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建筑与规划专业优秀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计获奖名单怎么能够查到

&&&&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第十二届全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竞...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大16开纸 张:铜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1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城市规划专业初步
填 写 要 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教学队伍现有教师16人,其中主讲教师10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督导教师2人,整体师资配备结构较为合理,梯队完善。
教师队伍教育背景丰富,除本校培养的硕士、博士外、还有毕业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的教师,还有三名有法国、英国教育背景的教师,三名有美国、北京大学进修访问经历的教师等;专业背景涵盖城市规划、建筑学;职业背景包括有注册规划师两名、有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院从业背景的教师五名;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看,有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助教3人;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教师2人,30至45岁教师11人,30岁以下教师3人。&
基于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及教学要求,专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0。各环节安排如下:
?各环节理论讲授课程安排主讲教师一名、助课教师一名(针对全年级60名同学;每环节理论教学时间一般为4学时);
?各环节设计辅导课程安排教师6名,即每名教师平均辅导10名学生(每环节设计教学时间一般为2~3周、16~24学时);
?针对特定教学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邀请该专题学科范围内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与交流。&
由于学校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因素曾一度困扰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队伍的建设。经过多方努力,该问题已得到很好的改善,尤其在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教学团队中,目前,该教师团队包含有本校、外校引进教师,教师教育背景丰富,教师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与国内外其它著名高校之间有较多交流。
近年来,校、院、教研室实施了一系列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力的改善了教学队伍的质量,例如:借助教育部西部访问学者计划,安排骨干教师赴国内著名高校进修、学习;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借助科研平台,派遣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交流会议;发挥老教师的优势,对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进行耐心的指导;利用科研项目,发挥团队优势,使青年教师保持学术敏感度,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其中,近两年派出国内外其他院校进修青年教师三名,包括:吴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白宁,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访问学者;王侠,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在实施了一系列计划后,青年教师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机会,成长迅速,全面适应了教师的角色,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学团队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为目标,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包括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近几年主要完成的教学改革项目有:
2008年校级教改重点项目,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1-5学期)课程体系改革(已结题);
2010年校级教改面上项目,案例式教学(苏格拉底教学模式)在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结题);&
2008年校级教改重点项目,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教学与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已结题);
2012年建筑学院教改项目,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人文思想培养(进行中);&
在过去五年中,教学团队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包括:
1)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
2012年,“城市规划专业基于新时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陕西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9年,“立足城市站点 打造专业特色――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2年,从“创造”到“体验”――案例式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入门教育中的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1年,“探索学科本源,重构专业框架――西安建大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改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11年,“新站点?新体系――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体系构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8年,“城市规划专业站点下的专业初步教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08年,城市规划站点下的“三大构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
2)精品课程建设
2009年,“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10年,“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3)特色专业建设
2007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是重要板块;&
4)电子课件建设及获奖
2012年,“城市空间认知”获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优秀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视觉意象与形式支持”,获第十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优秀奖;
2011年,“色彩构成”,第四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视觉意象与形式支持”,二等奖;
2010年,“建筑空间与行为支持”,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高教组,一等奖;&
5)教材立项
顺利申报了多项教材编写重点支持项目。
《城市规划专业初步(上下册)》,获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立项,并成为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城市规划设计思维基础教程》、
《城市规划思维训练》、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
《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城市规划导引》、
