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分配深圳,遇到一个瘟神系列管理层老是骂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602|回复: 18
性别保密职位1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深圳儒林列传
——寻找九十年代的深圳文化梦
近日看《命运》(纪念深圳特区30周年的电视剧),不少情节让人击节动情,也发现一大遗憾:《命运》的三个主角人物,原型取于两官一商——“宋梓南”(李雪健)模拟原深圳市委书记梁湘,“余涛”(高明)相似原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冯宁”( 陈思成)取材万科集团老总王石,没有一个文化人典型。
其实,当年深圳改革初战告捷,主要是志在改革的官员、企业家和文化人三类人合力顺应民意争当先锋的结果。当年有几个深圳报刊的优秀报人深刻影响了深圳和全国的改革趋势,比如当年的《蛇口通讯》竟然指名道姓批评蛇口一号领导袁庚,开创新中国新闻自由新篇章。而《命运》中却对此回避,只有一个出场几次的新华社“胆大记者”,戏太少,分量太轻,没有展现深圳对文化人命运的影响。这也许与《命运》的整体困境有关——眼下根本就无法全景式展现深圳和深圳人的命运,上下禁忌太多了!对主角人物的命运都只能放在八十年代的短时段,没法延伸眼下,真正以深圳三十年的长时段来展现人物和深圳的命运。这可能是《命运》的最大悲剧。其千辛万苦拍摄后竟然不能上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奉旨一改再改后也只能勉强于央视八套播出,最是耐人寻味。
若此说可以理解,但人们还是可以追问:同等条件下,《命运》是乎也有意冷落了文化人——为什么《命运》的作者、著名作家陆天明不敢大胆表现深圳文化界的改革者?知情人说,可能有两个顾虑:其一,八十年代的深圳文化人,政治改革情结极重,表现起来很敏感,深浅不得;其二,现任深圳市委主管宣传的常委,就是当年的文化先进,其主持摄制《命运》,须避免自我宣扬之嫌。
这话让人想起一种说法:八十年代的深圳文化人太关心政治;九十年代的深圳文化人被迫回师文化,琢磨文化转型; 2000年代的深圳文化人爱炫耀物质与科技享乐。“太关心政治”、“被迫回师文化”和“炫耀物质享乐”,皆非真正的文化人本色,因此,深圳有必要呼唤真正的文化人。此次纪述深圳命运的《命运》,须三顾茅庐恭请内地作家陆天明,最是深刻地说明今日深圳缺少真正的文化人。
此说难免让人产生“寻找深圳真正的文化人”的疾呼——深圳真正的文化人从哪里来?从外地引进?当然可以,但“橘踰淮而北为枳”,已有无数惨痛事实,不可不防“鸜鵒不踰济,貉踰汶则死,此地气然也。”也许改革三十年后的深圳,虽有了生长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土壤,但却仍然少些文化地气。而未来的新深圳要想超越广州,比肩京沪,需要大批真正的文化人!这就非下大决心改良深圳的文化土壤不可——深圳必须走以培养本土文化人为主的艰难道路。否则,永远寄托于引进与外聘,深圳终难有真文化。
我想,所谓真正的文化人,就是以总结、归纳、研究、展示人类的生存经验为主要工作和乐趣,而又具有“在线”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进展之深厚人文关怀的人; 而不是只会用文化做敲门砖别有所图的人。如此“寻找真正的深圳文化人”,方有益于推动深圳改革再出发。
在现有的深圳文化人中,有哪些人可望扶持弘扬,产生让深圳改革梅开二度的文化功力?这是一个需要深入广泛研究讨论和争鸣的问题。我愿抛砖引玉,尽一点绵薄之力——将自己在九十年代采访的一些深圳文化人野史整理发表,供大家作为研究争鸣的历史借鉴——现在离2010年8月26日的纪念庆典还有三个多月,倘若在此期间,真能找到一些三十年不变,二十年不变,十年不变的纯真文化人,将其立德立功立言的事迹广而告之,定然别有一番纪念韵味。
顺便说明,当年我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记者”身份采访的“深圳文化人”,其采访对象的选择,既遵从传统观念的沿袭,又以开放的观念新纳——受过高等教育,有过文化工作经历,来深圳又在做文化行业,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深圳文化人”;而一些学历不高的文化经营者,一些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具有文化情结的官员,也可从开放的角度将其视为“另类深圳文化人”。
于是本文中的“九十年代的深圳儒林”可谓形形色色,既有诗人、作家、记者、画家,也有深大校长、政协主席、区委书记、区长、公务员,还有残疾人、小书店老板,还有边防战士、警官……。这些人当年职业各异,但皆有一个共同爱好:留恋书香。这一留恋向往,使九十年代的深圳,曾经产生了许多文化梦——这些九十年代的深圳儒林梦,算得深圳的“光荣与梦想”。
不过,有人说,“文化人来深圳,一年文,二年懒,三年就经商。深圳是个大染缸,没有不变色的文人。”不知我当年所访问的这些深圳文化人,今日还有多少人仍然“涛声依旧”?这些“旧船票”还可否登上他们的客船?
谨盼读者网友发动“人肉搜索大战”,多多侦探研究。
本文并非官修,只算得深圳儒林野史,其中有些篇章曾在当年公开发表,但以“深圳儒林梦”集结为一部长篇散文,这是首次。需要说明的是,人是会不断变化的,本文中的观点只是代表写作之日作者和采访对象个人的观察和感受,所以其中难免有些观点会因时过境迁,不为被采访对象在今日认同。但为存历史真相,不改为上。若有谬误,皆由作者文责自负。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能说一家之言不能参与百家争鸣?
苏东坡说“智者创物,能者述之”,吾非智者,愿为能者。谨以此文加入“深圳特区三十周年纪念”。
全文原本15万字,41节,因时间关系,先校订出27节约9万字发表。其小标题如下——
1、大侠之爱──郭良原故事( 1994年10月18日)
2、他在深圳卖水──蒋连砧故事(日)
3、她在海望楼── 张文华故事(1995年1月15日)
4、永远的《中华大典》──罗徵启故事(日)
5、莲花北有个不上幼儿园的孩子——楼下有个小OK(日)
6、一个教授级物管——吴文思故事(1995年月2月19日)
7、悠悠万事,思想为大──潘强恩故事(日)
8、“羊羊”得意骑“自行车”──客人和安子的故事(日)
9、20年后竞选市长——邵滨军故事(日)& && && && && &&&
10、向香江呼唤——刘仁泉故事(日)
11、今日始知记者 ──辜晓进故事 (1995、7、29)
12、“经济包围政治”——叶敬德的防伪梦(日)
13、非利润的贡献──余昌民故事(日)
14、人生三句话——刘志庚故事(日)& && && && && && && &&&
15、何处有自己的地盘──吕书臣故事(日)
16、想到内地当个县令──陈新林故事(日)
17、请预祝我成功──程亚男故事(日)
18、“毛文化”收藏第一人──刘宗秀故事(1995、11、19)
19、 一个初一水平的书店老板——黄财和故事(日)
20、幻想心态平衡的出版社长━━1996年的许宗衡(日)& && &
21、《野兰花》姓什么——文夕故事(1996年3月3日 )
22、其实,“金花”很穷——张黎明故事(日)
23、做一做“出品人”梦——姜威故事(日)& && && && && && && &
24、林则徐的第11代“外孙女”—— 发现“深圳是一个半成品”的黄啸(日)
25、为中国争一门新学科——“中国第一报贩”詹兆强的故事(日)
26、做香港的知心人——袁庚在1997年(日是)
27、他的实验为何失败——胡经之故事(日)&&
& && && && &&&
& && && && && &大侠之爱
& && && && & ──郭良原故事
&&郭良原,男,汉族,湖北天门人,1955年生;中共党员,中级职称(编辑),1977年开始在武汉生活。华中师大毕业后,先后任《湖北日报》“东湖”文艺副刊编辑、武汉出版社编辑、湖北青年研究所《青年心理咨询》杂志主编。1990年10月到深圳,现供职于《深圳青年》杂志社,深圳作家协会理事。
&&据说深圳移民大抵有三种人,一曰淘金者,一曰逃情者,一曰逃难者。郭良原可能近乎第二种。
&&郭良原来深圳,充满戏剧性。
&&1990年中秋前夕,他悄悄来深圳。走出深圳火车站,他便直奔女友往处。事前没给女友任何信息,他要给心上人一个意外的惊喜。
&&不料结果竟是他自己得了一个意外的悲哀──女友不愿见他,躲他。
&&他一下子懵了。自从两年前离婚,连女儿也难以相见,他进入感情的北极圈。苦寻苦找,终于幸遇了这位知音女友。她喜欢他的诗,说他的诗就是她崇拜的西欧古典音乐; 她喜欢他的男人味,“这世界上只有你郭良原是男人!”他们读诗听曲看书对坐,最后恩爱如同夫妻。有一天她毕业了,提出想去深圳。他毫不犹豫,调动一切关系,一切力量,终于使她如愿以偿。她好感激,说待她在深圳站住脚,就把他接过来,她和他要在深圳恩恩爱爱一辈子。可是,如今,他来了,借着中秋月圆这么好的吉利日子,怎么她反而不高兴呢?
