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溶液浓度与溶液色调还有色调与饱和度的关系什么关系

输入的账号/密码无效
嵌入模拟程序控制
&iframe src=&https://phet.colorado.edu/sims/html/concentration/latest/concentration_zh_CN.html& width=&800& height=&600& scrolling=&no& allowfullscreen&&/iframe&
你可以通过改变嵌入的代码改变程序的宽度和高度
插入一张图片,当点击这个图片时启动仿真程序。
&div style=&position: width: 300 height: 200&&&a href=&https://phet.colorado.edu/sims/html/concentration/latest/concentration_zh_CN.html& style=&text-decoration:&&&img src=&https://phet.colorado.edu/sims/html/concentration/latest/concentration-600.png& alt=&浓度& style=&border:& width=&300& height=&200&/&&div style=&position: width: 200 height: 80 left: 50 top: 60 background-color: #FFF; opacity: 0.6; filter: alpha(opacity = 60);&&&/div&&table style=&position: width: 200 height: 80 left: 50 top: 60&&&tr&&td style=&text-align: color: #000; font-size: 24 font-family: Arial,sans-&&双击运行&/td&&/tr&&/table&&/a&&/div&
双击运行使用此HTML代码显示截屏
PhET 受以下支持:
像你一样的教育工作者.
把化学药品加入水中并观察溶液颜色的改变。然后用浓度计测量摩尔浓度。要改变溶液的浓度你总共有哪几种方法?换取溶质比较不同化学药品在达到饱和度之前能浓缩到什么程度。
示范 学习目标
描述溶液浓度中容量与溶质数量的关系。解释溶液颜色与浓度有怎样的关联。预测随着增加或消减水、溶质或者溶液动作(或动作组)的发生溶液浓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解释为什么。设计出使得溶液到达给定的浓度的一个程序。设计并整理出使得溶液由一个浓度转变为另一个浓度的一个程序。识别溶液何时饱和并预测随着水或者溶质的改变溶液浓度会有什么变化。
版本 1.3.5
仿真程序控制概述,简化模型,学生视角的思考
教师提交的活动
Yuen-ying Carpenter, Robert Parson, Trish Loeblein
Ted Clark, Julia Chamberlain
Robert Parson, Trish Loeblein
Ted Clark, Julia Chamberlain
Sarah Borenstein
Trish Loeblein
Julia Chamberlain
本科生高中
Diana López
K-5研究生高中本科生初中本科生-高级
讨论家庭作业
Elyse Zimmer
Melissa Venable
Brian Libby
指导家庭作业
Russell Sears
本科生高中
实验室家庭作业指导
爱沙尼亚语
波斯尼亚语
拉脱维亚语
葡萄牙语(巴西)
塞尔维亚语
斯洛伐克语
斯洛维尼亚语
斯瓦希里语
西班牙语(秘鲁)
西班牙语(墨西哥)
西班牙语(西班牙)
Windows 7+
Mac OS 10.7+
iPad and iPad Mini with iOS
Chromebook with Chrome OS
Microsoft Edge and Internet Explorer 11, latest version of Firefox, latest version of Chrome.
Safari 9+, latest version of Firefox, latest version of Chrome.
Latest version of Safari
Latest version of Chrome
第三方支持
Julia Chamberlain (lead)Chris Malley (developer)Kelly LancasterEmily B. MooreAriel PaulKathy Perkins
almond-0.2.9.jsFileSaver-b8054a2.jsfontawesome-webfont-3.0.2.svggame-up-camera-1.0.0.jsjama-1.0.2jquery-2.1.0.jslodash-2.4.1.jspegjs-0.7.0.jsseedrandom-2.4.2.jstext-2.0.12.j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Bahasa Indonesia
espa?ol (Perú)
Kurdish (Turkey)
Nederlands
Norwegian Bokm?l
Norwegian Nynorsk
português
português (Brasil)
Sloven?ina
Ti?ng Vi?t
Ελληνικ?
