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一名工厂化验员,今天分析稀硝酸浓度度在800左右,可是ph值在5这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集 上册精选.doc 39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书按照要素或对象、手段和项目进行了分类,按要素或对象设章、按类设节,
有关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一、分类原则
按照要素或对象分为六大类,即水和废水、酸沉降、海水、噪声和振动、机动车
排放污染物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
每大类中,结合监测程序(如采样和现场监测等)、监测手段(如重量法、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和监测项目进行分类,将技术上有共性的
监测项目合在一类,并按照监测手段设立了基础知识试题,各监测项目特定的技术要
求包括在各自的专项试题中。
二、分类号
顾名思义,分类号是分类的编号。分类号由“英文字母+系列号”构成。
英文字母采用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表示:水和废水用“W”(water)表示,
酸沉降用“P”
(precipitation)表示,海水用“S”
(seawater)表示,噪声、振动用
(noise)表示,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用“V”
(vehicle)表示,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中有害物质用“M”(material)表示。
系列号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顺序数字表示,例如W1、W20等;另一种是
包括基础知识的情况,系列号中包括两部分数字,中间用“-”分开,即为“XX-YY”
形式,XX表示顺序数字,YY为“0”表示基础知识,其他数字表示各监测项目的专
项知识,例如W3-0表示重量法的基础知识,W3—1表示重量法测定硫酸盐的专项知识,
W3-0和W3—1一起构成重量法测定硫酸盐的试题。
基础知识试题是该类的公用基础知识试题,专项试题是除基础知识以外的、与具
体监测项目相关的试题。
三、监测方法
每个分类号包括了一个或多个监测方法,以“主要内容”的形式列在各类试题之
前。部分试题后面标注的顺序号(即①、②等),表示该试题与“主要内容”中具体监
测方法的对应关系,以便于了解试题内容的出处:试题后面没有标注顺序号的,表示
该试题与“主要内容”中所有监测方法均有关。一道试题后面有多个顺序号标注的,
表示该试题与多个监测方法相关,即多个监测方法都涉及该试题内容,属于一题多用。
水和废水…………………………………………………………………
第一节水样采集……………………………………………………………………
水质现场监测………………………………………………………………15
重量法………………………………………………………………………30
电化学法……………………………………………………………………37
容量法………………………………………………………………………49
分光光度法…………………………………………………………………91
离子色谱法………………………………………………………………179
原子荧光法………………………………………………………………186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8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202
气相色谱法……………………………………………………………209
液相色谱法……………………………………………………………251
气相色谱—质谱法……………………………………………………263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汞……………………………………270
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汞…………………………………………………273
微库仑法测定可吸附有机卤素化合物………………………………275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法测定生化需氧量………………………………278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280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总有机碳……………………………………285
酸沉降………………………………………………………………………287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84页229页317页64页29页35页12页16页95页73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doc_大学课件预览_高等教育资讯网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分类: 格式: 日期:日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是一家集贸、工、科于一体的规范化有限公司。化工原料的经营贸易是该公司的传统项目,也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和经营强项。尤其是精细化工原料(如丙烯酸及酯类)的经营,更是在山东及周边省份占据着这类产品市场的70%左右。
自2003年以来,丙烯酸丁酯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国内仅有北京东方化工厂、吉化公司、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等6、7家企业生产这类产品,市场经常出现有价无货,供不应求的情况,初步预测目前市场至少短缺1~2万吨。为适应市场日益增长的对丙烯酸丁酯产品的需求,依托公司自身的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公司经过对市场的全面考察和论证,决定与北京东方亚科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年产5000吨丙烯酸丁酯(AEB)工程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将填补山东及周边省份的产品空白,较好的缓解该地区对丙烯酸酯类产品的供应紧张局面,促进该地区的纺织助剂、建筑涂料、胶粘剂等企业的生产,有力地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该项目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委托山东省环境保护学校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校在充分收集资料,踏勘现场,听取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环保部门领导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水平有限,报告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项目组
2004.8.济南
1 总论
1.1编制依据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第77号);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1.1.5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
1.1.6《化学工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化计字781号文件(1990);
1.1.7《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化计发[号文;
1.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1.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1995);
1.1.10淄博市环境功能区划;
1.1.11《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1.1.12淄博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新建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
1.1.13淄博市环境保护局周村分局《关于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申请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证明》;
1.1.14《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15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1.2 评价目的、指导思想与评价重点
1.2.1 评价目的
通过对拟建项目生产工艺、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确定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和产生量,确定工程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在对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和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预测拟建项目投产后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分析厂址选择的合理性,论证拟建项目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及减轻或防治污染的建议,为拟建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2.2 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评价中遵循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指导于工程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根据项目特点,抓住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② 评价方法力求科学严谨,分析论证要客观公正。
③体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的原则。
④体现环境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精神,贯彻“三同时”、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的原则。
1.2.3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确定以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价作为评价重点。
1.3 评价等级
1.3.1 环境空气
拟建工程的废气排放量较小(1800 m3/h),确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3.2地表水
拟建工程的废水排放量为16m3/d,水量较小,受纳水体米沟河为Ⅴ类水体,废水最终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确定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3.3噪声
根据拟建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性质,且项目所处声环境执行GB3096-93规定2类标准。项目投产后,噪声设备对厂界噪声影响不大,确定本次噪声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4 评价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根据当地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该工程“三废”排放情况及厂址周围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分布特点,本次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
项目
评价范围
重点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
3km范围
厂区及邻近的居民区和村庄

地表水
项目排污口入米沟河上游100米、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上游100米处
米沟河

地下水
厂区附近2km范围内
厂址附近及下游方向饮用水

噪 声
厂界外1m及周围村庄、居民点
邻近的居民区及村庄


1.5 评价因子
本次环评所确定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的评价因子详见表1-2。
表1-2
评价因子确定表
评价专题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
预测
丁醇、丙烯酸丁酯

地表水
现状
pH、COD、BOD5、石油类、氨氮、挥发酚


预测
COD

地下水
现状
pH、砷、铅、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总大肠菌群


预测
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噪声
现状
LAeqdB(A)


预测
LAeqdB(A)


1.6 评价标准
1.6.1环境质量标准
具体见表1-3。
表1-3
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执行标准
标准分级或分类

环境空气
参照前苏联、东德大气质量标准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Ⅳ类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3-93)
Ⅲ类

噪 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类


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
具体见表1-4。
表1-4
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分级或分类

环境空气
参照《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B1)
参照《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地表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三级

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Ⅱ类

 2工程分析
2.1 基本概况
2.1.1拟建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及建设内容
拟建项目为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5000吨丙烯酸丁酯(AEB)项目,该项目属新建项目。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丙烯酸丁酯在生产过程中的酯化、中和、分水、精馏等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办公设施。项目占地面积约104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3640平方米。
2.1.2 建设地点
拟建厂址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
2.1.3项目总投资、组织定员及工作制度
拟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150万元。组织定员40人,其中操作工24人、化验员4人、维修、电工及其他工作人员12人。项目年工作日为330天,实行三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项目建设期12个月,计划于2004年7月初试生产。
2.1.4 主要原料、辅料及动力消耗
拟建项目所用的主要原料为丙烯酸和丁醇。丙烯酸由北京东方亚科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丁醇为一般的化工原料,可就近从齐鲁石化公司购进。所需的主要辅助原料为硫酸、烧碱、阻剂A、阻剂B、阻剂C,这些辅料均为长线产品,可在市场上采购。本工程原料、辅料的供应方便可靠。
拟建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和消耗情况见表2-1。
拟建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表
序号
名称
用量
供应来源
备注

1
主要原材料




1.1
丙烯酸
3075t/a
北京东方亚科力科技有限公司


1.2
丁醇
3100t/a
齐鲁石化公司


2
辅助材料




2.1
硫酸
60t/a
外购


2.2
烧碱
80t/a
外购


2.3
阻剂A
11t/a
外购


2.4
阻剂B
1.55t/a
外购


2.5
阻剂C
0.2t/a
外购


3
动力




3.1
水




3.1.1
一次水
3.1m3/h
厂区自备水井


3.1.2
循环冷却水
250m3/h
新建循环冷却水站


3.2
电
140Kwh/h
淄博市电业局鲁能公司电网


3.3
蒸汽
2t/h
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



2.1.5主要生产设备
拟建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2所示。
表2-2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名称
规格
材质
备注

