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校园暴力这么多人群殴发生这么频繁?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校园暴力频发 除了加重惩罚还能怎么办
  【财新网】(实习记者 罗瑞垚)“频繁发生,我们是需要更多的大学?还是更多的监狱?”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在一次校园暴力研讨会上发出了这样的问题。
  近年来,中小学生围殴、虐待同龄同学,甚至殴打老师的新闻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而中国低龄留学生在美欺凌同学获重刑的新闻更是刺激了公众的神经,引发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力度的讨论。
  6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中心举办了第99期蓟门论坛,讨论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和对策。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简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并不可取,建议建立专业少年司法队伍、引入社工组织对青少年犯罪进行恢复性司法。
  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6月2日公布的数据,从年,全国警察机关因审查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达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的达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余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指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成人化、暴力化、低龄化的趋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介绍,校园暴力中初中生占较大比例。法制网舆情的监测显示,截至2015年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
  何兵说,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新闻让他感到“匪夷所思”,“怎么会有孩子在6分钟之内被扇了38个耳光?我们想可能扇一两个耳光也就算了吧?现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女孩子施暴?而且施暴之后还要去网络上‘炫暴’?”
  “有一种观点就是学美国,重刑伺候;还有一种观点是孩子犯了错,不是孩子的错,是社会和家庭的错。”何兵总结道。
  成人社会的暴力影响青少年暴力观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常年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他认为,中国社会对暴力的理念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这又影响到了青少年对暴力的理解。
  皮艺军说,他从校园暴力的案件中看到了一种“对暴力的崇拜”,这是整个社会暴力的理解影响到了孩子。而美国对校园欺凌的判决之所以让人震惊,是因为美国对暴力的理念是“零容忍”,这与中国完全不同。
  “我们的电视上半夜给孩子们放的什么节目?都是地雷战、地道战。小学课本从三四年级就开始讲战争,讲洪秀全是民族英雄。”皮艺军说,这种“赞同暴力也容忍暴力”的暴力文化,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他补充道,“即使是正义的暴力,在孩子面前的展示。也应该有所节制,”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正义,可能为了自己的'正义'去实施暴力”。
  “我们现在在亡羊补牢,其实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理念问题,其次才是技术性的操作。”皮艺军说。
  生理因素应受承认
  此外,皮艺军还认为,应该注意到青少年犯罪中的生理因素。他说,依据“青春期危机理论”,在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青春期,是会有一些内在的躁动,这种因素在成年后大多数人可以自然缓解,应该对其有理性认识,不应该过度干预。“但中国社会不承认这种内在因素,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如果不干预,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皮艺军说。
  因此,他认为对欺凌等校园暴力行为不应过分污名化,应该判断是否具有理性的恶意,将恶作剧与恶意区分开。
  简单加重惩罚不可取
  对于如何治理校园暴力,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加重惩罚力度的观点,在上述研讨会上时被提及。郭开元在调研中发现,现阶段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确实较轻,因为犯罪成本低,会使青少年产生侥幸心理或导致暴力省级。
  他说,自己原本也是坚决反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但他在调研湖南杀师案时发现,几个孩子的作案手法表现出很强的反侦察能力,连侦察人员都误以为是老手作案。
  郭开元觉得,目前的法律规定可能确实存在空白。这几个孩子最后只是被送去了工读学校,没有其他的手段进行惩罚。
  因此,郭开元认为,立法机关应该作出反应,启动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调查;即使不降低年龄,也可以以其他措施进行弥补,比如规定“恶意补足年龄”等例外条款。“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宽容但不纵容,不能等到养肥了再打。”他说。