Српски
беларуск?
македонски
укра?нська
中文 (台灣)
中文 (中国)
??????? (????????)
本网站及仿真模拟程序由翻译及维护调色知识总结 - 纺织服装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UID 180606
福步币 10 块
阅读权限 25
调色知识总结
调色的理论
颜色的基本概念
一、光与色
什么是光?光是一种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能发出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光具有波的性质,不论什么来源的光,都是些类似水波那样的特殊的波,这种波光叫光波。它由光源向四周传播,每个波的最高点叫波峰,两个波峰间的直线距离叫波长。
在光波中,凡是人的肉眼能看得到的叫可见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颜色随波长不同而异,如白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波,这些光波就是可见光波,它的波长范围在/A(A读作“埃”,1A=10-10m)其中紫光的光波最短,红光的光波最长。在太阳光的光波中,除可见的有色光外,还有波长短于紫光波的紫外光和波长长于红光波的红外光,这些紫外光和红外光,人的眼睛通常条件下是看不见的,叫作不可见光波.
光线照射在各种有色物体上,被照射的各种物体就要反射出不同的光,这种光反映到人的眼球内,刺激了眼底的视神经,在人的大脑中就有了颜色的感觉。颜色既然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波长不同,人眼得到的颜色感觉也就不同。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相反地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透过,没有吸收和反射作用,看起来看就是无色,这种物体就叫透明体;如果物体能比较平均地吸收一部分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波,这时的物体就呈现典型的灰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一种波段的光能与另一种波段的光混合而成白色,这样两种光的颜色,称之为互为补色。如波长在A的蓝光与波长为A的黄光混合成为白色,因此,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可见光的波长、颜色和补色光系列表如下:
光的波长范围(A) 光的颜色 补色
上面讲到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照射到物体上的光波反射出来,作用到眼底视神经的结果,这说明光是产生颜色的外因。而反射光的性能则与物体的本质有关,这是产生颜色的内因。染料产生颜色的根本原因在于染料的分子结构。在染色中所用染料的混合与光的混合是不同的,没有哪两种颜色的染料,可以混合成白色染料。
二、色的基本特性
色的基本特性可用色相、纯度和明度来确定,称为色的三属性。
(一)色相
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实际是具体的色彩,如:红、绿、蓝、黄等,这是颜色最基本的性质和突出的特点。色相也可称色调,可以用波长来表示的不同色调。
(二)纯度
纯度是指颜色纯粹与否,或称颜色中“色素”的饱和程度。颜色处于饱和状态即为该色相诸色之标准色。光谱色的纯度最高。在纯粹的颜色中掺入白色、黑色或其它颜色,都会使该颜色变暗发灰,也就是被“消饱和”了。纯度可用作区别色的鲜艳程度。
(三)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它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在同一色相的颜色中不同明暗层次的变化,如红色中有浅、中、深暗;国画中有所谓的“墨分五色”等等;另一种则指各种色光本身给人以不同的明度感觉,如从红到紫的可见光谱中,波长5550A处的黄绿色光明度最高,两侧则下降。
染色工作者通常使用的术语,如“色调”、“鲜艳”、“浓淡”等与上述色相、纯度、明度等有密切关系,但不能一一对应。一个词里往往牵涉到两个至三个属性。在染色时,随着织物上染料量的增加,染色物的明度下降,并逐渐显出所染颜色的正确色相来,纯度也就提高。但当染料太多后,反而会使色相变得不正,纯度也反而下降,所以染料量的变化会引起色的三属性发生变化,这是需要注意的。
在染色应用中,人们习惯把红、黄、蓝三色称为三原色,即基本色。实际上,品红、黄、青三种色光的染料是代表色的三原色;其他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用此红、黄、蓝三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拼成;等量的三原色相混合可以得到黑色。原色与原色相混合可以得到二次色。两个二次色混合或者以任何一种原色和黑色拼合所得的颜色称三次色。最主要的二次色和三色可以以下式表示:
三原色(基本色) 红 黄 蓝 红 黄
二次色 橙 绿 紫 橙
三次色 黄灰 蓝灰 红灰
由于染料的力份大小和色的混合关系比较复杂,现有染料反射出的光谱带相当宽(即染料的饱和度低)。用这纯度不高的三原色染料进行拼色,大大削减了它们的混合范围。
拼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本身的色相是属三次色,而且色光较难掌握的情况,这种情况最好是立足三原色拼色,或者用一种原色加一种二次色(或三次色)的染料,一般不允许用全部是三次色的染料来拼色,例如:
来样要求: 采用拼混染料的色光要求:
色光鲜艳的大红 带黄光的红+少量的橙
偏蓝光的红色 带蓝光的红+蓝或紫
深蓝 蓝+黑
海军蓝 红+带绿光的蓝
草绿色 蓝+黄+红
棕色(咖啡) 红+黑+黄
拼色所采用的染料、色别、种类越少越好,这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拼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拼色用的染料要属于同一类型,便于使用同一方法进行染色
2.拼色用染料的性能要相似。例如染色温度、亲和力、扩散率、坚牢度等都要相似,否则会形成色差或洗涤后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
3.拼色染料的种数要尽量少。一般以三种以下拼混较好,便于控制色光,稳定色光和减少色差。
UID 180606
福步币 10 块
阅读权限 25
调色的基本知识
我们在学习涂料调色方法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些颜色方面的常识。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光辐射在物体上,光的辐射能量作用于眼睛的结果。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只有受到光线的射时才被呈现出来,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线在物体上被反射和吸收的情况决定的。一个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由于这个物体主要将白光中的绿色范围的波长反射出来,而光谱的其他部分则被它吸收,如果在钠光灯下观察这个物体就看不出是绿色,因为钠光的光线中没有绿光的成份可以被它反射,这里可以看出,物体的可见颜色是随光照光谱成份而变化的。一个物体如果完全反射射来的光线,那么这个物体我们看来是白色的,如果它完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则这个物体看来是黑色的。
& & 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非彩色是指黑色、白色和这两者之间深浅不同的灰色,白黑系列上的非彩色的反射率代表物体的明度。反射率越高时,接近白色,越低时,接近黑色。彩色系列是指除了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光谱不同波长在视觉上表现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如红、橙、黄、绿、青、紫等。要确切地说清楚某一种颜色,必须考虑到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饱和度和明度,这三者在视觉中组成一个统一的总效果。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的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决定颜色本质的基本特征。颜色的饱和度是指一个颜色的鲜明程度。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是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非彩色则只有明度的差别,而没有色调和饱和度这两个属性。
& & 涂料的混合配色遵循一种减色法原理,其三原色是黄、青、紫,它们的互补色是兰、红、绿。所谓补色即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色色光,红色的补色是青色,黄色的补色是兰色,绿色的补色是紫色。减色法混合的结果归纳如下:
  黄色 = 白色 - 兰色
  紫色 = 白色 - 绿色
  青色 = 白色 - 红色
  黄色 + 紫色 = 白色 - 兰色 - 绿色 = 红色
  黄色 + 青色 = 白色 - 兰色 - 红色 = 绿色
  紫色 + 青色 = 白色 - 绿色 - 红色 = 兰色
  黄色 + 紫色 + 青色 = 白色 - 兰色 - 绿色 - 红色 = 黑色
& & 这些关系式标明颜料依次相加的关系,混合后得出的颜色,其明度是减少的。