&&多方打听,原来她又有了心上人,那个男人有钱!如今在深圳有钱
性别保密职位2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他在深圳卖水
& && && &&&──蒋连砧故事
& && && && &
&&蒋连砧,男,1950年5月生于“国画之乡”安徽萧县。196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学校,先后在淮北市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画院从事书画、考古工作。1987年破格为高级美术师(副教授),1989年执教于上海大学;1991年底调深圳,现为深华画院院长,东方国际书画研究会秘书长,东方书画艺术中心主任,《深圳周末文艺》报副总编。有《蒋连砧书画艺术》画册等书问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巴黎大皇宫、欧洲光华画廊、法国埃松省艺术中心及日本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荣获“法国美术家协会奖”。
&&见了蒋连砧,不由得想起一则故事。
&&传说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有一个人绝顶聪明。他本也想在西部淘金,可到了淘金地一看,遍地是人,是金,没有水。这些人淘到了金子,怎么活呢?他念头一转,不淘金了,卖水,在淘金之地卖水。当水比金子还稀奇的时候,卖水者的成功自然远远大于淘金者了。
&&如今的深圳确乎当年美国的西部淘金地,全中国的爱金者都往这儿涌。但说蒋连砧很像那个卖水人,尚须几点说明。
&&蒋连砧并不是先想来深圳淘金,后转念卖水,他压根儿没想调来深圳。一切只因一个巧遇。1991年夏,蒋连砧因离婚烦闷,携女儿来深圳香蜜湖小住作画。一日,忽有两个钓鱼公进来喝茶,见蒋先生正伏案泼黑作画,因一股“与世无争争口气,一无所有求无愧”的浩然正气从浓墨淡书之中飘然动人,二公交换一个眼色,六天之后,一份调蒋连砧为深华画院院长的调令便由市委书记李灏签字下达。原来那两个钓鱼公乃深圳主管人事调动的头儿,想到深圳正需丹青人杰,便力劝蒋连砧落脚鹏城。
&&一念之差,蒋连砧来深圳了。生米煮成熟饭时,蒋连砧又后悔不已。他发现深圳的文化不伦不类。既不是西方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既没有前代人文化,也没有当代人文化(人说深圳只有建立后代人文化)。向来只爱“万盆奇花千山树,一屋新墨半床书”的画家,来深圳做什么呢?他不爱吃海鲜,不爱听卡拉OK,更不问股票、房地产,甚至连大米都不爱吃,为什么要来深圳呀?他在上海大学国画系当教授多好,可以“随心所欲笔底风月倾于画”,可以“得意忘形砚内江山尽入诗”,可以为人民大会堂画《黄山情》,可以为中国美术馆画《无意苦争春》,可以为徐悲鸿故居陈列馆画《寻幽偏爱竹林深》,可以为王羲之故居陈列馆画《投尽奇峰找草穗》……唉,他在深圳能干什么呢?所谓深华画院乃是一家企业所办,企业办的画院,一举一动能不与经济挂钩么?一切文学艺术产品,在商品社会里,自然要进入市场流通,但艺术无价,灵魂无市,他蒋连砧是以追艺术葆灵魂为人生第一目的呀。若论为画商,怎么对得起自己“一身酸甜苦辣”的半生奔波!1960年,他刚上小学四年级,就不得不和娘一起走上了讨饭的道路,从安徽讨到山东,从济南又讨回萧县,一碗野菜一本书,人人奇怪,这个快饿死的孩子怎么还在背书?他因此两年后考入中学,五年后被录取到师范学校,但他向来有“负负得正”的本事,在师范里跟上了一位颇有造诣的国画老师,从此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淮北市、上极要提他任群艺馆,博物馆的领导,他一一拒绝;在上海,高教局又要他担任某级领导,他再次力辞。画画就画画,他只有这门心思。难道到了深圳,一切就要改变?人说文化人来深圳,一年文,二年懒,三年就经商。深圳是个大染缸,没有不变色的文人。但这个预言不能在他身上兑现。他要以不变应万变。
&&而今三年过去了,蒋连砧真的还是蒋连砧。无论是在住集体宿舍时,还是在刚刚搬进了一套三房二厅,他都从没有为了钱去奔波。他吃的是在老家常吃的馒头,他穿的是老家人也觉得过时的旧夹克衫,他的三房二厅,没有装修,没有豪华,唯有“古墨草书焦上露,素笺二画竹间风”,一张硕大的画案横霸客厅,是他最奢华的摆设。
&&一个朋友劝他改变观念。他知道这是要他经点商。他笑了,反驳道,经商是什么新观念?几千年前就有人经商,有人从文,有人画画,爱画画的就画画,为什么要改变?这个世界需要实业家,也需要艺术家,艺术家不要反对商人,商人也不要勉强艺术家。各行其是最好。
&&抱着这信念,他每天不是外出写生,就是垫伏画室作画,或者写诗,或者读书。因为烦恼电视常播股票信息,他连电视也不大看。晚上一个人林荫道上踱步,和天上的星星对话,和身边的小草握手。
&&他成了一个奇人,深圳人惊奇在深圳还有如此悠闲之人。他却喜欢当闲人。他认为深圳需要闲人。人人忙忙碌碌争利于市的社会,并不是人类最好的社会。他佩服美国人,又忙又闲,工作起来拼命,但又有充分的时间度假和从事艺术活动。美国的经济与艺术比翼齐飞。真是难能可贵。如果深圳有了一批闲人,深圳的文化才有希望。
&&内地美术界同行与前辈也惊奇他。他在深圳三年,创作近百幅国画力作。1993年4月,他的国画《一江舟拮万家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巴黎绘画艺术展,他和国画大师吴作人双双荣获金牌将及“法国美术家协会奖”。他在趁巴黎领奖时,法国美术界又留他在巴黎当地举办了为期半年的蒋连砧画展。1992年4月,他在深圳举办最新创作画展时,美术界前辈大师钱君陶、刘开渠、程孝天等及各省市名画家都专程前来祝贺。钱君陶先生说:“我寄厚望于连砧,……期望他能继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李可染诸名家之后,成为当代中国画改革的代表人物”。刘开渠先生则为他题辞:“画新意,创新风。”
&&这样说来,蒋连砧在深圳卖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他却一脸忧虑地说,深圳的文化前景,可能比香港要好一点,可也很难好到北京、上海那种氛围。香港的文化根基是由一群渔民所奠基所制约,而深圳的文化基础,是一群农民知识分子所牵制。来深圳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说起来学历高,其实大都是出身穷农民,这些农民知识分子有个特点,因为世代穷极了,一旦到了靠经商而富的地方,就会毅然背叛文化追求,全身扑进商海。这就是深圳看起来人人文质彬彬,却个个一心梦富的缘故。文化人在深圳,只可贡献原有的艺术,想在这里再发展,再创造,真是“蜀道难”了。
&&说到这里,蒋连砧头发更蓬乱,脸也更黑了,那苍凉的样儿远远大于他实际年龄。他大约有许多在深圳的辛酸没有讲出来吧。
&&沈默了好久,他说他最终还是要离开深圳。明年,他将应邀到各省举办画展,4月18日在江苏开展,5月8日在安徽开展,6月18日在上海开展,8月底是北京,然后是西安……这分明是又到内地去“卖水”了。
&&也许,今天深圳的淘金者和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不一样。今天深圳的淘金者根本还没有口渴,而卖水人就来了,所以卖水在深圳并不受欢迎。什么时候深圳人会口渴呢?
&&但愿蒋连砧能坚持到那一天。
& && && & 1994年12月17日于深圳早叫庐
(注:网上信息显示,到2010年4月,蒋连砧并未离开深圳,在深圳博物馆从事书画创作、鉴定工作。日,“蒋连砧书画艺术展”在湖北博物馆展出。日,“蒋连砧艺术展”在新落成的深圳博物馆新馆开幕,这是年届花甲的艺术家蒋连砧书画生涯50年的一次回望,题材涉猎广泛,各具风格,既有抒情小品,也有巨型长卷。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数十米的长卷《百鹤图》和18联屏的狂草《前后赤壁赋》。蒋连砧将此次参展的200余幅作品全部捐献给了深圳博物馆。)
& && && && &她在海望楼
& && && & ── 张文华故事
& && && && &
张文华,女,天津人,年龄暂不公开。1984年5月从天津成人电大调深圳大学,任校长办秘书,三年后获深圳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1990年调深大高教研究所,现为深大建筑设计院院刊编辑。
&&那天在王大鹏家吃饭,有一位迟到的女孩,看体形接近“而立”,看眼睛该过“六一”,走路蹦蹦跳跳,说话大唱大笑,言必某书某戏,满口《戏剧人生》……大鹏说,你该写写她,她叫张文华。
&&去了一趟海望楼,才觉得大鹏的建议不错。
&&海望楼是一栋6层教工住宅楼,躲在深圳大学的海滨甬道旁,背靠如湖的深圳海湾,前依黑绿的小丘密林,野树杂花修竹,争相亲吻小楼。月光漫洒,树影如梦,遥望东方,一片水泥森林,一片灯红酒绿,“海望楼”三个字倏忽变换为“世外桃源”。
&&走进海望楼顶楼的一套二房二厅,扑面一股“松菊犹存”芬芳。客厅乃书城。原木的书柜顶天立地,缘墙呈“7”字型向沙发包围,《鲁迅全集》、《追忆逝水年华》、《围城》、《精神的魅力》、《沙士比亚戏曲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还有柴科夫斯基、贝多芬、勃拉姆斯、穆索尔斯基……等等中外名人--率部安居在此。沙发茶几写字台上,四处是体温犹存的书报杂志。灯光柔和暗淡,索尼激光唱机荡出轻轻的《意大利随想曲》,幽幽的旋律怂恿墙上一幅写意林间小屋的油画和一幅“斯是陋室何陋之有”的草书默默跳着“心情步”,阳台上30多盆淡花绿草随风送来夜来香……
&&工作间有386电脑,有激光打印机;卧室有一张双人床,半床放着董桥的《这一代的事》、杨绛的《杂忆与杂写》……好象毛泽东的那张床。床头有一部疲惫不堪的黑色电话。
&&参观完毕,便请主人答记者问。对于“芳龄几何”,她请求恩准回避,“感觉多大就是多大,这是容易真
性别保密职位3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0积分15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10 年 7 月 26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155 金好友注册时间
布衣平民[1级], 积分 1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精华0好友注册时间
性别保密职位4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0积分5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10 年 7 月 26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55 金好友注册时间
布衣平民[1级], 积分 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5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精华0好友注册时间
性别女学历博士职位5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233积分266633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5 月 6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6633 金好友注册时间
昭武副尉[16级], 积分 2666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367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精华233好友注册时间
性别保密职位6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永远的《中华大典》
& && && && & ──罗徵启故事
&&罗徵启,广东番禺人,1934年生于北京。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即留校任教。先后任清华大学团委书记,宣传部长、校党委副书记。1983年调任深圳大学第一副校长,1986年任深圳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88年任《中华大典》基金会会长。现为“中共中央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属某公司董事长。
&&有一只雪白而温柔的波斯猫,名叫“戈尔巴乔夫”,简称戈比。人们都奇怪,它的主人刚直沉勇,却偏偏宠爱这些宁静如淑女的波斯猫儿,声称,假使离婚,只要戈比足矣。既如此喜欢温柔雪白,却又反其道而行之,给温良恭俭让的小宠物们起上一个呼风唤雨的政坛领袖英名。真是不可思议。这个人名叫罗徵启.
