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八上英语六单元课文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表示出乎意料

一、课堂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课堂作业
大小:221.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作业练习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作业练习试题及答案(2)
爱学习【语文学习】 编辑:朝燕
  四、语言运用(10分)
  13.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5周年纪念日。如果到时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活动拟写一则主题词。(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当天,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了下面的一些话。请阅读这些文字,然后根据要求答题。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鲁迅认为政府的屠杀和反动文人的言论会有两种结果。请根据自己对文意的理解,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这两种结果。(5分)
  一种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作业练习试题答案
  1.B [A项&寥&读&li&o&,C项&赁&读&l&n&,D项&骜&读&&o&。]
  2.B [A项,牒&谍;C项,暗&黯;D项,秘&密。]
  3.C [从课文中的语意和情感角度体会区别可知。]
  4.C [A项,&评头论足&是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B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D项,&挟山超海&指挟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难以做到的事,与句意不符。]
  5.说明了惨案的发生出乎作者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之常情。
  解析 文中加点的这些词语,有的表示出乎意料,有的表示惊讶。作者连用这些词语,准确反映出听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震惊。
  6.&我&一向对反动派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他们什么样的坏事都可以做出来,但这回还是超出了&我&的意料,&我&万万没想到敌人会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下如此的毒手。&中国人&指中国的反动派。
  解析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关键在于对&中国人&一词意思的界定。从前面的&最坏的恶意&一词可以看出,此处的&中国人&是作者诅咒和痛斥的对象,应为中国的反动派,人民的敌人。
  7.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屠刀加钳口术的专制性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更加衰亡了,使我们的民族没有人敢为自由、国家而呼喊奋斗了。
  解析 这句话处在节选文段的结尾部分,在一个总结性的语句中,结合上文的&惨象&&流言&两词,不难看出&默无声息的缘由&是反动派的无情杀戮和反动文人的诽谤诋毁。
  8.这句话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意思为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后继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解析 从&沉默呵,沉默呵&两句中,不难看出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反复。&不在&&,就在&&&两句,指明了&沉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表面看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其实强调的重点在前句中。
  9.BD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文章的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致&错;C项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E项之误在于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10.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解析 当文章将两个形象并举时,一般会是突出其中之一,即以一个衬托另一个。
  11.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本文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解析 鲁迅的话侧重于愤怒或悲愤,作者的话侧重于悲哀,前者是出离的愤怒,后者是深重的悲哀。
  12.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解析 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抒发感情,拉近作者与对方及读者的距离。
  13.纪念不只是缅怀,更多的是要继承;继承不只是吸收,更多的是要创新。
  解析 解答此题需注意必须切合纪念日的氛围,其次是明确纪念的目的和意义,还要注意尽量使用整句来写。
  14.(一种结果是:)全民族在黑暗统治中悲观失望,沉默地走到灭亡。(一种结果是:)一切爱国者和人民将起来革命,推翻黑暗统治。
看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作业练习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作业练习试题及答案(2)]相关的文章
【语文学习】图文推荐S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 课) 教案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 课) 教案教学设计
&&&&5&&&&&《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第一笔为撇“&”,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  ③&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爪子&&&&&&红色
头羽&&&&&&鲜艳
外形特点&&&&&背羽&&&&&&浅绿
腹羽&&&&&&赤褐
眼睛&&&&&&透亮,灵活
&&&&&&&&&&&&&&&&&&&&&&&&&&&&&&&&&&&&&&&&&&&&&&&&&&&&&可爱(保护动物)
翠鸟&&&&&&鸣声&&&&&&&&&清脆
&&&&&&&&&&捕食&&&&&&&&&敏捷&&叼
&&&&&&&&&&&&&&&&&&&&&&&&&&&&&贴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飞吧,海鸥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
&&&&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面临、一抹、乖巧、仿佛、欢愉、淡水、喂
&&&&食、斩钉截铁、属于”等词语。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如何关爱动物。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又见过海鸥呢?说说你见过的海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鸥的课文。(出示海鸥图片。)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检查。
&&&&①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让学生说出难写的字并说出记字方法。如:“佛、截、属
&&&&”等。
&&&&②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
③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讲出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一)从外形体会海鸥的可爱。
&&&&1.出示海鸥图片,说说海鸥是什么样子的。
&&&&2.找出课文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
&&&&3.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句子,可以读一读,也可以画一画。
&&&&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提示画海鸥时注意:浑身雪白,翼尖灰黑。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默读课文。想:友人怎样喂小海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有着一种默契
&&&&①学生汇报。
&&&&②读句子,评议。
&&&&③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2.小组合作学习。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说喜欢的理由。
&&&&②学生汇报。
&&&&③师指导朗读,并讲读书方法。
&&&&3.读中质疑:“霍然而起”“绕室徘徊”是什么意思?
