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 和 ArchiCAD 对比,ppt 优劣势 对比分别是什么?在建筑行业前景怎样

&img src=&/50/v2-edff4e2ee79f8e64f8cf3_b.jpg& data-rawwidth=&1818& data-rawheight=&9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18& data-original=&/50/v2-edff4e2ee79f8e64f8cf3_r.jpg&&&p&首先介绍一下BIM发展的一些时间节点。这里会列举两个典型国家的BIM发展时间线,结合国内的BIM发展时间点,在对比中感性认识BIM在国内的发展。&br&&/p&&img src=&/v2-1c19ccdef44bebcc1c3542_b.png& data-rawwidth=&1812& data-rawheight=&9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12& data-original=&/v2-1c19ccdef44bebcc1c3542_r.png&&&br&&p&BIM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直到2002年美国的Autodesk公司发表了一本BIM白皮书之后,其它一些相关的软件公司也加入,才使得BIM逐渐被大家了解。一年之后,美国联邦总务署(GSA,成立于1949年,每年预算约$26.3 billion)发起了3D-4D-BIM计划,要求到2007年,所有GSA项目全面BIM化。BIM开始在美国快速发展。到2006年,CSI(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Institute)编制完成AEC万用标准OmniClass。到2007年,全美建筑科学院NIBS推出酝酿已久的集大成者BIM标准:全美BIM标准(NBIMS),日后被各国效仿。到2013年,全美建筑科学院NIBS发布BIM指南,并且最近几年还在一直更新。&/p&&img src=&/v2-36c3e382bd_b.png& data-rawwidth=&1796& data-rawheight=&9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6& data-original=&/v2-36c3e382bd_r.png&&&p&1987年,英国主要建筑业机构的代表联合成立了BPIC(建设项目信息委员会)。它为建筑生产信息的内容、形式和编制提供了最佳实践指导, 并在整个行业中传播。到1997年,英国的BIM标准Uniclass发布,最新版为Uniclass 年,英国也推出BIM实用指南。2011年的时候,英国政府宣布英国的BIM战略,要求政府项目在2016年时全面BIM化。&/p&&img src=&/v2-edff4e2ee79f8e64f8cf3_b.png& data-rawwidth=&1818& data-rawheight=&9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18& data-original=&/v2-edff4e2ee79f8e64f8cf3_r.png&&&p&在国内,直到2005年,Autodesk进入中国为了推广它的软件在国内宣传BIM,BIM的概念才逐步在国内被认知。到2007年的时候,建设部发布行业产品标准《建筑对象数字化标准》。2008年开始,上海的标志建筑上海中心决定在该项目采纳BIM技术,BIM技术在国内发展开始加速。2011年,中国出现第一个BIM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开始,政府部门逐步开始接触并推广BIM,到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BIM重心,到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说明了BIM的重要性。总的说来,对比前面英美的时间表,我们明显是落后的,还需要各位同仁一起努力追赶。&/p&&p&下图是BIM相关软件公司的产值对比,不同阶段软件数量国内外对比(设计、施工、运维)。这些数据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因为有些公司没有上市,财务数据不公开。但总体比例基本符合。&/p&&img src=&/v2-b07c24c4f1198bad473e013ff2def4cc_b.png& data-rawwidth=&1743& data-rawheight=&9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43& data-original=&/v2-b07c24c4f1198bad473e013ff2def4cc_r.png&&&p&以下是软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这个比例也是大致估算的,并不精确,但基本接近事实。从图中有这样一些信息:&/p&&ol&&li&&p&设计软件基本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竞争比较充分,基本以产品为主);&/p&&/li&&li&&p&施工软件和运维软件产品和项目大致五五开;&/p&&/li&&li&&p&国内施工或运维软件更多占有率体现在项目定制部分,市场不成熟&/p&&/li&&/ol&&img src=&/v2-25915bfe10351a41dcd30fedbea617e5_b.png& data-rawwidth=&1733& data-rawheight=&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33& data-original=&/v2-25915bfe10351a41dcd30fedbea617e5_r.png&&
首先介绍一下BIM发展的一些时间节点。这里会列举两个典型国家的BIM发展时间线,结合国内的BIM发展时间点,在对比中感性认识BIM在国内的发展。 BIM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直到2002年美国的Autodesk公司发表了一本BIM白皮书之后,其它一些相…
