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判断物体内能越大放热越多吗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多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40分钟中考真题练
考点1 内能
1.(2014·黄冈中考)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
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内能的理解。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A错;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B错;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温度和质量,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反之内能越小,故D对。
2.(2015·海南中考)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冷天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缩空气点火,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烧水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符合题意;从滑梯上滑下时克服摩擦做功,使臀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3.(2015·威海中考)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温度、热量、内能的理解。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故A说法错误;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或从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故D说法错误。
4.(2015·吉林中考)运动会上常用气球来装饰会场,如图所示,在烈日暴晒下,通过     的方式,使气球内能    ,气球内气体膨胀做功,可能导致气球胀破。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气球胀破前,在烈日暴晒下,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球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答案:热传递 增加
5.(2014·烟台中考)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哈气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使手温度升高变暖和;搓手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变暖和。
答案:哈气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使手的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使手的温度升高。
【方法技巧】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必定存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
考点2 比热容
6.(2015·宜昌中考)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则(  )
A.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多
B.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
D.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表示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比热容不同的两种物质,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与物质的初、末温无关。
7.(2014·南京中考)表中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比热容和热量的理解。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与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A错;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不变的,B错;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热量后,比热容小的铜块温度变化较大,C对;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增大,D错。
8.(多选)(2015·潍坊中考)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表示、
A.若则若则
C.若则若则
【解析】选B、C。本题考查对比热容的理解。若ma=m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c=知,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选项A错误、B正确;若ca=c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m=知,a的质量较小,b的质量较大,选项C正确、D错误。
9.(2015·长沙中考)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当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热量;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2℃,放出了3.36×107J的热量,则该秧田内水的质量为     kg。[已知c水=4.2×103J/(kg·℃)]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的计算。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大,当气温降低时,根据Q放=cmΔt可知,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能放出的热量比干泥土多,可防止秧苗被冻死;由Q放=c水mΔt得秧田内水的质量m===4×103kg。
答案:比热容 4×103
【中考警示】(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大。
(2)比热容的单位是由热量、质量、温度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复合单位,应明确其意义,书写要规范。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
10.(2014·临沂中考)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      ;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   (选填“快”或“慢”),这表明      吸热本领更强。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实验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2)不断地用搅拌器搅拌,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选取相同的酒精灯的目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3)因为煤油比水的吸热本领小,所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更快一些。
答案:(1)质量 (2)受热均匀 吸收相等的热量 (3)快 水
考点3 燃料的热值
11.(2014·资阳中考)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
D.0.5kg煤油和1.5kg煤油的热值一样大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燃料热值的理解。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无关,与燃料是否容易燃烧无关,故A、B错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是否完全燃烧、燃料的热值和质量都有关系,因此热值大的燃料不一定放出的热量多,故C错误;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0.5kg煤油和1.5kg煤油的热值一样大,故D正确。
12.(2014·常德中考)“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这说明“可燃冰”的    很大。若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使    kg的水升高40℃。[c水=4.2×103J/(kg·℃),q煤气=4.2×107J/kg]
【解析】本题考查对热值的理解及热量的有关计算。根据题意知,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根据热值q=可知“可燃冰”的热值很大;Q放=10mq煤气=10×1kg×4.2×107J/kg=4.2×108J,而Q放=Q吸=cm水Δt,故m水===2500kg。
答案:热值 2500
13.(2015·镇江中考)某同学用图示装置测量酒精热值,他在烧杯中加入300g水,调好装置后,加热使水温升高50℃,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J,他测得此过程中消耗了6g酒精,利用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算得酒精热值q=     J/kg,他查表得到q酒精=3.0×107J/kg,发现两者偏差较大,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原因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热容和热值的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是Q吸=cmΔt=4.2×103J/(kg·℃)×0.3kg×50℃=6.3×104J,由Q=mq得酒精的热值q===1.05×107J/kg,造成测得的酒精热值偏小的原因有:酒精燃烧不充分,石棉网、铁圈、烧杯要吸收热量,加热时向空气中散热,水蒸发吸热等。
答案:6.3×104 1.05×107 原因见解析