&&&&①师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上
&&&&下文等。
&&&&②学生用动作演示,理解词语意思。
&&&&4.发散思维:友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真令人感动。此时,你感受到什么?想给大
&&&&家说什么?(生畅谈,师总结。)
&&&&5.组织讨论:“它应该属于大海”应怎样理解?
&&&&四、总结升华,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
&&&&关爱他人等。)
2.说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6 飞吧,海鸥&
&&&&&&&&&&海鸥&&&深情厚意&&&&&友人
跳&&自&&鸣&&&&&&&&&&&&&喂&&&眺&&&&兴
跃&&由&&叫& &&&&&&&&&&食&&&望&&&&奋
&&&动物&&&&和平相处&&&&&人类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蚂蚁的救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⑤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3、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起因:蚂蚁遇难
&&&&&&&&&&&&&&&&&&&&&经过:相互救助&&&&&&
蚂蚁的救助  &&&结果:脱离危险&&&&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点明文章的主题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大象保姆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大象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  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练习题全册54页.doc 5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时卷、单元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时卷、单元卷 第一单元课时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检测内容:1??观潮??3 鸟的天堂 【阶段目标】 1.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注意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丰富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熟读成诵。 一. 看拼音写词语(9分) lǒng zhào? ? ? ? ? ? ? ? kuān kuò? ? ? ? bēn téng? ? ? ? yī ji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uī fù? ? ? ? chàn dòng? ? ? ? shuǐ tiān xiāng ji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í tóu bìng jìn? ?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 ?? ? )? ? ? ? (? ?? ?? ?? ?? ?? ?? ?? ?? ?? ???) 二. 组词语(16分) 潮( )? ? ? ? 隐( )? ? ? ? 震( )? ? ? ? 丈( ) 朝( )? ? ? ? 稳( )? ? ? ? 振( )? ? ? ? 仗( ) 堵( )? ? ? ? 沸( )? ? ? ? 镇( )? ? ? ? 堤( ) 赌( )? ? ? ? 佛( )? ? ? ? 填( )? ? ? ? 提( ) 三. 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画“√”)(4分) 笼罩(lǒng lóng)? ? ? ? ? ? ? ? 风号浪吼(háo hào) 浩荡(gào hào)? ? ? ? ? ? ? ? ? ? ? ? 人声鼎沸(fèi fú) 四. 选词填空:(6分) (一)宽阔??广阔??辽阔 ??1. 农村是(? ? )的天地。 ??2. 汽车在(? ? )的公路上奔驰。 ??3. 轮船在(? ? )的海面上航行。 (二)急忙??急剧??急促 ??1. 冷空气南下,气温(? ? )下降。 ??2. 听见有人敲门,我(? ? )去开。 ??3. 我听见身后传来(? ? )的脚步声。 五. 按要求写出四个词语。(6分) ??1. 描写天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描写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 描写心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6分) ? ? 只有……才……? ? ? ? ? ? ? ? ? ? ? ? 因为……所以…… ? ? 只要……就……? ? ? ? ? ? ? ? ? ? ? ? 即使……也…… ? ? 如果……就……? ? ? ? ? ? ? ? ? ? ? ? 不但……而且…… ??1. (? ? )小泉姿态万千,(? ? )说小泉更有趣。 ??2. (? ? )没有趵突泉,济南(? ? )会失去一半的美。 ??3. 大泉(? ? )有气势的美,(? ? )还有一种神秘的美。 ??4. (? ? )大自然,(? ? )有这样的力量。 八. 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8分) ??1. 每年都有大量的野生鸟类来玉渊潭公园安家??有山喜鹊??灰喜鹊??乌鸦??戴胜??啄木鸟??大雁??冬季会有数千只野鸭光临湖面 ??2.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出离海岸很远的地方?? 九. 修改病句:(6分) 1. 看完“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很受教育。 2. 即使生活富裕了,我们却不能乱花钱。 3. 老师为我们日夜操劳,头发忽然都变白了。 十. 阅读:(35分) (一)南海明珠(8分) 在辽阔的南海上,有四个群岛: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它们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在南海的西北面。它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蔚蓝色的海面上。人们称它们为美丽的“南海明珠”。 西沙群岛是我国鱼产丰富的渔场,这里出产许多珍贵的海产:有一尺多长,四斤多重的大龙虾;有五六斤重的海参;有五颜六色的热带鱼;还有一种大得出奇的海贝,连壳带肉有四百多斤重,劈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页46页28页21页57页91页52页220页55页26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英语第一单元课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