丙烯酸贮槽
容积300m3
不锈钢
内带保温盘管

丁醇贮槽
容积100m3
碳钢


硫酸计量罐
 容积120l(带视镜)
不锈钢


酯化釜
容积15m3带夹套
搪瓷
350A接口

脱水塔
直径750 高度8m
不锈钢


中和釜
容积18m3
换热面积35O
不锈钢


碱计量槽
容积300l(带视镜)
碳钢


粗酯槽
容积50m3
直径4.0m
碳钢


醇回收釜
容积3m3带夹套
搪瓷
200A接口

醇回收塔
直径400 高度8m
不锈钢


精馏釜(1)(2)
容积10m3带夹套、搅拌
碳钢
300A接口

精馏塔(1)(2)
直径600 高度9m
不锈钢


回收醇槽
容积20m3
直径3.0m
碳钢


成品中间槽
容积30m3
直径3.4m
不锈钢


阻聚剂槽(A)
容积2m3
碳钢


阻聚剂槽(B)
容积1m3
不锈钢


阻聚剂槽(C)
容积1m3
不锈钢


循环水塔
流量250m3/h
玻璃钢


循环水泵
流量250m3/h,扬程40m
碳钢
立式离心泵

硫酸槽
容积30m3
直径3.4m
不锈钢


碱槽
容积30m3
直径3.4m
碳钢


物料输送泵


17台

真空泵机组


3套

换热器
20O



2.1.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2.1.6.1给排水
(1)给水
拟建工程水源来自厂区自备水井,本工程投产后,总用水量为6074.3t/d,其中冷却循环水用量6000t/d,新鲜用水量为74.3t/d。厂区地下水水资源丰富,能满足工程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2)排水
拟建工程投产后,废水的产生量为16 t/d,其中生产废水及设备冷却水排放量为12.5 t/d,生活废水为3.5 t/d。产生的废水经厂内生化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三级标准要求后,由污水管道输送至距厂址不足500米路南的周村区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处理,不直接外排。
拟建项目水平衡图见图2-2。
新鲜水74.3
2.2
0.5 8.4
16
周村区污水处理厂
图2-2 拟建项目水平衡图
(单位: t/d)
2.1.6.2供热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所需蒸汽量为2t/h,由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供给,供应有保障。
2.1.6.3供电
拟建项目用电由淄博市电业局鲁能公司电网提供,项目装机容量为200KW,耗电量为140 KWh/h,电力供应有保障。
2.1.7 总图运输
2.1.7.1拟建项目平面布置
拟建项目位于整个厂区的东南部,南北长80m,东西长130m,占地10400平方米。
总平面布置坚持生产装置尽量一体化、露天化,以减少用地,节约投资;工艺流程力求通顺,界区整齐美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确保安全生产,方便管理。
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全厂生产原料、产品物料、人流流向、功能分区明显,将职工上下班人员集中的辅助生产设施:办公楼、生活服务设施、分析化验室、维修间等集中布置在北部偏东形成厂后区,充分满足职工进出厂安全方便的要求。
将丙烯酸丁酯的生产装置及附属工程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布置在厂区东南部,并可以做到原材料、成品及生产管理的统一。
将全厂配电室、空气压缩站等动力设施。集中布置在厂前区东侧,满足空压站对周围环境洁净要求较高的原则,在全厂污染源的上风向。
拟建项目厂区布置情况见图2-3。
2.1.7.2运输
进出厂原料及产品均考虑公路运输,但是根据“工厂模式改革,检修服务社会化分工要求”设计均不考虑配备运输车辆,完全由产品用户自备。原料运输采用槽罐车,每次运输40吨。
2.1.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3。
表2-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1
丙烯酸丁酯
t/a
5000

2
总占地面积
m2
10400

3
绿化面积
m2
3640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00

5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50

6
流动资产投资
万元
150

7
年销售收入
万元
9250

8
年平均利税总额
万元
900.5

9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837.5

10
投资回收期
年
0.4


2.2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根据周村区正在调整的周村外向型工业加工区的经济区域规划,该厂址位于规划中的周村区北郊镇梅河工业园区,符合该规划的要求。
拟建项目地处淄博市周村区北外环路旁,西临正阳路,与张周路和济青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具体见图2-1。
周村城区位于拟建厂址的西南部,该地区的年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城区位于拟建厂址常年主导风的上风向,拟建项目排污对城区影响很小。因此,从气象上看,厂址的选择是合理的。
拟建厂址周围零星分布几个村庄,最近的村庄黑土村距厂区约1050米,附近没有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处于水源保护地,地理位置不敏感。
拟建厂址距周村区污水处理厂约500米,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由米沟河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
因此,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拟建厂址综合考虑了城市规划、气象、经济、周围环境状况等因素,厂址的选择是合理的。
2.3生产工艺流程
该项目采用丙烯酸与丁酯直接酯化合成丙烯酸丁酯,采用酸催化剂和高效阻聚剂参与合成。丙烯酸丁酯是以丙烯酸与丁醇在催化剂存在下,在沸点温度连续酯化而得。其反应式如下: CH2=CHCOOH + C4H9OH
CH2=CHCOOC4H9 + H2O
主要工序由备料、酯化、中和、精馏和醇回收五个过程。其工艺流程见图2-4。
2.3.1备料过程
生产中所需的原、辅材料经槽罐车运至厂内,分别注入丙烯酸贮槽、丁醇贮槽、阻聚剂贮槽、硫酸槽、碱槽等,以待备用。
2.3.2酯化过程
酯化反应是在酯化釜中进行,丙烯酸和丁醇分别经丙烯酸输送泵和丁醇输送泵输送至酯化釜中,在阻聚剂A和催化剂硫酸的作用下,利用蒸汽加热盘管加热到反应温度,从而酯化生成丙烯酸丁酯。反应生成的水从酯化釜中连续排出,反应产品粗AEB及催化剂从酯化反应釜中流出后进入中和釜。

图2-4
拟建项目工艺流程
2.3.3中和过程
酯化过程中生成的丙烯酸丁酯、酸催化剂、未反应的20%的丁醇、生成水等通过输送泵输送至中和釜内,再从碱计量槽中用碱输送泵向中和釜中输入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以中和少量的丙烯酸及催化剂。
2.3.4分水过程
粗AEB、丁醇及中和过程后的生成物经输送泵输送至分水槽中,将油层和水层进行分离,水层经醇回收塔回收得到未反应的丁醇,因丁醇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需进入精馏塔中继续精馏分离出精丁醇。油层即粗AEB经分水槽油层输送泵进入精馏塔中。
2.3.5精馏过程和醇回收过程
在精馏塔中经输送泵输入阻聚剂B、C,由阻聚剂B、C的参与作用,对粗AEB进行精馏提纯,从塔顶得到含量高于99.8%的AEB,即为成品。精馏出的丁醇再回用于酯化过程,生成的水与酯化反应生成水一同进入中和过程,作为中和反应补充水。塔底排出的重组分即为项目所产生的固废,由当地化工厂回收利用。
2.4主要污染因素、治理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2.4.1废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有设备冷却水、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设备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蒸发损耗部分用新水补充,但在循环供水过程中,为稳定水质、防止结垢、腐蚀及藻类等生物粘泥,需排放一定废水以平衡系统中的悬浮物和各盐类物质的含量。生产废水主要为醇回收釜排水,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钠、丙烯酸钠和极少量的丁醇。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悬浮物等,但水量较少。
为了防止水污染,本工程主要采用无污染或污染物排放量较少的工艺流程或设备,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对工艺过程不可避免排出的废水则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拟建项目废水的排放量为16t/d,其中COD平均浓度为1000mg/l,SS平均浓度为800mg/l。根据废水水质特点,废水拟采用生物处理,其工艺流程见图2-5。
污水处理厂
上清液回流
滤出水回流
外运热电厂
图2-5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三级标准要求,废水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周村区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工艺为二级生化处理,现已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量为4万吨,该处理厂要求进水水质为COD 500mg/l、SS400 mg/l。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废水水质及处理效果见表2-4。
表2-4 废水水质及处理效果情况
mg/l)
污染物名称
pH
SS
COD

处理前浓度
7.5~8.5
800
1000

处理后浓度
6.5~8.5
240
420

排放标准
6~9
400
500


2.4.2废气
(1)工艺废气
拟建项目用电由淄博市电业局鲁能公司电网提供,所需蒸汽由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供给,无供热供电排放的废气。生产工艺废气主要是真空泵排出少量含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尾气,废气量约为1800Nm3/h。
该尾气经洗涤塔填料层被逆流喷淋的2%NaOH水溶液洗涤吸收,其中丁醇气体被溶解吸收、丙烯酸丁酯被吸收皂化,吸收效率可达70%。洗涤液经循环吸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洗涤塔排出的尾气经18m高、出口内径为0.4m的排气筒排空。
丁醇的沸点为117.5℃、丙烯酸丁酯沸点为147.4℃,在常温下其蒸发量较小,真空泵的排出量也较少。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排放量按0.15%计算,丁醇、丙烯酸丁酯年排放量分别为1.40t/a、2.25t/a。
(2)无组织排放
该项目属于综合性化工项目,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和产生易挥发的物料,形成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量的大小与生产装置的工艺水平、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按该项目设计要求不应存在,但在日常生产中,由于腐蚀、老化、操作管理不善以及原料和产品的装卸、运输等,即由于“跑、冒、滴、漏”而产生无组织排放。经类比调查,该项目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蒸汽,主要来源是生产装置的塔、釜和贮运系统中的贮槽、接头、阀门、管道等部位以及装卸、运输等过程的“跑、冒、滴、漏”。
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在常温下的蒸发量较小,无组织排放量按0.1%计算,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年排放量分别为3.1t/a、5.0t/a、3.1t/a。
对于生产过程中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无组织排放,应从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加强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减少无组织排放量。
2.4.3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只在精馏过程中有废物产生,年排放量为250t,其主要成分是高沸点的有机物如多聚丙烯酸丁酯和阻聚剂A、B、C,这部分废渣无毒,由当地化工厂回收利用,不外排;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生量为30 t/a,全部送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掺入煤中烧掉。所以固体废物对周围居民无影响。
2.4.4噪声
拟建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噪声级一般在80-95dB(A)之间。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等泵类噪声主要来自于驱动它运转的电动机产生的噪声。冷却塔噪声主要以风扇声和落水声为主,风扇噪声是风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性噪声;落水噪声是冷却水从淋水装置下落时与塔体底盘及盘中积水撞击产生的落水声。上述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2-5所示。
表2-5 拟建项目设备噪声一览表
噪声源(设备)
数量(台)
源强dB(A)
位置
降噪措施