&&罗徵启本来与电脑《中华大典》无缘。但是电脑《中华大典》的设计者黄贤博士和研制者张卫东教授,都异口同声:罗徵启永远是《中华大典》的奠基人。
&&如果罗徵启不从清华来深圳,他此生不会与电脑《中华大典》有缘。
&&可是命运偏偏让他来了深圳。不,应当说是性格和气质逼他来了深圳。
&&一个人的性格基因,就像植物的种子,它早早的就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终生命运。
&&梁思成是罗徵启的老师。1951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时,梁思成正是系主任。
&&罗徵启从小爱建筑,因为他从小爱音乐。他对小提琴如痴如醉,柴可夫斯基的《悲怆》,萧邦的《月光》,听一次,拉一曲,他便觉得一切愁云消散。有一次他忽然发现,北京故宫的建筑群,其实也正是一首首凝固的古典乐谱。那天安门、地安门、前门,永远不息地奏着中华民族的哀歌。
&&从此,揣摸建筑物和聆听音乐对于他是两大乐事。在听梁思成精妙建筑创见时,他耳边会响起莫扎特小夜曲,在演奏舒伯特《圣母颂》时,他看见了梁思成。
&&不幸,有一天他忽然从梁思成身上看到梁启超。梁任公身肩学术与政治的两栖才华令他心向往之,梁任公关于进取冒险精神的名言:“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之则存,无之则亡”深深铸造了他的人格。他的命运的种子从此萌芽。毕业留校后,他便也开始了学术与政治的两栖之路,既是建筑系讲师,又是系团总支书记,一发不可收,又任校团委书记,又任校宣传部部长。
&&景仰梁启超的人,注定命运多舛。文革中他饱受摧残的事儿就不必说了,更大的人生考验,在四人帮倒台之后。
&&那时他在新任党委书记刘达领导下,负责清华大学二千多个冤案的平反昭雪。在平反前任校长蒋南翔的冤案中,他发现一份绝密资料。1974年,周恩来总理批示请解放蒋南翔,当时把持清华的迟群、谢静宜也不得不画了圈。但忽然有人揭发蒋南翔在狱中还在批判《红旗》杂志上关于清华“教育革命”的报道。就这样,本来早就可望被周总理救出深渊的蒋南翔,又继续在魔掌下受苦受难。
&&罗徵启义愤难平,把那份材料的复制件通告了蒋南翔。他觉得让人们清楚一些历史真相,有利于改革。风波顿时此伏彼起。他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他似乎没有察觉,也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接下来他闯下了更大的祸。
&&其时已担任校党委副书记的罗徵启,忽然收到学生举报:一个高干子弟未经正式出国考试,便要公费出国。这位高干子弟的来头太大,校长兼党委书记批示同意。罗徵启陷入两军夹击之中,一方面,是几千学生,他们请他这专管党风的党委书记管一管不正之风;一方面是重用他的老首长,他们希望他网开一面。他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他想起梁任公的公车上书,想起几千学生对党的无限信赖,他豁出去了。背着校党委,他给正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陈云同志写了一封信,他相信身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的元老不会支持子女破坏党风,相信革命元老时时处处都以人民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他在信中说,“因为无限崇敬您,所以我大胆向您报告这一可能有损您光辉形象,有损党的威望的事情……”他没有想到,信只到了秘书手上,秘书马上通风给那高干子弟,那高干子弟立即给领导打电话……校党委严肃批评了他。虽然没让那高干子弟出国了,但他的仕途也就一并牺牲。为了阻止一个元老级高干子弟非正常公费出国,他牺牲了自己担任清华校长和更高职务的锦绣前程。& && && && && && && && && && && && && &&&
&&老书记退休时,理应接班的他却被安排到党校学习,学习后待业七个月。
&&无可奈何,说不清,道不明,朋友告诉他,北京他是不能呆了。正好深圳大学来京要干部,校长是清华的副校长张维兼任,他也就只好含泪到深圳。出任深大第一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古今有多少不变的情景啊。
&&这是1983年元月,深圳大学刚刚画出一片海滨荒地。
& && && && && &3
&&从深大打报告要求成立,到正式开学,前后只有七个月时间,尔后两年内完成20万平方米建筑群的新校园建设,1984年小平同志第一次南巡深圳时将这一事件和国贸“三天一层楼”概括为“深圳速度。”罗徵启是这一深圳速度的主要创造者之一。
&&深大校园的规划建筑,由罗徵启亲自主持。他把梁思成先生卓越的建筑思想变为苏州园林式的校园化,由此夺得了全国大学校园规划第一。
&&深大本拟只开理工科,是罗徵启总结了清华从文理科变为单纯理工科后教育质量走下坡路的教训,提出深大要文理并重,1984年开设了中文系等文科。
&&深大从1984年就开始提倡学生勤工俭学,罗徵启是始作俑者,支持学生自办银行、食堂和服务队。十年后的今天,当各地大学都实行学生自费上学时,人们才知道勤工俭学是解决贫困子弟读书的最佳方法。深大早走了十年。
&&1986年罗徵启就任深大校长兼党委书记时,首创了党委管党、教授治学的规范。深大成为中国唯一没有专职党务干部和行政的大学。其“四自精神”:“自立、自律、自理、自强”,至1994年还受到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的高度评价。
&&中国只有两个大学有原子反应堆,一个是清华,一个就是深大。罗徵启只用80万元建造的原子反应堆,世上皆称奇。
&&罗徵启说,是非成败转头空。我这一生,真正能传下去的事业,也许是电脑《中华大典》……
& && && && && && &4
&&《中华大典》的根须伸到了1984年。
&&这一年,深大在罗徵启提议下,增设了中文系和电子系(含计算机)。
&&罗徵启来自清华,他知道要让深大赶超清华、北大、那只是“大跃进”的笑话。深大的出路在于走现代边缘学科,办出自己的特色。
&&假如,用计算机来研究《红楼梦》,可以么?
&&中文系副主任张卫东承担了这个课题,从带领《红楼梦》进入电脑开始,让中文古籍插上电脑之翼高飞……
&&张卫东原是北大中文系汉语研究专家。自从1964年考入北大,他就决心把一生奉献给北大。“文革”多少风浪他都挺过来了,1982年北大校领导发布的一条新闻,却让他没法坚持了。校领导在北京各大报上发消息说:北京大学教职员的住房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天啊,其时张卫东在北大只住有一间13平方的破烂房,他的教师是五十年代的北大人,其时也还只住着一间破房。北大还有一千多教职员工如此。这样的住房条件叫做“全部解决”,那不意味着他和妻儿永远要挤在一间小破房里?本来北大是崇尚精神的,但是让人永远住陋屋,本身也是一种并非精神的“精神”吧,在这样的“精神”压迫下,张卫东觉得前途无望。他一赌气来深大了。
&&本以为满腹语言学问在深大这个理工科大学是全军覆没了,没想到来了罗徵启,扭转乾坤,成立了中文系,并且用现代计算机来杂交。用电脑研究汉语文字,这是张卫东在北大就梦寐以求的。
&&还有什么可说,张卫东日夜感觉到罗徵启那热情奔放的眼神,在这种感觉之下,他只有一日千里。1986年5月,电脑《红楼梦》在北京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同年8月,应邀参加新另坡电子信息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大师生们带领《红楼梦》进入电脑”一时成为东南亚热门话题。
&&在此成果鼓舞下,罗徵启乘胜前进,1987年5月,深大成立了“中国文史信息中心”,提出在深大建设中国文史信息大型数据库的大胆设想。这时有消息说,台湾也有人在做此工作,并且已完成《史记》、《汉书》的全文电脑录入工作。既是这样,罗徵启决定深大从《清史稿》、《明史》开始,让深大人和台湾人共同打通一条文化“隧道”,各从两头开始,最后在中间会合,互相借助成果,岂不是既省力省事省时,又能联络海峡两岸感情的一件大好事。
&&一切如计进行。
&&但是拦路虎出来了。
&&什么事呢?1988年春电脑录入《明史》缺字2400多个;临时造字,世界上都没有这样大内存的电脑,唯一办法只有寻找比国标字库更多的电脑字库。这个问题,派张卫东去北京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有一个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黄贤,已经设计出一种“全汉字操作系统”及《中华大典》方案。这个方案成功之日,将拥有十万字的电脑字库,收尽现存汉语一切古今文字,无论甲金隶篆、繁简正异、概收无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文化典籍,将可依社会需要,分轻重缓急,一部一部地按其版式文字原貌送进电脑,并形成功能齐全的检索系统。通过应用软件,任何用户(无论专家还是普通人),皆可得益。
性别保密职位7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莲花北有个不上幼儿园的孩子
& && && && && & ——楼下有个小OK
&&深圳读书人集居的莲花北村,并没有莲花,它只是由七八十栋现代化住宅楼组成的一个住宅小区,房子一律是雪白的磁砖,地一律是绿茵如毯,鲜花散布,绿树绕道,小狗与小鸟争欢,老人与婴儿逗笑,还有游泳池,还有网球场……应有尽有,人称深圳第一,直攀香港。
&&我有幸暂居其中。常常被那世外桃源似的祥和、宁馨的读书氛围所陶醉。那在绿荫中背唐诗宋词的白发老人,那不是公园胜似公园的自然情趣,那在甬道上打羽毛球的新婚夫妇,都让人趣味盎然……但自从发现那个学前儿童小OK,啊,我敢说,整个莲花北村,最让人有趣的就是他了。
&&莲花北村的一些住宅楼,一楼或是自行车、摩托车保管间,或是一排排小商店。小商店大抵是外来人租赁营业,有百货,有发廊,有餐馆,有家俱,有书店,也有五金小加工铺。小OK的父母,就开着一间加工门窗防盗网的小五金铺。
&&那小五金铺在我楼下不远。那天我去书店,经过那小五金铺,发现一个小男孩,大约五岁,穿一套小黑西服,系一条小红布领带,一本正经地拿着油漆刷,给一个刚焊好的窗防盗涂银粉。他全神贯注,兢兢业业,银粉汁溅在他的瘦脸上,溅在他的小西服上,他都不在乎,时常歪着脸查看防盗网隐蔽处是否也上银粉了。一派主人翁精神。
&&其时他的父母正在一旁忙电焊,焊花飞到他身上,也都无暇保护。其时不远处有几个和他一样大的男孩、女孩,或在骑一辆漂亮精致的进口小童车,或在爷爷奶奶的手中与肩上玩耍,或在拒绝父母硬塞过来美国水果……
&&我在一旁看得动情,心中有股说不出的味儿。同样是幼儿,有人在撒娇,有人在玩耍,有人却已在劳动,工作,挣钱——人生啊,多么不同。
&&终于忍不住,猫下腰,问那小男孩:你叫什么名字?
&&他望望我,笑一笑,说:OK!
&&我说,你好!小朋友,你叫什么?几岁了?
&&他仍然是笑,仍然又说一声OK!
