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当选院士时间院士提出来的超级水稻是一定要在水中种植吗?

新闻热线5广告热线5
地市频道: |
电子商务: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袁隆平院士为何来崇仁?现场指导超级水稻种植![图]
有望2015年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
字体:&& |
| 新闻热线:5
爆料投诉请进入
延伸阅读:
  亩产1000公斤,这是超级水稻2020年的计划目标,崇仁县超级杂交水稻生产基地有望提前5年实现这一突破。9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专程来到崇仁县郭圩乡贯桥村,为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1000公斤攻关项目作指导。崇仁县是江西省该项目唯一基地。
袁隆平正在做指导。
  ◎今年亩产至少800公斤
  崇仁县超级杂交水稻生产基地种植了Y两优6号、湘两优2号、袁禾2号三种&超级稻&,共计128亩。5月11日播种以来,田间管理凝聚了基地农民的心血。据郭圩乡党委书记管华玲介绍,今年正好遇到干旱,为保证基地128亩&超级稻&不出现干旱,影响试验效果,乡村干部日夜挖井浇灌。
  看着还有个把月收获的&超级稻&,83岁高龄的袁隆平不断询问田间株行距、每亩有效穗和每穗结实情况,以此测算亩产量。据了解,共计128亩的Y两优6号、湘两优2号、袁禾2号去年在基地开始种植,去年亩产650公斤,今年初步测产平均亩产883公斤。
  袁隆平掂量着沉甸甸的稻穗,数着每株穗粒说:&今年亩产800公斤不成问题。&他指出:&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不容易,要多布几个示范点,争取在2015年实现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查看试验田后指出,生产基地海拔偏低,应该选择在海拔300米至400米的地方,并对肥料选用、防控病虫害给农民提供了技术指导。
  ◎引来院士带来项目
  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是如何引进崇仁县?袁敖故里农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德华告诉记者,这完全靠一个&袁&字。崇仁县有一个袁敖研究会,在一次恳亲大会上,他们拜访了袁隆平,当时就答应了攻关项目在崇仁县搞块生产基地。&如果不是&家门&的份上,还真不会选择在崇仁县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生产基地。&袁隆平说。
  据袁德华介绍,去年超级稻丰收时,就邀请袁隆平来崇仁县走走,他答应了等突破1000公斤后再来。今年超级稻长势很好,最高的亩产可达910公斤,袁隆平听后说一定要来看看,9月3日晚专程驱车来到崇仁。
  由于有&袁&,崇仁县特聘袁隆平院士为县委、县政府高级顾问。在查阅袁氏宗谱时,袁隆平还给当地农民讲述袁敖&九子十进士&的典故,并为崇仁题字&袁氏敖公故里&。
  ◎适时在抚州推广三大工程
  袁隆平介绍说,目前,超级杂交稻正在朝着三大工程迈进,一是高产攻关,即亩产1000公斤工程,争取到2015年实现这一目标;二是&三一工程&,即三分田粮食产量养活一个人;三是&种三产四&工程,即种植三亩超级稻可达到四亩普通水稻的产量。记者了解到,三个工程分别获农业部、湖南省、科技部立项。&从今天现场查看的情况来看,超级稻的长势很好。&袁隆平表示,三大工程适当时可以在抚州试验推广。
  抚州市副市长魏建新当场表示,要布好点、抓好示范、做好推广&&&这三个工程所适宜种植超级稻的土壤、气候各方面条件都不同,抚州市在超级稻的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田块选择不同的种子。&袁隆平表示,任何一种高产水稻都需要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的&四良&配套,其中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良态是有好的气候和生态条件。
  在与崇仁县种粮大户座谈时,袁隆平打开了话匣:&我有两个&中国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也就是水稻能长成高粱般的高度,稻穗如扫帚般长,谷粒如花生般大,而我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个梦如果能够实现既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提升国家战略地位,又能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文/崔伟群 记者刘学龙 图/陈胜孙
&&相关新闻
