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国985高校,211高校的特点是

中国有哪些学校并不是985,只是211而已,但是却比985更厉害?整体达到985水准?
&中国211不少985却不多但是一些211非985的高校反而是强劲的甚至一点儿都不必985差劲有哪些呢?北邮最近十年非常火,甚至风头不亚于身为985同处北京的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口碑甚至不亚于西安交大,有西军电的招牌,实力较强哈尔滨工程大学虽然没有哈军工时代厉害了,但是实际实力比排名厉害多了,因为有些涉密项目不参与排名南京理工大学是兵器一流南航也同样因为许多航空涉密项目,排名相对较低,实际实力不错西安交大最近高铁发展迅速,而且来了一个500km时速的车,火了一把长安大学本来是西安公路学院,改名后郁闷蓝翔的实力=C9+人大
这些回帖亮了
天天比。。。。累完了。。。经验真的
提名上财。无论生源质量还是师资就业都不亚于普通985吧。
比大学,比地域,经久不衰,撕逼不休。有啥意思呢?
500的是西南交大
楼主冒死为我大皇家理工正名,必须顶!
蓝翔是211?你特么在逗我?
比大学,比地域,经久不衰,撕逼不休。有啥意思呢?
听说有个中国科学院大学,甚是凶悍
天天比。。。。累完了。。。经验真的
长安大学 的学渣 厚脸皮给母校投一个
引用6楼 @ 发表的:长安大学 的学渣 厚脸皮给母校投一个
长大在省内还凑合,毕竟比陕师西农强点,拿到省外就差的远了!
看了楼主的发言,我想说。不知廉耻。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 发表的:长安大学 的学渣 厚脸皮给母校投一个刚听到长安大学这个名字,以为是一个偏文的大学,却是个理工科为主的大学
提名上财。无论生源质量还是师资就业都不亚于普通985吧。
500的是西南交大
楼主冒死为我大皇家理工正名,必须顶!
引用10楼 @ 发表的:提名上财。无论生源质量还是师资就业都不亚于普通985吧。
生源应该比比C9最后两所强多了的水平,少部分地区比浙大南大还要高……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7楼 @ 发表的:
长大在省内还凑合,毕竟比陕师西农强点,拿到省外就差的远了!
可是西农就是985,你说长安大学比它强,还不是说长安大学就是lz所说的那类么……
华东理工算一个把
看了半天竟然没人说郑大?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4楼 @ 发表的:
可是西农就是985,你说长安大学比它强,还不是说长安大学就是lz所说的那类么……
西农在省内提档线跟西安理工和西安建筑科技是一个档次的,省内任何一个211都能爆掉它,至于长大,一直是省内理工类最差的211!
我能不能完爆985???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0楼 @ 发表的:提名上财。无论生源质量还是师资就业都不亚于普通985吧。
上财不是不亚于普通985,而是能碾压大部分985了。。
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224人参加识货团购849.00元
475人参加识货团购449.00元
261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
1421人参加识货团购1599.00元
519人参加识货团购799.00元
339人参加识货团购1299.00元
273人参加识货团购699.00元
244人参加识货团购899.00元
769人参加识货团购819.00元
2587人参加识货团购899.00元
219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
2015人参加识货团购899.00元中国内地【985】【211】大学分布图_振兴东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462贴子:
中国内地【985】【211】大学分布图收藏
哈工大是c9
吉林大学东北第一 全国第8
中国一流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代表中国大学最高学术水平。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希望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接受最好的专业教育,将来成为中国社会的精英。可报考中国一流大学最好的专业。  本书作者提出的2014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学: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25名。2、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25名。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25名”。按照此标准,2014年中国有19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及入选依据见下表。2014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1,债务老大--吉林大学(欠债30亿)。吉大在国家“大学要做大做强”的倡导下,2000年6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组建为新吉林大学。处在基建高峰期的吉大,一直在银行和砖瓦之间奔波,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吉林分行贷款15亿和中国农业银行贷款20亿。身陷债务漩涡的吉大最终还是自曝债务。2,广东工业大学(欠债23亿)。现在它们遇到了一件头疼事,如何按期归还高达23亿元的贷款。根据该校的还款预算,这些贷款要还30到50年,而银行贷款期限只有8到15年。3,郑州大学(欠债21亿)。