先回答问题.&br&revit是一个平台,一个目前比较领先的BIM解决方案平台.&br&就软件来说,确实也了解下就够了.&br&关键是怎么用他,如其他回答所说,对自己专业也不那么友好,很多事情目前干好了.&br&重点在于BIM的理念.&br&&br&BIM概念的核心在于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br&&p&我们目前项目中信息化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p&&br&但是专业之间的鸿沟仍然相当巨大.&br&&br&方案提给建筑,建筑的同学拿到一堆NURBS曲线构成的形体,需要把它转换成幕墙表皮,给它布置轴网.&br&&p&再转给结构的时候,因为天正和pkpm数据基本没法共享,结构同学一般都会基于轴网在pkpm中手动全部重新搭建一个结构模型.&/p&&p&转到设备这块,设备的同学运行天正鸿业等软件,打开建筑图,然后再扣上pkpm导出结构图,布置管网设备.&/p&&p&设计同学出了施工图给施工方后,信息往往从这里完全中断了,前面设计阶段各专业还能互相提交个轴网,扣个图,施工方在此时通常只有一叠纸质的蓝图,或者堆砌了大量线段和字符的dwg文件,然后再对照图纸重新在广联达建一遍模型.&/p&&br&&p&这就是国内的现状.&/p&&p&每一环信息交换,都会损失信息,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重建信息,重建的过程又难免会出错.&/p&&br&&p&BIM就是这样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p&&p&其中revit是其中一款比较领先的软件平台,他的主要用途不仅仅是用来记录三维数据,关键在于信息管理、信息交换.&/p&&br&&p&虽然现代社会的分工会越来越细,但土建行业的管理流程,管理水平没跟上,还需要诸位一同努力.&/p&&br&&p&更详细的分析请看文章:&/p&&p&&a href=&/BIMinfo/& class=&internal&&BIM?不止是三维 - BIM那些事儿 - 知乎专栏&/a&&/p&
先回答问题. revit是一个平台,一个目前比较领先的BIM解决方案平台. 就软件来说,确实也了解下就够了. 关键是怎么用他,如其他回答所说,对自己专业也不那么友好,很多事情目前干好了. 重点在于BIM的理念. BIM概念的核心在于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 我们目前项目中…
这个首先你得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需要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需要有个长期的目标,也就是说确定好自己想在Revit哪方面未成熟的功能施展自己的拳脚,努力做出一套系统性比较强的插件。例如,你确定好解决钢筋的自动生成,那么就努力研究一个方向然后有所突破。&br&&br&确定好目标后,你要开始先把Revit软件用的非常熟,一个是你知道哪些功能Revit已经能做到,哪些未能做到,心里有个底,插件做出来才有意义。有很多时候我们不想把插件做出来了才发现原来Revit本身的功能也能实现。&br&&br&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C#编程,了解整个.NET的平台,这个一开始可能很难,但是接触一下写几个简单的程序后就发现其实来来去去就是那些东西,你先从Hello World开始。其实你会发现编程语言的语法并不是编程中最复杂的,而是编程的思路,只要有了好的思路,根据度娘或者书籍就可以探究出需要的语法结构进行编程。所以并不是那么难的,最重要确定好整个代码的结构。&br&&br&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应该就是叶雄进先生,他在Autodesk公司工作过,你可以加QQ群了解一下。然而国内的资料还是相对较少。建议翻墙然后Google搜索Building Coder,有一个叫Jeremy的老家伙写了一个Blog,他是叶雄进的同事,他可以说是Revit二次开发的鼻祖人物,写的东西也是相当有价值。&br&&br&你要在网上下载Add-In Manager的插件和Revit SDK,前者是用来调试程序和查看构件属性的。Revit LookUp在二次开发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每次编程之前必须查看里面的一些隐藏属性,很多在C#中的类名和方法都可以通过LookUp找到,这样就省去了很多时间,而且准确性较高。SDK中有好些Samples可以参考,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多研究多学习。&br&&img src=&/2b43c3675ecacf4b3bb5ad34b01294d4_b.png& data-rawwidth=&52& data-rawheight=&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52&&&img src=&/78acda345a4d8d8c8502_b.png& data-rawwidth=&101& data-rawheight=&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1&&&br&还有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毕竟这个是个不成熟的产业,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很多方面也不完善,目前也没有特别多经验老道的人,更没有十分成熟完美的产品在市场上。所以思考挖掘出新的产品非常重要,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而不是随波逐流。&br&&br&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软件公司都在涉及这个比如天正、理正、鸿业、广联达,清华斯维尔,甚至PKPM都想自己做一个PBIMS的平台出来。你可以去参考这些公司的产品,试用一下他们的软件,了解后就会有思路了。&br&&br&最后,学习最快的方法就是使用在实际项目中,咨询一下BIM相关的工作者或者使用者,收集他们在各专业中迫切需要的功能,确定哪些基于Revit能做,哪些不能做,试着自己寻找思路做出来,然后演练。模仿例子虽然是好的,但终究不是实际能够用到的,所以如果能够结合实际会更好。&br&&br&当然,所有这些方法都是浮云,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一步一个脚印,面对重重挫折,还能屹立不倒,终究会走向彼岸的!
