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施农用化肥施用量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险和不良影响有哪些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及对策.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黄国勤1,王兴祥2,钱海燕1,张桃林2,赵其国2
1.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
摘要:论述了肥料的过量使用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合理施用化肥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认为过量施用化肥引起土壤酸化和板结、重金属污染、硝酸盐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NOx、CH4及CO2的释放,不仅能引起温室效应,而且还能够引起臭氧层的破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增加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合理施肥;结合国家的调控政策,在粮食产量与环境保护、作物产量与产品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
关键词:化肥;土壤;水环境;温室气体;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05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决定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和食物安全的稳固性。化肥的使用是农业获得高产的重要手段,为农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增施化肥是我国温饱工程的主要技术政策之一,历来受到政府的关注与农民的拥护。但是,过量施用化肥,或者偏施某一种化肥;不重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配合使用;或者将其直接排入水体等,均会导致局部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就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对土壤、水、大气环境以及作物的危害和相应的对策展开讨论,以便使公众对化肥在粮食和“绿色”食品生产上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对因“过量”、“偏施”带来的副作用和防治措施有基本的了解。
年我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
化肥使用和环境污染状况
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增长速度快,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985年全国化肥施用总量为1775.8万t,2002年达4339.5万t,比1985年增长1.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8%[2, 3](图1)。与此同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到了333.7 kg/hm2[2, 3](图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
施用化肥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创造最佳的植物营养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但是,化肥用量并非越大越好。一般来说,各种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氮为40%(50%,磷为10%(20%,钾为30%(40%[4]。通常,化肥施用量越高,流失到环境中的数量也就越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就越高。以氮肥为例,由于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损失严重。据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去向的研究的数据,我国氮肥的利用率在9%(72%之间,平均为30%(41%[5]化肥每年的流失量占施用量的40%左右[6]。
化肥的过量施用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主要发生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尤其是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田块上。此外,也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化肥品种的单一性、施肥的盲目性、施用技术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化肥施用与土壤生态环境
引起土壤酸化和板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有较大的影响。在江西红壤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红壤中施用硫酸钾、硫酸铵等,都会使红壤的酸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大[7]。同时,硫酸钾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生成硫酸钙,而在酸性土壤上生成硫酸,因此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钾,土壤中钙会逐渐减少,而使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结使耕地土壤退化,生产力降低,并可活化有害重金属元素如铝、锰、镉、汞、铅、铬等,增加它们在土壤中的活性,或导致有毒物质的释放,使之毒性增强,进一步对土壤生物造成危害。土壤酸化还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如钾、钙、镁等,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向下渗漏补给地下水,使得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化,影响作物生长。
大量的施用化肥,用地不养地,造成土壤肥力的普遍下降。据调查,由于长年施用化肥,华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已降到1%左右,全氮含量不到0.1%,在东北三江平原,多年重用轻养,使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10%(11.5%下降到3%(5%[8]。从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的1403个县的汇总来看,土壤有机质低于0.6%的农田占10.6%;农田总面积的52.6%缺磷,23%缺钾,14%磷钾俱缺。由于大量使用以氮肥为主的化肥,导致很多土壤中磷或钾成为限制肥力的主要因子;缺硼、钼、锰、锌和铜的农田分别为25.6%、34.8%、15.8%、38.0%和5.2%[9]。
化肥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制造化肥的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害成分,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土壤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面对化肥过量施用的防范措施
文章摘要: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2000 年以来,我国化肥产量由3186万吨增至 2011 年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2000 年以来,我国化肥产量由3186万吨增至 2011 年的6027万吨,自给率由不到 80%转变为整体自给有余;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由4146万吨增至2012年的5839万吨。
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U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化肥施用量的迅速增加,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土壤板结,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化肥污染问题。
& & 那么,如何提高化肥过量使用防范意识和改善现状呢?接下来四条建议:
& & 1.制定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意识
&&&&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目前,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化肥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今后还应继续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加大宣传,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
& & 2.增加有机肥的施用
&&& 是我国传统的农家肥,包括秸秆、动物粪便、绿肥等。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应实施有机肥施用补贴,以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
& & 如对实施秸秆还田的农户按其还田面积进行补贴;对种植绿肥的农户提供种子与翻压经费。另外,应该及早制定有机肥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对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含量应从严控制,以防治对土壤产生污染。提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以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 & 3.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 &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减少化肥的浪费,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
& & 4.合理施肥
& & 为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应根据化学肥料的性质确定施肥方法,如氮、钾肥应深施,磷肥宜集中施用或与有机肥掺混后施用。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施用化肥增效剂,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
& & 实际行动大于任何好的措施,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起来是最有效的。农轩生物一直在以身作则,为改善土壤环境、提升作物品质、保护生态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如需,敬请关注郑州农轩!
& &&农轩有机肥料一为中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字词:化肥,有机肥
相关有机资讯
热门有机资讯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正文
化肥过量施用造成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作者:李慧
&&&&&& 据调查,中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别是化肥过量施用造成耕地质量的退化,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数据背后,透露出我国耕地质量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在我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应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到“藏粮于地”?
  耕地质量“三大”“三低”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实现了“十一连增”,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10的土地生产出世界1/4的粮食。然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方式依然较为粗放,实现粮食连增消耗了大量的耕地资源、环境资源,过大的承载也给土地带来超强负担。
  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研究员徐明岗指出,“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三大’指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
  据调查,中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也很突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把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
  “当前,我国粮食连年增产、高位护盘极为艰难,各种资源要素绷得很紧,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十分紧迫。”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说,必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思路目标、技术路径及重点措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庄稼生产几乎全靠化肥“当家”。长期致力于退化生态系统与退化农田修复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介绍,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顷225千克,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每公顷面积平均施用量超过400千克,是安全上限的1.93倍。
  “一方面是化肥使用量大,另一方面是化肥的利用率低,肥料没吸收,都变成了污染。”蒋高明说。与此同时,我国工厂化养殖动物每年产生大量动物肥料,但因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等原因,这些本可成为很好肥料的动物肥料并未用到应该用的地方。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指出,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化肥利用率仅为33%,农药利用率为35%左右,年使用地膜约130万吨,回收率不足60%,年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有效处理率仅为42%;农业年均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2,低于发达国家约20个百分点。
  “我们不能再靠透支环境,超标使用化肥农药,来换取农业产出。农业同样有个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张晓山说。
  对此,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藏粮于地”如何实现?
  “未来的粮食是存在家里、仓库里,还是存在大田里?”耕地质量堪忧的现状,再次这样向我们发问。
  “在耕地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质量就尤为重要,加强耕地土壤质量培育,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已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最根本办法。”曾衍德说,“如果把农田基础设施比喻成人体的骨骼,那么基础地力就是血肉。必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努力做到‘两提一改’,才能实现藏粮于地。”
  曾衍德分析指出,“两提”正是要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要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一改”就是改善耕地质量环境,推动开展耕地质量修复和污染综合治理,力争到2020年,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还田、残膜回收达到80%,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公报》统计也显示,高等级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7.3%,基础地力较高,要用养结合;低等级耕地占27.9%,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占全国耕地总面积44.8%的中等级耕地,正是未来的潜力股。”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分析说,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
  专家指出,除了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保护耕地质量的制度性安排也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专门的耕地质量保护法律法规,现有法律法规在耕地质量保护上缺乏“硬杠杆”。应尽快制定耕地质量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耕地保护资金投入,完善耕地质量、土壤墒情、肥效三大监测网络,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形成耕地质量保护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黄晟哲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肥施用强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