真空泵
3
92
室外
隔声、减振

物料输送泵
17
85
室外
隔声、减振

循环水泵
1
90
室外
隔声、减振

冷却塔
1
80
室外
DD
DD


拟建项目设计采取以下噪声控制措施:
(1)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本项目泵类设备较多,且皆为露天设置,因此,拟对泵机组和电机处安装半敞式隔声罩,电机部分配消声器,机组基础采取隔振与减振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泵类设备噪声值降低15~30dB(A)。
(2)在厂区总体布置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条件下,使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尽量远离办公区及厂界,以减轻噪声对厂区及厂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在厂区种植草木,合理绿化,形成自然隔声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上述各噪声源,经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控制及距离衰减后,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会明显下降。
2.5工程分析小节
拟建项目为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拟建厂址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
项目投产后所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四部分。废水由于采取了改进工艺,排放量较少约为16t/d,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经处理后排到周村区污水处理厂,不直接外排。生产工艺废气主要是真空泵排出少量含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尾气。该尾气经洗涤塔填料层被逆流喷淋的2%NaOH水溶液洗涤吸收,洗涤液经循环吸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另外,生产装置的塔、釜和贮运系统中的贮槽、接头、阀门、管道等部位以及装卸、运输等过程使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有少量的无组织排放,所以,应从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加强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减少无组织排放量。废渣主要为高沸物和阻聚剂,产生量只有0.768t/d,由当地化工厂回收利用。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有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分别采取一定的隔音与消音措施。
3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淄博市周村区位于淄博市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o41′~117o58′,北纬36o39′~36o54′。东临张店区,西部与章丘市接壤,东部与邹平县毗邻,东北与桓台县连界。南北最大纵距27.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3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33.52%,丘陵占66.48%。
本项目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厂区地势平坦开阔,西通正阳路,与张周路和济青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
3.1.2 地形地貌、工程地质
3.1.2.1地形地貌
周村区地处华北平原凹陷区(Ⅰ级构造)、济阳凹陷区(Ⅱ级构造)的南部,为淄博凹陷的西北边缘。由于倾斜沉积盆地向北倾没的簸萁状,形成自南而北由老到新的地层,为新生代第四系地层覆盖。
周村区地势南高北低,以胶济铁路为界南部多为丘陵,北部为平原。南部地势最高点在王村镇西宝山,最高最低处相距30公里。全区分为山丘、平原两种类型。厂址地区地貌类型属于平原地区。
3.1.2.2工程地质
根据有关地质构造资料,厂区无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场地稳定。场地的地层结构可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耕土,含少量植物根系,分布不均匀,层底埋深为0.40~0.60米。
第二层:粉质粘土,上部灰黑-灰黄色,下部灰黄色,硬塑-可塑状态,韧性干强度中,该层分布均匀,层底埋深为2.5~3.5米。
第三层:粉土,黄色,含少量粉砂、云母片和大块姜石,韧性低,无光泽,粘粒含量高,该层分布均匀,层底埋深为7.8~8.8米。
第四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含少量豆状姜石,夹硬塑状态粘土薄层,韧性干强度高,层底埋深为22.0~23.5米。
第五层:粉土、粉质粘土混合层,黄色,含少量粉砂、云母片和豆状姜石,该层分布不均匀,局部揭露层底埋深为27.5~58.5米,最大揭露深度为30.0米。
3.1.2.3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2)的划分,厂区属地震宁静地带,该地区的地震烈度为Ⅶ度。
3.1.3 气象条件
淄博市周村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季集中在7、8月份。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13.2℃
极端最高气温
40.0℃
极端最低气温
-20.5℃
(2)气压
年平均气压
1011.8hPa
月平均最高
1022.7hPa
月平均最低
998.8 hPa
(3)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63%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80%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
52%
(4)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最大年降雨量
最小年降雨量
380.3mm
(5)风向及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
SSW(南南西)
年平均风速
2.3m/s
(6)其它
年平均蒸发量
最大冻土深度
年平均地温(-0.8m)
月平均最高地温(-0.8m)
24.6℃
3.1.4 水文
(1)河流
周村境内主要河流有7条,分别为孝妇河、范阳河、泔沟河、淦河、玉带河和青杨河,皆属于小清河水系。孝妇河发源于博山区神头一代,流经淄川、张店两区,从贾黄乡张楼村东南入境,旋即出境,又从南营乡北涯村东北再次入境,至大姜乡七里村北入邹平县。境内流经长度为13200m,流域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流向为东南至西北,是境内最长的河流。
(2)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有三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以北平原地区、胶济铁路以南的贾黄乡、萌水镇的范阳河沿岸;基岩裂隙水,直接与第四系相连,靠上层潜水补给,主要分布在王村、彭阳、八里沟等乡镇;中奥陶纪石灰岩溶裂隙水,分布在王村南部宝山、杨古一带,境内埋深在500m以下,面积151平方公里,储量为每天8万立方米,年开采利用量为500~700万立方米,其补给源条件来自淄川、博山境内的石灰岩裸露区。
3.2 社会环境概况
周村区位于淄博市西部,东邻张店区,南接淄川区,西与章丘市、邹平县相连,北与桓台县相接。区域南北长27.3km,东西宽25.3km,面积为263km2。全区城镇人口约31.3万。周村区工业门类齐全,是淄博市西部以丝绸为主导产业的轻纺工业基地,是淄博市西部的商贸中心。形成了以丝绸、纺织、机械、化工、电子为主的五大工业体系,辅以金属制品、建材、采掘、食品、电力、造纸、印刷、木器、制革、塑料、缝纫、工艺制品等10余个门类,省、市、区、乡镇、村、个体多层次办企业的格局。
拟建项目地处北外环路旁,评价区内无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保护目标。厂址周围的主要村庄有黑土村、太平村、东马庄等,周围主要企业为周村区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详见表3-1。
表3-1
厂址周围主要村庄情况一览表
村 庄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址直线距离(m)
人口数(人)
人均收入(元/年)

东马庄
SSW

1900

太平村
NE

1750

黑土村
NW

3010


3.3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2003年环境质量报告显示: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是PM10和SO2。SO2的月平均浓度在0.021-0.066mg/m3之间,年平均浓度为0.038 mg/m3,PM10月均浓度范围在0.065-0.132 mg/m3之间,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要求。所以说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区域噪声昼间为58.1dB(A),夜间为46.4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类标准的要求。孝妇河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规定的Ⅳ类水体的要求。地下水水质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4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由工程分析可知,拟建项目废气主要是真空泵排出少量含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尾气,该尾气经洗涤吸收,由18m高排气筒排空。因丁醇、丙烯酸丁酯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很低,均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次评价根据其特殊性及排放特点,不作现状评价,只进行污染气象特征分析、浓度预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针对拟建工程的无组织排放, 本次评价预测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厂界浓度及卫生防护距离。
4.1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4.1.1气候背景
评价区地处山东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回暖快,多风,雨水较少;夏季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秋季日照充足、多晴好天气。该地区气温常年平均值为13.2℃。极端最低气温-20.5℃,出现在日;极端最高气温40.0℃,出现在日。年降水量常年平均为570.6mm,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主导风向为南南西(SSW)风,年出现频率为16%。常年平均风速为2.3m/s,以4月份最大为3.0m/s。
其它各项气象要素值见表4.1-1。
表4.1-1
评价区常年各月及年各气象要素一览表(年)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气压(hPa)
20.7
09.6
00.5
998.8
09.7
19.8
11.8

气温(℃)
-2.5
0.1
6.6
14.5
20.6
25.4
26.6
25.4
20.6
14.9
6.8
-0.2
13.2

降水量(mm)
6.9
8.7
18.9
31.9
47.6
79.8
139.4
125.0
59.3
30.8
13.4
8.9
570.6

蒸发量(mm)
39.1
57.7
128.6
207.4
244.8
261.7
190.3
173.8
150.8
126.1
68.1
42.2
1690.6

相对湿度(%)
59
54
53
52
58
60
76
80
71
66
62
61
63

平均风速(m/s)
2.3
2.4
2.9
3.0
2.7
2.4
1.8
1.5
1.7
2.1
2.3
2.2
2.3

最多风向
频率
SSW
15
S
C
13,22
S
C
9,29
SSW
C
13,21
SSW
16

日照时数(h)
169.3
169.2
205.1
242.5
261.9
247.4
219.8
243.2
221.5
213.6
181.8
173.4
2548.6