&&倒是他父母不好意思,告诉我:他5岁了,并说了他的名字。
&&此后我常常故意经过那里,无论早晚,总看见那小男孩西服斑驳,凝神专心,一刷一刷地上银粉,鼻子尖上总是溅着一点污迹。他只要一见我,便做个鬼脸,笑道:OK!
&&我于是记不住他的名儿,见了他便只叫,小OK,休息一下吧!
&&有一次,我偷偷问他,是不是爸妈逼你干活,不干就打?他摇摇头笑了。又问,为什么不想玩?羡慕那些同龄孩子么?他们上幼儿园做游戏,吃水果,诵唐诗,在大人身上撒娇……多好。他远远望望那些享福的孩子,没有笑,也没有说话,只是低头便猛地刷银粉。
&&我曾想和他父母好好谈一谈。挣钱,有大人就够了,怎么能叫一个5岁的孩子,且是亲生儿子来辛苦呢?家庭童工也是犯法的吧。何况你们都是中专文化的读书人,又开一家铺子,好歹也并不穷呀,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幼儿园,早早学习呢?
&&话到嘴边,突然看见一个和小OK一样大的男孩猛打爷爷的脸,还把尿拉到爷爷身上,我突然沉默了。
&&也许,小OK的父母才是会教孩子呢。小OK5岁就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一定的劳动技巧,这比那些十几岁了还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到底是好,还是差?许多动物都是在幼年便可自食其力,人类早先也都是小小的便会生活自立,现代化的小皇帝们是人类生存能力最退化的一个阶段……但是,都像小OK这样,孩子们会不会爱学习呢?如果人类是要不断增加幸福,那么让人早早的就多享福,又有什么不好呢?……
&&越想越糊涂。只有不想了。一切听其自然吧。
&&于是每天饭后,我便踱往小OK的工作地点,听他说一声“OK”,欣赏他一刷一刷地上银粉,不时用舌关舔溅到嘴角鼻头的污迹,然后看看远远的一群小皇帝,在骑车、滑旱冰,吃糖、念诗、撒娇……
&&不知道小OK长大以后,会有何种命运。愿有再见的时候。
& && && && && && &
& && && && && & 1995年2月12日于早叫庐深圳支部
& && && && && &
(注:十五年过去,小OK在2010年的今年该有20岁了!他是在上大学,还是仍然在帮父母开小店?愿有知情者告之。)
& && && &&&一个教授级物管
——吴文思故事
& && && && &
&&吴文思,客家人,1962年生于广东梅县兴宁市。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留校任教,兼任英语翻译。1987年调深圳国际工程公司做秘书兼翻译,不久调深圳市住宅局,现任万厦居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莲花北村管理处主任。
&&(1)两个竟争者换防居住
&&深圳的竟争象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1994年以来,住宅小区管理质量的竟争成为深圳人的新焦点。
&&这个新焦点集中在一个小区和一个人──莲花北村(住宅小区),莲花北村管理处主任吴文思。
&&吴文思的对手(或者说莲花北村的对手)是莲花二村管理处。
&&1994年以前,深圳人只知道莲花二村。莲花二村是全市第一文明住宅区,在全国也榜上有名。然而,一到九四年下半年,突然人人念叨莲花北村。莲花二村开始被人遗忘。
&&这个消息,使人们对两个竟争对手的居住点产生了好奇。
&&吴文思自1989年就住进了莲花二村。5年的长期体验,莲花二村管理的妙处与弊病,他是如鱼饮水,冷暖皆知。莲花北村管理上的成功,正是他以莲花二村为镜,资治通鉴,扬长避短的结果。难道他5年前就想到要和莲花二村竟争,有意住进该村秘探虚实?
&&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谜。
&&更有趣的是,莲花二村管理处的一把手,而今也搬迁到莲花北村居住。这位“一把手”到底是想享受莲花北村一流的管理水平,还是为了知己知彼,再比高低,一时也就众说纷坛。
&&不论如何,深圳市两个名列一二名的住宅小区的管理专家,各到对手防区居住,这本身充满了戏剧性,意味着好戏在后头。
(2)也许专业不对口有好处
&&很多记者采访吴文思,问,你为什么能把莲花北一下子管得如此鸟语花香,道不失遗?
&&木讷,文弱的吴文思这时只有腼腆一笑。许久,方才吐出一句,也许专业不对口有好处。
&&他是一个农家的孩子。1962年那阴冷的日子,他降生在兴宁县大坑村一间茅草棚里。种田的母亲以为儿子从此的专业是在家种田;在村小学教书的父亲则幻想儿子继承父业,教点薄书糊口。
&&谁料儿子一再专业不对口。
&&吴家七个孩子中,小文思身体最弱,贫病之中,他从小便少言寡语,木纳内向。谁也没想到,与人无争的小文思,一上中学便考入了全县中点中学,中学毕业又一举考入名牌学府中山大学。
&&种田的孩子读书,第一次专业不对口。
&&吴文思在中大上的是地质系。论单科成绩他没有一门拔尖,论平均分数,他却独领风骚。同学们都说他是个面面俱到的人。谁想,喜欢全面进步的他,却暗地里特爱英语。本来,1978年高考时,尚未有外语考试,因为那时的学生在文革中根本就没学外语。吴文思在进中大时,26个英语字母都写不全。可是英语教师突然喜欢了这个沉默不语的穷孩子。这个总是怯怯生生的农家子弟,对英语的领悟,简直有一种天赋,很快就进入到可以干翻译的水平。
&&学地质却英语拔尖,又是专业不对口。
&&1982年吴文思留校任教。许多同学都奇怪,吴文思自己也不解。当时只是独生子女有希望留广东,只有特殊背景可以留校。吴文思在省城是无亲无友啊,他以为自己会象一些同条件人一样分到内地去。谁料通知他留校,教地质课,也兼作英语翻译。
&&吴文思的父亲好高兴,吴家出了个高校教书先生,老师的儿子当老师,专业对口。
&&没想到这只是假象。5年不到,1987年,吴文思突然调往深圳国际工程公司当秘书兼翻译。放着教授前途不要而从商,专业又丢了!
&&从此一发不可收,又调住宅局,又调万厦居业公司,终于来到莲花北村。一个地质专业者,竟然搞物业小区管理,离专业差得太远。
吴文思不觉可惜,他认为简单的理解专业对口,是错误的。人上大学,主要的不是学专业,而是学思维方式,学如何做人。把这个基本东西学到,则可一通百通。人的专业,最终要靠社会来分工,而不是大学可以定终生的。吴文思说,他正是在不断的“专业不对口”中,学会广博的社会知识,人情世故,如今管理一个3800多户的现代化小区,没有以住的专业不对口,几乎是不可能的。
(3)最怕夜晚接电话
&&别看吴文思说话轻声,走路小步,大风大浪他倒不在乎。
&&1993年,莲花北村招标管理单位。其时竞争单位有三家,最有实力的便是莲花二村管理处。他们已经创出了一个全国先进住宅小区,再管莲花北村,顺理成章。吴文思代表万厦公司投标,没有害怕强大对手。他按照学地质时训练出来的清晰思路,把所有的管理方案都像工厂工艺图一样设计,每一个管理方案。
性别保密职位8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悠悠万事,思想为大
& && && && & ────潘强恩故事
& && && && && &
&&潘强恩,1944年生于深圳宝安万丰村;1963年初中毕业,三年后取得宝安县卫校中专学历资格,1966年开始当“赤脚医生”;1977年离医从政,任中共万丰村党支部副支书,1981年任支书;1984年兼任万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87年首创“共有制”思想,先后出版了理论专著《共有制初论》、《共有制与剩余价值》、《体外成长论》、《共有制与私有制》、《共有制论》、《共有制与均贫富》、《共有制与邓小平理论》及长篇小说、散文集《浴血青山》、《壁垒森严》、《侠胆柔情》、《潘强恩小说散文选》等;现为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会员。
&&上古周朝时候,周武王将弟弟“高”分封到毕邑,建立毕国;“高”又将小儿子季孙分封到潘邑──今日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一带。从此季孙的后代就以“潘”这个地名作姓。百家姓里开始有了“潘”。从此中国名人里有许多潘氏后裔:西晋有与陆机齐名的大文学家、美男子潘安;北宋有功高杨家将的潘美;明代有著名水利工程师潘季驯;清代有纂修明史的大学者、工部尚书潘耒;现代则有著名画家潘天寿、著名京剧艺术家潘月樵;……到得今日,深圳潘氏中又冲出一个奇人──潘强恩。
&&潘强恩生于万丰村,长于万丰村,成名于万丰村,他一生的舞台,都在深圳万丰村。这实在有点不可思议。自古英雄成名在异乡,哪有守着出生地而成了大事业的?历代皇帝的皇都皆不在故乡,历代大文学家都在云游天下,定居他乡,这个潘强恩,凭他至今还在万丰村,有多大的戏?
&&且慢,朋友,可知康德一生的活动半径只有30公里?思想者往往心游天下,而用不着两脚奔波。潘强恩的特色,正在于他在思想,他有思想。否则,以他一个区区村党支书,一个不过十几亿资产的万丰股份公司董事长,有什么资格跻身今日潘氏名流?!
&&思想?也许有人又笑了,谁没有思想?人与动物之别,就在于有思想,是人就有思想。不错,除了植物人,人皆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想法并非思想,我们所称的思想,乃是进步的、反传统的、有新意、有个性的独特构想。中国历代,政治家多、文学家多,而思想家极少。今日举国上下,所谓学者、理论家不胜枚举,但有几人敢说有独创的思想?
&&正是从这个角度,潘强恩有望成为今日潘氏的代表人物,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农民思想家。
&&潘强恩思想的是“共有制”。他所谓“共有制”,听起来很平淡,不过是强调,“共有制就是以财产社会化为特征,具有多元产权主体”的一种新型所有制,“共有制的直接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股份制”。简而要之,共有制的产权既有国有,也有民营、私有、亦有外资──世上已有的一切产权形式,它都可兼容,是一种兼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双方一切投资形式的所有制,在共有制下,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投资者。共有制既按劳分配,也有按资分配。细想之下,有识者会吃惊,这种“共有制”是从根本上向传统公有制挑战的,它分明意味着传统公有制已过时。可是,新中国的基础正是立足于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完全依靠公有制,胆敢否决公有制,岂不是在向已有几十年历史的传统社会主义挑战?
&&潘强恩吃了豹子胆?潘强恩不要命了?