[5163280]大江网友:望江南&<font color="#13-09-05 11:43 发表评论:
为袁隆平院士的故乡情结,赞!为抚州及崇仁的政府为民办实事,顶!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 电话:2
江南都市报
新参政文摘
- 电子报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备案号: 药品信息服务证
文网文[2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新网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袁隆平回应超级稻频遭质疑:请不要再泼脏水
资料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新社发 杨华峰 摄 中新社长沙10月9日电 (记者 刘双双)“我希望社会上某些人不要再向我们的超级稻泼脏水了。”85岁高龄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日通过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回应近期出现的质疑声,呼吁社会理性看待超级稻研究。1996年中国农业部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领衔的超级稻频频刷新水稻超高产世界纪录,令世界瞩目。然而,当科研团队正在向超级稻第五期攻关时,万亩减产绝收、增量不增产、高产不高质等质疑声却将袁隆平和超级稻推向了风口浪尖。超级光环下的超级稻陷入“信任危机”。这也正是袁隆平公开发声的背后原因。袁隆平院士在文中谈到,超级稻是国家为了保证全国人民粮食需求而提出和设立的重大项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超级稻产量高但品质不好。现在科研人员也在不断对超级稻进行改进。“我的宗旨是既要高产量也要高质量,绝对不以牺牲产量来追求质量。按照农业部的标准,产自超级稻的大米已经达到二级以上指标。”对于超级稻技术上的“瑕疵”,袁隆平并不否认。“超级稻在技术上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其对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还不甚理想。我理解社会对于我们农业科研的高期待,但农业科研和生产从来不能一蹴而就。超级稻的生长和改进周期很长,起码需要三年五年时间,即便你晚上加个大夜班也无法那么快就解决问题。”“我完全赞同院士的观点。”曾参与袁隆平超级稻百亩片目标攻关团队的核心专家邓启云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对超级稻存质疑的人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当前中国超级稻的研究进展缺乏了解,简单地认为“高产必不能优质”;二是将个别超级稻品种的问题夸大化,忽视了超级稻对粮食增产的重大贡献;三是一些人对中国水稻大面积平均产量统计数据的误解,因为近年来全国水稻平均单产并没有明显增加就误认为超级稻对粮食安全无贡献。身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质疑或者批评,确实增加了科研人员对进一步提升广适性优质超级稻研究水平的紧迫感。“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对于种种质疑声,已到耄耋之年、仍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袁隆平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janejaneg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
& 每公顷16吨!袁隆平超级稻新纪录:外媒惊呆
每公顷16吨!袁隆平超级稻新纪录:外媒惊呆
23:58:17&&出处:&&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10-25][10-24][10-18][10-18][10-18][10-17][10-17][10-15][10-14][10-14]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今天,你看到亲切的袁爷爷了吗?...
今天上午,华农学生的朋友圈大概已经被袁隆平爷爷刷爆了吧?继2015年1月来访华农后,“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袁隆平院士今天再次出现在了自己的学校,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想必大家都有点小激动。但是,袁隆平院士此次为何到访华农呢?有多少人真正知道?
袁隆平到访前大批学生在场外等待
被同学簇拥的袁隆平袁隆平来开什么会?