这个首先你得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需要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需要有个长期的目标,也就是说确定好自己想在Revit哪方面未成熟的功能施展自己的拳脚,努力做出一套系统性比较强的插件。例如,你确定好解决钢筋的自动生成,那么就努力研究一个方向然后有所突破。 确…
未来肯定会。目前我所供职的公司,钢结构图已经全部由revit来做了。虽说BIM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但也有它出图的优点。在建模的期间,一定确立好不同构件的相互关系,这样出来的图纸不会因为疏忽而弄错线型等,剖面图等就更省事了,直接切一刀,自己出来,不需要像CAD那样还得一笔一笔的花。虽说前期似乎复杂一些,但是后面出图会很省事。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建筑形状越来越复杂,构件之间的距离每层都不一样,还不是整数!只能用参数化建模,这样的模型,你再用CAD去画,会抓狂的好不好?!而用BIM呢,我改变几个参数,就能修改建筑的形状,然后直接导成BIM模型,修改修改,就可以出图了。如果用CAD,那简直没法话,弧线和直线构件之间的距离在平面上如何表示?用插入法计算么?所以说,针对复杂结构,BIM出图势在必行。
未来肯定会。目前我所供职的公司,钢结构图已经全部由revit来做了。虽说BIM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但也有它出图的优点。在建模的期间,一定确立好不同构件的相互关系,这样出来的图纸不会因为疏忽而弄错线型等,剖面图等就更省事了,直接切一…
&p&先说结论,BIM在中国完全走歪了,并且很多BIM从业人员为了当前生存,在自掘坟墓。&/p&&p&过去一年和美国团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配合,也看过了BIM在澳洲的应用,有一个同事在新加坡TT时是新加坡体育馆项目的BIMer。所以国内国外的应用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p&&p&一路看下来比较起来觉得BIM在中国完完全全走歪了!&/p&&p&1 &b&政府及业主的项目管理人员&/b&,自己不懂BIM,就因为现在BIM火,也要在项目上用BIM,这种情况危害最大。
我看到的美国的业主团队,项目概念阶段就扔出BIM执行导则,明确各方职责,各个阶段BIM应用达到什么深度,解决什么问题,一目了然。然后设计和施工自然会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因为业主了解BIM,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收益,因此也愿意为BIM支付额外的费用。
看看我们,往往是既然竞争对手项目用BIM了,那我们也用吧!用BIM干什么,我也不清楚要不给我个三维模型吧!设计和施工一看业主SB,就外包建个模型应付。好吧业主一看BIM好像也没什么用,下次就不做了,或者还做但不加设计费,恶性循环……。
2 &b&冒牌专家&/b&横行,诲人不倦!市场上很多人根本不懂BIM,没看过几本书,没实际操作过项目,只是因为自己在设计或者施工或者业主行业之前的地位,一知半解就开始冒充BIM专家,或捧或贬;然后一堆人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开始捧臭脚。新人一看这么多人在追随,想当然的以为这就是真的BIM大神,结果第一步就走错了。这种情况不限于BIM,各行各业无不如此!
3 一些&b&三维建模制图员&/b&,就因为自己建了几个项目的模型,就以为自己懂了BIM。因为自己技能不熟,开始吐槽软件不好,BIM导致效率降低;想当然的以为BIM即3D。我之前聊的一个话题,一个人喋喋不休地质问,复杂建筑才有必要做BIM,高层住宅很规整,结构专业为什么做BIM?BIM最核心的应该是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如果只局限于设计那一块,业主为什么为你支付额外费用?有人说可以建筑结构机电碰撞检测,Please,如果不做BIM,你的设计就可以有很多碰撞吗?那只是解决你设计自己的质量问题好吗?凭什么业主要为此付费?
4 &b&乙方&/b&因为业主只愿意支付很少的设计费用,或者因为业主代表不懂BIM,就开始耍小聪明。攒个模型糊弄,其实是鼠目寸光。业主这次为你支付费用了,之后项目层面或者公司层面也会评估ROI,这个项目实验了BIM,这部分付出是否有收益?结果一目了然啊,业主的人聪明一点的发现你在骗他,不会让你第二次得逞;笨一点的认为这就是BIM,其他项目就不会做BIM。然后开发商一交流,大家都觉得没用……
5 所谓的&b&BIM顾问或者管理方&/b&,找了几个会软件不懂专业的人,就开始挑设计BIM模型的错。跟一个设计院的BIM主管吃饭,他抱怨说BIM管理用NW给他们设计发现了上万个碰撞。我去,他们也算北京数得着的设计院,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当时就给他支招,累死这帮孙子:你管理顾问不能就拿个软件跑的结果来应付吧!你得告诉我并帮我标出来,每一个碰撞在哪里呀。然后当着业主挤兑他们,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知道框剪结构砌体穿管,板上留小洞,现场工人都能处理,你屁都不懂就敢给我来挑错。
6 好多的所谓&b&BIM培训机构&/b&,东拼西凑了个草台班子,就敢要几万的培训费。软件都没弄明白,就开始误人子弟。弄得像传销组织一样。&/p&&p&&b&7 很多BIM论坛&/b&,没有人用心写自己原创的经验,到处是复制粘贴的课程,或者免费分享50G的BIM学习资料,以及软件破解;提问题的都不知把问题描述清楚,也不告知自己试了什么方法?即使有人仔细写出了自己的问题,也没有人回答。
&b&8 国内软件厂家&/b&觉得这块市场很大,都想建立自己的平台,屏蔽竞争对手。其实BIM整个市场都不太成熟的时候,更应该大家合力耕耘,培养呵护这个市场。谁都想把信息只能留在自己家,ODBC,IFC完全都不支持……
9 ............
还能写很多很多,这个行业里基本上浓缩了我们的很多坏风气。我们的BIM起步比美国晚一些,但是相比欧洲,ANZ,香港,新加坡几乎同时起步。现在方向错了,那只能渐行渐远!
