气不自收摄,越出上窍,此理从无一人会及,反以治少壮药,及发表散气药,兼带阴虚为治,是以百无一效。不知阴气至上,亦隔一膜,不能越出窍外,止于窍中汩汩有声,如蛙鼓蚊罗,鼓吹不已,以故外入之声,为其内声所混,听之不清。若气稍不逆上,则听稍清,气全不逆上,则听全清矣。不肖悟明此理,凡治高年逆上之气,屡有奇效。方中大意,全以磁石为主,以其重能达下,性主下吸,又能制木之上吸故也;而用地黄、龟胶群阴之药辅之;更用五味子、山茱萸之酸以收之,命阴气自旺于本宫,不上触于阳窍,繇是空旷无碍。耳之于声,似谷之受响,万籁之音,尚可细聆,岂更与人声相距,限于远听耶。此即至理所在,但医术浅薄之辈,不能知之。试观人之收视而视愈明,返听而听愈聪者,然后知昌之斯言,非臆说也,谨论。
附答岵翁公祖书:......昨方论中,明知左耳有一膜遮蔽,姑置未论,但论右耳,所以时清时混之故,在于阴气上触耳。盖人两肾之窍,虽开窍于耳,而肾气上入耳之际,亦为隔膜所蔽,不能越于耳外,止于耳根下,少则微鸣,多则大鸣,甚则将萦耳之筋,触之跳动,直似撞穿耳轮之象者,然实必不可出也。设阴气能出耳外,而走阳窍,则阴阳相混,非三才之理矣。故耳之用,妙在虚而能受也。外入之气,仅通其中,若郁怒之火动,内气转增,则外入之气转混,必内气渐走下窍,上窍复其虚而能受之体,然后清清郎郎,声入即通,无壅碍也。方书指为少阳胆、厥阴肝,二经热多所致,是说左耳分部。然少阳之气,能走上窍,其穴皆络于脑巅,无触筋中耳之理,不当与厥阴混同立说。其通圣散一方,汗下兼用,乃治壮火之法,丹溪所取,亦无确见。惟滚痰丸一方,少壮用之,多用效者,则以大黄、黄芩、沉香之苦,最能下气,而礞石之重堕,大约与磁石之用相仿也。不肖昌所以不用此方者,以其大损脾胃,且耗胸中氤氲之气耳。至于肾虚耳鸣,指作膀胱相火上升,则阳火必能透出上窍,不为鸣也,尤见丹溪无据之谭。《易》言水中有火,原说真火,故坎中之一点真阳,即真火也。年高之人,肾水已竭,真火易露,故肾中之气,易出难收,况有厥阴之水,为之挹取乎。然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如盏中添油,而灯焰自小,诚为良治。乃云作阴虚治不效者,知其泛论世人,不为老人立法也。夫收摄肾气,原为老人之先务,岂丹溪明哲而为此等论乎。不肖昌昨方论中欲返祖台右耳十余年之聪,以仰答帝鉴,慰籍苍生耳,非为左耳数十年之锢论也。
《外科大成》卷三:
东垣王提督方:治暴聋,熏一二次,三五年者,熏五七次,全愈多年者不治。灵磁石七钱(煅) &珍珠七粒(微焙) &当门子麝三粒 &为细末,蕲艾一钱为粗末,次用白绵纸一张,镇热铜器上,用黄蜡五钱,遍擦纸上,裁为五寸大方块,将前艾均分铺纸上,艾上掺药,卷成筒,仍以火烘蜡纸,粘牢听用,再用厚纸卷筒如喇叭样,以小口对耳次,将药筒点着吹灭,侧耳熏之,力能隔耳透咽,其功甚捷,熏毕,用艾絨塞耳,以避风入。
《医方集解》:
补养之剂·大补阴丸(丹溪):治水亏火炎,耳鸣,咳逆虚热(耳为肾窍,耳鸣,皆属肾虚,水不制火,木挟火势冲逆而上,则为咳逆,即今之呃忒也),肾脉洪大,不能受峻补者。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水炒)四两) &熟地黄(酒蒸) &败龟板(酥炙)六两 &猪脊髓和蜜丸,盐汤下。此足少阴药也。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肾命,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也,人身肾命,系于脊骨。
补养之剂·益气聪明汤:治内障目昏,耳鸣。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黄芪、人参五钱,葛根、蔓荆子三钱,白芍、黄柏二钱,升麻钱半,炙甘草一钱,每四钱,临卧服,五更再服。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芪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泻火之剂·当归龙荟丸(《宣明》):治一切肝胆之火,神志不宁,惊悸搐搦,躁扰狂越,头晕目眩,耳鸣,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肠胃燥涩,两胁痛引少腹,肝移热于肺而咳嗽(肝属风木,主筋、主怒、主惊,故搐搦惊狂,皆属肝火;目为肝窍,胆脉络于耳,二经火盛,故目眩耳鸣;心脉挟咽历膈,肾脉贯膈循喉咙,水衰火盛,故膈咽不利;两胁少腹,皆肝胆经所循,故相引而痛。五脏六腑皆有咳,然必传以与肺,肝之移邪,则为肝咳);亦治盗汗(盗汗属热,此与当归六黄汤同意)。当归(酒洗) &龙胆草(酒洗) &栀子(炒黑) &黄连(炒) &黄柏(炒) &黄芩(炒)一两 &大黄(酒浸) &青黛(水飞) &芦荟五钱 &木香二钱 &麝香五分 &蜜丸,姜汤下。此足厥阴、手足少阳药也。肝木为生火之本,肝火盛则诸经之火相因而起,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龙胆、青黛直入本经折之;而以大黄、芩、连、栀、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黄芩泻肺火,黄连泻心火,黄柏泻肾火,大黄泻脾胃火,栀子泻三焦火);芦荟大苦大寒,气燥入肝,能引诸药同入厥阴,先平其甚者,而诸经之火无不渐平矣;诸药苦寒已甚,当归辛温,能入厥阴,和血而补阴,故以为君;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气通窍也,然非实火不可轻投。
泻火之剂·龙胆泻肝汤(《局方》):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胁者,肝胆之部也,火盛故作痛;胆脉络于耳,故聋。肝者,将军之官也,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也,决断出焉。胆虚故谋虑而不能决;胆气上溢,故口为之苦;肝主筋,湿热胜故筋痿;肝脉络于阴器,故或汗、或肿、或痛;白浊、溲血,皆肝火也)。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炒) &柴胡 &甘草(生用)。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肝),柴胡平少阳之热(胆),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使伤胃,为臣使也。(成按:此方源自《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证治汇补·上窍门·耳病》卷四:
大意: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内经》)分新旧治之。新聋多热,少阳阳明火盛也;旧聋多虚。少阴肾气不足也。(《汇补》)
内因: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盛则肾气充足,耳闻耳聪。(心法)若疲劳过度,精气先虚,四气得以外入,七情得以内伤,遂致聋瞶耳鸣。(《大全》)
外候:肾气充盛则耳聪,肾气虚败则,肾气不足则耳鸣,肾气结热则耳脓。(《绳墨》)
风聋:耳者宗脉之所附,宗脉虚而风邪乘之,使经气否而不宣,是为风聋,内必作痒,或兼头痛。(丹溪)
石菖蒲治耳鸣作用浅析