  可是,何兵却不赞同这种做法。据何兵介绍,美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从9岁起就可以被送进教养所,在1997年有10多万青少年被收容。因收容量太大、饱受批评,在2013年才降低到了5万多人。但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
  何兵介绍,美国被教养所收容的青少年,获释后5年内重新犯罪率高达77%,“这些孩子被关进去以后基本上终生就在监狱里面来回”。
  而他在瑞典时了解到,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会被关进监狱。瑞典的监狱长告诉他,“孩子需要家庭和社会监护,他们犯错是家庭和社会失职,怎么能惩罚孩子呢。”
  他说,看守所不可能把孩子教好,他们等于是坐上了“犯罪直通车”,将来还可能有更严重的犯罪。“降低年龄也要看放在什么地方,是让他们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何兵认为,是否降低年龄必须慎重,这不仅是保护未成年人,更是保护社会。
  皮艺军认为,治理校园暴力首先要在校园内部“依规治理”,让学生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出了问题也采用多元化处理方式,比如引入双方家长交流、恳谈会等冲突解决方式;或者让施害者在学校进行社区服务,而不是简单地惩罚,否则“处理完了,孩子基本上也就没法儿待下去了”。
  而在校园外部,引入社工组织进行未成年人犯罪的恢复性司法或许是可选之策。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处长杨新娥介绍,海淀区检察院自2009年开始与社会组织合作,在普通中学和工读学校试点驻校社工制度,已经帮教了未成年人1000多名,“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席小华也认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需要了解其内在成因,“需要去帮他而不是罚他”,如果简单地以刑罚的方式来解决,她认为这是“成人世界不负责任的回应”。
  席小华说,目前需要搭建青少年社工服务的体系,来对施暴者和受害者进行系统的干预。但是,目前中国没有独立的少年法,社工服务的介入没有依据,经常面临着尴尬局面。比如对于不能以法律手段惩罚的施暴人,社工希望由警察来对他进行“警诫”,但警察往往太忙了,因为没有制度安排,现在警察做这个工作,只是在“帮社工的忙”。
  她建议,应该设立独立的少年法,在现有制度上也应该进行职能转型,让公职人员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徐和谦 | 版面编辑:王丽琨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为何总见学生没素质
作者:谭正正
不知何时,本来平安和谐的校园开始上演一系列的&古惑仔大战&,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也不是只见于当今的美国,当4月5日佛山南海九江中学女生遭同班同学割喉事件尚未平息之时,汕尾陆丰又传来了初二男生硫酸泼洒同学的事件。倘若中国法律没有私人持枪的条例,笔者认为,中国校园的暴力和美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今校园竟变的如此&江湖&,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很难再见高素质,
学生,还没有真正完全步入社会,能够深深影响他们的是早期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和更长的学校教育,然而为何,校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成为上演学生悲剧事件的&主战场&?
自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个学校,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办学宗旨。笔者想说的是宏大的目标下难见素质真正落实的身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在高调的标榜之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常常被架空,学校之间的竞争和考评更看重该校的升学率,学生是否优秀仍然将单方面成绩视为主要&参考物&。利益驱动下,学校披着素质教育的华丽外衣,仍然一如既往的实施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复杂、早熟、前卫正是当前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的主要特点,除了学生外在的文化成绩,隐藏在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更应该得到关注。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应试教育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在社会发展的初期,因经济发展缓慢,学生思想还比较单纯,其弊端还难见端倪。现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学生的思想也日渐丰富。个人的看法、认知逐渐上升为内心意识的主题。如果一再的漠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那么校园暴力事件不会遏止,学生只会身处&江湖,生不由己&了。
人们习惯将现在的学生冠以&80后&、&90后&甚至是00后来加以区别,不言而明,区别他们的主题便是学生的素质。很显然,汕尾陆丰甲东中学初二学生携带硫酸在教室泼洒造成18名学生受伤事件不是独立的个案。它是当今中国素质教育实施结果的一个影射。公立学校本以学生、社会的公共利益、未来利益为宗旨,然而单纯的看重短期的利益,反映在学生身上则为重视文化成绩,过度的强行灌输,竞争的压力压迫着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求。素质教育畸形的实施只会生出畸形的学生。