好的我也看到几个,比如同济院陈老师的团队在WDI项目上,努力适应业主要求,这个项目在2014最终得到全美AIA BIM应用大奖。之前提到的Soho潘石屹,start with end in mind,为了节能环保省钱,反过来要求设计施工如何应用BIM,后来拿到了LEED白金。只是这种,太少……&/p&&p&第一次看到BIM时,正被一个项目折磨的焦头烂额之际,认为BIM就是解决自己项目上的问题的答案。作为从业者,只希望大家能够耐得住寂寞,再努力一点,再认真一点。
未来5年,拭目以待。&/p&&p&------------&/p&&p&更新&/p&&p&好多人在留言里问,有什么推荐的书或者培训?觉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想要解决不同的问题,我只列出我看过觉得很好的资料,对很多人不见得有借鉴意义:&/p&&p&1 &b&BIM理论&/b&,我看的&b&BIM handbook&/b&,这是我的BIM圣经。但直到看第二遍,才觉得懂了部分。爱尔兰体育馆那部分启发我进行API开发,我每年都会读几十本BIM资料,论文或者分享,只有这一本我看了又看的,一些章节4遍5遍都有吧。2013拜访同济院陈老师,他也推荐了这本书!据说清华大学的一个教授后来翻译了这本书。&/p&&p&2 &b&Revit软件学习&/b&,我是在&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买的课程。推荐&b&Paul F.Aubin&/b&,他虽然在讲建筑,但是结构师也可以借鉴。我从2013开始买他的课。后期的课程分国标单位及英制单位,建议用买英制单位的,他们平时用的就是英制。&/p&&img src=&/v2-a714ea44f62cc10aed85_b.png& data-rawwidth=&1334&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v2-a714ea44f62cc10aed85_r.png&&&br&&p&&b&Eric Wing&/b&讲Revit结构,机电及Navisworks,但我觉得他讲的太浅了。&/p&&img src=&/v2-54aebb3edc38ff1a64d5d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6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54aebb3edc38ff1a64d5d_r.jpg&&&p&&b&3 Revit API&/b&我看的是Autodesk的帮助文件。现在都是在线帮助,看起来前后逻辑有些混乱了。我一直带着2012版,好像这是最后一版pdf帮助文件。&/p&&img src=&/v2-e67d5a203b0bb28be42808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67d5a203b0bb28be42808_r.jpg&&&br&&p&&b&4 Dynamo&/b&基本上就看了Au上的几个分享,因为我本来就玩Python,所以没太费精力。&/p&&p&&b&5 BIM执行导则&/b&,我看了上海市政府的那个&/p&&br&&br&&p&其他几个相关回答:&/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向别人介绍BIM?简洁又能让对方立即明白? - Speedeagle 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VR+BIM技术两者如何高效的结合应用? - Speedeagle 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实时共享revit模型? - Speedeagle 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revit插件让你感觉眼前一亮? - Speedeagle 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BIM在国内三边工程的环境里如何生存?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什么牛逼能让你吹一辈子? - 知乎&/a&&/p&
先说结论,BIM在中国完全走歪了,并且很多BIM从业人员为了当前生存,在自掘坟墓。过去一年和美国团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配合,也看过了BIM在澳洲的应用,有一个同事在新加坡TT时是新加坡体育馆项目的BIMer。所以国内国外的应用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一路看下来…
话说啥叫奇技淫巧啊?。。。Revit虽然是出来卖的,但是这么不纯洁的话,设计院的老大们要天天开房了。。。&br&&br&==============我是bulibuli的分割线=========================================&br&既然是奇技淫巧,就来点别人没有的干活,看见CAD、rhino和SU的奇技淫巧后,推荐看看CAD的,貌似其他都属于比较正常的功能范畴而不是奇奇怪怪的技能(当然你要是说软件优势的话可以有什么参数化之类的,反正我管不着。。。)&br&&br&1、族!这个不想多说,谁用谁知道!除了刚开始建模比较无力意外,这就是个活生生的自动造物机,有木有异次元口袋的赶脚?当然前提得是你建模思路清晰。。。&br&&img src=&/34cbbec942efd8d2fd09_b.jpg& data-rawwidth=&275& data-rawheight=&1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br&&img src=&/8a3e7fcab18fbe35f5212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3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img src=&/1e234c26fcdcbbd7c38916a7dbfbde19_b.jpg& data-rawwidth=&913& data-rawheight=&7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1e234c26fcdcbbd7c38916a7dbfbde19_r.jpg&&&br&&br&2、revit extensions!感觉这个好用东东结构工程师们还木有发现酱。。。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画钢筋了。。。&br&&img src=&/bed282cf4deb27f85aaa88_b.jpg& data-rawwidth=&1529& data-rawheight=&10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29& data-original=&/bed282cf4deb27f85aaa88_r.jpg&&&img src=&/03c2ad6d23d7fe85bb720df26c4ffb0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3c2ad6d23d7fe85bb720df26c4ffb0f_r.jpg&&&br&&br&3、幕墙(其实是族的一种,不过也可以体量生成)&br&&img src=&/bda21b920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bda21b920_r.jpg&&&br&&br&4、表达式图!13年大师汇的时候看到新技能的我眼泪掉下来!出卖我的爱。。。