《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基础教程》、
《徒手表达基础教程》等. &
6) 教学论文
教改以来共完成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自2009年以来,在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本教学团队年年有教改论文获奖,其中9篇获得专指委优秀论文奖,10人次被邀请年会主题发言(占所有主题发言的四分之一),4篇论文获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向全国院校交流、推广我校基础教学改革成果;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有3篇收录于本专业最权威核心期刊《城市规划》;在国家期刊《建筑与文化》上连续一年连载介绍、研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工作,并得到全国关注。201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我校主编的《站点2010――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权威、最系统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论文集。
主要发表的教学论文有(限十项)
引入城市规划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教学改革,《城市规划》2011年第12期;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公众政策素质培养,《城市规划》2010年第09期;
基于学科导向&办学背景的探索――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城市规划》2010年第09期;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初探,社会的需求?永续的城市――2008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及专业课课程体系建构,《建筑与文化》2009年第1期;
从“空间”到“城市空间”:城市规划专业一年级的城市空间意识培养,更好的规划教育?更美的城市生活――2010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学科导向&办学背景――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更好的规划教育?更美的城市生活――2010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的基本问题梳理,规划一级学科?教育一流人才――2011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案例式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探索,规划一级学科?教育一流人才――2011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人文思维”训练――从“空间规划”到“人文规划,人文规划
创意转型――2012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包括我校在内的大多数城市规划专业脱胎于建筑学专业背景之下,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关系密切而界线较为模糊,尤其是低年级的专业初步教育更是围绕着建筑学专业的纲领展开,所培养的学生也往往建筑设计功底强,形体塑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规划专业中更强调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社会洞察力有所欠缺,学生真正接触规划知识时间滞后,教学模式越来越反映出一定的弊端与不足。
教改后的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针对以往的欠缺与弊端,将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教学从建筑学专业的初步课程中独立出来,针对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调整,融入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的渗透与专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更早的认识到规划专业的特点,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多的学习城市规划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为后续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使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衔接更加合理,使低年级建筑教育符合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将我校规划专业的设计能力培养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优势与特色进行了发展和延续。
“专业初步”课程内容包括一年级的“认知、表达与专业素养”和“设计基础与思维”两方面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仅以专业基础技能培养为目标,更强调学生专业思维的扩展和延伸,突出城市规划专业特色,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去加强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初步领悟和感受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及审美的内涵。在“什么是建筑设计,什么是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中主要面对的对象与内容”的认识过程中,将设计基础要素与空间知识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开发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设计意识。
在专业初步课中及早进行规划意识和规划方法的渗透与培养。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加入城市规划专业内容,并且开设一些关注城市问题的课程,让学生及早接触规划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在基本能力培养中,不仅注重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洞察力,还注重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低年级具备一定的城市规划思想,同时还具备全面地、整体的认识观。
“专业初步”对传统的审美及空间内容有选择、有重点地保留,同时调整使之符合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对专业初步教学的要求;新增部分课程,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课题,以专业认知与素质的培养为主,结合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并在其中融合了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及美学要素。
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初步阶段就让学生接触规划相关知识,了解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前景,建立了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高度热情与积极性;
2)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早期了解了专业特点,明确了学习方向,掌握思维方法,对高年级顺利进行城市规划专业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审美和空间创造能力培养,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社会洞察力的培养;
4)能够使学生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理性的思维方式,使之能够全面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及设计项目的完成;
5)加强学生的分析与认识的主动性,引起学生对设计内容及过程的重视;
6)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之中,注重学生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培养;
7)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这也是规划专业的工作特点之一),在课程设计之中要求某些环节有多名同学共同完成。