素质教育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当今的教育更应步步为营的去认真落实,&挂羊头卖狗肉&只会阻碍教育前进的步伐,受害的会是一代学生。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马俊茂]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校园暴力的三种常见心理因素
来源:搜狐教育社区
  校园暴力,最近又成了此间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笔者在中国和新加坡从事心理辅导多年,经验告诉我们,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各种类型,不是一出现便与私会党有关。心理辅导员也应根据行为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理。
  以下几种情况,都会引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第一种是“心理幼稚症”。
  张同学,男性,14岁,中学二年级。这位同学出身于“书香门第”,母亲是一名中学优秀教师,从小对他进行严格的管教。小张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重点优秀学生。他为人文静温和,在亲戚和学校老师心目中是一名老实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近两年来连续发生三件令人吃惊的事件。第一件,在巴士车边,无故将一名女乘客的裙子剪坏,被警察局训话和拘捕教育数天,后被母亲保按释放。第二件,时隔数日,自作主张用10元买进一辆来历不明的自行车,隔一周后又以同样价格出售给别人,再次被警局传讯训话。
  再隔数月,跟着一名同班同学到居民家中偷窃,他担任“把风”。被抓后追问他为什么行窃,小张不加思索地回答:“我知道偷窃是犯法的。因为他是我朋友和同学,不去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想偷”。
  这呈现“无知型”和“玩耍型”犯罪特点DD缺乏深刻的动机和计划的犯罪行为,并不追求得到物质的满足。
  在心理中心检查,张同学外表正常,智商中上水平,无精神病理症状;但发现心理发育不成熟,想法幼稚单纯,心理认识水平低下,无理想追求,无成熟自我意识。这是“心理幼稚症”犯罪的典型例子。
  经过心理辅导、检查、咨询、老师帮助、家人加强教育,一年后逐渐好转,不再出现类似行为,顺利考上初级学院。
  小错不断成棘手问题
  第二种是“反社会性格缺陷”。
  小维,男生,中学四年级,17岁。
  他幼小时活跃好动,上课不遵守纪律,在课堂里有时无故起身来回走动,尖声喊叫,教师多次教育批评无效,父母经常收到老师投诉电话。进入初中后,更发展为动辄冲动打人,脾气粗暴急躁,不知道恐惧和危险,外号为“小霸王”。
  最近连续发生多次意外事件:用小刀乱划乱舞,将女同学手指划破,鲜血如注。第二天将另一位同学从高台上推下来,震惊全校。在教室内打闹,将铁制书桌打翻,压伤别人,险出人命。
  后来发现,小维从小无法无天,调皮捣蛋,屡犯错误。令人不安的是,屡教不改,当面检讨,事后不改,屡教屡犯,我行我素,不能自控自己的行为。父母为他其痛心哭泣,打过骂过,他在旁边若无其事。幼小时曾看过心理医生,怀疑他有“多动症”。
  这是很值得注意的案例。问题是,这名男生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其轻微违纪行为达不到犯罪的程度,无法司法惩戒。现有学校制度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惩责手段,教师教育无效,辅导效果很差,成为教育领域一项棘手问题。
  最后我要举出一个上海实例,这是个轻微犯罪的案例,当事人送“工读学校”管教,结果是个教育有效的成功例子。
  小英,女生,15岁,初三学生。
  小英父母6岁前离婚,由父亲抚养。父亲是个商人,经常外出经商,让小英单独生活和求学。因为从小缺乏管教和父母亲温暖,她生活随便,爱虚荣和打扮,经济挥霍,读书不用功。中学一年级起,就偷窃同学钱财,乱交男友,发生性关系,还堕胎一次。学校教育无效,生怕她再次犯罪,送“工读学校”学习和管教。
  这是一所全寄宿制特殊学校。学生一律留宿在学校中,实行半工半读,一半是普通学校的课程学习,另一半是轻微劳动或集体文娱体育活动。
  小英在学校学习二年,表现好,提前出校,升入高中,以后考入普通大学,表现良好。
  这说明,青少年犯罪,尤其轻微犯罪,犯罪早期应该及时处理,控制,采取特殊措施,切断犯罪源,才能有效制止再犯罪。犯罪是社会必然存在的问题,其责不在于家长和学校,关键在于正确处理。
  关注对社会的危害性
  校园暴力事件由来已久,至少有以下社会危害性,必须重视和纠治。私会党不过是校园不良行为中的一种形式,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有二大类:
  其一,违纪行为DD违反校纪校规、打架、聚众闹事、赌博、酗酒、早恋乱爱、流氓习气行为、偷窃、欺骗、陷入“黄毒”和“私会党”等。
  其二,违法行为DD盗窃、强奸、卖淫、伤人、杀人、私会党团伙和其他刑事犯罪等。从上海调查的资料,大致发生频度在1%左右。
  青少年并非成人,心理行为不成熟,犯罪偶发性机率大,社会危害性不大,不适合采用成人法律。他们的人生有一长段道路要走,各国都有青少年保护法,目的着重于挽救,从宽,让他们重新做人。
  不幸的是,现有学校对轻微不良行为和犯罪缺乏有力惩戒措施,辅导作用不够有力有效,管束困难。对特殊家庭、特殊父母(如离异、孤儿、特殊性格儿童等)不采取社会隔离、封闭学校的教育,教育困难,成效很差。
  “工读学校”是特殊教育,专收“问题学生”。学校采取封闭式教育制度,学生一律住宿过半军事式集体生活。教育课程同普通学校,升留学制度相同。
  教育队伍由教师(特殊有爱心者,对德育有经验)、警察局干警、民政部人员、心理辅导者、义工等组成。兼教又管,宽严结合,务使学生在德智体劳全面发展。
  问题学生由各校提名。针对道德品行有问题而屡教难改者、轻微犯罪行为又未严重犯法者、须接受预防性管教的学生,收住教育。
  教育或住宿学校时期可从一年到三年,视学生行为道德表现。而离开学校后,社会不应该歧视,学历相同。这样的教育,在中国各地和上海已推行10至20年,效果良好。
    教育资讯                |
今日热点推荐
(责任编辑:王晓爱)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