大风日数
0.4
0.5
1.0
1.8
1.8
0.7
0.6
0.3
0.2
0.3
0.3
0.5
8.3

降水日数
3.3
3.4
4.7
4.8
7.6
7.8
12.3
10.9
6.9
5.3
4.3
3.8
75.1

雾日数
1.8
1.1
0.3
0.7
0.8
0.4
1.9
2.4
0.8
0.8
1.7
2.0
14.8

雷暴日数
0.0
0.0
0.2
1.6
2.7
4.8
8.6
6.8
1.8
1.0
0.0
0.0
27.4


4.1.2
近地面风场基本特征
用周村气象站近三年()逐日观测资料对该区域的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分析。
4.1.2.1风速
从表4.1-2和图4.1-1可以看出:周村近三年平均风速与常年值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近三年平均风速较常年值略偏小;近三年平均风速为2.1m/s,常年平均风速为2.3m/s。从近三年情况看:4月份风速最大为2.75m/s;8月份风速最小为1.58m/s。从表4.1-3中可以看出,该区域静风和小于1.5m/s的风速出现频率占34.74%,1.5m/s以上的风速出现频率占65.26%。其中1.5~3.0m/s出现频率最多为51.80%,其次是3.1~5.0m/s出现频率为10.87%。
表4.1-2
近三年各月及年平均风速(m/s)(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均

风速
1.68
2.08
2.4
2.75
2.41
2.33
1.9
1.58
1.6
1.86
1.98
1.94
2.1


表4.1-3
各级风速出现频率(%)(年)
风速级别(m/s)
静风
≤1.5
1.5~3.0
3.1~5.0
5.1~7.0
&7.0

出现频率(%)
16.48
18.26
51.80
10.87
1.67
0.29


平均风速(m/s)
月份
图4.1-1 月平均风速变化曲线
(实线:代表常年平均值;虚线:代表近三年平均值)
4.1.2.2
各风向出现频率
表4.1-4为周村近三年各月、各季及全年各风向出现频率,图4.1-2为各季、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对表和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域静风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但四季静风出现频率差别较大,全年平均为16.48%,夏季最高为19.96%,春季最小为10.62%;全年各月中以9月份最高为26.67%,3月份最小为7.80%。静风时,污染物在污染源附近各方位均匀缓慢扩散,容易在污染源附近地面出现污染物高浓度。
除静风天气外,该区域全年盛行风向较为集中,近三年全年以南风(S)风向频率16.58%为最高,其次是南南西风(SSW),出现频率为10.25%。偏西风(W)出现频率最小。四季均以南风(S)出现频率最高。
近三年主导风向为南风(S),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SSW)风,与常年相比有所变化,常年以南南西(SSW)风出现频率为最多。全年及各月的静风频率较常年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月盛行风向亦有所变化,详细情况见表4.1-1和表4.1-4。
表4.1-4
近三年各月、季、年风向频率(%)(年)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1
7.8
5.11
8.06
4.57
4.30
2.15
1.61
0.54
9.41
5.65
3.49
0.81
3.23
5.38
10.75
5.91
21.24

2
4.18
4.48
8.06
2.99
1.79
0.90
2.99
0.30
21.79
10.45
5.37
1.19
2.39
2.99
10.75
5.67
14.93

3
4.03
4.57
6.72
3.76
8.06
1.61
1.61
1.88
22.04
11.29
6.18
1.88
3.23
5.38
6.72
3.23
7.80

4
4.72
4.17
5.56
3.89
3.33
1.67
2.50
3.33
17.78
16.94
5.28
2.50
2.50
5.00
6.67
4.72
9.44

5
4.61
4.61
4.07
2.71
2.71
2.71
2.98
2.44
17.07
15.45
6.23
2.17
0.54
4.88
5.69
6.50
14.63

6
5.28
2.50
8.33
3.61
3.61
2.22
3.33
4.44
21.39
13.61
8.61
1.94
1.67
1.11
1.67
1.67
15.00

7
4.30
4.57
5.38
3.49
3.49
4.03
3.23
3.49
19.62
7.26
6.45
0.27
0.54
2.15
4.84
5.91
20.97

8
7.53
4.57
10.48
6.45
6.45
2.69
4.57
1.88
13.44
3.76
3.76
0.54
1.88
1.08
4.30
2.69
23.92

9
6.94
7.78
4.44
4.44
6.11
2.78
1.39
3.89
8.06
7.78
2.5
0.28
3.06
2.78
5.56
5.56
26.67

10
7.53
4.84
3.23
4.84
2.96
1.08
1.61
2.15
15.86
10.22
7.26
1.08
1.88
6.45
5.91
5.38
17.74

11
6.94
2.78
4.72
4.44
3.33
0.56
0.56
4.17
16.67
13.33
7.78
1.67
2.50
5.00
9.72
4.44
11.39

12
8.33
4.30
5.91
3.23
2.69
0.81
2.69
2.15
15.86
7.26
6.18
2.69
3.23
7.80
9.14
3.76
13.98

年
6.02
4.52
6.25
4.03
4.07
1.93
2.42
2.55
16.58
10.25
5.76
1.42
2.22
4.17
6.81
4.62
16.48

春
4.45
4.45
5.45
3.45
4.70
2.00
2.36
2.55
18.96
14.56
5.90
2.18
2.09
5.09
6.36
4.82
10.62

夏
5.70
3.88
8.06
4.52
4.52
2.98
3.71
3.27
18.15
8.21
6.27
0.92
1.36
1.45
3.60
3.42
19.96

秋
7.14
5.13
4.13
4.57
4.13
1.47
1.19
3.40
13.53
10.44
5.85
1.01
2.48
4.74
7.06
5.13
18.60

冬
6.77
4.63
7.34
3.60
2.93
1.29
2.43
0.91
17.75
9.13
5.01
1.29
2.95
4.58
9.41
4.94
14.66


静风=10.62%
静风=19.96%
静风=16.48%
静风=18.60%
静风=14.66%
图4.1-2
近三年各季、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年)
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
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如表4.1-5、图4.1-3所示。全年平均以南南西(SSW)和北北西(NNW)风向下的风速较大,风速最大为2.8m/s。偏东风(E)风向下的风速较小。
近三年各月、年各风向平均风速(m/s)(年)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1
1.8
2.2
1.7
1.7
1.5
1.9
1.5
2.0
2.7
2.6
1.7
2.0
1.8
2.3
2.4
2.5

2
1.9
2.3
2.0
2.0
1.5
2.7
1.6
2.0
2.5
2.7
2.2
3.8
1.9
2.7
2.5
3.3

3
2.2
2.4
2.3
1.9
1.9
1.8
1.8
2.4
2.7
3.2
2.2
3.3
2.7
2.9
3.4
3.3

4
3.0
2.0
2.5
2.0
2.3
2.2
2.3
2.2
3.0
3.7
3.2
4.1
3.3
3.1
3.2
3.8

5
3.5
2.4
2.2
2.0
2.0
2.7
2.5
2.9
3.1
3.2
2.1
1.8
4.5
3.0
2.8
3.2

6
2.8
2.2
2.4
2.0
2.2
2.6
2.8
3.3
2.9
3.1
2.7
3.4
1.3
3.0
2.5
2.2

7
2.6
2.2
2.2
1.9
2.0
2.2
2.2
2.4
2.5
2.9
2.6
4.0
2.5
2.3
2.2
2.5

8
2.3
2.1
1.9
1.7
2.0
2.4
1.9
1.6
2.4
2.5
1.8
1.0
1.3
1.8
2.1
2.2

9
2.3
2.2
2.2
1.8
1.7
2.8
2.8
2.9
2.1
2.4
1.8
2.0
2.2
2.1
1.6
2.3

10
2.4
2.4
1.9
1.8
2.1
2.0
1.7
2.8
2.2
2.4
1.9
2.0
2.0
2.2
2.5
3.2

11
2.0
2.4
2.5
1.6
1.5
1.5
1.5
2.4
2.5
2.3
1.7
2.3
1.9
2.2
2.3
3.3

12
2.2
2.6
1.7
1.8
1.6
2.0
1.9
2.1
2.5
2.6
2.2
2.4
1.8
2.5
2.4
2.2

年
2.4
2.3
2.1
1.9
1.9
2.2
2.0
2.4
2.6
2.8
2.2
2.7
2.3
2.5
2.5
2.8


4.1.3 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与风频和风速的比成正比,含静风效应的污染系数计算公式为:Xi=16×fi/ui+4/3×f0
式中:fi―各风向出现频率,%;f0―静风频率,%;ui―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m/s;i=1,2,3,…,16。
表4.1-6为周村近三年各月、各季、全年各风向下污染系数值,图4.1-4为各季、年污染系数玫瑰图。由表、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全年平均以南风(S)风向下的污染系数最大,为1.24。其余各风向下的污染系数相对较小,在0.31~0.80之间,其中以西南西~西(WSW~W)风向下的污染系数最小。春、夏、秋、冬四季各风向下污染系数值均以南风(S)风向下最大。
从污染系数和风向频率玫瑰图综合分析,在污染源的偏北(N)方位受污染较重。

全年
图4.1-3
近三年各风向平均风速玫瑰图
(年)
近三年各月、季、年污染系数(年)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1
0.97
0.66
1.03
0.71
0.74
0.47
0.46
0.33
0.84
0.63
0.61
0.35
0.56
0.65
1.00
0.66

2
0.55
0.52
0.86
0.44
0.39
0.25
0.50
0.22
1.57
0.81
0.60
0.25
0.40
0.38
0.89
0.48

3
0.40
0.41
0.57
0.42
0.77
0.24
0.24
0.23
1.43
0.67
0.55
0.20
0.30
0.40
0.42
0.26