8)对教学梯队积极建设,注重不同专业背景、教育背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的搭配、通过教学研究,凝聚了教师队伍,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目前,城市规划基础教研室已成为了一个极具凝聚力的团队,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教师工作,对待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极高的热情。
9)通过系列教学成果,本课程已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育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2010年成功举办“站点2010――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会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教学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办学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0)解决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问题,使我校城市规划教学有了符合专业学习特点的思维方法论课程,更有利于培养新时期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并提前5年应对了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成立。&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所属城市规划专业学科点是建设部和陕西省双重点学科;是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城市规划专业第三次以优秀级通过全国专业教育评估;2013年在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城乡规划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六。
&《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的前身是《建筑初步》课程,作为建筑类老八院校之一,我校从上世纪50年代并校之初开设《建筑初步》,其目的是实现引领学生从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走向专业教育的过渡,奠定学生专业设计技能基础。为了顺应我国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趋势,培养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要求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建筑学院对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并推动了系列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2006年初,建筑学院成立了城市规划基础教研室,对城市规划专业第1-5学期的专业基础课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更好的为学生奠定专业学习的基础。《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进行系统建设的。&
2009年《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被遴选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本课程在教材、电子课件、网络资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程(1-5学期)在2006年之前与建筑学专业采用相同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基本是围绕建筑学专业的纲领展开,学生真正接触规划知识时间滞后且十分有限。所培养的学生也往往形体塑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而规划专业中更强调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社会洞察力有所欠缺。原有的教学体系越来越反映出一定的弊端与不足,专指委也明确指出这种教学体系过于偏重于建筑学。2006年初,建筑学院成立了城市规划基础教研室,使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1-5学期)专业教学从原建筑学模式中脱离出来,系统进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并以2006级规划专业的学生为教学改革第一批对象,进行系统的、有步骤的系列教学改革。旨在结合建筑学院办学特色,以引导学生入门、打造专业基础为目的,在低年级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素质平台,以城市规划专业视角展开基础教育,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与设计能力,发展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早认识到规划专业的特点,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2011年,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由原来的建筑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城市规划教学面临重大调整,低年级教学在整个城市规划专业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在同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前瞻性的实施改革已经5年,《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教学经验也日趋完善&。自2008年起,在历届全国城市规划专职委会议上交流《城市规划专业初步》的教学经验收到广泛关注与好评,2010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功组织了全国范围的“第一届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研讨会”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自此常有很多兄弟院校专程来我校学习交流经验。《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成为我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课程建设的特色之一。&
《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教学队伍所在的城市规划基础教研室负责进行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1~5学期)的专业基础教学。教研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包括: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与城市规划专业学科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
?低年级专业基础课与高年级专业课之间的课程体系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课程体系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教学内容构成研究;
?应对新时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是实现学生从高中阶段知识普及教育向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转变的核心环节。由于城市规划是个交叉学科,她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多维的、综合的,因此,《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教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宽广,对内容的选取及相互间比例的确定是该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教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
?社会学领域――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人”;
?美学领域――美的城市创造美的生活;
