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长江源头上安个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截住水流会怎样?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
长江水流湍急,三峡工程大坝初建时是如何成功截流的?问题详情:如题推荐回答:
长江上游水流湍急,三峡工程大坝初建时是如何成功截流的?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号:铜虎滇池海埂大坝提升工程还没修好吗?什么时候才能去玩?推荐回答:目前还没修好的,预计9月底能够完工。其实每年看红嘴鸥的话,要11月份之后,因为天气变冷之后,北方的候鸟才会来昆明过冬,所以个人觉得只要在这之前完成,不影响看海鸥就可以了。从今年开始,草海大坝开始提升改造工程,已经封闭施工5个多月了。不过好消息是,工程有可能会提前10天完成任务, 9月30日完工应该没有问题,现在正在安装灯柱、铺设地砖等设施。云南人都知道,海埂大坝是昆明看海鸥的最佳选择。大坝不仅地方宽敞,也没有门票。空气也比城里好很多。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这里,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参观这壮观的景象。每次去大家可以花两块钱买一包鸥食,把手伸出去,海鸥就会下来吃,很有意思。作为本地人,特别不建议各位小伙伴在超市或者在景点购买面包喂海鸥,尽可能购买专业鸥粮来喂,面包不能完全提供海鸥所需的营养,而且面包内的油脂会对水域造成一定影响,而鸥粮是专门针对海鸥的需要来研制的,要为它们飞回北方提供足够的能量。一袋鸥粮也就2、3元钱,大家一定要尽可能买鸥粮来喂哦。海埂大坝离昆明城稍远,在滇池的旁边,可以看到西山下的滇池,景色很好。停车也很方便,但是坝上的风确实很大,夏天吹着滇池风很舒服,冬天记得多穿些,比较冷。这次提升改造以后,海埂大坝原有的平台广场面积将由2万平方米增至4万平方米,还要新建休息亭、景墙等设施。除此之外,还要新建2000多平方米下沉式亲水平台以及20个升降交通方面,如果是外地来玩的朋友,可以在昆明火车站,坐24或44路公交车到海埂公园下车,也是终点站。也可以在金马碧鸡坊,坐73路公交车,直达海埂公园。深圳并不是平原大坝,为什么当初还要重点发展深圳?问题详情:为什么不重点发展地势比较平坦的其他沿海城市?深圳因为地势的原因基本是区与区是山隔开的,看着没有那种地势平坦的新一线城市的繁华感,区与区都是连着的,没有什么东西隔空推荐回答:当初选择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主要是因为深圳离香港比较近,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当初深圳的发展很多都是靠香港的爱国人士投资的。而且当初中央对改革开放的效果并不确定,而当时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渔村,即使改革失败也不会引起多大的经济波动。小河和汪营都是大坝,一展平而空旷居民不集中,有开发空间!离利川市也不远?推荐回答:不知道你什么意思,竟然把小河和汪营联系在一起了,汪营本就是利川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倡四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的规划范围内的,至于小河有什么发展空间目前还不得而知,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亲自去市委,政府提出你的方案,看看市老爷们是否采纳,要么你自己先按程序办事,申请,办证,投资经营!如何看待三门峡大坝放水,市民疯狂捞鱼?问题详情:据了解,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间,为了防洪和调水调沙的需要,要集中泄洪。这时,往往在短短的几十个小时内要把库容清空,大量清水迅速出库,黄河流速加快,泥沙泛起,河床露出。野生鱼儿无奈浮出吸氧求生,大量的鱼类在形如泥浆般的黄河里挣扎,或仰面或侧身,聚集在突然变窄的水面上漂浮跃动,形成了非自然的黄河“流鱼”大观
听说经常有人这个时候下水捞鱼结果落水甚至溺死推荐回答:谢邀,首先,从安全上来说,这是危险不可取的行为,万一发生意外,谁负责?其次从生态环境来说这是有伤害的,?缺氧,漂浮水面被抓,基本上全是大鱼。但相对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来说,河里野生鱼,味道十分不错,加上城市里的亚健康状态,所以市民都很疯狂,可以理解,但不提倡。首先安全最重要。还有我想问,怎么在发问答?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哪一个大坝?问题详情:推荐回答:三门峡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三门峡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座新中国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大坝,这座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工程于日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运用。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斜丁坝、表孔、底空、泄洪排沙钢管、电站厂房等。