(根本停不下来)&br&&img src=&/cec689bff6fb295d674ceef_b.jpg&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cec689bff6fb295d674ceef_r.jpg&&03/02/2015,更新:評論有好多人對這個比較感興趣醬,把當時的教程翻出來了(你要是看不明白,請在知乎提問題,讓我騙贊...),以供參考使用。。。&a href=&///?target=https%3A///redir%3Fresid%3DD284D3E%21109%26authkey%3D%21AIk5L1s3GU3URik%26ithint%3Dfile%252cdoc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crosoft OneDrive&i class=&icon-external&&&/i&&/a&。。。資料來源于Autodesk大神。。。&br&&br&5、APP,乃们知道Revit有个像苹果商店一样的APP store,上面可以下载插件嘛。。。有些功能很逆(dou)天(bi)啊。。。真是淫才啊。。。&br&&a href=&///?target=https%3A//apps./RVT/zh-TW/Home/Inde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utodesk Revit 商店:Autodesk Revit 的外掛程式、附加元件和擴充功能&i class=&icon-external&&&/i&&/a&&br&自己看~&br&&br&6、脑洞大开。。。&br&&img src=&/aa7e09a93c6fb7b8ccabdf4d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aa7e09a93c6fb7b8ccabdf4d_r.jpg&&&img src=&/727b802dd02c58989bdfce148ff53abb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727b802dd02c58989bdfce148ff53abb_r.jpg&&&br&这是有多闲?!&br&&img src=&/b5ba72e68ba5919c6eaea5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b5ba72e68ba5919c6eaea5_r.jpg&&来张屌爆了的&br&&img src=&/c111f5dffe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1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br&&img src=&/bb2ce2dadc6e83c11fc42b6_b.jpg& data-rawwidth=&265& data-rawheight=&1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5&&&br&==============我是bilibili的分割线==========================================&br&这只是我的一面之词(妈蛋的,成语现在用的是有多不好)。。。有话就赶紧说,反正我也不补(来打我啊)&br&&br&附上上面的牛&br&&img src=&/45a217e99675beb8c7e50_b.jpg&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1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祝大家熟能生巧(恩,熟能是谁?),牛气冲天~~~&br&&br&&br&--- 日更 -------------------------------------------------------------------------------------------------------&br&有好多人私信我表达试图怎么做,嗯,(,,o ? o,,) ,欧特克大大推出了新的云平台Forge,拆分建筑单元分分钟有木有!上传你的模型,然后神器在手天下我有!(╭ ̄3 ̄)╭?&br&&img data-rawheight=&967& data-rawwidth=&1915& src=&/def9901e4fffbb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5& data-original=&/def9901e4fffbb_r.png&&&br&快速拆解&br&&img data-rawheight=&967& data-rawwidth=&1916& src=&/d29abb90539a0deb1263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6& data-original=&/d29abb90539a0deb12636_r.jpg&&Bomb!&br&&img data-rawheight=&966& data-rawwidth=&1916& src=&/d0774bfc247d237f5ffe1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6& data-original=&/d0774bfc247d237f5ffe1e_r.jpg&&
话说啥叫奇技淫巧啊?。。。Revit虽然是出来卖的,但是这么不纯洁的话,设计院的老大们要天天开房了。。。 ==============我是bulibuli的分割线========================================= 既然是奇技淫巧,就来点别人没有的干活,看见CAD、rhino和SU的奇技…
我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直播讲座进行中,以下是过往讲座的录像:&br&&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photoshop/photoshop-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学PS基础教程01:像素 分辨率 抗锯齿&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photoshop/photoshop-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学PS基础教程02:数字色彩理论&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photoshop/photoshop-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学PS基础教程03:PS常用功能及快捷键&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photoshop/photoshop-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学PS基础教程04:通道 蒙版 图层混合模式&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photoshop/photoshop-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学PS基础教程05:常规晴天室外场景案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photoshop/photoshop-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学PS基础教程06:夜景PS思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photoshop/photoshop-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学PS基础教程07:总平面图鸟瞰图PS思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photoshop/photoshop-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学PS基础教程08:课程总结&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谢谢大家两个月来的陪伴,《建筑学Photoshop基础教程》如愿完成。