?科学领域――科学性是城市规划的前提,科学发展观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思维领域――整体、系统的城市规划思维逻辑的培养是城市规划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技术领域――城市建设依托技术实现;城市规划专业学习需要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专业的认知规律与人类习惯的学习规律之间的协调。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课程体系由易到难的安排符合人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但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所涉及专业知识面宽广,体系庞杂。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强调的是对专业的认识及基本素质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对城市的认识。对城市的认识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层面到低层面、由表及里、自上而下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系统的、整体的把握城市。合理的“认识论”是下一步建构“方法论”的基础。
合理选择设计对象。由于适用于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课题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多,在城市中寻找规模、性质均合适,环境相对单纯的实际项目用地非常困难,因而在具体教学中,课题基地的选择是经过一定的调整与假设的。
合适确定空间类型。我们强调方法论教育取代传统的类型学教育,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课题必然会承载于某些类型之上。如何恰当的把握,一方面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为用地确定适合的建筑类型,另一方面则要避免学生盲目的确定建筑类型,这是教改中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难点。
设计辅导教学的挑战。许多课题设置是通过学生实际调研与分析之后得出多样化的结论,就可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空间设计题目,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出现多种可能的空间类型和设计方法,这对辅导教师的能力及经验是极大的挑战,也要求教师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
?通过设置课程竞赛、以真实空间为研究对象,论坛多样化的形式等使教学增强吸引力,大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将深奥的专业知识通过相对容易的吸收方式传达给学生;
?教师队伍建设时吸纳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同一教学内容由城市规划专业教师与建筑学等相关专业教师搭伴进行,有利于学生既学习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又能理解该领域的知识对认识城市及城市规划专业的作用;
?通过丰富的教学环节的组织让学生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试图将教师由习惯扮演的传授者、主宰者的角色,转换成组织者、指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由被动的接受、等老师教,变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希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城市规划设计初步》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是在原来的《建筑初步》课程基础上调整而来的,立足于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展开教学。课程通过一系列专业课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空间认知能力与基本表达技能,了解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学习设计基础要素与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设计与动手能力,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构图能力。其目的是在入门阶段对学生及早进行专业认知的渗透,培养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素质。该课程性质的定位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建筑学思维下以“建筑初步”取代“城市规划专业初步”的城市规划基础教学模式,实现了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向城市专业站点的回归。
城市规划专业一年级专业教育启蒙阶段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设计初步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由《城市规划导引》、《建筑概论》两门课程组成;设计初步教学由《城市专业初步Ⅰ》、《城市规划专业初步Ⅱ》组成。
在理论教学部分,《城市规划导引》是由城市规划专业资深教授轮流主讲,使学生初步了解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内容,激发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确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和正确态度。《建筑概论》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空间和构件的理解能力,使学生了解建筑空间及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在设计初步教学本部分,《城市规划设计初步》课程按照“专业技能基础”和“设计思维基础”两方面设置了第一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以及美学素质培养为主,强调“认知”与“表达”的技能训练与动手能力培养,并在技能训练课题中融合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美学素质培养以及空间认知;第二学期通过一系列作业,将空间要素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开发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设计意识,并将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知识融入其中。
课程的内容设置形成两大教学内容:“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设计的语言”)与“设计思维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进行“设计的思考”,产生关于设计的“想法”)。从“专业认知――表达技能――美学基础――设计要素――设计方法――思维训练”六方面设置教学内容,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设置若干教学环节,并配合进行相关的练习作业。教学环节与作业设置将专业技能(表达)和设计基础与思维(思考)两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使一个训练内容起到双方面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设计思维基础的同时,达到了技能训练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专业技能基础
教学内容以专业认知及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结合艺术素养的培养,强调“认知”与“表达”的技能训练,并在技能训练课题中渗透专业知识。在课程之处,增加了“专业认知”(包括专业概述、专业识图两讲)教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尽早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基本情况,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本科五年的教学安排以及学习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之初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在其它教学环节尽可能将各方面专业知识与既定的技能训练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逐步了解专业内涵。
1)专业概述、专业识图;
2)徒手图、工程字法,完成作业:小建筑铅笔抄绘;
3)认识建筑、工具图绘制方法,完成作业:建筑抄绘――工具图练习;
4)快速表达(包括徒手图练习、马克笔、彩铅练习);
5)平面构成、色彩知识与色彩构成,完成作业:系列色彩练习(结合渲染技法的学习);
6)构图知识与训练;
7)立体构成、规划基础知识,完成作业:立体构成;
8)材料认知,完成作业:建筑空间材料重塑;
设计思维基础