&&很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更多人全力以赴支持他。
&&前中央农业研究室主任杜润生说,“我看潘强恩同志干得很好。以我的眼光来看,至少是很有希望的农民领袖”。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我不赞成在农村搞集体所有制,我主张社会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讲社会主义所有制是公有制,公有制是翻译上的错误。……我曾与中央翻译局同志讨论这一问题,他们没说我不对。对潘强恩同志的实践,我是无条件赞成的。”
&&1991年12月30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切接见了潘强恩。这一接见在邓小平即将南巡之前,意义深远。一年之后,1992年12月25日,来自中科院、国务院、中央党校的首都部分专家学者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与中国农村及万丰村实践研讨会》,李德生同志也亲自出席。《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等党中央机关报刊,纷纷发表了关于潘强恩的长篇专访、报告文学。
&&这是一个奇迹。这是新中国40多年来,第一次鼓励个人、鼓励农民提出自己的思想,而这一思想是超越传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想。
&&昔日谁敢如此,不掉脑袋,也得坐穿牢底,如胡风、如张志新。而今,传统竟对潘强恩网开一面,特殊优待。这世道,真是在变了?
&&土改时,潘强恩家是贫农;几十年来,潘强恩在历次运动中都是安全户。30年前他当赤脚医生时,夜里常常写小说,幻想当一名作家,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当理论家、思想家,而今,他却认为“生命诚可贵,思想价更高,若为思想故,一切皆可抛”。他对记者说,人是不能万岁的,财富也是不能万岁的,人唯一可能万岁的,是思想。十二亿人的大国,没有几个人有思想,叫国家么?八亿农民,首先要有为农民而思想的人,首先要有会思想的农民!
&&其实,今日之中国,想有思想的人已不少,只是,一些想有思想的人,其思想得不到认可、得不到传播。可潘强恩,他的叛逆思想,却能获得恩准和特许。这是为什么?
&&是否因为潘强恩有一个思想实验场呢?作为中共万丰村党支书,万丰股份有限公司一把手,他有权擅自在这块领地里试验自己的“共有制”。1981年他大权在握后,两年内就推出了共有制实验:向全社会出售万丰股。成为中国第一个实行股份制的农民村庄。结果,1800人的万丰村,吸引了5万外地人来打工,一百多个外商来创办了一百多家工厂,万丰村由几十万元的家当变为了十几个亿的资产,时间仅仅十年!如果村村寨寨都像万丰村,中国是何等局面?!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也许从来没有,潘强恩并不希望像学大寨一样,让全国来学万丰,他只殷望,允许他突破理论禁区,允许他探索发展自己的思想,由此,也准许中国每一个农民,每一个村长,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进行自己的自由思想。到那时候,定然“思想是第一生产力”。
&&“智者为上,功者为下”。潘强恩常常给知心朋友书写这句格言。理解了这一格言,你才会明白潘强恩为何家里藏书名列深圳前矛,为何建立了中国最大的一个村级图书馆《万丰图书馆》,为何免费让万丰人从小学上到在,为何给每个万丰人订上十几种报刊……他自豪地说,中国可能有比万丰富裕的农村,但还没有比万丰更有思想的村庄。万丰,以创造思想为第一件大事。
&&悠悠万事,思想为大──这就是潘强恩。
& && && && &&&1995年5月20日于深圳早叫庐
(注:2010年4月在百度中搜索“潘强恩”,说潘强恩 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担任万丰集团村支部书记23年,给万丰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他任期内将村民的人年均收入从1982年的392元提升到3万多元,增长幅度达一千倍,让全村老少2000多人人均拥有100万元资产,村集体资产已达20亿元。2004年11月,万丰以唯一的村庄社区身份亮相深圳市第一届文博会……)
& && &“羊羊”得意骑“自行车”
& && && &──客人和安子的故事
& && && && &
&&客人,男,本名邱金平,1967年6月生于广东大埔,属羊。
&&1989年毕业于深圳大学中文系,即分配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1995年到深圳市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任秘书。出版专著有《雪季和雨季》(诗集)、《深圳不相信眼泪》(诗集)、《台港抒情散文精品鉴赏》(评论集)等,作品获广东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奖、深圳十年大鹏文艺奖,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会员,深圳市作协理事。
&&安子,女,本名安丽娇,1967年7月生于广东梅县,属羊。
&&1984年到深圳打工,先后当过电子厂工人,宾馆服务员,印务公司制版工,写字楼文员,杂志社编辑记者,1987年就读深圳大学“星期天大专班”,1991年成为“明星级打工妹”,在深圳各报、电台主持“打工信箱”专栏,先后出版报告文学集、纪实文学集《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安子的天空》等四部专著,作品获广东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奖,被选为深圳市“十杰青年”,共青团十三大代表,现为深圳《劳动时报》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会员。
&&要研究深圳文学的历史和未来,客人和安子是好标本。
&&1990年以前,客人和安子是文学朋友。之后,他们是夫妻。做朋友时,客人比安子有名。省市报上到处有署名“客人”的诗篇。成为夫妻,客人“业余爱好”是为安子剪报──各地报刊都请安子当诗人,开“打工信箱”,安子的作品连载各报,客人剪呀剪呀,剪不过来。人们再介绍他时,只好说:客人是明星打工妹安子的老公。
&&这是客人命运的变化,也是深圳文学命运的变化。
&&十年前,深圳有一个文学“黄埔军校”──《特区文学》讲习班──“校长”是著名作家陈国凯。那一年客人正好考入深大中文系。白天,他是系主任乐黛云的学生,夜晚,他是陈国凯的弟子。乐黛云说深大要成为“东南亚的文化灯塔”,陈国凯说深圳不但要经济北上,更要“文化北伐。”一时间,“百年孤独”热,文化寻根热,此起彼伏。
性别保密职位9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20年后竞选市长
& && && & ——邵滨军故事
&&邵滨军,1966年生于江苏南通。 1985 年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 1989年分配到深圳文化局调研处;1994 获复旦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同年调深圳市直机关工委。现一边工作, 一边攻读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有《新时期灯谜佳作集》、《古今优秀灯谜鉴赏辞典》、《末代港督》三部书问世。
邵滨军清清瘦瘦的,一看就是个腼腆书生。他郑重地告诉我,20年后他要竞选深圳市长。
&&在深圳,常听人说想发财。想当官的,当然也多,却从未有谁敢公开直言想当市长,而且,要靠竞选当市长。这有点不太合乎国情吧?
&&他说他做了许多准备。
&&有一种准备是吃苦。天将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66年他在江苏南通赵甸乡一个破茅棚里出世时,“文革”那个瘟神也正好来到他的家乡。这注定了他的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都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小学、中学他算是断断续续读完了,有许多课本和文学书籍,是在帮父亲拉纤时读的。用水泥船给砖厂拉黄泥,经过一条条小河小渠,父亲在船上撑篙子,他就赤脚在河岸的淤泥里拉纤,蚌壳把瘦瘦小脚划出一道道血痕,蚂蟥乘机上去贪婪地吸血,粗粗的尼龙绳,扎进嫩嫩的小肩膀,压出一条条血痕青苔。父亲心疼了,叫他歇一会儿再干,他却掏出课本,在刺眼的阳光下或刺骨的北风中,呀呀诵书: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首唐诗宋词,就是在这样的好时光记熟的,永生不忘。
&&有一种准备是竞选的经验。
&&1985年,深圳大学中文系到江苏招两名本科生。 邵滨军立时断定深圳是最利于他这个穷孩子读书的地方,下决心竞争。说到做到,他以语文92分, 数学108分的状元成绩,如愿以偿,享受了乐黛云教授那动人的讲学艺术。
&&入学三个月,他又报名竞选深大学生会主席。到底初来乍到,到底只有18岁,他以43票的差额惨痛落选了.他记起曾国藩“屡败屡战”的典故, 毫不灰心,转战竞选深大团代会负责人。6000多名学生为他的轫劲与雄心倾倒,他成功了。一发不可收,他又当选为校报《粤海潮》主编和校广播站站长。
&&白天读书,晚上打工。一个人包下七层楼的厕所垃圾打扫工作。一个人独担校荔枝园的施肥整枝,没有寒假,没有暑假,没有春节。想想来深圳时,家里把半年的口粮卖了,还差100元路费,多亏中学老师资助了才上路。 爸妈那些日子一天只吃两餐菜粥,他怎么敢奢望休息、过节?!校长罗征启看到这个如此自立自强的孩子,先是眼红心酸,后又开怀大笑。这才是深圳青年啊!
&&4年本科念完。邵滨军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领袖”, 也成为轰动四方的“大款学生”----4年里他勤工俭学共得到了二万多元的“工资”。 家里债务还清,心爱的书都买来了,还向深大5周年校庆捐献4000元。---- 这也是一次竞选:竞选温饱户,竞选小康人。
&&走上市文化局工作岗位,新的竞选又开始了:竞选深圳文化的研究者。结果《深圳市社会发展规划》、《深圳市文化发展八五规化》由他参予修改;又竞争复旦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又竞争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几乎他想竞选的,都成功了。他工作之余,考得复旦的硕士学位;他工作之余,又攻读中大的博士学位。这到底是为什么?他今年才29岁, 如今已有现代化的三房二厅,已有娇妻爱子,已有体面的“白领”,他干吗还要辛辛苦苦竞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青年》等传媒先后对他进行报道、研究。
&&为什么?为了深圳更好。他腼腆地说。在他看来,深圳处在香港回归的接收站,深圳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的最前沿,正当新旧世纪之交,这样的深圳,该可以干多少无愧于祖先的壮举啊。但是深圳至今没有发挥出最佳状态。文化人一进入深圳,就变得万般浮燥,这与深圳的文化功能没有正常到位难道没有关系?他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深圳文化发展模式》中疾呼——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社会化、产业化提供了锲机,文化必须变应景式(即为节日之需,评奖汇报之需,政治之需)而为渗透式,真正有机地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部门。必须让文化事业在倾斜政策和法律规章的引导与保护下健康发展。那些形式主义的热闹文化再不能出现了。
&&邵滨军深知,文化人处在参谋、顾问、进谏之位,到底只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起不了根本作用。与其苦口婆心劝人,何如大刀阔斧自己干?!古代盛唐,读书人做官,不是留下了许多千古美德么。不想当元帅的士兵的不是好兵,不想当市长的读书人,是好读书人么?为什么要把左右文化的官位让给不懂文化,不爱文化,只想做官发财的人当呢?当仁不让,取而代之,做一个为深圳文化而献身的新市长,有何不好!