&br&&br&——————————————&br&谈谈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吧,完全是个人感受,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做个参考即可。&br&&br&我们怎么看待软件?把它看做锤子、扳手、刻刀、丁字尺这样的工具即可。工具是拿来用的,真正有价值、能代表你的,是借助工具表达出来的作品。&br&&br&那么有没有必要熟练的掌握工具?当然必要。都上战场了还临时阅读冲锋枪使用说明书是很不专业的行为。&br&&br&现在设计行业的设计流程基本数字化了,高效地做设计是离不开各种主流的、优秀的软件的,这些软件就是我们用来表达想法的趁手工具,这些工具,根据你专业的需求,有若干几个是必须&b&掌握&/b&的。掌握即意味着能够比较自如地使用,比较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像用筷子吃饭,或者拿铅笔写字一样。但是&b&掌握一个软件的标准是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的(It depends.)&/b&,这个语境里的&b&掌握不等于你要花自己难于承受的时间成本把一个软件事无巨细学透了&/b&,而是指对于你自己,对于你自己眼下想做的方案,对于你想达到的效果,能&b&达到刚好够用,不拖后腿&/b&为标准。但是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大多数的时候,不太容易做到。&br&&br&现在是2015年,大家对建筑学科中软件的看法已经不像我07年入学的时候那样保守了,当时「软件无用论」「走火入魔论」「手绘最NB论」很多见,现在大家看问题已经客观多了。但是直到今天,这些保守的观点仍然在影响着软件的初学者,让他们无所适从。&br&&br&&b&有的观点认为,「软件只不过是工具,然而工具用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b&这句话在表达什么?&b&「软件用得再好也没有用」?&/b&&br&&br&这个观点前半句是真理,后半句逻辑不太对,是推不出「也是没有用」这个结论的。&br&&br&我来说说我的理解,解释下为啥现在建筑行业,甚至扩大一点说在设计行业中,工作流程被数字化了。&br&&br&原因是设计通常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一组专业人员,一系列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高度协作。在实战中、在设计全流程中,使用软件设计方案、沟通方案、修改方案确确实实比传统手绘的工作流程效率要高出太多。工程的规模越浩大,设计越复杂,软件的价值越会相应的凸显出来。一个工具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能够帮助你以及你的合作伙伴高效地完成一件事请。&br&&br&如果只是做个小室内设计,做个小亭子设计,甚至小别墅设计,设计师确实仅仅用手绘就能完成,并且在熟练的情况下,推敲啊,修改啊远远比用软件要快要顺手,原因是&b&在概念表达阶段,手绘:即「手,脑,笔」的协调和直接反馈永远是符合直觉、最快的&/b&,从这点来说,大家最好先把自己的手绘基本功打扎实,&b&我个人也是另一种极端观点:「手绘无用论」的坚决反对者&/b&。注意这里的手绘也是一种工具,先追求自如的表达自己的设计,图面漂亮不漂亮先不谈。但是往往这两点是分不开的,如果你能熟练地用手绘把方案规范地表达,成果通常也会很惊艳。&br&&br&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以后并不是只做小室内设计,小亭子设计,小别墅设计的,我们通常要多人协作,作为设计团队的一份子,我们很依赖软件高效沟通易于修改的特性。在这个事实的前提下,软件之于设计师,是如同笔一样的存在,所以在这个事实前提下说「工具用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b&绝对会误导很多软件初学者。&/b&会让他们误解软件学习的意义所在。&br&&br&还有一种观点要谨慎看待:&b&「越往高处走越不需要学习软件。&/b&&b&」&/b&这句话无意间把「高」和「不需要软件」连起来了,讲话者肯定已经慢慢脱离设计基层工作并且看到了更高层面的东西,站在了更高的视角,说出这样的观点自然是有依据的,但是也需要初学者不要只看字面意思,了解对方的语境。&br&&br&再举两个更夸张的例子,这两句都是我听说过的句型,逻辑问题比较大:&b&「某某大师都是一辈子用手绘的,人家根本不会软件」,「真正NB的设计师只用勾勾草图,软件是绘图员的事情,你们知道主创设计师工资多少,软件小哥工资多少吗?」&/b&这些话在表达什么?用好软件是件Low的事情?大师不会软件是否等于你也不必须会软件?真的这样吗?&br&&br&这些观点说的都是事实,的确啊,在没有软件的年代,我们不是照样设计房子吗?&b&但是这些观点跳过了更大的事实:&/b&&br&1.几乎没有人刚毕业就是大师、是主创,大多数人要从底层画起,要帮主创把草图转化成数字图纸。&br&2.软件是个新生事物,老一辈没机会也已经没有必要学这些了,拿大师们举例子没意义啊。&br&3.像我上文解释的那样,使用软件是这个时代行业的主流工作流程,你在往高处走的过程中毕竟还是需要学软件的。&br&4.更会有逻辑不好的人从这些话里推出了想当大师就没必要学软件的观点,说者无心听者被坑啊,这是很糟糕的。&br&&br&说到这我阶段性地总结一下:&b&不要相信「手绘无用论」更不要相信「软件无用论」&/b&,这些表达工具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用武之地,在当今时代,手绘和软件都是新一代建筑师的基本功,要端正态度,用心掌握。建筑初学者能够正确地定位软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盲目依赖软件,也不能无脑鄙视软件,很多道理其实等你几年学下来自己心里就有杆秤了,到时候你也许会想起这段话。&br&&br&——————————————&br&目前很多建筑院校的课程安排是这样:前两年以传统手绘方式作为主要的课程作业表达手段,培养专业的素养,打好基本功。从二年级下或三年级开始,允许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成果也可以用数字化媒介进行表达。有些比较宽松的学校会实验性地在一年级就不限制使用软件,与之相对的也有一些比较保守的学校到了四年级还是手绘为主。这些都是现实,无可厚非。没什么模式是绝对正确。&br&&br&总之,如果你确定要使用软件来画图了,那么你一定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这些软件?」「怎么学习这些软件?」&br&&br&每个院校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我只说我自己经历过和看到的情况,供参考:&br&&br&&b&CAD&/b&&br&&br&我最先接触的软件是CAD,时间是大一第一学期,主题是大师作品模型,要解决的设计任务是使用CAD绘制模型零件,供精雕机切割。