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为了提高办学规模,该校2002年又投资19.7亿元建了一个占地面积484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为了接送住在老校区的教职员工上下班,学校每天要发40多次班车,仅此一项每年增加的开支就有上百万元,殊不知,自己还欠了20多亿的债。4,南昌大学(欠债20亿)。南昌大学是1993年5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将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立的,学校现有青山湖、东湖、前湖三个主校区,占地5863亩。该校新校区建设的总指挥邵鸿说,南昌大学现负债20亿元,每年利息就要1.1亿元,全校收入不到3亿元,每年仅够付息,采取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的办法维持债务。5,广州大学(欠债20亿)。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其中大学城新校园建设总投入20.6亿元。6,中山大学(欠债12亿)。谁也想不到有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的中山大学现在居然负债12亿了。7,华南理工大学(欠债10亿)。华南理工大学为社会确实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学校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骄傲,希望该校在实施“开放活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三大战略的同时,尽快把十亿元的债务还了,免得让债务成为师生心中的痛,阻止了学校的发展。8,南京中医药大学(欠债9亿)。详知内情的一些教职工反映,南京中医药大学目前除欠银行7亿多元贷款外,还欠施工方等相关方面2亿元。该校宣传部部长夏登杰透露,学校每年学费收入为1亿元左右,政府年拨款6000多万元;而支付1000多教职工工资奖金一年就要近亿元,再加上其他教学、科研和行政开支,学校只能承受贷款的年利息,无力偿还本金。9,江苏大学(欠债9亿)。2001年8月,江大迎来了史上最大的投资工程,资金需求高达20亿。大并没有陷入“高校债”的漩涡,是因为实施了债务重组,把有升值空间的老校区土地腾出来用于商业开发,土地出让资金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但目前还欠9亿元的债务。10, 南京财经大学(欠债8亿)。初步调查显示,江苏省的高校建设投资规模从过去的十几亿一下子上升到了每年八九十个亿,仅次于全省交通建设,排名第二。该省审计厅透露的部分高校欠债信息:南京财经大学贷款规模达8亿元左右。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不显眼的学校的固定资产竟有20亿元。
合并困局 ( 22:17:00)转载▼标签: 杂谈
吉林大学自曝陷入财务困境,使来自“两会”上那些并不明确的有关高校负债的说法突然间有了一个最为直接的指向。高校负债的窗户纸被彻底捅破 欠债30多亿,对吉林大学原本不是一件新鲜事。 早在日,在学校党政干部会议上,吉林大学校党委书记张文显就曾预警:“根据财务部门的报告,我们现在银行贷款22.69亿元,内债10.47亿元(含待结算基建经费),这意味着我们约有33亿元债务,而且从明年起有些贷款项目要开始陆续偿还本金。今后,每年要支付1亿多利息。”此一讲话公开发在学校的网站上。日,吉大校长周其凤在一次大会上也明确透露,根据学校财务决算,2004年吉林大学学校收入13.77亿元,支出15.43亿元,累计银行贷款23.59亿元。这一讲话同样出现在学校的网站上。 这些,都并未引起外界太多人的注意。甚至到2005年,教育部以“财务风险较大”为由,下令从2005年开始,吉林大学“新增银行贷款必须上报教育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贷款,否则将追究责任。”人们也没有把太多的目光投向吉林大学。 直到日学校财务处的一则通知。 当日,吉林大学财务处在该校校内网上贴出名为“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通知称:从2005年起,学校步入了付息高峰,每年支付的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财务困境从2005年开始逐步显现。学校规模大,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为此,学校不得不向全校师生征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一自曝,使来自“两会”上那些并不明确的有关高校负债的说法突然间有了一个最为直接的指向,高校负债的窗户纸被彻底捅破。 3月29日,本刊记者到吉林大学时,校党委宣传部长刘景辉告诉记者:你是这些天来的第16家媒体。 与此同时,在各种场合,有关吉林大学负债和高校破产的讨论正在激烈进行。 欠债的吉林大学 有关吉林大学负债的具体数量,并无来自官方的准确数据,之前有媒体引校财务处工作人员语,称有30亿。刘景辉告诉本刊记者,没有这么多。而来自学校的一位中层干部则甚为明确地说,学校的贷款数量是26亿。但是,在被媒体曝光后,整个吉林大学已经三缄其口,记者几番都未能从财务处得到核实。不过,按照通知所称,自2005年以来,学校财务入不敷出的局面日趋严峻,由此判断,则学校欠债数量不会少于2004年的33亿。 这些欠债主要是银行贷款。根据吉林大学校内曾经的报道,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这样几笔: 2000年9月,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与刚刚组建才两个月的新吉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为吉大提供15亿元贷款。 2001年11月,农业银行与吉大签订合作协议,在5年内向吉大提供20亿元信贷综合授信。 