教学内容以课题的形式,将设计基础中的概念、原理、规则、方法等知识要素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作业,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知识,开发活跃思维,培养观察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设计与动手能力。将设计基础要素与知识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开发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设计意识。注重在“什么是建筑设计,什么是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中主要面对的对象与内容的认识”过程中培养与训练规划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课题内容围绕以下设计基础要素展开:构成、材料、空间与尺度、建构、环境、观念以及形式、功能等。
1)建筑测绘、建筑基础知识,完成作业:建筑测绘――墨线工具图练习;
2)外部空间测绘,完成作业:外部空间测绘;
3)设计与思维,如何开发思维;(在教学中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设计中的意义,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
4)尺度和空间,完成作业:按要求完成规定尺寸空间设计;
5)建筑解析与图示语言,完成作业:建筑解析;
6)城市空间解析,完成作业:西安市某城市空间节点解析;
7)类城市空间设计,完成作业:城市空间设计模型;
8)数字城市,完成作业:城市空间模型。&
城市规划专业初步实践教学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使我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育具有更强的专业倾向,我们对专业初步在实践性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教学内容与研究对象上加入城市规划专业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及早接触规划相关知识;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洞察力,同时培养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分析与认识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设计内容及过程的重要性,体会其中内在的分析―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调研、活动组织的能力与集体协作能力,鼓励并在实践作业设置上要求学生合作,并通过相互之间交流与讨论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
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一种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方法传达给学生。
实践性教学分为以下内容:
1)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是与建筑抄绘与建筑速写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课。通过让学生对实际城市空间、建筑物、建筑施工现场等进行实地参观,从而建立城市与建筑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专业基本知识。
2)新生设计竞赛:安排在第一学期,在接受简单的技能训练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特定主体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的理解能力和基本的设计能力,并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规划设计是为公众服务的。
3)建筑测绘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通过对典型建筑进行现场调查、测量、记录、图纸绘制,以印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建筑单体及群体设计手法、结构特点、工程做法以及装饰特征等的理解,同时,实践所学制图知识。
4)外部环境测绘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通过对典型建筑外部空间及城市空间进行现场调查、测绘、记录,以印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城市规划知识的理解。
5)外部空间认知与调研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通过对户外特定环境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和问卷调查等训练学生的外部空间感知和评价能力,使课堂内所学内容得到巩固,并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与实际环境的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图纸环境和实际建筑环境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并进行简单设计的实践。
实践教学计划安排:
城市认识实习
新生设计竞赛
建筑测绘实习
外部空间测绘实习
外部空间认知与调研实习
通过对《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和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城市及城市规划专业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一些学生在实践环节完成的作品在校园、建筑学院长期展出;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撰写的教改论文在国内公开刊物及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中发表,获得了专家好评。&
总学时是224+1K,第一学期的《城市专业初步Ⅰ》是112,《城市规划专业初步Ⅱ》是112+1K。
工具墨线、建筑基础知识
设计基础与思维
设计基础与思维
名建筑解析
空间与尺度
外部环境测绘
城市空间解析
数字与城市
类城市空间设计
我校图书馆藏书141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09万册,外文图书17万册,期刊4421种;订购有清华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镜像数据库;方正Apabi镜像和网络电子图书50000种;并且订购多种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及学位论文;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特种文献和视听资料。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国际联机检索室和远程教育中心。周开馆时间95小时。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1997年,是陕西省首批接入CERNET的高校之一,也是教育部按A类高校来投入建设的院校之一。2000年3月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办公面积3000多平米,设有一个视频会议室,二个多媒体教室、可同时容纳240多人的网络机房、新技术实验室、网络教学直播机房及数字建筑博物馆研究制作室等特色场所。现已建成设备先进、技术一流,集科研开发、网上教学、信息管理发布于一体的教学辅助单位。目前校园网覆盖了学校绝大多数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及家属楼,为全校2万多名师生提供了一流的网络平台。
我校建筑学院设有独立的专业资料室(各类中外专业资料量万余册)和计算机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学院建设了全国高校唯一的数字建筑博物馆、城市与建筑数字化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另外建筑学院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建有数字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报告厅,装备有先进的可视化电教设备,如:数字投影仪、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等,并配备了有关教学软件。这些均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以及师生及时沟通、互动、在线答疑等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a.青年教师联合制。学院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交流、获取资料的平台。b.教授监督制。青年教师联合会定期与老教授进行教学方法交流、讲授,同时,老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讲评。c.学生反馈制。教学团队在每学期末与学生进行座谈,学生对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反馈。d.竞赛制。针对学生,学院每学年组织“十佳作业”评比,并邀请国内专家进行评选;针对于教师,每学期进行讲课比赛、教案与例图评比,优秀作品公开展示。e.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短期授课,扩展青年教师的教学手段。
