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苗木种植验收报告需要多少人种

三代人种售苗木:从板车时代到网络销售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10月18日电(记者周科)“哦,福建泰宁这家公司又来订单了。”张依文端坐在电脑桌前,轻轻点击自己开设的花卉苗木网站。他熟练地敲打着电脑键盘,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5万块钱的罗汉松销售就这样轻松完成了。
这是记者日前在南昌市湾里区招贤村村民张依文家里看到的一幕。  南昌市湾里区招贤村位于梅岭风景名胜区内。记者看到,翠绿的苗木一片一片,树桩盆景整齐地摆放在路边,村民们都在各自的花卉苗木基地忙碌着。  说起张依文一家三代半世纪的花卉苗木情,村里村外是口口相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逢“割资本主义尾巴”,张依文的爷爷张常太,悄悄地在村里的荒山开了2亩地,种植苗木。那时,种植的品种不过是三四种常青乔木,附近乡亲需要苗木的,就偷偷告诉张常太,张常太小心翼翼地用小板车送货上门,在木头轮子的“吱吱呀呀”声中完成交易。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农村大地,政策环境逐渐宽松,土地也分到了农民手中。张依文的父亲张火保接过父辈的锄头,延续了种植苗木的经营。他承包了20亩荒山,将一半的土地用来种植花卉苗木,一年下来,收益比单纯种粮时翻了好几番。1983年,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发展花卉种植业,这无疑让张火保吃了颗“定心丸”,他抓住苗木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将种植的苗木品种扩大到10多个,还增加了经济效益明显的草皮和灌木。  “生意要做大,就不能老等着客户找上门,必须主动出击,要去拉业务。”张火保说,他的第一张订单是在外跑了半个月后接到的。一次偶然得知九江市武山铜矿绿化工程需要大量苗木,他跑去一打听,没想到已有几家供应商在竞争这笔业务。可他不死心,三番五次去找工程负责人,表示提供最为质优价廉的产品。也许被他执著的精神打动了,这位负责人将武山铜矿绿化工程的苗木订单都给了他。接下来的几年,他趁热打铁,先后拿到了南昌市几家苗木采购公司的采购权。  秉承上辈人诚信交友、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张火保靠“朋友带朋友”,苗木卖出了家门口。生意红火了,张火保的钱袋也渐渐鼓起来,大卡车载着他的苗木“跑”出了南昌,送往宜春、景德镇、上饶等地。一时间,他成了小有名气的“张老板”。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销售量连年翻番,几年下来,张火保家里盖起了三层高的楼房,用上了现代化的家具、家电和交通工具,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和他们不一样,赶上了新时代。”张依文自豪地说。2003年,子承父业的张依文成立了南昌市湾里区诚信园林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经营模式,一方面可以发动周边的花农扩大生产,把种植户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公司的资源,把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提供给花农,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现在,他有200多亩的花卉苗木资源,以古桩园林园艺和珍稀桂花品种为主的花卉苗木就达到20多种,他把生意做到了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张依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苗木网站,与全国各大花木类网站进行了链接扩大销售渠道,如今,他不用天南海北地跑业务,诚信园林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有60%来自网络。  招贤村村民张小连说:“在张依文一家人的带动下,我们这里的村民都种起了花卉苗木,没有一个外出打工。”据了解,这个村现有人口1600余人,土地面积1.2万亩,其中花卉苗木基地4200亩,种植的品种有200多个。2007年这个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0800元,92%就是来自花卉苗木。
(责任编辑:高瑞)
07-10-15 04:30·
07-03-24 10:51·
07-03-20 07:42·
07-03-16 12:01·
07-01-02 09:35·
06-11-10 15:03·
06-08-16 09:42·
06-07-04 17:29·
06-03-01 08:23·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巨野土地流转破解“有田无人种”困局
——中国菏泽网
巨野土地流转破解“有田无人种”困局 10:08:29 来源:中国菏泽网