  耳鸣病名见于《内经》,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听觉幻觉,往往伴随听力下降。我国耳鸣发生率为15%~17%。祖国医学认为,导致耳鸣的病因、病理有多方面。《医学入门》卷五指出:“耳鸣乃是聋之渐也”。《内经》论及耳鸣病因有外感寒、暑、湿、燥,脏腑内伤等。《灵枢?决气篇》说:“精脱者,耳聋”。《素问?藏气法时论》言:“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巢元方认为:“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现代医学认为主观性耳鸣见于耳部疾病、高血压、颅脑损伤等;客观性耳鸣见于颈静脉瘤、鼓膜张肌、咽鼓管异常开放等[1]。另外重度耳聋与低铁有关[2]。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gramineusSoland的根茎。其味辛性温,归心、胃经,功能芳香化湿、豁痰降浊、明耳目、通九窍,现临床广泛用于湿浊蒙蔽清窍之神志昏乱或癫狂,而其聪耳开窍功用临床应用者少。石菖蒲实乃开耳窍之圣药,有化痰开窍,通心气之用。香能醒神,辛可制风,温可通络,苦可燥湿化痰,辛苦之性能上能下,善治耳鸣耳聋闭气。《本经》云其“通九窍,明耳目”。《名医别录》亦谓其“聪耳明目,益心智”。《药性本草》云其“治……耳鸣”。笔者认为石菖蒲为开耳窍之佳品,只要辨证精当,合理使用,在耳鸣的治疗中确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  1宣气开窍  外感邪气或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未消,邪气郁遏不泄,循经上扰,壅蔽清窍,阻碍气机则耳窍闭塞不通。或感冒风寒化热,蒙闭耳窍,病发“耳鸣”或“耳聋”。证见:耳鸣如闻潮声,自声增重,耳内胀闷,自觉耳内堵塞或隐痛,听力减退。治宜宣气通窍。《医心方》载用菖蒲、乌头(炮)各四分,为散,以棉裹,纳耳中,日二易。方取乌头气雄辛散,菖蒲芳香开窍,使邪气散,清气通,耳鸣耳聋自愈。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常用石菖蒲配蝉蜕治疗耳鸣耳聋,认为蝉衣轻清升散,宣肺窍以增音;菖蒲宣气通窍,两药相合,并走于上,启闭开窍甚妙,故可治疗耳鸣耳聋,尤宜治邪干清窍,气机闭阻者[3]。张赞臣用石菖蒲配伍郁金治耳鸣耳聋,对伴有耳内发胀感者,有较好宣壅开闭之功。徐景藩善用石菖蒲配伍通草,治疗耳鸣重听,闭气不适,耳窍不聪。菖蒲宣化痰浊,通心气,开窍聪耳;通草通气开耳窍。二药合用开宣痰郁,通达气机,痰气开通,耳窍自聪[4]。干祖望用石菖蒲配伍路路通治疗耳鸣耳聋意义与本配伍相近。  2化瘀开窍  临床上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过后,恢复期常出现耳鸣一症,或如蝉鸣,或如鼓声,或如风入耳。耳为清空之窍,全身各大脉络聚于耳,脑梗塞特别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血栓阻塞脑部脉络,气血凝滞不通,日久清窍壅阻,则出现耳鸣。临床治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窍,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屡试屡验。处方:川芎、石菖蒲、路路通、葛根各30g,桃仁、红花、赤芍、大枣、蝉蜕各10g,三七粉5g(冲服),麝香0.1g(冲服),生姜3片,老葱1根。该方活血祛瘀,菖蒲利气活血开窍,用量宜大。若治肾精不足,瘀血阻塞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即熟地30g,山药15g,山茱萸、云苓、枸杞子、白芍、当归、丹参各12g,石菖蒲8g,服3剂自觉症状基本缓解,去菖蒲继服,病情反复。度其病情反复与菖蒲有关,再加菖蒲,果然显效。菖蒲在此醒神防塞、活血利气开窍,用量不宜小[5]。  3化湿开窍  湿邪阻遏清窍而致耳鸣,耳如蝉鸣,严重时鸣塞不能闻声,伴头昏重身浮肿,口干,大便溏,小便短少,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浮而缓。治以利水渗湿,化气行水。临床用五苓散加味。即桂枝、僵蚕各12g,茯苓、白术各15g,猪苓、石菖蒲、蔓荆子各10g,泽泻、苡仁各20g,甘草5g。手太阳经分支进入耳中(听宫穴),其耳鸣乃因感受湿邪未除,病邪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而致耳窍不灵,而鸣塞头昏。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利水渗湿;方中蔓荆子、僵蚕上行祛风胜湿;苡仁渗湿健脾;石菖蒲入心经,辛温芳香,善化湿浊,聪耳明目。此方使湿邪去,耳窍灵,湿邪除,则脾胃健运输布功能正常其诸症皆愈[6]。《普济方》载菖蒲散,用石菖蒲十两,苍术五两。锉成块子,置于瓶内,用米泔浸七日,去苍术不用,只将菖蒲于甑上,蒸三两时取出,焙干捣为细末。每服二钱,粳米饮调下。一日三服,或将蒸熟者作指面大块,食后置口中时时嚼动,咽津亦可。方中菖蒲芳香化湿开窍,为历代治耳病之珍品,以此为君,又取苍术燥湿之力,实治湿浊上蒙耳鸣之良方。  4补虚开窍  经云:“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耳为之不聪。贾兴鲁治肝肾阴虚,脑失滋养,而致脑空耳鸣,静时尤剧,夜寐不安,心烦急躁,舌红苔少,脉沉细。予石菖蒲30g,磁石30g,两味煎之送服六味地黄丸。石菖蒲芳香化浊,宣闭开窍,磁石益肾平肝、潜阳安神。二者配伍,一开一补,启闭开窍,平肝益肾,聪耳明目益彰。取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7]。  老年耳鸣者,多属虚证,为本虚标实,或上实下虚,发病渐而缓,呈进行性加重,并多兼各种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治宜滋阴清热、补肾和血、通达清窍。方用:骨碎补、红花、路路通、磁石、菖蒲、黄精、生地、女贞子、百合、菊花、桑叶、夏枯草、钩藤。方中石菖蒲配伍骨碎补交通心肾,通窍聪耳。石菖蒲化痰开窍,通心气善治耳鸣闭气;骨碎补活血补肾,“主骨中毒气”,肾开窍于耳,二者相辅相成,共奏交通心肾开窍聪耳之功[4]。赵金铎用石菖蒲配伍骨碎补治疗心肾不交,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诸证多有效验。如赵氏治疗神经性耳聋每用《医林改错》通气散加配二药,有较好疗效。又每用二药为主治疗链霉素中毒之耳聋,获得满意疗效。  虽《本经》谓菖蒲性味为“辛温”,但不可单纯理解为“能散、善行、多燥”,实有补心肝两脏气虚的作用。《本经》认为菖蒲有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惑、延年等功效。医家用治耳目失聪、耳鸣等证。根据中医有关理论分析,此多属心虚,虚则补之,补则补其母,心属火,肝属木,木应春气温入肝以辛补之。《本经》谓菖蒲“辛温”,当是取之补木生火之意[8],诚如李时珍所言:“菖蒲气温味辛,乃手少阴、足厥阴之药,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这进一步阐明了石菖蒲的功效。
术芍连脂巧配伍,慢性腹泻不留根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如水样的一种疾病。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因此,腹泻在中医学中又被称为“泄泻”。泄泻日久不愈,历时达三个月以上,反复发作,时重时轻,即被称为慢性腹泻。  徐景藩教授认为,慢性腹泻病位以脾为主,以脾为先,继而涉及肝、肾二脏。他指出,慢性腹泻必然会导致脾气虚,在此基础上还会造成脾阴虚与脾阳虚。脾气虚则肝气易郁,肝愈郁而脾愈虚,二者相互影响;此外,久泻脾虚则肾火不足,火衰则脾气更虚,最后甚至水谷腐熟运化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他主张在治疗上应重在辨证,同时兼顾三脏。  徐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在慢性腹泻的治疗上,白术、白芍、黄连、补骨脂这四味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白术具有健脾燥湿之功,补运相济,补而不滞,可配加茯苓、甘草、炒山药以增其效。白芍具有柔肝和营、缓急止痛之效,与赤芍同用可治痛久血淤,与防风配伍适用腹鸣且痛者。白芍用量10~30克,对于凡是舌上少苔,便前腹痛的患者,宜重用。白术、白芍皆适合炒用。另外,补骨脂可以温肾涩肠,与黄连相配,一来可清除肠腑潜在之热,二来涩肠而不至敛邪,坚阴而不至过温。补骨脂与黄连的比例为7∶1。对于久泻而粪质甚稀的患者,可用益智仁与补骨脂相配,以增加温脾之功。  一般来说,治疗慢性腹泻习惯用汤药口服,但对于久泻脾虚生湿的患者来说,徐教授主张用散剂口服。因为散剂利用小肠吸收从而发挥药效,可黏附肠壁,减少肠腔内渗液。在临床上,他常用炒白术、炒苍术、怀山药、茯苓、炙甘草等药研至极细末,过筛,然后加入两倍的米粉及少量白糖即可。