14.(2015·苏州中考)某学习小组同学想研究酒精灯烧水时的热效率。他们用酒精灯给100g的水加热,经过一段时间测得水温升高了60℃、消耗了4.2g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求:
(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2)4.2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酒精灯烧水时的热效率。
【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J/(kg·℃)×0.1kg×60℃
=2.52×104J
(2)酒精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Q放=m′q=0.0042kg×3×107J/kg=1.26×105J
(3)酒精灯烧水时的热效率
η=×100%=×100%=20%
答案:(1)2.52×104J (2)1.26×105J
考点4 热机和热机效率
15.(2015·滨州中考)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多数采用汽油机作为发动机,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乙冲程是排气冲程
C.丙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丁冲程是吸气冲程
【解析】选C。本题考查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识别。甲图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行,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乙图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故B正确;丙图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丁图中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行,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的过程,故D正确。
【方法技巧】根据剖面图识别汽油机的工作冲程,主要有三个关键点:
(1)活塞的运动方向。
(2)气门的开闭情况。
(3)火花塞是否产生电火花。
16.(2014·新疆中考)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热机工作过程原理的了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提供动力。
17.(2015·宜昌中考)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  )
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B.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D.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解析】选D。本题考查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热机效率是指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所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都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能够提高效率。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并不能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不能提高热机的效率,故选D。
【解析】本题考查热机效率及环保的知识。热机效率是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之比,所以题中热机的效率η=1-35%-30%-10%=25%。热机工作时,燃料燃烧,要向外排出废气,废气含有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危害植物,污染环境。
答案:25% 污染环境
18.(2015·东营中考)在内燃机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冲程;常用水来给内燃机降温,是因为水的     比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和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其他液体相比较,水的比热容较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冷却效果好。
答案:做功 比热容
19.(2015·镇江中考)如图所示,工作中的四冲程汽油机正处于    冲程,该冲程将    转化为机械能,若该汽油机每秒完成40个冲程,则每秒它对外做功   次、飞轮转过   圈。
【解析】本题考查热机的工作过程。题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故汽油机正处于做功冲程,该冲程中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冲程内燃机每4个冲程做一次功,飞轮转动2周,故40个冲程做10次功,飞轮转动80圈。
答案:做功 内能 10 80
A.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解析】选B。本题考查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的温度降低,则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A正确;0℃的冰变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所以B错误;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故C正确;摩擦生热,是用克服摩擦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正确。
2.(2014·巴中中考)由Q=cm(t-t0)得,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状态和物质种类一定时,比热容大小与物体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大小、质量多少无关,故选C。
3.(2014·自贡中考)如图是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的情况,图中横坐标是物体温度的变化,纵坐标是物体吸收的热量。关于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甲乙甲乙甲乙
【解析】选A。本题考查通过图像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根据Q=cmΔt知,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有两种做法:取相同的温度变化,吸热多的物质比热容大;或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比热容大。
4.(2014·南昌中考)现代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是四冲程内燃机,其四个冲程如图所示,其中做功冲程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内燃机四个冲程的识别。根据进气门、排气门的开关情况和活塞的运动方向来判断。做功冲程中,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B选项符合。A选项是吸气冲程,C选项是压缩冲程,D选项是排气冲程。
5.(2014·遂宁中考)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机工作的过程是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
B.为了防止热机过热,通常用水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可以采用增大热机功率的方法来增大热机的效率
D.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选C。本题考查热机的工作原理、比热容、热机效率等知识。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A说法正确;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一定温度后吸热很多,所以用水作发动机的冷却剂,B说法正确;热机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总能量的比值,与热机功率无关,C说法不正确;热机工作时产生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热污染等,对环境带来危害,D说法正确。
6.(2014·济宁中考)央视一套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味道鲜美的微山湖炖鱼是济宁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炖鱼满屋飘香是由于
      造成的,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的热运动和改变内能的方式。炖鱼的美味香飘四溢,这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烹饪过程中,鱼从加热设备上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答案: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传递
7.(2014·牡丹江中考)烈日炎炎的夏季,中午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非常凉爽,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沙子的比热容。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是    J。[c水=4.2×103J/(kg·℃)]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以及吸热公式的应用。水的比热容大于沙子的比热容,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所以脚会感觉到沙子烫脚,海水凉爽。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J/(kg·℃)×2kg×10℃=8.4×104J。
答案:大于 8.4×104