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713.2m,最大坝高106m,坝顶高程353m,水库总库容162亿立方米。三门峡水电站现有装机41万kW,年发电能力可达14亿kW·h。自1973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至今,已累计发电235.2亿kW·h,创产值约20亿元。主坝建设大坝概况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副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黄河史情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水情复杂而又难以治理。其实在黄河的源头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源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都是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而到了下游,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淀,导致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奇观,直接威胁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黄河的危害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心腹之患。治理历程新中国一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着手治理黄河。但因为三门峡大坝的原设计是苏联专家,而他们对黄河的泥沙问题又了解不多,所以在设计时只求坝高库容大,忽视了泥沙淤积问题,致使5 年间泥沙淤积量达5041万立方米。从1964年开始,对大坝工程多次进行改建,最终使库区淤积大为减轻,进出库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防凌、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仅发电一项,截止1986年已收回国家对这项工程的全部投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世界各国治理多泥沙河流和浑水发电,不仅做了有宜尝试,而且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有利条件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坝选择建在三门峡,是因为三门峡具备当时建坝的多种有利条件:一是三门峡谷是黄河中游河道最狭窄的河段,便于截流;二是黄河三门峡谷水流湍急,建坝后容易发电;三是三门峡谷属石质峡谷,地质条件优越;四是人门、鬼门、神门三岛属岩石岛结构,可作为坝基,有利于施工导流;五是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是黄河上的最后一道峡谷,拦洪效果最佳;六是控制流域面积大,能最大限度减轻下游水害。水利部长傅作义等参加三门峡工程开工党政关怀三门峡大坝的建设,始终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周恩来总理曾三次到工地现场。主持会议,研究工程建设问题。刘少奇、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彭真、陈云、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邓颖超、罗荣桓、陶铸、郭沫若、习仲勋、万里、李鹏、胡启立等领导同志也都曾来此指导工作。董必武同志视察了三门峡大坝以后,曾欣然命笔《观三门峡枢纽工程》四章,并为建设者写下“功迈大禹”的题词。郭沫若视察后写道:“鬼斧神工天作险,人工民斧险为夷;三门峡上英雄汉,动地惊天大史诗。”日,****总书记亲临三门峡大坝视察,对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怀。景色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2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郑重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筛选后自动生成,非人力所为,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右上角[侵权举报]按钮维权,我们将立即进行处理。习近平喊停,长江开发一甲子都干了啥?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习近平喊停,长江开发一甲子都干了啥?
习近平喊停,长江开发一甲子都干了啥?
 习近平发话了,以后要对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习近平发话了,以后要对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称,“这是因为,围绕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开发,多年来始终难以突破部门和地方利益的藩篱,好好的一条水路,被各路‘财神’吃拿卡要,奄奄一息。”
  建国以来,在长江这条“母亲河”上进行了多少开发?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让习近平在这个时候紧急叫停呢?