今天上午,在我校华山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的2016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国际研讨会上,袁隆平院士作了题为《发展杂交水稻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大会报告。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和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不止是袁隆平,这两天共有7位院士到访华农。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汪懋华院士、陈温福院士、张洪程院士、宋宝安院士、罗锡文院士,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希腊、埃及、马来西亚、泰国、塔吉克斯坦和中国共9个国家的45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我校教授罗锡文担任大会主席。会上,各位嘉宾与院士对罗锡文院士为农机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肯定,来自韩国、希腊和埃及的学者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管理部门、农机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农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企业等单位的参会代表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我校农业工程学科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水稻生产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南方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等研究方向特色鲜明,成果突出。我校党委书记李大胜说道,学校将集合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力量,致力于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的产学研用研究,努力为促进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会议为何备受关注?是什么样的议题让世界各地的专家纷纷关注此次会议并表示支持?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32%,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但是,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40%。
本次国际会议旨在推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学习国外水稻机械化种植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
大会主席罗锡文院士罗锡文院士团队针对人工撒播存在的稻种在田间无序分布、水稻生长疏密不均、通风透气采光差、易感染病虫害、易倒伏等问题,基于农机农艺融合,以精量穴直播为核心,以高产高效为目标,在技术发明、机具发明和农艺创新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其中,“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及机具”的科技成果鉴定结论为“在水稻水直播机械研究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水稻精量旱穴播技术及机具”的科技成果鉴定结论为“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精量穴播技术及排种器居国际领先水平”。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已实现大批量生产,2006年至今,该技术在国内26省(区)及泰国等6国推广应用,精量穴直播的水稻产量高,杂交稻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常规稻亩产500公斤以上;在新疆连续两年亩产超过1000公斤,在浙江连续四年亩产超过800公斤。袁隆平与华农还有什么合作项目?超级杂交稻良种良肥高产攻关项目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去年一月时,袁隆平院士也到访过华农红满堂。
日,袁隆平院士在红满堂发言日,袁隆平院士莅临我校参加了超级杂交稻良种良肥高产攻关启动暨签约仪式,代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我校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日,袁隆平院士在陈志强副校长的陪同下参观我校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次两个国家工程中心的战略合作旨在通过双方合作攻关形成较完善的合作机制,显著提升强优势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效率;创制一批在强优势杂交水稻培育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特异种质,培育若干超级稻品种(组合),申报若干项发明专利,促进我国水稻产业发展。
华南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
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
11月19日,由我校主持的“华南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在广东省兴宁市示范现场进行测产验收,早稻、晚稻合计亩产1537.8公斤(干谷3075.56斤),创世界双季稻最高产量纪录。
演讲中的袁隆平该技术攻关模式是釆用袁隆平院士亲自选育的良种“超优1000号”,利用我校唐湘如教授团队的良法“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和良机“钵苗机插秧”相结合的新型水稻全程机械化绿色超高产高效的模式。
该项目荣获第九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荣誉。
袁隆平亲切地与学生自拍学生们挥手送别袁隆平袁隆平在车上与学生挥手道别袁隆平院士被华农大学子追科学家胜于追影视明星的热情所感动,华农大学子也更应该躬行践履,营造更强的学术氛围,为科研事业作贡献,让学校的科技实力变得更强,吸引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到访华农。
文字:陈喆灵
图片:邓茗 杨静虹 陈阳 方育阗
责任编辑:张蕾
微信编辑:陈喆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推荐精彩微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摘要:1.杂交水稻真相;2.超级稻骗局;3.隆平世家利益链;4.袁隆平为何支持转基因
2014伊始,曾经自称“中间派”的袁隆平,再次就转基因话题开了腔,不过这一次,他在媒体上的形象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欲说还休——“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此语一出,顾准之女顾秀林老师如被雷劈,半晌才吐出几个血字:“反道的,都没有好下场。袁隆平这个两面派,和张启发一样,罪孽,恶毒。必须彻底揭露和彻底批判!”
虽然我与顾秀林对转基因的观点完全相左,但对袁此次表态却有着同样的不解与错愕。这个对Bt蛋白(抗虫稻核心基因)看起来还一知半解的传统育种专家,为何会对基因工程如此兴致盎然?