4
0.38
0.46
0.48
0.44
0.36
0.25
0.30
0.37
1.07
0.85
0.39
0.22
0.25
0.39
0.46
0.32

5
0.41
0.51
0.49
0.41
0.41
0.36
0.39
0.33
1.08
0.96
0.66
0.39
0.21
0.46
0.52
0.52

6
0.50
0.38
0.76
0.49
0.47
0.34
0.39
0.41
1.38
0.90
0.71
0.29
0.40
0.26
0.31
0.32

7
0.54
0.62
0.67
0.57
0.56
0.57
0.52
0.51
1.55
0.69
0.67
0.29
0.31
0.43
0.64
0.67

8
0.85
0.67
1.19
0.92
0.82
0.50
0.70
0.51
1.20
0.56
0.66
0.41
0.55
0.42
0.64
0.51

9
0.83
0.92
0.68
0.75
0.92
0.51
0.43
0.57
0.96
0.88
0.58
0.38
0.58
0.57
0.91
0.73

10
0.75
0.56
0.51
0.67
0.46
0.32
0.39
0.36
1.41
0.90
0.85
0.32
0.39
0.70
0.61
0.51

11
0.72
0.34
0.46
0.59
0.51
0.21
0.21
0.43
1.22
1.08
0.88
0.27
0.36
0.51
0.84
0.37

12
0.79
0.45
0.73
0.47
0.46
0.25
0.41
0.35
1.20
0.63
0.63
0.37
0.48
0.69
0.81
0.46

年
0.64
0.54
0.70
0.57
0.57
0.36
0.41
0.38
1.24
0.80
0.65
0.31
0.40
0.49
0.67
0.48

春
0.40
0.46
0.51
0.42
0.51
0.28
0.31
0.31
1.19
0.83
0.53
0.27
0.25
0.42
0.47
0.37

夏
0.63
0.56
0.87
0.66
0.62
0.47
0.54
0.48
1.38
0.72
0.68
0.33
0.42
0.37
0.53
0.50

秋
0.77
0.61
0.55
0.67
0.63
0.35
0.34
0.45
1.20
0.95
0.77
0.32
0.44
0.59
0.79
0.54

冬
0.77
0.54
0.87
0.54
0.53
0.32
0.46
0.26
1.28
0.70
0.59
0.27
0.42
0.48
0.77
0.47



全年

秋季
近三年各季、年污染系数玫瑰图
(年)
4.1.4 大气稳定度
表4.1-7为周村近三年各季、年各级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表4.1-8为近三年各时次各级稳定度出现频率。由表可以看出:该区域全年以中性D类天气出现最多,频率为33.5%,其次是较稳定E类天气21.5%。该区域稳定类天气E、F类出现相对较多,频率为42.2%。较不稳定类天气较少出现,频率为7.4%。B、C类不稳定天气只在白天出现,E、F类稳定天气则一般出现在晚上,D类中性天气昼夜均可出现。由此可知,白天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于夜间。
表4.1-7
近三年各季、年稳定度出现频率(%)(年)
稳定度
B
C
D
E
F

全年
7.4
17.0
33.5
21.5
20.7

春季
7.3
22.7
32.1
19.2
18.6

夏季
10.6
17.6
36.5
17.6
17.6

秋季
8.3
15.7
32.1
21.1
22.8

冬季
3.1
12.0
33.4
27.9
24.0


表4.1-8
近三年各时次稳定度出现频率(%)(年)
稳定度
B
C
D
E
F

02时
0.0
0.0
5.9
9.6
9.5

08时
3.0
5.7
13.2
3.2
0.0

14时
4.4
11.3
9.3
0.0
0.0

20时
0.0
0.0
5.1
8.7
11.2

日
7.4
17.0
33.5
21.5
20.7


4.1.5大气混合层
表4.1-9为周村近三年各季各时次的混合层高度,表4.1-10为各级稳定度下的混合层高度。由表可以看出,该区域大气混合层高度全年平均为518.1m,以春季最高为665.6m,冬季最低为420.4m。由于温度层结的昼夜变化,大气混合层高度也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是随日出开始增大,至午后达到最大,之后又开始急剧降低,夜间的大气混合层高度较低且稳定少变。
不同稳定度天气下,其大气混合层高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以C类不稳定天气下最高达1334.8m,E、F类较稳定天气下最低199.7m。
表4.1-9
近三年各季各时的混合层高度(m)(年)
时次
季节
02时
08时
14时
20时
日均

春季
328.4
872.7
5.5
665.6

夏季
198.6
618.2
4.0
526.3

秋季
194.4
473.1
998.4
174.8
460.2

冬季
211.1
376.4
936.7
157.5
420.4

年
233.1
585.1
0.5
518.1

表4.1-10
近三年各级稳定度下混合层高度(m)(年)
稳定度
B
C
D
E、F

混合层高度
616.4
1.1
199.7


4.1.6联合频率
利用周村气象站年逐月逐日风向、风速、云量资料,统计出该评价区域的各气象条件联合频率,如表4.1-11所示。
表4.1-11
近三年各气象条件联合频率(‰)(年)
稳定

风向
风速
N
NNW 静风

B类
&1.5
1.5~3.0
3
30

C类
1.5~3.0
3.1~5.0
13
0

D类
&1.5
1.5~3.0
3.1~5.0
5.1~7.0
&7.0
4
46

E类
&1.5
1.5~3.0
3.1~5.0
6
42

F类
&1.5
1.5~3.0
5
46


4.1.7逆温特征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辛店电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993年),对该评价区域逆温特征分析如下:
表4.1-12
评价区冬季、夏季辐射逆温特征对比分析
冬季
夏季

辐射逆温出现频率(%)
90
60

最大逆温强度(℃/50m)
3.5
2.1

平均逆温强度(℃/50m)
2.0
1.4

辐射逆温平均持续时间(h)
12.5
10.2

辐射逆温平均厚度(m)
139
118

辐射逆温最大厚度(m)
355
244


由表可见,该区域辐射逆温出现频率冬季多,且逆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平均、最大逆温厚度大;夏季逆温出现频率小,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平均、最大逆温厚度较低。
总之,该区域逆温出现频率相对较高,持续时间较长,但平均厚度较小,逆温强度相对较小。
4.1.8 大气污染潜势分析
根据污染气象资料分析,评价区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影响利弊皆存。
拟建厂区周围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该评价区域风速相对较大、静风出现频率相对较少,对空气污染物的迅速扩散、稀释较为有利。其中静风频率为16.48%,小于1.5~3.0m/s风速出现频率最多为51.80%。风速较大、静风小风出现频率较小,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该评价区全年盛行风向较为集中。近三年全年以南风(S)风向出现频率最高,为16.58%,其次是南南西风(SSW),出现频率为10.25%。四季均以南风(S)风向频率最高。
从污染系数和风向频率玫瑰图综合分析,在污染源的北(N)、北北东(NNE)方位受污染较重,对污染敏感的受体应布置在污染源的南(S)方位为宜。从环境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该工程厂址的选择基本合理。
评价区不稳定天气出现较少,全年出现频率为7.4%,中性天气相对较多占33.5%,E、F类较稳定天气出现频率为42.25%。白天的扩散、稀释能力强于夜间。
评价区大气混合层高度相对较高,年平均518.1m,春季最高为665.6m,出现较多的D类稳定度天气下混合层高度为561.1m。混合层较高,污染物扩散稀释的范围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对该评价区域逆温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域冬季逆温出现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厚度较大,可能对拟建工程的废气扩散有一定影响;夏季逆温出现频率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对拟建工程的废气扩散影响较小。
4.2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4.2.1拟建工程空气污染源参数
拟建工程污染源参数见表4.2-1。
拟建工程污染源参数
污染源
废气量
(Nm3/h)
烟囱高度
(m)
出口内径
(m)
废气温度
(℃)
丁醇
(Kg/h)
丙烯酸丁酯
(Kg/h)

泵机
.4
常温
0.175
0.28


4.2.2预测因子和内容
4.2.2.1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为丁醇、丙烯酸丁酯。
4.2.2.2预测内容
(1)有风气象条件下丁醇、丙烯酸丁酯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和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2)不利气象条件下(静风、小风)丁醇、丙烯酸丁酯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4.2.3 预测方法
根据预测评价范围和污染源参数,结合气象资料,选取点源模式进行计算。以拟建工程18m高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坐标中心点,计算3Km范围内污染物的地面轴线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4.2.4 预测模式的选取及有关参数的确定
4.2.4.1 大气扩散模式
采用《导则》推荐的扩散模式进行计算。
(1)有风(U10≥1.5m/s)时点源扩散模式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向地面任一点(X、Y)1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本评价为三级评价,直接取F=2exp(-He2/2σz2)
式中:C―1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
Q―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Y―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
―铅直扩散参数,m;
He―排气筒有效高度,m;
U―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按U=U10(z/z10)p计算。
排气筒下风方最大落地浓度Cm及其出现距离Xm采用导则给出的公式计算。
(2)小风(1.5 m/s>U10≥0.5m/s)和静风时(U10&0.5m/s)点源扩散模式
式中:、分别是静风及小风时的横向和铅直扩散参数的回归系数。
4.2.4.2烟气抬升公式
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拟建工程烟气热释放率小于1700kJ/s,故采用下述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
(1)有风时,不稳定或中性条件:
ΔH=2(1.5VsD+0.01Qh)/U
上式中:ΔH―烟气抬升高度,m;
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
D―排气筒出口直径,m;
U―烟囱出口处环境平均风速,m/s;
Qh―烟气热释放率,kJ/s,由下式计算:

式中,Qv―实际排烟率,m3/s;
Pa―大气压,hpa;
Ts―烟气出口处温度,K;
ΔT―烟气出口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K。
(2)有风时,稳定条件下:
ΔH= Qh 1/3(dTa/dz+0.U-1/3
式中,dT年/dz―排气筒几何高度以上大气的温度梯度,k/m。
(3)静风和小风时:

4.2.4.3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
(1)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指数P
本次评价按导则HJ/T2.3-93中7.5节推荐方法确定P指数,评价区域属丘陵山区的城乡混合区,按城市取值,见表4.2-2。
表4.2-2
各级稳定度下的P值
稳定度
B
C
D
E、F

P指数
0.15
0.20
0.25
0.30


(2)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
有风时,按《导则》HJ/T2.3-93中B2节推荐方法确定大气扩散参数,评价区域属丘陵山区的城市近郊区,其扩散参数选取方法同工业区,选取方法如下:B级不提级,C级提到B级,D、E、F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按表4.2-3、表4.2-4查算,由此确定取样时间为0.5小时的扩散参数。
小风、静风时,按《导则》HJ/T2.3-93中B3节推荐方法确定扩散参数。按表4.2-5查算。
表4.2-3
横向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参数(取样时间0.5h)
扩散参数
稳定度等级
(1
γ1
下风距离/m

σy=γ1x(1
B
0....~


C
0....~


D
0....~


E
0....~


F
0....~


垂直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参数(取样时间0.5h)
扩散参数
稳定度等级
(2
γ2
下风距离/m

σz=γ2x(2
B
0..0190
0.~500
& 500


C
0..0190
0.~500
& 500


D
0..106803
& 0


E
0....~000


F
0....~000


表4.2-5 小风、静风扩散参数的系数
稳定度
γ01
γ02


U10<0.5m/s
1.5m/s>U10≥0.5m/s
U10<0.5m/s
1.5m/s>U10≥0.5m/s

B
C
D
E
F
0.76
0.55
0.47
0.44
0.44
0.56
0.35
0.27
0.24
0.24
0.47
0.21
0.12
0.07
0.05
0.47
0.21
0.12
0.07
0.05


导则中推荐的扩散参数取样时间为0.5小时,在计算1小时平均浓度时,铅直方向扩散参数σz不变,横向扩散参数及稀释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σyτ2、σyτ1---对应取样时间为τ2、τ1时的横向扩散参数,m;q―时间稀释指数,根据表4.2-6确定:
表4.2-6
时间稀释指数取值
适用时间范围(小时)
时间稀释指数q值

1≤T<100
0.3

0.5≤T<1
0.2


4.2.5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
(1)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丁醇、丙烯酸丁酯地面轴线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表4.2-7、表4.2-8分别为丁醇、丙烯酸丁酯地面轴线浓度预测结果。从地面轴线浓度可以看出,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较小,浓度较低,1050m(拟建项目与最近居民区的距离)处丁醇的最大浓度为0.004 mg/m3、丙烯酸丁酯的最大浓度为0.006 mg/m3。
表4.2-9、表4.2-10分别为有风时丁醇、丙烯酸丁酯在各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丁醇在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5mg/m3。绝对最大落地浓度为0.0075mg/m3,出现在风速为1.5m/s的B类稳定度下,出现距离为142m。丁醇小时浓度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丁醇最大落地浓度低于苏联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丁醇一次浓度值0.1mg/m3,低于东德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丁醇一次浓度值0.3mg/m3,只占此两个标准值的7.5%、2.5%,均不超标。
丙烯酸丁酯在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9mg/m3。绝对最大落地浓度为0.0119mg/m3,出现在风速为1.5m/s的B类稳定度下,出现距离为142m。丙烯酸丁酯小时浓度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拟建项目的丙烯酸丁酯最大落地浓度较低。
表4.2-7
有风条件下丁醇轴线浓度分布(mg/m3)
距离(m)
B
C
D
E
F


1.5
2.5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6.0
2.0
3.0
4.0
2.0
3.0

200
0.006
0.004
0.005
0.003
0.003
0.002
0.006
0.004
0.003
0.003
0.002
0.004
0.003
0.002
0.001
0.001

400
0.002
0.002
0.002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1
0.001
0.006
0.004
0.003
0.005
0.004

6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4
0.003
0.002
0.005
0.004

8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1
0.004
0.003

1000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4
0.002

1200






0.001




0.002
0.001
0.001
0.003
0.002

14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16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18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2000











0.001
0.001

0.002
0.001

2200











0.001
0.001

0.001
0.001

2400











0.001


0.001
0.001

2600











0.001


0.001
0.001

2800











0.001


0.001
0.001

3000














0.001
0.001


有风条件下丙烯酸丁酯轴线浓度分布(mg/m3)
距离(m)
B
C
D
E
F


1.5
2.5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6.0
2.0
3.0
4.0
2.0
3.0

200
0.010
0.006
0.008
0.005
0.004
0.003
0.009
0.007
0.005
0.004
0.004
0.006
0.004
0.003
0.002
0.001

400
0.004
0.002
0.003
0.002
0.001
0.001
0.006
0.004
0.003
0.002
0.002
0.009
0.006
0.005
0.009
0.006

600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1
0.001
0.007
0.004
0.003
0.009
0.006

8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5
0.003
0.002
0.007
0.005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6
0.004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1
0.005
0.003

1400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4
0.003

1600






0.001




0.002
0.001
0.001
0.003
0.002

1800






0.001




0.002
0.001
0.001
0.003
0.002

20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22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24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2600











0.001
0.001

0.002
0.001

2800











0.001
0.001

0.002
0.001

3000











0.001
0.001

0.001
0.001


表4.2-9丁醇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稳定度
最大小时浓度(mg/m3)
出现风速(m/s)
出现距离(m)

B
0.
142

C
0.
135

D
0.
206

E
0.
321

F
0.
487

绝对最大
0.
142


丙烯酸丁酯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稳定度
最大小时浓度(mg/m3)
出现风速(m/s)
出现距离(m)

B
0.
142

C
0.
135

D
0.
206

E
0.
321

F
0.
487

绝对最大
0.
142


(2)不利气象条件下(小风、静风)落地浓度
表4.2-11、表4.2-12分别为丁醇、丙烯酸丁酯静风、小风时的落地浓度。
丁醇在小风、静风时各级稳定度下落地浓度最大值在0.0165mg/m3以下,该值出现在c类稳定度、出现距离为31m,低于苏联、东德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次浓度值,只占此两个标准值的16.5%、5.5%,均不超标。小风、静风时,污染物扩散缓慢,其落地浓度相对较大,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距源较近。即使在此类不利于扩散的小风天气下,丁醇浓度也不超标。
丙烯酸丁酯在小风、静风时各级稳定度下落地浓度最大值在0.0264mg/m3以下,该值出现在c类稳定度、出现距离为31m。小风、静风时,污染物扩散缓慢,其落地浓度相对较大,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距源较近。即使在此类不利于扩散的小风天气下,丙烯酸丁酯浓度也较低。
表4.2-11
拟建工程静风、小风时丁醇落地浓度(mg/m3)
稳定度
静风
小风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B
0..0145
21

C
0..0135
49

D
0..0109
89

E
0..

F
0.
0.

绝对最大
0..0145
21


表4.2-12
拟建工程静风、小风时丙烯酸丁酯落地浓度(mg/m3)
稳定度
静风
小风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B
0..0232
21

C
0..0217
49

D
0..0175
89

E
0..

F
0.
0.

绝对最大
0..0232
21


4.2.6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评价
根据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评价该项目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丁醇小时浓度预测值低于苏联、东德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次浓度值,小时浓度不超标,预测值小时浓度比标值在16.5%以下,并且最大落地浓度距源较近,说明拟建工程所排丁醇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丙烯酸丁酯小时浓度预测值较低,并且最大落地浓度距源较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明显。
4.3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及卫生防护距离
针对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的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蒸汽,本次评价对无组织排放进行评价, 预测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厂界浓度及丁醇的卫生防护距离。
4.3.1 厂界浓度
厂界浓度预测采用HJ/T2.2―93“技术导则大气部分”7.5.6.2节中面源模式,并对和进行修正。
,

面源参数取S=1296M2,L=54M,H=5M,丙烯酸、丁醇源强Q=0.3875kg/h,丙烯酸丁酯源强Q=0.625kg/h。
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面源中心距离最近的厂界是南厂界16米,其次是东厂界36米,分别计算这两个厂界的厂界浓度,较大厂界浓度结果见表4.3-1。各稳定度、各级风速条件下丙烯酸、丁醇最大厂界浓度为0.2804mg/m3,丙烯酸丁酯最大厂界浓度为0.4522mg/m3。
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均无厂界浓度标准。《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B1)中规定丙烯酸车间卫生标准为6mg/m3。《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规定丁醇车间卫生标准为200 mg/m3。从以上车间卫生标准来看,厂内及厂界浓度值均较小,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表4.3-1
拟建工程各稳定度下无组织排放最大厂界浓度
稳定度
B
C
D
E
F
最大落地浓度