南水北调:实施了一甲子的大工程
  周期最长的工程当属南水北调。这个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筹划的大工程,要把中国汉江流域(长江第一大支流&)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东线工程一期以及中线工程都已正式通水。要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的西线工程还未开工建设。
三峡大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大坝,是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三峡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1992年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日三峡枢纽工程获准实施。日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曾对媒体表示,三峡工程功不可没。“每年三峡工程挡蓄洪水约250亿立方米,真正保了长江中下游的一方安澜。”此外,还有发电、航运等功能。
6300公里航道“两头深、中间浅”
  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也在阻断长江的连续通航能力。长江干流总长6300公里,能够连续通航的里程却只有不到3000公里。
  三峡大坝的建设大大改善了长江上游600多公里的航道,也有力地推动了上游地区航运发展。但“库外”的上游自然航道,以及部分中游航道,依然阻碍着长江航运的发展。
  据新华网报道,记者随货船行驶时看到,从宜昌至重庆朝天门600多公里为三峡库区,这段航道水流平缓,江面宽阔,江水较深,适合发展航行。但库外的上游自然航段,则依旧是水流湍急,江面狭窄,礁石暗布,不利于航行。
  记者看到,由于弯多水急,船舶航向很难控制,船舶虽吃水仅3.9米,但航道浅时船底距离江底只有1米左右,航行安全无法保障。
  “一年之中除了半年左右的洪水期,其他时段都需要过驳,过驳的距离少则上百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在长江航行了30多年的渝扬号船长倪正五说,在长江上航行最担心在上游和中游的部分江段航行,不但需要领航员、过驳船,还可能会出现危险。
  长江航道是“两头深、中间浅”。上游改善了,中游没有变化,所以它就变成最差的了。而中游部分河段在枯水期只有3.3米。
  重庆市交委副主任梁雄耀表示,长江经济带建设航道是支撑,航道不畅将严重制约经济带建设。针对目前长江中游通而不畅的问题,宜继续加大航道整治力度,重点对中游、上游的部分江段进行优化,从而破除目前存在的碍航因素,推动整个长江航运发展。
40万化工产业围堵长江
  长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流域覆盖19省、几百座大中城市,频发的水污染事故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据统计,我国长江沿岸集聚着约有40余万家化工企业,&并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围江”已成不争事实。随着各类化工园区的建立和港口码头、储罐、化工项目&的蜂拥而至,长江水质污染的风险逐年增加。
  一连串的数字,足以引起足够惊醒。据人民网报道,长江江苏段水质已降到三类,长江饮用水取水量超过80%;江苏全省2/3河流水质低于三类;江苏沿江8市废水排放量占全省总量的74%;江苏段入江支流有103条,较大的排污口有130多个。
  检查发现,沿江重化工产业比重过高,沿江地区较大的化工园区就有37个。“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一些地区未得到很好实施。“先立项,后环评”的问题还较突出。
  据江苏水利厅水质监测,全省近2/3的河流水质劣于三类标准,丧失了作为引用水源的功能。如果长江这盆清水再保不住,我们将面临守着长江无水喝的窘境。
“未来的长江上游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水库群”
  侠客岛的文章中称,前些年,因为西部发展造成的电荒,很多长江上游省份开始打起长江干支流水电站的主意。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金沙江流域,河段落差大,峡谷深,水流湍急,工程多为水能开发。
  截至2008年底,金沙江中游的金安桥电站,以及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电站和向家坝电站,均已开工建设。据悉,目前中下游多座水电站都在加紧前期准备,准备在今明两年集中上马。
  同时,长江上游主要支流的梯级开发和规划也大规模启动。其中,岷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电站,大渡河干流规划了24个梯级,雅砻江干流规划了21个梯级,乌江干流规划了12个梯级,嘉陵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枢纽,再加上这些河流的各级支流业已形成的大大小小梯级开发态势,整个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一发不可收拾。
  此外,长江上还有1971年5月开工兴建的葛洲坝水电站,1991年开工的雅砻江二滩电站以及大渡河龚嘴电站等。
  侠客岛指出,这些已建、在建和规划中待建的密密麻麻的各级水电站,将完整的一条长江不断“熔断”,照此下去,未来的长江上游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水库群,不再是一条奔腾、流淌的真正意义上的河流。这对长江的航运来说,也是灭顶之灾。
数百万居民大迁徙却没希望脱贫
  在长江水被引向北方的同时,长江沿岸的城市、工业和农业的需水量正在不断增长。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导致汉江水位过低和航运受阻,部分灌溉设施无法使用,一些鱼类的生存受到影响。
  同样,三峡工程修建时,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有130万的大移民。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曾表示,“为了保证三峡工程的建设,工程移民是必须的。就工程移民和拆迁移民关系来说,我们国家大部分没有处理好,如果让我打分,应该是不及格。”
  他说,三峡移民一部分移走了,但很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人太多没法安置,只能往山顶上放,本来山就陡,地质灾害也是一个问题。生活环境没有改善,指望脱贫没有希望,影响不是两三天的事。
三峡规划时没把生态功能考虑进去
  对于环境,最直接影响的是珍稀鱼类。