2003年5月,吉林大学与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签订了15年期的19亿元贷款合同,贷款年利率6.12%。 刘景辉在记者就此几项贷款询问时并未否认。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借贷情况。本刊记者所掌握的材料显示,吉林大学至少还和另外两家银行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借贷。不过,学校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借贷有些并未得到最后的完全兑现。 这些资金主要花费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头费上。 30多亿的贷款有多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06年第1号审计公告,包括吉林大学在内的18所高校,至2003年末债务总额72.7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而人头费,吉大校党委书记张文显在2005年的一次讲话表明,“我们学校一年的人头费占了国拨经费的95%。”而事实上的国拨经费,还要满足学校的日常行政开支。周其凤初任校长时曾经说过,“每天一睁开眼睛一天就要花五百万的钱”。 庞大的贷款,使得吉大每一年的学费收入,也只够归还银行贷款利息之用。而为“偿还”贷款,在过去的几年间,吉大每年都是通过到银行去“倒贷”,通过挖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暂缓资金压力。在记者采访期间,正有媒体报某高校一财务处长在学校财务危机下的感言:“上挤下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刘景辉说,“我们感觉完全一样。”欠债原因 吉林大学的这些贷款较为密集地发生在年之间,正与其合并的步伐相一致,人们很自然的将负债归咎于合并所带来的“大跃进”。 2000年6月,原分属于教育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的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并入吉林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吉林大学。2004年8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加入吉林大学。 合并使得原本就有上万学生的吉林大学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所拥有的6个校区8个校园,使得吉林大学校区在长春市处处可见。教师们说,“世界很小很小,吉大极大极大。”
对政府、高校、银行、社会来说,当时的合并皆大欢喜。吉林大学的一位中层干部分析说,原属于各部的学校正好借机与原主管部委脱钩且能搭上一个更好的“航班”,高校通过规模赢得巨大声誉,银行则找到了一个保险的贷款对象。而社会上的众多考生,则为多了一个入学机会而欢呼。 于是,雄心勃勃的学校开始大兴土木、大力扩招。2002年,吉林大学成功地进入教育部“211”(即21世纪全国建100所重点名牌大学)的行列,2004年一跃而为副部级单位。 但是,吉林大学在成为巨无霸,开始有睥睨之气的时候,也开始成为了大量贷款的吞噬机。老吉林大学的副校长邴正现在是吉林省社科院院长,也是新吉林大学的教授。他告诉记者,在并校前,老吉林大学曾向中国建设银行贷过款,“当时的1亿贷款对上万人的老吉林大学也算不了什么。” 大量的贷款首先带来的是学校面貌的焕然一新。 一位前几年博士毕业留校的吉大毕业生回忆说,他当初在吉大读本科时,“冬天贼冷,木质的窗框,好多玻璃都不完整,那个时候,十个人住一间宿舍,还曾经住过十四个人的大通铺。那个时候最想的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是,合并新建后,学生宿舍得到极大改观,四个人一间,不再有大通铺,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校也加强了对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和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同时,新增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新增家属住宅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与基础设施的改善相应的是教职员工待遇的提高。 邴正说,并校后,所有的教职员工的待遇是向着原有的高的水平看齐的,“合在一起了,同一档次谁高谁低都会闹矛盾,惟一可行的就是把大家的工资按高标准拉齐。” 同时,并校也使得人才流失加剧。“原本在老校时是‘老大’的教师,一并校在同一专业中地位下降,那自然就想寻找出路,而想到吉林大学来挖墙脚的学校不在少数。”为了留住这些教师,只有加大津贴。 在这些年中,教职工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 但是,在迅猛的扩张过程中,也有很多无谓的流失。 张文显曾直指:“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比豪华、比宽绰、铺张浪费,乃至损公肥私、化公为私等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张文显与周其凤都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容纳几百人的教室几个人在上自习,却开着全部的灯,大白天室内室外灯光长明的现象比比皆是。 2005年,张文显在全校的党政大会上说,吉林大学每年的水电气等运行经费高达1亿多。 浪费的资源不光是水电气。一个100多人的单位,曾独占一栋够1000多人使用的大楼,一人一间房。由于有些单位和部门房舍有较大富余,于是发生了私自出租房屋的现象。据学校资产处和后勤管理处的初步统计,全校私自出租的房屋100多处,10000多平方米。 