以上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设置的软质教学环境的优化手段,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并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基本资源清单
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教学小组在多年的教学中,结合专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使用大量参考教材。目前,结合自编的讲义内容,已展开多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1)使用教材
《建筑初步》
田学哲,建工出版社
《建筑设计初步教程》
多媒体教材,自编教材
《建筑形态设计基础》
同济大学,建工出版社
《工程字法》
《建筑钢笔画》
《城市空间设计》夏祖华,东南大学出版社
《建筑外环境设计》钱健
宋雷,同济大学出版社
2)教材建设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部)已获得西安建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支持,目前并已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签订了教材出版合同,在年度将完成其中三部教材的编写,其余教材将在三年之内陆续完成出版:
《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基础教程》――年完成;
《设计思维基础教程》――年完成;
《城市规划导引》――年完成;
《徒手表达基础教程》――年完成;
《城市规划思维训练》――年完成;
《城市建筑设计基础》――年完成;
《城市空间设计方法》――年完成。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技能型基础学习课程,教学过程的展开主要以互动式的教学为主,强调不断地学习、练习、体验、运用。教学组围绕这一目标设计了若干个实验教学环节,并针对每一个环节编制了相应的教学指导书,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一教学计划,并使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以建筑材质为核心的教学片断中,将之以“看与被看”的形式设计成竞赛题目。
近年来的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及实验教材的使用效果明显,反映良好。另外,结合实践教学开展多项科研工作,获得各方好评。
实践教学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城市规划专业初步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起始平台,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实践与学习有机结合的意识,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环节中去,特别结合实践教学,在校内及校外建立了多处教学基地,形成了学生进行测绘实践、设计竞赛的场所;建筑学院供广大师生自由交流使用的建筑广场形成了专业学习的“场效应”;5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实验室为学生进行空间试验创造了条件;此外,学院提供的多种教具及实验设备,保证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2)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
该实践环节主要包含建筑、环境测绘实践;实地调研及实体制作实践、新生设计竞赛等内容。
?测绘实践旨在通过对典型建筑、环境等进行现场调查、测绘、记录,以印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建筑单体、建筑环境整体设计手法、结构特点、工程做法以及装饰特征等的理解;
?实地调研强调通过对设计对象真实感知,现场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并为高年级的调研、分析奠定初步基础;
?实体制作实践则强调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各类与建筑空间及其环境相关的内容,亲自动手制作和搭建模拟对象,进行各类课题的实验,较为真实地研究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建筑、场地空间的特性,从而使其设计更加科学和合理。
?新生设计竞赛是学生在接受简单的技能训练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特定主体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的理解能力和基本的设计能力,并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规划设计是为公众服务的。&
已经建立了《城市规划专业初步》精品课程教学网站,设有“课程介绍”、“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留言板”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复习、讨论,并与老师在网上充分沟通。
网络资源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课程描述(历史沿革、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
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督导教师、教师梯队)
课程介绍(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大纲、考核办法、参考文献等)
?教学改革与成果
?教学实践(学生作业、教学环节)
?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结合教学内容提供相关的参考教材、参考书、期刊、网站等。
下列参考书指定阅读:
《建筑画理论与技法》侯继尧
著,建工出版社
《建筑小品实录》,刘管平
编,建工出版社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著,建工出版社
《设计与视知觉》顾大庆著
建工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
建工出版社
《建筑钢笔表现》陈新生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绘画绘图类型与方法图解》余人道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
第三版保罗q拉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保罗q拉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语汇》爱德华qq怀特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内外知名的建筑类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始于1986年,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之一。依托建筑学办学的深厚积淀,城市规划专业办学很快达到了国内先进的水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分别于1999年、2005年和2012年均以优秀级通过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通过评估的院校,其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受到国内外同类专业院校充分的肯定。
自2006年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调整了以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构建全新的低年级(1―5学期)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该教学改革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系统建设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探索,对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全面发展意义深远。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与同济大学一道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更将大力推动城市规划专业在全国的影响。