& & 涂料调色技术主要有实色漆调色,透明漆调色等,通常在拟定调色配方以前,要根据颜色样板或按某一实物的颜色来进行分析,首先了解色相范围,由几种颜色组成,哪种是主色,哪种是副色,色与色之间关系如何,各占比例约多少,然后根据经验初步拟出调色配方,再经小样调试,调色时,先加入主色,再以着色力较强的颜色为副,慢慢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要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取样抹、刷、喷或沾在干净的样板上,待颜色稳定后与原始样板比色,在整个调色过程中必须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减色法的原理可以看出,若样品与标准板比较,过红可以采用减色法或加青,过绿可以采用减绿或加紫,过兰可以采用减兰或加黄的方法调整,反之亦然,因为黄、青、紫和兰、红、绿互为补色,但是颜料的这种混合将导致明度下降,可以用黑、白来调节混色的明度。
& & 目前涂料生产厂家一般备有黑、白、红、绿、兰、黄、青、紫等色浆用于调色,在进行实色漆调色时,多采用浅色域在白基础漆中加小于5%的高浓度色浆调色,深色域使用清漆加固定量色浆的调色方法。而透明色的调色则选用的是一些透明颜料浆或染料液,透明色的颜色变化还受到涂层的厚度及底材的影响,在实际调色比色时应该在规定的厚度及底材上进行比较。了解了这些涂料调色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勤学多练,会很快掌握这门技术的。
UID 180606
福步币 10 块
阅读权限 25
调色、对色、拼色的基本常识
调色、对色、拼色的基本常识
1. 颜色的基本知识
1.1. 颜色:即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的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1.2. 颜色的三要素:色调(色相)、纯度、亮度
1.2.1. 色调(色相)(Hue):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是色与色之间 的主要区别。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1.2.2. 纯度(Chromacity):又称饱和度或彩度,用来区别颜色的鲜艳程度。它可以理解为颜色中有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有色成分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纯,饱和度越高;消色成分(指和其它成分的颜色互成补色而能混成为白光的颜色)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灰,饱和度越低。光谱色中的单色由于不含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高,为100%;而白色、标准灰色和黑色所含的颜色都为消色成分,所 以饱和度最低,为0或者说没有饱和度.
1.2.3. 亮度(Lightness):又称明度,它表示有色物体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的强弱程度,区别颜色的浓和淡。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强(或吸收越弱),则亮度越高;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弱或吸收越强),则亮度越低。白色的物体亮度高,是因为它几乎不吸收光而全部把它反射出去;黑色的物体亮度低,是因为它几乎不反射光而全部把它吸收。
1.2.4. 说明:一般颜色从黄-橙-红-绿-蓝-靛-紫黑的变化,从深浅来说是变得越来越深,从亮度来说,则显得越来越暗。颜色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色相决定颜色的质,亮度和纯度都是量的变化。任何颜色只要确定了它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就可以完全精确地确定出它是什么颜色。倘若其中一个要素变化了,那么这个颜色就也变化了,描述或确定一个颜色必须确定它的色调、纯度和亮度。
1.3. 三原色:染色中,我们所熟悉的拼色染料为:红,黄,蓝;电视机的屏幕则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来拼色。它们所用的三个颜色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任何两色混合都得不到第三色。我们把具有这样特征 的三个颜色叫做三原色,其中一个称为原色。在应用中,通常要求所选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色域,能够 包含所有的色相,但实际上(如染色生产中),由于受染料的性能或用量所限,用红,黄,蓝三原色很难达到很深很纯的黑色,所以在三原色之外,往往还需要添加一个黑色来增加深度和暗度。