  王光谦称,原来三峡工程设计规划的时候,并没有把生态功能考虑进去。“20年前,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零,十几年前才慢慢认识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
  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专家称,三峡工程将使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约占上游特有种数40%。而由于栖息地面积缩小约1/4,其种群数量势必相应减少。
  “还有地质灾害,由于三峡水库水位攀升,快速升降,加上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很多,水坝再一泡,就容易坍塌。”王光谦说,三峡工程会引发低震级地震。工程建成后,地震增加了很多,最大震级是6.4级。
  (新闻极客&冯晨&综合人民网、新华网、侠客岛、参考消息等媒体报道)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长江源头“摸家底”&水生物多样成历史
  今年的盛夏,照例是青藏线(109国道)最为繁忙的时节:运输货物的大卡车,满载游人的长途客车,自驾旅行的小轿车、山地车……在时而一马平川、时而高低起伏的高原上迤逦行进。
  在络绎不绝的车流中,一支由8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格外引人注目,头车上印有“生命长江行”、“青海渔业资源环境监测”字样的两面彩旗在风中飒飒作响。这支由专家学者、随队医生和新闻记者共20多人组成的队伍,将奔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源头地区,采集鱼类、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样品和标本,对那里的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进行首次科学考察……
  不被关注并不等于不重要。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已全面衰退,如果源区的水生生物再遭受破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将名不副实
  此次考察活动由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渔委)、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起,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水产科研院长江所和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的专家共同参与。科考队24日上午从西宁出发,将途径格尔木、唐古拉兵站、曲麻莱县、治多县和玉树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等,在一周的时间里奔袭5000多公里。
  “看,藏野驴!”“呀,还有藏羚羊!”……这些难得一见的高原精灵让大家兴奋不已。而本次科考队队长、长渔委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这位在渔业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的专家,此刻想得更多的,是长江,和生活在其中的水生生物。
  “6300多公里的长江中,曾经游动着包括中华鲟、胭脂鱼、‘长江三鲜’、‘四大家鱼’等在内的370多种鱼类,以及异常丰富的其它水生生物,其生物多样性仅次于亚马逊河。但是,如今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了!”说起长江,赵依民心里沉甸甸的,“在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筑坝建站、沿江开发等人类活动的长期‘围追堵截’下,长江自金沙江以下江段的水生生物已是全面告急:鲥鱼等‘长江三鲜’已难觅其踪,中华鲟、胭脂鱼等更加稀少,最常见的‘四大家鱼’每年的野生鱼苗发生量,不到三峡大坝修建前的百分之十……”
  在为保护长江中下游的水生生物呼吁奔走的同时,他把目光转向了长江源区:那里的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现状如何?截至目前,这一地区的水生生物,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应该及早对长江源区的水生生物做一次科学考察,把家底摸清楚!”他的这一想法,与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实施副总监王利民博士不谋而合。
  王博士对这次科考还有别样的理解:“长江源区是我国受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资料表明,自1960年以来这一地区持续增温,其幅度大约在每10年0.27℃;这一地区的冰川与永久积雪面积,已由1967年的1406平方公里减少到2000年的1170平方公里,河流和湖泊也不断萎缩。这些变化,无疑会对长江源区的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几条小鱼、几个小虾,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是这支科考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队员。这位因长期从事白暨豚和江豚保护而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尽管早就料到会饱受头疼、失眠等高原反应的折磨,但还是中断了在内蒙古的考察,义无反顾地来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并没有笑我“小儿科”:“在许多人眼里,长江里的水生生物远没有藏羚羊、藏野驴等那么可爱、那么珍贵。其实,对于长江源区的生态系统来说,最关键的是水,和其中的水生生物。如果长江源区没有了水生生物,这里的水体将变成死水,其生态服务功能将大大退化,不仅对源区的水鸟等野生动物、植物产生直接影响,还会使长江下游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
  他喘了两口粗气,反问了一句:“都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其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已是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如果源区的水生生物再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我们的母亲河还能叫母亲河吗?”