2001年,还发生了财务处处长贪污挪用数亿资金的大案。 2006年,在全省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专项工作中,吉林大学四个临床医学院将自查自纠出的281万元资金全部上缴省专项治贿账户。 但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校中层干部再三向记者强调,并校本身并不是欠债的真正原因所在。 他认为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投入不足。这一点,3月26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关于吉大财务问题的提问时也承认,“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资源不成比例。政府没有一比一地用资源来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 不光来自中央的经费保障不够,就是省里的一些经费也往往无法兑现。2001年2月,教育部与吉林省决定共建吉林大学并承诺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投入4亿元和3亿元建设经费,但实际上,由于吉林财政本身的不景气,吉林省配套经费实际落实1.5亿元,其余部分只有通过政策性减免执行。 欠债风波影响 日,时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的张保庆曾带领发展规划司、直属高校办公室、人事司、财务司到吉林大学,学校领导就曾专门汇报了学校的经费困难问题。 对周其凤校长的任命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救火色彩。 在和本刊记者的通话中,他明确地告诉记者,原本的任命就是要他来“堵枪眼”的。 周在上任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附近一家法院的通知。要求学校交七千多万的教师的实验保险金和实验保险滞纳金。这正是学校当时在银行里能够动用的钱数。“如果把这七千多万给他们,马上我们一个月的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周说。 面对资金链的严重危机,走马上任的周其凤曾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实现相对集中办学,减少运行成本,《吉林大学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调整校园布局,加快地学部和理学部南迁。 其次是建设集约型校园。医学院甚至提出口号“顿省米一把,十年买匹马”。这些努力也初见成效。2006年,吉大额外争取财政部修购专项、地方政府拨款等资金1.05亿元,2005年到2006年清理学生欠费1.65亿元,同时连续两年压缩行政性经费10%~20%,加上实际支出过程中压缩支出,当年节省费用近8000万元。 但是,这对巨债下的吉林大学来说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而且原有的一些矛盾也借此展现。此次自曝风波,记者即听到是因有人心怀不满而将其捅出的传闻。 在吉林大学自曝财务危机不久,日上午,教育部调研组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吉林大学。 一直盛传的“卖地”传闻也开始进入实际操作。3月22日,校党委书记张文显主持召开第二十六次党委常委会议,会上成立了房地产开发置换工作领导小组。(
吉林大学为何债台高筑?  六校合并,扩张成国内办学规模最大高校  目前我们看到的吉林大学,是一所“六校合并”后的高校——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与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2004年8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又并入吉林大学。吉大现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现有教师6524人,在校生63204人,是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  这个“最大”也让吉大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吉大发在校园网上的通知称,尽管学校已尽了最大努力从财政部、教育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争取了大量资金,同时想尽办法节支,但学校规模大,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增收节支的成效很难体现。  记者在吉林大学采访时发现,相当一部分师生认为,巨额债务问题,是合校之后规模扩大造成的。也有老师表示,今天的巨额债务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不能单纯指责学校。  高校巨额债务怎么形成?  扩招后国家投入不足,高校不得不向银行“化缘”  实际上,在吉林大学自曝债务危机之前,高校的欠债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教授周鸿兴也表示,目前,有的大学已亏损运行,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其实已经游走在“财务破产”的边缘。  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造成高校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1999年开始的全面扩招。目前全国高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完成了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但国家财政投入并没有按照这个速度增加,“本来应由政府掏的钱,要靠大学校长去化缘。