丙烯酸、丁醇(mg/m3)
0.8
0.0
0.3

丙烯酸丁酯(mg/m3)
0.1
0.0
0.5


4.3.2卫生防护距离
为防止无组织排放对厂界周围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保护人体健康,必须在企业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工况条件下,由无组织排放源散发的有害成分对厂界周围居民健康不致造成危害的最小距离。
采用《制定大气污染物地方标准的技术方法》(GB/TB13021―91)中推荐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可查得;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因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均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依据苏联大气质量标准对丁醇浓度的规定值0.1mg/m3,本次评价根据无组织排放特点和导则中的选取方法,确定各项参数的取值。计算结果见表4.3-2。
表4.3-2丁醇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污染物
无组排放量(kg/h)
标准浓度
(mg/m3)
L(m)
与最近居民区距离(m)




计算值
确定值


丁醇
0.
195.8
200
1050


由表4.3-2可见,丁醇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厂区周围最近居民点距离在1050m以上。因此,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符合要求,对周围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明显。
4.4小结
拟建项目所排工艺废气中的丁醇、丙烯酸丁酯地面浓度较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较小,最大落地浓度较低,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距源较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拟建项目的无组织排放量较小,厂界浓度较小,不会对厂界周围居住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在所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无村庄、居住区等敏感对象。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5.1地表水污染源调查
5.1.1调查范围与内容
评价范围内向米沟河排放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米沟河是孝妇河的一条较小支流,除具有防洪功能外,主要接纳周村城区东门路以东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现已在其下游建立了周村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米沟河,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孝妇河。调查结果见表5-1。
表5-1
废水污染源调查表
序号
企业名称
废水中各污染物排放量(t/a)



COD
SS

1
周村汇力纤维素有限公司
300
240

2
周村金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32
26

3
周村维德增白剂有限公司
48
12

合 计
380
278


5.1.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二级标准中的表2有关标准,即COD为150mg/l、SS为200mg/l。
5.1.3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
Pi = ―― ×106
式中:qi――废水中i种污染物的年排放量,t/a;
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某污染的等标污染负荷Pn

区域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
区域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总
某污染物在污染源或区域中污染负荷比Ki、Ki总
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n

5.1.4评价结果
评价区主要废水污染源和污染物评价结果见表5-2。
表5-2
废水污染源评价结果表
污染源名称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103m3/a)
污染源污染负荷(×103m3/a)
污染源负荷比(%)
位次


COD
SS




周村汇力纤维素有限公司


1

周村金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213
130
343
8.7
3

周村维德增白剂有限公司
320
60
380
9.7
2

合计

3923



污染物负荷比(%)
90
10




位次
1
2





由表5-2可见,进入米沟河的主要工业废水污染源中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为周村汇力纤维素有限公司,其等标污染负荷为3m3/a,污染负荷比为81.6%,这家企业是评价河段的主要工业废水污染源。
评价河段的主要废水污染物为COD,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90%。
5.2地表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5.2.1地表水现状监测
5.2.1.1监测断面的布设
拟建项目废水排入厂区北侧的米沟河,东行约500米后进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鉴于米沟河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价共设2个监测断面,具体断面布设情况见表5-3。
表5-3
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一览表
断面编号
断面位置
所在河流
意


1#
项目排水入米沟河上游100米处
米沟河
了解米沟河目前水质情况

2#
米沟河入污水处理厂前100米处
米沟河
了解米沟河入污水处理厂前的水质情况

5.2.1.2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确定为:pH、COD、BOD、石油类、氨氮、挥发酚等共6项,同时测量各断面的水温、河宽、河深、流速等水文参数。
监测时间和频率
于日、3日进行监测,上、下午各取水样进行监测。
5.2.1.4
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分析方法见表5-4。
表5-4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mg/l)

PH
玻璃电极法
――

COD
重铬酸钾法
5

BOD
稀释与接种法
2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0.01

氨氮
纳氏比色法
0.05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
0.002

5.2.1.5
监测结果
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5,统计结果见表5-6。
表5-5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表(单位:mg/l,PH除外)
监测点位
采样时间
pH
COD
BOD
石油类
氨氮
挥发酚
流速(m/s)
流量(m3/s)
水温(℃)


1#
2日上午
7.60
281
59


7.38


1.04
0.442
25


2日下午
8.48
136
37

7.04

1.06
0.646
25


3日上午
7.93
82.8
28

7.75

0.91
0.670
26


3日下午
7.52
147
43

12.0

1.01
0.509
26


平均值

162
41.8

8.54

1.005
0.567
25.5


2#
2日上午
7.88
179
42

7.61

1.02
0.431
25


2日下午
8.44
102
32

6.37

1.07
0.640
26


3日上午
8.11
61.6
26

6.05

0.95
0.650
25


3日下午
7.48
134
51

5.58

1.00
0.510
26


平均值

119
37.8

6.40

1.01
0.558
25.5


表5-6
地表水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表
监测断面
pH
COD
BOD
石油类
挥发酚
氨氮


1#
浓度范围(mg/l)
7.52~8.48
82.2~281
28~59
未检出
未检出
7.04~12.0


超标率(%)
0
100
100
0
0
100


2#
浓度范围(mg/l)
7.48~8.44
61.6~179
26~51
未检出
未检出
5.58~7.61


超标率(%)
0
100
100
0
0
100


5.2.2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
5.2.2.1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中Ⅳ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5-7。
表5-7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项目
pH
COD
BOD
石油类
氨氮
挥发酚

评价标准
6-9
30
6
0.5
1.5
0.01


5.2.2.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即实测浓度值与评价标准值之比。对于pH值,不计算单项指数,只评定其符合标准(√)或不符合标准(×)。
5.2.2.3 评价结果
表5-8
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
监测断面
pH
COD
BOD
石油类
氨氮
挥发酚

1#
指数范围
√
2.74 ~9.36
4.67~9.83
0.05
4.69~8.0
0.2



超标率(%)
0
100
100
0
100
0

2#
指数范围
√
2.05 ~ 5.96
4.33~8.50
0.05
3.72~5.07
0.2



超标率(%)
0
100
100
0
100
0

注:未检出按最低检出限的一半计。
由表5-8可见,2个断面的水质,除pH、石油类、挥发酚不超标外,其它指标均不能满足Ⅳ类水质要求。1#断面(项目废水排入米沟河上游100米处)的COD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8.36倍,BOD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8.83倍;氨氮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7倍。2#断面(米沟河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前100米处)的COD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4.96倍,BOD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7.5倍;氨氮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4.07倍。
可见,米沟河的水质已不满足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要求,且污染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
5.3地表水影响评价
5.3.1 该项目投产后废水排放情况
由工程分析知,该工程排放的废水经相应处理后,全部排入厂区北侧的米沟河,东行约500米后进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孝妇河。该项目投产后废水排放情况见表5-9。
表5-9
项目外排废水水质一览表
废水排放量
(m3/d)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污染物折纯量(Kg/d)


pH
COD
SS
COD
SS

16
6.5~8.0
420
240
16.8
9.6

GB三级标准
6~9
500
400




5.3.2 预测因子和预测断面的选择
根据项目废水排放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预测因子为COD。
根据新建项目的排水特点和排水去向,确定选择2#断面作为预测断面。
5.3.3 预测模式的选取
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进行水环境质量预测,计算公式为:
C=(CpQp+ChQh)/(Qp+Qh)
式中:C――污染物混合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
5.3.4
预测结果及评价
预测结果见表5-10。
表5-10
地表水预测结果表(单位:mg/l)
断面
COD浓度预测值
COD浓度现状值
COD浓度变化值

2#
119.24
119
+0.24


由表5-10可见,新建项目废水排入米沟河后,由于所排放的废水水量较小,且水质好于目前米沟河水质,因此,2#断面的COD浓度预测值比现状值有所降低,不会增加米沟河的污染程度,从而不会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只是增加了米沟河的污染物负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6.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6.1.1.1
拟建项目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共设置2个监测点。测点的具体位置见表6-1和图2-1。
地下水现状监测布点情况表
编号
测点
相对厂址方位
井深
距厂址距离
含水层
设置意义

1#
东马庄
SSW
30m
1900
浅层地下水
了解厂址上游地下水水质

2#
太平村
NE
50m
2000
浅层地下水
了解厂址下游地下水水质


6.1.1.2监测项目
根据工程特点,监测项目确定为pH、砷、铅、总硬度、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共12项。
6.1.1.3
监测时间和频率
于日进行监测,取水样监测一次。
6.1.1.4
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分析方法见表6-2。
表6-2
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mg/l)

pH
玻璃电极法
0.05pH单位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氯甲酸银分分光光度法
0.007

总硬度
EDTA综合滴定法
5.0

氯化物
离子色谱法
0.04

氟化物
氟试剂法
0.09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高锰酸钾指数
0.5

挥发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分光光度法
0.002

硝酸盐氮
离子色谱法
0.01

亚硝酸盐氮
分光光度法
0.001

铅
示波极法
0.02

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
0.10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3