用量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每次用药粉20克,米粉40克,用淡水调匀,边煮边搅,煮熟呈糊状后服用,既有治疗功效,又有营养价值。  除此之外,徐老还常用灌肠法来治疗重症慢性腹泻,他认为这种经直肠给药的方法有利于直达病所,提高疗效。方法如下:  【组成】地榆30克,石菖蒲15~20克,白及10克。  【用法】上药浓煎成150~200毫升,每晚大便后取右侧卧,药液保持在40℃,以每秒1滴的速度徐徐滴灌,灌肠后臀部垫高约20厘米。右侧卧→平卧→右侧卧,各5分钟,然后保持平卧,尽量保留8个小时以上,每晚1次,连续5日,停2日再灌5日,持续1~2个月,效果非常好。同时加服汤剂(术芍连脂等药),则效果更佳。  养生无极限  慢性腹泻患者的饮食宜精心配制,灵活掌握。一般饮食原则应当是少油腻、少渣滓、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烹调方法以蒸、炖、煮、烩为主,忌用炸、爆、煎制菜肴。优质蛋白质食物中鱼、瘦?、蛋类及各种豆制品少油腻、富营养,可适当选用。为了增加维生素C又不使腹泻加剧,可选用含纤维素少的水果,如香蕉、菠萝、苹果泥或煮熟的苹果。  此外,还可以用经穴疗法来对付慢性腹泻。神阙穴是寒气入侵人体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驱除寒气也可以从神阙穴下手。神阙穴也就是人体的肚脐眼。取独头蒜1个,生姜3片,捣烂后外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定住,每晚更换,3~4日即可见效,简单又快捷。
【来源】徐景藩,《中医杂志》(8)1989年
【组成】党参10克,山药15克,焦冬术10克,黄连2克,煨木香6克,赤白芍各10克,补骨脂10克,苦参、桔梗各6克,仙鹤草24克。又灌肠方:地榆30克,石菖蒲15克,白芨10克。
【用法】内服方浓煎,每剂煎两次,各煎成约200毫升、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灌肠方浓煎成50毫升、趁热调入锡类散0.9克,和匀,于晚8时大便后灌肠、低压。肛管捶入不少于15厘米。温度保持50℃。灌完后,腿伸直、臀部垫高10厘米,左侧卧5分钟,平卧5分钟、右侧卧5分钟,然后平卧入睡。要求保留在肠中达8小时以上。
【功用】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收敛固肠。
【方解】本两方均为自拟方。内服方参考了南京中医学院黄雅容老师之方。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病程较长,泄泻日久,多虚中夹实、脾虚,常兼有肠中湿热瘀滞。治疗上既要健脾补虚,又要清利湿热。方中党参、白术、山药、补骨脂健脾益气,固肠止泻;黄连、苦参、木香、桔梗、芍药清利湿热、行气凉血、排脓止痢;仙鹤草收敛止血止泻。《滇南本草》中有治“赤白血痢”的记载。灌肠方中地榆、白芨止血生肌敛疮、锡类散解毒化腐生肌,对局部溃疡有愈合作用。石菖蒲理气活血、散风祛湿、《本经》记载有治痈疮、温肠胃的作用。诸药相伍,具有健脾益气、清利湿热,固肠止泻、敛疮生肌等作用。内外并治,奏效颇捷。
【主治】经常泄泻、腹鸣隐痛、粪检有黏液及脓细胞、红细胞、检查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者。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验之临床,坚持用药,每获良效。
药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药物性胃炎是指长期服用某些对胃黏膜有刺激或损害的中西药物而引起的病变。以胃部嘈杂、脘胀、胃部隐痛、流涎为主要证候。嘈杂为首先出现的症状,特点为嘈杂似饥,食后略适,或有灼热感;脘胀的特点为满而喜按,食消满除,嗳气稍舒;隐痛的特点为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得温痛停;流涎的特点为泛吐清涎,偶有吞酸。以上多夹杂出现,亦可单独发生,常伴有纳食减退,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等兼证。可分为以下证候治疗:&  胃气虚弱&  胃脘隐痛,胀满不适,喜温喜按,食后稍舒,泛吐清涎,嗳气频作,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象沉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痞&  方药:柴芍理中汤:柴胡12克,白芍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生姜9克,乌药9克,山药12克,佛手9克,白及9克,甘草6克,水煎服。  胃阴不足 ^  胃脘灼热,渴不欲饮,嘈杂似饥,不欲饮食,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和胃润降。&  方药:沙参麦冬汤化裁:沙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石斛12克,百合12克,白芍12克,香橼皮9克,当归12克,水煎服。  阴虚夹湿  胃脘痞胀,嘈杂不适,纳食减少,渴不欲饮,大便不爽,舌质微红、苔白腻,脉象濡细。&  治法:养阴益胃,芳香化湿。&  方药:药物性胃炎汤(系国医大师徐景藩为因服抗痨药、磺胺类药而拟):麦冬15克,石见穿15克,茯苓15克,谷芽15克,芦根30克,薏苡仁20克,藿香10克,法半夏6克,炒陈皮6克,石菖蒲6克,水煎服。舌质不红去芦根,胃脘痞胀较甚加鸡内金6克。  引起药物性胃炎的药物及原因&  可以引起药物性胃炎的西药有: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利血平、甲硝唑、磺胺类药物等。  可以引起药物性胃炎的中药有:牵牛子、苦杏仁、麻黄、细辛、半夏、天南星、附子、全蝎、蜈蚣、甘遂、芫花、桂皮、花椒、苦楝子、黄药子等,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胃炎,有的因炮制不当,有的因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从而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等炎性病理改变,临床注意用药常可避免。&
徐景藩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6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长期跟随徐老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运用古方经验总结如下。1 二金汤治疗肝胆湿热证二金汤出自《温病条辨》,由鸡内金、海金沙、厚朴、大腹皮、猪苓、通草组成,具有清利肝胆湿热作用。《温病条辨》谓:“由黄疸而肿胀者,苦辛淡法,二金汤主之”。徐老常用其治疗胆囊炎、胆石症、黄疸患者。该方鸡内金性味甘平,《医学衷中参西录》谓:“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海金沙性味甘淡寒,功用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排石,两药相合,有清利湿热、消积排石作用,为君药。厚朴、大腹皮理气消胀,通腑导滞;猪苓、通草清利湿热,徐老认为,通草能通利九窍,有助于排石,四药共为臣药。全方共奏清利湿热、行气排石作用。徐老认为,胆囊炎、胆石症以肝胆湿热证为最多,常以大柴胡汤合二金汤加减治疗。例1:何某,男,45岁。日初诊。以往常大量饮酒,现症见右上腹隐痛刺痛及背,饮食尚正常,大便1~3日一行,舌苔薄白,脉细,时有头昏,形盛脂厚。日B超示:肝脏血管瘤(4.9cm×3.5cm),局灶性钙化,肝囊肿(1cm×1.8cm),胆石症(2.2cm×1.6cm),慢性胆囊炎。良由湿热不清,气滞血瘀,拟法清利行瘀消石。处方:炙柴胡6g,炒枳壳10g,黄芩6g,鸡内金10g,海金沙15g,金钱草15g,郁金10g,制大黄5g,陈皮10g,丝瓜络10g,通草3g,皂角刺10g,王不留行5g,丹参10g,白芍15g,炙甘草5g。