向银行贷款就成了解燃眉之急的必然选择”。  不过,付诚也强调,债务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部分高校也存在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如果能广开筹资渠道,应该能缓解贷款风险。另外,个别高校在建设中追求一种不必要的高水平;在“做大”的过程中,内部管理不到位,也是产生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吉林大学随机采访了几名师生,他们也认为,学校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很好地解决合并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校区依然有自己的一套班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另外,铺张浪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化学学院大二的一位学生认为,合并之后,学校在基建方面花了不少钱,新校区(指前卫校区)的建设太铺张了。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上,有些环节也很浪费。  高校债务危机如何化解?  专家建议:高校不能盲目扩张,政府也需加大投入  有人担心,高校债务最终会转嫁到学生头上。不过,采访中,更多的吉大师生则认为,国家财政会成为最终的“埋单者”,并不十分担心学校目前的高额债务。  这种心态也引起了付诚的担忧。他认为,目前高校的财务危机,凸显了责任人的缺位。一个负责任的高校管理者,应该量入为出,不能好大喜功,自己大把花钱,而把沉重的包袱往国家财政身上推。从长远看,高校也应该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应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一味“摊大饼”已经难以为继;应该在责任人明晰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新的管理机制。  也有一些专家看到了危机可能带来的改革契机,他们表示,有了危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寻求解决之道,危机应该成为新体制、新机制的催化剂。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部分高校的债务危机,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要一味指责。因为“高校的贷款并不是不良贷款。这些钱没有形成泡沫蒸发,而是形成了固定资产,变成了校园、校舍,购置了仪器设备,聘来了专家教授,发展了学科,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这些条件还将长期使用,培养人才。”  不过,他也坦言,部分高校还是要总结经验教训,“校园毕竟不是公园,在校园建设上的豪华奢侈,甚至奢靡,确实应该避免”。  采访中,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许多高校当初的发展都是在地方政府推动下实现的,现在地征下来了,学校建好了,新生进校了,但谁来偿还这笔巨额贷款?他表示,目前不少高校为了还贷,不得不压缩学生经费和办公经费,有些院系开不了实验课,学生没钱实习,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减少高校的利息负担,有条件的地方,财政要承担一些债务。  部分省份试解高校债务危局(延伸阅读)  ●江苏省高校现有100多亿元债务,该省准备通过“三三制”来化解——政府拿出1/3,另外通过资金运作再筹集1/3,余下部分由高校自己承担。据介绍,主要的资金运作方式,还是集中在高校的土地置换即通过老校区的土地转让所得,来偿还新校区建设的银行贷款。2005年,江苏省属高校的土地置换工作已经启动。  ●浙江省高校偿贷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据悉,省财政将拿出40亿元为高校贷款贴息,高校自身也可通过土地置换筹措资金,如浙江大学就以24.6亿元卖掉了靠近西湖的湖滨校区地块。  ●河南、山东两省的高校,也开始了土地置换和政府拨款两种方式并行的还贷行动。
本报记者 肖遥 何勇
不知道谁的准了
吉大哈工大到底谁是东北第一???????
原吉林工业大学(211大学)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被称为是我国汽车农机工业的摇篮。原白求恩医科大学(211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1951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9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听听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实力了)原长春科技大学(211大学,由李四光创办)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我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原吉林大学(985、211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14岁的吉林大学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鎴戝浗985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985高校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