还是先从杂交稻说起吧。
不再增产的杂交稻
1976年,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4万公顷,正式走向大面积生产。在那个“天崩地裂”的年头里,中国人等来了邓小平和袁隆平,据说这两“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
不过,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虽身为“杂交水稻之父”,但全国累计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却并未出自袁隆平之手。
1981年,来自福建三明农科所的谢华安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汕优63”,这个初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10万元的项目,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横扫中国大地,最高峰时期曾经占据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45%,累积种植面积占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21%(2006年数据)。更关键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杂交稻刚推出便遇到了稻瘟病困境,推广严重受阻,有的地方甚至将几十万公斤种子封存。由于汕优63对稻瘟病的优良抗性,杂交稻才得以真正进入国人的视野。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守仁曾说,“汕优63救了杂交水稻的命”。
随后,在1997年时,来自江苏农科院的邹江石培育出了“两优培九”,并表现出优异的品质,在2002年后接替“汕优63”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直到2004年和2010年时,袁隆平团队的“金优207”及“Y两优1号”才分别崭露头角。
不过正如袁隆平所说,比起个人成败得失,他更关心杂交稻以及超级稻在中国的发展。然而,杂交水稻在中国却已经遭遇多重瓶颈,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疯狂已不可同日而语。
曾经有人说,杂交水稻可以完全取代常规水稻。但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数据,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杂交水稻在全部水稻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徘徊在60%—65%左右,从未超过70%。由于耕种便利,在部分地区,常规稻反而有“第二春”的态势。
和种植面积比起来,更加萎靡不振的是单产水平。年,中国审定了2000余种杂交水稻品种,且品种更新加快。在水稻品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稻单产却呈现下降趋势。1995年中国水稻平均单产401.6公斤,1998年达424.4公斤,而2003年下降到404.0公斤,倒退到1995年的水平。IRRI(国际水稻研究所)数据同样可以证实,自1998年达到省均6.37千吨的产量数据后,中国的水稻单产水平就再也没有过起色。自年,中国水稻总产量年下降761.1万吨,其中由于单产下降造成水稻总产下降占23.2%,使水稻总产量年下降176.6万吨。&
官方一直宣称“以不足10%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奇迹,如今来看,号称杂交水稻技术全球领先,却以排名全球13位、单产效率仅为前10名国家75%的水稻单产水平养活了这么多人,更是一个奇迹。
当然,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水稻产业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功——虽然水稻种植面积下降了1%,但总产量却增长了165%。
不过,这种产量的增加,究竟有几分功劳可算在杂交水稻头上呢?
没错,虽然通过改良各种水稻性状提高单产是中国育种工作者一直不变的目标(从大跃进时代开始,普罗大众就对“亩产”二字魂牵梦萦),但杂交育种与化肥农药哪个对产量促进更有效,恐怕还值得推敲。众所周知,超级稻正是高肥高水的代名词。
一亩水稻千斤重 可惜不能换地种
顾秀林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抨击袁隆平时,她却打准了一个要害——“袁隆平院士的路线是追求单产冠军,在技术上搞的是专种专肥,这里有一点锦标主义,适宜的范围很小。只要想一想:中国有高产田有低产田,增加粮食供给,低产田、低产区的潜力最大。袁隆平的锦标赛模型不尊重各地栽培条件的多样性,一味地用专种专肥造锦标,不关注在中低产地区普遍性提高单产,这是取巧走捷径、走旁道,不是走正道。”
没错,以亩产926公斤的“袁氏超级稻”为例,不仅需要高肥高水,还必须人工插秧、七天一打药、人工除草和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确施肥法”,总之“不能计较成本”。注意,这还是建立在5个农技专家天天吃住在试验田、选田也是选在“土地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沛,雨量充足,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之所在的基础上……
难怪有人统计:专家的产量和农民的产量完全不同,一般情况下,850公斤的专家产量,到农民种植时能做到650公斤已经不错。
因此,亩产近千公斤的超级稻故事,就是这样一个剧本——“在水肥条件好、小气候条件好、栽培水平高的地方,选择便于管理、参观的地块建立超级稻百亩示范片,重肥、密植、精管,严格防病治虫,成熟时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再通过媒体宣传”。
敢问,这和普通农户大规模种植有什么关系?
这种毛病不止出现在袁的团队,已经波及到整个中国水稻育种行业。2006年时,很可能是世界水稻亩产的最高记录在中国云南诞生,“协优107”超级稻达到了亩产1287公斤的水平。这是什么概念?几乎是中国平均水稻亩产水平的三倍!
后来,袁隆平淡淡地对记者说,他去过“1287公斤”的现场,那里低纬高海拔,日照很丰富,水稻的生长期很长,特别适合水稻生长。在平原地区130多天生长期的品种,在那里是270天,病虫也非常少。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当地创造了高产纪录,“主要是生态环境特别好”。
“在那个地方可以,但没有办法推广。”袁隆平专门补了一句。
史记·隆平世家
袁隆平这辈子已经做了两件事。一是开创并完善了中国的水稻杂交育种事业,二是给很多人提供了饭碗。
杂交稻的一个巨大利益诱惑点在于:这种水稻是无法留种的,农民每次播种时,都必须向种子公司购买。小麦从1952年的48.8公斤每亩增长到2008年的317.5公斤,增长6.5倍。这个增产幅度要远高于水稻,可你知道吗?不知道,因为小麦可以留种,宣传它做甚?