学习方法是向身边的同学咨询,我很幸运,同年级中有几位兄弟都是乐于探索并热衷分享的人,他教会了我基本的PL画定长线的命令、O偏移命令、F8正交切换命令还有TR切割命令,然后教会了我如何设置捕捉。教学过程仅仅几分钟就结束了(4个命令1个捕捉)。我也凭着这些基本命令顺利完成了设计作业。&br&&img src=&/887ac4eeba86a359cb9363acba760ed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87ac4eeba86a359cb9363acba760ed8_r.jpg&&后来这个作业就被老师留下了,上面这个模型是后来使用这一版CAD复刻的第二版。7年前的Nokia手机照片,画质确实比较糟糕。&br&&br&经历了这样一次操作,基本上就能比较顺利的使用CAD了,在这次作业的过程中,顺便掌握了图层管理方法以及一些其他的快捷键,在大学本科的五年以及研究生期间,CAD的学习和天正的学习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每次都是问一下百度,或者问问室友,或者工作室里的学长学姐,基本就能解决的。&br&&br&工作以后,CAD的使用还要经历一个规范化的过程,线宽线型,打印样式表,图层管理都要重视起来,因为此时与同事的合作非常重要,遵循自己公司图纸的风格也很重要,成熟的事务所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规定,按照自己公司的规定来即可。&br&&br&&b&SketchUp&/b&&br&&br&我第二个接触的软件是SketchUp,当时也是向已经接触过这个软件的同学咨询的,他对我的教学时间估计只有1分钟,他只教我使用R命令画矩形,并使用P命令推拉定长,教学就结束了。我当时问了一句:「那么要是想做一些复杂的形状该怎么办?」他说:「用空间想象力,善用辅助线」,我基本就明白了。直到今天我也觉得SketchUp是一个非常好学,可以随着设计实践慢慢提高的软件,不用太刻意的去花费时间。&br&&br&但是对于SketchUp的成面逻辑,看似简单,但是会出一些不易察觉的小陷阱,确实会卡住一批新手,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麻烦事,有的时候怎么连都不成面是很让人抓狂的,对于成面问题,我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有点心得,已经做成了视频:&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sketchup/02-cad-import-to-sketchup-and-close-surfa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02.CAD导入SketchUp封面&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对于插件安装方面的日经问题,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br&&a href=&///?target=http%3A///software/sketchup/what-is-rb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ketchUp插件安装方法:rbz是什么&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说说我对SketchUp的观点:&br&&br&它的优势在于操作直觉化,你会玩第一人称射击,就会建SketchUp模型,因为在SketchUp界面中,三轴捕捉是一个默认设定,而使用透视视角建模需要的正是三轴捕捉。你把物件定位到任何一个点,都要经历在平面上定位XY坐标,在纵高上定位Z坐标的过程,而SketchUp的三轴捕捉让你在透视视角内就能完成在传统的三视图建模软件中必须要切换平面和左视图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它上手门槛非常低。新版的Rhino的操作轴功能也是让你能在透视图即可完成三轴捕捉,加快建模速率,原理是一样的。&br&&br&对于使用SketchUp进行复杂建模,非线性建模,要从两个角度去看,首先,如果全部是非线性造型,最好使用Rhino来解决。如果9.5成是线性造型,个别地方要玩一点变化来点缀,或者是山地设计,做地形,临时转换设计平台会有学习成本,那么为此去研究一些曲面造型插件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不推荐新手们装完SketchUp立刻就预安装一大堆「贝塞尔曲线」「方便面道路」这类的插件,这些插件很有用,你未来也极可能会用得到,但是我仍然推荐:&b&「等你真的确定自己用得到这些插件的时候」&/b&,临时去装,去研究。&br&&br&换句话说:&b&当你下载并安装一款SketchUp扩展插件的时候,最好确保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b&&br&&br&&b&Photoshop+任意渲染器&/b&&br&&br&这两款软件怎么说呢,大部分人逃不开,想说真正透彻地掌握,也很难,还是之前那个标准,能学到够自己用就是很理想的。&br&&br&我学习Photoshop的过程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老实说我是通过&a href=&///?target=http%3A//www.videocopilot.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DEO COPILOT&i class=&icon-external&&&/i&&/a&的After Effects教程入门合成软件的,而真正对这个软件理解加深的过程正是通过这几年的答疑、讲座、翻译国外CG教程(估计得有60+到70+篇,过去曾给32d做免费翻译)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肯定不适合建筑系的学生的,我很了解大家在课程设计之余,能拿出多少时间研究这些。&br&&br&所以在2013年1月我初次公开讲座的时候,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br&&br&&blockquote&&p&我为什么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p&&br&&p&因为针对建筑学生的电脑绘图教程相对少,老师一般也不会讲太多成体系的东西,我自己学习表现的过程,是在看了一大堆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CG类教程之后,把那些知识套用到自己的专业上来的。同学们有没有必要像我这样做?当然没有必要,这样效率太低了。好在CG是我的业余爱好,所以对于我自己来说,这还不算浪费时间。&/p&&br&&p&在看了这些「不务正业」的教程之后,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计算机绘图这件事情上,太多太多常识性的东西没有普及了,大家往往是卡在特别简单的东西上,而不是很难的步骤上。&/p&&br&&p&所以,我就把曾经卡住过我的东西,都写了下来,免得大家再浪费时间在这上面。&/p&&br&&p&&b&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学的,我挺想说,你千万别像我这样学!那怕是要把正事耽误了,快去搞你的设计,有什么事大家讨论一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行了,学设计不是学表现,千万别本末倒置!