&&人都说如今做大官要朝中有人。他一个普通公务员要登上市长的宝座,在现行机制下,几乎是天方夜谭。但他对末来充满希望。按现在的改革速度,以今天的世界大趋势,他坚信,不远的将来,民主竞选市长不是笑话,这个机遇一定会到来。目前需要的是为未来的机遇做好各方面准备。
&&说到准备,他又悄悄透露了一个秘密,他也有人事上的准备:他目前已有二万个深大同学。深圳大学的毕业生都不分配到外地,全在深圳各个岗位上。从在学校当学生领袖时起,十年来他一直与各个校友密切联系,一个好汉三个帮,二万个同学的帮助,难道不是很可观的基础?
&&临别时,得知他正在做的博士论文是《特区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难怪他案头放满了一摞摞李泽厚的书。
&&但愿他当了市长,不会忘记竞选时的初衷。
&&如果这一切只是一个年轻人的天真梦想,是否是个悲剧呢?
日于深圳早叫庐
(注:2010年4月百度介绍: 邵滨军1966年4月生江苏南通人,博士,中共深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干部。主要学术成果:撰写了大量作品,主要有《新时期灯谜佳作集》1990年海天版)、《古今优秀灯谜鉴赏辞典》1992年漓江版)、《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与增创新优势》、《深圳文化的喜与优》、《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深圳建设的哲学反思》等。
也许还要过五年,他才会竞选市长?也许他已明白,他永远也竞选不了市长?)
& && && &&&向 香 江 呼 唤
& && && && & ——刘仁泉故事
& && && && && && && &
刘仁泉,1962年生于湖南衡阳一个农民家庭。1981年12月参军到深圳,历任武警深圳六支队战士、文书、宣传干事、少校宣传科长。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辑毒别动队》、报告文学《中英街风云录》、《无言的界碑》、电视连续剧《边境枪声》等一百万字文学作品。现为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会员。
&&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刘仁泉又高兴又痛苦。他能当兵, 实在不容易。 从1979年开始,经过三年三次征兵活动,他才终于穿上军装。第一年,他验上了,通知已下发,可是他忽然想到那支部队要去西藏,在西藏,他还能写小说么?他没有去。第二年,又验上了,可是有人告他第一年验上未走,取消了他的当兵资格。这取消倒让他高兴,他可以在家修改那部写了三年的长篇小说《待到八月桂花香》。然而家里是那样穷,两个哥哥,三个弟弟,全靠村里分的那么一点点田,穷得他只有用烟盒纸来写作。贫穷逼得他又向往参军。这一年,他第三次验兵,一切都通过了,却因名额有限,刷下了。走在回家的路上,他高声大骂。不巧接兵部队的团长正好一旁经过,听了他的委屈,当即让他到接兵站穿军装。因为他,另一个已通过的参军者只好回乡了。
&&刘仁泉第一次体会到人生有如此偶然的戏剧性。他实在高兴。
&&但真正穿上了军装,他痛苦了。部队训练那般紧张,几乎没有一下喘息的时间,他要永远与笔分手了?他的作家梦到此为止?
&&他不甘心。半夜违反纪律,偷偷打着手电在被子里读书、写作。深圳的边防线上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事,他写呀、写呀、眼写红了,人写瘦了,却一个字也没有发出来。
&&他几乎要灰心了,命运却突然给他一个机遇。
&&有一天,广州军区一个叫向明的作家来连队体验生活,连长想起刘仁泉常在被子里写文章,就说,小刘,你去陪作家吧。这一陪就陪了一个月。作家怎么采访,怎么构思,怎么选择细节,他一一偷窥在心。临别时,向作家对他说,你也可以写点东西,写完后就寄给我吧。
&&写什么呢?刘仁泉一夜一夜的在被子里打电筒写,床头堆满了一节节用废的电池。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在边防线上站哨,那是一个夜晚,风雨交加,他走进山头有一间小屋躲雨,第二天天亮一看,吓得冷汗直出,原来这小屋竟是深圳人做的坟屋,他与鬼坐了一夜。又想起新兵进连队,谁都争着学雷锋,偷偷替老兵洗衣服,老兵常常到处查问:是谁替我洗了衣服,新兵们都闭口不做声。有一次一个老兵正在洗澡,干净衣服也被新兵们偷去洗了,急得老兵大叫:我穿什么呢?我穿什么呢?这些细节很好玩,可是如何变成文章呢?夜里他起来小解,忽然看见一盆夜来香花草,顿时灵感突发,也不小解了,钻进被子就写。这般一发不可收,“刘仁泉”三个字在各种军报、地方报上频频出现。
性别保密职位10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经济包围政治”
——叶敬德的防伪梦
&&人都爱做梦。叶敬德爱做防伪梦。
&&1995年8月8日,叶敬德的防伪梦做到了高潮──这一天,“全国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包装产品办公室”、“全国防伪技术产品管理办公室”、“中国防伪行业协会”联合在深圳召开《激光全息技术防伪包装材料新闻发布会》, 会议发布的消息之一是:深圳大学反光材料研究所所长叶敬德领导的深圳大学反光材料厂生产的激光全息防伪标识,是中国最先进的防伪技术。可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
&&人们纷纷向叶敬德祝贺。叶敬德却以苦笑回报,两眼射出深深的忧郁。
&&上海解放时,叶敬德才8岁,虽然父亲是开化工厂的民族资本家,梦想工业救国,他却开始了做共产主义梦。从小学做到中学,从中学做到上海轻工大学。天天做,夜夜做。至今回忆起来,他都为曾经做过那样热烈的好梦而深感幸福。奇怪,尽管那些年因为他的出身成分,使他成绩虽优却不能进名牌大学,使他表现极好却不能进一级单位,但他仍然狂热地梦想共产主义,至今仍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好梦到底难长。1966年,“文革”爆发,他的好梦被一个又一个问号打断了:怎么现在的理论与马克思原著有那么大出入?怎么社会主义是这样荒谬?怎么昔日的老革命全成了反革命?怎么说朱德总司令从来不是总司令?……他糊涂了,觉得这世界虽然假商品尚不多,假理论、假思想、假主义、假文件、假权威倒真不少。他不得不开始大做防伪梦了。这梦一做,便成了反革命集团首犯──1969年8月12号,作为判刑18年的反革命犯,他进了远东第一监狱上海提篮桥监狱。这真是一个命运补偿。他没进名牌大学,到底进了一著名监狱。今日回忆起来,他说提篮桥监狱真是名不虚传。在那里的十年,是他读的最好大学,也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工作环境。毫无假话,他永远感激监狱里那些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是不可思议,中国最好的共产党员是上海提篮桥监狱的管理人员。
&&说来有趣,狱中的老师除了管教人员,还有一些关押的国民党高级战犯是难得的好老师。叶敬德和他们相处一些日子,渐渐地悟到了人生的策略。他终于明白,政治防伪,今天已不是小民可以随便干的,要干,必定是唐诘诃德似的悲剧。但政治有伪,必然会带来经济商品大肆假伪。在这个领域里,应该可以有所作为吧?
&&他从思想领域的防伪战线转到了技术领域的防伪研究,形而上管不了,且就形而下吧。就在这时,上海公安部门把研究反光材料的任务交给了他。因为监狱管理人员都觉得他人好,觉得他有超人的防伪天赋,他在监狱工厂的出色技能无可置疑的证明了这一点。
&&人们果然没有看错,他成功了。其成果荣获七八年上海市第一次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那个阴雨沉沉的领奖日子,一个管教干部代他去领了奖,他是反革命犯,不能上台领奖。监狱没有亏待他,一下子给他减刑八年。
&&1979年1月23号,最高法院院长江华亲自签署文件为他平反,他正式出狱了。监狱就让他先回去过春节,春节后才正式开平反大会。人们都知道,四人帮倒台,他这样的防伪人才必定重见天光。
&&然而他却对提篮桥监狱的环境依依不舍,他的研究已在狱中研究所初成气候,他认为狱中的人际关系要比社会上更简明轻松。可是天下大赦的政策是能违反的吗?他必须出狱才能体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啊。无可奈何,他含泪和狱警们依依惜别,车开了,他还在回头凝望。
&&那一刻好多人觉得他变态或者是糊涂了,可是多少年后,人们才知,的的确确,就工作环境而言,狱中的环境,实在比外面要好。叶敬德丝毫没有糊涂。出狱后任何政治风浪,他都不沾边。政治防伪他已决定敬而远之。国情所在,必得另辟蹊径。从经济领域里防伪,最终会“农村包围城市”──“经济包围政治”吧。然而社会上容不了他。先是上海一科技部门要他,但他们对他的应用技术研究必须投入生产更应介入市场的观点无法理解,处处为难。没有办法,他只好与上海郊县一家企业合作。谁料,就因为该企业每月给他们科技人员补助五十元加班营养费,而引起有关部门非难,几乎要以经济问题论处。
&&眼见当时社会的假烟假酒假伪商品已满天飞,而遏制假冒伪劣的科技技术却被正人君子们重重包围,不能到达第一线,万般无奈,叶敬德决定南下“抗伪”──到深圳大学求发展。
&&到深圳何处落脚呢?有人介绍深大校长罗徵启开放卓识,可能收留他。果然罗校长一看他的材料,便说,深大要了你,放胆干吧。资金、场地,全力支持。
&&于是乎,综合性的深大反光材料研究所成立了,深大反光材料厂诞生了,叶敬德又是所长又是厂长,大权在握。其时是1986年8月。
&&三年艰苦试验,正要出成果时,1989年深大出现重大人事变动,新任校领导在某些小人鼓动下怀疑反光材料研究和生产到底有无用处,是否适合深大。好在新校长还注重科学,请了几个专家来论证。专家论证的结果,象这样超前的防伪高科技技术,正是中国未来大需特需的,无论从科研还是从经济效益上看,都有不可限量的好处。
&&叶敬德的防伪梦终于得以继续。1991年1月8日,中国国家科委会同国家统计局及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的反光材料基地在深圳大学建成,王光英、李德生等领导人出席了会议。1991年4月4日,《经济日报》发表消息:深大反光材料研究所和反光材料厂研制的防伪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他们开发的激光全息横压图像制品及棱镜薄膜,正在大量用于证件防伪、商品防伪,不少名牌商品争相采用,国家公安部、文化部、人民大会堂等权威机构也纷纷请叶敬德为其做防伪标识。英国专家、德国专家、日本专家都在国际会议上对中国能有叶敬德这样的防伪专家而吃惊。因为这样的高科技防伪技术,一如原子弹一样,仅为美国、日本、德国等几个国家所掌握。在叶敬德的带动下,中国现在已有300多家生产防伪技术的企业,但是23道防伪工序在原企业内部完成,如制造钱币那样的保密工艺,只有叶敬德一家。所以人称叶敬德是中国防伪第一家。
&&叶敬德倒不赞成这种说法,他只说他是“中国防伪第一梦”。而且,他认为自已这个梦做得实在辛酸。经济上的伪产品,往往与政治上大有关联,但现实只能让人去堵流,而不能塞源,这是多么悲怆的痛苦。但是,53年的人生,他到底聪明了。他现在总记得王蒙在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里说的一句话:一个老布尔什维克,既需要经验丰富、又需要心地单纯。心地单纯,他永远热爱他的防伪科学。不管是防什么伪,他总在防一个什么伪吧。“经验丰富”,他体会,有时社会把人象小白鼠一样对待,做尽各种痛苦的试验。人生就是一种被试验。在这个实验中,人有时要学会“见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否则,你任何梦都做不成。