药后胁痛减轻,大便后脱肛,余症尚平,口苦目胀,左侧肩酸痛,治参原法再进,旬日而愈。按:徐老根据患者形盛脂厚,右胁疼痛,长期饮酒,辨证为肝胆湿热之证,选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金汤加减。鉴于患者病程已久,右胁刺痛,断为湿热不清,气滞血瘀,拟方清利行瘀消石,原方加入王不留行、皂角刺。徐老认为,疏肝理气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能增强解痉、定痛、消炎、利胆作用,王不留行、皂角刺对胆结石未排出者,有促进排石作用。2 慎柔养真汤治疗脾阴虚证慎柔养真汤出自明胡慎柔所著《慎柔五书》,由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茯苓、白芍、莲子、五味子、麦冬、甘草等药物组成。该方用党参、黄芪益气健脾为君药;白术、山药、莲子助党参、黄芪补气健脾,山药和莲子还有养脾阴作用;茯苓健脾利湿;白芍、麦冬敛阴生津为臣药;五味子收敛止泻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补气健脾,益气养阴,燥润相济,补涩并用,健脾化湿而不伤阴,养阴收涩而无生湿留邪之弊。徐老认为临床脾阴虚者不少见。脾阴虚有以下几个特点:(1)脾阴虚往往兼有胃阴虚,常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等症状。(2)脾阴虚往往兼有脾气虚,有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饮食减少、大便稀溏等表现。(3)脾阴虚患者由于脾虚运化失健,水谷不化,下趋肠道则便溏,脾阴不足,肠腑失濡则大便干,所以经常出现大便干稀不调症状。(4)治疗脾阴虚可以使用益气养阴药,但要注意脾阴虚的发病特点,健脾化湿而不伤阴,养阴收敛而不碍脾留邪。常用方为参苓白术散和慎柔养真汤。常用的养脾阴药物为党参、白术、山药、莲子、白芍、薏苡仁、扁豆、五味子等。例2:毛某,男,62岁。日初诊。4年前曾行胃癌手术,现症见腹鸣便泻,次多量少,夜间尤甚,口干欲饮,舌红有紫斑、苔灰黄,脉弦细数,脉来歇止,高年术后气阴两虚,脾胃之气亏虚,脾阴不足,夹湿热内留,拟方健运脾胃,益肾清化。处方:党参10g,焦白术10g,白芍15g,山药15g,五味子5g,黄连3g,益智仁10g,补骨脂10g,藿香10g,焦山楂、神曲各15g,荷叶10g,鸡金10g,泽泻15g,诃子10g。服21剂后,大便日行1~2次,已成形。按:经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病位主要在脾,久泻也可及肾,出现肾阳虚弱。健脾需辨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分别采用益气、养阴、温中治法。本病不仅有脾气虚,同时还有脾阴虚,而且高年久病肾阳不足,肠腑湿热内蕴,寒热虚实错杂。徐老据证采用慎柔养真汤加减。用党参、白术、茯苓、泽泻健脾益气化湿;用白芍、山药、五味子、诃子养脾敛阴止泻;用黄连、藿香清热化湿;焦山楂、神曲、鸡内金健脾助运止泻;补骨脂、益智仁温肾涩肠。该方化湿不伤阴,养阴不碍脾运,寒温并用,虚实同调。3 化肝煎治疗肝胃郁热证化肝煎出自《景岳全书》,由青皮、陈皮、牡丹皮、白芍、栀子、泽泻、川贝母组成。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对本方做了精辟的方解,谓:“本方重在治肝,用白芍护肝阴,青、陈皮疏肝气,丹、栀清肝火,宜于肝脏气火内郁所致的胸胁满痛,或气火上逆犯肺的咳吐痰血等症,因气火能使湿痰阻滞,故加川贝母、泽泻化痰解郁。”徐老常用本方治疗肝胃郁热证胃痛、烧心,认为方中贝母不仅有清热化痰散结作用,而且能够保护胃黏膜,泽泻能利湿引热下行。例3:赵某,女,58岁。日初诊。胃病宿疾近发3个月,胸脘痞胀隐痛,时有灼热感及吞咽不利,咽干不欲饮水,大便日行一次,因家务劳累、情志不畅诸多因素,以致气郁于肝胃,久郁化热,舌质红、苔薄白,咽充血。既往嗜辛辣。2004年12月胃镜示:贲门炎、浅表性胃炎。拟法疏肝和胃,疏润结合。处方:青皮、陈皮各6g,木蝴蝶6g,牡丹皮10g,黄连6g,制香附10g,麦冬15g,鸡内金6g,麦芽30g,佛手10g,刀豆壳20g,白芍15g,浙贝母10g,炙甘草5g,石见穿15g,合欢花10g。另外,以三七粉2g,藕粉适量,温开水调服。半月后复诊,胸咽部灼热感已改善,痞闷已除,偶有隐痛,原方加石斛10g,继服6剂,以善其后。按: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和。偏嗜辛辣,热积于胃,复因家务劳累、情志不畅而伤肝,肝气郁滞,郁久化热,横逆犯胃,而成肝胃郁热之证,热伤阴液,胃失濡养,气失和降而致胸脘痞胀隐痛、时有灼热感及吞咽不利、咽干、舌质红、脉细诸症蜂起。治疗当疏肝和胃,疏润结合。方用麦冬、石斛、白芍养阴柔肝,用青皮、陈皮、佛手、合欢花、木蝴蝶等微辛药物,疏肝理气而不伤阴,用黄连、牡丹皮、石见穿清肝胃郁热,用麦芽、鸡内金消食助运,浙贝母清热护膜。药后肝胃郁热渐清,胃阴得复,胃气得降,胀痛灼热感明显减轻,正应了叶天士“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之说。莲藕有清热凉血之功,藕粉兼能“护膜”,在药糊中加入三七粉,有行瘀止痛作用,可以提高食管炎、贲门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疗效。4 五香丸治疗气滞血瘀证五香丸出自《卫生鸿宝》,由五灵脂、香附、牵牛子、沉香组成。功能消积化痞,宽胸止痛。主治胸膈痞满,两胁胀满,气郁腹痛。方中香附性味辛平,具有行气疏肝,调经止痛作用,是治疗气郁之代表药;五灵脂甘温,活血散瘀止痛,用于瘀血凝滞引起的胃痛、胸痛等,与香附配合行气活血、消痞止痛,为君药。沉香行气止痛、降逆止吐为臣药。牵牛子泻下逐水、杀虫消积为佐药。腹胀多属气机阻滞,病久气病及血,可以导致瘀血阻络,加重气滞。五香丸用香附、五灵脂调和气血;牵牛子、沉香降气泄浊,对顽固性腹胀、腹痛有很好疗效。例4:张某,男69岁。日初诊。患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曾服乌梅丸等辛开苦降类方剂未效,转用化肝煎加减,患者胃脘痞胀嘈杂未见改善,时有灼热感,而畏寒喜暖,寒热夹杂,嗳气有食物反流,大便日行一次,舌尖红、苔右边腻,脉弦。证属阴虚阳亢,胃气窒滞,寒热夹杂,久病入络,治当养胃理气、泄浊行瘀。处方:石斛10g,黄连2g,蒲公英15g,制香附10g,五灵脂10g,牵牛子5g,莱菔缨15g,刀豆壳20g,厚朴花10g,槟榔10g,当归10g,石见穿15g,麦芽30g,百合30g,石菖蒲5g,合欢花10g。半月后复诊,脘腹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咳痰,加杏仁10g,石上柏15g,继服10剂而痊愈。按:本例患者先后在门诊、病房治疗很长时间,中西药服遍,仍未改善。徐老详察病情,细揣病机,乃阴虚阳亢,胃气窒滞,寒热夹杂,久病入络,治从养胃理气、泄浊行瘀,用五香丸加减泄浊行瘀;用合欢花、刀豆壳、厚朴、槟榔疏肝和胃,理气消胀;用石斛、百合养阴益胃;用黄连、蒲公英清肝胃郁热,当归、石见穿活血行瘀,麦芽、莱菔缨消食助运,石菖蒲开窍醒胃,由于药证相合,终起沉疴。
治疗耳鸣偏方1
