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生命系统组成一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辩证关系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订,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C.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 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应的生存环境。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订,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C.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分布在不同大陆,但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报道指出,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施伦特博士说:“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报道指出,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该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科学家说,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1.下列不属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的依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B.在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的DNA序列相似。C.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彼此相似的微生物可以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D.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那些生命形态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B.施伦特博士认为人们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竟然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C.生命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理论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D.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描述某些微生物的特殊现象。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生命形态不仅可以依靠太阳光为生,而且可以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B、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万多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种情景对人的想象力是一种考验。C.35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因为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D.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因此,这些微生物可能在医疗方面有利用的前景。优先出版|谭永平: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何及如何建立生命观念?(上)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中学生物学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应该在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中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对于中学生物课程来说,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世界、理解生命的本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
引领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教育价值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显而易见,“生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生物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生命的奥秘。“生命”是生物学课程的逻辑起点,认识生命世界也是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从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中学生物学和大学普通生物学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去分析,可知其中知识的核心指向是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命世界无法离开对生命本质的把握。因此,理解生命的本质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教育价值之一。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一般都是从描述生命的特征这个方面去展开解释。例如,生物教科书中一般都是将生物描述为: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等。生物学哲学研究则给出了更全面的阐述:生命具有整体性,能进行新陈代谢,具有内稳态,有活跃的信息传递,能适度调节与控制等特征,同时还具有生长与繁殖、进化潜力、必死性等潜在特征。有生物学哲学家将生命概括为“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对内、外环境选择性反应的属性”。
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需要回答好3大基本问题:生命“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对这3大问题的回答,需要一系列相关生物学概念来做支撑。
在目前国内外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内容中,是覆盖了回答这3大问题的生物学概念的。那么记住了概念就理解生命的本质了吗?不一定。在现实中,记住了许多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但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割裂、机械地照搬生物学概念,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屡见不鲜。理解了生命的本质,能将有关概念融会贯通,能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相关认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对自然界的理解,提升对生物学的理解,提升对科学的理解。
建立生命观念,是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途径的
深入理解生命本质的问题,需要将具体的概念整合为网络,总结提炼生命观念。建立生命观念,一方面是概念整合提升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整合概念的线索。
观念与生命观念
什么是观念呢?一般认为“观念”(idea)与“概念”(concept),虽然都表示意识的形式但在使用上又有所不同,概念界定在将事物一般的、共同的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的思维形式;观念可以表示概念, 也可以泛泛而论地表示意见、思想、观点、看法等复杂的意思。国际上关于idea的理解接近“大概念”。我们在课程层面所说的观念,其意思则更接近思想、观点。学科核心观念,是体现学科本质特性和教育价值的最关键的学科概念、原理、思想和态度。
生命观念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而成,它比一般的概念更为宏大、上位,更接近于以往所说的生物学思想。笔者尝试将生命观念简而言之为:是以回答生命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建立的系统化的概念为基础,抽象出来的关于生命本质的观点、思想。它是能够统领组成生命的物质,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生命观念是学完生物课程多年之后,具体概念早已忘记却仍然留在脑子里的东西。
生命观念的内涵
高中生物学课程究竟应该让学生形成哪些生命观念?国内目前没有特别系统、全面的阐述。笔者认为,生命观念主要包括三大观念群:系统观、进化观、生态观。每个观念群包括若干具体的生命观念。
系统观是理解生命本质的基础,是从回答生命是什么、生命怎么运转等问题,从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抽象出来的思想和观念。它从生物多样性、复杂性中寻找一致性——生命系统,从系统的视角阐述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生命的本质属性。系统观包括以下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态与变化、信息与调控、生殖与发育。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生命是系统,更是“活”的系统。
进化观是从历史的维度去进一步理解生命所建立起来的思想与观念,它来自回答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为什么是这样等问题。所有的生命现象,其最终的原因都要到进化里去寻找,因此,进化观是最具有生物学属性的观念群。进化观又包括以下具体的观念: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统一性与多样性。
生态观是从空间的维度去进一步理解生命,它通过拷问生命在哪里,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从而综合、整体地理解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由此建立起一系列思想、观念。生态观包括以下具体的观念:群体与共存、生物与环境。
本文尝试对这些生命观念的内容要点做简要概述(表1)。
表1 生命观念内容要点
观念内容要点
结构与功能