6.1.1.5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6-3。
表6-3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PH除外,总大肠菌群为 个/L)
监测项目
东马庄
太平村
标准限制

pH
7.58
7.80
6.5-8.5

砷
未检出
未检出
0.05

高锰酸盐指数
1.5
1.6
3.0

氟化物
0.51
0.52
1.0

挥发性酚
未检出
未检出
0.002

氯化物
132
136
250

硝酸盐氮
14.0
19.4
20

亚硝酸盐氮
未检出
0.016
0.02

铅
未检出
未检出
0.05

大肠菌群
<3
<3
3.0

总硬度(CaCO3)
715
693
450

硫酸盐
254
206
250

井深(m)
30
50



6.1.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6.1.2.1 评价标准
根据淄博市环境保护局文件,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具体见表6-3。
6.1.2.2评价方法
评价因子选取pH、砷、铅、总硬度、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指标,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即实测浓度值与评价标准值之比。
6.1.2.3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见表6-4。表6-4
地下水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
监测项目
1#东马庄
2#太平村

pH
0.38
0.53

砷
DD
DD

高锰酸盐指数
0.50
0.50

氟化物
0.51
0.52

挥发性酚
DD
DD

氯化物
0.53
0.54

硝酸盐氮
0.70
0.97

亚硝酸盐氮
--
0.8

铅
DD
DD

大肠菌群
<1
<1

总硬度(CaCO3)
1.59
1.54

硫酸盐
1.01
0.82


由表6-4可见,1#监测点总硬度、硫酸盐二项指标超标,2#监测点总硬度一项指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总硬度在1#和2#点均超标,分别超标0.59倍和0.54倍,超标的主要原因与当地的地质情况有关。评价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已不能满足Ⅲ类水质要求。
6.2 地下水影响分析
6.2.1 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厂区周围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和人工开采排泄为主。地下水位埋深约为23.5~24.5m,年变化幅度为1.0~1.5m。厂址所在地的岩层地质情况如下:耕土,底层埋深0.4~0.6m;粉质粘土,底层埋深2.5~3.5m;粉土,底层埋深22.0~23.5m;粉土,底层埋深27.5~28.5m。
6.2.2 影响分析
根据以上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可以看出评价区上部地层以粉土、粘质沙土为主,渗透性较强,且浅层淡水埋藏较浅,易受到污染。
根据工程分析,废水经厂区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通过米沟河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由“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可知,项目废水排入米沟河后,米沟河预测水质与目前水质相比变化很小,因此,该项目排放的废水对浅层地下水影响较小。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建议企业采用如下的措施:
(1)对全厂区污水有组织收集,管网和装置区地面采取防渗处理,并定时对厂区及厂外排水管线进行检修和维护。
(2)确保工程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废水达标排放。
(3)物料、产品及固废均应由储罐储存。
在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的情况下,拟建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当地地下水的原有利用价值。
7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7.1 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7.1.1 拟建厂区周围声环境情况
7.1.1.1 周围噪声源情况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厂区南北最长300米,东西最宽200米,其北厂界紧靠张周路,西厂界紧临正阳路,东厂界及南厂界外现为空地。拟建项目布置在厂区的东南部预留用地内,占地约10400平方米。
7.1.1.2 噪声敏感点
拟建项目周围零星分布几个村庄,最近的村庄黑土村距厂区约1050米,因此,在评价区范围内无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目标。
7.1.2 噪声现状监测
7.1.2.1 监测布点
根据拟建项目的位置和厂区平面图,噪声现状监测在厂区周围共布设4个监测点,东厂界、西厂界、南厂界和北厂界各布设一个监测点,布点时充分考虑了该项目主要噪声源对厂内办公区、生活区及厂界外部环境的影响。详细监测布点见噪声布点图7-1和表7-1。
表7-1
噪声现状监测点位置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监测目的

1#
南厂界外1m
现状值作本底值

2#
东厂界外1m


3#
北厂界外1m


4#
西厂界外1m



7.1.2.2 监测时间和频率
淄博市周村区环境监测站于日监测1天,分别在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昼间在10:00~11:00时,夜间在22:00~23:00时进行监测。
7.1.2.3 监测方法及条件
监测工作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仪器采用AWA6218B噪声统计分析仪,该仪器定期进行了检定,经鉴定合格。使用前进行了校准,整机灵敏度相差小于0.2分贝。
监测条件为风力1级,阴天天气下进行。测量时传声器离地面高1.2m,周围避开其它反射物,对同一监测点每次测量时位置和高度保持不变。传声器加戴防风罩,声级计用“A”计权网络,动态特性为“慢”。
7.1.2.4 监测项目
测量各监测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
7.1.2.5 监测结果
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见表7-2所示。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测量值
主要噪声源



昼间
夜间


1#
南厂界外1m
44.1
43.2
其他

2#
东厂界外1m
54.6
51.4
其他

3#
北厂界外1m
58.9
53.7
交通噪声

4#
西厂界外1m
67.2
63.3
风机、冷却塔等

表7-2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
7.1.3 噪声现状评价
7.1.3.1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标准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 dB(A)。
7.1.3.2 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采用超标分贝法对声环境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P = Leq-Lb
式中: P
-超标值,dB(A);
Leq -监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dB(A);
Lb
-评价标准值,dB(A)。
7.1.3.3 评价结果
噪声现状评价结果见表7-3。
表7-3
噪声现状评价结果表
单位:dB(A)
测点编号
昼间
夜间


Leq
Lb
P
Leq
Lb
P

1#
44.1
60
-17.9
43.2
50
-6.8

2#
54.6
60
-7.4
51.4
50
+1.4

3#
58.9
60
-1.1
53.7
50
+3.7

4#
67.2
60
+7.2
63.3
50
+13.3


由表7-3可知,无论是昼间还是夜间,1#监测点噪声值均不超标,其余各监测点均有超标现象。昼间以及夜间噪声最大值均出现在4#测点,且超标较严重,主要原因是该测点距厂区内现有风机、冷却塔等高噪声设备较近,受其影响较大;3#测点夜间噪声值超标,其主要原因是该测点距张周路较近,受其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可见,拟建项目周围区域本底噪声值较高,声环境现状较差。
7.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2.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分析
拟建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噪声级一般在80-95dB(A)之间。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等泵类噪声主要来自于驱动它运转的电动机产生的噪声,电动机的噪声主要包括风扇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其中以风扇噪声为主。冷却塔噪声主要以风扇声和落水声为主,风扇噪声是风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性噪声,包括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落水噪声是冷却水从淋水装置下落时与塔体底盘及盘中积水撞击产生的落水声。上述主要噪声源具体情况见表7-4所示。
表7-4
主要噪声源及声级值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台)
单台声压级dB(A)
 距监测点距离(m)
备注





1#
2#
3#
4#


1
真空泵
3
92
25
40
270
150
室外

2
物料输送泵
17
85
30
30
260
140
室外

3
循环水泵
1
90
55
15
245
140
室外

4
冷却塔
1
80
50
20
245
135
室外


拟建项目设计采取以下噪声控制措施:
(1)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本项目泵类设备较多,且皆为露天设置,因此,拟对泵机组和电机处安装半敞式隔声罩,电机部分配消声器,机组基础采取隔振与减振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泵类设备噪声值降低15~30dB(A)。
(2)在厂区总体布置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条件下,使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尽量远离办公区及厂界,以减轻噪声对厂区及厂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在厂区种植草木,合理绿化,形成自然隔声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上述各噪声源,经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控制及距离衰减后,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会明显下降。
7.2.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点选取现状监测的1#、2#、3#、4#四个点。本次环评预测拟建项目主要连续噪声源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厂界及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对非正常状态下的突发性噪声在此不做考虑。
7.2.2.1预测模式
工业噪声源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声源,应分别计算。本次评价采用导则HJ/T2.4-1995中推荐的模式进行预测,模式如下:
(1)室外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LA(r) = LAref (r0)-(Adiv+Abar+Aatm+Aexc)
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
LAref (r0)―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dB(A);
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bar―遮挡物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exc―附加衰减量,dB(A)。
(2)室内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①首先计算出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LAi = Lwi +10lg(Q/4πri2+4/R)
式中:LAi ―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dB(A);
Lwi ―某个声源的声功率级,dB(A);
ri ―室内某个声源与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m;
R―房间常数,m2;
Q―方向性因子。
②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总声压级:
L1(T) = 10lg[∑100.1LAi]
③计算出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L2(T) = L1(T)-(TL+6)
式中:TL―厂房的平均隔声量,dB(A)。
④将室外声级L2(T)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Lw:
Lw= L2(T) + 10lgS
式中:S―透声面积,m2。
⑤等效室外声源的位置为围护结构的位置,其声功率级为Lw,由此按室外声源方法计算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
(3)计算总声压级
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 in,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n,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 out,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out,j,则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为:

式中:T ―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
N ―室外声源的个数;
M ―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7.2.2.2 参数的确定
(1)厂房的平均隔声量TL:门窗关闭时取TL=20dB(A);门窗开启时取TL=15dB(A);无门窗墙体TL=25dB(A)。
(2)本工程中的主要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计算时Adiv=20lg(r/r0) 。
(3)空气吸收衰减量 Aatm
Aatm= (r-r0)a/100
其中r、r0分别为预测点和参考点到声源的距离,a为空气吸收系数,其随频率和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拟建项目噪声以中低频为主,空气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硝酸浓度密度对照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