[1]?以下是一些预防和减少耳鸣的饮食指南。1.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中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各种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2.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缺铁易使红细胞变硬,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耳部养分供给不足,可使听觉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听力下降。补铁,则能有效预防和延缓中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发生。45岁以上的人群不分男女,天天铁的摄入量不应少于12毫克。常用食品中紫菜含铁量较多,每百克紫菜含46.8毫克铁,虾皮16.5毫克、海蜇皮17.6毫克、黑芝麻26.3毫克、黄花菜12.6毫克、黑木耳11.9毫克、苋菜10.5毫克,香菜、木耳菜含铁量仅次于苋菜,豆制品平均含铁量约占4至6毫克。3.多食含锌食物导致中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因素很多,缺锌是一个重要原因。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明显降低,影响耳蜗的功能而导致听力减退。天天应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鱼、牛肉、鸡肉、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4.常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活血化瘀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有利于保持耳部小血管的正常微循环。可常食用黑木耳、韭菜、红葡萄酒、黄酒等。5.养成喝牛奶的习惯牛奶中几乎含所有已知的维生素,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上述这些维生素与钙的吸收利用,对防治改善血液循环和耳鸣症状很有帮助。肝火上扰型主要症状为:耳鸣如潮.或呈风雷声,突然发作,声音较大,并伴有听力减退,耳痛或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溲黄。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治疗。汤药可用经验方:龙胆草10g 柴 胡9g 车前子10g 栀 子6g泽 泻10g 石菖蒲10g 牛 地12g 白 芍10g赤 芍10g 甘 草10g 当 归10g 郁 金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饮食疗法:可取菊花10g,粳米60g,共煮粥吃,每天1剂,连服数天。肾精亏虚型主要症状为:耳内鸣响,昼夜不停。声如蝉鸣,多以午后,夜间为甚。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昏头痛、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九味神安胶囊治疗。汤药可选用:枸杞子10g 菊 花10g 生 地15g 熟 地10g山萸肉10g 泽 泻10g 山 药10g 丹 皮10g黄 精10g 五味子10g 芍药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饮食疗法:可取狗肉250g,黑豆60g,共同炖烂,分与晚服完,每天1剂,连用2—3周。百合散治耳鸣取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温水冲服9克,每日两次,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自我疗法1、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窜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 天。2、搓掌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 日,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净,方能奏效。3、塞耳法。麝香0.5 克、金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临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一夜,翌晨取出,有一定疗效。注意耳鸣的饮食。为了提高耳部血循环,应减少饮食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因醇、烟酸每天100-6000毫克可帮忙降低胆固醇。注意:在无医生监测的情况下,不要服用过量烟酸,因为会出现诸如肝中毒等副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患耳鸣的人缺乏维生素B12,营养学家推荐每天服6微克维生素。另外,每日5000到l0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至少对耳鸣部分显效。戒烟酒和咖啡因,这些可使耳鸣加重。饮食中少用盐,因盐能使液体在耳中集聚,加重耳鸣。避免服用太大量阿司匹林,因其可使耳鸣加重。避开大噪音,因其可加重你已有的耳鸣。如果因耳鸣无法入睡时,试着打开收音机,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可以掩盖有害声音。听一听自然音如潺潺流水声,亦可减轻耳鸣。相关问题:治疗耳鸣的偏方2
耳鸣是多种耳病的常见症状,也可单独成为一种疾病,中西医病名相同,传统医学又称“聊秋”。 治宜针对病因,辨症施治,补气益血,清肝利胆,通窍止鸣,疗效颇佳。 1:西药新用疗法 处方:心痛定10毫克 服法:舌下含服,日3次,10天为1疗程,低血压者不易服用。 疗效:服用1疗程,有效率达92.7%,扩张全身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作用显著,副作用少。 2:处方:女贞子20克,麦冬、生地、白芍各15克 随症加减:阴虚阳亢加珍珠母,牡蛎各15克。气虚加太子参15克 服法:日1剂,水煎2次,取液200毫升,分2次温服。 疗效:服药5~10剂,有效率达94% )“是药三分毒”,我来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愈“耳鸣”的食疗秘方: 1.热盐枕耳 取大盐适量,炒热,装入布袋中,以耳枕之,袋凉则换,坚持数次,即可见效。 2.瓜子壳汤 用葵花子壳15克,放入锅中,加水1杯,煎服,日服2次,坚持数日,可见成效。 3.三七蒸酒酿 取三七花10克,酒酿50克。同装于碗中,隔水蒸熟。分1--2次连渣服,连服7天。 4.响铃猪耳朵 用响铃草30克,猪耳朵1对。加水共炖烂,去药渣,加食盐少许,分2次服。用治气虚耳鸣。 5.百合散汤 取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温水冲服9克,日服2次。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 6.芦根松草饮 用鲜芦根、瓦松、车芯草各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1月为1疗程。 7.灵磁石饮 取灵磁石10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10天为1疗程。 8.活动下巴颏 用下巴颏上下左右活动,到大约100下左右时,耳鸣渐止。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9\推荐一个治疗耳鸣的小偏方,方法简单效果好。
准备材料:当归15钱、黑豆30克、红糖30克