1.4. 混色:有加法混色和减法混色。
1.4.1. 加法混色:是在人眼视网膜的同一点上同时(或迅速交替)射入两束或两束以上颜色的光,产生与这些光的颜色不同的另一个颜色的感觉,它是把色光叠加起来的混色方 法&把两束光投射在一起所产生的混合便属于加法混合,它们混合的结果使混合光的亮 度增加(等于混合前两光的亮度之和)&。混合光的色相取决于参与混合各光的色相以 及它们的相对强弱,如:红光和绿光可以混合出黄光或橙光。若两束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能产生白光,如红光与蓝绿光,那么这两束光的颜色称为互补色。加法混合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电视机屏幕上的各种颜色便是由红,绿,蓝三原色以加法混合的 方式得到的。加法混合的示意图可由下图1表示。
1.4.2. 减法混色: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色物体叠加在一起而产生的各有物体不同的颜色,我们所用的染料通常都具有这样的特性: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可见光谱中某些波段(或者说某些颜色)的光。所以,染料的颜色是它吸收光源中一部分色光后剩余色光所表现出来的,例如黄色的染料致所以表现出黄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绿、蓝等较短波长的光的缘故。正是由于染料的这种吸光性,所以把两种染料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混合色的光亮度将会比混合前小,因而是减法混合。另外,印刷品所产生的颜色也是各种颜色的油墨以减法混合的方式产生的。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青蓝,品红,黄,它们分别是加法混合三原色(红,绿,蓝)的补色。减法混合的示意图可由上图2表示
加法混色图(中专教材) 减法混色图(中专教材)
加法混色图(本科教材) 减法混色图(本科教材)
1.4.3. 颜色的平均混合:色的平均混合可以用陀螺的例子来说明:先在陀螺面上贴几种颜色,黄色和蓝色然后将陀螺快速旋转起来,这时我们看到的颜色将会是绿色,它是黄色和兰色两种颜色在人眼的视觉反应时间内频繁作用于视网膜所产生的一种效果(或假 象)。于这种混合的结果只使色相发生混合变化,而总的亮度并不改变,所以是平均混 合。
1.4.4. 说明:三种方式的颜色混合在不同的场合各有用处,掌握了它们的作用规律,我们便能使世界变得五颜六色,丰富多彩。
1.4.5. 加法混色三原色:红、绿、蓝
减法混色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原色是互相独立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用另外二种配得。
加法混色三原色和减法混色三原色互为补色,即:红和青、绿和品红、黄和兰,互为补色。
在印染工业中的调色,是使用几种染料混合拼色,它属于减法混色。
2. 配色(拼色)
2.1. 染料拼色三原色:红、黄、蓝。
(这里的红、黄、蓝是分别指减法混色的原色品红、黄、青)。
用二种不同的原色相拼可得到橙、绿、紫色、称它为二次色。
用二种不同的二次色拼合,或是任意一种原色和黑色或灰色相拼得到三次色。
原色 红 黄 蓝 红 黄
二次色 橙 绿 紫 橙
三次色 黄灰 蓝灰 红灰
2.2. 拼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纤维的性质:因纤维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因此必须选用与纤维性质相适应的染料。如染棉用活性,染涤用分散等。
2.2.2. 拼色时应尽量选用同类型的染料,这有利于染色工艺的简化和操作。染料的染色性能 要相近。如:直接性、上染速率、扩散性、染色牢度等,否则染后色光不一,在使用过程中褪色程度不同。
2.2.3. 拼色用染料的只数应尽量地少,以便控制色光,拼色时最好不要超过三只染料。如果染料本身就已由几只染料拼混而成,当用这种染料作主色时,选用拼色后的染料尽可能是染料拼混的成分,以减少拼用染料的只数。
2.2.4. 要考虑染料的各项牢度。包括:日晒、水洗、湿摩擦、汗渍、水渍牢度。
2.2.5. 要考虑车间的生产情况,所选染料要方便车间生产。
2.2.6. 要考虑成本。在达到客户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成本最低的染料。
2.2.7. 要考虑同光异谱。主要是要求高的客户,如M&S、NORDSTROM、TOMMY等。
3. 要掌握余色原理
余色即两个颜色有相互消减的特性,如紫光蓝色,认为紫光太弱,可以加一些余色(黄色染料)来消减,值得注意的是:余色理论只适应于调整色光只是微量的调节,否则用量太多会影响色泽深度和鲜艳度。 见图:每根对角线的颜色互为余色:
4. 对色的方法:
选用对应的光源;
样板必须保持不透光;