《城市规划设计初步》课程是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改后的《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围绕城市规划专业“站点”展开,将为打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并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规划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全新的教学内容组织、系统的专业教学思考为全国同类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自2008年以来,在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常常作为主要交流院校介绍《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经验,每届都有优秀获奖论文,和会议宣读论文。2010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功举办全国第一届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研讨会。
《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深入的教学改革,使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建设质量发生了质的转变。《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了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站点”:打破了一直以来以《建筑初步》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启蒙教育的传统,回归城市规划专业站点,并以城市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将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各学科知识组织到设计初步课程中的各个专业基本技能、设计思维训练教学环节中,做到让学生明确学习这些知识对城市规划专业学习的意义。
把技能训练和设计思维培养相结合:一改过去单纯、枯燥的,一味强调反复练习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结合设计基础知识、拓展思维广度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注重将城市规划专业知识贯穿始终,精心组织与城市、城市生活、城市规划有关的作业内容,既突出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又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关注社会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了解城市和城市规划。
教学规律与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即遵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规律:由“简单”到“复杂”,而城市的认知规律是注重由“整体”到“局部”,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城市规划专业初步》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规律与专业认知规律的结合,将复杂的城市问题及城市规划思维方式结合到“由简入繁”的不同的教学环节,在完成基本技能和思维训练的同时逐步拓展学生的城市规划思维。
本课程教学成果参与了2009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评选,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对该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此处采用当时的“教学成果鉴定书”作为校外专家评价材料。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先生对我校低年级基础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要进一步促进学会与我校共同进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研讨;
南京大学的徐建刚教授(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给予的评价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体系是培养注册规划师的典范、标杆”;
武汉大学的张明教授(原美国马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给予了“该基础教学体系远比美国的规划教育要系统、科学”的高度赞誉。&
(1)学校层面的条件保障和措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获准质量工程建设的项目给予配套经费、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并制订了一系列相关规定。
1)经费支持方面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团队经费支持办法,集中财力,大力支持教学团队建设,对获准质量工程建设的项目给予配套经费、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并制订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保证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近5年,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以及其它各类教学奖励与资助,学校给与经费支持约12.4万元,资金到位7.4万元,其中应用于城市规划专业初步课程建设的约为5.2万元: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经费0.8万元;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资金资助共计1.2元、教学成果奖1.2元;《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校级教材资助2万元。此外,对于学校给经费资助的项目,学院均有配套经费与奖励支持,约1.5万元。
2)管理制度方面
学校建立了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办法,为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质量工程项目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学团队的管理、指导、督促、扶持、服务和保证工作,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相关制度,为团队的建设明确了方向和远景目标。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条件保障,包括在人才引进、教学条件、教材编写、精品课程建设、实验与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优秀教学团队实行倾斜政策和一系列重点支持措施。
&3)人才引进方面
学校尤其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优秀教学团队实行倾斜政策和一系列重点支持措施,坚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团队中,给团队注入新元素,提升团队的改造更新能力;
4)激励机制方面
学校建立教学团队建设的奖励机制,通过加大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在确保教学团队质量的同时,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团队的单位及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团队不断进取;对在教学改革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学团队及个人进行嘉奖,提高其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学院层面的条件保障和措施
建筑学院对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条件保障和措施主要包括:
&1)课程教学团队组织保障,即学院注重保证所组建的团队人员的稳定性,在工作中优先保证团队的人员保证;
2)课程教学团队工作条件保障,即学院优先保证团队利用学院拥有的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并帮助团队解决相关条件问题;
3)教学团队教研活动资助,即学院在学科建设经费中每年设立了资助教师参加国内教学研究活动的专项经费,对于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教研活动给予优先支持,尤其注重支持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促进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水平。对于本课程所获得的各项教学成果、教学论文等给予资金奖励,累计约元。&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课程负责人(签字)
&&&&&&&&&&&&&&&&&&&&&&&&&&&&&
&&&&&&&&&&&&&&&&&&&&&&&&&&&&&&&&&&&年&&
负责人(签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网规划毕业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