操作方法:先把当归和黑豆洗干净,放进锅里,在锅里装上水,再放点红糖,开火。用水煎服大约15分钟。15分钟后把药汁倒出来,趁热服下。这个小偏方每天服用2次,对耳鸣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有一方法,取 鲤鱼胆汁用药棉蘸放入耳内,20分钟取出。注意把残存得胆汁清理干净。&治疗耳鸣有哪些好的偏方吗?专家指出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常常是耳聋的先兆,因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因此耳鸣现象一定要引起重视。1、生姜49 片、全虫49 个用法:同炒,以姜干为度,共研为细末,温酒冲服,过2~4 小时,再进1 服。主治:痰浊上升,壅塞清窍所致耳鸣、耳聋,证见两耳蝉鸣不息,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院满,苔腻,脉滑。2、葱汁用法:滴入耳内2 滴。主治:因外伤瘀血结聚所致耳鸣、耳聋。3、大葱1 根用法:将葱尖插入耳内。主治:耳鸣、耳聋。4、白毛乌骨雄鸡1 只、甜酒120 毫升用法:同煮熟食,连服5~6 只。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5、磁石60 克,木通、菖蒲各50 克,酒适量用法:浸泡1 周,每次饮20 毫升,日饮2 次。主治:慢性耳鸣耳聋。6、牡荆子(微炒)200 克、酒1000 毫升用法:浸泡,冬7 日,夏3 日,取上清液即得,去渣任意饮之,勿醉为度,虽久聋亦瘥。主治:耳聋。7、参须、京菖、茶叶各3 克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 剂,以味淡为度。主治:体虚听力减弱,耳鸣。8、绿茶1 克、北五味子4 克、蜂蜜25 克用法:先以五味子250 克,文火炒微焦为度,备用。用时按上述剂量加开水400~500 毫升分3 次温饮,每日1 剂。主治:耳鸣、腿软乏力。治疗耳鸣的偏方3[方一]白芍、山萸肉、麦冬各20克,熟地40克,柴胡、栀子、白芥子各9克。水煎每日一剂,旱晚服用,一个月可愈。[方二]咽凉开水方法:让患者口含凉开水,另一人站在患者一侧,手拎患者耳尖使外耳道变直,然后对着患者外耳道轻吹一口气,患者同时将口中的水快速咽下,重复一两次耳鸣可消。[方三]干银杏叶茶方法:耳2至3片干银杏叶,泡茶喝一天。坚持长期喝干银杏叶茶,可治好耳鸣症。注意:干银杏叶有一定的毒性,因此第一泡茶水不能喝,须倒掉。[方四]百合散方法:百合90克研粉末,每次9克用温水冲服,每日2次,对阴虚火旺昕致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方五]塞耳栓方法:细辛4克,磁石、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用75%的酒精调和备用。先用酒精清洁外耳道,将药粉用小纱布包成黄豆大小并用线扎好(留出线头2厘米,便于取出),缓缓地塞入患耳即可。每日换药1次,3日为一疗程。&&&&几个简单的小动作来缓解&&按摩 将两同时堵住左右耳,挤压后迅速离开,多做几次,这样可以促进的,对缓解耳鸣以及缓解脑部疲劳有好处。& 耳部按摩 洗脸时轻轻按摩揉搓耳朵及,或是将双手掌按住耳部,拇指置于脑后,四指敲打后脑勺,这样可通过刺激来促进血液、和组织代谢,调节功能,缓解耳鸣。& 张嘴和&每天早晨起来时,将嘴最大限度地张开,向外呼出一口气,然后用力吸一口气再闭合起来,这样张张合合,连续多次。嘴巴一张一合,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还可使咽喉部得到活动,保持耳的通畅,使耳朵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对于防治耳鸣有很好的效果。&&法&,咬紧牙关,以两指捏,怒睁双目,使,直到感觉有声为止,这样可以增加耳部各个血管的压力,使更多的血液在此集中,对缓解耳鸣有好处。& 热敷法 用温热的毛巾紧贴在耳朵上,或是摩擦双手至感觉掌心发热时,将手掌紧按在双耳上,通过温度来使耳部的,以增加局部的供血。按摩只能说缓解耳鸣,但不能治好,所以还是选择D芝元UI堂古方~~~茶疗清@洱茶,这个使用方法简单,而且有效,是的不二之选哦!&有人推荐治耳鸣的方法 如果您常常耳鸣,建议您还可以试试另一种强肾增智的好方法--鸣天鼓。   "鸣天鼓"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一种按摩保健法,做鸣天鼓时,双手将耳朵完全覆盖,它就不能收声了,不能靠空气来传了。声音就靠骨头传声为主,食指敲打枕骨,内骨传声,此时我们听到的"咚咚"声,就跟敲天鼓一样。这种补肾的方法,应该长期坚持练习。   具体做法是:把双手劳宫穴放到双耳上,用食指轻轻叩击头部"玉枕"、"风池"、"脑户"等穴位,注意一定要以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来决定敲击的强度,不可过强,敲20~40下就行了。上面三个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经常性的轻轻敲打能防治头痛、头晕、脖子疼、眼睛红疼、流泪、鼻出血、耳聋、耳鸣、中风、口眼歪斜等。 耳呜脑呜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耳鸣脑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部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亦可出现与内外神经、精神等疾病中,绝大部分耳鸣属于耳源性,如外耳、中耳、内耳、耳蜗神经、听觉中枢导径路或皮质的损害均可引起耳鸣,严重的耳鸣会影响休息学习与工作,甚至使患者感到非常苦恼甚至厌世。&&& 耳鸣还与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及体质条件有关。绝大部分耳鸣是一种主观症状,可为单侧和双侧,其性质是多样的,如呈铃声、哨声、嗡嗡声、汽笛声、海涛声、丝丝声、风雨声、开水泡声等耳鸣。&&&脑鸣一般是高频音,则成为头鸣,常与耳鸣相混淆,可能是双侧对称性耳鸣致无法定位的结果,一般为颅内,外血管的器质或功能性病变所致,也可为颅内病变或颈部和其他疾病所引起。根据耳鸣其发病的不同时间推测,急性耳鸣可能与毛细细胞纤毛的功能障碍有关,而慢性耳鸣可能与肌体的变化产生机制有关,两者相似之处为纯主观感觉,而客观性耳鸣是很少见的一种,特点是不但自己感觉到耳鸣,旁边的人也能同样听到,这种耳鸣是内耳或周围声音的传播所致。常见原因有血管源性如颈动脉或椎动脉系统的血管病变,肌源性是腭肌阵挛是客观性耳鸣的常见原因,咽鼓管异常开放,颞颌关节病变,纯音外耳道传播是一种极少见的高频客观性耳鸣,原因不明,认为可能由乙状窦和颈静脉中雪柳引起内在的纤维束振动有关。&&& 治疗耳鸣若能找到原发病对其采取特殊治疗,则不论是主观性或客观性耳鸣都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也有不少患者的耳鸣经过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为其发病因并未真正得到解决,例如在耳硬化症病炒累及骨性耳蜗的病例中,即使镫骨手术使术后听力提高,但耳鸣可继续存在,如晚期梅尼埃病经药物治疗后眩晕消失而耳鸣依旧存在,因此只要真正解决了引起耳鸣的原因后,才能得到理想的疗效。&&& 目前西医药物也很少有针对性治疗耳鸣的特效药物,另外耳鸣的因素很多,可以说在全身很多疾病都有关系,与人体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关系密切,如采用中医中药辨病,辨证治疗能获得很理想的疗效。在我国的中医临床治疗中,有许多患者,时间长短的都有,也有部分每天都服镇静剂药物才能得睡,经服用纯中药治疗后得到改善甚至康复。 耳鸣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一种幻觉,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病症之一,凡与耳部疾病有关的耳鸣常常伴有眩晕与听力下降。可按耳鸣音调不同,常将分为低音调和高音调耳鸣、低音的轰轰声、嗡嗡声、呜呜声、风雨声等。一般来说如突然鸣声加或有头晕症状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前提,如受风邪或劳累过度肝阳上坑等可造成耳鸣,如急性期可以服用平肝替阳,清凉解毒等即可缓解或全愈。如长期间耳鸣伴听力下降,即为慢性传导神经性耳鸣。耳鸣蝉鸣声有很多从感到脑鸣,此鸣声为高音调,是由及力劳累过度及病毒感染等导致中枢神经脑鸣、耳鸣 ,有一部分人听力不会下降,如不影响睡眠或感到难受可不需药物治疗或服用维用素B1、B12即可,或有听力下降等就感音神经性耳鸣,及脑鸣,属慢性神经性耳鸣脑鸣,可根据体质状况及近病历作进一步的治疗。&&& 另高音调鸣声如汽笛声,开水沸腾声,蝉鸣声等多为感音系统病变所致,如梅尼埃病,药物中毒性、嗓声、外伤、感染性、老年性等一般都伴有轻重不等的听力下降,故有些耳鸣脑鸣,为什么听力不下降,其实与听觉系统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与情绪(下丘及)记忆(大脑额叶)自主神经反应有关,所以耳鸣所涉及的病变范围很大,另外有些人每当月经期间,疲劳、饮酒过量时、绝经期和神经官能症、高血压、低血压、白血病、贫血、肾病、动脉硬化等也可出现耳鸣,因此出现耳鸣时不能拖延,早期发现及早治疗防止隐患。