8.(2014·绵阳中考如图所示是、两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与其质量的关系图从图中可看出燃料的热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燃料的热值。在标准大气压下若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的水吸收水
【解析】本题考查热值的比较和热量的计算。由题图知,质量相等的B燃料比A燃料放出的热量多,根据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可判断热值大小关系为qA<qB。因为Q吸=ηQ放,c水m水(t-t0)=ηQ放,所以水最后的温度t=+t0=
+38℃=108℃;由于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因此水的末温应为100℃,而水的初温为38℃,所以水升高的温度Δt=100℃-
38℃=62℃。
答案:小于 62
9.(2014·酒泉中考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两个冲程甲图显示的是汽油机的    冲程乙图中是    能转化为    能。
兰州中考水壶里装有的水用天然气炉具将其加热至沸腾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水求
(1)烧开这壶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烧开这壶水消耗的天然气是则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多少
【解析】(1)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t=100℃,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100%=×100%=40%
答案:(1)6.72×105J (2)40%
11.(2014·江西中考)莲莲家的汽车尾部标有“2.0T”的字样,其中“T”就是“涡轮增压”,是利用高温、高压的废气去冲击“废气涡轮”高速旋转,来带动同轴的“进气涡轮”也高速旋转,从而增加吸气冲程的进气量并增大进气气压,使汽油燃烧更充分,燃气压强更大,同时也减少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减少废气污染的目的。这辆汽车的最低油耗可达0.2kg/(kW·h),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温馨提示:最低油耗是指燃烧最少的汽油获得最大有用功的能量;0.2kg/(kW·h)表示获得1kW·h能量消耗0.2kg汽油。)求:
(1)0.2kg的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2)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最高可达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100%=×100%≈39%。
答案:(1)9.2×106J (2)39%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41 p.24 p.25 p.40 p.20 p.13 p.15 p.13 p.18 p.20 p.29 p.13 p.41 p.19 p.16 p.30 p.11 p.11 p.31 p.40 p.38 p.84 p.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40分钟中考真题练[来源:]考点1 内能1.(2014·黄冈中考)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相关文档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初中物理丨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知识点精华和测试题都在这里了,看完就是搞定热学!
这次豆姐整理的是分子动理论、热能以及比热容的知识点和练习题,这个部分的内容作为热学的扛把子,搞定它基本上就是搞定了热学,嗯,话不多说,学起来吧!
知识点部分
分子动理论
1.扩散: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扩散现象发生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物质温度有关。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且要相互接触。
2.分子运动
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看运动的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分子。
(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当分子间距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距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即引力大于斥力;当分子间距小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即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就是因为此时分子之间是斥力起主要作用。
当分子间距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的10倍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2)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因此能保持一定的形态、体积。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故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无一定的形状,有流动性,不易被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气体无一定的体积,也无一定的形状。
物质三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区别就在于三态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故分子具有势能。
内能与热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特征:
(1)内能是物体的内能,不是个别分子或少数分子所具有的,而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故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意义的。
(2)内能与温度、质量(即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体积、状态有关,但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被举起的高度无关。
(3)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具有内能的具体数值。
3.改变内能的方式:
(1)做功。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既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也可以将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条件: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方式:内能增加——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拧弯;内能减小——气体膨胀、爆破。
(2)热传递。实质:以内能的形式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即内能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方式:热传导,固体;热对流,液体和气体;热辐射,不需要介质。
温差越大的两个物体,吸热或放热越快。
3.热量: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在现代社会,人类所用能量的大部分仍然来自于各种燃料的燃烧。
热值:质量为m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则Q :m就是这种燃料的热值。对于某种确定的燃料来说,它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热值的特征:
(1)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形状、是否完全燃烧、放热的多少均无关。
(2)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即燃料燃烧时释放能量本领的大小。
(3)不是任何物质都具有热值,如石块、钢铁等没有热值。热值只是燃料的固有特性。
4.燃料燃烧
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公式:Q=mq或Vq。
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热值、质量或体积、燃烧的完全程度。
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浪费资源或能源,污染环境。
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Q,温度升高或降低⊿t,则Q:m⊿t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只与物质种类、状态即物态有关,与物质质量、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冰和煤油除外),相同状态的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即Q:m⊿t的值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比热容和密度一样,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大,固体非金属的比热容一般比金属大。
比热容的大小:一是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即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故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二是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后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温度改变较小,故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改变较难。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的应用:
1.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用水取暖或作冷却剂、散热剂。
2.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较小——调节气候。
沿海地区:白天,海陆风;夜晚,陆海风。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初春秧田:早晨多排水,夜晚多灌水。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或者说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即比热容c)、质量m、温度的变化量⊿t有关。
不计热量损失,存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公式适用于在同种状态下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比热容就会发生变化,此时用上述公式就不能计算整个过程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如0。C的水变成0。C的冰,这是凝固放热过程,温度不变,其放热不能用Q=cm⊿t计算,而另有专门的凝固放热计算方法,即“一放多吸”公式:Q放=Q吸1+Q吸2+Q吸3+…+Q吸n。如把烧红的铁放入容器里的水中,则有:Q铁放=Q水吸+Q容吸。
比热容典型题型解题方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温度、内能、热量面面观
1. 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温度与内能:物体温度改变,内能一定改变;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热量与内能: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会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不一定是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引起的。
温度与热量:物体温度改变,可能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做功引起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2. 温度、内能、热量的描述:
温度是状态量,不能说传递温度;只能说是多少、升高多少、降低多少温度。
内能是状态量,可以说:有、具有、含有、改变、传递。
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有、具有、含有;只能说:传递、吸收或放出(释放)热量。热量也不能比较大小,热量的大小或吸热与放热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大小、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热传递”中的“热”首先一定是指内能,同时因为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才叫热量,故“热传递”中的“热”又可以指热量。
3.木块从斜面顶端匀速滑到斜面底端,在此过程中,木块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内能增大。
4. 两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A.它们具有的内能不等;
B.它们的温度不等;
C.它们必须互相接触;
D.它们具有的热量不等。
5.用“功”和“热量”都可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即物体内能的改变,既可以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来量度,也可以用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不能用功来量度,只能用热量来量度。
6. 判断(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一是“被”做功的对象,得到的“功”可能转化成内能,也可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如果转化成内能,内能才增加;如果转化成动能,就体现为速度。比方说用手向上提重物,那么手对重物做的功就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即转化为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内能。二是“被”做功的物体一边“被”做功,一边向外界传递热量,故内能也不一定增加。
判断(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一是物体具有的能量不只是内能,物体在对外做功时,根据能量守衡定律,不一定是自身的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可能是其它能减少。例如:河水对水轮机做功,是河水的机械能转移到水轮机上,河水的内能并没有减小。又比如:一物体有初速度,在粗糙平面顶着另一物体前进,则是动能减少而内能会增加(摩擦生热)。二是如果一边对外做功一边吸收热量,且吸收的热量大于因对外做功而减少的内能,就抵消了因对外做功而减少的内能,故内能不一定减少。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 )
A.蒸发现象 B.扩散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9.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10.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1.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C. 水扩散到了玻璃中
D.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12.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13.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二、填空题
14.物质是由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和 ____。
15.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 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__,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____。如果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水很快就变红了,这又说明了______。
16.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时具有的____和____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要使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以采用____和____两种方法。冬天,手冷时可以捂热水袋取暖,也可以两手搓搓取暖.前者是用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的,后者是用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17.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____,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____物体传到____物体,或从物体的____部分传到____部分,一直继续到____时为止。
1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____,叫做____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____,叫做____了热量。
19.如图所示,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棉花燃烧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____,使空气的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了。
20.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____有关,与物体升高的____有关。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的。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其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
21.用细线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捆住,然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慢慢的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3.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 ℃左右,而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 ℃左右,请你解释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四、计算题
24.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C的水20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C,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3J/(kg.OC)
25.一锅炉每天把3 t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的热,求:原来水的初温为多小℃?(C水=4.2×103J/(kg.OC)
以上就是内能部分的知识点以及练习题,为了方便大家打印学习,微信公众号对话框留言“内能”,即可获取Word版本!
注意,不是在文章下方留言,是在微信公众号对话框留言!回复后收到的链接为百度网盘的分享链接,打开链接保存到自己的百度云即可!
若不能正常下载或无法使用百度云,加入我们的Q群即可,群内会及时更新各种学习资料哒。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判断吸热放热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