生命系统存在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的多个层次,都是结构有序的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物质与能量
生命系统是物质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物质的运输和变化;物质的运输和变化往往与能量供应、流转相伴随
稳态与变化
生命系统是开放的,内部也时刻在发生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但多数时候又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信息与调控
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基因是最根本的生命信息;维持稳态离不开调控,调控依赖于信息传递
生殖与发育
细胞能分裂,个体能繁殖,群体能繁衍,细胞、个体能生长发育
统一性与多样性
生命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中又蕴含着深刻的统一性
遗传与变异
生命因遗传而延续,因变异而多样
进化与适应
生命存在着精巧的适应性,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群体与共存
生命无法孤立存在与延续,而是依赖于群体共存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构成统一的整体
图1 三大观念群之间的关系
三大观念群之间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图1)。例如,系统观所包含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态与变化、信息与调控、生殖与发育等观念,是建立生态观、进化观的基础;其中有些观念还与进化观、生态观深度融合。比如,物质与能量观是理解生态系统如何运转的基础,结构与功能观也与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密切关联;
生殖与发育和进化观中的遗传变异有非常多的交集。生态观里的群体与共存、生物与环境,又是解释适应的基础。再如,进化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揭示生命世界复杂的多样性外表之下令人赞叹的统一性,而生命存在统一性是系统观解释生命的基础,也是探讨生命的本质这一话题的前提。
本文拟发表在《生物学教学》2017年第10期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谭永平: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编审,主任编辑。参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 必修《稳态与环境》和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的编写,参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的编写等。
喜欢请点赞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浙江省2009年高中生物课前培训资料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教学分析与建议课件 浙科版.ppt 8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教学分析与建议 3-6年级科学中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2.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尝试画出所观察动物的显著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猜测它的生活习性。] 3.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4.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5.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做蚯蚓找栖息环境的实验。]
6.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搜集这方面的具体事例,如鱼的洄游、鸟类的迁徙等。调查植物、动物是如何过冬的,从具体事实中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7.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用生态瓶实验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内的平衡。] 8.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 的生存。[能以一种动物为观察对象,探究它是如何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的。讨论人类保护自 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讨论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 7-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
1.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并尝试编制自己的检索表,说出分类的方法。 2.列举生物分类的单位。 3.识别种群。 4.区别不同生物群落(附植被)。 5.比较几种不同生境的生物,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6.概述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7.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来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8.了解生物圈。 9.感受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体验生命系统的构成与其他物质系统一样,也具有层次性。 10.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11.认识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13.解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7-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活动建议 1.提供教师事先简化了的或与所要分类检索的生物相关的局部检索表,让学生对8-12种生物尝试使用自己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编制出自己的检索表;并通过讨论,更深入地了解分类的方法和优化自己的检索表。 2.观察腐木上的生物群落。 3.观察生物与它所生活的环境或向学生提供拟态、保护色等与适应性有关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或写出自己的观察、分析报告;鼓励学生找出有关的事实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一致性;探究不同生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某种生物小生境的研究。 4.通过观察池塘、森林、农田、海滨某一类型的生态系统,参观生态村等将生态原理应用于生产的实例,制作生态球,组织小型生态模型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尝试应用有关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5.调查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6.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珍稀动植物的资料;收集濒临灭绝和已经灭绝的动植物的资料;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生态”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 稳态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中都存在稳态。 “生态”内容由稳态统 领,将不同层次的生命 系统(种群、群落、生 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的 相互作用中通过自身的 调节机制维持稳态。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是生命系统在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而维持的相对稳定状态。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要将生命系统放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来理解。 “生态”部分的知识结构 “生态”部分的知识结构 “生态”知识结构特点 稳态调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抵御不良环境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能相当长久地保持一定的外观和结构,这些都是稳态调节的结果。 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群落也处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形成稳态。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种群和群落”主要阐述了种群、群落的概念、结构、特征,阐明了群落的演替过程。明确种群、群落和群落的演替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决策意识。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
的数量变动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定量化、精确的测量,以及充分使用数学的方法”是自然科学本质特征之一。 “生态系统”主要阐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明确只有把生态系统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发现生态学的原理,形成较高的生态意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04页681页525页31页207页15页20页18页375页476页中国生物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的原因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生物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的原因 (2)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多样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