&&&&耳呜如白天感觉不到,静时才有耳鸣可能是一种幻觉性,不是耳源性,是不需要药物来治疗,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常吃疏菜水果即可。&&& 如耳呜像飞机或机器声嗡嗡响,应去专科检查,看耳道是不是畅通,有没有疔拧,如没有也就是可能上火了引起耳呜,可服用清热泻火类药物,如三黄片加脑立清按说明服,一般二三天即可康复。&&& 如其它神经性耳呜如风雨声,开水泡腾声,高音频的蝉鸣声等神经性耳鸣、脑鸣,而西医和成药里面是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可采用中医辨病辨症用药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老年性和肾虚引起的耳鸣,可以服用壮阳补肾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和左慈耳聋丸等。耳聋耳鸣及眼病日常保健调理食疗方编者按:眼睛耳朵是我们人体最为重要的两大器官,但是生活中有许多耳聋耳鸣或者有眼病的人,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也让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影响,那么该怎么样调理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把祖传偏方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治疗耳聋耳鸣与眼病的食疗方法,同时附有生活的不良习惯和专家的经验一并告诉大家,耳朵与眼睛保健方法。  耳聋耳鸣的食疗方   补铁是预防耳聋耳呜的第一要素,专家建议,每周喝2~3次紫菜汤,就能保证人体所需铁的含量。含铁较多的食物还有虾皮、海蜇皮、黑芝麻、黄花莱等。以上食物每百克的铁含量都在12毫克以上,在一日三餐中合理地安排好这些食物,对预防耳聋耳鸣很有好处。  保护耳朵还要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和黑芝麻、核桃、花生等。这些食物能改善未梢血流量,从而保护内耳。此外,还要注意少吃过甜、过咸、含胆固醇过多、纤维素过少的食物,这些食物可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加速耳鸣、耳聋的进展。下面是几种保护耳朵的饮食配方:  莲肉红枣扁豆粥  取莲子肉10克,红枣10枚,白扁豆15克,粳米100克,加水常法煮粥。益精气,健脾胃,聪耳目。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木耳瘦肉汤   取黑木耳30克,瘦猪肉100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文火炖煮30分钟。可补肾纳气。补而不滞,并且还可降低血黏度。对耳聋伴高血脂者更为适用。  莲子粥:取莲子肉30克煮烂,加糯米100克,煮粥食用。  菊花粳米粥:取菊花5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将菊花汤与粳米同煮成粥。   眼病的家庭食疗方   引起眼病的原因很多,有遗传因素,也有营养不良、学习紧张、照明条件差等。医学家和营养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在眼疾患者中,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眼疾所占的比例最大。传统医学认为眼科疾病的发生,是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引起,因而要通过补肝益肾、营养气血来治疗。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会影响眼球内视紫质的合成。  看书、写字要消耗大量的视紫质,缺乏维生素A就会引起视力减退、夜盲,严重时会导致失明。缺乏维生素B时,眼角会发炎、充血,眼睛会迎风流泪,视力会下降。缺乏微量元素锌时,视网膜的感光功能会降低,从而使视力下降。缺钙时则眼球巩膜的弹性降低,睫状肌的功能减退,晶状体内液的压力上升,使眼球的前后径拉长,产生近视,所以缺钙是引起近视的重要原因。现介绍有助于防治眼疾的家庭食疗方及制作方法,供读者选用。   蚝鼓煲发菜:蚝鼓50克,发菜30克。将两种食物放入锅内用温水浸泡30分钟后加红枣、夜交藤各10克,一同煨煮至60分钟后用食盐、葱花、味精、生姜调味食用。每100克干蚝含蛋白质40克,锌128毫克,锌含量为已知的天然食品之冠;每100克发菜含钙2.5克,也为已知的素菜之冠,此方对防治近视眼有效。  一、猪肝煲枸杞。  猪肝100克,枸杞30克。先将猪肝切片用芡粉适量拌匀与枸杞同入锅,加水适量煲汤调味食用。这是一则治疗夜盲症的古方。猪肝和枸杞都含丰富的维生素A,对眼睛的养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猪骨煲海带。  猪骨500克,海带200克。先将海带、猪骨洗净一同入锅加清水、生姜、胡椒、大蒜煨至海带烂熟即可食用。猪骨含丰富的钙,而且钙磷比例合理,易为人体吸收;海带含钙量仅次于发菜,而且含丰富的碘。碘对人的大脑发育有良好的效果,可防治各种近视眼、结膜炎、色盲、视网膜炎等。  三、玄参炖猪肝。  玄参15克,猪肝500克,菜油、葱、生姜、酱油、白糖、黄酒、水豆粉各适量。先将猪肝洗净,与玄参同入锅炖熟,捞出猪肝切片备用。在砂锅内加菜油,将葱、姜微炒,再放入猪肝稍炒,将酱油、白糖、料酒少许,勾入水豆粉,把汤汁倒入猪肝中,拌匀即可食用。此方有养肝明目功效,用于肝阴虚型近视及红眼病。  四、羊肝菊花汤。  羊肝100克,谷精草、白菊花各15克。将两种药一同入锅内,用清水适量煎汤取汁,再用药汁煮羊肝至熟调味食用。此方具有补肝、明目、疏风、清热之功效。对青光眼和夜盲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五、菠菜野菊汤。  菠菜100克,菠菜籽12克,野菊花9克,一同入锅内加清水煎服,一日两次。此方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对慢性结膜炎和视网膜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六、谷精草羊肝汤。  谷精草30克,羊肝120克。把羊肝切成片和谷精草同入锅内,煮汤调服。该方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之功效,可用于肝虚风热型近视眼和双目干涩、风热赤眼症。  七、菊花明目粥。  菊花20克,粳米60克。将菊花烘干或阴干后磨粉与粳米同煮成粥,待粥煮至浓稠时加入菊花粉,用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各一次,夏季食用更佳。此方有散风热、清肝火、调气血、明目养颜的功效,适用于肝火较盛的近视眼及目赤肿痛的患者。  八、决明子粥。  炒决明子15克,粳米80克,冰糖少许。先将决明子微炒至黄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取汁后放入粳米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冰糖,再煮一会便可食用。春夏季服食为佳,每日服1—2次。此方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肝经风热上壅所致的角膜炎及视网膜炎,对老年习惯性便秘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眼睛与耳朵日常保健妙方  怎样保护眼睛?  眼睛是人类直接了解客观世界的视觉器官,没有眼睛,我们对四周的感觉将是一片黑暗。要保护眼睛,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预防近视。