  中国菏泽网消息 (记者 武占民)日前,记者在巨野县田桥镇汇木菌业家庭农场的木耳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忙着收获刚成熟的木耳。汇木菌业家庭农场占地130亩,全部流转自附近村庄的村民,其中贫困户占到一半以上。流转土地后的农民被返聘务工,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巨野县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发展集约化规模种植,有效改变了“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种田”的困局,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走进大义镇吴集村,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一眼望不到头。吴集村是巨野县土地流转规模最大的村子,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集中起来搞规模化蔬菜种植,规模化蔬菜种植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麒麟镇南曹村把1000亩土地集中租赁给了上海禾阳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速生杨木4.2万棵,树下种草,以草养牧,建起了占地200亩、拥有1500头鲁西南黄牛的养殖基地。除了村民每年能拿到44万元的租金外,村集体还占有这家公司49%的股份。
  德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麒麟镇东鲍官屯村一家专门从事苗木种植和生态旅游的公司,目前已流转7个村庄的600多亩土地,与400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企业发展有速生柳树苗300亩、中华无絮杨树苗400亩、林下养鸡3万余只,亩产效益超过1万元。
  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在获取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又可以被返聘回来进行田地管理,这样就有了双份的收入。罗淑菊是巨野县田庄镇马庄村人,前些年外出打工顾不上种地,就把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改为土地入股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的土地资源和企业的资金、技术联了姻,农民收取租金或成为股东,不少农民还直接进入企业成了领取工资的工人。城乡差别在一来一往中缩短了距离,不仅盘活了土地,还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麒麟镇南曹村的1000亩土地,以前由344户农民分散经营,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常规作物。除去化肥、浇地和农药种子的开支,每亩地的纯收入也就在400块钱左右。村民刘昌森把家里5亩土地通过合作社流转后,自己又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南曹务工团”外出打工,年收入比单从“土地刨食”增加10倍以上。
  据了解,目前,巨野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4832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1.35%。占地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54个,经营耕地种粮面积36955亩。家庭农场44家,经营耕地10778亩。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21户。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31家。
(责任编辑:李立)
更多新闻,请看
更多评论,欢迎到参加讨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种植能人种香瓜尝甜头,总收入近80万元-农业新闻
生猪价格网 - 轻松知晓猪价从此开始!
今日生猪价格、最新猪价行情、最新仔猪价格 [] []
     
当前位置: >
种植能人种香瓜尝甜头,总收入近80万元
  靠坚韧、靠勤劳、靠科技、靠“绝招”。小小让李玲尝到了甜头、赚到了大钱。2015年,李玲栽植了40亩香瓜,亩产5000斤,总收入近80万元。  立冬时节、秋收过后,正是农民“猫冬”的时候,田地里也寂静了起来。可在吉林省东辽县建安镇忠实村鑫春萌专业种植合作社的瓜地里,却是热闹非凡。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埋立柱、焊钢架、蒙大棚……合作社负责人李玲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准备新建暖棚2栋、冷棚6栋。我要让小香瓜一年四季都给我们赚大钱,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致富梦。”李玲种香瓜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读高中时,成绩优秀的李玲一心想考一所好大学。但由于父亲身体差、母亲常年瘫痪在床,为了照顾父母,李玲被迫辍学回家。“我的书不能白念呀!”为了减轻沉重的家庭负担,李玲做过小买卖,去工厂做过工。由于钱挣得不多,还是没有办法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怎么办?李玲在苦苦思索……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玲了解到,建安镇的香瓜非常出名,从清朝康熙年间就开始种植了,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就种香瓜了!