  高原鳅、裂腹鱼,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存活下来,展示着生命的神奇
  25日下午6点左右,经过11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科考队到达海拔4600多米的通天河支流――楚玛尔河。这时,高原反应越来越厉害,许多人头疼、心慌,一脸痛苦。队伍停了下来,开始在河里采集标本。
  但是,第一战却出师不利:网撒到洪流汹涌的河水中,不仅没捞到一条鱼苗,反而被河底的石头挂住了。青海渔业环境监测站的工程师唐文家带领两位司机师傅穿上皮裤,下到河中生拉硬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网拖出来。
  当晚住在海拔4600米的唐古拉兵站,我和其他5个人分在一个房间,睡上下铺。头疼胸闷的我听着同伴沉重的喘气声,心想:明天能采到标本吗?
  第二天早晨7点起床,在一家川菜馆吃了碗白菜鸡蛋面,就向着此次科考的最高点――位于西藏安多县玛曲乡、海拔5100多米的通天河上游进发。
  天气虽然放晴,但运气却不好:车队离开109国道、向西转到土路上不久,就遇到一道大沟,司机师傅用铁锹垫平后才得以继续前行;谁知刚走了十几公里,道路就被暴涨的玛曲河(通天河的支流,当地人称唐古拉河)彻底冲毁。车队中的“猎豹”想加足马力冲过去,却深陷河中,另一辆越野车费了半天劲才把它拖回来。
  前行无望,只好就地作业。唐文家等人卸下捕鱼工具,穿上皮裤,下到冰冷的河里采样。总算“有心人天不负”,居然捕到了10多条小鱼――最长的只有十几厘米。“这就不错了!”唐文家很是兴奋:“这里海拔4700多米,年平均水温在0℃左右,1年鱼才能长一两公分。”
  此次科考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水生所陈毅峰研究员曾在西藏做过多次鱼类研究。他仔细看了一下摆在白瓷盆里的鱼,高兴地说:“青藏高原的两大类鱼都有了――白肚皮的是小头高原鱼,是裂腹鱼的一种;长‘胡子’的属于高原鳅――具体是哪种高原鳅还需要带回去鉴定。”
  中科院水生所的丁诚志博士赶紧把鱼分别放进装有酒精和福尔马林的标本桶中――用酒精泡的鱼可以提取基因、做分子水平的研究,用福尔马林泡的鱼只能做标本。我看了一下表:11:35分。刚才还是阳光明媚,这时却飘起了白色的雪粒子。
  收拾好行装,我们调转车头,返回到通天河大桥下游几公里的河边继续采样。赶到河边时已经12点多。这一带河面宽阔、水流较缓,水稍微有些浑浊。大家兵分几路:有的撒轮网,有的下流网、地笼网……
  这次堪称成果丰硕:总共捕到了七八斤、100多条,其中大的小头高原鱼超过20厘米。陈毅峰如数家珍:“裂腹鱼和高原鳅都属于无鳞鱼,只不过前者在肩部和腹部还保存了一些鳞片。为什么鳞片会退化?因为鱼身上的鳞片是覆瓦状的,一枚压着一枚,鳞片之间都有缝隙,会散失热量,鳞片越大散失得越多。为适应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逐渐下降的气温,裂腹鱼和高原鳅的鳞片都慢慢退化掉了,以保持体内热量。”
  “为什么叫裂腹鱼呢?”有人不解地问。
  “所谓‘裂鳆鱼’就是指鱼的腹部有一条裂缝。”他拿起一条小头高原鱼,指着它的腹部说,“在鱼的肛门到臀鳍的两侧,各保留了一行细小的鳞片,这样腹部中线上就形成一条细窄的裂缝。‘裂腹’也是鱼类适应环境、自我保护的产物:产卵时鱼的臀鳍不停摆动,在沙子里‘挖’出一个窝,把卵射到里面。鱼鳞比较耐磨,而且再生性强,它们与沙子频繁接触,既能保持鱼的姿势,也避免了鱼腹的磨损。”
  “大家注意看小头高原鱼角质化的下颌:它就像一个凸出的刀片,可以用锐利的边缘刮食附着在石头上的藻类。”
  听着他的讲解,大家暗自感叹:鱼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真强!