&/b&&/p&&br&&p&我分享这些,是想缩短大家学表现的时间,提高大家的效率,你要是为此花大量时间去看CG教程,那有违我做这些事的初衷。&/p&&/blockquote&&br&这段话到了今天,我还是这样认为的,只不过我现在还认为:&b&软件的基础教育,应该普及到各大建筑院校之中。&/b&我们不是没有这样的课程安排,事实上我的母校在2年级的时候就有一个2学分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这个课本来就是安排拿来解决学生手绘过渡计算机绘图的痛点的,然而教授的内容是比较过时和脱节的:大家都用SketchUp建模,他们教3ds Max建模圆角小星星,蚊香。大家都用Vray或Artlantis渲染,他们教3ds Max扫描线渲染(scan line基本可以被称作上古时代的东西)。并且最关键的是课程内容是步骤式的,Step1,Step2...没有太多原理的讲解。说良心话,老师教的很好,很认真,是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大家也很喜欢TA。但是讲授的内容确实用不上。也就是所谓的「过时」和「脱节」。&br&&br&所以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开始写教程,做公开课,因为其实一个人站出来发声的很大原动力就是「看不下去」。这和知乎上很多人答题的原动力是很类似的,包括我自己。那么我所做的这些课,和一些正式而全面的Adobe教程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在于我知道建筑生想要什么。&br&&br&我认为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应知应会的基本技能,什么时候国内的建筑初学者们不觉得熟练掌握软件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而是能够以使用工具的心态及熟练度来使用软件,渲染和PS不再作为效果图工具而是作为推敲设计的手段,我的目标就达成了,我坚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b&到了那一天,各种「手绘无用论」和「软件无用论」也就不攻自破了&/b&,因为只有当你学明白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手绘和软件都是在根源上相通的,我们设计师的最终目的,只是流畅地表达。&br&&br&读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答案有点虎头蛇尾,明明是在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怎么才说了三四个软件就没了?其实真实的情况就是我掌握的软件基本上也就是上述这些,同时我也在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这个答案我会花几年时间,用实际行动来回答。&br&&br&目前,Photoshop教程进行中,谢谢大家的支持!&br&&p&&a href=&///?target=http%3A///r/GEMaAu7E4rOdraph9xY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GEMaAu7&/span&&span class=&invisible&&E4rOdraph9xYK&/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我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直播讲座进行中,以下是过往讲座的录像:
重编辑Revit18和ArchiCAD21的对比,旧内容作废。&br&&br&Revit
使用人数多
有族分类有利有弊&br&ArchiCAD
使用人数少
构件很灵活有利有弊&br&&br&Revit
建模更严格,效率略低&br&ArchiCAD +
建模更随意,调图更便捷,管理差&br&&br&Revit
整体采用统一的树状管理架构&br&ArchiCAD
管理架构类似传统设计软件和rv之间&br&&br&Revit
族编辑功能比较强大,难度一般&br&ArchiCAD
GDL简单程序思维 处理复杂物体很麻烦&br&&br&Revit
出图修改要命啊!
云平台多,功能吊炸天+&br&ArchiCAD
出图修改没那么要命+
BIMX小家碧玉&br&&br&Revit
模型复杂了卡啊(500MB+)
Dynamo(数据管理得天独厚)+&br&ArchiCAD
相对速度还是比RV好点的
管理数据基本上只能靠二开&br&&br&Revit
MEP好用,Fabrication加工,处理斜板困难&br&ArchiCAD
新推出的机电模块,欠火候&br&&br&Revit
Dynamo(1.31,几何差全靠自适应,数据管理强),Flux与GH联动&br&ArchiCAD
与GH时时联动,功能较弱基本没啥大用&br&&br&Revit
支持Rhino工作流&br&ArchiCAD
支持Rhino工作流&br&&br&Revit +
二开企业多,私活好包&br&ArchiCAD
二开靠自己学 = =&br&———————————————————————&br&横评&br&&br&优缺点如下:&br&revit 18&br&数据管理强&br&多专业协同较好&br&建筑方案效率高&br&&br&&br&catia v6&br&强无敌,买不起&br&参数化功能中等偏上&br&精度极高小数点后八位&br&曲面支持到nurbs&br&曲面施工模型能力√√√√√√√&br&&br&&br&archicad 21&br&展示的bimx好用&br&操作便捷&br&不支持曲线&br&适合方盒子建筑设计&br&&br&bentley aceosim ss7&br&基本上等于revit12版以前&br&参控能力基本上很弱&br&曲面支持到bspline&br&&br&上面这几家就基本这样。。&br&&br&还要提的就是犀牛和grasshopper。现在是建筑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了。因为犀牛nurbs能力惊人,配合c#或py简直起飞。。而且grasshopper的数据结构简直是数据处理的神器。就凭这个dynamo就没法相提并论。基本上市面上幕墙都是gh做的。&br&(犀牛有个插件叫作evolute,十多万一年,一键分割嵌板、一键拟合曲面、一键出幕墙下料图)&br&而且gh插件涵盖了你所能想到的一切。任何新的事物从出现到成为gh插件不会超过2年。&br&曲面建模能力√√√√√√&br&不过bim方面。。。我就不说话。。。&br&(Grasshopper的BIM实在是没有通用的封装格式,推荐尝试SEG插件自己录入信息)&br&&br&&br&maya。这玩意基本不能出施工图。不过是神级建模玩具。囊括了几乎所有其他nurbs和subd软件的能力。。。&br&造型能力?????????&br&&br&zbrush。雕刻玩具。可以做构筑物或者定制表皮。跑题了。。。
重编辑Revit18和ArchiCAD21的对比,旧内容作废。 Revit + 使用人数多 难度较低 有族分类有利有弊 ArchiCAD 使用人数少 难度略高 构件很灵活有利有弊 Revit 建模更严格,效率略低 ArchiCAD + 建模更随意,调图更便捷,管理差 Revit + 整体采用统一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156 人关注
989 条内容
926 人关注
217 条内容
468 人关注
249 条内容
4118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和房产对比优劣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