说干就干。2013年,李玲在建安镇忠实村承包了30亩地,开始发展自己的香瓜种植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导致三分之一的香瓜绝收。看着一片片被冻蔫的香瓜秧,李玲没有灰心、没有失望。“吃一堑,长一智,大不了从头再来。”李玲及时总结了这次失败的教训,探索抗寒新技术、新方法。她购买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向有经验的种植能手请教,同时自己反复琢磨,不仅找到了抵抗倒春寒的有效办法,还探索出了许多香瓜种植的“绝招”。“香瓜种植中最难解决的就是重茬问题。”李玲说,“这一问题不解决,就得一年一搬‘家’,没有办法加大投入。”李玲通过学习新的香瓜栽植技术,加之对肥料和土壤的特殊无害化处理,终于解决了香瓜不能重茬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能建冷棚、暖棚了。这样,一年四季我都有瓜卖了!”李玲自豪地说。在栽植过程中,李玲采用双膜覆盖的方式,把定植的时间提前了许多,但盛花期的温度、湿度却始终达不到蜜蜂授粉的要求。李玲看准雄蜂授粉量大、效果好的特点,引进雄蜂为香瓜授粉,效果大大好于人工技术授粉,使得香瓜产量大增。“味甜爽口,瓜大皮薄也是李玲种瓜的‘绝招’。”建安镇副书记杜昆鹏说,“每年香瓜上市的时候,人们排着队来李玲的瓜地买瓜。别人的瓜卖两块五,她的瓜卖五块,还供不应求,辽源市内都起早开车来买。”李玲告诉我们,她的瓜好吃除了地理和环境的原因,还有自己独到的栽植办法。“没有点‘绝招’,怎么能赚大钱?”2015年,随着香瓜产量的增加,李玲也将原本单一的销售模式转变为向集约化方向发展,采用订单式、网络直销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打开销路,使香瓜销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14年1月,在妇联的帮助下,李玲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注册成立了鑫春萌专业种植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解决了瓜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在李玲的带动扶持下,建安镇革新、安义、安仁、景福、向化、桦川等村共发展香瓜种植5000亩。李玲实现了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梦想。走出李玲瓜地的时候,身后的忙碌依旧。“2015年春节,我就让大家吃上我的新鲜香瓜。”李玲坚定地说。
其他产品价格
··········
··········当前位置:&>&&>&
  劳动强度大且效益低、收储政策消失让不少棉花种植户纷纷放弃了棉花种植。但是,在鱼台县清河镇杜屯村,情况却恰恰相反,该村棉花种植面积三年来未减半亩,而且每亩效益达到了2500元。轻简化育苗 省工省力  记者了解到,杜屯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738亩,其中1223亩依旧种植着棉花。“和前三年相比俺村的棉花种植面积半亩都没少。”该村村委书记秦立新介绍,之所以面积未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村所有的棉花苗都用上了轻简化基质育苗,省不少事。  今年,杜屯全村1223亩棉田主要采用工厂化基质育苗和分散基质育苗两种基质苗。  村民李恒奎告诉记者,他今年从工厂化基质育苗基地订购了7亩地的棉苗,再也不用费心费时地育苗了。他说:“以前,我只种5亩的棉花,但是两三个人筛土、育苗、下种得用好几天,现在从基质育苗基地买苗子,就不用这个工了,每亩可省200多元的工钱,而且有了空闲时间还能出去打工去。”  鱼台县棉办主任杜中民介绍说:“棉花轻简化基质育苗,具有三省三高的特点,三省就是省种、省力、省工,三高就是在苗床播种后出苗率高、大田移栽后成活率高、最后产量高。”集约化种植 增产增收  在杜屯村,记者还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由于该村是一个典型的棉花村,棉花集约化种植的程度很高。目前,该村拥有三个棉花种植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经营着400亩棉田,基本上分摊了全村的棉花种植。  “今年种的苗都是合作社自己育的基质棉苗!”看着眼前移栽好的棉花苗,杜屯村种植户杨指梅说。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国家不再实行棉花收储政策,棉价下跌明显。但由于跟着合作社采用了基质苗和统购农资,一亩棉田净收益能有2500元。  除此之外,该村的三个合作社还确立了发展“青蒜苗+育苗春棉”双高双育种植基地。依托技术支撑,通过与棉花育苗打时间差,在青蒜苗收获后进行春棉育苗,实现了春棉夏种,棉花、青蒜苗两不误。  说到棉蒜双高双优种植模式的效益,杨指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月初收青蒜苗,亩产均在5000公斤左右,现在青蒜苗“地头价”1.3元/斤,等于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情况下,多收了一季青蒜苗,亩均增收1万元不成问题。  据了解,2014年,杜屯村1223亩实行集约化经营的棉田籽棉单产比全镇高出50公斤,亩效益提高230元左右。除了棉花外,该村集约化种植还延伸到小麦、大蒜。  藁ㄖ种不д诓榭辞峒蚧视绲某な啤!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木种植合同范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