&&作为深圳市政协委员,叶敬德最近上了一个提案:希望大力加强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要用真实的史笔,全面书写中国近代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乃至建国以来我们所遭遇的各种伪马列主义。把历史真相传给下一代,这是对未来防伪的最大贡献。
&&这真是一不留神,又泄露天机了。叶敬德的防伪梦依然不仅仅囿于经济啊——“从经济包围政治”!。
&&但愿他永远梦下去。&&
&&但愿不再有人打断他的梦。
日于深圳早叫庐
(注:今日网上显示:被新闻界誉为“反光材料领域的开拓者”的叶敬德,是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7位专家之一。1992年,他所领导的深圳大学反光材料厂,被评为深圳市高科技企业,近年产品远销到巴基斯坦、新加坡、英国等国。)
& && && && &不 是 利 润 的 贡 献
& && && && && && &&&──余昌民的故事
& && && && && && && &&&
&&余昌民,1946年生于兰州。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电机系,分配到武汉冶金设备公司;1979年考入清华首届经济管理研究生;1980至1982年赴日本企业考察学习,1983年调到蛇口工业区管委会,历任发展研究室主任,蛇口工业区总经理助理,现为蛇口工业区文化艺术发展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不论你是什么人,如果想了解蛇口的文化,蛇口人都会说:你一定得找找余昌民。
&&余昌民对此深感困惑和委屈。
&&他不明白,怎么蛇口人总把他当成一个文化人呢?不错,他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曾是北师大的教师;不错,他是中国最高学府清华的研究生;不错,自从八三年他来到蛇口,他就成为袁庚和乔胜利两位老总的“总参谋长”,对蛇口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左右局势的重大影响。轰动全国的蛇口打工仔文化,应当说他是始作俑者。可他几乎对每一个来访者都真诚地申明:
&&“我永远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我永远也不会背叛文化情结。”
&&这种奇异的矛盾,很早就出现了。小学、中学,他从来都是既爱语文,又好数学,到进清华时,他采取了中庸之道,专业学自动化电机系,学经济管理,业余写散文、拉提琴、画油画、下围棋,他的围棋早达到五段水平,与聂卫平对奕时也称兄道弟。即使在日本企业学习经济时,他也在业余和日本文人交流老庄之道。
&&就是这般中庸让他到了蛇口。
性别保密职位11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人生三句话
& && && && &——刘志庚故事& && && && && &
刘志庚,1956年生于广东梅县农村,当过农民,生产队会计,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办教师。1979年考入吉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系,1983年毕业分配到深圳市计划局,历任科员、科长、处长、副局长,现为深圳龙岗区区委书记。有《深圳经济发展回顾与前瞻》、《计划与市场的思考和借鉴》等十一部经济学专著行世。1995年8月被聘为《全国报纸读书版联谊会》顾问。
&&离“不惑之年”还有三百多天,刘志庚就总结出他的三条人生经验:1、凭本事吃饭──后台靠不往;2、凭良心说话──正直才是人生保险金;3、凭骨气做人──人格最珍贵。
&&短短三句人生格言,凝聚多少悲欢。
&&虽然梅县出过叶剑英那样的大元帅,梅县却一直是广东最穷的山区之一。刘志庚父辈祖辈,代代务农。依靠山沟的野果野菜,刘志庚的父亲带着全家冲过了“大跃进”的饥荒。然而“文革”到来,他终于再没有气力逃脱了,无可奈何地在贫病中去世。年方13岁的刘志庚,只好开始了牛背读书生活。秋风夕阳,病童老牛,一枝麻杆似的瘦手,抖动耕田的牛鞭……那当儿他借米煮粥,饿得两眼看书一片空白。
&&不论怎么饿,怎么累,刘志庚没有忘记父亲的临终遗言:志庚,你一定要逃出这穷窝。
&&怎么逃呢?
&&自古农民两条道,一条从军,一条读书。
&&刘志庚选择了读书。&&
&&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品学双优,老师们都说他可上清华、北大,但刘志庚想了想,1979年是全国第一次统一高考命题,难度要大于以往两年,万一闪失,可就苦了。不管什么大学,只要成了大学生,就吃皇粮了,就离开农村了。就考较易录取的华南师范大学吧。
通知来的那一天,他正赶着头老牛在犁稻田。乡里的邮差一路跑来,高叫:刘志庚?——请客!请客!他接过通知,竟是国家重点大学吉林大学!原来招生部门不忍让一个高分生落到二类学校,让吉大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系抢走了他的档案。这个专业是中国高校刚刚开设的课程,只有人大、北大、吉大三家设立。
这时他方悟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4年后毕业,分到国家计委。其时已是1983年,深圳特区早已成为他关注的焦点。他断定,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个性,只有在深圳才更有前途。于是果断放弃“京官”前程,一个电报打到深圳,深圳也立即在第二天回电:欢迎你,刘志庚!
&&而今回忆起这种两天内电报调人的深圳速度,刘志庚依然激动不已。毕竟北京也有极大诱惑力,只要深圳稍一迟疑,很可能,他也就留在京城了。
&&在深圳市计划局,他的敏锐、开放、坚轫、勤奋,很快给同事们深刻的印象。短短八年,他在全国各报发表400多篇经济学论文,出版了十多本经济学专著。1986年初,他在深刻分析了日本的经济管理体制后,大胆提出,中国必须走市场经济之路,私营企业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人担心他如此超前,会影响仕途,他却说,我早就想离开政府去干一家民营企业。我怎么想,就怎么说。1990年,为了给内地大批来深圳学习取经的干部提供一个完整的“深圳”,他出版了20余万字的《深圳经济发展回顾与前瞻》,对深圳的十年改革作了全景式的经济学描述,一版再版,促进了深圳与内地的联合。不久,他又与人合著《计划与市场的思考和借鉴》,详尽评述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以及德、法、美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兴衰经验,论者评为“国内最简明,最实际,最全面地介绍海外经济改革经验的好书”,推荐给许多省市干部阅读。
&&就这样,短短八年,他从科员到处长,到局长助理到副局长,一帆风顺,成为深圳最年轻的局级干部之一。然而,就在此时,他坚决要求到企业去,到基层去。几经考虑,市委终于让他到了龙岗区,担任常务副区长。
&&龙岗是深圳最穷的区。全市24个贫困村,龙岗有22个。其它区因为富裕,早已规划成片,而龙岗农民建房则在无序之中,人称“乱岗”。为何要如此自找苦吃?刘志庚自有想法。假如曾国藩当年不离开京城到湖南,不离开翰林院办湘军,他的学问再好也不会有今日之影响,不会有“改造了湘民”之盛誉。读书人要经世致用,这是近代读书人的新路。如今的政府机关,大都像翰林院,长居其中,不会有大事业。而且,他刘志庚性喜独立思考,又如何受得了机关那一套套清规戒律?
&&刘志庚果然带给龙岗一阵清风。龙岗人发现,这个新干部,讲话不用讲稿,说的话大都是他自己的话,而这些话正是老百姓想说而来未说的。星期天,这个人竟然像早些年的干部一样,一个村一个村地转,到村干部家里吃饭,拒不上酒馆。
&&仅仅8个月,龙岗人认定了这个新头儿。民主选举区长,大伙一致选他,明知上面内定有区长,任人怎么做工作,就是不改选票。刘志庚成为龙岗第一任真正的民选区长。选举真正成为选举,这才是今日深圳巨大的改革成果啊。
&&两年后,刘志庚又成为了龙岗区委书记──龙岗第一号人物。龙岗一老区委书记对这个接班人非常得意,他们两人创造了深圳第一个团结区。人说,一二把手关系好坏,关键在二把手要善于既干事又不抢“镜头”,善于真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办事。在内地,一二把手难团结,在深圳,就更难了,因为深圳有更多的诱惑引诱“二把手”啊。真是一个奇迹。
&&刘志庚说,没有什么奇迹。他的做法只有一条,凭良心说话,凭骨气做人。至今他不知市领导家门向何方开。虽然他知道今日做官,“常走动”是一个诀窍,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到一家企业去的念头,丢了官又有何怕之有?离开政府,他到学校可教书,到农村可种田,到企业可搞管理,天下之大,总有他刘志庚一方生存之地。只有那些除了当官,什么都不会的人,才会怕没有乌纱帽。
&&新官上任,刘志庚烧了三把火:
&&一把火抓工作作风。每天早上七点,他就赶到区机关食堂吃早餐。在吃早餐时,他和普通干部们交谈,听各部门干部三言二语报告情况,发现迟到,擅自出走等等问题。人戏称,刘志庚吃早餐,好似古时“早朝”,一个“与科员同早餐”,把区机关的的松散劲扭转过来了。从早餐开始,到少开会,开短会,开合并同类项会……机关作风大变。
&&一把火抓“打黑”。刘志庚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外商因为龙岗社会治安差而外迁,为此他下令龙岗区每个公安人员一年的办案经费由4万元增加到9万元,同时大力增加警力,让各级干部签订治安军令状。加人加钱加责任,龙岗的治安迅速好转,黑社会组织一个个被围歼,龙岗被评为全市治安第一,外商又纷纷返回。
&&一把火抓“文化”。刘志庚认为龙岗要发展,必须大力建设文化事业。他支持青年们成立了龙岗文学社,亲自参加成立大会,鼓励他们请全国各地作家来讲课。他认为龙岗现有的条件,只能以大众文化为主,而卡拉OK,影视文艺是龙岗文化传播渠道的主体,因此要大力保护和发展。任何把歌舞厅小姐一概视为黄色传媒的说法,都是他不允许的。对歌厅小姐,他请公安部门制定了不得无故去干扰搜查的保护制度。在发展大众文化的基础上,龙岗的高雅文化也在起步。龙岗区最近一次推出十本反映龙岗经济、文化、民俗的系列丛书,邀请全国报纸读书版联谊会前来座谈。全国首次“养生文化研讨会”,也在龙岗紧锣密鼓。
&&人民日报记者、知名作家李辉在同刘志庚交谈后感叹,15年来,深圳最大的成就,是出了一批像袁庚、粱湘、刘志庚这样的现代化干部。有些人担心深圳再没有独领风骚的改革派,看罢龙岗,可以说是杞人忧天。
&&无论人们给予刘志庚多少美誉,他始终知道自己前面还有万水千山。一个人来到世上不容易,那么就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吧。
&&从人性的角度理解一切,坚持一切,争取一切,这就是刘志庚。
& && && && &1995年8月27日于深圳早叫庐
(注:网上信息显示:刘志庚自2006年3月一直任东莞市委书记,2010年1月,荣获人民网“2009年度最受关注的地方领导”奖。许多深圳人希望刘志庚重回深圳工作。)
& && && &何处有自己的地盘?