  之后,陈毅峰又抓起一条又细又滑的高原鳅:“高原鳅一般生活在河床底部的砂石中,以腐植质为生,比如腐烂的草根和牛粪、羊粪,等等。高原鳅既是鸟类的食物,同时又借助鸟类帮它繁殖后代。青藏高原的蒸发量特别大,环境每天都在变:今天这儿有河流或水湾,明天可能就干涸了。对付这种恶劣的环境,高原鳅自有办法:它的卵粘性很强,可以粘到鸟的脚和翅膀上,并随着鸟‘飞到’其它地方有水的地方孵化……”
  回到唐古拉兵站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但科考队员顾不上吃饭,又赶到离兵站数公里的沱沱河桥下,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在河里下网,看第二天早上能否有所收获。
  气候变化加剧、人类活动增多,长江源头的鱼类前景堪忧
  27日早晨起床后感觉浑身发冷。原来昨晚气温骤降,兵站周边的水坑里结了薄薄的冰,车窗上则是厚厚的一层霜。
  还好。昨晚下的网不但捞到了10多条小头高原鱼,还出人意料地捕了几条裸腹叶须鱼,最大的1条有一斤半重――这是三天来捕到的“鱼王”!
  青海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申志新兴奋不已,高高地拎起它给大家展示:“这种鱼的嘴比其它鱼的都大,而且两片嘴唇又肉又厚,是吃鱼的鱼,所以当地人叫它‘大嘴鱼’!虽然它的背部长满细密的鳞片,但白色的肚皮上却没有鳞,同时还有两条明显的‘胡子’,所以学名叫‘裸腹叶须鱼’。”
  但陈毅峰却没有像他那样兴奋:这种鱼一般生活在下游的金沙江,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极为少见。“这可能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近些年天气的确是变了。”唐古拉乡人大主席文军皱着眉头说,“我小的时候冬天出奇得冷,冬、夏温差特别明显。但最近这几年冬天没那么冷了,冬、夏的差别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离开沱沱河大桥,我们沿109国道往回走,在不冻泉离开109国道南下,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海拔4200米的曲麻莱县。这一段全是沙土路,一路上尘土飞扬,后面的车几乎看不到前面的车。路上先后有三辆车的爆胎,赶到县城时已经快夜里11点了。几天来的奔波让大家困乏到极点,就连两位身体很好的师傅也高原反应强烈,抱上了氧气袋。
  “气候确实比以前变暖了。”28日上午采访曲麻莱县畜牧科技局副局长更尕巴桑时,他神色忧虑:“我小的时候夏天要穿秋衣,现在有时候穿个短袖就可以了。以前雨水也多,遇到大雨河水猛涨,要等上一两天才能骑马过河。”
  “不过这两年雨水好像又多起来。特别是今年,雨下得最多,植被也好于往年。”他半开玩笑地说:“老天爷的脾气越来越怪了,不知道今后要怎么变。”29日的发现证明:气候变暖已经对长江源区的鱼类种群产生影响了。我们在海拔3700多米的结古河采样时,又捕到了好几条1斤多重的裸腹叶须鱼。陈毅峰判断:前天在沱沱河捕到裸腹叶须鱼并非偶然――随着气温上升,这种原本生活在金沙江的鱼已经大举上游了。
  影响长江源区水生生物的,不光是气候变暖,还有日益增加多的人类活动。一路走来,许多地方都在架桥扩路,而所需的沙子全部取自河里,一些地方的河床已经挖得不成样子。比挖沙更为严重的,是小水电站。据当地的干部介绍,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原有的小水电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生活需求,今后肯定要再上马一批小水电站。
  此外,玉树州的河里已经有了外来物种。29日在结古河下游采样时,意外地捕到了好几条活蹦乱跳的鲤鱼、鲫鱼,其中的一条鲤鱼有半斤多重。
  原本生活在内地的鲤鱼、鲫鱼,怎么会跑到这里来了呢?