不在强烈的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读写姿势要坐端正,眼与书之间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不躺着看书。乘车走路时不看书。  2.读写时间不宜过长。每隔50分钟左右要放松休息一下,或是做做眼保健操,或是到窗前眺望远处。  3.不要长时间观看电视节目、操作电脑和玩电子游戏。  4.注意防止眼外伤,异物入眼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  5.不用手揉眼睛,不用脏手帕或脏毛巾擦眼睛。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浴具。  6.不直视太阳(尤其是在正午)和电焊光,以免烧伤眼睛。  7.患上眼疾要及时医治,同时注意不要将病菌传染给他人。&&&&&保护眼睛的方法:    1、光线充足  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字体看不清楚,就会越看越近视)。  2、反光要避免  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在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3、阅读时间勿太长  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每一小时左右休息片刻为佳。  4、坐姿要端正  不可弯腰驼背,靠得很近或趴着做功课,这样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而引起疲劳,进而造成成近视。  5、看书距离应适中  书本与眼睛之间的标准距离以30公分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与身体相适应,不可勉强将就。  6、看电视距离勿太近  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线六至八倍的距离,每一小时应休息片刻为宜。  7、睡眠不可少,作息有规律  睡眠不足身体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8、多做户外运动  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与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9、营养摄取应均衡  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菜、麦片、酵母)之摄取。  下面还有  1、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电脑操作者不宜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吃东西,也不宜在操作室内就餐,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炎。电脑键盘接触者较多,工作完毕应洗手以防传染病。  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应经常保持脸部和手的皮肤清洁,因为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操作者脸部和手的皮肤裸露处,如不注意清洁,时间久了,易发生难看的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影响美容与身心健康。  3、注意补充营养:电脑操作者在荧光屏前工作时间过长,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会被消耗掉,而视紫红质主要由维生素A合成。因此,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全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平时可多饮些茶,因陋就简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吸收与拮抗放射性物质的作用,对人体造知功能以及遗传基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注意正确的姿势:操作时坐资应正确舒适。应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装在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上,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最好使用可以调节高低的椅子。在操作过程中,应经常眨眨眼睛或闭目休息一会儿,以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视力减退。  5、注意工作环境:电脑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定期清除室内的粉尘及微生物,清理卫生时最好用湿布或温拖把,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消毒处理,合理调节风量,变换新鲜空气。如果是在家中进行电脑操作,也应尽量参照心个条悠扬,并使用防护屏,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电子辐身对人体的危害。  6、注意劳逸结合:一般来说,电脑操作人员在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该休息10分钟左右。并且最好到操作室之外活动活动手脚与躯干,散散步,做做广播操,进行积极的休息,或者在室内做眼睛保健操和活动头部(很多人抱怨颈椎疼,活动头部会有帮助)。  7、注意保护视力:欲保护好视力,除了定时休息、注意补充含维生素A类丰富的食物之外,最好注意远眺,经常做眼睛保健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耳朵保健方法  耳朵保健一直很少受到关注,而老年性听力减弱也是很多老年人都要承受的痛苦。但耳科专家表示,虽然没有很好的办法避免老年性听力减弱,但经常进行耳朵保健可以延缓耳朵衰老。  专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下面7点: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性药物,因此,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用此类药物;  ——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损害听毛细胞,损伤内耳,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工厂的噪音会导致职业性的噪音性耳聋,卡拉OK等噪音很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不去,另外也应避免长时间听耳塞,否则会引起听力减退;  ——经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  ——不要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这类疾病可能会引起耳朵的病变。  总结:以上盘点的这些治疗眼病与耳聋耳鸣的食疗方,效果都是很不错的,营养健康美味,如果你还在为这些疾病而烦恼,不妨试一试吧,以上这些眼睛与耳朵保健方法,大家也要多做哦!
阅读(0)| 评论()
| 分享到:&&&&&&&&
喜欢 推荐 0人&&|& 转载
馆藏&21624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鸣用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