样板和标准板摆放在灯箱的中央;
把标准板放在样板的右侧;
把样板与标准板呈垂直于看色者平行摆放;
对色时样板与目视方向呈45°角。
观察角度:
5. 调色的关键
5.1. 首先要搞清楚何谓主色料和次色料?我们把决定颜色深度的染料叫主色料,把能调整颜色色光和鲜艳度的染料叫次色料。主色料和次色料拼色,则得到各种所需要的颜色。主色料与次色料只是相对而言,也即主色料不可能完全单一,次色料也不完全为两个同时存在。比如:主色料和次色料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某颜色,染料确定了,其主色料和次色料的关系就存在。而且,只有比例最恰当的才可得到最佳效果的颜色。
5.2. 在调色时,如何调整主色料和次色料,才能更快地得到更好的结果呢?最好分两种情况,一是次色料与主色料比例较大(大于10%)的情况,即颜色比较暗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简单,按每单个染料的加减乘除计算即可。另一种情况为次色料与主色料比较小(小于或等于10%)的情况也即为较鲜艳的情况,调整配方最好按次色料与主色料的比例进行调整。特别是比例小于1%的情况,调色胆量要大一些,要 比现用量少,则可以一笔挥去不回头。要增加则要大踏步前进,成倍成倍发展,千万不要心痛。
5.3. 在实际调色过程中,注意染料浓度的变化对染色深度变化的影响及染色饱和性问题对调色的影响。
从图可以看到,染料浓度与得色深度曲线上有三个点:a、b、c,它对应的染料浓度为:C1、C2、C3, 当染料浓度<C1时,此时得色量增加D1时,染料浓度增量为*C1,当染料浓度C1<C<C2时,得色量增加D1, 染料浓度增量为*C2,当染料浓度为C2 <C<C3时,得色量增加*D1,染色深度增量为*C3。
由下图可知,*C3<C1<*C2(此处有点不对),由此可以看出,当对于浅色、深色和中深色,如需增加同 样中色深度,调色幅度浅,深色要大于中深色,当染料浓度达到C3即染色饱和浓度后,此时再增加染 料浓度对得色量变化影响不大,反而由于染液浓度太大,会引起染料的聚集而导致到得量有所下降。
UID 180606
福步币 10 块
阅读权限 25
染料的概念和分类
染料的概念和分类
染料是指在一定介质中,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色的化合物。我们介绍的染料和颜料只限于有机化合物。古代染料取自动植物。1856年Perkin发明第一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20世纪50年代。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程,开创了活性染料的合成应用时期。目前,染料已不只限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在油漆、塑料、纸张、皮革、光电通讯、食品等许多部门得以应用。
染料的分类
染料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来源划分(天然和合成染料)、按应用性能划分、按化学结构划分。常用后两种分类方法。
染料按应用性能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
该类染料与纤维分子之间以范德化力和氢键相结合,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而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可使纤维直接染色。
2.酸性染料(acid dyes)
在酸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合,主要用于蛋白纤维(羊毛、蚕丝、皮革)的染色。
3.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 该类染料水溶性小,染色时借助分散剂呈分散状态而使疏水性纤维(涤纶、锦纶等)染色。
4.活性染料(reaction dyes)
染料分子中存在能与纤维分子的羟基、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通过与纤维成共价键而使纤维着色。又称反应染料。主要用于棉、麻、合成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蛋白纤维的着色。
5.还原染料(vat dyes)
有不溶和可溶于水两种。不溶性染料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染色再经过氧化使其在纤维上恢复其不溶性而使纤维着色。可溶性则省去还原一步。该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6.阳离子染料(cationic dyes) 因在水中呈阳离子状态而得名。用于晴纶纤维的染色,常并入碱性染料类。
7.冰染染料(azoic dyes)