  “它们都是‘外来户’。”玉树州农牧局副局长袁生杰解释说,由于玉树有汉族、回族群众在这里做生意、搞工程,一些商贩从内地运来不少鲤鱼、鲫鱼卖――河里捕到的鲤鱼、鲫鱼,是当地的喇嘛买来放生的。
  “放生本来是好事,但要看放的是什么鱼。”陈毅峰研究员说,高原河流都是冷水型的,其中的水草、底泥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如果鲤鱼、鲫鱼等外来鱼种的数量过大,就会对原有的食物链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当地鱼类的生存。“外来生物入侵有滞后性,一般要等几年之后才能显现。如果一旦构成入侵,后果就可能比较严重。”
  未雨绸缪、加强保护,莫让长江中下游的悲剧在此重演
  “除了在楚玛尔河,我们每一网下去都能捕到鱼,而且有大有小、有公有母――这可比长江中下游的情况好多了!”在29日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脸上晒脱了皮的赵依民既兴奋又担心,“当然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已对这里的鱼构成潜在威胁――还请大家就如何加强这一地区的水生生物保护建言献策。”
  “问题的确不容忽视。”中国水产科研院长江所主任刘绍平接过话头,“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人为活动影响会越来越大,特别是修水电站。听说青海省在规划新建数百个水电站,其中长江源区占了相当一部分。水电站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最大:不仅破坏鱼的产卵场、栖息地,而且还会阻断鱼的洄游通道,改变水量、水温等水文条件――这在长江中下游已有前车之鉴,教训非常深刻!”
  “水电站不是不能修,但在修之前一定要做环境影响评价!”王国杰副站长说,“长江水系青海干流段有1217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分布有鱼类21种,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和省级保护鱼类长丝裂腹鱼、齐口裂腹鱼、黄石爬e等。由于我们时间紧、采样有限,好多鱼都没有看到。因此,哪些河段不能修、要采取什么预防措施,都要仔细论证、科学决策!”
  “做环评就得有依据,但仅靠我们这次科考远远不够。”丁诚志博士说,“我们这次科考还是非常粗浅的,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尽快组织科研力量,对这一带的所有河流、湖泊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彻底摸清水生生物的家底,为今后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从高原反应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官员朱江博士提高了嗓门,“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保护项目中居然没有水生生物的内容!今后应该把水生生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进去,拿出专门经费开展监测与保护!”
  “要保护好长江源区的水生生物,不能光靠群众的自发行为,还得有专门机构。”袁生杰副局长说,“玉树州是青海省唯一没有渔政管理机构的地区,拜托各位领导、专家帮助呼吁呼吁!”
  “也不能光谈保护,还要合理利用。”陈毅峰的发言让大家耳目一新,“前几年西藏的班戈县请我过去,帮忙制定了一套捕捞方案,每年冬季都在湖里捕一定数量的鱼卖到外地,既有利于种群的合理延续,又增加了群众收入――何乐而不为?”……
  “我们这次科考只是开了一个头,大戏还在后头!”眼看到了吃晚饭时间,赵依民赶紧“踩刹车”,“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促使有关部门和地方未雨绸缪、科学决策,把握好开发和保护的平衡点,莫让长江中下游的生态悲剧在长江源区重演!”
我来说两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长兴新闻网(包括长兴日报、太湖周末)”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长兴新闻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长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来源:长兴新闻网(包括长兴日报、太湖周末)”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长兴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长兴新闻网站联系。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6051234
 太湖周末
 网络中心
 传真电话
 投稿邮箱
 联系地址 县前中街402号 长兴新闻网
 邮政编码 313100
 新闻中心 嵇和英 网络中心 张云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