& && && &── 吕书臣故事
& && && && && &
吕书臣,1939年10月生于河北文安县,1949年随父母南下定居武汉。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武汉教育学院、武汉木偶剧团,《书刊导报》、《学语文报》、《武汉电视周报》、《水运安全报》、《少儿周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单位工作。出版了儿童诗集《大海和风的故事》、杂文集《不朽的丰碑》等著作。
&&如果说年轻的深圳还有56岁的文艺求职者,那么这个人就是吕书臣。
&&吕书臣在深圳的名片常常变化,只有几个头衔比较固定:“深圳儿童文学理事会理事、深圳诗人笔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执行副会长,儿童艺术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看到他名片上一串串密密麻麻的头衔,人常常好半天也想不出,到底该用什么规格接待。
&&他就喜欢这样。因为他所理想的级别,“自己的地盘”,至今还没有找到。
&&他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地盘。整整找了56年。
性别保密职位12QQ居住地广东 深圳分享精华1积分2615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UID最后登录生日2009 年 1 月 14 日听众数收听数金币2615 金好友注册时间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5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精华1好友注册时间
想到内地当个县令
& && && && &───陈新林故事
& && && && &&&
&&陈新林,男,1957年生,武汉人。中国警官大学毕业后,任武汉长航公安分局主任科员。1992年12月到深圳市公安局政治处负责宣传报道,1994年8月离职,创办深圳博耀进出口公司,任总经理。
&&见了陈新林,就会想起日本电影《追捕》里的高仓健。精神的平头,坚毅的方脸,强悍的双眼,一个标标准准的公安人员。
&&干了15年公安,搞了15年公安政治宣传,却突然要经商,要当总经理。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奥妙?
&&当初他到深圳,压根儿没想过要经商。那是1992年12月,纯粹是为了玩他只身在深圳逛了一圈。逛着逛着,他对深圳的公安工作有了许多建议。深圳公安分管政务的李副局长接待了他。李局长开始坐在大办公桌后面的大班椅上,他则远远地坐在客坐双人沙发上,开始几句话,李局长是漫不经心地和他闲目聊天,当他一口提出,深圳公安处于极其危险的现状时,李局长离开办公桌,和他同坐在双人沙发上,全神贯注听他讲。他说,深圳这个地主经济高度自由,高度发达,而民主监察机制却又还远远不如内地,如此强烈的反差就使大权在握的深圳公安人员极易被诱惑进经济犯罪的深渊,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圳公安人员的廉洁,暂时只有靠善于慎独的警员素质,因此,深圳公安人员的充实,必须慎之又慎之……三点建议讲完,李局长当即请他调入深圳公安局政工处,为了表示诚恳,李局长甚至破开荒地当场签发了他的调令。
&&人说进深圳公安局指挥机关,一般都得有大人物推荐,谁想陈新林就凭三个建议,便意外中榜。这情景让人想起战国时代,一些人才游说诸候受重用的故事。
&&把这一奇迹的出现,归功于陈新林上了四年警官大学,他不同意。他这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是文革。他父母也是公安干部,文革中被查出历史上有些什么问题,于是全家从武汉发配到大别山中的一个穷山村。在贫下中农的监督下,他像犯人一样劳改,像犯人一样挨饿。他几乎和那里的农民一道饿死。幸而后来政策松动,他进了山沟的小工厂,当电焊工。当钳工,什么工种最累,他就干什么活。
&&到邓小平路线把他全家平反调回武汉时,他到沈阳上了中国警官大学,后来便是长航武汉公安分局的秀才。说来大奇怪,毛泽东整了他,邓小平救了他,但他现在最崇拜的人还是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五卷,他可以横流倒背,至今谁只要说一篇题目,他便可以接着背出来。他说毛主席的话,确实句句是真理,虽然有的做起来不一定行得通,但人喜欢听。毛泽东的雄才,毛泽东的诗意,甚至毛泽东的狠毒,他都一一欣赏。他说,毛泽东不是如此专横,又岂能打垮蒋介石开国。他而今当总经理,就想处处学毛泽东。公司的大门入口处是毛泽东的口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他要求他的职员要半军事化的作风,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不得自由散漫。他和员工同吃同劳,(他的员工吃住都由公司负担,工资净拿)他一点也不特殊化。
&&第二个崇拜者是希特勒。他把希特勒传读了无数遍,无数次为希特勒惋惜。他说希特勒真是天才,在那样短的时间,让全国人民如此崇拜他,服众他,连毛泽东也不一定比得上。希特勒的错误在于受谋士的误导,发动了错误的世界大战,假如他像美国人一样狡猾,世界将是另一幅模样。
&&这两种崇拜,使他有两种爱好,即使到了深圳,他也不爱跳舞,不爱卡拉OK,他喜欢读书与收藏军服。虽然是临时租的住房,他的卧室有四个大书柜,古今中外文史哲,名著尽在其中。主要是毛选与希特勒传,而其它的历史,小说、哲学则是解读这两个人必备的溶解剂。对香港电视他深恶痛绝。而央视的好节目又凤毛麟角,他只好每夜读书至凌震四点,夜夜如是,读书读累了,便拿出收藏的美式军装来欣赏。据说深圳有一个地方专卖高级美式军服。那些如野树林色彩的美军服,叫他爱不释手,他有上万元都花在这些收藏上了。
&&短短两个月,他经商已赚了百万元。这中间具体的细节、奥妙,他滴水不漏,只有一条公开,他的经商活动全在法律范围之内。问他发了财干什么?答曰:办学校。他想到内地的穷山沟里,办一整套学校,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他当校长。他的学校决不培养什么普通的博士,他要用军人的风纪,培养出毛泽东、希特勒那样的天才。
&&似乎预感到这一点很难实现,他突然又说如果现在有人让他到内地穷山沟去当一个七品县令,他非常乐意。他现在的公司也是国营正处级,他当县长,只是平调而已。但他认为一个县长,就相当有权,可以在一方土地上,按自己的意志试验很多事情。今日共产党的县长,可比古代的小县令威风多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个县长就可以试试啦。
&&想起来他自己都奇怪,从武汉到深圳,他最大的变化,是原来只关心自己,现在却特别关心国是,关心天下。在武汉想的是每月怎么多搞点钱,把日子过好一点,现在深圳想的是怎么成就一番天下为公的事业。都说深圳是金钱的染缸。他却没有被迷惑,看到了比金钱更伟大的事业。
&&两次婚姻让他有了两个儿子,大的11岁,小的八个月。他买了一个上下铺,大儿子睡上铺,他睡下铺。更多时候,他爱睡地板。“不和大地紧贴,人类没有劲。”不知他这感觉是否学习一个古希腊神仙。他说不打算给儿子留下任何财产。现在家里的彩电、冰箱,全是属于公司。“我的儿子,你应该自闯天下!”他甚至这样对还不会说话的8个月小儿子教导。
&&公司有司机,他却总是自己驾驶三凌吉普上班办事。他说一个男人最幸福的事是三件:伟大的事业,美妙的妻子和现代化的小汽车。而今这三样,他说还是万里长征才开步。
&&临别之时,他再一次叹息:真想到内地当个小县令!
&&内地如有向往深圳灯红酒绿的县长,可速来与陈新林一换?
& && && && && & 1995年11月6日于深圳早叫庐
(注:网上搜索“陈新林”,有一个“中共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委书记陈新林”,不像其经历;还有“深圳市远大冷气维修服务公司老板陈新林”和 “深圳市亿达龙卫浴有限公司老板陈新林”、“深圳信息技术学院陈新林副教授”,不知是否其人。看来,他至少未能实现到内地当个小县令的梦想。)
& && &请预祝我成功
& && && &──程亚男故事
& && && && && && &
程亚男,女,1945年生于湖南洪江,1963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后下放贵州军垦农场。一年后调到贵州绵屏县,先印刷厂任排字工,后归队县图书馆,黔东南州图书馆,1981年调湖南省图书馆。1983年任副馆长,湖南省政协委员。1993年任研究馆员,南下深圳南山图书馆任馆长。有《图书与社会》,《读书漫话》等著作行世。
&&从她的一个角度来看,深圳常常委屈文化人。堂堂湖南省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湖南省政协委员程亚男,如今只是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馆长。省、市、区,她算是连降三级。
&&有人说这是她的第二次“下放”。
&&她第一次“下放”是1968年。那当儿她和丈夫彭庆元双双在武大图书馆系毕业,双双发配贵州一个军垦农场。那次下放可不是自愿的,那是在一种强大的政治压力之下。父亲解放前就是新闻记者,这样的身份,使他在1957年那个难忘的夏季,理所当然的成为“右派”。从此整个家庭入另册,哥哥高考时虽然是湖南省的“状元”,却一再不能录取。她的成绩又步哥哥后尘,但她吸取了教训。不像哥哥那样固执地要求进清华北大,强压下自己想当作家的心愿,报考了武大图书馆系。这一招还真灵,右派子女就让她替无产阶级管管图书吧,让她成为书虫吧。她终于侥幸混进了珞珈山。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奇迹。通知送到家时,她正在河里挑水,邻居跑来告诉她,她激动得一担水晃掉了半挑。
&&五年后她才知道,她这种右派家庭出身的人,进不进大学,其实都一样。毕业后马上发配贵州军垦农场。农场毕业后马上扔到一个邻近湖南的绵屏县印刷厂,和一些初中生一起干排字工。
&&当然有人认为这是人才浪费。黔东自治州文化局想调她夫妇去从事文化创作,但调令到了县里立即被扣住,反驳道:为什么那么多贫下中农子弟不调,要调右派子弟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奶茶店管理层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