为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时需在冷冻条件(0-5℃)下进行,由重氮和偶分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沉淀而染色。
8.缩聚染料(polycondesation dyes)
该类染料染色时脱去水溶性基团缩合成大分子不溶性染料附着在纤维上,称为缩聚染色。
此外还有氧化染料、硫化染料等。
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是根据染料所含共轭体系的结构来分)。可分为:偶氮、酞菁、蒽醌、菁类、靛族、芳甲烷、硝基和亚硝基等染料。在有的大类别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
实际上,现在有些染料很难仅以其结构和使用性能来分类,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厂商为了各自的利益,常使一个染料有多个商品名称。系统命名和商品名对于染料都比较繁杂。各国均对染料有自己的统一的命名办法。
我国对染料的命名法,简单地讲,染料命名可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冠称,有31种,表示染色方法和性能。第二段为色称,有30个色泽名称,表示染料的基本颜色。第三段为词尾,以拉丁字母或符号表示染料的色光、形态及特殊性能和用途。例如,活性艳红X-3B染料:“活性”即为冠称,“艳红”即为色称,X-3B是词尾;X表示高浓度,3B为较2B稍深的蓝色。表明该染料为带蓝光的高浓度艳红染料。
中国染料命名用词
直接,直接耐晒,直接铜蓝,直接重氮,酸性,弱酸性,酸性络合,酸性媒介,中性,阳离子,活性,还原,可溶性还原,分散,硫化,色基,色酚,色蓝,可溶性硫化,快色素,氧化,缩聚,混纺等。
嫩黄,黄,金黄,深黄,橙,大红,红,桃红,玫红,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湖蓝,艳蓝,深蓝,绿,艳绿,深绿,黄棕,红棕,棕,深棕,橄榄绿,草绿,灰,黑等。
B-带蓝光或青光;G-带黄光或绿光;R-带红光
F-表示色光纯;D-表示深色或稍暗;T-表示深
5性质与用途
C-耐氯,棉用
I-士林还原染料的坚牢度;
K-冷染(中国活性染料K表示热染)
L-耐光牢度或均染性好;
M-混合物;
N-新型或标准;
P-适用于印花;
X-高浓度(中国活性染料X表示冷染)。
各国染料冠称基本上相同,色称和词尾有些不同,也常因厂商不同而异。中国根据需要,拟采取统一的命名法则。
商品化染料
合成的染料原药一般不直接用于染色,经过混合、研磨,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和助剂加工成商品染料,这一标准化过程称染料商品化。
染料的品种不同,其外观、细度、水分、pH、强度、色光、坚牢度、溶解度、扩散性能等指标的要求不同,其商品化过程也不一样。
染料的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对染色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印染质量,对有些染料要进行砂磨,在研磨时加入分散剂和润湿剂,以达到一定的分散度。
色光是染料的重要品质,加工时采取拼混法,以消除各批原料色光上的差异,得到稳定色泽的染料。
染料的用量常取决于其强度。染料强度高,染色力高,得色浓;相反,染色力低,得色浅。要得到同一色泽,强度高的染料用量相对要少。
染料的商品化是经过加工处理,使染料的染色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在染料中加入一定的助剂,如稀释剂、润湿剂、扩散剂、稳定剂、助溶剂、软水剂等。
UID 180606
福步币 10 块
阅读权限 25
1.色卡 colour standard(colour card/color swatch,pantone etc.)-由客供
2.色样 lab dip(染色)/小样 strike off(印花). -由供应商跟据色卡打样, 对色后交客户批覆.
& &Approved客户批准, 可做大货
& &Rejected客户不同意, 重打色/小样 revise l/d,s/o
3.大货布色样 bulk shade -供应商提交商户存档
对色要在客户要求的光源下进行,(如 D50,D65日光, TL83,TL84,30U商店灯光)
颜色在不同的光源下有不同的反射.
D(artificial daylight)人造日光:
D50=horizon light, 主要用于平面设计(照像,印刷)对色
D65=noon daylight, 纺织品主要用这个光源来对色
Store light 店灯
TL84, 英国Marks & Spencer 商店光源
Ultralume 30(30U)=TL83, 美国 Sears 商店, H&M光源
由于这两家公司都曾是行业的龙头,所以大部份欧洲公司都跟M&S标准, 美洲公司跟Sears.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调和饱和度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