正因此,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这个“为国争光”的领域当中来。你只需要利用大量现有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选配一个新的杂交稻组合,就可以去申报新种子。哪怕你搞出来的品种与现有的品种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反正杂交多少有撞大运的成份,万一成了呢?
所以,中国杂交稻主产省每年新申请的种子品种都数以百计,这就诞生了一个巨大的育种产业链。近年流行的方式是拍卖,好的品种以上千万元成交不成问题。最次的情况是,一个组合能卖出两三百万元,最少不低于100万元的价格。
这“炒种子”的泡沫可远不如楼市坚挺。据统计,2013年杂交水稻余种量为2.6亿斤,占需种量的50%,供种余量达历史最高,生产严重过剩。
关于这一点,袁隆平看得也足够远,看看“隆平高科”网站上的密密麻麻的组织结构——从育种科研到育种公司、经销商再到肥料公司,围绕着袁隆平品牌,已经实现了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
不过,还有一些人来钱的方式可能更加隐蔽。据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的陈绍光实名举报,湖南省某些领导通过组建隆平高科,搞了大量内幕交易。
此外,袁隆平的大儿子袁定安是“安徽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二儿子袁定江是隆平高科的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他也正是隆平高科股票和房地产投资的操盘者。翻开隆平高科历年业绩报告发现,对于公司净利润贡献最多的就是房地产方面的权益性投资收益。2009年时,曾有媒体质疑隆平高科大股东涉嫌利益输送。
“加强研发和拓展国内市场,争取有3—5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国内市场杂交稻种销量达到500万斤”,这是袁隆平点头同意的“袁氏农业”未来三年KPI。袁隆平为杂交稻代言或许源自对事业的追求或是对祖国的热爱,但无法否认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家人同样有福共享。
噢,差点忘了,袁隆平还有个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的小儿子袁定阳,他是研究转基因的。
千万别再说袁隆平反对转基因
1999年时(恰好是中国水稻单产高峰过后),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张启发老师研究分子育种比较早,我原来不大懂,现在也在学转基因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张启发后来被骂成美国走狗、孟山都在华利益代言人)
2000年后,袁隆平成立了转基因应用研究室、分子育种研究室,从全国招聘了数十名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把儿子袁定阳送到香港中文大学专攻转基因。
2003年,袁隆平指导博士生开展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将一批外源基因转入水稻。
2005年,袁隆平对记者说“经过30年的发展,常规育种的浑身解数已经用完,要进一步挖掘水稻产量的潜力,必须在生物基因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指导团队研究人员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外缘基因组导入了杂交水稻亲本品系。
2007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发表文章,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政府支持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期盼。“只要国家放开转基因水稻的限制,具有抗除草剂性能的转基因水稻将大有发展前途。”
2008年,袁隆平承担了“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的国家重大专项。
但,令人疑惑的是。以这样的理论基础,袁隆平没理由对“抗虫稻”有顾虑和摇摆。而且在批完“Bt蛋白”后,他又迅速表态“现在我们正在把玉米的基因转到水稻上来,提高水稻的光合效应,这样的转基因有什么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样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却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一句话几乎原封不动地说了两遍,一次是2012年初两会上,一次是2013年底在接受腾讯采访时。
恕我冒昧,袁老,我只能这样解读——“把玉米基因转到水稻上”,正是您小儿子袁定阳攻关的重要目标。而“抗虫稻”显然会对传统的“隆平世家”产生重大冲击。否则,一位2005年就知道杂交育种已无可为的人,为何明知水稻种缺乏抗虫基因,却迟迟不肯引入现代生物技术?
卖种子可以,但请不要以国家之名。站在这个错误的神坛上,您可得立稳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